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11100000002

第2章 从消极的心理学走向积极的心理学(1)

一个人可以偶尔消极,甚至可以有时很消极,但绝不可以没有积极。唯有积极能将我们拉出情绪困扰的沼泽。

——笔者

将自己名字加括号括起来,存而不论,将精力用于发挥自己:长处和潜能。拯救自己——力量不是给予,而是实现。

——笔者

一、什么是积极

由于职业的关系,我经常与心理不健康的儿童或者成年人打交道,每每咨询过后,都会感觉到心情有些沉重。我在想,世界上究竟有没有免于心理疾病的人?那些整日快乐开朗的人是什么样子?为什么同样作为人,人的心态却具有如此大的差别,好像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人是不是只熟知病人的世界,而疏远了心理最健康和积极状态的人的世界。那些积极状态人的内心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环顾四周,我觉得还是有一些特别优秀的人,这些人不一定是最成功和最有成就的人,但一定是最幸福和最快乐的人。他们达到了人生的积极状态。

积极一词很容易令人产生误解,所谓积极具有相对的意义,它不是一个固定的结果和最后的结局,而是一个行为的过程,包括这个过程的体验。积极与个人处境有关,是指个人选择一个最能适应环境和发挥了最高潜能的行为,是一个人已经把所有的力量都运用到了极限而问心无悔的人生态度。一个身患绝症的人和一个处于创作状态的作家,虽然所面临的人生任务是如此不一样,可在积极状态上是一样的,他们都可能是积极的。只不过前者是通过与疾病作斗争而感受到生命的勇气,而后者是投入创作高峰体验而感受到生命的激情。两者是不可比的,没有量的规定,而在质的规定上足一样的。此外,积极只能与消极相比,或者与心理不健康相比,而不能与另一个积极相比。积极是指主观上的感受,包括一个人的认知、情绪和行为,一个人的感受不好与另一个人相比较,只能与自己的过去感受相比较,所以我们不能比较两个人的积极。科学家和下岗工人都有自己的积极,前者表现为在实验室中对科学的献身,而后者可能体现在小时工的敬业中。积极还是~个带有价值导向的概念,而不是一个科学的概念。某一个文化中对于什么是积极的品质会具有不同的看法。一个优秀的人在什么方面表现出色,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如过去,我们认为节约、贞洁、谦卑、沉默是积极的品质,而现代社会则更注重创新、自主、主动和外向。

大多数人对积极的理解有偏差,人们倾向于认为,积极是指一个人通过努力取得了成功,取得了显赫的社会地位或经济地位,谈到积极首先想到是社会的精英,如名演员、企业家、首富、体育明星等。其实,这种意义上的积极不是指人的内在的积极,也不是外在积极,我们所说的积极是人的一种出色的心理素质和生活态度。

积极状态虽然不排除外在的指标,一个处于积极状态的人可以拥有外在的高成绩和高分数,一个高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但积极状态主要不是指这些外在的东西,这些是,一个人奋斗和机遇的结果,是一些与人性无关的数字。积极状态是指一个人所具有出色的综合的心理素质,是积极的人生态度,这种心理素质促使一个人热爱自己、热爱他人、热爱这个世界,拥有快乐和幸福。

积极也不总是指一个人征服外部世界,积极有为地把每一个事情都办好,患有神经症的人有时就是过于渴望征服世界和追求完美了,他们的欲望超越了自身的能力范围,在需要和改造世界面前过于有为,用主观意愿取代现实的客观。比如,当一个强迫症的病人因为屡屡为是否关好家中的煤气阀门而焦虑不安时,他觉得事事都是有为的,只要我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就一定会万无一失。可是,这种脱离现实的有为,恰恰可以理解为过分的欲望,是不合理的,它不是真正的积极,而只能导致矛盾和冲突的消极。真正的积极有时包括一种无为,一种面对现实的客观和如实接受,接受该接受的,做自己能做的,看上去很无奈,但它却是最佳的积极,因为此时此景,没有比这一行为更好的主动。

一个平凡的人可以是最优秀的。也许是职业的关系.我总想在现实生活中寻找一个心理最健康的人作为镜子,时常照照自己,以督促自我的积极。可当我将眼光投向我心目中那些学术上或政治上极为出色的人物时,每每令我失望。这些人不是显得有点自恋,就是过于庸俗。而平凡的百姓在我心同中,似乎一直缺少点魅力和光芒。直到有一天,一件小事改变了我。

我所居住的楼房像其他北京许多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建筑一样,普通得让人不屑一顾,在不起眼的角落里,有一个修车点。修车师傅也是一个让人看几眼都很难记住的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记得他人长得十分清瘦,很干练,眼睛不大,但透着一股南方人的灵气。说实在的,他给我的印象并不是很好。打内心深处,我愿意与他多说一些话,可有时我却觉得他心里较为冷淡,对于我的一些闲话不起反应,只是一味地埋头于修车。好像有意躲避着什么。有时我多给他几角钱或一元钱,他总是执意地扔回到我的车筐里,也不多说一些夸张的客气话或感谢话。总之,我觉得他内心深处对人很冷淡,对所有来客都一个态度,像一个朴实的工人,除了干活,还是干活,只是谈起修车的事情,他才有了话题,勉励多说两句。我心中觉得他这个人挺乏味的,似乎只想着挣钱。记得一天一位中年妇女跟他谈起了什么病,问他好没好,我这才将他与什么病联系起来。细观察,他是出奇的瘦,脸色是那么不正常的蜡黄。过了一天我修车时,问他是不是有肝炎,并讨好地说肝炎现在可以治,某某人就得了肝炎,现在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他用其他话题岔了过去。我心想,这人怎么这么不知趣,人家是关心你,可你却对此话题不感兴趣。

一段时间以来,我觉得他的脸色越来越黄,人也越来越瘦。有时,修车时,他不时地直起腰来,做两下捶腰的动作。有一次,我的自行车脚蹬子朝里歪了,我拿着修车点的撬棍撬了半天也使不上劲。我让他帮助我弄一下,他却迟疑了一下,但做完手中的活,仍然熟练地一使劲,将脚蹬子正过来了。我心想,今天师傅是不是有什么不高兴的事,好像不太爱理人。

这好像是我最后一次见到修车师傅。过了许多天,修车点仍然没有他的身影。记得从前他天气不好时他也歇过几天,但惟有这次时间最长。直到后来,有一个像他亲眷一样的胖胖的中年人接替他修车。一次修车,我顺便问他,原来那位师傅是不是住院治病去了,病情怎样了,他有些漫不经心地对我说,他人已经死了半个多月了,得了鼻咽癌,是晚期c他还很随便地说了句,他可是一个坚强的人。

我这才恍然大悟,他一直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病情,可仍然坚持修车,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修不动了才倒下。他知道自己治不起病,更不愿意借钱治病,给别人造成负担。他选择了一个最简单、最实际的方式,顺其自然,任癌症发展。也许在他心中,这只是迫不得已的选择,但在常人看来,这却是一个十分英勇的选择。身边的入,有几个人能在身患绝症,自知只能存活几个月的情况下,从容地每天都准时来修车?这种面对现实的从容和冷静,在人类身上是很难能可贵的品质。

记得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发挥自身的潜能就意味着成为一个好动物。可许多人向动物学习的或者具备的是动物身上的低级需要,如喜新厌旧,适者生存,却没有学会或具备动物的好的品质,即缺少自我意识而造成的面对现实,甚至面对死亡的客观、冷静和不那么自我中心。这种以绝对的顺其自然的态度来从容地面对生命消亡,在动物身上也许很正常,但在具备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人类身上,却是那样的宝贵和稀有。这种对自我中心的超越,对死亡恐惧的漠视,是一个自我意识的心灵所难以承受的。因为人的意识可以预测和想像。明知几个月后将离开人世,却还能专心从容地修车,这对于一个具有预测力和自我了解的个体,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胸怀啊。此时,他的心灵不需要这种主观性,只需要完全地顺应客观、符合客观,主观必须成为客观现实的一种如实反映。我们说,只有爱能战胜对死亡的恐惧,只有博大的胸怀才能承担苦难,但对于这位身临绝症的师傅来说,这些哲理似乎都很平庸和学术化。这位师傅并没有过多的人生领悟,他只是做了自认为应当做的,即承认。可承认的前提却是最勇敢的承诺。他可以选择尽量治疗以维系生命,哪怕一天也好,也可以选择流泪,悲伤或绝望,但这些选择不是过于奢侈,就是过于无奈,都不是现实的、客观的。他知道除了修车之外,自己没有更好的选择,也不应当去有别的奢望。他在想求生、渴望康复的愿望上与其他人无异,他并不少对于生的欲望,但与众不同的不是他的欲望和想法(所以我能感觉他修车时的心不在焉),与众不同的是他的修车这一行为。他也怕死,但他选择了以修车来面对必来的死亡。

所以,想想那些神经症患者,他们的生命真是有些过于豪华了。无病呻吟,主观想像和夸大幻想,放大自己的不幸。设想如果他们得了只能活几个月的不治之症,他们会将痛苦放大到什么程度!也许自己早就给自己吓死了。

主观性只有在创造和想像时、在幸福时才有用,而客观性无论什么时候都有用。在苦难降临时,我们尤其需要从客观的角度和超越自我的角度,而不是从个体的角度来面对它。

直到现在,我才理解了他那冷漠背后的含义,他是忍受着极大的痛苦和用坚强的意志来修车的,他与每个人所说的每一句话,都需要非凡的勇气和客观。当我如今尝试着理解他的心情时,每每觉得他的每个动作和每一句话,都是那么伟大。

在我心目中,这位不知名的修车师傅就是处于积极状态的人,他具备了一种最优秀的品质即客观性,对现实世界的必须承担的苦难如实接受。其实,人生就是由苦难与快乐组成的,人牛的最后结局一定具有某种悲剧的壮烈,在这个意义上,积极状态不仅是与鲜花和掌声联系在一起,而且一定与勇于应对苦难的品质相联系。积极状态也许并不足保证成功和杰出的手段,而是内心积极、宁静和幸福的前提。

谈及积极状态应当总是与结果无必然联系的,积极不意味着高成绩、分数、考上大学,也不是成为一个社会公众人物,名人中也有许多厌世和悲观主义者、自杀者,而是与过程有关的,与乐观、积极、进取、接受、承担、勇气、承诺、关怀、善良、宽容、创造有关。积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如果把它当成一个静止的结果,它立即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积极状态也应当与功利无关,现代商品经济社会,许多人把功利当作是优秀的标准,人们过于重视利益与经济价值。比如,一个濒临死亡的人,从功利主义的角度看已经没有什么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无论过去如何辉煌,如今也是老朽不堪。但如果从积极的角度看,面对死亡,有的人表现积极,视死如归,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生命仍然放射出绚丽的光彩,而另一些人,则不那么积极,悲观绝望,怨天尤人。功利是从利益的角度看问题,而积极则是从人性的角度和生命自身的意义角度看问题。如今的功利主义损害了积极的意义,令人觉得利益的获得才是积极的标志。这是一种浅薄的观点。

二、现代变态心理学反思

近代心理咨询和变态心理学产生以来,一直有一种对病态和患者的过分偏好。不知为什么,人们总是对病态的人,罪犯和心理变态者具有浓厚的兴趣,一些变态的案例和超乎寻常的犯罪经常引起人们神经的兴奋,而献身、奉献和慷慨等人类优秀的品质则不易引起人们的关注。

现代心理学主要以治疗心理疾病为自己的首要任务,这是因为在现代社会,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心理疾病,人们感受不到现实生活的幸福,空虚和无意义感充斥着心灵。心理疾病的流行造成了社会问题,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治愈疾病是属于应急的事情。但是心理疾病毕竟不同于身体疾病,它主要是社会环境和文明的进程所造成的,更主要的是与人对社会的和他人的认知有关。虽然心理治疗有效地治愈一些心理疾病,并且对于从前医药治疗不好的疾病也可以具有一定治疗的效果,但它的问题也随之出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到了二十一世纪,人们发现,这种以治疗和矫正为目的的心理学并不能根本解决人的幸福问题。心理疾病越治越多,这种以病态心理为己任的心理学正受到人们怀疑。它对于下一代的成长、心理疾病的预防和人的幸福有什么直接的帮助吗?它是不是像马后炮一样只是对已经发生的心理变态进行了有限度的解释?这种滞后的有限度的解释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如此复杂的心理疾病问题吗?

不止于此,现代变态心理学已经从治疗中总结出了有关人性的假设和知识,并将之用于解释正常人的心理问题。如精神分析就假定人的求乐本能与良心的冲突是根植于文明进化的必然性,也是人们看待人性的一个角度。几乎所有的现代变态心理学都是以病态人作为参考系来进行心理学研究的。病态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成为众多心理学教科书的内容。

这种变态心理学是片面的,具有贬低人性的作用。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就批评过这种以精神分析学为代表的消极心理学。我们知道,弗洛伊德一生都关心人的心理变态,他的病人主要是奥地利维也纳中产阶级的妇女。当时,中产阶段的妇女主要面对的问题是性的压抑,即不能冲破传统的宗教和道德观念的束缚,自由地恋爱和满足性本能的需要。她们知道人生的目的和意义,但感觉到压抑。所以心理冲突是一个重要问题。弗洛伊德对心理学的贡献主要来自他的心理病理学,他的治疗也取得了突破。但他太过于自信和自负了,夸大了自己的贡献和重要性。他理所当然地认为,病态心理与正常心理并无实质性的差别,每个人都时而处于变态,时而处于常态,因此,通过研究不健康者的心理活动有助于揭示正常人潜意识中的深层心理结构。这样一样,性变态者、狂人、孤僻者、脆弱者、妄想狂、人格分裂者、自恋者、躁狂者、忧郁者、冷漠者、破坏狂等成为弗洛伊德研究的主要对象。如果从他们身上发现一些心理活动的规律,然后将其推广到全人类身上,结果将会怎么样?必然将人们对人性期望降低。

同类推荐
  • 这样说话走遍天下

    这样说话走遍天下

    缺乏魅力的话,请化妆后说;无力的话,请加点激情说;无聊的话,请幽默一点说;不明朗的话,请含糊其辞说;带刺的话,请过滤后说;逆耳忠言,请有策略地说;打断的话,千万不能说;扫兴的话,最好不要说;忌讳的话,请避免去说;赞美的话,请大声地说;激励的话,请尽量拔高点说;爱语,请深情地说;……阅读本书,完善你的说话技巧。
  • 让心成为一片海

    让心成为一片海

    每个人的心灵,都可以是一片广阔的海域。本书为您讲述宽心之法,让你学会放宽心,让烦恼少一些,快乐多一些,日子顺一些,成就多一些;能容得了委屈,容得了不平,容得了人生中的所有酸甜苦辣。让心成为一片海,获得心灵的安然与自由,乐度静好岁月。
  • 做人三敢——敢做,敢想,敢成败

    做人三敢——敢做,敢想,敢成败

    世界上许多伟大的成功者都属于那些敢想、敢做、敢成败的人,而那些所谓智力超群,才华横溢的人却因瞻前顾后,不知取舍而终无所获。我们常听说,天才、运气、机会、智慧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但更多的人失败是因为有三件事没有做到位,即:缺乏敢想的勇气,缺少敢做的能力,没有敢成败的决心。
  • 选择决定命运

    选择决定命运

    危机与机遇是同时存在的。当人生转折点出现的时候,残酷的思想交锋便开始了,领路与尾随,突破与淘汰,对决与妥协,你必须作出最恰当的判断与行动。回顾一下你的人生成长过程,有没有大孤独,大耻辱,大失败的经历?千秋功罪,一念之差!这个“念”就是“观念”。人的命运在选择,选择的轴心是观念。人的命运不在出身,人的成功不在才能,人的幸福不在物质。人懂得完美,甚至都不在教育;人的成功在于观念。
  • 有困难不上交

    有困难不上交

    本书通过有趣的寓言、鲜活的日常故事和典型的企业案例,深入浅出地揭示了我们工作或生活中一个看似平常但意义深远的发展道理:抛弃依赖,有困难不上交。
热门推荐
  • 太阳与星星

    太阳与星星

    大四的女生尚雨星明明和好朋友约好在山顶露营,可是一场百年一见的流星雨竟然出现,把雨星送到了四年前,回到了大学刚刚开学的时候,自以为可以翻身农奴把歌唱的雨星,却一步一步发现,未来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顺利,未来似乎迷雾重重,又有什么神奇的故事发生在雨星的身上呢?
  • 孤影流慕

    孤影流慕

    受伤的孤狼在角落独自舔伤,直到有一束光照亮它的心房......
  • 嫡女为谋:重生之倾世毒妃

    嫡女为谋:重生之倾世毒妃

    她的重生,只为复仇!一纸圣昭,她从相府嫡长女沦为低贱庶女!高高在上的相府主母,公主殿下,逼她嫁与他为妻!五年倾心相付,助他荣登九五,他却说她心如蛇蝎,毁她容颜,喂她服下剧毒。被囚十年,最终等来的却是皇儿惨死!烈焰焚身,她死不瞑目,携恨重生,誓要血债血偿!亲爹冷漠视她如无物?兄弟姐妹对她千般算计,包藏祸心?渣男渣女更是卷土重来万般毒计齐齐上阵?呵,洛无忧冷笑一声!官要罢,仇要报,债必讨!公主又如何?皇子又如何?就算皇帝老儿的江山,她也定会踩上一脚!此生,她不做贤妻,誓做毒妇,定要乱了这大秦江山,且看这辈子谁斗得过谁?
  • 双面人

    双面人

    “你,你到底想要干什么?”看到靠过来的男人,她害怕地问道。“你说呢?”男人无情的撕扯着她的衣服。“我,求求你放过!我们不是说话的吗?”颤抖的嘴唇让男人不由狠狠的咬了上来。第二天看到依然洁白偶读床单,男人眼里满是厌恶……
  • 辛德瑞拉圆舞曲

    辛德瑞拉圆舞曲

    她不会这么衰吧!只是做个宅急便的工作,就能遇到黑帮追杀一样刺激的场面可不可以不要啊!损失了小绵羊和两个月的薪水救了一个冰块一样的浴血男人。再次看到他,他竟然是学校里流传的恶魔撒旦?这下完了,得罪他会不会死的很惨啊?他的人生注定是一片黑暗,竟然还有人敢违抗他的命令,把他送进医院。枪伤引来了警方的关注,最好不要让他再看到那个胆大包天的小女孩!呵呵,得来全不费工夫,小女孩竟然自投罗网恩,让他想想,应该怎样惩罚她呢?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
  • 做人与做事,决定孩子的一生

    做人与做事,决定孩子的一生

    一个人不管有多聪明,多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去做人、做事,那么他最终的结局肯定是失败。做人做事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小时候形成的做人与做事习惯,常会阻碍我们接受新事物和新观念。所以,引导和教育孩子养成传统美德和良好的行为方式,应从小抓起。本书特设了36堂课,手把手教您关注影响孩子一生的做人与做事细节,一步步改变和提升孩子做人与做事的习惯和能力。
  • 此不期

    此不期

    这个萌新作者的梦想,就是把自己幻想的故事,也讲给人听。这是一个一本正经的鬼故事,不喜勿喷。
  • 王进喜

    王进喜

    《“红色英雄榜丛书”系列:王进喜》讲述英雄王进喜从儿时成长至成熟起来的一生。作者以朴实无华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英雄王进喜憨厚、率真、直爽的个性。内容详实,语言生动、细腻。
  • 古剑仙剑同人之琴音笛声

    古剑仙剑同人之琴音笛声

    曾几何时,一心想要改变自己命运的李忆如,会为了一个男人失去理智。曾几何时,认为是梦境,原来,这世上当真有一位名为长琴的乐神。曾几何时,她会喜欢一个凡人。只是——阿少:我愿你,一世安然幸福。——李忆如
  • 全后汉文

    全后汉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