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81600000005

第5章 风雨中的航行——劳教戒毒的历史回顾(5)

一是劳教戒毒理论探索进一步深入。北京、上海、湖南、四川等地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工作,与多家科研院所的专家合作,就劳教戒毒模式构建与实施等问题开展课题攻关,举办戒毒研究工作论坛,在国际、国内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其中四川省成都戒毒劳教所的两篇文章获得“中国新时期人文科学优秀成果评选”一等奖。

二是劳教戒毒模式进一步丰富。各地在部局推出的劳教戒毒基本模式基础上,积极探索实施具有本地特点的劳教戒毒模式。北京市建立了“四期三段”戒毒模式,上海市建立了“绿色戒毒”模式,浙江省构建“四期五步劳教戒毒法”应用系统,江苏省形成了具有本地特点的“三区一延伸”模式,广东省建立了“三段四期五环”戒毒模式,广西省确立了“十步训练法”,四川省探索出“三期九段戒治法”、“系统脱敏疗法”、“内省法”、“逆向戒治”、“回归家园”模式,湖南省继续进行“三区四期”和L—TC模式的试点工作。通过探索、实施具有当地特色的戒毒模式,各地劳教戒毒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三是劳教戒毒制度进一步规范。各地根据司法部第78号令的规定,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完善了相关戒毒制度规范。

四是劳教戒毒专业水平进一步提高。各地采取引进、培养、借力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劳教戒毒专业化水平。通过引进管理、医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加强干警培训工作,借助专家学者的力量,提高戒毒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和工作水平。

五是劳教戒毒模式效果进一步显现。各地按照劳教戒毒模式的要求,一方面开展系统的康复训练,进行科学配餐,运用科学仪器进行辅助治疗,帮助戒毒人员身体康复;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工作,运用团体咨询、系统脱敏、沙盘治疗、心理宣泄等技术,全面干预戒毒劳教人员的心理和行为,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通过电话、会见、通信、家访等方式,积极与家属进行交流,帮助劳教人员修复家庭关系,设立戒毒专线和心理咨询热线,举办“家属课堂”,帮助家属掌握必要的戒毒、拒毒方法,做好戒毒劳教人员回归社会后的监护和帮教准备。据初步了解,各地都有一批戒断期达三年以上的典型,戒毒的效果进一步显现。

2008年6月1日,随着《禁毒法》的实施,劳教戒毒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它将作为我国禁毒事业的一个标志载入史册,至此,劳教戒毒的探索也告一段落。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对《禁毒法》、对戒毒工作的重大调整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更深层次的认识。取消劳教戒毒,而不是取消劳教机关的戒毒职能,笔者认为应从三个方面来认识这个问题:

一是国际斗争的需要。西方国家一直把中国的劳教工作作为口舌,对我国进行人权攻击,他们认为:“未经法院判决,将一个公民监禁,限制人身自由长达三年,就是对人权的侵犯。”劳教戒毒的取消,使他们少了一些口舌,我们多了一些底气,有利于国际斗争的需要。

二是国内对吸毒者判定的深化。对吸毒者的判定有一个认识的过程。劳教戒毒是带有强制性的教育措施,并有惩戒的作用。吸毒者是违法者,同时又是病人。对他们实施戒毒不是惩戒而是挽救,强制是手段,隔离是措施,只有采取强制和隔离,才能有效地挽救他们。

三是整合资源、社会参与的需要。《禁毒法》取消了劳教戒毒和公安的强制戒毒,保留了自愿戒毒,同时增加了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这突出地反映在整合了法律资源。过去一部法律,一个条例即可调整整个戒毒工作的法律关系,改变了过去公安强制戒毒有《强制戒毒办法》、劳教戒毒有《劳动教养戒毒工作规范》而各行其是的局面。同时,在保留自愿戒毒的情况下,又增加了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两种戒毒形式,而这两种戒毒形式又在社区进行,显而易见是整合戒毒的社会资源,让社会参与戒毒,让戒毒人员在社区戒毒。显然从根本上改变了戒毒工作主要由执法机关承担的单一做法,调动了社会参与戒毒的积极性,真正使戒毒工作成为人民参与的禁毒战争。

一、戒毒难,难在哪里

都说戒毒难,究竟难在哪里?用吸毒者的话来说:戒毒,“是人戒不脱,戒脱不是人”。“手掌上可以煎鱼,脑壳可以进水,但毒不可能戒脱。”也就是说:“戒毒太难了。”在吸毒者心目中,戒毒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让我们从下面的分析中,看戒毒究竟难在哪里。

(一)复吸率居高不下。据有关资料统计,美国的复吸率为90%以上,德国为87%,这个统计数据并不包括已死亡的吸毒人员。有人说:吸毒的复吸率为99%,为什么?因为已有1%因吸毒死亡。这说明,吸毒的复吸率基本上是百分之百。我国吸毒人员戒毒后的复吸率是多少?未见这方面的数字。但我查到了这样一组数据,可以说明我国戒毒人员的复吸率是较高的。在1998年调查的990例有效个案中,90天内复吸的比例为67.87%,100天以内复吸的比例达73.23%。按照对戒毒者复吸的统计学行规,复吸率应统计三年的情况。这样统计的结果我国的复吸率也是很高的,并且100天内成为复吸高峰。笔者曾见过一名戒毒人员在出所后不到五分钟,就在接他的车上复吸,成为复吸时间最短的复吸者。

(二)居高不下的原因。复吸率居高不下,这是国际和国内面对的一个共同话题,国内的禁毒形势必须面对连续不断上升的新增“吸毒大军”。据报道,吸食毒品人群渐趋低龄化,有的从初中、高中就开始接触毒品,加上还有居高不下的复吸者,国内禁毒形势十分严峻。

复吸:就是戒断某些成瘾药物后,重新吸食的行为。

复吸居高不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心瘾”难戒。这是因为药物滥用造成吸毒者脑破坏未得到及时修复所致。修复受损的脑细胞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要告诫大家的是:毒能戒,但难终身戒;毒莫沾,沾毒一生毁。

复吸的原因除了药物的作用和脑细胞的损伤难以修复外,它也有一些社会学的因素:

1.吸毒者本身的态度和动机,因为多次戒毒、复吸、戒毒、复吸,使他们对戒毒失去信心,于是以烂为烂,导致重操旧业。据本人所知,戒毒次数最多的达60多次。

2.家庭的接纳度和可承受度,由于吸毒者道德缺失,对家庭的伤害是很大的。他们为了吸毒,可以六亲不认,开始说谎,发展为强行要钱,不给就打骂。他们为了吸毒,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男盗女娼,伤天害理;偷鸡摸狗,丧尽天良;杀人越货,触犯法律。再加之吸毒者不良的心理,精神空虚,使家庭的亲人对他们产生讨厌的心理,不愿管,不想管,也管不了。面对一个个戒毒的失败者,面对一次次给家庭亲人造成的伤害,父亲悲痛欲绝,母亲哭瞎双眼,妻子寻短见,丈夫白了发的故事很多。他们说,我们可以一而再的挽救他,但我们不可能再而三陷入这无尽的悲痛和无底的深渊。因此,吸毒者的亲人“开始都能带他们去医院戒毒或在家中戒毒,到后来根本无法管了,他也戒不脱,我们也无法、无力再管了,是死是活只有由他了”。一位吸毒者的母亲如是说。

3.缺乏社会的监督、保障机制。在欧洲,美沙酮维持治疗效果十分明显,但在国内开展美沙酮维持治疗试点的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在维持治疗的过程中,缺乏有力的监管,完全成为个人行为,来与不来治疗没人管。这说明我国的社区戒毒体制尚不完善,社会工作者还十分缺乏。

4.“粉友”的出击和引诱。有人说,在吸毒问题上,吸毒者是“无私”的。因为吸毒的人一般不独享,喜欢在一起吸食。这些特殊的行为方式,决定了吸毒者在戒毒后一般都会有“粉友”来引诱,而且很主动,“一次可以拒绝,两次可以拒绝,再后来就无法拒绝了”。

(三)原因后面的思考。吸毒者的“心瘾”是促使他们复吸的主观因素和主要原因。让我们对戒毒工作进行审视,这对戒毒工作的探索将有极大的帮助。

1.面对现实。就是要客观认识事物本身存在的现实性,而不是主观去想象,脱离实际去猜测。毒品形势的严峻,戒毒工作的艰难,吸毒成瘾的病理机制难以控制等等,都是我们戒毒工作必须面对的。

一是创建无毒环境的艰难。现实是吸毒者不断上升的趋势,毒品消费逐年增长,毒品品种不断翻新。国际上,“金三角”、“金新月”等毒源地的毒品问题日趋严重,我国面临着境外毒品“多头入境、全线渗透”的压力。国内,2012年光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已达200万,还有隐性的吸毒者。可以说基本上难以找到没有毒品的地方。

二是远离毒品的渺茫。珍爱生命,远离毒品,这是一个良好的愿望。毒品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在酒吧、在夜总会,在社区的角落,在家庭的院落,毒品就在我们身边。据有关消息,贩毒者为了“培养”吸毒大军,将毒品之手伸向了学校、农村,有的甚至伸向戒毒所。在笔者以前工作的戒毒所,曾多次查获毒品企图流入所内案件。远离毒品不可能,怎么办?我们教会他拒绝。教会他如何面对唾手可得的毒品,教会他拒绝毒品的方法。从远离毒品到拒绝毒品,一词之改,使我们的戒毒工作更贴近实际。更符合戒毒的规律。

三是戒治定位的探索。如何来戒毒,是世界共同关注的难题,我们也为此付出了极大的努力。综观世界的戒毒工作,都有无法回避的难题,他们注重从药物上研究戒毒的方法,希望能找到戒毒的“灵丹妙药”,新加坡等国家和香港特区,虽然在开展药物研究的同时,对吸毒者的认知及行为上进行了干预的研究,但他们的研究都是分散的,社会制度决定了他们不可能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劳教戒毒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充分发挥劳教系统的管理优势,教育优势,生活卫生优势,把劳教戒毒的戒治定位为:不是单一的手段,也不是单一的方法。单一的手段、单一的方法都不足以解决戒毒难的问题。必须走一条既有教育的、又有管理的,既有药物的、又有心理矫治的综合戒治模式之路,比传统的、国外的戒治方法和手段有突破性的进展。

四是角色转换的困惑。分析吸毒者初次吸毒的原因,要么年幼无知,要么求新好奇;有的为了炫耀身份而不惜以身试毒;也有内心空虚而寻求解脱者。不论是无知受骗,还是明知故犯,这是违法的开始。一旦药物上瘾后,他们又成为病人,对他们可以说是“爱恨交加”,他们是害人者,害社会、害家庭、害自己,又是受害者,受毒品的害,受毒品给生理和心理上带来的极大伤害。这就对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还是像管“坏人”一样管理吗?显然不行。要知道用惩罚的手段来对待一个毒瘾深重的病人,显然是无效的,也是收不到效果的。我们劳教人民警察必须转变角色,既是劳教人民警察,又是戒毒工作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医生”;既是执法者,又是戒治病人的护理者。我们要认识到我们的工作是崇高的,同时也是无比艰难的,不可能一帆风顺,认识不到这一点,是做不好戒毒工作的。我们也要认识到,吸毒患者的精神肉体都被毒品严重地摧残和扭曲,对毒品的渴求是他们生命中的唯一追求。我们要正视这一现实,切莫悲观失望,

要帮助他们在戒毒路上前行。可见,戒毒工作的艰难性、戒毒人员的特殊性,都需要我们在角色上有一个转变,以适应戒毒工作的需要。

五是走出误区的艰辛。劳教单位是执法机关。劳动教养是对劳教人员实施强制性教育的措施,劳教人民警察担负的是执法重任和对劳教人员实施强制性教育的任务。强项就是强制性的管理教育,扮演的都是执法者、管理者、教育者的角色。而对既是违法者又是病人、既是害人者又是受害者的戒毒劳教人员,扮演上述角色在工作中很容易产生一些误区。

误区一:把病人当犯人管。入所的第一课是“认罪认错,遵守所规队纪”,要求他们牢记的是“这是什么地方?你是什么人?你来这里干什么?回答必须是:这里是劳教所,我是劳教人员,我来这里是改造”。这样,使戒毒劳教人员只知道自己是劳教人员,而不知道自己也是病人,只知道自己是来改造,而不知道也是来戒毒。只能规规矩矩、老老实实,不准乱说乱动。管理有行刑化的倾向,铁窗铁门、高墙、红外探测,“二劳改”的痕迹十分突出。

误区二:单纯的教育手段,陈旧的教育方法,上大课成为对戒毒劳教人员的主要教育形式,而不知道这些教育对一个脑成瘾者作用是很小的。而针对戒毒劳教人员有效的戒治方法,心理康复尚未提到日程,因而造成效果不好的局面。

2.转变观念。沉重的思考,带给我们的是对劳教戒毒工作的重新认识。收容戒毒劳教人员是劳教系统面临的新情况,劳教人民警察面临的新任务,没有经验可言。干警对毒品、戒毒劳教人员缺乏深入、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对戒毒工作的特殊作用认识不足,管教工作的手段和方法沿袭传统的方法和手段,造成工作滞后,导致一些地方、一些劳教所出现毒品流入所内的现象。加之,有效地遏制所内毒品蔓延的机制也未形成,我们的干警基本上把精力放在“四处灭火”上,对戒毒劳教人员的戒毒工作基本上没有开展。

随着禁毒斗争、对劳教戒毒工作特殊性认识的深入,以及对戒毒劳教人员行为方式、行为特点认识的深入,必须转变观念、改变方法,探索具有劳教特色的、符合戒毒劳教人员实际的方法和手段摆在了劳教人民警察面前。

一是科学认识,走出误区,用创新的技术和手段来促使戒毒劳教人员的行为改变,并开始探索符合戒毒劳教人员实际的有效方法。浙江省戒毒劳教所开办了戒毒劳教人员矫治实验班,对戒毒劳教人员的管理、教育及戒治方法开展实验,探索经验,为全面实施对戒毒劳教人员的戒治走出了路子。通过实验班的实验,取得了在封闭环境下的初步成果,并总结出“四要”的经验:

要想成功戒毒,首先要认识吸毒危害。

要想成功戒毒,关键是信心,而信心的关键是真心、诚心。

要想成功戒毒,就要改变“戒毒难”的观念。

要想成功戒毒,必须坚定一个信念:“要戒毒、必破一。”

因为绝大部分戒毒失败者,都败在“一念之差”上,比如“尝一尝”、“试一试”、“就这一次”,就是这个“一”,祸害了他们。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同类推荐
  • [苏]休金娜学校教育教学观与《中小学教育学》选读

    [苏]休金娜学校教育教学观与《中小学教育学》选读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 现代图书馆人丛书-图书馆自动化与现代化

    现代图书馆人丛书-图书馆自动化与现代化

    理想、理念是人生的信念和希望。从事任何一项工作,都应该对这个工作有一种清楚的认识。图书馆人是知识供应的后勤。图书馆人是探索科学的尖兵。本套丛书可做为图书馆人工作手册,包括:馆藏文献建设、图书分类工作、图书馆的管理、图书馆选书指南、知识信息检索等。
  • 教师公文包-文化娱乐

    教师公文包-文化娱乐

    本书介绍了各种各样的适合中小学生的文化娱乐活动,包括游戏、魔术、戏法、戏剧小品、晚会活动、棋类弈法等。
  • 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

    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

    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之际,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秉承一贯的理性、思辨、前瞻的学术期许,遵循全面、新颖、敏锐的年集宗旨,凝聚学界、业界人士的最新探索和思考,《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即将付梓。2007年和2008年我国发生了很多大事,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汶川大地震、第29届奥运会成功举办。新闻传播学研究紧紧跟随这些正在发生和已经发生的事件,不断地从新的视角进行理性思考和总结。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同志考察人民日报时,就新媒体环境下舆论引导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这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 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说课听课

    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说课听课

    尽管人们对于课程的本质及其界定千差万别,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课程观是有传统与现代之别,封闭与开放之分的。有的课程观是封闭的和滞后的,不符合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趋势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有的课程观是开放的和符合现代教育思想的。为了树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现代课程观,抛弃学科本位主义,更好地理解历史学科改革的必要性,以便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潜能,本章主要内容着重研究课程相关理论:背景、平台和桥梁,把握课程理论的未来发展方向。
热门推荐
  • 首席宠妻无度,就是要爱你

    首席宠妻无度,就是要爱你

    孟妍一不小心赶上了穿越大潮,比较悲催的就是——看自己这一身装扮,似乎穿成了可怜的小乞丐。初入异世,就摊上了一场堪比命案的“碰瓷”,而她成了背锅的冤大头。“等等!你听我说别冲动!”“不是,你衣服真不是我弄的,我刚穿过来的时候,你就是光着的。”“什么?啊啊啊!那是我不小心摔倒了!不小心碰到的!真的!”“喂喂喂!刀剑无眼……”“啊啊——救命啊——”
  • 文成纪

    文成纪

    就是一本重生的小说,暂时就先写这么多吧。
  • 史上第一陷阱:冷少诱妻千千遍

    史上第一陷阱:冷少诱妻千千遍

    替男友做三年冤狱,未了出狱当天是他的盛世婚礼……同父异母的姐姐婚纱皎洁,面色嘲笑看着她,羞辱她……落魄之下,帝国只手遮天的萧少却给了她无尽的宠,哪怕摘心揽月;后来,也是他给了她无尽的痛……刻骨铭心!
  • 太平圣惠方

    太平圣惠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末日之进化

    末日之进化

    统治地球亿年的恐龙因为陨石的袭击而绝灭,人类才有机会进化成为世界的霸主。如今,陨石再度来袭,末日降临,地球崩溃,是新的物种称霸地球,还是人类继续进化,逃脱灭绝的厄运?
  • 浮华背后一场梦:爱如此

    浮华背后一场梦:爱如此

    那一年,樱花树下的你是否还记得曾经的幸福那一年,喧闹的夜市街头你是否还记得曾经的疯狂那一年,大海边的嘶吼,痛苦与忧伤你是否还记得我们的相依如果,假如真的有如果你是否还记得那一年有个人在我们相识的地方等待着......
  • 因为你是你,所以我爱你

    因为你是你,所以我爱你

    简妍一直觉得有什么人在注视着她,可她转头却又什么也没有发现。暂停更新,重理大纲。
  • 青春初恋手册:勿忘我

    青春初恋手册:勿忘我

    立夏,可爱乐观的林未亚与腹黑冷漠的藤井寒,因一辆洒水车而邂逅,这个浑身散发着冷漠忧郁的男生瞬间吸引了未亚所有的注意。在一系列的倒追行动中,未亚终于发现藤井寒内心的缺失与隐藏的秘密,于是倍加努力,希望能让井寒重新相信真心的存在。
  • 思路决定出路

    思路决定出路

    还在偶像剧的泡沫里幻想着灰姑娘的异彩人生吗?你可知道,社会不会等着你成长;陈腐的观念还在蒙蔽你的眼睛吗?你可知道,狭窄的思路会影响你的出路。新思路让女人在社交、职场、婚姻、家庭等各种圈子都能游刃有余,因为思路明晰,便知道属于自己的精彩出路在哪里。你的思路是否该更新了呢?
  • 为他准备的谋杀

    为他准备的谋杀

    欧阳楠一夜之间失去了自己的警察工作,同时也收到妻子与父母一同葬身雪崩之中的噩耗。他的妻子遗体被发现时,正怀着几个月的身孕,而孩子的父亲却是欧阳楠的双胞胎哥欧阳桐。在失去一切的打击之下,欧阳楠打算亲手杀死哥哥来发泄多年以来的怨恨。这场几乎是事先张扬的谋杀,在欧阳楠悉心准备下如期进行。欧阳桐葬身爆炸之中,而欧阳楠也被关押审问。在审问过程中,欧阳楠却惊异的发现,杀死哥哥的并不是那场爆炸,有人赶在他之前就对他哥哥下了杀手。而那真正致命的武器匕首,也顺理成章的被栽赃到了欧阳楠的家中。为了找到真相,欧阳楠不得不想办法在入狱前脱逃。他与哥哥的遗孀陈洁一起寻找真相的过程中,却发现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