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36500000004

第4章 什么是佛学(2)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从以上整段经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其核心精义只有一句话:“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就是说,佛学内容无论多么浩瀚和繁复,其核心要义只有一个:让世人“度一切苦厄”,方法是“照见五蕴皆空”。

什么是五蕴皆空?

五蕴是指“色受想行识”。“色”指物质世界,“受想行识”是指精神世界。因此,“照见五蕴皆空”的意思就是认识到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都是空相(幻有)。因此,如果能够“照见五蕴皆空”,也就照见一切皆空了。例如,“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就是说,两千五百年前,释迦牟尼佛祖创建佛学的唯一目的,也是佛学的核心精义只有一个:让世间众生解脱一切苦!方法就是照见五蕴皆空。为什么照见五蕴皆空就能度一切苦厄呢?

三、为什么照见五蕴皆空能度一切苦厄

首先,照见五蕴皆空也就是证悟到了宇宙生命实相了。用另一句话来说就是,宇宙生命的实相或者说真相是“五蕴皆空”。五蕴皆空的意思是一切皆是心生幻相。因此,佛经在表达实相是什么时,用到了“实相无相”和“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无相非相的意思就是:一切皆是幻相。那么,为什么认识到一切皆是幻相会让人离苦得乐呢?或者说,为什么会解脱一切苦呢?这一点是非常的奥妙和不可思议的。下面用一个比喻来说明。

正如《金刚经》末尾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一样,当你真正见到了一切皆是幻相,就认识到了人生就如梦幻一般。例如,在梦境中你会感受到有一个“我”,还有其他许多人,而且还会有清风树叶、河流山川、星星月亮、星系星云,如此等等。当然醒来后你会十分清楚地知道,梦境中所显现出的我是“假我”,显现出的他人也是“假他人”,众生皆是“假众生”,所经历的时间、空间、山河大地、星系星云、都是假象。在梦境当中,我们也无法找出一个永恒存在的真我、真他人、真山河大地、真星系星云和真的生死。

就是说,躺在床上的“你”就是梦境的“本心”。梦境中物质性的“身”以及由六根缘影和合出的“心”,都是假象。因此,梦境中的山河大地、色身妄想皆是躺在床上的“你”生起的幻相。

同样道理,对于我们现在感知到的世界也是如此情况。世界上所有发生的事情都是由那个做梦者所“显”。就像是把躺在床上的“你”称为“真我”一样,我们把做出此人生梦境者称为“真心”。当然,如同禅宗二祖当年回答达摩时说的“觅心了不可得”一样,在梦境中是无法找到“做梦者”的。因为做梦者不在梦境中,反而是梦境在做梦者中。

就是说,在我们此刻正在感知着的这个世界的“梦境”中,因为一切都是幻相——包括色身妄想、万事万物、时间空间,因此“人生梦境”发生的一切事件都是跨越任何时间和任何空间而得以呈现出的“因果”:即,一切皆是空,而空不是指没有,也不是指有,而是指“幻有”。幻有的意思是,正所谓“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一切皆是因心而有,因心而灭的。所以,如果一个人能够证悟到这个世界是幻有的,也就认识到一切皆是心生的因果,因此也就解脱了一切苦!

那么,为什么会解脱一切苦呢?

因为一切苦皆是由自己的贪欲引发出的因果和面对预期自己死亡时产生出的恐惧所生。如果一个人证悟到一切皆是幻相,这个人就会顺应因果报应去行善,去发大菩提心和发大慈悲心。因为他明确地知道,一切都是由本心显现出的因果。所以,他也就不会作恶和贪求幻相中的一切事情,能够超然物外,悠游人生,同时也就彻底解脱了对死的恐惧——正如《圆觉经》中佛祖说,“始知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槃犹如昨梦”,进而积极快乐地生活在这个如梦如幻的世界中。这时在证悟者心中,梦境就是仙境,就是极乐世界!

总之,实相无相,即是五蕴皆空。能够照见五蕴皆空就能除一切苦,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为无上正等正觉)。照见五蕴皆空就是“般若波罗蜜多”。“般若”译为智慧,“波罗蜜多”译为到达彼岸。整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能照见五蕴皆空,就到达解脱一切苦的彼岸了。因此,能够照见五蕴皆空(认识到实相),即解脱一切苦!

以上内容是证悟实相就能解脱一切苦的根本原因。那么如何才能认识到实相呢?

四、如何认识到实相

实相是一切皆是幻相。认识到幻相的方法可以从以下两种角度进行。

第一种认识角度:四大分解,则无六根;无有六根,则无妄心。

下面通过《圆觉经》中佛祖所述的方法认识。

《圆觉经》:“恒作是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谓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于地;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暖气归火;动转归风,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即知此身毕竟无体,和合为相,实同幻化,四缘假合,妄有六根。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缘气于中积聚,似有缘相,假名为心。善男子,此虚妄心,若无六尘则不能有,四大分解,无尘可得,于中缘尘,各归散灭,毕竟无有缘心可见。善男子,彼之众生,幻身灭故,幻心亦灭;幻心灭故,幻尘亦灭;幻尘灭故,幻灭亦灭;幻灭灭故,非幻不灭。”

简释上文:由四大(地水火风)组成的我的身体,最终都会回归到地水火风之中。正所谓尘归尘、土归土。当四大都归于其所来处时,那么“我”又在哪里呢?因为有了四大的和合才生出能够感知外在世界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因为六根与四大相互和合感应,所以才出现了一个虚妄的“心”。因此,当四大归入其所来处时,由四大组成的六根也就随之散灭。当六根散灭后,又从哪里去找出个由六根组成的“心”呢?因此,由六根和合而生成的妄想心即是幻相的。既然妄想心是幻相,那么由此六根感知到的一切山河大地,以及色身妄想都是虚妄的。反过来说,正因为一切皆是虚妄的,因此才存在一个非虚妄的“非幻不灭”的东西,否则的话,虚妄又相对于谁而有呢?因此“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以上第一种认识到一切皆是幻相的角度,是从“四大分解则无六根,无有六根则无妄心,既无妄心则无外在世界”,以及也不存在一个“一切皆灭”的角度去认识到一切皆是幻相的——所谓本来无一物。

第二种认识角度:见到如来本心,即见一切皆是幻相。

如果能够认识到存在一个创造出一切山河大地的“本心”,也就认识到了一切皆为幻相!就是说,如果认识到有一个真,就认识到其他一切非真即“幻”!那么如何见到本心呢?实际上,整部《楞严经》就是一部如何见到本心的经。所以下面从《楞严经》中的两段话去看如何见到本心。

《楞严经》第一段话:“汝今当知,见明之时,见非是明。见暗之时,见非是暗。见空之时,见非是空。见塞之时,见非是塞。四义成就。汝复应知。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云何复说因缘自然,及和合相。汝等声闻,狭劣无识,不能通达清净实相。”

解释:佛祖对阿难说:你应该知道,当你看见明亮之时,见性不是明亮;当你见到黑暗之时,见性不在黑暗中;当你见到空间时,见性不是空间;当你见到堵塞时,见性不在堵塞中。所以你应该知道,当你见到一切世间万象之时,能见的“见性”既不是世间万物,更不在世间万物之中。你要想找到见性,应当从见性是“离一切所见到的万象,而见性本身却不可能被眼睛见到”的角度去认识(所谓“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因此,你认为见性是由因缘自然及和合而生的认识是错误的。正因为你们大众总是从“见性”是可以被指示出来的角度去认识见性,因此不能够真正地认识到“实相”。

图1-3 讲堂内外,山河大地中皆无见性

《楞严经》第二段话:“阿难:且吾与汝,观四天王所住宫殿。中间遍览水陆空行(图1-3)。虽有昏明,种种形象。无非前尘,分别留碍。汝应于此,分别自他。今吾将汝,择于见中,谁是我体,谁为物象。阿难。极汝见源,从日月宫,是物非汝。至七金山,周遍谛观,虽种种光,亦物非汝。渐渐更观,云腾鸟飞,风动尘起,树木山川,草芥人畜,咸物非汝。阿难。是诸近远诸有物性,虽复差殊,同汝见精,清净所瞩。则诸物类,自有差别,见性无殊。此精妙明,诚汝见性。若见是物,则汝亦可见吾之见。若同见者,名为见吾。吾不见时,何不见吾不见之处。若见不见,自然非彼不见之相。若不见吾不见之地,自然非物,云何非汝。”

简释上文:佛祖对阿难说:你现在与我共同观看宇宙万象——水陆虚空和宫殿形象,这些无非都只是在你眼前所见到的影像。你现在与我共同在这一切物象中分别找出谁是我的真心,谁是外在的物象。例如,从远处的日月星辰、山川河流,以至近处云腾鸟飞、风动尘起、树木山川、草芥人畜都是物象,都不是你的真心。虽然眼前的物象有种种的区别,但是都被你所见到。虽然万象各有差别和生灭,但是你的见性却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个能够见到一切的“见性”就是你的真心自性。

假设见性是一个“物”的话,那么你就可以见到我的“见性”了。例如:如果说你我共同去看某一物时,你就称为见到了我的见性,那么当我不去看这个物时,你为什么又看不到“我不去看这个物时”单独存在着的一个“我的见性”的所在之地呢?

如果你真见到了“自己的见性”,那么这个见性自然不是你自己的见性(这就像是眼睛无法见到自己一样,如果你真的见了一个眼睛,这个眼睛一定不是你自己的眼睛)。如果你看不见一个我不去看万物时的“见性”所在之地,那么你的这个见性自然不是眼前万物中的一物,这个见性不是你又是谁呢?

总结上文,佛祖要表达的意思是:你既见不到我的见性,也见不到你自己的见性,而见性不是物象,所有的物象都是你的见性生起的幻相,见性不在幻相中,所以见性是不可以被见到的。如果你能够认识到见性是不可见到的,那么你也就认识到了“见性”是什么。

用一个比喻来说,见性就如同是放映机,我们的世界是放映机投射出的影像,因此,如同在电影影像的情境中是无法找到放映机一样,在我们的世界中是无法找到创造出世界的见性的。

因此,第二种认识到一切皆是幻相的角度是,如果认识到存在一个不可见的“见性”(真),也就认识到了一切皆是由那个见性(本心)生起的幻相(幻),进而也就认识到了一切皆是幻相的了。

第三种认识角度:通过量子力学认识到实相

自古以来,从“诸法无我、诸行无常,四大分解无尘可得,于中缘尘各归散灭,毕竟无有缘心可见”的角度去思辨理悟一切皆是幻相,若无灵通之智,是很难让人获得完全理解的。在今天,由于量子物理学的高速发展,提供给了我们一个可以去实际检测到的全新方式,去认识为什么一切皆是幻相的,即从世界一切皆是由物质组成、所有物质又都是因心而有的角度去理解一切皆是虚幻的。证明物质是因心而有的就是量子力学。因此要想切实地理悟、顿悟实相,你需要理解、融会贯通量子力学。下面,我们就去看什么是量子力学。

同类推荐
  • 禅宗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禅宗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聆听圣哲教诲,汲取人文涵养,感受生命关怀,获取智慧启迪,当你为人生的种种烦恼所困时,当你为生活种种不平怨恨时,请读一点儿禅的故事吧!凝聚着东方智慧的禅宗以其对个体生命和心灵的关注,对真实人生的追求,空前绝后的惊人妙语和大智慧,让人拍案叫绝,回味无穷。
  • 佛的故事

    佛的故事

    本书以故事形式讲述佛教,使读者真切感受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图文的形式将一幅瑰丽神奇的佛教文化地图立体、直观地展现出来,让读者零距离感受佛教文明,全方位接触真实历史。
  • 圣经故事(1册)

    圣经故事(1册)

    本书收录的圣经故事有:“一部文学遗产”、“创世纪”、“先驱者“、“继续西行”、“暂居埃及”、“逃脱奴役”、“荒野漂泊”、“找到新的牧场”、“征服迦南”、“路得的故事”等。
  • 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大忙人的清心咒,听佛学高僧揭秘不忙碌的智慧,老百姓的草根禅,随禅宗大德参悟不烦恼的人生。谈佛论禅,于五行方外观自在;修心养性,在红尘俗世悟禅机。
  • 往事百语(三)

    往事百语(三)

    回想我的一生,曲折多变,苦难连连,往往因为长辈的一句话,或是师友的一句话,若有所悟,牢记在心,继而活用,成为我一生待人处世的格言,从其中得到了无尽的般若宝藏。即使面临山穷水尽的困境,仍能坚忍不拔,无怨无悔。令我深深体会一句话所散发的力量。
热门推荐
  • 洞真上清青要紫书金根众经

    洞真上清青要紫书金根众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小贪修仙传

    小贪修仙传

    一个街头默默无闻的小乞丐,如何机缘巧合下进入修仙界,又如何凭自己一向谨慎的处世态度,一步步壮大自己,并仅以自己这个千万年不遇的奇差的修仙资质,跨过一个个炼级高峰,同巨枭魔头争雄,与仙宗仙帝争霸。
  • 紫陌晴帆

    紫陌晴帆

    [花雨授权]她不是公主,谁说获得王子的爱恋的就一定是公主?他本是王子,却为了不是公主的公主而甘愿平凡。一场赞助,是童话的开始。一个甜吻,却并非童话的结束。在这浪漫温馨的校园,继续着,美丽的校园情事……
  • 百变公主pk高冷王子

    百变公主pk高冷王子

    她被义父收养,成了村里的小孩,在学校里总是被同学狗眼看人低。她不小心惹到了他,从此开始了他们的爱情故事。他把她伤得遍体鳞伤却是因为爱她,俩人在生活中的误解,彼此的不合擦出了爱的火花,不知不觉喜欢上了对方,但他却有个未婚妻—南宫悠凌,他承认如果小时候没有对自己最爱的凌凌许诺,她会是他这辈子最爱的人。她调换身份整他,为的是知道他到底喜欢的是南宫悠凌还是自己,当他们正要在一起时,一场阴谋迫使她不得不离开他,这是怎么回事?同样大家族继承人之一的他们结局会怎样?请尽情期待
  • 逍遥游

    逍遥游

    一个平庸无比的孤儿少年竟然突然牛逼了,一个终日对着“祸水”流哈喇子的家伙居然后宫了,一个心无大志随性懒散的家伙竟然创造出世人敬仰的传奇了……且看,一个被哄骗诱惑赶鸭子上架的歧黄传人,如何恣意纵情于都市中。当欲血点燃都市夜空时,争霸天下拉开帷幕……任你风华绝代,倾人家邦,还不是手到擒来,为我后宫一支花;任你称雄世间,身家亿万,还不是随意踩踏,成我王道路边骨!
  • 敬业才能立业

    敬业才能立业

    乔丹的精神,就是我们常说的敬业精神。对一个团队来说,其成员的敬业表现和水准决定了这个团队的竞争力;对一个企业来说,敬业的人越多,工作效率就越高,竞争力就越强。本书是快速打造一流员工的励志读本,让你走到哪里都是那个最受欢迎的人。
  • 破三国

    破三国

    以《三国演义》为脉络,重述历史故事,但是风格以搞笑幽默为根本,从桃园结义写到赤壁之战,里面一些重大事件,如千里走单骑,温酒斩华雄,煮酒论英雄,三顾茅庐等经典场面历历再现,重新演绎,推陈出新,解构历史,新奇大胆,令人啼笑皆非。
  • 仙灵白狐传

    仙灵白狐传

    她是洒脱自在的神界之主,为护天下而寂灭。一朝重生,怎奈命运无常,来到异世。天资非凡,容颜倾世,在最耀眼的年华遇到最耀眼的他,以兄妹相称,却似乎有一颗种子在心底生根发芽……这个人,是她一辈子的劫。前世,她说:“谁离了谁不能活?”今生,他再次来到她的世界,她又会如何应对?《白狐传》系列第三部,看倾世上神落潇岚如何闯荡六界,俯瞰众生。
  • 贺享雍文集第五卷

    贺享雍文集第五卷

    本卷收入作者电视文学剧本《苍凉后土》和中、短篇小说17部(篇)。电视文学剧本由长春电影制片厂1996年拍摄为同名电视连续剧并播出。
  • 我的神秘邻居

    我的神秘邻居

    王玉琳,能力出众,参加了多个社团,美女副会长还是他的女朋友。聚会,喝醉了,被暗恋他的女生带到了宾馆,然后嘛,就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了。心里放心不下,偷偷的做了个检查,被告知得了绝症。想尽办法和女友分了手,却没想到多年之后,他与前女友一家居然成了邻居。而且他还发现他这个绝症还真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