登陆注册
4373100000033

第33章 诸藩自立为王(3)

李希烈见恐吓未能奏效,赶紧换了一张面孔,挺身挡在颜真卿面前,做出一副义愤填膺的表情,厉声斥退了那些亲兵,然后恭恭敬敬地把颜真卿送到了驿馆。

李希烈没有杀颜真卿,也不想放他回去,而是把他软禁了起来。

他知道,颜真卿这个人有很大的利用价值。作为当时硕果仅存的四朝元老,颜真卿在天下人心目中一直享有很高的威望,若能迫使他背叛朝廷,投到自己麾下,李希烈就能利用他的威望号令四方,增强起兵叛唐的合法性。

然而,李希烈打错了如意算盘。

倘若颜真卿真是他想的那种人,早在安禄山起兵时他就叛了,何必等到今天?

颜真卿到达许州不久,朱滔、王武俊、田悦、李纳也分别派遣使者来到许州,一起劝李希烈称帝。李希烈得意洋洋地对颜真卿说:“如今四王皆遣使劝进,可谓不谋而合,太师(颜真卿时任太子太师)都看见了吧,眼下受朝廷排挤、深怀功高不赏之惧者,岂止是我李希烈一个人?”

颜真卿冷笑:“我只看见‘四凶’,没看见什么‘四王’。大帅若不自保功业,而与乱臣贼子为伍,结果只能是和他们一同覆灭!”

李希烈强忍怒火,命人把他扶了出去。数日后,李希烈宴请四镇使节,特意邀颜真卿一起赴宴。席间,四镇使者在李希烈的授意下,纷纷以“宰相”之位劝诱颜真卿,说:“久闻太师德高望重,而今大帅即将正位称尊,太师恰好到来,这岂不是上天要把开国宰相赐给大帅吗?”

众人话音未落,颜真卿就厉声怒斥:“什么宰相?你们听说过那个痛骂安禄山而死的颜杲卿吗?那就是我的兄长!我已年近八旬,只知守节而死,岂能受你们威胁和利诱?”

四个使者无言以对,只好悻悻闭嘴。李希烈勃然大怒,当天就命人在颜真卿的驿馆里挖了一个大坑,扬言要把他埋了。颜真卿神色自若地对李希烈说:“我自知死生已定,你又何必搞这么多花样?只要给我一把剑,大帅岂不就称心快意了?”

李希烈恨得咬牙切齿,可一想到颜真卿的利用价值,还是忍住没有杀他。在此后的一年多里,李希烈用尽各种手段,对颜真卿软硬兼施、百般胁迫,却始终不能得逞。

兴元元年(公元784年)八月,亦即被软禁了一年零七个月后,颜真卿终于被李希烈缢杀于蔡州(今河南汝南县),享年七十七岁。

第二年,李希烈之乱平定,德宗为颜真卿举哀,辍朝五日,追赠司徒,谥号“文忠”。在祭悼颜真卿的诏书中,德宗说了这么一句话:“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旧唐书·颜真卿传》)

能在身后得到如此哀荣,颜公在九泉之下当可瞑目矣。

德宗虽然派了颜真卿前去宣慰李希烈,但他并没有放弃武力征讨。

建中四年正月下旬,德宗估计颜真卿此行不会有什么结果,遂以左龙武大将军哥舒曜(哥舒翰之子)为东都、汝州节度使,命他率部出征,会同各道征讨李希烈。二月下旬,哥舒曜克复汝州。三月,李希烈命亲信大将周曾率三万人进攻哥舒曜。

李希烈没有想到,这个周曾早已被山南东道节度使李承策反。周曾率军行至中途,随即与另外几个当初被一同策反的将领密谋,准备倒戈攻击李希烈,然后拥立颜真卿为节度使。可是,周曾等人的密谋旋即被李希烈获悉,李希烈立刻派人斩杀了周曾等人。

建中四年四月,哥舒曜率兵行至颍桥镇(今河南襄城县东北),突遇倾盆大雨,不得已而退驻襄城。李希烈命部将李光辉出兵攻打,被哥舒曜击退。

哥舒曜虽然遏住了李希烈的势头,也暂时解除了李希烈对东都洛阳的威胁,但随后的几个月里,官军在河南、河北两个战场上都没能取得任何进展,与叛乱诸镇形成了对峙态势,整个战局一片混沌。

日渐陷入泥潭的战争首先带来的就是庞大的军费开支。当时,河东、泽潞、河阳、朔方四军长期驻扎在魏县(今河北大名县西南)与河北诸镇对峙,而神策军及永平、宣武、淮南、浙西、湖南、剑南、岭南等十余镇军队,皆环绕在淮宁战区周围与李希烈相持。这么多军队参战,其粮饷和后勤补给本来就已经是一项沉重的负担,加上旧制规定,各道军队只要离开本镇,一切费用全部由中央的财政总署供给,而德宗李适为了表示对参战将士的体恤,又额外补贴了一份“酒肉钱”。这对于原本就捉襟见肘的中央财政无异于雪上加霜。更有甚者,各道军队还利用这些政策大发其财,总是以平叛之名离境,但一出本道边境便按兵不动,实际上并未参战,却照样享受比平时多了好几倍的军饷和补贴。

德宗李适无奈地发现——日益恶化的财政状况正在变成一个可怕的黑洞,即将把整个帝国吞噬。

当然,朝廷总是有办法的。

无论哪朝哪代,国家的财政亏空最终总能转嫁到老百姓头上。

建中四年六月,判度支(财政总监)赵赞奏请德宗,出台了两项新税法:“税间架”和“除陌钱”。所谓“税间架”,实际上就是房产税,规定每栋房屋以两根横梁的宽度为一间,上等房屋每年每间征税二千,中等一千,下等五百;税务官员拿着纸笔算盘挨家挨户实地勘算,若有瞒报者,每隐瞒一间杖打六十,举报者赏钱五十缗(一缗一千钱)。

所谓“除陌钱”,则相当于交易税,无论公私馈赠还是各种商业收入,每缗征税五十钱;若是以物易物,亦当折合时价,按相同税率征收;隐瞒一百钱的,杖打六十、罚钱两千;凡有举报,赏钱十缗,由偷漏税者承担。

新税法颁布实施后,固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财政压力,可民间却是一片怨声载道。

当然,百姓的声音从来都是微弱的,天子一般听不见。

除非这些微弱的声音日渐聚拢,最终汇成改朝换代的轰天巨响,否则统治者不会意识到它的存在。

所以,此刻的德宗李适根本听不到。

眼下,光是李希烈与河北四镇称王称霸的叫嚣就已够让他头疼了。

这一年八月初,李希烈亲率三万精锐猛攻襄城,哥舒曜向朝廷告急。德宗急命淮西招讨使李勉派兵增援。李勉认为李希烈此次倾巢出动,总部许州必定空虚,因此向德宗上奏:由神策军大将刘德信和宣武军大将唐汉臣直取许州,则襄城之围自解。

为抓住战机,李勉还没等朝廷下诏便命二将出兵。九月十二日,刘、唐二军进抵许州仅数十里处时,德宗派遣的宦官就追上了他们,责备他们违抗诏令,擅自行动。二将无所适从,只好沮丧而回,在半路突遭淮宁李克诚部伏击,士卒死伤过半,唐汉臣逃奔大梁(今河南开封市),刘德信逃奔汝州。

官军援兵既破,李希烈更为猖獗,一边继续围攻襄城,一边派遣游击骑兵往洛阳方向一路洗劫,兵锋直抵洛阳南面十里处的伊阙。

眼看中原战场连连失利,作为东都屏障的襄城也岌岌可危,德宗李适只好征调关内的各道军队紧急出关,增援襄城。

在奉命出关的诸道军队中,有一支部队来自泾原(治所泾州,今甘肃泾川县北)。

此刻的德宗李适当然不会知道,这支部队即将给长安带来一场浩劫……

泾师之变:从天而降的劫难

建中四年十月初三,天气异常的寒冷,长安城被笼罩在迷蒙的雨雪之中。

这一天,奉调出关的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率领五千士兵途经京师,由于在天寒地冻中跋涉多日,士兵们都显得疲惫不堪。在这支无精打采的队伍中,还夹杂着一些半大的孩子。他们是士兵的子弟,反正留在家乡也没饭吃,索性跟着父兄一块走,以免在家里活活饿死。除此之外,士兵们也是想多拉几个人头来凑数,以便多分一些赏赐养家糊口。

按惯例,部队离开本镇到外地作战,朝廷都是要给予额外赏赐的。

然而,他们的期望落空了。

当泾原军抵达长安郊外时,负责接待的京兆尹王翃只给他们提供了一顿极其简陋的饭菜:饭是连皮带壳的糙谷米,菜也只是几盘青菜,连块肉都没有,更别提什么额外的赏赐了。

众人心里不约而同地燃起了怒火。

他们开始发出抱怨,紧接着就出现了骚动。有人踢翻了饭菜,破口大骂:“我们就要死在敌人手上,却连一口饱饭都吃不上,凭什么让大伙拿小命去对抗白刃?听说皇宫中有琼林和大盈两座宝库,金银布帛堆得像山一样高,不如去把它劫了再说!”

士兵们一呼百应,立刻披上铠甲,扛起军旗,锣鼓喧天地涌向了长安城。

一场劫难就这样从天而降。

当时,节度使姚令言正在宫中向皇帝辞行,闻讯疾驰出宫,在长乐阪(长安东面)遇上了哗变的士兵。还没等他开口制止,就有人朝他放箭。姚令言吓得趴在马背上,抱着马鬃突入乱兵之中,声嘶力竭地大喊:“你们犯下大错了!东征立功,还怕没有荣华富贵吗?为什么干出这种灭族的事来?”

可这种时候,节度使的话已经没有丝毫约束力了。乱兵们强行簇拥着姚令言,吵吵嚷嚷地向长安冲去。

德宗听说姚令言已经无力制止,慌忙下令赐给泾原士兵每人两匹绢帛。没想到传令的使臣刚刚走出城门,就被迎面而来的哗变的士兵乱箭射死了。德宗再派宦官出宫宣慰,乱兵已经冲到了通化门(长安东北第一门)。宦官来不及开口宣旨,就被丧失理智的乱兵们砍成了肉酱。德宗大恐,又下令装上满满二十车的金银绢帛赐给他们。

遗憾的是,这么做已经没有用了。此时乱兵已冲入城中,一个个眼冒绿光,唯一的目标就是宫中的府库,根本没把这区区二十车财宝放在眼里。

长安的百姓被这场突如其来的骚乱吓坏了,纷纷惊惶奔走,四散逃命。乱兵们大喊:“你们不用怕,我们不会抢你们的财产,更不会要你们缴纳间架税和陌钱税!”

百姓们一听这口号,心头的恐惧顿时减轻了大半。

非但如此,老百姓心里甚至生出了一丝庆幸。假如这伙乱兵真的把这句口号付诸行动,那他们就不叫乱兵了,简直就是替天行道、除暴安良的“义兵”啊!

稍后,德宗又派了皇子普王李谊和翰林学士姜公辅出面安抚,但此时乱兵已经冲到皇宫的丹凤门外,随时可能破门而入,和平解决此次兵变的希望非常渺茫。

与此同时,数以万计的长安百姓则聚集在周围看热闹。

意识到危险已经迫在眉睫,德宗李适慌忙下令禁军紧急集合。

可是,德宗李适一连下了好几道命令,却始终不见一名禁军前来护驾。负责传令的宦官窦文场和霍仙鸣跑了好几趟,最后都是哭丧着脸回来禀报——皇上,根本无兵可调啊!

李适傻眼了。

怎么回事?朝廷长年累月供着这帮养尊处优的禁军,如今大难临头,居然无兵可调?

其实李适不必惊讶,因为他确实拥有画在纸上、每月按时领取薪饷的禁军名额,但并不拥有真正在职的禁军兵员。

为什么会这样?

答案很简单:神策军使白志贞并不是德宗想象中的能臣干吏,而是一个渎职贪贿的庸才!

由于深刻认识到肃、代两朝宦官执掌禁军所带来的种种危害,所以德宗李适刚刚即位,就把禁军兵权从宦官手上收了回来,交给了他认为更值得信任的白志贞。德宗以为这样一来,自己就能完全掌控禁军,从而不会再受到宦官的操纵和胁迫。

然而,德宗万万没想到,白志贞固然没有把禁军变成胁迫天子的工具,但他却把禁军变成了一个有名无实的空壳。

这些年来,白志贞一方面隐瞒了神策军东征的阵亡人数,另一方面又收受富家子弟的贿赂,用他们的名字替补。这些市井子弟虽然名列军籍,每月照常领取薪饷和各种补贴,但人却天天待在长安的商埠坊间做生意,一天也没进过军营,所以事到临头,天子根本无兵可调。

司农卿段秀实曾经察觉到白志贞的渎职行为,也曾向德宗进谏:“禁军不精,兵员严重不足,万一有变,朝廷将无法应对。”可德宗始终信任白志贞,对此谏言置若罔闻。

如今,德宗李适终于尝到了自己亲手种下的苦果——“上(德宗)召禁兵以御贼,竟无一人至者。”(《资治通鉴》卷二二八)

就在德宗茫然无措之际,乱兵已经撞开宫门,蜂拥而入,呐喊声惊天动地。窦文场和霍仙鸣匆忙召集一百多名宦官,拥着德宗、太子、贵妃、诸王等人,从禁苑北门仓皇出逃。

此时此刻,天子李适的心头蓦然涌出一种从未有过的感慨——危难之际,还是宦官最贴心啊!

当这样的感慨发自于天子肺腑,我们全有理由相信:不久之后,李唐王朝的中央禁军必将重新回到宦官手中,随之而来的就是新一轮的宦官擅权,而相同的历史也将再一次循环上演!

也许,这就是帝国的宿命。

也许从安史之乱爆发的那一刻起,大唐帝国已注定无法摆脱这样的宿命。

德宗一行由普王李谊为前驱,由太子李诵殿后,途经禁苑时,正好碰上郭子仪的儿子郭曙带着几十名家丁在此打猎。郭曙一看见天子的狼狈之状,赶紧上前护驾;与此同时,正在军营中教练射箭的右龙武军使令狐建闻讯,也带着四百多名士兵前来追随。

德宗李适就在这些人的簇拥下逃出了长安。

他是继玄宗和代宗之后,唐朝历史上第三个被迫逃离帝京的天子。

而这场突如其来的泾师之变,则是德宗李适即位以来遭受的最严重的一次挫折,也是他帝王生涯中最难以忘却的一个耻辱。

暮色徐徐笼罩了前方的大地,也渐渐覆盖了身后的长安。德宗李适策马狂奔在苍茫的天地之间,全身弥漫着一种痛彻骨髓的沮丧。

这是一个有志中兴却无力回天的天子灵魂深处的沮丧。

这种沮丧注定将弥漫他的一生。

德宗等人仓促逃离后,京师的大部分官员和皇室的大部分亲王、公主都没来得及逃走。只有宰相卢杞和关播、翰林学士陆贽、京兆尹王翃、神策军使白志贞、户部侍郎赵赞等人相继逃出,在咸阳追上了天子一行。

随后,长安城开始了一场大暴乱。

哗变士兵欢呼着冲上含元殿,大喊:“天子逃跑了,我们可以自求富贵了!”随即争先恐后地冲进府库,大肆劫掠。部分乱民也趁机冲进皇宫抢夺财物,那些没能冲进宫中的,就在大街上公开抢劫,整个长安陷入了无政府状态,各坊居民只好成立自卫队自保。

暴乱持续了整整一夜,皇宫的金银财宝全部被洗劫一空。

抢完府库后,乱兵们一个个都钵满盆满、心满意足。可问题是:接下来该怎么办?他们一下子把天捅了个大窟窿,接下来该如何善后?

泾原节度使姚令言为此大为头疼。

他本来压根就不想造反,却在乱兵胁迫下参与了整个兵变行动,说起来实在是很冤枉。可他也知道,既然事情已经闹到了这一步,他身为节度使也难辞其咎,就算是有十个脑袋也不够砍。所以,他现在唯一的保命办法只有一个——将错就错!

既然无路可退,那就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了。

怎么才叫一条道走到黑?

很简单,找一个人出来当皇帝——另立新朝!

姚令言随后找到的这个人,就是当时正被软禁在家中的太尉朱泚。

朱泚是幽州节度使朱滔之兄,历任幽州、陇右、泾原节度使,也算是姚令言等人的老上级。本来,朱泚在朝中的地位还是比较高的,可自从朱滔与田悦、王武俊等人联合发动叛乱后,朱泚便被朝廷剥夺了职权,并遣归私邸,形同软禁。

朱泚原以为自己的一生就这么完了,可他做梦也不会想到,就在他最郁闷、最失落的时候,这些泾原的老部下竟然跑到长安发动了一场兵变,然后又找上门来拥立他当皇帝!

这真是否极泰来、喜从天降啊!

同类推荐
  • 半壁史书:历史上的那些姐儿们第2卷

    半壁史书:历史上的那些姐儿们第2卷

    《半壁史书:历史上那些姐儿们2》作者中肯地评述了汉元帝、成帝、哀帝时期后宫中的名女人,文风诙谐而不失客观,引用史料令人信服,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反思颇具厚重感,作品可读性很强,堪称“草根式论史”的又一力作。《半壁史书:历史上那些姐儿们2》是继当年明月和袁腾飞之后又一论史巨作,那些你不知道的历史故事,那些你一知半解的历史史实,那些你好奇已久的美人的秘密,那些充满争议的女人,都可以在本书中得到答案。你还等什么?赶紧拿起此书,寻找答案吧。
  • 皇族大败类

    皇族大败类

    堂堂文艺复兴后最著名的仿造大师一代文艺大盗李浩,不知道怎么就来到了古代还附在了一个同名人的身上。从此李浩的幸福生活开始了。文章一篇篇写,小妞一个个泡,这武功嘛,有什么关系?就凭李浩皇孙的身份谁还敢动他。。。
  • 浮香绕岸

    浮香绕岸

    这世间,纷纷扰扰,无休无止。利欲熏心的人比比皆是,强权者的路,不知,铺满了多少人的鲜血?吾欲放弃一切,不争,不夺,享这一世太平。
  • 隋末大帝

    隋末大帝

    床板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昏暗的油灯光显的整个房间有种莫名的压抑。外面还是晴朗的下午,但房间里却如同另外一个世界一般。没有窗户,墙壁也不算太隔音,依稀能听到户外的鸟叫。皇长孙杨俨却是一副傻傻的样子,就这样盯着四周的景色发呆。这是他来到隋朝的第四天。………………………
  • 汉末兵王

    汉末兵王

    意外穿越到汉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刘猛在乱世之间如何求存,如何凭一己之力扭转天下,脚下铁血之路,一将功成万骨枯,刘猛在诸侯之间挣扎,杀出一条血路。有侠骨柔情,有铁血厮杀,有权谋天下,有兄弟情深,不一样的三国,却是一样的精彩,让《兵王》带你走进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带你经历一个天下乱世,从无到有,争霸天下,谱写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之歌。梦入铁骑踏河山,烽烟无数望九州,横刀沽酒做长歌,试看英雄出我辈。
热门推荐
  • 盛宠豪门甜妻:总裁大人,晚安

    盛宠豪门甜妻:总裁大人,晚安

    【推荐兔兔新文《关灯!神秘老公深深宠》希望喜欢哦。】他双手抓着她不给她任何逃跑的机会!“夜寒你疯啦?”林筱默用力推开他,怒!“收了我的心,现在还想和别的男人跑,是你疯我还是我疯?”某男神更怒!“我什么时候……”林筱默脸红心惊!“不记得了?没关系,我会帮你想起来的!”他眼眸深邃,势要向她连本带利的讨回来!……第二天,某人终于想起来了,“……你是一百零一块……”“呵,想起来了?很好!”……
  • 谁惹了我们的青春

    谁惹了我们的青春

    滚打着红尘。人心不古。没有尘埃。寻寻觅觅。身处何方。孤寂一人。物欲横流。泥水钢筋。
  • 白衣女王:腹黑嫡女太傲娇

    白衣女王:腹黑嫡女太傲娇

    正在睡梦中的凉琴不知怎就穿越到一个性子软弱的相府嫡女身上,姨娘狠毒多次设计要害死她,庶妹也看不得她好过,父亲也不管不顾由她自生自灭,在如狼似虎的相府中她不得不谨慎再谨慎,后来又不小心招惹到外表高冷实则腹黑傲娇的小侯爷……
  • 都市穿越高手

    都市穿越高手

    在20世纪,华夏风云四起,一个玉佩,一个人,将改变一个世界。
  • 虚空进化

    虚空进化

    操纵虚空之力,锤炼意识的力量,脱离种族漫长的进化过程,于虚空之中,完成神圣的进化!林逸,也许是拥有过人的天资,在茫茫宇宙中经历了战争的洗礼,穿过了无数虫洞背后的神秘空间,了解了存在于上古的神话,一步步按照自己的理想与命运的指引而走向了进化的终点。奇异的种族,诡异的神话遗迹,变幻莫测的虫洞世界。所构成的,只是一条通向终点的坎坷路。
  • 仙灵幻境

    仙灵幻境

    这个作品酝酿了十多年了,今日动笔,另外暂时暂停《独门武功》的创作
  • 青春的时候曾相爱

    青春的时候曾相爱

    回首往昔。时间就仿佛握不住的流沙,任由它从指间轻轻滑落。我曾努力的试着抓住什么,却发现那是徒劳的。至于意义么?那就是不让自己留下遗憾.高中生活到大学生活,在到步入社会,你是否,可以在这里面找到曾经似曾相识的影子。
  • 硝烟青春

    硝烟青春

    青春里怎么会没有硝烟!总是一处未熄,一处又燃。回首望去竟是美丽惊心的烟火。两个在外打工仔陆桥和路子,在青春最迷茫的时候经历了犯罪与逃亡,爱情与婚姻,只因青春勃发,一时冲动改变了人生的航向,半生潦倒,究竟魂归何处?
  • 萌妃休夫:宠爱百分百

    萌妃休夫:宠爱百分百

    同是这些痴情人,各自经历着灵境和凡界;同是这一段段痴恋,纠缠于两个平行的位面空间,这其中的欢喜悲伤,要如何承载?灵境幻情,凡界情幻,且看苏凤倾与龙翔云如何冲破空间位面的阻碍,追寻那镌刻于骨血中的深情!@@@@@@@@一次又一次的休夫,你当本王是一休啊!你和一休差远了,他是被休一辈子,你才被休15次!某男刷下一头黑线,世上绝无仅有的超极品美男,沦落成弃夫,还要不要活?“用你换整个江山,不划算;还是用超极品美男的下半辈子换你吧!”
  • 我的二次元系统

    我的二次元系统

    新手写作,大家多多支持一下!求给力,萌萌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