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81800000051

第51章 我们还有选择专业的自由吗?——留学史笔记之一

既然留学,天生我才已有用。用在何处却有一番讲究。在大陆留学潮中,笔者算是较先行者,而且穿过不同大学不同洲。经常有新到的文科学友来访,问及选科一事。专业选择,或者说,是否要改行,是我们经常讨论的问题。

回望20世纪上半期的中国留学生,选择之难,看来更是个大问题:他们选择的标准主要是兴趣,而兴趣又太多。不少人频频换科目,很多人读了好几门专业,甚至博士拿到后弃之不顾再换专业的亦大有人在。诚然,宣统元年与二年全国考试庚款生,只取几十人。天下英雄尽在此中,现在每年几十万留学生西来,才气当然无法比。但是当年留学生可以选择的科目,也比今日少多了。问题只在于:我们心中还有没有“兴趣”这两个字?

当年的中国留学生,多才多艺者太多。赵元任一直对走哪条路举棋不定,今日听来几乎是传奇。1910年赵元任留美时,想学物理,考虑到实业救国,决定学电机。到康奈尔报到后,却主修数学,1914年毕业,到哈佛却做哲学研究生,1918年获博士,得到博士后奖学金竟然拒绝,因为对以哲学为毕生事业依然犹豫。1919年回到康奈尔教物理,1920年回中国为罗素做翻译,此后读到高本汉《中国音韵学》,才对语言学感兴趣。“文字改革”当时正热火朝天,现代汉语的建设几乎要从头做起,这个报国目的才真正保持了他的语言学学术兴趣,先前的专业,在我们今日看来早已有大成,赵元任丢开无所谓。

金岳霖是另一个传奇性换专业人物。1914年到费城学商业,得学士;1917年去哥大研究院学政治学,得到博士学位;与徐志摩、张奚若听伦敦经济学院拉斯基教授演讲,大感兴趣,一起转到英国学政治思想史。后来又去牛津学哲学。1925年回国,此时赵元任刚辞去清华逻辑学教职,请金代替,金教着教着,发现逻辑“好玩”,也就最终发现自己真正兴趣所在。1931年,重新到哈佛学习逻辑,从此以逻辑学为毕生事业。他的选择几乎用了20年。

闻一多在清华学校时,单名闻多,一字后加。的确当时他兴趣特别多,书法绘画见优,又喜写剧本好文学,1921年到美国芝加哥读美术学院,可能是中国留学习美术之第一人。但是闻一多受美国“新诗运动”影响,转向文学创作,回国后又从文学创作转向文学史研究。连艺术家也可以不断改专业。

兴趣多到难以控制,无法找到专业方向,时间长了,就会变成无专业可言。罗家伦和段锡朋留学五年,换了美英德法四个国家,五个大学,如此频繁换国家,不用说专业,光把语言学通就够忙的。傅斯年也是一个例子。傅原是北大五四那一代最有潜力的学生,到英国伦敦大学学语言学、文学;又转到柏林大学,藏学、蒙学、地质学,什么都学,说不出自己学的是什么专业,直到连好脾气的胡适都不能容忍。

这对傅斯年来说,损失不多,浪费几年而已。那时公费留学生自主权很大,无人能找傅算账。国内学术界,也不需要博士头衔,傅斯年归国后,依靠留学前的国学根底和天资颖慧,依然能一边做学问,一边当学术领袖。

赵元任、金岳霖、闻一多,虽然专业方向几经辗转,至少使他们最终找到毕生事业所在。对于留学变成游学者,出国也可以说增了阅历,长了见识。对那时的留学精英来说,整个西方现代文化如一本书在面前打开,可以整个取来;而整个中国现代文化,也似乎是一本待写的书,他们认为自己什么都写得。气概之恢宏,志向之开阔,我们今日西来的学生只能叹而观之:无论财力、才干、时间,都不允许今天的留学生,如此优哉地“选择”。

但是问题还不在此:我们今天已经不能按兴趣选择。尤其是留学生,更无法放纵自己,跟着兴趣走。

我坦白承认,对来找我咨询的年轻文科朋友,我的劝告一直很实际:若要找“成功”,趁尚年轻,赶快放弃文史哲之类,转到电脑学或国际经贸等“准文科”上去。我的劝告,从文科学生垄断的洗盘业中,“拯救”了不少朋友。

现在的留学生,选择问题已经很不相同。他们不再找自己的兴趣所在,而是找稳固的收入,中产职业者的地位。年少气盛的已经很少见,选科多半是实际又实际,以至于许多人初中就已经决定(被决定)一生的专业方向。兴趣或许依然有,但不与专业相混。

我在伯克利加州大学时,最实用的“民用工程”(civil engineering)等系,教室里几乎全部是黄面孔,使校方不知如何对付“族际关系”问题。到英国,发现报名文科的比理工科人数多,因为文科“有意思”。但是看一下黄面孔,又是绝大部分在工科。

这绝对不是说学电脑容易,恰恰相反,完全放弃已经熟悉并且喜爱的文艺学,进入完全陌生的一个行当,而且从头学起,需要极大的勇气,几年悬梁椎骨的刚毅,还要相当高的智商。但是,当他们成功地进入大公司,我由衷地为他们高兴。

我的劝告,似乎是为朋友留在西方考虑,实际并非如此:《人民日报》海外版经常大幅刊登的招聘海外博士广告,要的大多只是理工及经贸电脑等“准文科”人才。我知道好几个文学朋友,改行后,学有所成,荣归故里。

如此族际分工,几十年下来,就形成自然的专业分界:白人任经理,作公关;黄人做技术,做实验;黑人耍歌舞,弄体育。例外当然是很多,但统计会证明这个观察正确。刚看到报道,微软公司面临一个新官司:黑人到法院告微软种族歧视,说该公司两万多职工,黑人仅占26%;微软反驳,说该公司“少数民族”有227%。如此说来,“非黑人少数民族”,占微软员工达五分之一。他们是谁?微软不愿意公布族种分析统计,我也希望他们不要公布。

难道今天的学生,就不想当思想者,当诗人艺术家?须知,真正的思想者和诗人有福了,终其一生,兴趣与专业结合,工作与闲暇难分,甚至不怕那个人人害怕的词——退休。人海茫茫,能有如此人生境界者,从来是极少数。在今日西方,学人和诗人,大多在大学“执教”。不仅粥少僧多,升迁的实虑,行规的束缚,稻粱之谋扼杀了学问与艺术之乐。思想或艺术,都要靠生活的潇洒来浇灌。要潇洒,就绝对不能留学:一旦专业弄对了,思想或艺术只成了业余爱好;万一专业没有弄对,很可能留也不成,归也无计。两种例子,我都见多了。这是西方文化帝国主义欠中国人民的又一重债,很值得后殖民主义理论家们仔细研究。

对比五四那一辈,今天的留学生真是不幸:这是教育“全球化”把选择强加给我们的时代,这是我们自动放弃选择的时代。

同类推荐
  • 老上海,旧时光

    老上海,旧时光

    本书是作家程乃珊和连环画家贺友直联袂完成的“老上海画卷”,图文并茂地讲述了上海开埠至今150年来的小资情调、人情世故、风俗名物、海派风情等。从旗袍到包包,从冰激凌到自助餐,从弄堂到亭子间,从茶馆到电影院……无所不包。出生于上海金融世家的程乃珊,对上流阶层的生活有着丰富自然的感受,她的文字细致入微,被夸赞为“触摸到了老上海的灵魂”。2013年4月,程乃珊病逝;有人说,程乃珊是张爱玲的“传人”,程乃珊走了,张爱玲式的上海也缺了一角。同样身为“老上海”的连环画泰斗贺友直,为本书配图45幅,他的画被誉为“老上海社会文化记忆中的珍宝”,常常一幅画就可以让人联想起一个时代的上海记忆。
  • 幸存者

    幸存者

    本书介绍了若干个凭借对生命的渴望,用超强的意志力、坚韧的毅力和聪慧的头脑,穿越生死线、战胜死神的故事。
  • 幽微处的亮光(《花园丛书》)

    幽微处的亮光(《花园丛书》)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收得《藏园游记》一书,每于颓唐之际接读,辄耽于其文字的雄深雅健,而迷醉不能自拔。最先拜读的是《光绪戊戌旋蜀舟行日记》,这是他逗留北京考试,从少年到青年,首次返川的行路日记,满纸故园之思。既多古典式细腻刻画的笔触,更时有印象式的笔墨予以调和;舟泊陆行,一路风尘,以移步换景的山河风景为经纬,穿插市井风貌、生活方式,地方人物的人生沉浮,劳顿、忧伤、惊喜之余,还有一种近乡情怯的清空和孤寂……那是诗的泥土,也是烟火人间的泥土。一部游记,层次极其丰富而又分明,味道深醇,读之令人心情低回不已。
  • 走夜路请放声歌唱

    走夜路请放声歌唱

    本书是文坛新锐李娟的散文合集,这些文字都与记忆有关,讲”童年”、”成长”、”青春”、”改变”以及种种”瞬间”的事,她用独特的视角写生活中的悲喜,评判心中的情感与得失,了悟人生的悲苦与孤独。对小事件的追索中迸发富有哲思的思想火花。任何一个小情节,总能在她的笔下活泼自然地以原貌展现。
  • 红楼那些人那些事

    红楼那些人那些事

    《红楼梦》跟世界历史上任何一部文学巨著一般,有着丰富的多义性。也正是这份多义性,给后来的说解者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宝、钗、黛悲剧的审美价值;势利、贪婪、耍强逞能的王熙凤;娖娖廉谨、备员而已的贾政;持家的探春;红楼笑星刘姥姥;甄士隐其人其事;“护官符”下的罪恶;荣国府的收支账;以及曹雪芹的身世之谜,《石头记》的由来……正如作者自己所言“进了红楼,出不来了”。
热门推荐
  • 三分钟未来

    三分钟未来

    看透未来的三分钟,掌握自己的命运。努力登顶巅峰,华丽转身变土豪。屈凯:其实我只是想在山顶,和妳一起看太阳。
  • 逗比女配

    逗比女配

    有一种悲哀叫女配;有一种东西叫np;有一种光环叫玛丽苏!当神偷大盗穿越恶毒女配,又会如何绝地反击?人家女主五只忠犬全力伺候,而她呢——“呆子,还不过来锤脚!”“呆子,还不过来擦地!”“呆子,还不过来洗衣!”“呆子,还不过来暖床!”我…尼玛!本姑娘洁身自好!为毛给你这个娘炮暖床!!!叔可忍,婶儿不可忍!老娘揭竿起义,反击你个挨千刀的!某男挑了挑眉,看着欲往门口逃走的某女,一把压在身下“嗯?想去哪?”最后欲哭无泪,只得乖乖认命拖入房中……
  • 二十几岁要懂的应酬礼仪

    二十几岁要懂的应酬礼仪

    为了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人情世故、应酬与礼仪,我们编著了这本《二十几岁要懂的应酬礼仪》。本书挑选了一些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事例,告诉我们应该如何把握人情,懂得世故,通晓基本的应酬与礼仪。本书除了阐明一些道理、点明一些现象外,还提供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方法以帮助我们提升交际应酬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让我们不仅能轻松赢得他人的好感,获得他人的帮助,也能消除他人的嫉恨,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使我们的人生更加顺畅。希望本书能给迷茫的人们一点启示,给还沉浸于美好幻想中的人们一些提醒,给不知所措的人们一些开导。
  • 气运无双

    气运无双

    被雷击后的林衍获得了一项特殊能力,只要耗费一点功德值就能查探和操控任何事物的气运,官气、财气、命气、人气、福气、运气、武气等全都一网打尽。不会半点鉴宝术,但林衍却从来没打过眼;不会看K线图,但林衍每次相中的股票都暴涨;不会半点医术,但却总能让人不药而愈;不会半点拳脚,但任何高手在他面前都马失前蹄……而这一切都只需要付出一点点功德值便能够办到。美女总裁?彪悍警花?大明星?超级足球宝贝?清纯女神?在操控一切的气运面前,唯一的结果是拜倒在咱的牛仔裤下。气运能决定一切,而我则主宰气运。只要多做好事积功德,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 盛世莲花,蛇王太傲娇

    盛世莲花,蛇王太傲娇

    麻丹!说好完美的人生,咋就穿越了?那好,穿就穿呗!别人家穿越都是抛头颅,洒热血,翘辫子之后穿,老娘打着cf,喝着可口可乐就穿成了一株白莲花也就算了!你特么的人家穿越是左手小鲜肉,右手花美男,到了老娘这里就是一条巨大的海带,啊呸!海蛇缠着你,还动不动变成小萌蛇来博同情,你推开他吧!还说你“无情,无义,无理取闹”老天!“show.low”(收喽)he吧!还有穿越大神错给了她一支黑手指也就算了,不让我坐拥美男千万她也认了,但是别人家咋就没有她这么大的压力尼?上下养着妖孽海蛇,左右养着空间萌宠。
  • 豪宠:冷少的绝色娇妻

    豪宠:冷少的绝色娇妻

    她--暗地里是杀手界不败的神话,明面上她确是欧家高贵的大小姐父母失败的婚姻,让她厌恶了豪门的爱情游戏在她最难过最无助的时候,那个冷魅的男子闯入了她的世界.....他--是暗夜帝都的当家人,也是冷氏集团的总裁传闻他心狠手辣,做事果决,身边女人不断,可是直到遇见了她.....他--欧氏集团的总裁,因为母亲的二次婚姻让他失去了最爱的她看似温文儒雅,实则上确是一个城府极深的男人....
  • 天罗变

    天罗变

    天之道,万象无常,瞬息万变。人之道,变则昌,守必亡。落魄少年逃脱后母魔掌,在天罗佩和青眉上人的帮助下,少年在门派逆袭,却招致强者陷害。在一次次的的变迁中,少年依靠致宝天罗佩,或偶得,或抢夺的众多法宝,在一个个新世界掀起腥风血雨,最终破开虚空,发现世界的秘密,并逆天而为……
  • 你听得到

    你听得到

    他是世上独一无二的音乐鬼才,在二次元里拥有超高的人气,却向来神秘,任何人不得他的消息,不见他的真面目;同时,他也是娱乐圈里从未出现过的奇迹,以惊涛骇浪之势成为了华语乐坛的一片天。她答应帮好友一件事,去照顾好友朋友谢修弋,却不知竟悄悄开启了她与男神之间的爱情之旅,在日益相处之下,她猛然发现,自己喜爱了多年的古风翻唱圈以及CV圈的男神Djay,竟是自己眼前这个面瘫,毒舌,却异常帅气与温暖的谢修弋。
  • 筱雨修神记

    筱雨修神记

    一个叫周筱雨的女孩,在机缘巧合的情况下,踏进了修真界的大门,从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女孩一步一步的走向了这个世界的巅峰。开山立派,招收门徒,发扬人界的修真事业。风景优美,灵气充足,修真界果然是修炼的好地方,不过怎么比得过九真戒呢?弱肉强食,尔虞我诈,怎么在哪里都能见到呢?仙界比修真界更残酷,人人都想修仙,哪里想到越是高级的界面斗争越是残酷。神界,她终于来了,可惜师傅已经去了虚无界.....
  • 重生之再回魔域

    重生之再回魔域

    一场巅峰之战让他被逼删除账号一场蓄谋车祸让他回到五年前……五年后神话归来,传说再起PS1:保证没玩过魔域的朋友也能看的懂。PS2:如果你玩过魔域,在这里绝对可以找到曾经熟悉的或者感动的片段PS3:尽我所能为大家呈现一个史诗般的雷鸣大陆,展开一幅华丽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