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82100000031

第31章 后记

20世纪70年代末,我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师事卞之琳先生攻读莎士比亚,卞先生却劝我注意20世纪英美的新批评,一种形式主义文论运动。我把散藏在北京各图书馆的资料都找来读了一下,一读钟情,立即爱上了现代形式文论——或许那种对思维整饬的追求,比较适应我这个力求化简的头脑。

我明白,意义是个云雾笼罩的迷魂阵,一个没有明确形状和边界的星云团。面对这个迷宫,批评家有两种态度可选择:一种是沉溺其神秘,醉步其曲径而不想走出来,用诗意转达玄奥,用美文抒发感官的享受,我们不妨称之为诗意的诗学;另一种是力图寻出一种解义的策略,找出一个可尝试走上一段的方向,哪怕走不出迷宫也留下几个路标或脚印。我们不妨称之为分析的诗学。

前者是知其不可为而不为,后者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倒不是因为勇敢,沉溺其中才需要勇敢。我做了一个计划,准备用十年时间一个一个流派,一个一个领域地读懂现代形式文论。下这个决心,倒也不是对“诗意派”的反感(中国道禅是现代诗意派诗学公认的始祖,但这派在中国后继者也不多),而是对盛行于现代中国的另一种批评不满,那就是“内容批评”。这种批评视文本为真实世界的描述“反映”,因此用治理统治真实社会,或评说真实历史的种种规范标准来批评文学。批评家的工作类似检察官,或小报“道德法庭”专栏作家,整日价就人物该做不该做什么评是断非。既然无法惩罚想象中人物,就让作者和出版者对人物的罪过负责。

内容批评或许是一种对文学的自然而幼稚的反应。东吴弄珠客《〈金瓶梅〉序》云:“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这四种人,都是“信以为真”派,都以内容作为文学的本质。现在却要添上第五种人:“勃然大怒而痛加惩罚者,现代批评家也。”就《金瓶梅》而言,受罚者还少?

我当时之所以要走形式文论之路,是感到这是廓清弥漫文学艺术批评(包括文学史研究)的“内容幼稚病”的唯一出路。压力自然不请自来,一个研究生做出个力挽狂澜的姿态,使个别诲人不倦者厌恶。其实我自己心中也虚得很。我的成长过程注定了我是个历史感很强的人,斤斤于形式屑屑于技巧,置文学的社会历史联系于不顾,我自己也感到未免过于偏颇,总觉得失落了什么。

在当时,70年代末,中国批评界恐怕没几个人愿意弄懂,或能够弄懂形式文论的种种“科学化”的术语和分析方法,所以我的沾沾自喜,掩盖了自我怀疑。从那时起我苦读了七八年形式文论,其间做过一些文学翻译,做了一些东西文学影响史研究,偶尔手痒,还写了些小说诗歌,但老学生从中国做到美国又做到英国,这个读书计划一直在遵行。

大约在1985年左右,我从叙述学读到后结构主义的符号学,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形式分析是走出形式分析死胡同的唯一道路,在形式到文学生产的社会—文化机制中,有一条直通的路。是形式,而不是内容,更具有历史性。这一“悟”使我欣喜若狂,超越内容(或尽少依赖文学的素材)来探究文学与社会之关系,看来并非不可能之事。

然而,从这理论构想,到具体的令人信服的讨论,还要做许多工作。为此我选择中国小说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作为理论构想的第一个实验。现在献于读者前的这本书,就是这个实验的总结报告。

我坦白承认,这个实验是理论先行的,并非纯然“从实践中发现真理”。然而,哪一种学术研究不是先有一个构想,一个待考验的模式?只不过一个诚实的学者应在研究中不断修正这模式。自然,先“研”范畴的存在本身就证明它决不是终极真理,甚至不一定是“真理”,只是在特定的研究范围中比较“说得通”而已,只是在意义的混沌星云中能像模像样地理个头绪而已。但这一点不就够了?我们已经目睹过多少牢不可破的真理大厦之倒坍?

博尔赫斯认为意义歧出是中国思想,至少他笔下的中国古人按中国哲学思想设计了一个歧径园,一个小说的意义迷宫。可惜博尔赫斯又创造了一个自以为是的英国人,一个“中国通”,重建了迷宫,识透了谜书。我呢?我是否能像那位“沦为”间谍的现代中国人,用打死这个走通中国歧径园的西方人,来表明我不仅猜得出这个谜,而且能把这谜用于具有现实意义的目的?

我希望我有博尔赫斯笔下那位现代中国人那种自信。我的书试图提出一种追寻意义的策略。只是一种,而且只是策略,策略有好坏之分,有效无效之分,但它再好也只是一种具有“可行性”的意义构筑方式。

我的工作,是试图找出中国文化的文本集合构造如何限制了(而不是决定了)中国白话小说的叙述形式。只是中国小说的叙述方式至今未得到仔细研究,因此本书不得不把大半篇幅用于中国小说的叙述分析上,以设法使整个立论有个比较坚实的基础。而且,鉴于至今尚未有以中国小说为对象的中国学人写的叙述学著作,本书不得不花一部分篇幅解释了我的叙述学理论。我不想说这是一个独创的“体系”,但至少它更适合中国小说,也因此而与其他叙述学者的体系重点不同,论点也有所不同。就这意义上说,本书可视为中国小说的一本叙述学导论。

至于我研究的另一端——文化分析,应当承认,这本小书哪怕做一个中国文化结构浅略的扫描都做不到。本书能谈的只局限于中国白话小说的分析中能透露出来的一点情况。文化虽说是广义上的文本集合,但这一“广义”,就使它异常复杂,比叙述文本复杂得不可道里计。小说叙述文本,可以作为文化的窥视孔,可以作为文化结构的譬喻,但所能做到的,也就是这些。显然,在这里,卑谦的自我认识是必要的。

在国外讲授、研究中国文学,有种种不利之处。与一般人的看法相反,西方汉学界的气氛妨碍学人“得现代批评风气之先”。知识界过于庞大后,以邻为壑就成为每个行业从业者自卫本能。西方汉学家情愿与中国学者比考据,比版本学,甚至比僻字僻典,却不愿与洛特曼比理论视野,与热奈特比细密分析。至少可以说,汉学家很不愿意吸收采用现代理论的成果。能有意把现代文论用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论文,在西方众多汉学论文中,实在是太少见。就这一点来说,我依然是个旅居国外的中国学者,我所关心的,也是作为中国文化人所关心的。身居国外至多只给了我图书的方便。

但是,有一点必须承认:国外学术机构对于“纯学术”研究,哪怕是中国小说这样的“僻学”,总是尽可能给予支持。因此,我在此必须向下列机构表示感谢:美国加州大学董事会、英国学术院、东方学院学术委员会、伦敦大学学术基金会。没有它们的资助,在国外的生活条件中,本书的研究是不可能完成的。

此外,许多朋友和师长在本书写作过程中提出过宝贵意见,他们是伯克利加州大学白之(Cyril Birch)教授,张鸿年(Samuel Cheung)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卜立德(David Pollard)教授,伦敦大学贝克(Hugh Baker)教授,贝丽(Alison Bailey)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薛鸿时研究员,北京大学乐黛云教授,中国现代文学馆吴福辉教授等。北京大学申丹教授特意在《北京大学学报》上撰文与我商榷中国小说中的转述语问题,给我启发良多。此外,本书部分内容我曾用于伦敦大学东方学院(SOAS)的讲课和北京大学的符号学系列讲座上,各种国籍主修各种科目的同学,在课堂讨论和作业中提出种种挑战,促使我进一步思考我的一些论点,经常迫使我采用更清晰的阐述——我不愿说我和同学们在共同追求真理,回到我的老提法:我们只是为整理意义混沌而寻找一个策略。但策略也有高低之分。现在我将此书芹献于读者面前,也期盼有耐心读完全书的朋友逼我朝高处走,看得更远些,别让我不上不下地坐在山坡上,在孤独中自言自语。

同类推荐
  • 莫言小说语言专题研究

    莫言小说语言专题研究

    本书是从语言的角度专门研究莫言小说语言中的语言运用方法和技巧的一部著作。
  • 我自己走过的路

    我自己走过的路

    冰心佚文的发现几乎是紧随《冰心全集》的出版而来,目前发现的冰心佚文遗稿,总共有60余万字,而本书只是个选本。目前发现并出版的佚文遗稿,则为冰心研究以至五四新文学的研究,提出了诸多的新课题。散失已久的美文,初次面世的佳作,记录冰心走过的路……
  • 世间万象

    世间万象

    《世间万象(散文)》内容丰富,闪现着思想光芒的书系读者群相信也会非常庞大,学生、上班族,文学爱好者、一般读者都可以阅读和收藏。这些文章能使我们站在大师的肩上,感受文学艺术的最高境界,直接欣赏水平和阅读品味。
  •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章衣萍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章衣萍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实质是中国现代文学肇基和发展阶段的创作总集,收录了几乎当时所有知名作家,知名作品的全部。
  • 青春韵语--被风诱惑的蜡烛

    青春韵语--被风诱惑的蜡烛

    本书为散文集,作者在书中写出了自己对家乡的情意,写出了人生百态,写出了自己的读书感悟等。作者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优美的文字中,我们可以从中读出作者的心理,体会作者的感受。
热门推荐
  • 弑仙龙玉

    弑仙龙玉

    万年前,神魔两届互不相犯,但是突然出现的一块玉佩,魔界不惜和神界翻脸而去夺取玉佩,神界最高统领无上神帝无法抵挡魔界的进攻,只好用秘术把自己的儿子和玉佩送往人间没落的王国,玉佩从此消声灭迹,万年后这一块玉佩再次轰动整个神界...
  • 万古六合

    万古六合

    乱世将起,末法终结。四荒八合,万族林立,强势战神,争霸显圣。争先创世,争一个快,强,准,夺一个朗朗乾坤。如此盛世将谁主沉浮,且看一少年怎样欲与天公试比高。横绝六合,扫空万古。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俱往矣,万古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转身,爱微凉

    转身,爱微凉

    苏雨雨是苏家的千金,但是她不像其它的名门贵族一样温文尔雅。她是无情的,冷血的,可谁都不知道,在这颗心下,有多渴望“情”这个字,残酷的生活使她不得不伪装自己,伪装到她自己都感觉虚伪。直到有一个少年闯进她的失活,她学会了动心,学会了不知所措。在这场感情里,是谁让谁沉沦?又是谁让谁失了心?
  • 青云情缘

    青云情缘

    “你我并无渊源,为何要以剑尖相对?”一股仙气涌向指尖,转眼间,一把青滕之剑早已握在手上。本为零钰的处女作品,吾请各位观六界之景,灵物尽为各位所用。
  • 命理正宗

    命理正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杨红樱教育观漫谈

    杨红樱教育观漫谈

    《杨红樱教育观漫谈》杨红樱的文学作品是滋养孩子心灵成长的精神食粮,更是蕴含丰富教育思想的教育指南。秉承苏霍姆林斯基先进的教育理念,杨红樱反对格式化教育,尊重孩子的个性,主张把快乐还给孩子,用情感温暖成长,以博识推动发展,倡导充满人性关怀和游戏精神的生命教育。解读杨红樱畅销书作中的教育智慧,自当会引发我们对儿童教育更为深入的思考和更加积极的行动。
  • 多少人曾爱你青春欢唱的时辰

    多少人曾爱你青春欢唱的时辰

    这里的睡前故事或许就是你的故事。总是如此,不知如何开头难以下笔。思考许久,发现已经留下墨迹,故事如此,人生如此。在你意识到时,它早已开始。猝不及防。友人如此,爱人如此,在你回过神时它已然结束。天各一方。我想留下这些,用以细细品味。如窗外的明媚的午后阳光。温暖、熟识。
  • 血腥的盛唐4:走向开元盛世

    血腥的盛唐4:走向开元盛世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本书,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
  • 如果你可以

    如果你可以

    上海,一个繁华的城市,成千上万的人每天都在竞争。叶还有两年便要成为其中的一员,她可没闲着,她从上高中开始就没闲着。她很清楚自己想干嘛,她想学设计,这是她从小的梦想。她并没有多大的天赋,但她想如果她可以,为什么不呢。学设计需要的学费,不是一个上海普通家庭负担得起的,所以她从高中就开始筹钱,除了上学,在学校附近的店里,都有过她忙碌的身影。她总是对自己说:“如果她可以,为”什么不呢。
  • 轮上十二月

    轮上十二月

    她是上古时期遗留下唯一的神族,无情无欲,是世界最公正的存在。看沧海变成桑田,历经时世的变迁。邻涯眺望,莫名感到一股凄凉,她问:“本君是否真的活了太久。”“上神为何如此想?”老树仙摸了摸自己的长胡答。“算了。”她想了想,终究是没说出来。“上神不妨下界看看,体会体会人的七情六欲。”“……”ps:本文一共分为12卷,每一卷是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