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34200000006

第6章 约瑟夫·寇德卡 Josef Koudelka

第一印象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经常是在当时所站的位置先拍下它再说,如果情况许可的话,才做任何需要的修正。

新一代的大师

瑞士的Camera 月刊是世界上历史最久也是最具影响力的一本摄影杂志,定期以英文、法文、德文三种版本发行了整整有六十一年之久,终因财务不支于1982 年停刊。举凡当今的摄影名家们,无不是经这本薄薄的月刊(连封面加起来才五十页)介绍之后,才由地域性迈向世界性的领域。Camera 代表着半世纪多来的摄影指向。

年近六十岁的约瑟夫· 寇德卡被Camera 介绍过五次之多(1967.11 /1970.03 / 1972.02 / 1975. 12 / 1979.08),而最后一次是以整本的专辑形式刊出。从此寇德卡一跃而成摄影新生代里名气最大、地位最重要的角色之一。以他的功力而言,成为一位大师级的人物是指日可待的。

这位出生于捷克摩拉维亚省的摄影家很是特别,从他出道起就拒绝上照、拒绝访问、拒绝解释自己的作品、拒绝发表艺术观,几乎除了发表作品之外,他拒绝了一切。因此对一般人来说,尽管十分熟悉他的作品,却对他这个人非常陌生。有关他的创作背景、思想,大多仍是在二十多年前接受Camera 主编亚伦·波特访问时所披露的。他说:

我不会以其他摄影家说什么来判断他的照片,我是以照片来判断他们,而我也希望自己能得到同样准则下的判断。

寇德卡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评论家沙伦纳夫曾这么说他:

寇德卡的离群独居令人想起卢梭(1712—1778)—一个热爱人类但厌恶与人交往的人;充满着对不可能重返的黄金时代的向往……这位来自远方的清教徒有着先知般的名字,留着一把先知的胡子。神永远把自己显露给先知的灵魂。

这种恭维实在稍嫌过火,不过倒是可以看出在迷寇德卡照片的人的心目中,他无疑是摄影艺术的一座新里程碑,就像摄影界有史以来最有声望的大师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创造了被奉为经典的“决定性时刻”一样,寇德卡的照片因为透露出全新的观点而被肯定。他所拍的街头人生,就像舞台上的戏剧一般,每个人物在一刹那间将一生火花点燃发亮。

由飞机设计室走进吉卜赛人的生活

寇德卡原本学的是和艺术完全搭不上边的航空工程。二十三岁时,他由布拉格技术学院一毕业,就投入航空工业做了七年的工程师。其间,他利用空闲在每月演出一次滑稽讽刺剧的剧院里,客串剧院摄影师。

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他觉得无法制造一个维持最起码安全度的飞机引擎,而放弃了这个职业,开始全心地转向摄影。

寇德卡最早的摄影专职工作是替布拉格的Za Branou 剧院拍摄舞台剧照。这个工作深深影响了他日后的拍摄手法及作品风格,他说:

剧院的导演准我自由自在地在排演时去拍照,我在台上的演员中走来走去,把同样的景物用不同的方式一遍又一遍地拍摄下去。这件事教导我拍摄时,如何在一个已经存在的情况下,达到最圆满最完美的地步。至今我仍继续使用同种方法工作。

我摄影很大的一部分,都是围绕着每年都会举行的祭典、盛会之类的场合进行。这些事件的过程或多或少都是固定的,因此我很准确地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事;我知道那些演员,我知道那个故事,我知道那个舞台,当那些演员和我都处于巅峰状况的时刻,就能产生一张好照片。

有时候,我能立刻达到这个目标,但通常由于各种原因,我就是没办法达到一个情景的最佳状况,因此我就必须不断去拍,直到我成功;同时,重复的努力也帮助了我,使我得到保证,我会达到最完满极致的效果。

寇德卡的这种把人生、街头当成戏剧、舞台的拍摄方式很是特别。而当他把拍摄对象由剧院转向吉卜赛人的生活,几乎一辈子都在拍摄吉卜赛人,这种专情更是稀奇。他走遍捷克境内的吉卜赛人社区之后,将拍摄范围扩大到整个欧洲大陆,包括罗马尼亚、英国、爱尔兰、威尔士、西班牙、葡萄牙、德国、比利时的吉卜赛人。

寇德卡自从1970 年因避难而离开捷克之后,就变成一个没有国籍的人。他虽然定居于英国,但大部分时间却如同他所拍的吉卜赛人一样,在欧洲大陆各国流浪漂泊。

特异的拍摄手法,流浪的作业方法

寇德卡的初期作品都是用同一个单眼相机的镜头拍的。他在捷克时从一位死去的摄影前辈耶尼切克的寡妇那里买到一只25mm 的广角镜头之后,就爱不释手地使用着。

寇德卡在1961 年、1967 年、1970 年在布拉格的个展以及1973 年英国的个展、1975 年美国纽约现代美术馆的个展,所展出的所有照片都是用这只25mm 广角镜所拍的,他那本轰动的《吉卜赛人》专集(美国Aperture、法国的Delpire 公司同时出版)的六十张照片也不例外。

直到他觉得自己的作品有点重复的感觉时,才开始改用双眼相机,但仍然偏爱广角镜头,从未使用过长于50mm 的望远镜头。

要想看寇德卡近期的作品,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因为他老是拍照,而把好几年积蓄下来的上千卷底片,找一个时间一口气冲洗出来。他从没有一个固定的家,没有一间固定的暗房,所以他最近的工作成果,往往要五六年后才会发表。

寇德卡不放照片则已,一放就是五六千张。他不放那些自己认为满意的作品,而那些失败之作对他更有意义,他说:

意外与错误对我而言是同样有趣的,它们可以指示我:是不是有可能再进一步地发展下去。我极需要这些坏的照片的帮助。

寇德卡时常将一大堆照片全部贴在墙上研究,一天一天地从它们之中取下那些经不起久看的照片,最后留在墙上的就是好作品。

加入马格南摄影集团

寇德卡最早得助于捷克有名的女艺评家安娜·法罗娃,每有外国艺术界人士前往布拉格访问时,她就向人大力推荐寇德卡,而使他的名气开始传向西方,这些有名的访客包括亚伦·波特、亚瑟·米勒、女摄影家殷加·莫拉特(马格南摄影集团的一员)等人。

对寇德卡最重要的是,他在无意中遇见了布列松并得到他的欣赏与肯定。

1970 年寇德卡由英国赴美接受罗伯特·卡帕纪念奖时,再度碰到“马格南”的总裁摄影家艾略特·欧维特,而于次年被邀请加入“马格南”。自此寇德卡和这些提携他的摄影前辈,并列为当今世界重要摄影名家。

一向不接受商业委托或杂志社邀请而拍照的寇德卡,在“马格南”集团里有充分的自由,他高兴拍什么就拍什么。他说,他只为自己而拍照,并且认为“摄影没有什么不可打破的法则”,或者说:“摄影只有一个法则,你觉得自己应该怎么拍,那就怎么拍。”

寇德卡的一大堆自己要怎么拍就怎么拍的照片,都可看出相当完整的构图与恰到好处的机会,他的观察方式有一种直入事件核心的震撼力量。他说:

第一印象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经常是在当时所站的位置先拍下它再说,如果情况许可的话,才做任何需要的修正。

在拍照时,我并不总是用眼睛来瞄准目标,如果照片的框框不是很精确,那我就会在放大时做剪裁。

寇德卡的照片颗粒都很粗,反差也很大,有明显的抢拍味道,但它们的构图却是相当严谨的,像是经过深思熟虑等待的结果,而非即兴式的意外发现,这两种互相矛盾的效果相加起来,使他的作品有种强烈的个性—既粗犷又精致,在冷冷的黑白调子中散发出狂炽的激情。

寇德卡如同一个不干涉演员的导演,只是在一旁冷冷地等着人、事、物自行组合而成一幕戏时才按下快门。他感兴趣的是戏的发展,而不只是一个演员或者舞台而已。

不愿被过去绑住的人

寇德卡在被布莱因·坎贝尔选入《当今世界二十五位摄影名家》一书而不得不说一些创作感受时,依旧重复十几年前讲过的老话,不过在文末却多说了这么一句令人玩味的话:

我现在所说的有关摄影的探讨是属于现在以及过去的,明天也许就不一定是确实的了,我不希望为他人列下一些法规,也不期望自己被任何一个阶段所限制,我的生活以及工作都不断在改变……

这位逃离捷克之后,一直到苏维埃政权解体、捷克独立之后才返国的流浪者,当时正在拍些什么照片,要等五六年后看到作品发表时才会揭晓,而那时又不知道他正在朝哪个方向创作了。

布列松拍过一张寇德卡的照片,那是他低着头在草原上行走的背影。风吹着他那一头“先知的长发”,却看不见正面那一把“先知的胡子”和五官表情。这张照片充分表现了寇德卡特立独行的个性,以及他近二十多年来流浪生涯的心境。

同类推荐
  • 卑鄙的圣人:曹操4

    卑鄙的圣人:曹操4

    历史上的大奸大忠都差不多,只有曹操大不同!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最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
  • 西蒙娜·薇依评传

    西蒙娜·薇依评传

    帕拉·尤格拉在本书中以精准的笔触,为法国哲学家、神秘主义者和政治活动家西蒙娜·薇依刻画了一幅令人过目难忘的思想画像。与维特根斯坦一样,薇依属于那种最特立独行、最难以亲近也最容易遭受误解的另类伟大思想家。加缪和T.S.艾略特对她崇敬有加,而苏珊·桑塔格有句名言:“在薇依赢得的成千上万读者中,能真正分享她思想的人,我想只是少数。”帕拉·尤格拉无疑属于这少数。他生动简述了薇依圣徒般短暂而非凡的人生,以及她的思想历程,诠释了薇依现象中的多重悖论,探讨了薇依思想所涉及的哲学、政治、基督教、犹太教等多个领域的难题,很多地方都像薇依作品一样发人深省。
  • 世纪谈家桢百年遗传学:谈家桢百岁寿辰纪念画册

    世纪谈家桢百年遗传学:谈家桢百岁寿辰纪念画册

    本书是为了纪念谈家桢诞辰100周年出版的,以画册的形式讲述了我国著名的遗传学家谈家桢一生中求学、从事科学研究和做人的故事,还原一个真实而又生动、伟大而又平凡的谈家桢。
  • 智者为王

    智者为王

    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着一个追求“大智”的价值取向。自以为聪明的人或许实际上很愚蠢,貌似精明的人却是十足的傻瓜。聪明和精明不等于智慧。这是“小智”与“大智”的区别。世上“小智”的人多,“大智”的人少。只看到眼前利益的人再聪明也是小智,能看到长远利益的人是大智;只看到个人得失,不为他人着想的人是小智,能够顾及大家利益的是大智;只看到狭隘的圈子的人是小智,能从小圈子看到整个群体的人是大智;只看到局部的人是小智,能从局部看到整体的人是大智。
  • 张颔传

    张颔传

    张颔先生是我省考古事业的创始人之一,在新中国考古事业上有重大贡献,其代表性成果为《侯马盟书》,即对1965年在侯马新田发现的春秋末期晋国赵、韩、魏诸国结盟文字进行了全面的考证。张颔先生在史学界、考古界、天文学界、书法界的多方面才华,被社会所广泛认可。《张颔传》由我省著名作家韩石山根据张颔先生的经历,采用采访体的形式撰写而成,是韩石山继《李健吾传》《徐志摩传》之后的又一部名人传记力作。
热门推荐
  • 我们终将形同陌路

    我们终将形同陌路

    青春的路上,我们一起走过。时光飞逝,岁月如梭。转眼间,曾经相爱的俩个人变成了形同陌路,明明相爱,却不能说出口。安梦瑶:其实从见到你的一瞬间,我就知道,要陪我度过一生的人就是你。在我心中,你一直是神,是遥不可及的梦。可是我明明知道不能触碰,却还是忍不住,不知道你哪里好,可就是忘不掉。沐雨晨:安梦瑶,我真的很爱你,和你在一起的时间,是我最快乐的时光。有一句话说:“时光不老,我们不散。”只是时光没有老去,我们却早已形同陌路。
  • 茉莉恋曲

    茉莉恋曲

    她,白宫集团的千金,为了弥补对母亲的遗憾,去寻找那个能实现母亲遗愿的人,而在父亲旗下的演艺公司隐姓埋名当艺人~~他,飞轮海里最年长的成员,因为父亲的一句“惊喜”而认识~~当那个她要找的人逐渐佛出水面时,然而却面临身份即将被揭穿的事实~~欺骗、目的,这一切究竟是为了什么?当所有真相都水落石出之后,即将面临的又是什么?
  • 拾梦者

    拾梦者

    总之文中的言语过于真情,故事过于梦幻。?正如作者想要通过文字构建的“爱情小屋”一样。仿佛就像《围城》喻意一般,冲出现实的墙,进入梦幻般的门。或者方强累了,想出来走走。或者我们醒了,想进去看看。主要叙述了方强的成长和路上所遇到的琐事,人生的经历与离家出生,人生追求,外面世界的闯荡,及一切所有的努力无疑是为了阿巧,和不得不面对的刁难老师和曾经一起追逐梦想的儿时伙伴
  • 神域千彼

    神域千彼

    意外收到神秘地区寄来的徽章,蔚天绝不禁赶紧登陆游戏试了试。这一试,尽然无意中开启了通向异界的大门。十六个区,十六个世界,还有十年一次的全界争霸赛。这一回,再输一次……
  • 夏开半季

    夏开半季

    他身世未知,他对自己喜欢的人很放荡不羁,尤其是女生哦。家族财产纷争,本无意于争,但是有些人势必不会放过他……
  • 独家试爱:腹黑首席别乱来

    独家试爱:腹黑首席别乱来

    相恋八年的男友居然劈腿,让她找个角落悲伤一会儿先……什么什么?!她已经够倒霉的了,居然还有一个男人过来告诉她:她必须补偿他!赔偿给他一个女朋友!这都是什么事儿啊?“我觉得用你偿还是最好的办法。”他的声音冷峻极了,眼眸里射出一抹精光。他这个人没有毛病吧?自己男友和别的女人在一起了,她悲伤还来不及,她怎么都是受害者的一方,怎么和他还有什么关系了?“你当然也补偿,因为照片里的那个女人,就是我的女朋友。”……
  • 生命之蓝

    生命之蓝

    肖川从很小的时候就知道,父亲的心里隐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所以他们必须经常的搬家,一直到他20岁生日的时候,家里发生了很多惊心动魄的事。在未婚妻的帮助下,他终于知道了他的身世,之后他开始了他一生中最疯狂的搜寻。在经历了众多的爱恨情仇之后才知道,这只是一个局,故事才刚刚开始......繁华的背后,是一个又一个感人的,虚伪的,执着的,绝望的,默默守候的故事......
  • 人生误会:复仇的真相

    人生误会:复仇的真相

    有许多的秘密都源于六年的那个迷雾。“程洛阳,你为什么要骗我?”穿着婚纱的新娘哭的撕心裂肺,在雨中像一个无助的小孩。然而当六年以后一切的一切一步一步走向真想的时候有些东西已经彻底离这个美丽的新娘而去。包括新郎的那一声,我说不是我你会相信吗?也从此在这世界上消失了。希都从此没有了那个美丽的新娘和新郎。
  • 智擒恶郎:天才少女重生记

    智擒恶郎:天才少女重生记

    【夏日倾情系列之一】“小三?灭!”“渣男?虐!”“重男轻女?滚!”“极品美男?抢!”且看彪悍腹黑重生女如何一路披荆斩棘奔向幸福成功的彼岸,成就传奇的人生。咱不做享父荫的富二代,只做白手起家的富一代,不用嫁进千万豪门受罪,她本身就能创造亿万豪门,谁怕谁呀,一起上吧。
  • 嗜血情深:独宠鬼医妻

    嗜血情深:独宠鬼医妻

    (女强男强,一对一,宠文,大爱情深)她本该是天之骄女,上天的宠儿,却因家族突变,父母双双被困,亲人陷害,不得已被送入异世。重生归来,在她还未恢复记忆之前,她只想做一个安静的美女子。奈何总有人渣不让她好过,待她强势灭渣,却惊奇发现自己的身世......人不犯我,我不灭人。她发誓,待她归来之日,便是尔等灰飞烟灭之时。救父母,寻弟弟,是神是魔都挡不住这坚定的决心。只是何时起,当她暮然回首时,那人依旧不变在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