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34100000004

第4章 汉帝国开国之君就是流氓无赖

本来,根据中华传统文化的要求,当国君的人物应该是“内圣外王”,就是内要有圣人的品德,然后才能担当起治理国家的大任。现代人选总统,虽然没有“内圣外王”的要求,至少也得选个正常人。如果是个流氓无赖,选民无论如何也通不过。按照“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原则,“王”的产生,应该是“选贤与(举)能”,含有选举的意味在内。至于皇帝制度,本非中国所固有,而是秦国从游牧民族西戎那里学来的,那就是只靠武力,胜者为王。非常遗憾,刘邦这个开国之君既非别人所推举,也不是凭武力打下来的,只能说是靠阴谋诡计所诈骗得来的。

司马迁惜墨如金,他要在五十多万字的《史记》一书中尽写三千年史事,文章绝对不能冗长。他之所以大写刘邦的生活细节,其目的在于告诉后世的读者,真正的刘邦是个什么样子。我们非常感谢他的秉笔直书,如果没有他的翔实记载,后人就再也看不到刘邦的真面目了。对于已经做了皇帝的刘邦,谁敢再冒风险说他的短处呢!不过司马迁下笔时,还是运用了一些策略。在《史记·高祖本纪》中,他先虚后实,大写一通刘邦的相貌不凡,如隆准(高鼻梁)而龙颜,左股有七十二黑子等异相,及其醉卧时有龙出现,所居屋上常有云气以及杀了一条白蛇(斩白蛇,兴汉业)等等落不了实的无稽之谈以为掩护,然后才大量写出完全足以说明刘邦人品的一些实事真情。

刘老三不务正业招摇撞骗

《高祖本纪》中说:高祖“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也就是说刘邦出身微贱,他的父母与他自己都没有名字,真正是无名之辈。刘邦的邦字,还是发迹以后才取的,以前只称刘季,刘季者,刘老三也。刘邦从小“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士农工商哪一行都不干,不务正业。既不务正业,又“好酒及色”,那就只好招摇撞骗了。人家有喜事,他往贺,骗人说“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秦二世元年,陈胜起义,天下大乱。陈胜与项氏叔侄的起兵,都有明确的目的,是号召天下响应,共同抗秦。刘邦则纠集亡命之徒(流氓团伙)数十百人,里应外合,袭破沛县,自称沛公,成为反秦队伍中的一支(钻进了反秦阵营)。起兵不久,一位名叫郦食其的书生来见他,他“方踞床,使两女子洗足”,以这样傲慢的态度来对待客人。他自己不学无术,却始终看不起儒生,曾经把儒生的帽子——儒冠拿来解小便以羞辱对方(凡是流氓,大都轻视劳动人民,看不起老老实实的老百姓,更仇视读书人)。

王芸生在《我对中国历史的一种看法》一文中有两段话涉及刘邦,摘录如下:

做了大皇帝,同时也就得到了正统,中国历史一向如此。至于正统的由来,唐虞三代,已不可考。春秋时代,周王只是象征的共主,而实际是一个多元的天下;战国时代,索性连象征的共主也不要了。秦统一中国,是大帝国、大皇帝,但人人都骂“暴秦”,自然不为正统。一般之所谓“正统”,实自汉以来。讲做皇帝,秦始皇既是千古咒骂的暴君,而最像样的皇帝,也自汉以来,一般人尤其津津乐道汉高、唐太那样的英武圣君。

中国第一个像样的大皇帝,他给中国皇帝下了坦白而真切的定义。汉高祖刘季寒微时,曾往咸阳,纵观秦皇帝,看到秦始皇那种威风,于是喟然叹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就是说,大丈夫都应当做皇帝。于是回家图谋造反,以争皇帝。刘季平时不务正业,其父刘太公常骂他“无赖”,以为不如他的二哥刘仲好。及项羽既亡,刘季正式做了大皇帝,于是大朝诸侯群臣,置酒未央前殿,高祖奉玉巵,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就是说:“爸爸,你总骂我无赖,不如二哥得力,现在我所得的产业,比较二哥谁的多?”于是殿上群臣皆呼“万岁”!大笑为乐。用这两段话作皇帝的定义,真是再坦白真切没有了。大丈夫都可以做皇帝,做了皇帝便以国家及人民为其产业。假使有人以为这种说法太不雅驯,但这却是中国最像样的皇帝汉高祖说的,并载在中国标准文章的《史记》与《汉书》中。

我之所以在全文中摘出这两段话,只为说明两个问题:

第一,说明刘邦的老爸经常骂他“无赖”,他家里的人也不以他的不务正业招摇撞骗为然。说明我说他是流氓无赖并不过分。

第二,刘邦的确先后说过这样两句话,一句话是“大丈夫当如此!”也就是说,只要敢闯,就能够做皇帝(既不需要有高尚的道德,也不需要有治国的本领);另一句话是“只要做了皇帝,就可以把国家和老百姓当作自己的私产”。

这两句话确实不应该说,刘邦说了这两句话,就把做皇帝说得跟做土匪强盗差不多了。那么,做皇帝还有什么神圣,还有什么尊严可言呢!

刘邦这个皇帝就是招摇撞骗得来的

刘邦没有发迹之前,一直不务正业,所做的招摇撞骗的事肯定不少,其中最大的一件,就是趁乱起家,浑水摸鱼,捞到了一个皇帝的宝座。这一点,绝对有根有据,因为直到今天,他招摇撞骗的铁证还在。他登上皇帝宝座那一年明明是公元前202年。但他做了皇帝之后,却命令自己的史官簒改为公元前206年,提前了四年多。当时他是皇帝,他叫这么改,谁敢违背他!请读者们顺手翻一翻历史书或者语言工具书看看,书后所附的《中国历史纪年表》,其中秦、汉两代断限的年代是哪一年?是不是公元前206年?如果是的,那就说明,秦汉两代是衔接的,在此以前,是秦朝:从这一年开始,是汉朝。中国竟然没有楚王朝这一说。可是历史事实并非如此。为了把问题说得更清楚一点,请先阅下面这一张大事年表:

自秦并六国至汉开国称帝之间大事年表

年 份 记事

公元前221年 秦王嬴政在并吞六国之后,把原先僻处关西一隅之地的秦王国,扩大为包括六国疆土在内的庞大的秦帝国。这一年嬴政自称为始皇帝,是中国实行帝制之始。

公元前219年 始皇东巡,遣徐福率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觅长生不老之药。

公元前213年 秦帝国下焚书令,把秦的苛政强加给中原大地广大人民,引起激烈反抗。

公元前212年 秦帝国由李斯做主坑杀方士与儒生400余人。

公元前210年 始皇北巡卒于沙丘,遗诏立太子扶苏。赵高、李斯合谋秘不发丧,遣使袭杀扶苏、蒙恬,另立胡亥为二世皇帝。

公元前209年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建立起楚王朝,天下响应,六国纷纷复国。

公元前208年 陈胜败死,秦军主力围赵王于钜鹿。

公元前207年 二世赵高处死丞相李斯。抗秦军盟主项羽大破秦军于钜鹿。赵高杀二世,立子婴为秦王,并且公开宣布,秦军战败,六国均已复国,秦帝国已经瓦解,取消帝制,取消皇帝称号,故子婴不称三世皇帝,仍称秦王。

公元前206年 楚军的偏师刘邦攻入咸阳,子婴投降,秦王国灭亡。

公元前205年 从这一年起,刘邦兴兵伐楚,双方大战,是为楚汉之争。

公元前202年 项羽兵败自杀,刘邦登上帝位,复辟帝制,建立了汉帝国。

我们从这张大事年表可以看出:公元前206年既不是秦帝国瓦解之年,也不是汉帝国开国之年。秦帝国垮台之年是公元前207年,汉帝国开国之年是公元前202年。从公元前207年到202年这五年中间,非秦非汉,整个中国没有皇帝,那么,国家大事由谁作主,《史记》中回答得很清楚:“然羽非有尺寸,趁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司马迁是纪传体史书的创始人,他在记事之时,用“纪”来 “叙述帝王,排比大事。”说明这五年之中,是由项羽建立的楚王朝在发号施令。历史真相是:秦汉之间还有一个重要的楚王朝,这是绝对掩盖不了的。

那么,以公元前206年作为秦汉两代断代年份的说法是如何产生的,这在开始的时候不过是一场误会,以后就有人存心作假,故意弄假成真,以讹传讹,一直流传到今天。其实只要略加探讨,就能了解真相。公元前207年,楚王朝组织了五国诸侯与各路草莽英雄抗秦队伍一起向秦军发动反攻。当时楚王朝的领导班子在军事安排上还是很讲谋略的。秦军主力数十万人正在围攻钜鹿的赵军,楚军也以自己的主力北上救赵,而另派一支偏师向西攻城略地。楚军主力由青年统帅项羽率领,破釜沉舟,渡河迎战,九战九胜,秦军大败投降。这是自陈胜起义以来最关键的一战。没有这次主力决战的大胜利,秦帝国不会瓦解。秦军投降的消息传到咸阳,秦帝国立刻发生内讧,掌权的宦官赵高为了争权,先已害死丞相李斯,自任丞相;这时怕二世皇帝胡亥追究战败的责任,派了自己的心腹刺杀胡亥,另立始皇之弟子婴为秦王。并且公开宣布说,过去始皇帝吞并六国,一统天下,所以上尊号为皇帝,现在秦军战败,六国复国,秦国国君不能再用皇帝尊号,只能复称秦王。秦帝国本来就是依靠暴力建立起来的,这时秦军败降,立国的条件已经丧失,这个大帝国当然随之瓦解。

楚军主力既获全胜,他们向西攻城略地的一支偏师发展也很顺利。楚王朝领导班子对北上抗秦的主力给的是硬任务,就是必须打垮秦军的主力;对这支偏师给的是软任务,就是见机行事,向西发展,能走多远算多远,能拿下几座城算几座城。北上的主力军是几十万人,西行的偏师只有几万人。

公元前206年刘邦的偏师攻入咸阳只是抗秦之战中间一个小小的插曲,这时项羽所率领的诸侯联盟的主力军正在与秦军主力决战,刘邦不过是从旁捡了落地桃子,乘隙攻入咸阳。他并不是一方诸侯,只不过是一支偏师的将领。他进了咸阳,接受了秦王子婴的投降,就应该严守军人的本分,看管降众,封存府库,以等待主帅项羽的到来。他竟然越权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召见关中父老,宣布除秦苛法,并和他们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与盗抵罪)。二是要萧何入秦国的丞相府,收取了图籍、档案。由此知道了天下(不限于秦国)的户籍、钱粮,成为以后一项重要的政治资本。他这样做,肯定是有一种招摇撞骗的想法,让人误以为他是抗秦军的主帅。如果有人以此为据,拿子婴向刘邦投降一事作为秦汉两代换代的衔接点,而有意抹煞楚王朝在长达五年的时间中抗秦的重要作用,那是有意簒改历史。因为当时子婴和刘邦两人的身份都不够格,子婴只是秦王,刘邦当时只是作为抗秦联军偏师的将领去受秦王子婴之降,而不是作为抗秦军主帅去受降的。所以他进入咸阳之后,封锁宫室府库,还军霸上,等待抗秦联军主帅到达再作处理,因为他本人无权处理。后来项羽兵到,刘邦知道自己越权做事,害怕被追究,竟然派兵守住函谷关,不让项羽入关。在匆忙中,他又做错了一件大事,他以一支偏师的将领,竟然派兵守关,与主帅对抗,等于叛变。当时项羽大怒,立时击破函谷关,驻军鸿门,派人去向刘邦问罪。这时项羽有精兵四十万,刘邦只有十万人。刘邦被迫到鸿门去拜望项羽,低头认罪。这就是司马迁笔下所写的一次惊险万状的鸿门宴。此文很多人都读过,无须多说。

按照人之常情,一个人平时不作非分之想,也不做什么冒险的事,自然不易碰到什么风险。刘邦做事若能如此稳重,那他就不是流氓无赖了。他连骗人家一次喜酒吃的小事都不肯放过,遇到这么好的招摇撞骗的机会当然会大加利用,大捞好处。但当事情戳穿之后,又唯恐脑袋搬家,吓得像龟孙子似的,俯首认罪,只希望逃过惩罚。幸亏项羽是个性情暴烈心地宽厚的人,见到对方服输认错,也就把他放过。范增一再示意,要他对刘邦下手,项羽犹豫再三,终让刘邦逃跑。最后范增冒火,还骂了项羽一句“竖子不足与谋!”拂袖而去。项羽这次放过了刘邦,最后竟然如范增所料,终于死在刘邦之手。

楚汉相争究竟谁是谁非

两千多年来,我们一直误以为楚汉相争是刘邦项羽两个人在争当皇帝,这实在是受了刘邦的骗。

刘邦确实是想当皇帝,但是在项羽没有败死之前,他不敢公开暴露这种想法。最初抗秦联军起兵之时,大家坚决反对暴秦,反对皇帝制度。灭秦之前,大家万众一心,共同对敌,并无矛盾。灭秦之后,许多诸侯就各有各的想法。有些人去发展自己的势力去了,项羽作为盟主,他必须维持楚王朝领导下的这个联邦政府的新秩序,也就是相当于现在所说的“维和”行动。遇有公开的叛乱,他还得自己出面平乱。从前206至前202这五年中间,大大小小的战事一直没有停息,最后归并为楚汉之争。

楚王朝这一方以项羽为代表,坚决主持维护灭秦之后的新秩序,刘邦那一方也就是汉王的一方是一定要破坏这种新秩序的,不把新秩序彻底破坏,刘邦就出不了头。因此,这一场楚汉相争,项羽不想打,刘邦偏要打,屡次打败仗,还要继续打;自己打不赢,就挑拨别人打。本来灭秦之后的烂摊子矛盾就很多,需要耐心谈判、协商,不能动辄喊打。越打矛盾就越激化,就越得不到安定。这种形势,刘项双方都能看得出来。项羽本身是建立新秩序的人,他要维护这个新秩序,希望保持和平,让老百姓不受损失,少受损失,所以他是正义的一方。刘邦希望打破现状,打得越乱越好,水打浑了才好摸鱼。要比条件,他是任何一条都比不上项羽,在清水里,他是摸不了鱼的。他是唯恐天下不乱的一方,所以他是非正义的一方。最后项羽败死,只有刘邦说的,没有项羽说的,这个是非曲直也就永远说不清了。

在几年中间,项羽为了早日恢复和平,不让老百姓受害,对刘邦不断地让步。例如,抓住刘邦的家属,最后无条件释放了。和刘邦订立和约,立即如约撤兵,但是刘邦仍然纠缠不休,《史记·项羽本记》中说: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疲)转漕。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

其实就是这几句话,也都是经过刘邦编造的。项羽已死,刘邦又做了皇帝,他要怎么编都行,反正是他说了算。

中国历史悠久,历史上的秘密自然不少。有些单纯的事,老百姓还能做到心中有数;有些复杂的事,就难免被蒙在鼓里,闹得一头雾水。上面所引的这一段刘项对话,虽然只有几十个字,内容十分精彩,简单扼要地说出了历代抢当皇帝的真相,一语泄露了天机。

我们的老祖宗早就知道“兵凶战危”。一打仗,难免就会打得田园寥落,骨肉流离。这仗是谁叫打的?老百姓也许知道;但是这仗为什么打?能不能不打?这一切,老百姓就答不上来了。战争的发动者、指挥者,对于为什么要打这样一仗总是说得头头是道,振振有词,宣传自己是为了拯救老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事实是否如此,那就叫天晓得。

那么,历史真相是不是刘项两个人在争当皇帝?不是的。项羽本无意当皇帝,刘邦确有这个企图,但是不能明说,只好通过不断地捣乱,才有实现这种企图的可能。项羽又非得制止他不可,他们常常发生冲突,原因在此。这好像两个女人在争夺一个孩子,每人拉住孩子的一只手,几乎要把孩子的手拉断了。孩子的亲妈害怕伤害了孩子,只好丢手,于是她就输了;孩子的假妈根本不爱惜孩子,伤害就伤害,死了也无所谓,所以敢于拼命地拉,结果她反而赢了。我们从上面刘项对话中可以看出来,处处顾到老百姓害怕伤害老百姓的人是项羽,把老百姓看得一文钱也不值的人是刘邦。为了他能抢到皇帝。在几年中间使得老百姓伤亡残废在百万人以上,他不但不感到内疚,反而十分得意。认为自己有本事(吾宁斗智不能斗力)。

刘邦能当皇帝在历史上开了一个恶例

尽管古今中外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元首的权力都没有过去中国皇帝那么大,但是任何国家元首的产生总会有一定的条件,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当得了的。如果是君主国,你首先必须有王室血统,如果是民主国,选举总统还得有民族、宗教、学历、财产、居住年限等各种各样条件的限制。虽然每一种限制都意味着一种不平等,但若没有这些限制,选出来的总统质量难以保证,选举工作也很难进行操作。我们办任何事情都希望公平——最好是公平、公正、公开。中国人在历史上创造了两个公平,一个是科举公平,就是做官的机会均等。这是一件大好事,能为人类造福。过去大家认为英国的文官制度不错,其实英国的文官制度就是从中国的科举学去的。另一个就是做皇帝的机会均等,每逢天下大乱,人人都可以去抢当皇帝,这件事貌似公平,实际上是致乱之由,使得中国人受害两千多年。人是群居动物,事事必守秩序,如果不守秩序,一切都乱了套,什么公平都谈不上。

刘邦这种流氓地痞能够当上皇帝,确实是在历史上开了一个恶例。我们提倡公平,是鼓励大家通过正当的努力去争取成功,而不是鼓励亡命之徒去进行一场豪赌。刘邦是个什么样的人,司马迁已经在《史记·高祖本纪》中作了介绍。原来是个游手好闲、不事生产、有诸般嗜好、无一技之长、文不能文武不能武、既不要脸又不要命的无赖之徒。如果这样的人也能登上皇帝宝座,那么,还有什么人不能当皇帝呢?这就鼓励了许多亡命之徒大做皇帝梦,争当皇帝迷,让中国人为了抢当皇帝而断断续续打了两千多年。

为了少数几个人抢夺帝位,却要全国的老百姓为之流血牺牲,肝脑涂地,已经极不合理。但若大家真能遵守这样一条“游戏规则”,以武力相较量,实实在在地比个输赢,以堂堂之阵、正正之旗,光明正大,一决雌雄,胜者不是侥幸得之,败者也就心服口服。这样可以把战争时间缩短,把损失压缩到最低限度,社会秩序迅速恢复,让生者安居,死者瞑目,也不失为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

可是回溯中国的历史,连这一点都办不到。为了抢夺帝位,有人脸厚,有人心黑,有人脸既厚而心又黑,只要能够达到目的,使尽阴谋诡计,无所不用其极。刘项之争就是一个好例子,经常打败仗的刘邦最后登上帝位,经常打胜仗的项羽反而一败涂地。就两军对垒而言,刘邦绝不是项羽的对手,就阴谋诡计而言,项羽显然比不上老奸巨猾的刘邦。这就使人迷惑不解,为什么在争夺帝位的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的每每不是勇冠三军的英雄人物,而是阴险卑劣的流氓无赖。

流氓、无赖的特性是只讲利害、不讲信用,不讲道义,不讲人情。以下随便举两个例子,就足以说明刘邦的这种特性。

刘邦和项羽在反秦作战的时候是友军,秦王朝覆亡之后,他们又成了敌人。有一次,楚汉两军作战,“楚骑追汉王(刘邦),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孝惠是孝惠帝,刘邦的儿子;鲁元是鲁元公主,刘邦的女儿。刘邦为了自己逃命,想减轻车子的重量,竟然在最危险的时候,把自己的儿女推下了车,不管他们死活。这不仅没有一点人情味,连人味也没有了。

最能说明刘邦无赖嘴脸的,是“分我一杯羹”的故事。有一次,刘邦大败,全家被项羽俘获。项羽设下一个大锅,把刘邦之父太公绑在旁边,威胁说:“你如果不投降,我就把你的父亲煮了来吃。”刘邦居然满不在乎地说:“我和你在怀王那里共事的时候,曾经约为兄弟。那么,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你如果要把你的父亲煮了来吃,请分给我一碗汤。”世界上居然有这样的混账逻辑,刘邦真是无赖到了极点。项羽碰上这种无赖,无可奈何,只好算了。

刘邦究竟是会用人还是会利用人?

刘邦究竟凭什么当了皇帝?谈条件,他什么条件也没有;谈本领,他什么本领也不行。要文才,没文才;要武艺,没武艺;要道德,没道德;要学问,没学问。刘邦对自己是如何估计的?请看《史记·高祖本纪》中的一段话:

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掠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他的部下对他还算说了几句真话,他们说“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说的确实不错。至于项羽的“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这究竟算不算是缺点还很难说。对于一个功利主义者,得不到好处是会不满意的。对于一位有志之士来说,只要事业有成,也可以不以功利为念。刘邦所强调的则是他自己的能用人。他认为,做皇帝的人,自己可以一样本领都没有,只要会用人就行了。如果他真能发现人,理解人,支持别人的工作,肯定别人的成绩,有这一套本领也不错。可惜他所说的会用人实际上是以阴谋、权术这一套手段来笼络人,利用人。用过之后,就过河拆桥,卸磨杀驴,狡免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他的皇帝宝座坐稳之后,过去为他出过死力的功臣名将大都被夷三族,身为肉酱。他还认为这是自己有本领,懂得南面之术(做皇帝的秘诀)。请问,这也算本领吗?这能算本领吗?

刘邦的人品当然是坏透了的,只要是对中国历史略有所知的人,对于他的兔死狗烹残杀功臣的行为无不深恶痛绝。好在刘邦家里的人都还比较善良,既不拉他的后腿,也不助纣为虐。要说助纣为虐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他的老婆吕雉(雉就是野鸡,也许她自认为美,所以取名为野鸡)。刘邦处死功臣韩信,就是他和吕雉串通起来干的。刘邦生前很宠爱戚夫人所生的赵王如意,刘邦一死,戚夫人立即受到迫害。吕雉下令把她秀发剃光,戴上脚镣,穿上囚服,罚令舂米,继之又处死赵王如意(刘邦的亲生儿子,已经封了赵王),把戚夫人废为“人彘”,断其手足,挖掉眼睛??连吕雉亲生的儿子惠帝刘盈见到这副惨状也都吓得大哭,说这不是人干的事。刘盈大病一场,经年不能起床,可说是死里逃生。吕雉的所作所为,已经和唐代的武则天差不多了,如果不是老臣陈平、周勃出力,制约诸吕,则刘家的江山已被外戚集团诸吕簒夺。

从表面上看,汉王朝似乎神圣、强大,宫廷内部也是一塌糊涂。别以为宫廷内部掀不起大浪,武则天就以一人之力推翻了唐廷,改国号为周,而且利用许多酷吏,大杀李家子孙,几乎斩尽杀绝。刘邦刚死,他的爱子如意就被杀害,汉王朝的军权就被诸吕所夺。正如民间所说:“脏唐臭汉”,汉帝国唐帝国貌似强大,其实内部污七八糟,摇摇欲坠,不堪一击。

出人意料的是,刘邦的几个儿子都还不错,惠帝刘盈虽然软弱,还很正直,他坚决反对吕雉的胡作非为,对于吕雉还是起了不少的牵制作用。比较而言,文帝刘恒应该说是西汉一代中最好的一个皇帝。

吕雉临朝听政时杀了不少刘氏子弟,矛盾激化。吕雉病死后,刘吕双方冲突全面爆发,宗室、老臣大杀吕氏诸王,吕氏集团终于覆灭。在大砍大杀之后,宗室、老臣都被吕雉的所作所为吓怕了,大家坐下来从长商量如何扶立一位新皇帝。文帝刘恒之母薄姬不为刘邦所喜,所以刘恒也受牵连,被封在代北这一块寒苦地方。他母家人口凋零,全无势力,不会出现外戚之祸,这也是刘恒能被扶立的一个重要原因。刘恒登位时已经24岁,因为长期受到艰苦生活的磨炼,深知民间疾苦,为人仁厚。施政宽舒。他鼓励农耕,提倡节约,后宫衣着朴素毫无文彩,在位二十三年没有新修宫室,他崇信道家,推行的却是儒家的仁政,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仁君。吕雉当权时,南粤武王赵佗称帝,在边境上经常发生冲突。刘恒即位后,只写了一封十分诚恳的问候信,赵佗阅信后十分感动,自动取消帝号,成为藩臣。在他的信里,出现了“服岭以南,王自治也”这样的话,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了“自治”之说。

正是刘恒的人道精神和宽松政策逐渐改变了汉王朝的命运。要像刘邦、吕雉那样流氓无赖,阴险刻薄,君臣父子之间剑拔弩张,汉王朝随时都有垮台的可能。

秦帝制损害有限,汉帝制贻害无穷

我认为秦帝制损害有限,汉帝制遗害无穷。如果秦亡以后,没有刘邦千方百计复辟帝制,中华文化,中华民族,将按照自己内部的发展规律,逐渐从北方向南方发展,逐渐从大陆向海洋发展。在政治制度上,可能出现一个联邦政权,在文化上实现大一统(以儒道诸家学说为中心的中华文化,具有极强的凝聚力),在政治上相对宽松(由具有不同民族成分、不同风俗习惯的各个邦、国既高度自治,又紧密团结)的制度。汉帝制的出现,给中国人带来了严重的灾难,超过秦制百倍。不管秦帝制如何可怕,它连头带尾只维持了十五年,李斯真正推行焚书之令不过两年多,就被大泽乡起义的怒潮冲垮了。但是汉帝制所带给我们的祸害则历历在目。这两千多年来大大小小几十次几百次帝位争夺战打得尸骨如山,打得血流成河,打得疮痍满目,打得民穷财尽,使得二十四史成为一部相砍书。使得中华民族从战国时候那种很理性的民族竟然倒退为一个疯狂的自相残杀的野蛮民族,和平的日子少,战乱的时候多,民族怎能进步,国家怎能富强?物质上的损失虽然已经成为过去,精神上的伤害还在继续。我们今天一走进书店,就会看到许多“南面之术”、“驭人之方”、“帝王智慧”、“帝王谋略”等等。一整套兔死狗烹的利用人的权术仍在毒害我们的心灵,一部部宣传帝王崇拜的电视剧仍在污染我们的耳目,不知要到哪年哪月才能涤除干净!本来不应该产生的“无限皇权”是一个怪胎,它如果掌握在文帝刘恒这些人手里,小心翼翼地使用,还可以为老百姓做一些好事;但它一旦被狂妄的暴君或者糊涂的昏君所掌握,放手折腾,老百姓就会被折腾得死去活来,演出一幕幕全民族的大悲剧。文帝刘恒兢兢业业地干了二十三年,他的儿子景帝刘启又兢兢业业地干了十六年,经过三十九年的苦干,为国家积累了一大笔财富,老百姓也过了一段安稳日子。到了汉武帝刘彻手上,大肆挥霍,汉王朝这艘大船才又大起大落,风雨飘摇起来。各位读者!请你们翻翻下一章,看看这位名声很大与秦始皇齐名的汉武帝又是怎么登台表演的吧!

在汉王朝的若干知名人物中,刘邦和吕雉真正是脸既厚心又黑的门当户对的一对儿。刘邦在坐车逃跑的时候狠心把子女推坠车下,在项羽要烹太公的时候,他竟大大方方抛出了一句“请分一杯羹”,无赖无良,贻笑千古。吕雉并没有什么治国的本领,但在阴险毒辣方面,比武则天、慈禧太后有过之无不及,她残害戚夫人的做法,被她亲生儿子惠帝刘盈斥为“不是人干的事!”刘吕两人联手谋杀功臣韩信一事,更为天下后世所齿冷。他们在两件事情上都为后人开了恶例。一是无人推举,自己跳出来争当皇帝,以流氓无赖而登上皇帝宝座,鼓励了后世无数亡命之徒争夺帝位,使得千载不得安宁。二是残害功臣之后,还自鸣得意,自认精通南面之术,鼓励后世君主对付功臣,让兔死狗烹成为千秋惯例,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反而成了例外。这一点尤其长期引人痛恨。正是:

神州代代起纷争,

功人功狗要分清,

人之无良何至此,

心安理得杀功臣。

同类推荐
  • 中国道路的奠基与开创

    中国道路的奠基与开创

    本书从1956年至1982年就毛泽东、邓小平两代领导人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奠基与开创进行了历史的考察,对中国道路形成和发展的几个关键点和关键事件作了再现和分析,理清了道路发展的历史逻辑,廓清了思想上的迷雾。
  •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本教材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和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重点,以中国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怎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思考为主线,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适合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道路的伟大实践为背景,力图反映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
  • 谁在包围中国

    谁在包围中国

    21世纪中国崛起,美国焦虑。两个世界大国都小心翼翼地避免正面的摩擦、冲撞,而背后的暗战却在悄悄进行。一张围堵中国的大网正在亚洲形成,并逐渐收紧。是继续“韬光养晦”,还是借力用力,对美“重返亚太”战略实施反介入和区域拒止?中国面临自己的战略抉择。这是一本分析和还原美国“重返亚太”战略所包藏的深层次意图、策略、起因、可行性,以及它对中国可能造成的影响的书。美国战略转向的真正意图,就在于遏制中国崛起。这是一本回击美国的“中国威胁论”、揭露美国威胁的书。旨在揭示是美国而不是中国才是当今世界乱源的始作俑者,才是亚洲乱局的背后策动者,才是中国之困的真正幕后编网者。
  • 做有担当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的权利与义务

    做有担当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的权利与义务

    共产党员能否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和有效履行自己的义务,关系到党员先进性的发挥,关系到保持党的纯洁性,关系到党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发挥,也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党员权利与义务,才能充分行使党员权利,有效履行党员义务,才能真正把党员的各项“权利”与“义务”落到实处,培养合格党员,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有力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 当代世界民族冲突问题研究

    当代世界民族冲突问题研究

    本书共六章,内容包括国家建构中的民族冲突、当代民族冲突及其理论分析框架、北爱尔兰民族冲突的历史缘起和发展、北爱尔兰两元的民族认同和冲突等。
热门推荐
  • 无尊路

    无尊路

    温文儒雅,神功盖世,大陆共尊叶贤王!丹塔宗师之死,他被阴谋缠身!声讨之声不再,他却灰心而没,隐退世间......高层大陆圈养之谜,让他再度出世!至尊所图,那我就让这天下再无至尊!他毅然而然踏上那无尊之路!
  • 腹黑王爷:杀手王妃要逆天

    腹黑王爷:杀手王妃要逆天

    她,21世纪地质勘察精英部队的一员。他,南玄犹如神袛般的瑾王殿下。一见钟情,却因家族纷争被迫分离。四年之约,身世之迷终将解开。几经波折,微光照进云层。两人再度携手,结果又将如何?
  • 临夜手稿之梦魇追踪

    临夜手稿之梦魇追踪

    一场梦的开始,把他从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变成了一个为求真相不顾一切的疯子,究竟他们是谁手中的棋子,而命运的锁链又该如何捆绑?!
  • 清穿茶花女

    清穿茶花女

    清穿?还满清第一才子的——头号绯闻女友?吐血……
  • 巫妖异世行

    巫妖异世行

    我,罗格尼·罗巴·特回尼罗,半神级骨巫妖,至上唯一在世行者。唯一任务就是追寻被罚永世流放光明与黑暗女神,成为她们每一世的监管者现在我来了。
  • 愿陪你颠沛流离

    愿陪你颠沛流离

    以为遇到他,本以为自己不会动心。可事实,却动了真心。她快要对他放弃时,他又露出一抹微笑,让她看到了希望。他步步紧逼,她却丝毫没有退让。
  • 那一年青春我们正好

    那一年青春我们正好

    如果生命可以倒退,我想重新来过!好像我的一生与你们相遇!
  • 道路运输业节能减排的研究与实践

    道路运输业节能减排的研究与实践

    浙江省道路运输业抓住历史机遇,坚持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发展,呈现快速稳步增长的发展态势,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比重和贡献度不断提高,支撑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客、货、维、驾全面推进,涌现出诸多具有在全国范围内示范推广价值的典型案例,节能减排成效明显。
  • 黎明地狱

    黎明地狱

    曾经有一种人,他们为了毁灭世界而生。而如今,他们复活,却是为了给世界带来“黎明”。
  • 二度梅

    二度梅

    该书写的是唐朝梅良玉与陈杏元的爱情故事,梅父遭宰相卢、杞陷害,梅良玉在盛开梅花被狂风全部吹落的当晚设祭,祈祷梅花重开二度、父冤得以昭雪。后来,梅花果然二度怒放。梅、陈历经患难,终得圆满结局。“梅开二度”从此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