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81700000025

第25章 颜渊第十二(2)

【译文】齐景公向孔子询问如何治理国家。孔子说:“国君像国君,臣下像臣下,父亲像父亲,儿子像儿子。”齐景公说:“说得真好!的确是这样,如果国君不像国君,臣下不像臣下,父亲不像父亲,儿子不像儿子,即使有粮食,我能够吃到吗?”

【注释】①齐景公:姓姜,名杵臼,春秋时齐国国君。鲁昭公二十五年(前517),鲁国发生内乱,孔子到了齐国。于是就有了齐景公和孔子的这段对话。②君君:国君像国君。意思是要履行国君的职责。后一个“君”字作动词。③臣臣、父父、子子:后一个字均作动词,意思是尽责、守礼。④信如:诚如,的确。⑤得:能。

【解读】孔子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八个字回答齐景公的问题,是针对齐国当时的状况而说的。朱熹《论语集注》说:“是时景公失政,而大夫陈氏厚施于国;景公又多内嬖,而不立太子。其君臣父子之间,皆失其道,故夫子告之以此。”孔子认为,治理国家,必须维护礼制伦常,区分上下尊卑,“为君、为臣、为父、为子都应有各自的思想准则、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韩喜凯《名家评说孔子辨析》)。这样才能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君、臣、父、子才能履行各自的职责,做好自己分内的事。“人毕竟生活在群体中,任何个体均以这种群体秩序为生存前提条件。原始式的个体‘绝对自由’,永远是幻想……一定的规范、辨别、区分的结构秩序,始终是人类和个体所必需的,只有这样,大家才可能有饭吃,而不是混战一团。”(李泽厚《论语今读》)齐景公虽然非常赞同孔子的观点,但由于他无力改变大臣专权、伦常丧失的情况,“其后果以继嗣不定,启陈氏弑君篡国之祸”(朱熹《论语集注》)。

12.12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①,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②。

【译文】孔子说:“一两句话就可以判决案件的人,大概是子路吧?”子路为人爽快,没有久不履行的诺言。

【注释】①片言折狱:朱熹《论语集注》:“片言,半言。折,断也。子路忠信明决,故言出而人信服之,不待其辞之毕也。”朱熹认为“片言”是子路说的话,可从。也有人认为“片言”即“偏言”(偏听一言),认为子路以一面之词断案。这不符合子路的为人,不从。②宿诺:指久不履行的诺言。朱熹《论语集注》:“宿,留也,犹宿怨之宿。急于践言,不留其诺也。”

【解读】子路为人率直,办事果断,他的这一性格在孔子对他的评价中得到了体现。孔子说子路一两句话就可以断案,并不是说子路轻率,而是没有讲子路审理案件的过程。在经过案件审理,明确案件真相之后,就果断地断案而绝不拖延,体现了子路办事果断的性格特征。子路的这一性格,在待人处世中也得到了体现。

12.13子曰:“听讼①,吾犹人也②。必也使无讼乎③!”

【译文】孔子说:“处理诉讼,我与别人一样。一定要让诉讼不发生。”

【注释】①听讼:处理诉讼。②犹:同,与。③必:一定。

【解读】孔子认为,一个国家,处理诉讼并不是主要的问题,主要的问题是推行“德治”,做到以德治国,以礼治国,使民众都能自觉遵循礼制,遵守道德规范,从而减少违法犯罪的事,杜绝诉讼案件的发生。可见,孔子在处理诉讼问题上站得高看得远,提出的是治本的措施。既认真处理诉讼,又采取有效措施杜绝诉讼发生,这样标本兼治,社会才会安宁。

12.14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①,行之以忠②。”

【译文】子张问怎样从政。孔子说:“在位不能懈怠,处理政务靠忠诚。”

【注释】①居:指在位,任职。②行:执行。行之:指执行政令、处理政务。

【解读】孔子认为,忠诚和勤勉是从政者的基本素质。忠于职守,勤勉工作,才能履行好职责,用今天的话说,才能得民心、顺民意,也才能取得政绩。古往今来,一些官员疏于政事,沉湎于声色犬马;一些官员欺上瞒下,中饱私囊,种种劣行,令人发指。这样的人,如果面对倡导以德治国理念的孔子,难道不觉得羞愧?

12.15子曰:“博学于文①,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②!”

【译文】孔子说:“广泛学习文献典籍,用礼制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背离大道了。”

【注释】①博:广博。引申为广泛。②畔:通“叛”,违背,背离。

【解读】此章与《雍也》篇第二十七章重复,解读详见该章。

12.1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①,不成人之恶②。小人反是。”

【译文】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小人与此相反。”

【注释】①成:成全。美:美好。指好事。②成:成全。引申为促成、帮助。

【解读】孔子认为,君子是德行高尚的人,待人处世不以自己的好恶为出发点,能以宽容、仁爱之心待人,因此能够“成人之美”;小人则不行仁德,心胸狭窄,凡事首先考虑个人私利,不顾他人利益,因此总做出“成人之恶”的事。可见,人性修养的高低,心胸的宽广和狭窄,决定了君子和小人截然相反的处事态度和行为。

12.17季康子问政于孔子①。孔子对曰:“政者,正也②。子帅以正③,孰敢不正?”

【译文】季康子向孔子询问如何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政的意思是就是正。你率先走上正道,谁敢不走正道呢?”

【注释】①政:执政,处理政务。名词用作动词。②正:正直,端正,公正。指执政者自身的德行。③帅:同“率”,带领,率先。正:指正道。

【解读】孔子认为,执政治国的基本原则是“正”。不少学者认为,“正”主要包含正名(辨正名分)、正身(包括正心、正言、正行等)、正身边(即亲贤臣、远小人)三层意思,因此,“‘政者,正也’应是古今中外政治学的一个重要命题”(韩喜凯《名家评说孔子辨析》)。因为季康子是鲁国的执政大臣,所以孔子希望季康子以身作则,率先走上正道,并以此影响和带动其他臣子。古今中外,凡是当政者在国家管理中能实行正道,并能做到率先垂范,都会得民心、顺民意,国家就能欣欣向荣,人民就能安居乐业。孔子的这一思想,是他留给人类的一笔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12.18季康子患盗①,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②,虽赏之不窃③。”

【译文】季康子担忧盗贼太多,向孔子求教。孔子回答说:“假如你不贪财,即使鼓励偷窃,也没有人去做。”

【注释】①患:忧虑,担忧。②欲:贪欲。这里指贪财。③赏:奖励。这里意思是鼓励。

【解读】春秋时期,由于上层统治者肆意搜刮百姓,贫富分化极为严重,老百姓苦不堪言,于是社会上盗贼成灾。季氏一家四代相继在鲁国执掌国政,季康子执政期间也大肆聚敛财富,不听孔子的劝告。此章孔子对季康子的回答,可说是一针见血,既谴责了季康子执政不公正的行为,又表达了自己对这种行为的不满。

12.19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①,以就有道②,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③。”

【译文】季康子向孔子询问如何治理国家,说:“如果杀掉暴虐的人,亲近有道德的人,怎么样?”孔子回答说:“您治理国家,怎么能用杀戮的办法?您追求善民众就会行善!君子的品德像风,百姓的品德像草。草遇上大风,一定会倒伏。”

【注释】①无道:暴虐,没有德政。②就:靠近,亲近。有道:指有道德、有才艺的人。③偃:倒伏。草上之风,必偃:意思是草遇上大风,一定会倒伏。

【解读】季康子作为鲁国的执政大臣,沿袭了其父季桓子的施政方针,违背礼制,聚敛财富。他所说的“无道”,不一定是暴虐的人,很可能是持不同政见的大臣。孔子认为,君子的行为会影响百姓的行为,只有君子追求善,百姓才会行善,这正如风和草的关系,草遇上大风必定倒伏,老百姓遇到追求善的有德行的人,一定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也会由向善而行善。因此,孔子反对季康子用杀人的办法来治理国家。这一观点,体现了孔子强调德治教化、坚持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

12.20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①?”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②,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③,察言而观色④,虑以下人⑤。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⑥,居之不疑⑦。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译文】子张问:“读书人要怎样做才可以叫通达呢?”孔子说:“你所说的通达是什么意思?”子张回答说:“在朝廷做官一定有名望,在家族办事一定有名望。”孔子说:“这是名望,不是通达。所谓通达,是正直而讲信义,能观察言语脸色以揣测别人的心意,总考虑如何谦让待人。这样的人,在朝廷做官一定会通达,在家族办事一定会通达。所谓名望,是表面实行仁德而行动上违背仁德,以仁人自居却不疑惑。这样的人,在朝廷做官一定会骗取名望,在家族做事一定会骗取名望。”

【注释】①达:通达事理。②邦:国家。这里指朝廷。闻:闻名,有名望。③质直:正直。好义:意思是讲信义。④察言而观色:观察言语脸色,以揣测对方的心意。⑤下人:居于人之后。表示谦让。⑥色取仁:表面实行仁德。⑦居之:以仁人自居。之:此。指代仁人。

【解读】孔子对子张的回答,首先指出“达”和“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然后分别解释了“达”和“闻”的含义和本质区别。可见,孔子主张读书人(即今人所说的知识分子)应通达事理,崇尚德行,而不能追求名望,违背仁德。宋代学者程颐说:“学者须是务实,不要近名。有意近名,大本已失,更学何事?为名而学,则是伪也。今之学者,大抵为名。”程颐认为,孔子所说的“达”与“闻”的关系,就是“实”与“名”的关系,如果只追求名,就会失去最重要的“达”和“实”。因此,学者应该以“通达”、“务实”为根本,在进入通达的人生境界时,自然就会成名,进而有名望和名声。

12.21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①,曰:“敢问崇德,修慝②,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③,非崇德与?攻其恶④,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⑤,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译文】樊迟跟随孔子在雩台下面闲游,说:“请问怎样提高德行,消除怨恨,辨识疑惑?”孔子说:“问得好!先付出后获得,不就是提高德行吗?指责自己的过错,不指责别人的过错,不就能消除怨恨吗?一时愤怒而忘记了自己,甚至忘记了亲人,不就是疑惑吗?”

【注释】①舞雩:祭台。古代求雨祭天,设坛命女巫为舞,故谓舞雩。②修:整治,消除。慝(tè):邪恶。这里指恶念、怨恨。③事:做,从事。指行动、付出。④攻:指责过失。恶:罪过。这里指过失、错误。攻其恶:意思是指责自己的过错。⑤忿:也作“愤”,生气、愤怒。

【解读】樊迟向孔子请教怎样“崇德、修慝、辨惑”,孔子针对樊迟为人“粗鄙近利”(朱熹《论语集注》语)的缺陷一一作了回答。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加强道德修养,先付出劳动后收获成果,责己之过而不责人之过,不因生气发怒而忘记后果。可见,奉献精神、严于律己、处事冷静,是人性修养的重要内容,做到了这三条,就能达到“崇德、修慝、辨惑”的境界。

12.22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①。子曰:“知人。”樊迟未达②。子曰:“举直错诸枉③,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④,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⑤!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⑥。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译文】樊迟问怎样做是仁德。孔子说:“关爱人就是仁德。”樊迟问怎样做是明智。孔子说:“了解人就是明智。”樊迟没有明白。孔子说:“举用正直的人并安置在邪恶的人之上,能使邪恶的人变得正直。”樊迟退出来,看到子夏,就说:“刚才我见了老师问他什么是明智,老师说‘举用正直的人并安置在邪恶的人之上,能使邪恶的人变得正直’,说的什么意思呢?”子夏说:“这句话含义丰富啊!舜拥有天下,在民众中挑选人才,举用了皋陶,不仁德的人就离去了。汤拥有天下,在民众中挑选人才,举用了伊尹,不仁德的人也离去了。”

【注释】①知:同“智”,明智。②未达:意思是没有明白。③错:安置。枉:不正直,邪恶。④乡(xiàng):通“向”,从前,刚才。⑤富:丰富。⑥远:指远离,离去。

【解读】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这个解释既精辟又透彻,指出了“仁”的实质。不关爱他人,只谋求个人私利的人,不可能成“仁”。孔子对“智”的解释是“知人”(即了解人),同样透彻精辟,但樊迟不明白其含义,孔子就以用人为例来进一步说明。“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简洁明了的十个字,说出了了解人,进而任用人的重要性。试想,如果不能了解和识别人,任用了邪恶而不遵行仁德的人,其后果将会怎样。可是樊迟还没能理解孔子的意思,于是又去问子夏。子夏就以舜在民众中挑选出皋陶并加以任用,汤在民众中挑选出伊尹并加以任用,都使不仁德的人离去的实例,说明了了解和识别人的重要性。樊迟领悟力不强,但不懂就问,这种精神难能可贵。此章记述的是师生之间的问答,但涉及治理国家的大政方针。孔子认为,治理国家要尊崇仁德,以德治国是当政者应坚持的基本原则。但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关键是人才,只有伯乐才能识别千里马,只有明智的领导者才能识别和任用真正的人才。

12.23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①,不可则止②,毋自辱焉。”

【译文】子贡问如何交友。孔子说:“忠心劝告并善意引导他,他不听从就不再劝告,不要自找侮辱。”

【注释】①道(dǎo):引导。②不可:不能做到。意思是不听从。

【解读】孔子认为,朋友应该有共同的志向,既要互相关心、帮助,又是平等的关系。因此,孔子主张,当对方有了过错或违礼行为时,要坦诚地劝告和引导,使他认识到不对并加以改正;如果对方执意不听从劝告,也绝不能勉强,应做到适可而止。否则,不但会自找侮辱,而且会伤了朋友的感情。孔子的这一看法并不是听之任之,而是要首先尽自己的努力,在尽力劝告对方都不听的情况下,只好采取冷处理的办法,过一段时间再去劝告,或者换一个角度、换一个人去劝告,或许会有效果。

12.24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①,以友辅仁②。”

【译文】曾子说:“君子以学问、品德来结交朋友,以朋友的相互帮助来培养仁德。”

【注释】①文:一说指文章、学问。一说指文德,即学问、品德。孔安国注:“友以文德合也。”从后说。会:聚会。指结交。②辅:辅助。引申为培养。

【解读】曾参认为,朋友交往,一是为了相互切磋,增长学问;二是为了互相勉励,培养仁德。因此,他提出了“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的交友原则。古代的竹林七贤、乾嘉学派,今天的文学沙龙、学术论坛,可以说是“以文会友”的范例。今人中周恩来和邓小平的交往、季羡林和张中行的交往等等,可以说是“以友辅仁”的范例。但古往今来,以酒肉金钱“会友”,“以友”助恶助贪的事例也屡见不鲜,这是值得警戒的。

同类推荐
  • 反经

    反经

    本书共9卷,内容上起尧舜、下迄隋唐,围绕权谋政治和知人善用,探讨了经邦济世的长短纵横之术,品评了前哲先贤的智勇奇谋。
  • 儒家经典“四书五经”

    儒家经典“四书五经”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蟫史

    蟫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曾文正公嘉言钞

    曾文正公嘉言钞

    曾国藩作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自近代以来,就是中国青年争相学习的楷模。梁启超先生一生对曾文正公推崇备至,对其遗著更是“一日三复”,故从曾氏文集中摘录出此《曾文正公嘉言钞》,以飨国人。本书为文白对照,对疑难的地方多加以注释,翻译精准简洁,将曾文正公的思想与心迹都明白地体现出来,使人以之为师为范,提升自己
  • 论语·中庸·大学

    论语·中庸·大学

    《论语·中庸·大学(全新典藏本)》为中国古代官方指定教科书,集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于一身,为全世界最为盛行的国学启蒙经典。《论语》,为人处世的根本;《大学》,为人处世的总纲;《中庸》,为人处世的精髓。圣贤语录,四书精华,济世修身,必读典藏。
热门推荐
  • 一如初见爱你

    一如初见爱你

    她,当初和母亲被父亲抛弃,自力更生,开创了一片自己的天空。他,是富家子弟,没有喜欢过一个人的他,却看上了,处处与他作对的女孩儿······
  • 炎黄军团

    炎黄军团

    现实的无为青年,因意外来到了战乱纷纷的年代,他能做些什么?是面对现实还是逃避?发现自己能回到现实后他又选择了怎样的人生?他面对鬼子的冲锋,毅然的选择冲锋。他带领一群本该被社会遗忘的人,为新中国改变着。人们也许只记得他们的功勋,却忘却了他们的牺牲。小鬼子也是肉长的,子弹打身上也会死。打炮就像是愤怒小鸟一样,多试几次准会打中的嘛--三皮语录
  • 步步惊婚:豪门第一夫人

    步步惊婚:豪门第一夫人

    她出身卑微,阴错阳差嫁入豪门;他天生富贵,纵横花丛手可遮天。“你不过是我一时兴起,买来撑撑门面的摆设。”新婚第一天,这是他丢给她唯一一句话。不过,她这个摆设,怎么老是逆着他的意思来?敢在老虎嘴边拔须,难道活的不耐烦了?做饭、弹琴、书画……,原来这个女人也挺有意思。N年后,某男缠着某女:“老婆大人,我还要!”
  • 在我的夏日中遇见你

    在我的夏日中遇见你

    她与他混在一个圈,却相隔甚远,他是b站著名的翻唱大神,她却是一个小透明,偶尔的一次机会,他们相识.............
  • 自我发现的开端

    自我发现的开端

    “速写”是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一种研究方式,是感受生活和记录生活,记录艺术灵感的一种方法。速写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和正确的艺术观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速写组画课程”教学是综合性教学在绘画基础教学中的一次尝试,是初步尝试课程教学的课题化与课题教学的课程化,在传统教学基础上探究以创造力培养为核心的综合化教学模式。本书是“速写组画课程”教学的方法和总结,从教学理念、课程思路、实践过程中的方法论、教学过程、作品品评等五个方面将这一课程展示出来,对于促进和加强师生沟通,调整学生学习状态,将起到很好的作用。
  • 都市全才高手

    都市全才高手

    苏瑞出生武学世家,厌倦每天拍木桩,捶沙袋、打打杀杀周而复始的生活。喜欢网游的他,励志要成为一名白手起家的DNF游戏商人,于是,一个武学少年蛰伏于都市、可是现实并没有他想的那么顺利,因为游戏币当面交易开启了他跌宕起伏的都市征程。
  • 校里藏妖

    校里藏妖

    师大校园惊现离奇密码,天才学生拨开层层谜雾:一个是成天打游戏却到处甩文词儿的中文痞子,一个是就知道抡拖布杆干仗的体育棒子,一个是黑了别人电脑再去维修赚钱的计算机败类,一个是开着跑车还冲别人借钱的富二代,一个是白天捡瓶子晚上当家教、一分钱掰两半花的神人,还有一屁俩谎的学生会主席,再加上满嘴文言文的活化石——这帮玩意儿凑一块儿还能有好?可就是这帮人才展开了抽丝剥茧般的解密工作。谁会解开谜团、抱得美人归呢?
  • 后宫武曌传

    后宫武曌传

    武则天,一代女皇,耳熟能详却生疏,时势造了英雄,还是英雄造就了时代?一位唐朝女子自述一生,从女人的视角、心思看一个朝代的没落,又看着一个朝代的升起。
  • 怪盗基德之黑羽雪蝶

    怪盗基德之黑羽雪蝶

    一次意外,我们的女主角穿越到了她崇拜的基德的时间,遇见了快斗等人,和快斗擦出了怎样的火花呢?在书里,进来看吧!记得给好评哦!
  • EXO之轨迹

    EXO之轨迹

    如果说分手是苦痛的起点那在终点之前我愿意再爱一遍想要对你说的不敢说的爱会不会有人可以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