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81800000021

第21章 吴宓没有写出的长篇小说

近年思想界对持保守主义立场的学者,特别关注。的确,激进不易,保守更难,尤其在一个以激进为尚的时代。近年出现多种关于吴宓的文章、书籍、传记。去年《吴宓日记》十二卷出版,研究者突然有了一个实据的宝库。我过去一直不明白的几个问题,现在也有了探索一下的可能。

吴宓长期追求毛彦文失恋一事,本来是文坛花絮、野史谈资,无关思想研究。但是本文却要把这两件事联系起来:本文目的,是想回答一个更严重的问题:为什么吴宓号称大学问家,门生遍天下,却一生没有学术或文学成绩可言?据《中国现代学术经典·吴宓卷》所附“吴宓先生著述要目”,吴宓总共只有三本书:1929年《白璧德与人文主义》是编译,1935年的《吴宓诗集》为旧体诗及诗话(1963年香港本《空轩诗话》,1971年台北出版《雨僧诗文稿》,显然是前两本书的增补翻版)。唯一的一本薄薄的学术著作《文学与人生》,是1993年由他的学生李赋宁等人整理出来的讲课提纲。

“要目”还列出吴宓的论文,总共九篇,大半是1922至1923年发表于《学衡》的文字,自1925年后,直到吴宓去世,半个世纪,总共只有一篇文字:1936年刊于《宇宙风》的《徐志摩与雪莱》。述而不作的孔子,也没有如此吝笔。而且好像也未能一概怪到“大气候不佳”,他的好友陈寅恪也以惜墨著称,至少仍有著述。

是不是吴宓根本就没有写作的毅力?吴宓的用功,常被人传为美谈;他办《学衡》之锲而不舍,十二年如一日,完全靠他个人的坚持,屡遭挫折而不悔。此种坚韧,在现代学人中,至为难得。是否他原本就不想在著述上努力?也不对。他一直有两大计划:长篇小说《新旧姻缘》,前后酝酿二十多年,才不见他提起。《文学与人生》原是30年代初在清华大学为外文系高年级和研究生选修课,40年代后期在武汉大学重新开设。据说后来终于成文,“文革”中请一位学生保管,李赋宁说“可惜这位保管人竟不肯把这份讲义交出,公之于世”。因此我们现在只有薄薄的提纲可读。我个人怀疑是否真有此文,因为提纲的主线,依然是对毛彦文的爱情,从40年代末起,已是前世春梦,不可能再提。

金梅先生在《文学自由谈》2000年1期著文《毛彦文为何不嫁吴宓》触及过这个问题。他认为吴宓本可取得更大成就,只是因为“过多地将时间与精力放在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婚恋境界上”,才无著作传世。

大学者被“痴情误”?现在连中学老师都明白,少年恋爱不一定会“妨碍学业”。而且,细读《吴宓日记》就明白,对他来说,追求“海伦”,是他一生最大的生命冲动,也是他写文学或学术作品的动力。“两大著作”的灵感,均来自这场痴情。

长篇小说《新旧姻缘》,题目就点明,是写一场三角恋爱。从许多“计划”的痕迹来看,一旦写出,几乎是类似卢梭《忏悔录》那样坦诚的自白。在他的日记中,这场恋爱是他整个30年代日日难忘,夜不安寝,费尽周画,梦寐以求的事。心理过程记录详尽,细节完备,小说的材料已经周全。

更有说服力的证据,是吴宓对此事不惮公开的态度。他的旧体诗,许多围绕这个题目,30年代就公开发表,合集出版。情场失意,也当作诗题,一咏三叹,不无自我调侃;当时的文友,如陈寅恪、钱锺书等,还有唱和,也拿此事作笑料——当然是事先知道吴宓不会勃然大怒,不然堕入恶趣。

1933年,吴宓恋爱失败后,写成《海伦曲》长诗,以旧体诗写西洋故事;又作《空轩十二首》。毛彦文出嫁之日,吴独坐空房作诗云:

渐能至理窥入天,离合悲欢各有缘。

侍女吹笙引凤去,花开花落自年年。

又有诗云:“始信情场原理窟,未甘术取任缘差。”钱锺书曾评道:“余最爱其‘未甘术取任缘差’,未经人道。”为此段情事,陈寅恪有一联:

新雨不来旧雨往

他生未卜此生休

上联用杜甫《秋述》文之典,下联用李商隐《马嵬》句,中嵌吴宓的字“雨生”。如此妙句,吴宓只能苦笑。此二老一生友情,为文坛佳话,似乎吴并没有被陈的挖苦伤害半点。

《新旧姻缘》必是自传体小说,更有力的证据,可以在吴宓唯一传世的“著作”《文学与人生》中找到。此为讲课提纲,内容是准备细细说给学生听的,吴宓坦陈自白这段情的迫切心情,以及毫无掩饰的态度,只能说明一点,即他的讲课几乎是先把他的小说哲理化。

此书某些题目,看来玄乎其玄,“天人物三界”,“万物品级”等等,里面却经常闪动着吴宓自己的影子:道德与习俗之冲突,肉体与灵魂之转化,“无爱亦无不爱”之辩证。甚至专立章节谈“我的恋爱中极端经历的顺序”,并且列表说明,他的阳(外)面与阴(内)面,都有爱情与义务之冲突,阳面的爱,是“志业”(Ideal Work):诗,哲学,小说,阳面的义务是教授职业;阴面的义务是结婚(吴宓注上前妻名“心一”),而阴面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注明Helen,吴宓给毛彦文的名字)。因此吴宓心中的小说,阳面是诗和哲学的延伸,阴面是对Helen的爱情。

至此,《新旧姻缘》的故事情节,主题思想,都已经一清二楚。

还进一步讨论小说的风格:均沾中西影响,接近萨克雷的讽刺幽默,因为他认为“萨克雷更为Reflective更为Modern”。前一词清华版本译为“熟虑深思”,其实对照萨克雷的风格,应当译为“反思自审”。在讨论萨克雷与《红楼梦》的爱情观之后,吴宓做了一个自我申明:“吴宓先生在他的生活经验中,以及他的文学作品中,曾想继承与介绍,表现与创造这种对女性、对爱情的概念与理想。”

因此,《新旧姻缘》的风格都已经确定:借鉴萨克雷与曹雪芹,“自嘲”而且“现代”。

既然万事俱备,为什么吴宓酝酿几十年,而未能写出这部小说,甚至从来未有人看到其片断,或其草稿?

我想,这牵涉到更深的问题,就是吴宓的保守立场与激进性格的冲突。激进不易,保守更不易。但如果本为激进性格,因为偶然原因,站在保守阵营中,甚至成为核心人物,此种角色倒置,往往导致个人生活的不平衡。

吴宓成为《学衡》派首领,看来是出于偶然。从性格上言,吴宓喜怒形于色,难自制而易冲动,十足浪漫型的人物。应当说,性格与主张,不应等同。但是个性浪漫者,所谓血质型人物,往往胸无城府,为理想不惮压力不计代价,在激进阵营,此类人物常居多数。而保守阵营,往往是所谓黏液型人物会聚之地:以守成为大德,以传统为圭臬,以社会公认的道德律己。

吴宓生于陕西泾阳县西北乡吴堡一书香门第。其嗣父吴建常曾任靖中军秘书长,后任凉州副都统。吴幼读孔孟,1910年考取清华,由陕西提学使咨送赴京。1917年赴弗吉尼亚大学,旋慕美国著名保守主义文论家白璧德(Irving Babbitt)之名,入哈佛,与梅光迪一同师事白璧德。以倡导古典主义,捍卫固有文化为己任,在文学研究上特别重视文学的伦理作用,是白璧德教授的中国真传弟子。当时在哈佛形成一个中国青年知识分子集团,包括攻印度哲学的汤用彤,攻生物的胡光谡,攻历史的柳诏征,攻历史语言的陈寅恪,攻机械的俞大维等。

这些人后来大都在文化保守主义阵营中,很多人参与了反对五四新文学的《学衡》。但是,哈佛派与哥伦比亚-康奈尔派唱起对台戏,其中不无小集团的意气用事之处。须知,这些鼎鼎大名的开山元老,当时不过是二十左右的小青年。胡适的主张,并不是需要天才才能提出,哈佛派的不服气,可想而知。

当胡适在留美学生中鼓吹文学改革,号召白话文学,哈佛诸人率先在《中国留美学生月报》上表示反对。吴宓著文《论新文化运动》,强调新旧之争,实为国家人文传统与西化反叛之斗争。

吴宓攻击五四新诗的精神解放为拾西方新派之牙慧。《论新文化运动》一文同时攻击中国与美国的“新诗”:

中国这新体自由诗,实暗效美国之自由诗……今美国虽有作此种新体诗者,然实系少数少年,无学无名,自鸣得意。所有学者通人,固不认此为诗也。学校之中,所读者不外荷马、桓吉尔、弥尔顿、丁尼生等。报章中所载之诗,皆有韵律,一切悉遵定规,岂若吾国之盛行白话诗,而欲举前人之诗,悉焚毁废弃而不诗哉?

以学校教课内容,作文学发展前景的展望,可谓昧于知美国诗,也昧于知中国诗,恐怕比胡适的激进更加幼稚。当时乃至今日,此种议论多矣,不足为奇。但是吴宓主张的最严重结果,是作茧自缚:吴宓终生只写旧体诗。20世纪,旧体诗写得极好者有之,但是只能是非诗人。各种职业者,甚至小说家,也能写得一手绝妙旧诗,唯独诗人不能。诗人老到不想做诗人了(例如郭沫若、李金发、臧克家),才会去写旧体诗。

1921年后,“哈佛派”重新结集于南京东南大学,吴宓由同人举为《学衡》总编辑,自1922年1月创刊,至1933年吴宓辞职而停刊,前后凡12年。吴宓一生坚持写文言,可谓挽狂流于既倒,精神可佩。也是在这个时期,他开始酝酿他的小说。那么,他究竟是用文言,还是用现代汉语?此书标题,很像鸳蝴派小说,大教授吴宓会降低身份做徐枕亚第二吗?

语言问题,这是他一开始构思小说,就必然遇上的技术难题,而且一直没有解决。

如果吴宓真能得保守真旨,见好就收,论文用文言,小说用白话(钱锺书就是一佳例),20年代怎么会让汪静之享情圣大名?30年代也能给何其芳等指拨迷津,他的长篇,肯定让海伦女士比莎菲女士更享誉文坛。

吴宓性格不像保守派,在哈佛诸人中也颇为突出。《吴宓日记》中有青年吴宓与汤用彤的一段对话,谈到亡国危机。吴宓慷慨表示“上则杀身成仁,轰轰烈烈为节义死,下则削发空门遁迹山林,以诗味禅理了此余生”。青年汤用彤则表示,若不能武力恢复,则肆力学问。爱国情操相同,性格分途立见。

看来吴宓只是误落在白璧德门下,学得保守主义立场,却没有一定的性格定力支持这种立场。1936年,吴宓作《徐志摩与雪莱》一文(刊于《宇宙风》12期),或许是他自1925年后所发表的唯一文字,一生唯一的一篇白话文。而其中的披露,也推翻了“白璧德式保守主义”神话:

我少时最喜欢读浪漫诗人的作品。及至转学到哈佛大学,那时正当美国参加欧战,在校学生较少。我选了J.L.Lowes教授的《英国浪漫诗人》一门功课,班中学生仅五人,我便选定了雪莱,沉醉于雪莱诗集中。以此因缘,便造成我后来情感生活中许多波折。

同时教吴宓的白璧德虽名震一时,没有想到正与雪莱在比影响力,结果还是输了一筹。看来吴宓自己最终也明白,他从年轻时,就是白璧德攻击最严厉的卢梭式浪漫派人物。吴宓把情感生活的不幸,怪到雪莱头上。其实恋爱不幸,应当造就一个好诗人好作家,吴宓却受其累而未得其利。

作为白璧德的亲授中国弟子,吴宓有学识有毅力,而且咬定主张不动摇;作为雪莱的望门弟子,吴宓在文学创作上有才情也有激情,可惜在文化争论中的“立场”,使他自行丢弃了最基本的文字工具。一步错而步步错,命运弄人,吴宓是最可惜的一个例子。

同类推荐
  • 小心轻放的光阴

    小心轻放的光阴

    这是一本慰藉广大年轻学子的疗愈系散文精选书籍。书中精选唯美、治愈、感人至深的散文和故事,有如花絮般纷繁的青春思绪,有灿若繁星的友情天地,也有朦胧羞涩的初恋情怀。每一篇都能触动年轻学子们的心弦,让他们懂得小心轻放锦缎般华美的青春时光,让青春在时光中飞扬。
  • 读破金瓶梅

    读破金瓶梅

    《金瓶梅》是一部传世杰作,被称为“第一奇书”。《金瓶梅》主要描写了西门庆的一生及其家庭从发迹到败落的兴衰史,并以西门庆为中心,一方面辐射市井,一方面反映官场社会,展现了一个时代的广阔图景和政治与社会的众生相,刻画了西门庆这一典型的人物形象和以潘金莲、李瓶儿等诸多女性。徐景洲的这本《读破金瓶梅》以札记形式笑谈《金瓶梅》这部奇书里的奇人奇事,点评人物性格,品味艺术技巧,阅读注重细节,行文亲切有味。
  • 精品典藏散文

    精品典藏散文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 草是风的一面旗帜

    草是风的一面旗帜

    本书是一部散文作品集,可供文学爱好者参考阅读,值得细细品味。
  •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许地山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许地山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系列丛书包括:韩愈、司汤达、歌德、显克微支、陀思妥耶夫斯基、德莱塞、王安石、梁启超、屈原、狄更斯、萧红、泰戈尔、孔子、哈代、朱自清、茨威格、林徽因、李白、莎士比亚、李商隐、白居易、徐志摩、郁达夫、托尔斯泰、高尔基、萧伯纳等大师的名篇名句赏读。
热门推荐
  • 王道至尊

    王道至尊

    一代仙帝,意外重生,却谜团重重。且看他如此叱咤风云,逍遥再世人生,一路嚣张,畅快淋漓。你们骂我,是因为不了解我,那些了解我的人,都想打死我。我就是我,不一样的贱仙,不对,是剑仙!是剑仙!重要的身份,要说两遍。
  • 父母会赏识,孩子最优秀

    父母会赏识,孩子最优秀

    本书通过作者教育双耳全聋的女儿的各种小故事及解决各种问题孩子为例子,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介绍赏识教育的方法,让家长在邻居式的谈话中了解赏识教育、学习赏识、懂得赏识。使家长在感动中接受赏识教育、在恍然大悟中领会赏识教育的真谛!一个个小例子,便是一种种教育理论,便是一个个教育方法!不管你是初中毕业的爸爸还是大学毕业的妈妈,只要用心,都能从本书里读懂教育孩子的方法,读懂赏识,学会赏识一切!从而改善自身心态,改变对世界的态度,改变孩子的生活与命运。
  • 血路魔尊

    血路魔尊

    他,育于极恶,却善如白纸;她,脚踏尸山血海,却不过乾坤造化下一枚棋;断崖旁,他的纯善害她死去;神庙前,他用苍生鲜血为她寄旗;正与邪,不过强者掌下一局游戏,至今日起,吾之滔天血焰,必将荡尽九州,重塑寰宇!
  • TFBOYS十年后的相遇

    TFBOYS十年后的相遇

    当霸道的三小只遇上三个霸道的女孩,他们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最终,他们又会不会有情人终成眷属?因为作业也是第一次写,不喜勿喷呢!嘻嘻……
  • 勿忘我之蓝蔷薇

    勿忘我之蓝蔷薇

    身为血族宠儿的蓝沫,却爱上了一个的不该爱的男孩,一个身为仙界统治者的继承人却爱上了血族的宠儿,可反对的势力却那么强大,被去掉记忆的他们来到了人间,却......
  • 致我们永不逝去的青春

    致我们永不逝去的青春

    正值高考的一场暴雨,让记忆瞬间被拉回多年前的那个初夏,一段过往的小城岁月就这样如水般开始在笔尖流淌,生命中总有一些特殊的时间节点,说不清在什么时候又会和现在的生活交集。如果把自己过往还不算那么长的生命按大的时间段分割开来,肯定少不了那近乎残酷却又让自己独乐其中的高中三年,乡村与城镇,青春和成长,初恋和梦想,铁栅栏外是淳朴的乡土生活气息,铁栅栏内是张弛有序的高中寄宿岁月,回过头才发现,那些记忆里青春飞扬的闪亮日子,原来一直都深埋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
  • The Call of the Wild

    The Call of the Wil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青春十年少女情

    青春十年少女情

    一个人在成长的时候,必然会有迷茫。或许被生活逼迫失去太多,进入这本书寻找你的相似曾经。
  • 暖男王子的霸道公主

    暖男王子的霸道公主

    当三位复仇公主遇上三位玉树临风的王子,和王子擦出爱的火花,正值幸福的时刻,却遭遇爱情变质,三年后,复仇再次归来,她们该何去何从。。。。。。
  • 武战六合

    武战六合

    时间长河,唯有仙永恒,少年郎以武入道,誓必踏入仙途。或为亲人,或为意中人,又或者是为了天下。八荒六合,唯武独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