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81400000046

第46章 很笨,更笨,极笨,还是得“往下笨”

——当今文化发展的一个全球性忧虑

“往下笨”,英文Dumbing Down,当今文化辩论的这个大题目,至关重要性,可以说是文化的生态问题。

此词居然至今没有一个可用的中文对译。我看到过的几种译法,叫人无法一笑了之:误译来自不懂,这么多译者都不懂,因为整个知识界不关心。上海电信集团《硅谷动态》一译文,说是许多公司用花花绿绿的图表介绍业务,是讨好外行的“沉默下沉”;《普世教会》2988期说格拉斯哥天主教会用半裸招贴吸引年轻人参加活动,是“失守自己的立场”;台湾《环境咨询中心》一篇文字,说政客“保持沉默”并非小事;另一篇文字,讨论游戏软件越来越不需要动脑子,是“降低自己的阶层”。所有这些译法,都加了英文注,都说即是Dumbing Down,看起来,英译中译界,已经抢先在往下笨中“沉默下沉”。

这些文章倒是可以看出,往下笨已经遍及许多领域。实际上,在政治,传媒,教育,宗教,文学——任何与文化沾边的活动,甚至所有的“上层建筑”,都被指责为往下笨,双方剑拔弩张,争论已延续多年。

笨则笨矣,何谓“往下”?请看好莱坞拍片,只要票房成功,就连着往下做续集,影评家称之为“很笨,更笨,极笨”(Dumb,Dumber,Dumbest)。《大白鲨》(Jaws)已有四集,一代代鲨鱼就是不改吃人本性;《杀人狂》(Psycho)有四集,法院判不了监牢关不住;《死不了》(Die Hard)果然不死,第二集名为《更死不了》(Die Harder),第三集干脆叫作《死不了兜着走》(Die Hard With A Vengeance);《致命武器》(Lethal Weapon)拍到第三集,满银幕不断炸出大火球,人影四爪乱舞飞起来,可称“炸呆子”电影;《警察学院》(Police Academy),竟然连续拍到七集,第一集就被讥笑为“吃爆米花发呆”,能如此坚决笨到底,在好莱坞也算是奇迹。唯一到第三集居然拍出新意的是《返回未来》(Back To The Future),但是每一部都留下“且听下回分解”的绊子,居心不良太甚。《泰坦尼克号》如果能浮出水面,哪个公司都愿意拍续集;《拯救大兵》果然被《珍珠港》跟上,不腻死最笨的观众决不罢休。

实际上,任何有可对照的“原本”的文化产品,新本都比原本简单易解,鲜有例外。电影改编文学名著,全部简化原作,不能说因为艺术手段不同非简单不可。实际上电影图像代替大段文字描写,技术更为灵便。简化的原因,就像名著改写本,是为了将就耐心太短的现代文化消费者。《法国中尉的女人》电影完全删去原作的元小说成分,来了个大团圆。《英国病人》电影,删去了原作许多严肃讨论和诗意场面。

至于电视连续肥皂剧,几乎使人类演变成“沙发土豆”(CouchPotato)这个新物种。英国的《加冕街》《东区人》,澳大利亚的《邻居》,美国的《家里家外》据说都有连拍近二十年的历史,每周一集二集,着迷的观众一辈子看不腻,度假时还请人录下回来补看。英国的电视新闻,经常报告某肥皂演员去世,还沉痛地配上镜头,我没有看到过一条诺贝尔奖得主的讣告。

据统计,美国98%的家庭有一台以上的电视机,比卫生设备拥有率还高。学前儿童每天看电视四小时以上,在进学校之前,已经看了近一万个小时;学童在学期中(假期狂看不算),每天看三小时电视,做功课不到一个小时,而读书报仅16分钟,跟母亲说话14分钟,跟父亲说话才5分钟。

又有统计说,一个两岁的女孩,已经能认出几十种商标(不是几十个词),7岁之前,已经看过几万广告,12岁已经列入各种消费统计,如此,到17岁,她关于商场之外的世界所知真是不多。全球人口沙发土豆化,电视已经成为最严重的损害健康因素。

我原先的猜想是,电视节目往下笨“白痴化”,原因恐怕是人口素质下降,越来越笨。后来发现并非如此。

英国电视一向流行“知识比赛”节目,只是观众不多。最近却有两个节目,大获成功,移到6点至9点黄金时段。一个称作“最弱环节”(Weakest Link),女主持人像个一百年前小说中的女教师,用刻毒的话辱骂回答不好的“最弱者”,请他们滚蛋,最后剩下一个人独得奖金几万英镑。此节目狂受欢迎。德,法,意,葡,以,土,西,爱,瑞典,都向BBC买版权移植此节目,大都选用酷似迫害狂的女人主持。美国NBC版则请此英国女主持飞过去,去年4月开播时,观众1700万,每次奖金十多万美元,此女也成为英国传媒界工资最高的人。另一个节目,称作《谁想做百万富翁》,15个问题,顺着低奖往高奖排列,最后可望得百万英镑。此节目也大获成功,去年在香港有了个粤语版,风靡港岛。

奇怪的是,题目相当简单,例如“英,意,法,荷,哪个国家用过断头机?”“日,希,葡,中,哪个国家受到过核攻击?”“象,虎,鼠,狗,猛犸像何种动物?”也有难的,多半是关于电影和大众音乐的题目。靠回答回答如此题目,也能坐收巨款,岂不是人人可得之?

实际上,人人可以申请,批准参加只有极少数,实际上参赛的,都是有意选的一般“老百姓”。吸引观众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能回答出其中大部分问题。此类节目之吸引观众,不在于知识,在压宝赌输赢。

我看到另外两个节目,就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一个叫“大师头脑”(Mastermind),每年决出冠军,题目生僻,得奖者知识面绝对丰富,因此此节目无疾而终。另一个“大学挑战”(University Challenge),每周一次。每个大学出一个四人队,每年决出冠军。已经延续40年,至今进行。而且重新召集60年代,70年代的冠军队,让灰发人与近年的冠军队对垒,结果多半是年轻的胜利。

随手举几个例子:

1962年题目:“如果华盛顿可以称作美国国父,请说出以下各国的国父:土耳其,哥伦比亚,现代中国,海地。”

2002年题目:“11世纪圣徒斯蒂芬的冠冕是欧洲哪个国家的徽号?”

1962年题目:“贝多芬的第三,第六,第九交响乐各叫什么名字?”

2002年题目:“哪位导演1993年拍片时渐渐失明,整个银幕用了蓝色?”

我想中国博闻强记的大学生,能回答1962年题目,答不了2002年题目。

灰发人反应慢,记性差,知识面也不如年轻人。证明每个时代最好的头脑,依然很好,甚至一代代更好。唯一不同的是,《大学挑战》只能在纳税人出资养的BBC占一角。一般观众不看:连问题都听不明白,更不用说回答。

在美国也有同样情况:20年前台上台下交流的“讨论”节目,由很受观众欢迎的黑人女士主持,题目有时候很浅薄,有时候批判锋芒毕露,非常出色。但是论题一旦过分尖锐,例如讨论美国畜牧业有没有得疯牛病的危险,结果美国牧场主到处挂辱骂牌子:“美国只有一头疯母牛”。

于是换了一个像模像样的男人,主持同样格局的讨论:上台的女人,向观众坦白自己的外遇,然后请出蒙在鼓里的丈夫以及姘夫,让她当着这两个人再坦白一遍。结果当然是满台男女乱打乱骂,台下一片喊好,警卫适时冲上台拉开厮打的人们。此节目还换一些花样,“坦白”同性恋,畸恋之类,上台的人物越来越肥胖难看,打扮也越来越暴露丑陋,话说得更加不堪入耳,打骂猖狂几乎要当台动刀子,台下的呼啸赛过罗马斗兽场。最后花样玩尽,在美国难以为继,到英国电视台来混骗了一阵,同样愚蠢而肮脏的勾当,终于彻底消失,不知所终。

看来笨也有到底的时候,此种节目翻来覆去,西方电视观众能看得下去,也真是奇迹。

不过不必担心奇迹消失,自有人前仆后继坚决地笨。在近年的文化辩论中,各业各行都有人做了细心的研究,“往下笨”似乎已经无远勿届。本文开头提到过一些教会的“普及式”传教,教会把圣经故事制成动画片,已经是多年的做法。最近名作家朵莉斯·莱辛(Doris Lessing)提出抗议,认为这是剥夺了青少年读“千年最佳书”的机会,因为没有1611年“钦定本”那美丽的英语,《圣经》不过是一些“乱糟糟的故事”。

初等中等教育不必谈了。电视台采访10岁的小学生,问一些最简单的问题,例如“希特勒是谁”?回答“好像是丘吉尔的朋友”。

高等教育,也一样质量下降。有调查者用1895年的中学数理化考卷考大学生,及格率很低。美国学者协会(NAS)发表报告,抽样40所大学的考卷,测定20世纪学生文学知识之变化,发现如果以1900年为100分,1914年一次大战前则是99分;1939年二次大战前降为73分,1964年越战前降至69分,1993年伊拉克战争前降到很丢脸的25分——取战事之前,“学生尚不至于分心”之际,以求公允。这条曲线一直在往下落,最近40年几乎是自由落体。

当然,这与教育面普及,受教育者占同龄人比率提高有关,在美国能受高等教育的人,早就占同龄人一半以上,英国与欧洲也早已接近一半,高等教育不再高不可攀。但是如果学不到什么,教育普及又有何用?

当然这个测定很受争议,因为“文学知识”现在是奢侈,对各种20世纪新式文化产品,例如影视传媒,大部分学生现在头头是道,为当代教育方式辩护的人,认为不过是知识面不同而已。

这就牵涉到“文化”的定义。往下笨问题多年争论不清,关键就在这里。但是对此种“文化民粹主义”的人,几乎来自各个社会倾向。“往下笨”当然是贬词,有人更刻毒,说“文化产业”已经把群众变为“广众”(admass,盲目跟广告走的大众),“民主”则变成“笨主”(Dumbocracy)。辩护者称之为“当代文化”,“多元文化”,“反精英文化”,时髦称呼是“后现代文化”。

攻击文化民粹主义的,最早来自“右翼保守派”。尼采在19世纪(100分的世纪)已经开骂,说“群盲呕出胆汁,称之为报纸”;20世纪上半期分数不低,李维斯就声称电影报纸通俗小说,“都只提供最低级的满足”,完全违反阿诺德对文化的定义——“世界上说出来想出来的最好的东西”;最近耶鲁的布鲁姆(Harold Bloom)则指出瞧不起知识分子成了当代时髦病,他要求重建“经典”概念;英国保守党的思想库则提出:“英国根本不是多种族社会,也不需要多元文化,提倡这些东西是历史性的胡说八道”;而欧洲国家,以法国为首,愤怒指责美国是往下笨的罪魁祸首,迪斯尼,麦当劳,好莱坞,成为美国文化入侵的尖兵。

但是近20年来,对文化民粹主义抨击最力的,却是左翼思想家。自从马克思主义出现了詹明信所说的“文化转折”,当代批判思想的重点对象,就是消费文化。早在1957年,研究英国工人阶级的霍加特(Richard Hoggart),就在《读写何为?》(The Uses Of Literacy)一书中指出强加给粗识文墨者的文化产品,恶俗不堪,而且塞满资产阶级道德。1995年他又出版《如今的生活》(The Way We Live Now),对40年俗文化汹涌,痛心疾首。法兰克福学派的阿多诺(Theodor Adorno)指责现代传媒“把启蒙的可能,变成野蛮化的可能”,不仅败坏趣味,更是痴钝感觉,为集权主义铺路。商业艺术看上去是供顾客选用的商品,实际上是操纵顾客的技术。英国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者威廉斯,早在1961年的《文化与社会》中就提出必须让大众文化摆脱商业控制,他的批判至今尖刻,他的建议也至今没有实现可能。

既然左翼右翼都批判文化民粹主义,为什么当代文化还是排山倒海毫无阻挡地往下笨?

很简单,两个更有力量的“体制化机构”,就是需要往下笨:传媒与政客。这两者都依靠数量化,靠选票与钞票的数字,所以两者日益靠拢。意大利总理贝鲁斯可尼传媒大王当政客,克林顿政客下台做传媒,此种人越来越多。

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再清楚不过地说明了这个局面:BBC总裁戴维斯(Garvyn Davies)在“媒体论坛”做主题发言,指斥批评BBC节目往下笨的,“都是伦敦白人中产阶级”。此话引起强烈抗议,《卫报》上连续多日刊登知识界的文章,对戴维斯极为不满,说他的指斥不仅是乱套政治帽子,而且是侮辱电视观众:“我供应垃圾,因为你们只能欣赏垃圾。”

偏偏这个戴维斯本人,三年前有著作,指责媒体有意往下笨。这三年中往下笨减少了吗?没有,反而变本加厉。唯一发生的变化,就是戴维斯本人被工党政府任命为传媒领袖。因此觉得有必要“感谢选民”。实际上政客与传媒都是靠“装作讨好大众,实为操纵大众”过日子。有文章说,任何时代都有精英,只不过是一批精英取代另一批。戴维斯这种人,是控制当代政治与传媒的“精明式精英”。

争论到这个份上,已经够复杂的了。应当说,当代文化的普及,不是毫无好处,许多先前享受不到文化生活的人群,现在成了“收视率”“上座率”“点击率”的主人;同时,也无法否认,当代文化的商业化图像化简单化,负面越来越大,而且随着全球化经济,恶果漫向整个世界。

回到本文开始,往下笨的争论,在中国尚未引出波澜。不少人说中国刚有商业文化机会,哪怕是垃圾货,享受几天再说。即使有往下笨的情况,也尚未下堕过久,不必杞人忧天。

不过,看看生态问题,当年不也是振振有词“先发展,再治理”?须知文化的流失,也像水土流失,后悔时,已经难以修复。

同类推荐
  • 你知西藏的天有多蓝

    你知西藏的天有多蓝

    边关军人凌仕江在西藏生活体验多年,对西藏有着独特的审美眼光。西藏不仅是苦难灵魂的避难所,更是修炼灵魂的大熔炉。雪域神秘而美丽的自然景色,哨兵守望的爱情和命运,当代西藏人的生活记录,仿若一幅幅水清、雪白、天蓝、地静的画卷,令人神思。作者用独有的视点和颇具现代意识的言语,拓展出他多年以来徘徊在古老而神奇的西天圣土上的心路历程。此书为读者提供了感悟西藏的另类文字,人们在阅读中将会抵达一个美丽的境界。
  • 美人何处

    美人何处

    安意如最新散文集,依然是解读古典,全书分两部分内容——解读古代美容时尚,通过赏析古代女性的经典故事,以其独有的特质为本,与当下美容话题形成对比、解析。如:杨贵妃的风韵和现今的减肥话题、金庸笔下小龙女的清新和现今的美白话题等。解读古代情商高的美女。文字隽永,将古代美与现代美给予新的注释。如:褒姒以及烽火戏诸侯的故事、牡丹亭中杜丽娘的爱情观、王宝钏一生倔强且悲凉的等待,鱼玄机与温庭筠的故事等。
  • 普罗旺斯风情笔记

    普罗旺斯风情笔记

    去过普罗旺斯的人是幸运的、幸福的。就像英国作家彼得梅尔说的:你只有到过普罗旺斯才有体会。《人生总要有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普罗旺斯风情笔记》用优雅而浪漫的文字,带你感受只属于普罗旺斯的风土人情,只属于普罗旺斯的魅人风景。那里孕育了法国游吟诗人,诞生了塞尚,滋养过梵高,抚慰过毕加索……那里是浪漫而迷情的地方,是梦开始的地方,是爱情开始的地方。
  • 切记旅游禁忌(实用生活文库)

    切记旅游禁忌(实用生活文库)

    本书分国家简介、禁忌大观、经典推荐三个板块,从蒙古、日本、泰国等国家来向读者介绍旅游时需要注意和切记的事项。
  • 风雨人生

    风雨人生

    我出生在河北农村一个贫寒的家庭,自四岁起就一直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我过早地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和母亲一起承担着生活的重负。虽然家境贫寒,但我一直感受着母亲给予我们兄妹的关怀和爱护,母亲的爱是我童年最温暖的回忆。
热门推荐
  • 重生之贼行天下

    重生之贼行天下

    孤寂的行者,追逐阴影的脚步,这是盗贼的赞歌。带着一个一百八十级的大盗贼的记忆,回到了十年前,命运给聂言开了一个玩笑。曾经错过的、被夺走的,都要重新拿回来。然后搞一身神装,摧枯拉朽,见神杀神,势不可挡。
  • 每天学点经济学大全集(超值金版)

    每天学点经济学大全集(超值金版)

    经济学家琼·罗宾逊夫人曾经说过:“学习经济学的目的不是为了找到一大堆答案来回答经济问题,而是要学会不被经济学家欺骗。”尽管微观经济学或宏观经济学是那么有趣,但以往总是经济学家和决策者们在唱主角。现在,让我们回到经济学的原点,共同探讨如何将经济学运用到生活中,使我们过得更幸福、快乐。
  • 激发青少年的100个崇尚科学故事

    激发青少年的100个崇尚科学故事

    教育就是在孩子心中留下美丽的痕迹。创建励志教育特色就是想把励志这种品质扎根在学生心中,成为他们一辈子都能享用的财富。看成功励志文章,故事,美文,激励成功斗志,学习名人成功方法,励志照亮人生,成功改变命运!
  • 战神

    战神

    他是出现在异界的陌生人,一纸魔法羊皮卷、一个火系魔法,唤醒了体内的神识。魔族和半兽人、精灵和巨人,自己生死与共的伙伴,有什么秘密?身边同生共死的爱侣,是什么人?七大种族一千年的恩怨,曾经的神魔大战,再次揭开序幕。
  • 一生必读名家精品——感悟生活

    一生必读名家精品——感悟生活

    集中外名家美文之精粹,好书是来自伟大心灵的宝贵血脉,让我们的精神生命得以延续更生。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只有那些历史上最具天赋的作家才能使我们的灵魂受到一次又一次的震撼,只有那些超越了时空的经典文字才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我们,指引着我们远离浮华虚空。
  • 危情上瘾:老婆别惹火

    危情上瘾:老婆别惹火

    女主在电梯口不小心撞上了自己以后的老公以及老板,还不分青红皂白地把打boss骂了一顿。日后,她却不知道这一撞惹来了大麻烦。白色的大床上,娇踹声不断。床上的两个人身上已被汗水淋湿。陈默在季雨娇小玲珑的身子上好好的蹂躏了一番,黑眸盯着季雨问:“怎么样,宝贝,要够了吗?”季雨半睡半醒地点了点头,陈默见状又俯身而上。
  • 我的女儿不是人

    我的女儿不是人

    裴星河活到二十来岁,一没准备好孩子的奶粉钱,二没攒下老婆的姨妈巾钱,突然天上就掉下个大闺女,且还不是个人。任性大明星VS妖娆鬼美人,扑朔迷离的身份,欲罢不能的纠葛,一出该断不断、终受其乱的外星人戏码,要不要来看?
  • 强强联手:兄控王爷笑面虎

    强强联手:兄控王爷笑面虎

    不求你为我舍弃繁华,只求与你仗剑天涯。她,是为了爱情不顾一切,双手沾满血腥的杀手;他,是大盛朝权倾朝野的病娇笑面虎王爷。任务目标竟然就是他,他云淡风轻:“我就是轩墨奕,与其杀我,不如与我一起共谋天下如何?”“那你许我何?”“许你富贵荣华名满天下。”“呵,我不需要。”只需从此之后,你的背后有我。
  • 小乔初嫁了

    小乔初嫁了

    初嫁小乔随笔即兴文。每个人都有一部美味回首的青春笔记,回首青春往事,总能沉浸在如诗般的青春画卷里!青春透露着初恋的味道,散发着梦想的蒸气,迷恋着理想的朝阳!
  • 鬼门弟子混都市

    鬼门弟子混都市

    凌风一直认为自己就是个杯具,从小就跟着个老道士到处历练。最后自己还得去江城寻找自己的父母,这就算了,自己还卷进了四大家族,师门,倭国等一系列的斗争中,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凌风两眼泪花,摆着痛心疾首状,流着鼻涕大声说道:我这是招谁惹谁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