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85900000016

第16章 寻找迷失的家园(1)

记者 李忠 李荣明

编导 万昆

(一)

2005年“六一”儿童节前夕,天津市民贾宁女士给栏目组打来电话,请求我们帮她给一名7岁的男孩邰文新揭开身世之谜,寻找他2年前失散的亲生父母。为了能圆小文新回家的梦,在没有任何明确线索的情况下,记者还是立刻赶到了天津。出发前大家都很清楚,这次踏上的将是一条谁也无法预料的寻亲路。

5月28日上午10点,记者来到天津市救助管理站设在郊区的流浪儿童保护教育中心。此刻,儿保中心三楼大会议室里正在举行迎“六一”慰问演出。不一会,轮上小文新出场表演拳操了。小文新表演的“拳操”像模像样,一招一式中透着股机灵劲儿,可就是眼前这个小家伙,两年前在天津和母亲失散后,至今仍记不起自己的家在哪里,儿保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他的身世之谜一直没人能够解开。

节目演完后,小文新回到了座位上。身边的一位女士马上把他抱在怀里,两个人亲密得像一对母与子。直觉告诉我们。她就是助养小文新的热心人——贾宁。

将近中午,慰问演出结束了,孩子们回到了宿舍。小文新把刚得到的礼物摆在床上。脸上流露出好奇地神情。这时记者走近了小文新。

与小文新的第一次接触后,感觉孩子很懂事,说话的条理很清晰,沟通起来似乎没有什么障碍,但被小文新称作“王队”的儿保中心工作人员王鹏却不这么认为:“他没有什么笑脸,就是天天皱着眉头,自个坐着发呆,想事情。我们和他对话,聊天,他也是一种不理不睬。”

同屋的孩子们都比小文新大,但小文新整日里眉头紧锁,显得心事重重,孩子们觉得他老。所以都叫他“老邰”。“老邰”的心事儿保中心老师们最清楚不过了,王鹏说:“因为他不知道自己是什么生日,我们这个儿保中心是10月18号成立的,所以凡是不知道自己生日的孩子,都定在10月份过生日,给他过生日,买蛋糕,领导都过来给唱生日歌,给切蛋糕,蛋糕分给他,他嚼着蛋糕后不知道什么原因,就哭了。”

两年来,天津市救助管理站没少为小文新找家费心,但这7岁的小家伙除了知道自己叫邰文新,父亲叫邰宝成,母亲叫小凤外,几乎提供不了什么更有价值的线索了。

今年春节前,热心人贾宁自愿助养了小文新。在他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贾宁也尝试帮着小文新拾起那些遗忘多时的记忆,但效果不是很理想,对此贾宁非常沮丧。

小文新因为什么来到天津,他从哪来的,之后又如何与亲人失散的,这一连串的问题是解开小文新身世之谜的关键环节。根据儿保中心工作人员回忆,小文新是于2003年10月16日被天津西站客运处送来的,为了弄清事实,5月29日上午,贾宁领着小文新又一次来到了天津西站。

“告诉阿姨,那天是从这里走的吗?在那儿丢的呢?”“就在这儿。”“在这儿怎么丢的?你跟阿姨讲讲。”“妈妈带我走到这儿,妈妈说爸爸就在那儿,但我心里想着爸爸在那儿怎么不会拐过来呢?一个小时过去了,没人了。”“那后来呢?后来你自己怎么走的呢?”“我在那儿哭。”“你在那儿哭”?“后来有个姐姐,看到我哭,就把我送到警察那儿。”

这是小文新两年来第一次在事发现场讲述自己走失的过程。为了核实情况,记者来到了天津西站客运处。出乎意料的是,在翻阅了当年档案后,并没有发现有类似的记录。之后,客运处又找来当时的工作人员,一起来辨认小文新,但谁也不记得见过这个小孩。

记者后来经过确认才得知,天津市救助管理站提供的信息有误,实际上小文新是在2003年10月12日,早上7点钟被天津东站民警发现的,而不是天津西站。可别小看了这个误差,因为它能让我们准确判断出小文新到底是从哪来的,这对缩小小文新家乡范围大有帮助。于是,记者回到儿保中心,与工作人员进行了第一次信息梳理。

在分析会上,大家首先分析了天津东站当年的列车往来特点。儿保中心的同志介绍说,从上午10点以前,到天津有20趟列车。一个是从哈尔滨开到天津的,时间是5点56分,再一个是K238是6点13分进入天津,其次是372次,6点28分到。哈尔滨开往徐州的。再一个就是T1834次,6点29分,这是汉口开往哈尔滨的。

从列车到达天津东站的特点来看,早晨7点钟以前到站的列车绝大部分是从东北方向驶来的。至于小文新当年在天津东站和妈妈失散的原因,在这一点上大家的判断趋于一致,但为什么小文新的母亲要遗弃他,而且遗弃一个5岁大的健全孩子,大家的看法开始有了分歧。贾宁回忆说:“在这之前,他父母发生矛盾,他跟我讲述过,包括吵架当时的情形,他们好像在吃饭呢,他妈妈做饭呢,他爸爸可能说这个饭做得不太好,他妈妈就说一些难听的话,来恶心他父亲,然后就打起来,听他的印象,好像还动手了。动手以后,他跟我讲,他妈妈去他姨姨家了。”而天津市救助管理站站长李桂荣却不这么想,她说:“我想是什么呢?这个家庭本身就是,听他的意思很有钱,还开车,是不是因为父亲在外面养这么一个女人?”

焦点问题是:小文新的家乡到底在哪里?在这个问题上大家分歧最大。贾宁说:“他也不是说非常地主动地跟我说,他家在海边,因为他对这个好像没有什么概念。在一块儿生活的时候,我发现他生活习惯,比方说吃鱼,像这么小的孩子一般是不会吐刺的,但是他挺灵活的。而且就是吃虾,也剥的特别好。后来他就跟我说,我在家里,我经常吃螃蟹。”李桂荣不同意贾宁的判断,她说小文新刚来天津救助站的时候,西北口音十分地明显,如果不是西北人的话,其他地方考虑都不考虑。

儿保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只知道邰文新的名字,但不能确定他家的大概方位,公安部门的人口信息查询系统是无法帮助查找的。况且。小文新提供的名字是否准确还不得而知。

两年来,被人叫作“老邰”的7岁男孩邰文新,他的身世对于天津市救助管理站的大人们来说,简直就像个谜。也许是与亲人失散的经历。对孩子的心灵打击太大,造成了医学上所说的患有“强迫性失忆”。看来,小文新回家的路途比我们想像的还要漫长和艰辛。

下午4点钟,在儿保中心的座谈结束了。虽然没能获得预想的效果,但大家谈的部分细节还是给了记者一些启发。于是,记者决定对这些信息重头梳理。

黄昏时分,记者和贾宁把小文新带到了一家大超市,首先直奔海鲜柜台。这些海产品是生活在海边的人经常见到的,但小文新却感到陌生。之后,我们又把他领到土特产和蔬菜柜台,小文新一下子就认出了粉丝、土豆等土产品。

吃是孩子们脑子里最难抹去的记忆,通过让小文新辨别食物,可以判断出他身边的生态环境,从超市出来后,我们平添了一些直觉。

贾宁带着小文新回家了,正好赶上吃晚饭。贾宁告诉小文新晚饭吃炸酱面,但小文新却说想吃大米饭。期间,记者向小文新询问起他的饮食习惯。

“平时在家里吃米饭还是吃馒头?”“米饭。”“你们家种玉米吗?就是棒子。”“种。”

晚饭后的小文新显得很活跃,话也多了,甚至他还主动给我们念了一段天津快板。两年的天津生活,已经改变了小文新的口音。趁小文新情绪好的这段时间,我们赶紧和他拉起了家常。其中记者得知小文新的父母都属龙,小文新属虎,这个信息我们记在了心上。为了使小文新更准确地介绍家乡特点,记者特意放了一段卡拉OK,让他根据画面参照对比。在画面中,小文新对草原、雪地、棉服和耳罩感到非常熟悉。小文新指的是棉耳罩,这种防寒用品普遍在相对高纬度地区使用,但是有大海的地方会这么冷吗?

在画面上出现了大海,这时贾宁凑过来问小文新:“你们家牛能过这海吗”?

没想到小文新是这样回答的:“牛是走着过去的。”

原来,小文新所说的“海”其实并不大,牛能趟水过去的充其量是条河。采访中,贾宁和她的父亲又分别向我们透露了一些极有分量的信息。贾宁说小文新喜欢唱歌,放《青藏高原》这首歌时,他就突然说他去过青藏高原。贾宁的父亲说,春节的时候给他热小豆包,他说了那么一句“别给我整的太热了”。“整”这个字绝对是东北话。而且包括他们家有自己做的黄酱,睡火炕。

我们就像玩拼图游戏,一块块的从小文新模糊琐碎的记忆中寻找有价值的板块。

当天晚上,我们对两天来获得的信息进行了梳理分析:

早晨6点至7点之间,天津东站到达的列车大部分从东北方向驶来,而且小文

新的母语里有明显的东北俚语:

小文新的家乡树木稀疏,冬季气候寒冷:

小文新的父亲曾经放过牧,说明家乡离草原不远:

小文新的家乡以米为主食,这不是西北人固有的饮食习惯:

小文新的家乡不乏有河流,甚至湿地:

小文新的相貌有北方少数民族特点。

针对上述分析,我们做出了推测:那就是小文新家乡的大致方位在黑龙江省与内蒙古接壤的两侧,而且家住在某中小城市的乡下。

(二)

5月30日一早,我们和贾宁带着小文新来到天津市救助管理站,希望以救助站的名义,向有关地区的公安部门请求查询小文新和他父亲的户籍登记情况。为此我们提供了事先推测出的部分地区名单。此时我们心里非常清楚,如果这次查询没有结果,我们的调查就要陷入僵局,这两天的努力就会白费。

正当我们根据地图上的坐标一个个报出相关地区名称时,坐在旁边的救助站管理查询科科长孙林庆突然插进了这么一段话:“当时我问这个小孩是哪里来的,后来我们通过和他沟通,最后他说他姥姥家在扎兰屯。”

孙科长的话就像给我们打了一针强心剂,立刻让我们亢奋了起来。于是我们马上在地图上寻找它的方位,很快就发现扎兰屯这个地方,它位于内蒙古东北部,与黑龙江省的省界不足50公里,与我们推测出的方位非常吻合。

没想到孙科长接下来的话却给我们泼了一盆冷水:“我们就查了一下,跟扎兰屯公安局户政科联系并查了一下,提了他和他父母的名字,最后户政同志说这些名字户政上没有登记。”

邰文新这三个字在扎兰屯市没有户籍记录,可能有下面几种可能:第一,小文新记错了自己的名字;第二,小文新记错了姥姥家的城市名称;第三,小文新不属于计划生育指标内出生的孩子。

记者赶忙转身问小文新:“扎兰屯那个地方你记得吗?”小文新摇头说:“我家不在那儿。”

无论大人们怎么样地追问,小文新还是一个劲地摇头否认。救助站的领导告诉我们,孙科长是两年前救助站里第一个和小文新接触的人,他对小文新初到天津时的情况最了解:“为什么他妈告诉他爸的名字,不告诉他妈自己的名字,这个当时我打了个问号,我觉得这个孩子遗弃了。我们在查完了以后,没有。我们就这点想法,就觉得可疑,谈话时就跟他说,文新你怎么知道扎兰屯呢?他说是我妈妈告诉我的。”

常年的工作经验告诉孙科长,小文新的母亲不把自己的名字告诉孩子,说明她早就有了遗弃孩子的念头,为了让孩子找不回家,胡乱说了个地名告诉小文新:这是姥姥家。况且,在扎兰屯的户籍查询中没有相应的记录,于是孙科长认为扎兰屯这个线索没有参考价值。

孙科长的分析不是没有可能,但我们还是坚信小文新的母亲不至于这么没人性。在我们的要求下,孙科长再次拨通了扎兰屯市公安局的电话。和两年前的查询结果一样,扎兰屯市公安局没有查到邰文新和父亲邰宝成的户籍记录。

记者对这个结果并不失望。因为小文新说的是姥姥家住在扎兰屯市,如果这个信息真实的话,很有可能小文新和父亲不是当地人,因此户籍不在扎兰屯。记者坚信。找到了小文新姥姥,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

在征求了贾宁的看法后,记者决定当日就带着小文新赶赴扎兰屯去寻亲。救助站的领导听后也很支持,他们决定派孙科长与我们同行。

出发前,贾宁带小文新回到生活了两年的天津市儿保中心,向其他小朋友告别。

同屋的伙伴听说小文新要去找自己的父母,纷纷把自己床上挂的千纸鹤摘下来。送给了小文新。

小文新在伙伴们的簇拥下走出了儿保中心的大门,他的步伐很坚定,但此时我们的心里却有些发虚,因为我们清楚,万一此次寻亲失败了,小文新还要重新回到儿保中心,到时候他的性格会不会变得更加孤僻,到时候伙伴们又叫他什么呢?

5月30日下午5点零4分,寻亲一行搭乘开往齐齐哈尔的1051次列车从天津出发了。当列车徐徐地驶出了天津站时,我们发现小文新独自一人坐在窗前,呆了很久很久,车厢的这一边,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换着信息。

扎兰屯对我们来说太陌生了,大家都迫切想知道它到底是啥样子。而且我们也认为,需要找个扎兰屯人和小文新交流交流,说不定老乡见老乡会进出什么火花出来。于是记者找到列车长,向她说明了情况并寻求她的帮助。不一会,广播里传来了播音员的声音:“旅客们,现在广播找人,如果您是家住扎兰屯的,请您听到广播以后,请跟列车长联系,需要您的帮助。旅客们,现在广播找人,如果您是家住扎兰屯的旅客,请您听到广播以后,请跟列车长联系,有事需要您的帮助。”

10分钟后,列车长告诉我们在餐车上来了一个扎兰屯人。我们迅速赶了过去。

在我们介绍了这次行程的目的后,眼前这位老兄顿时打开了话匣子:“我认识一个邰老六,那是我的好哥们,那时候他有这孩子我不知道,怎么说好……”

这位老兄犹豫了半天后继续说:“邰老六大约比我小一两岁吧,他是四十一二岁,他老婆可能离过婚的……”

陌生人对邰老六的描述与小文新对父亲的记忆差不多,只不过小文新的父亲是不是41岁的龙年生人,我们不得而知。最后,我们约好了到达扎兰屯后再联系。

扎兰屯真的有邰姓居民,而且城市人口不多,这些信息已经足够让我们兴奋了。

经过22个小时的行程,我们于5月31日下午驶进了齐齐哈尔。在火车站外。扎兰屯市民政局的同志早已经在那里等候我们了。

“诗情未尽在苏杭,幽绝扎兰天一方,深浅翠屏山四面,回环碧水柳千行,牛羊点点悠然去,凤蝶双双自在忙。处处泉林看不厌,绿城徐人绿村庄。”这是著名文学大师老舍先生生前游访扎兰屯时留下的一首诗。形象逼真地刻画了扎兰屯市的风光景色。诗中所描绘的景象有山、有水、还有草原和牛羊,这与邰文新自己介绍的家乡情况十分相似。另外,扎兰屯市也有人姓邰。您想啊,邰姓在百家姓里是小姓。在这几十万人口的城市里,姓邰的加在一起能有多少,说不定他们之间还都是亲戚呢。照这个理儿来说,小文新在扎兰屯找到失散两年的亲人应该十拿九稳吧。事情的发展像我们这样乐观吗?

同类推荐
  • 世纪留言

    世纪留言

    这本书的内容大体围绕着以世纪末文化和文艺思考为中心展开。“世纪留言”这个题目是出版社想出的,是由于这名字有点“苍老”,而作者则还不愿就此开始“苍老”。论辈分,但若从另一个含义上看,它是“世纪”的留言,而不是本世纪中某“人”的留言。这样,也就释然。这个世纪“留言”给后业者的。
  • 肖复兴天堂兄弟

    肖复兴天堂兄弟

    本书为随笔作品集。本书涵盖了肖复兴先生以往音乐随笔集的全部精华和他近几年对音乐更深层次的沉淀,可以说是其音乐评论中里程碑式的总结。
  • 杜甫文集1

    杜甫文集1

    杜甫(712-770),字子美,盛唐大诗人。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人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 寻访那些红色记忆

    寻访那些红色记忆

    采访了六位老红军,记录了他们口述亲历,记录了六个从延安来到甘肃的红孩子的革命回忆,记述了红军后代子女对父辈经历的回忆,记录了亲历抗战的老战士口述对革命战争的回忆,记录了红色延安的教育家吴燕生、南梁列宁小学的首任教师张景文,从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走来的景泰水电工程的开拓者李培福的革命奉献精神。
  • 老夫子诠解红楼梦

    老夫子诠解红楼梦

    毫无疑问,《红楼梦》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古典文学作品之一,此外,《红楼梦》还是一部“奇”书,奇就奇在它是伴随着许许多多的“谜”的产生而产生的。几乎是在《红楼梦》产生的同时,与之相关的许许多多的“谜”就成了人们争论不休的焦点,几百年来,关于《红楼梦》的争论从未间断过,你方唱罢,我方登场,但是一直到目前为止,这场争论好像还没取得任何实质性的结果今天,《红楼梦》的诞生已经将近三百年历史了,但是关于它的各种各样的争论丝毫没有淡出人们的视线,反而愈演愈烈。
热门推荐
  • 自为墓志铭

    自为墓志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前妻再爱我一次

    前妻再爱我一次

    她默默地在他身边守候了18年,等了18年,当再次相见,他挽着的却是别人的手......
  • TFBOYS记忆最深处的爱

    TFBOYS记忆最深处的爱

    好像没啥好说的,本书说的是三只与女主的绝世爱恋
  • 网游之圣徒

    网游之圣徒

    一个全辅助职业创造的不朽传奇七个异性兄弟姐妹打造的不败神话
  • 仙侠之颠覆世界

    仙侠之颠覆世界

    这是一个精心重构的仙侠世界,一个有着许多不同的仙侠世界。这里存在着与电脑类似的衍脑,这里还有仙域网,在资深互联网从业者陈霄看来,这里存在着太多的商机,简直就是一片沃土。陈霄还带来了一件永恒混沌至宝,名为混沌聚宝莲花,可以凝练无数小说世界的强悍法宝,助他一飞冲天!陈霄将会在此开启怎样的牛逼人生,连他自己都太清楚。……不一样的仙侠世界,不一样的颠覆人生!书友群号:241933864,欢迎大家进群扯皮。
  • 一胎二宝:老公,超给力!

    一胎二宝:老公,超给力!

    车内狭小的空间里,霍少庭嗓音沙哑性感:“酒店,还是这里?”李小微恼怒:“这种话,对矜持的女性说,不失礼吗?”霍少庭桃花眸微微眯起:“你撩我的时候,可是热情似火?”李小微面颊滚烫,脸都不知道往那么搁。韩剧很煽情,李小微看的很投入,忍不住默默抽泣。霍少庭将娇妻搂进怀里,“都说女人是水做的,唉,果真。”李小微不满地轻轻嗔怪:“胡说,人家没哭。”男人似笑非笑,用最直接的方式证明——“我们家小微何止是水,应该叫喷泉才是。”
  • 有一种青春

    有一种青春

    一些人,一个班,一所校,一些事,朴实无华。这就是青春,这就是有一种青春#
  • 夺命高校

    夺命高校

    在一所多灾多难的师范院校中,每隔八年,就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离奇死亡事件。在这个八年中,死亡似乎来得更加猛烈。血染的白纱,恐怖的电脑,令人战栗的人肉菜肴,支离破碎的足球场。两个老师,一个警察,以及几个普通或不普通的学生,就凭他们,能否解决这一系列的恐怖事件呢?
  • 与天争渡

    与天争渡

    我只问天,何为道?天,无颜道。佛问:世界诸生,谁为佛?邵风言:皆为佛,则无佛。佛言:你与我佛大有缘,何不皈依我佛?!邵风怒斥:要我弃刀成佛,先待我仇刀抹血!我本俗人,天不容,地欲弃,人无情,心香三瓣不为佛,一瓣为花开,一瓣为花败,余下一瓣慰花魂!
  • 霸爱:唯她独尊

    霸爱:唯她独尊

    高二学生苏千蔚从小父母离婚性格孤僻,在学校几乎没有朋友。因为母亲再婚,自己也跟着住进了沈家。入住不久后母亲就跟着继父环游世界,把她和继父的六个儿子留在了沈家。霸道强势的沈凛江,温文尔雅的沈流逸,阳光乐天的沈孤星,沉静少言沈独月,傲娇别扭的沈玄洛。粘人细腻的沈陵狐,在相处期间与继父的儿子们发生许多啼笑皆非的事,而千蔚也渐渐打开了心门。后来才知道,继父和母亲的意思是想把她嫁给其中一个儿子!这让她怎样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