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81800000017

第17章 蒋希曾:一个不该被忘记的华人作家(2)

这里说的“美国骗子”是谁,未能考出。看来是美国左翼报刊上的评论,某些问题,似乎关系到30年代左翼文化阵营内部关于艺术风格问题的争论。至少在左翼文化界,蒋希曾30年代初的两部小说受到注意。

但无论从哪方面看,1935年由纽约斯皮勒出版社出版的《“出番”记》是蒋希曾最好的一部作品,它也是蒋唯一一本由出版社经营的书。今天我们读来,也有超出文学史意义外的兴味。

小说女主人公张珍珠(Pearl Chang)是黑人和中国人的混血儿,从美国南方初到纽约。她性格泼辣大胆,热情但头脑单纯。在纽约她无固定职业,到处打零工,但中国使馆不愿雇她,因为她“中国血统不纯”。

男主人公王万里孤行海外,开洗衣店维生,小本经营,胼手胝足,却不断受到警察、政客和种族主义分子的勒索,濒临破产。

张珍珠路过王万里的店,生活极为单调的王万里喜出望外,但他无钱娶妻,不敢做非分之想。

王万里无力还债,店铺被夺,只好到饭店做下手小工,在那里他重逢正在做侍者的张珍珠。

但这时王万里已自觉地投身于政治运动,积极参加罢工,最后,由于参加示威抗议日本侵华而被一个日本浪人借机枪杀。

这些情节,与蒋希曾本人在纽约的生活经历有关系。据斯皮勒出版社老板给我来信介绍,他出版此书时,蒋希曾在曼哈顿的文人聚居区格林尼治村一家店里当侍者,生活相当窘困。《“出番”记》在描写纽约下层华人生活时,给人很强的真实感。至于书中描写的纽约华人的罢工和示威游行,也是蒋希曾熟悉的。我曾打长途电话询问纽约一位老华裔,据她回忆,当年她还是一个中学生时,曾多次帮助蒋希曾在抗日游行集会中散发传单。

全书临近结束时,“作者”的确与小说的二位主人公们一齐走在示威游行的队伍中。这个一向蓬首垢面的作家改了形象:“既然厄尔·白劳德(当时的美共领袖)不再吸烟斗而改吸雪茄,我们的作者作为他的一个同情者和追随者也刚理了一回发。”

这句玩笑背后隐藏了蒋希曾的迷惘感,在遽变的新政治形势下,尤其是被白劳德领导扰乱了思想的美国共产党正无所适从,蒋希曾或许也感到难以自处。而阶级斗争与民族斗争的错综重叠,也许使他感到不易看清方向。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出番”记》的结局过于复杂,与全书力求简练的叙述方式不太相应。

而在蒋希曾的最后一部文学作品——三幕剧《死光》中,这种困境终于变成了公式化。这本戏写1937年上海抗战:美军士兵琼尼偷溜出租界兵营,去帮助正在苦战的中国军队;日本侵略军士兵Nikochi也越过战线来帮助中国军队,坚守在某仓库的中国军队均战死,只剩下一个女战士木兰。三人在战地相会,却发现三人应是兄弟姐妹:琼尼在美国的华人养父与Nikochi在日本的华人养母原来是木兰的亲生父母,日军入侵东三省时,这对农家夫妻分路逃亡而失散。最后三兄妹在炮火纷飞中合唱“中国在进军”!

剧本无疑有点牵强生硬,不像出于写了《“出番”记》那样较成熟作品的作家之手。

据纽约陈伊范(Jack Chen)先生来信提供的数据,蒋希曾在30年代纽约大众戏剧运动中相当活跃,联合广场与十四街附近的街头经常能看到他参加的戏剧演出,他还经常在街上散发小剧场戏票。或许这出戏正是为这种小型演出而写的,公式化的情节的安排,看来是为现成演员凑的戏。

蒋希曾30年代后似乎突然消失了,所有认识作家蒋希曾的人都不知道他的去向,似乎他突然与以前的生活环境断了联系。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一本旧的《好莱坞人名录》上找到THTsing的简短介绍。该条目说蒋是作家、诗人,“1928年进入影剧界”,这与我们从其他方向得到的数据相符,但同样明显的是:他在纽约似未能长期做演员,而是以写作活动为主。

据该书载:蒋40年代初移居好莱坞,成为职业电影演员,曾先后在八部电影中担任角色(《紫心》《王国的钥匙》,1944;《每星期天有鸡》,1948;《国务院六四九号文件》,1949;《街头的惊乱》,1950;《走私者之岛》,1951;《大洋二号》,1960;《冬季舞场》,1965)。

我在洛杉矶加州大学艺术系档案库借到《王国的钥匙》拷贝,得见蒋希曾真容。说实话,蒋希曾作为一个演员,并没有非常突出的表现,这八部电影也毫无革命气息。看来他晚年生活上有了保障,但与革命与文学都绝了缘。我至今未能找出其中的确切原因,但是从美国30年代左翼文化运动的变迁,从蒋自己的文学创作经历,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背景。久居美国,长期不接触中国人民斗争的现实,或许正是这些使他最后搁笔。

据这部《人名录》记载,蒋希曾于1971年7月16日逝世于加利福尼亚州好莱坞。笔者曾多方寻找他的后人,未果。

追记一:

此文写成后,接到旧金山研究美国华人史的Yuk Ow先生来函,慷慨介绍他收集到的蒋希曾资料。据他说蒋希曾自东南大学毕业后,到广州革命政府任职,此时他参加国民党,因政治观点右倾难在广州容身,转来美国到斯坦福大学读研究生,同时任国民党外交部的中文报纸《中国少年晨报》编辑。但由于他政治观点渐渐变化,因而被迫离开编辑部。此后他参与出版一份“左倾”的中英文周刊《中国导报》(The Chinese Guide)。由于南京政府发出的逮捕令,美国移民局将他逮捕。出面营救他出狱的是两个组织:“国际劳工保护会”(The International Labor Defense)和“美国公民自由同盟”(American Civil Liberty Union)。

这段情况,与《中国红》中男主角从右到左的转变完全相符,甚至连细节都互能印证。看来蒋希曾转向革命的经过颇为复杂,但他在革命最困难时投身革命,此后又长期在贫困艰苦的条件下从事革命文学创作,凭这点,他就是一个值得纪念的人物。笔者发表这些材料,目的就是希望蒋希曾生前友人,在尚未太晚以前,应该想起他,纪念他,使有关资料不至于湮没,使美国华裔文学史的这重要一页,不至于像我这篇文字一样残缺不全。

追记二:

《读书》1983年八期刊出此文后,某些文摘报摘登,引出了完全没有想到的后果:蒋希曾的老母和胞妹尚健在,居住于家乡南通。她们致信《读书》,说这是自30年代中叶以来第一次知道蒋希曾的情况,我文章中说蒋已去世使她们很悲哀。

看来蒋希曾在好莱坞做电影演员后,无颜告诉江东父老,情愿与家人断绝音信,这是挺奇怪的心理。

由于本文的介绍,据说蒋希曾已被列入南通地方志的人物卷,他的家人也进入地方政协。我不知道蒋假若知道他左翼小说家经历会有此“成果”,会作何想。

蒋的昔日广州时期战友李先生,80年代任上海出版局局长,拟出版蒋的著作,我们请中国社科院语言所的杨成凯先生翻译。可惜在书籍出版迅速市场化之时,译文已成,却未能有出版机会。

追记三:

南通钱进先生来电子信,询问蒋希曾有关情况,并说蒋的老母、胞妹均已去世,家中仅剩一个甥女,但是南通市已宣布蒋希曾为本地历史人物,将出版《蒋希曾文集》云云。钱先生希望我能代为找到蒋希曾的后人,以期推进“中美人民友好”。呜呼,世界之大,“全球村”只是说说罢了。我这篇文章虽已为南通历史“做出贡献”,但要想让只读英语的蒋氏后人知道,难矣哉。

同类推荐
  • 王维·孟浩然诗选(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王维·孟浩然诗选(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王维和孟浩然都是不可多得的诗人。王维的诗歌描写山川美景,抒发融入自然的喜悦,读来清新自然;孟浩然的诗描写田园风光,表达对农家生活的热爱,读来朴质感人。他们是盛唐时期的田园山水诗的代表人物,有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歌流传了下来,深得大众喜爱。
  • 乐土——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乐土——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吉卜林、梅特林克、泰戈尔、法朗士、消伯纳、叶芝、纪德……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名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青鸟》、《吉檀迦利》、《福尔赛世家》、《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伪币制造者》、《巴比特》……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名著,洋洋大观,百川归海,全部汇聚于这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文集之中。
  • 呼啸而过

    呼啸而过

    作为一位青年教师,我在学校干得很出色,想不到却被学校无情地解聘了,我想去找校长理论,校长却连我的电话都不接,我异常怨愤,发誓活出个样子给他们看看,几年后,我真的成功了,当我再次来到学校,我才知道这是校长的故意安排,我从未体会到这种最特殊的关爱……给别人家的孩子担任高考保姆的中年妇女,忍受误解和屈辱,耐心地开导别人孩子的心灵,使她近乎扭曲的心灵变得健康而阳光,但是女孩自己的母亲却因为工作忙碌,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当这位中年妇女,做完自己的工作回家之后发现孩子早已上学去了,原来她的孩子也上高三,她是因为生活的压力而不得不出去打工,没时间照顾孩子……
  • 中国诗歌与文赋经典品读

    中国诗歌与文赋经典品读

    为了让广大读者全面了解中国文学,我们特别编辑了《中国文学知识漫谈》,主要包括中国文学发展历史、民族与民间文学、香港与台湾文学、神话与传说、诗歌与文赋、散曲与曲词、小说与散文、寓言与小品、笔记与游记、楹联与碑铭等内容,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可读性和知识性,是我们广大读者了解中国文学作品、增长文学素质的良好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 迎向诗意的逆光

    迎向诗意的逆光

    赵月斌是写家兼评论家,是作家式的批评家。他有创作的经验做底子,有艺术的直觉做导引,有充沛的激情做渲染,有灵动的文字做翅膀。赵月斌的批评有宏观性、质疑性,观点犀利,锋芒毕现,敢于批评,不惧名家、大家,而且言之凿凿,自成一家。喜欢看文学评论的读者不妨看看赵月斌这本《迎向诗意的逆光》。迎向诗意的逆光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
热门推荐
  • 戒语

    戒语

    身化指戒伴吾生,百入轮回还汝情。。。。。。
  • TFBOYS爱你如爱自己

    TFBOYS爱你如爱自己

    在某一天,三小只爱上了三个美若天仙的女孩,他们,为了这三个女孩,可以放弃所有。而最后,三个女孩的心被三小只的爱融化了,和三小只在一起了!!!看看他们之间发生的爱情故事吧!!!
  • 不要怕我:校草先生太伟大

    不要怕我:校草先生太伟大

    许铭淑在学校期间遇到了一个有着魔法潜能的男孩毅锦明,没有想到自己是蝶梦族的公主
  • 名士风流——竹林七贤

    名士风流——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是指魏晋时期的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成七位名士,他们常在竹林中聚会,因此得了这个雅号。在混乱黑暗的时代,竹林七贤把老庄哲学的无为、尚真与返归自然的精神发展到了极致,形成了一种自由解放的新气象和不伪饰、不矫情、顺其自然的新的道德风尚。东晋之后,竹林七贤的影响逐渐传播开来。随着时光的推移,他们已成为魏晋时期文人精神理想的一种象征。
  • 贤妻不好装

    贤妻不好装

    万年恶毒女配演员穿成温婉贤淑的顾家二姑娘。二姑娘因意外嫁给别人做继室,那男人虽有一副好样貌,但是傲娇又毒舌。新婚夜她都装死躺好等着了,可他竟然视而不见!虽然她也不稀罕他,可还是得挖空心思保住将军夫人的头衔……婆婆妾室没一个室省油的灯,二姑娘表示谁不让我好过,我就让谁难过!只是,将军夫人太穷,还得偷偷赚外快!说出来有人信么?!
  • 凡尘含有虚空灵

    凡尘含有虚空灵

    停更中!记得开始时的她只是个天真的小姑娘,会的只是三心二意的去追那个一时兴起的人,随着时间的流逝,她也就因为他的几句话而“放弃”了。其实一切都并不如此,时间一点点的流逝,曾经那个傻丫头也就被动的带走,『作为青春』她会对这些扑面而来的袭击完全没有准备是因为她的青春才开始,然而她并不知道所以失去的比得到的要多。几年后她再次来到这个有着她青春脚印的地方。大家面对似像非像的她感到又爱又恨,爱的是这么多年了她终于回来;而恨的是,她当时为什么要丢下他,就这样冷冰冰的不辞而别。在那之后,总会有人用冷热交替的口吻来冷落她教训她辱骂她而她的答案都一样,就是给个冰冷的甜美笑容,听说过以泪化颜吗?对,她就是这样。
  • 后宫之丑女皇后

    后宫之丑女皇后

    后宫女人的辛酸史:丑女皇后.她,其貌不扬,左脸上有块丑陋的伤疤.一代贤德皇后忽然无故薨逝,身为其妹的她奉旨入宫,续皇后之位。皇恩浩荡,她却心如止水。“任何女人都可以,就是你姬妁偏偏不行!”帝皇的冷漠,绝望的爱恋。是那个让她痛心却无法割舍的人,还是那个全心全意为她付出的人.后宫中明里暗里的争斗,无尽的是非,无辜的她却不得不卷入这场是非之中``````群:38590481(满)2:41953592(满)3:42134023(新群)4:6861221(新)
  • 豪门少爷追萌妻:遇见你不后悔

    豪门少爷追萌妻:遇见你不后悔

    他是商界的奇才,他是刚刚留学剑桥回华的经济管理硕士,他是众人眼中的花花公子,他出生于新加坡,但是他的事业却在中国.——不到30岁就拥有了自己的跨国公司、斯夜集团董事长...她是身经百战的报社记者,普普通通的邻家女孩,他和她的相遇,遇见你不后悔的誓言,豪门少爷的追妻之路开始.......
  • 板桥杂记

    板桥杂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妃穿不可:废妃要革命

    妃穿不可:废妃要革命

    很不巧,跳楼没死成,竟穿到了坏女人身上。他恨她,恨她欺骗了他。让她当众受跨下之辱,亲眼目睹爹娘的惨死;娶了她,却又废了她;她被废了又能怎样?权当回古代学习离婚这门学问了。“废妃”好歹也是个妃,她偏不信邪!她要奋发图强革命到底,做个自强自立的一代废妃!惨了,强过头了,几位王居然同时争立她这个过气废妃。谁是她的王,她又会是谁的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