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81800000044

第44章 韦利,书呆子艺术家

20世纪所谓“汉学家”或“东方学家”中,对英语文学影响最大的莫过韦利(Arthur Waley)。一代宗师庞德(Ezra Pound)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当然不是韦利所能比肩,但是庞德对中国文学的“翻译介绍”,是艺术家的天马行空,不能当作学问来评价。而韦利除了大量翻译外,他的《“九歌”与中国古代萨满教》(1955),《袁枚传》(1956),《“游仙窟”中的唐代口语》(1966),都是经得起中国学者挑剔的汉学著作。

不过,韦利对英美文学界的影响,来自他流畅而劲敛的中日文学翻译。庞德的译诗,气魄大,却只能当创作来读;韦利的译文,既是现代式的自由诗,却又是能成为译诗标尺的名作。不少英美诗人对我说过,他们对中国诗的理解,来自从小读韦利的翻译。例如美国当代女诗人,普利策奖得主凯瑟(Carolyn Kizer),韦利诗的印象如此之深,她成名的诗组,副标题常是“应和韦利”。韦利下了功夫介绍白居易(《白居易生平与时代》1949),使得白居易在现代英语诗歌读者中,崇拜者超过李白、杜甫。由于读韦利的白居易传记,美国当代诗人如王红公(Kenneth Rexroth)等,转而追慕元白诗境界。

韦利之前,英美译者的翻译均用西方格律诗。韦利应和庞德,开始用自由诗译中国诗,使得许多不懂中文的读者,惊叹中国古典诗歌的“现代性”。的确,只有自由诗得中国诗原文神韵。诚然,英语诗在历史上受过意大利诗歌、法国诗歌影响,而其影响既在内容上,也在形式上:译文仿照原文的格律,输入新的形式。但是,从庞德和韦利开始,英语翻译中国古典诗歌,采用自由诗。

其中原因其实容易弄明白:首先,中国诗的格律,与西方诗相去太远,怎么花力气,也无法“仿照”。第二,中国诗从唐代起,就只用100多个韵部(即在宋金后称为“平水韵”的分韵法),而英语有1500多韵部。中文押韵比英文容易得多。选用韵词实在不难,因此流畅自然。一旦译成英语格律诗,全成了“险韵”,译文难逃精雕细琢,华丽而做作,与大部分中国诗的意境正相反。

是否韦利的自由诗译文,把“现代性”强加给中国古典诗?并非如此。中国诗学,的确具有西方现代诗才能取得的品质。这个问题,无法在此短文中详说。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一读拙作《诗神远游》。

抓住了中国诗的“现代性”,使韦利和庞德的翻译,不是“定译”,也是后人仰视的名译。然而韦利与庞德完全不同。庞德是诗人而兼翻译,译文大气磅礴,不拘泥细节;韦利是在秀逸的译文中,内敛诗人气质。庞德骄傲,唯我独尊;韦利却是个书呆子,文静而专心。

韦利1913年从剑桥毕业,正值大英博物馆需要招一个助手,整理中日绘画。韦利得到这份工作,却不懂任何东方语言,不得不自学中文日文。应当是中国画与其题诗,使他明白了中国诗冲淡悠远的神韵。三年后,1916年,他完成第一本译诗《中国诗一百首》,没有出版商肯接受。韦利的同窗好友,著名美学家弗赖(Roger Fry)愿意资助。自费印了100本,韦利寄给当时文学界权威斯特拉奇(Lytton Strachy),受到斯特拉奇一顿嘲笑;韦利寄给庞德一本,结果庞德与这位无名小职员成为好友,还拉上另一位无名小诗人艾略特,三人每星期在伦敦索和区喝一次咖啡。

1918年,韦利的《中国诗170首》出版,使他首度成名。这部译诗集,与庞德的《神州集》(Cathay)一样,已经成为20世纪英国诗歌史的一部分。

此时成为英国知识界领袖的“布鲁姆斯伯里”集团,其核心人物范奈莎与弗吉尼亚姐妹,住在戈登广场,是韦利的邻居。因为离大英博物馆不远,韦利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因此看到这个沙龙的人物,熙熙攘攘进出。其中好几个核心人物,是他在剑桥国王学院的先后同学。他被邀请参加布鲁姆斯伯里的聚会,大半原因也是当时中国诗是个时髦题目。但是韦利却是一个拘谨的人,与布鲁姆斯伯里那些意气飞扬的才子才女谈不到一起。那对姐妹花很快就不再邀请韦利。

现在研究布鲁姆斯伯里集团的文学史家,往往把韦利算在里面,可能是想显示这批知识精英的眼界开阔。其实韦利生前一再否认此事。韦利感到津津有味的谈题,是《世说新语》中的某种茶,或是敦煌手卷某歌谣提到的农具,在英国沙龙里,这些当然不是很知趣的话题。

其实,韦利的生性,连作教师都不适合。他是东方学院的“名誉讲席”(Honorary Lecturer),只给研究生和教师开讲习班。我在伯克利加州大学的导师白之先生,就参加过韦利的讲习班。这么一说,鄙人也可以算作韦利的隔代弟子。但是这些讲习班经常冷场,因为参加者不知道提什么问题,才不至于浪费大学者的时间,而大学者也不知道学生想了解什么。的确韦利只适合与大英博物馆的收藏终生相守——他实际上是个书斋学者。

韦利对英语文学的影响,可以从他的一个小逸事看出来。韦利说:“我有时读到评论,说是我的翻译对英语诗影响很大,我没有见到过具体例子,说不上。但是诗人兼批评家项克斯(Edward Shanks)似乎很有看法。某次聚会,有人给我们俩介绍。他却转过身去说,‘此人给英语带来的损害,超出其他任何人!’这句话太出乎我意料,我口呆目瞪。等我恢复自持,项克斯已经不见了。所以我没能请他给我解释一下。我想,他指的是我的翻译鼓励了年轻诗人抛开传统的音步格律。”

笔者查了一下项克斯其人,比韦利还要吃惊:这位先生竟然也是热衷于中国题材的诗人,1919年他出版诗剧《中国王后》,用的是莎士比亚的素体诗格律,剧情是根据《赵氏孤儿》改写。同样的中国诗热爱者,所看到的,所爱的,可以完全不同。实际上,看不上韦利译文的斯特拉奇,却很欣赏项克斯用维多利亚时代的格律体翻译的中文诗。

韦利其实是个书蛀虫式的语言天才,他除了欧洲主要语言外,还会中文、日文、蒙文、梵文、虾夷文。但是他学活语,方法同死语一样。韦利终生无法说中日文,如果来访的中日学者不能说英文,他们就用笔交谈。因此,说一口漂亮英语的中国学生徐志摩,就成为韦利的好朋友,给韦利解决过不少难题。徐志摩不幸去世时,韦利悼文的标题竟是“欠中国的一笔债”。

因为不需要与现实的东方民族打交道,韦利一生从无访问中国日本的愿望,甚至没有跟其他汉学家一样,有个中国名字。“韦利”是我的翻译,先前有人译成“魏雷”。二次大战时,韦利被英国邮检处征召服务,他只能临时抱佛脚,写信给一个日本学者朋友,说要跟贵国开战了,拜托寄几本当今日本小说。

韦利去世于1966年,享年77,著作等身。临终神志不清时,他毕生研究的东方语从脑海深处浮出来,代替了英语。照料他的妻子说,“我去沏茶,你也来一杯?”(You too?)韦利说:“别说,别说这话。”妻子莫名其妙。

正好他的学生霍克斯(David Hawkes,即后来译《石头记》闻名于世的学者)来探视,闻之愕然:韦利肯定把you too听成了“幽途”。所谓“幽途渺渺,谁与招魂?”

韦利的妻子还说到,在半昏迷中,他常说一个词,声音听起来像“sala”。妻子问他是否指西人的“生死界”(Limbo)。韦利点头。此事让笔者费劲猜想:韦利懂的语文很多,这是什么语言?可能是日文“空”,sora,天空之意。韦利感到自己的灵魂在空中飞翔。我觉得,另一个可能,韦利说的是梵文samsara,轮回,临终呓语不清,他妻子听错了。韦利在50年代初,研究《三藏》佛典;60年代一直准备写一部研究南禅宗的书,惜天不假年,书未成。

不管是飞翔天空,还是进入轮回,都是没有痛苦悔恨的辞世:一个学者,一生念兹在兹研究东方文学,影响却远远超出了东方学的小圈子。这样的一生,也是可以知足的了。他的魂魄没有迷路在幽途。

同类推荐
  • 诗词那么美,爱情那么伤

    诗词那么美,爱情那么伤

    本书评述了古典爱情诗歌,包括项羽与虞姬、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王献之与桃叶、元稹与红拂、崔郊与女婢、李煜与小周后等。
  • 大海商

    大海商

    千帆云集,万商影随,从这里出发,征服世界。15世纪至19世纪末“闽南商人”以大海为舞台,以世界为市场,勇于开拓的历史。《大海商》用散文手法,发现历史,辩证地看沧海桑田变幻,激情澎湃地抒写了东南沿海的商人,填补了中国一段真实的海洋文化,情真意切地再现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 心灵独语

    心灵独语

    本书共分不老的四季风、人生开不败的凝重、不散的路魂三辑,收录了卫学昌先生的“西域情结”、“春(组诗)”、“晨”、“夜”、“夏雨”等诗作。
  • 回眸中的感悟

    回眸中的感悟

    本书坦诚地回忆了作者的追求和梦想、情趣和爱好、事业和奋斗。写下对故乡的眷恋,对工作的热情,对幸福的追求,对真理的探索,对梦想的执着,对家庭的责任,对子孙的关怀,对父母的奉养,对岗位的感悟,对人生的思考等。
  • 阿勒泰的角落

    阿勒泰的角落

    风里来雨里去的边疆牧人、随家庭不断迁徙的动荡生涯、离春天只有二十公分的雪兔、风沙肆掠的荒漠里喂养的金鱼……本应厚重、贫瘠、苍凉的生活,在李娟独树一帜、灵光闪闪的笔触下,却焕发出别样的温暖、丰盈与喜悦。若无意指认那在伤感中徘徊、欲望中沉浮的生命就是我们本来的生命,那么,总还有别样干净明亮的生命,等着人去认领。正是凭借这部作品,李娟得到刘亮程、王安忆、朱天文、李敬泽、陈村等诸多文学大家的推崇,也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并获得第二届在场主义散文奖及第四届天山文艺奖。
热门推荐
  • 浮华一生如今

    浮华一生如今

    为了救她,他灰飞烟灭只余一魄,为了救他,她牺牲了自己所有的修为。一场情殇,她该何去何从,一场兄妹,她该如何是好
  • 人生明白要趁早

    人生明白要趁早

    有些书就有这样的力量,它能启迪智慧,激发斗志,激励你前行。本书告诉我们,成功是过程,不是终点。它意味着重要的不是你最终到达哪里,而是你在这一旅程中努力做了些什么;意味着不管你做了什么,只要努力了,就一定不会失败。精选经典励志篇目,寓意深刻、慷慨激昂、言辞优美,极具有启迪意义,带给读者一场阅读盛宴。
  • 错恋:一恨成爱

    错恋:一恨成爱

    慕昕阳的妹妹意外身亡,他将所有的错都归咎在蓝雨志身上,他想要报仇。而他将蓝雨志犯的错,强加给蓝雨志的妹妹蓝雨霏。慕昕阳想让蓝雨志也知道失去妹妹的痛苦,蓝雨霏害怕这个男人。他每时每刻都让蓝雨霏觉得痛不欲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蓝雨霏却对慕昕阳越来越依赖,甚至于她爱上了他……
  • 呆小九

    呆小九

    传言,魔界公主青冥狠辣绝情,亲手杀死了自己的父皇!可谁人又知,那冰冷的面具下又是怎样一颗千疮百孔的心。她,是人人得而诛之的魔女。他,是万神敬仰的大神。当无心人碰上冷情帝,又会怎样?
  • 毛泽东正值神州有事时

    毛泽东正值神州有事时

    立体展现毛泽东非常岁月,深度解析大事件后果前因。聚焦历史长河还真貌,回溯变幻风云写春秋!此书时间跨度从1964至1969年。主要讲述了“文化大革命”最为动荡时期毛泽东的重大政治活动和个人生活。作者参阅大量史料,以细致入微的笔触,在生动翔实地还原“文革”发生、发展整个过程的同时,也探究了动乱发生、发展的原委和过程。书中载入的一百余幅毛泽东“文革”岁月珍贵照片,分为彩色黑白两种,百分之九十属于首度曝光面世。整部书稿集资料性、可读性于一体,集收藏价值、欣赏价值于一身,弥足珍贵。
  • 红尘琉璃梦

    红尘琉璃梦

    一夜之间,曾经权倾朝野,高高在上的云家惨遭血洗。相权隐隐危及统治,老皇本唯有用太子与云家长女联姻才能控制,谁知竟有人助其一臂之力,兵不血刃地解决了心患。她本是天之骄女,是未来最有可能成为一国之母的人,只就一夜,一切都成为痛彻心扉又美妙绝伦的回忆。本该死于非命的她,却也因为一把剑而活在仇家。竟是命运的捉弄还是缘分使然?三百年开启一次琉璃塔又将带来什么?
  • 落难凤凰:亲亲向日葵

    落难凤凰:亲亲向日葵

    他很爱她,偏偏她却视他如豺狼。他一直在身畔默默守护着她,可是并不代表不要求回报。凤凰落难成麻雀女,富家小姐沦落为贫家女儿,父亲破产,让她找到了真爱。可是,这个男人真的爱她吗?
  • 饕月记

    饕月记

    一次拾荒之旅,令市井少年被迫浪迹江湖,从而展开自己的求仙之路,一切的国仇家恨,恩怨纠缠,皆是从这一座偏远小城之内开始说起.................若无侠者思,何来仙之想?这是我心中的仙侠世界,既有仙人的超凡洒脱,又有侠者的快意恩仇。诸位看官,且听我细细道来。
  • 异界王朝帝国

    异界王朝帝国

    携美异界游,云浩天与爱人双双穿越,在异界一点点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王朝帝国……
  • 镇世帝罚

    镇世帝罚

    无创立,轮回,无主,道君,法则,无情天,五人执掌整个无界,然轮回,野心勃勃,欲一一吞噬四人,主掌整个‘无’界,最后,阴谋败落,五帝相残,乱世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