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58500000006

第6章 间情感的碰撞(1)

一下飞机,桂林当地的接待导游朱桦迎了上来。

朱桦是个热情活泼的人,她工作五六年了。她弱小的身躯里有着取之不尽的热情,娇小的骨架子却有着圆润的身材。圆圆的饱满的脸盘,有着一双眼核桃似的眼睛。从那双眼睛里射出是热情似火的光芒。小巧的鼻子,两片薄薄的嘴唇,像是合不拢似的,露出职业性的微笑,说起话来像雨打芭蕉。裹在凉鞋里的那双脚,走起路来风风火火。

为着工作的方便,朱桦把烫染的头发扎成了一束。朱桦说不上漂亮,但她别具一格的个性,让人一见之下耳目一新。

偌大的接机大厅里,响着烘箱里的嗡嗡声。拥挤的人群里,个性独特的朱桦是不难以辨认的。果真,紫怡很容易地找到了朱桦。她与她已经很熟悉了,每次来桂林的地接导游都是与她配合的。

游客陆续都到齐后,朱桦看见了瀚海。她的眼睛一亮,热情的眼睛奕奕闪光。瀚海目光依然是冷峻的,并没有过多的热情流露。他华美的礼仪在众多的游客中独领风骚,他高贵的气质更令人耳目一新。在朱桦热情的注视之下,瀚海微微一笑,冷淡的点了一下头。她热情的目光犹如投向了茫茫黑夜。她失望地收起她特有的目光,转向了紫怡。

紫怡向游客介绍,朱桦是桂林游的导游,以后几天的游览由她接替她。朱桦热情的眼睛又开始了顾盼流转,每一位游客都熟记于心。虽然刚才遭遇他的冷淡,当看到瀚海时,她眼睛里又是一喜。

出了机场大厅,两江国际机场宏伟的规模引来游客的啧啧称羡。机场外的草坪绿荫成片,红花绿树井然有序。榕树、桂花树、杉树在规划师的创意中,分落于各自的区域。空气中暗香浮动,沁人心脾,到了早桂花的花期时节。仿佛下了一场桂花雨,桂花树下的地面上的桂花失去了娇艳的颜色,已经变成烟丝色的落桂花。树上的桂花依然是奶黄色的,鲜艳的,微微浮动的,幽香飘远的桂花。

游客们的眼睛目不暇给,闪光灯灯此起彼落。瀚海深邃的目光,不紧不慢地移动着。他严肃的、冷漠的、犹疑的神情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清澈、明净、坚定的热爱大自然的神情,他回归到一个正常游客应有的状态中。

离开两江国际机场,中巴车直驶漓江山水。仲秋时节,游客们选择徒步游览漓江。有了朱桦做导游,紫怡成了游客之一。朱桦走在前面领路和讲解,游客们结伴而行,紫怡和瀚海在后面断路。游客中的那对老年夫妻引起紫怡的注意,她怕他们的体力吃不消。哪知他们都是常年从事体力劳动的人。从杨堤进入徒步游的漓江边上,他们走在小路和田埂上犹如走在柏油路上一样稳健,倒是那对母女俩是紫怡要关心的对象。小姑娘的姣弱和母亲的柔美都让她担心是否能完成这次的游览。

一入杨堤,漓江的水、漓江的山、漓江的树映入眼帘。曲线柔美和谐的山峦绵延不绝,朦胧的烟波更增加了山峰的秀美。翠绿的山峰,清澈如镜的水面上倒影叠嶂,形成奇异的风景。石峰上长有毛茸茸的灌木和野花,是大地铺上的绿色地毯。山峰上的杉树依山傍水而生,枝丫伸入江中。沿途的深潭、石洞、奇峰、喷泉是漓江点缀的花饰。江岸的堤坝上,苍翠的凤尾竹,随风摇曳。

江面上数艘竹筏,几顶红帆,寥寥游客,重现了《桂林山水》中的“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景象。紫怡觉得更像是一幅巨型的山水画卷,是用心灵和意境来体会的。每一处的留影都是一幅风景画,一组的留影就是一套明信片;每一处的景点都是写生的素材。有了人的欣赏,风景才变成活的,才能赋予它生命的力量。

瀚海走在紫怡的身边,目光追随着江面上的景色,照顾着脚下的路,还兼顾着紫怡,眼睛不够用了。男性照顾身边的女性像是一种惯性,自然而然的。她心甘情愿地接受了他的照顾,她的心里没有一点想要拒绝的意愿,反而有着不易察觉的兴奋。眼下正是愉快的时期,她不愿多想。

紫怡多次来过漓江,每次来景色都有细微的差别。江水在缥缈的烟波渲染下,变幻莫测,这一分钟与下分钟都互有不同。瀚海不愧为好的旅伴,静静地欣赏,心神驰往,没有那种浮华喧闹。

不多久,小姑娘开始叫喊,“走不动了。”

她先是鼓励、安慰、劝说,她们努力坚持行走了一段路程,后来有竹筏经过时,她建议她们坐竹筏先走,到漓江农家饭再汇合。母女俩听从紫怡的建议,先走了。朱桦介绍的景点:鲤鱼挂壁、童子拜观音、神笔峰、浪石仙境、雄狮上五指山,纷纷从眼前溜走,大家焦急的奔下一个景点而去。随着行程的进行,游客们的脚步慢慢的放慢了。眼睛更多的是看着小路或是田埂。

瀚海是这波人里最年富力强的,他随着大家的步伐调整着自己的步态,对她的照顾无微不至。她时常趁他漫不经心时,静观其变。投入到层峦叠嶂的漓江中他更具人情味,也更具男子汉气概。他笑起来的阳刚之气让他年轻了十岁,路边的野草闲花,他也驻足不前。

游客们都累了,速度慢下来,朱桦以前方就是农家饭以此鼓励大伙。果然游客们加快了的脚步。忽然听见那位小姑娘大声喊道,“这里,这里,这里。”

紫怡看见小姑娘手里拿着一束野花边跳着边大声叫喊。她已先期到达这里,充分的休息给了她体力。她在外迎接他们呢!游客们兴奋起来,挥手致意。紫怡与瀚海相视一笑,放快步伐跟上了队伍。

农家饭是漓江徒步游景区上的一处特色饭馆。这里集桂林的各种小吃,全是正宗的做法。这是他们进入桂林后第一顿饭菜。人困脚乏。游客们狼吞虎咽地吃起来,至于是不是正宗的或是小吃的来历倒漠不关心。真正想了解桂林也许会从这些小吃中发觉意想不到的收获。瀚海虽不止如此,但他游览的兴趣还没有真正点燃。

一顿饭后游客们恢复了体力和兴致。那对老年夫妻的兴致很高,一吃完饭后便走到漓江的堤岸边上饶有风趣地看着远处的山峦与绿树。那位丈夫始终拉着妻子的手,缓慢地往前走去。时而低头耳语,时而指点每一处的景点,要不就是提醒她注意脚下的路。来到一处茂密的凤尾竹的林荫下,地上有着一种奇异的野花,做丈夫的弯腰摘下一朵。他放眼凝视着又在鼻子下嗅一下后递给了妻子。妻子朝着丈夫温柔地一笑表示感谢。

她忘情地看着那对恩爱之中的老夫妻。她觉得,这是她看见的最动人浪漫的事了。点滴的爱情全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的思想和行为之中。她的心里一下子充满了柔情。她转过身来看见,瀚海羡慕地看着那一幕温馨的画面。他脸上的棱角在内心情感的感染下幻化成了曲线,仿佛心中藏着巨大的热情。

经过中午的休息,游客们的精神恢复了些,脚下的步伐下得快点了。坐船渡江至对岸。紫怡心里有个期望,想快点到九马画山,她想知道,瀚海能数出几匹马来。有了这个想法后,眼前的景色都成了浮光掠影。不知为什么,她竟有了这样的想法,仿佛她与他多年前早已认识,又邂逅相逢于此。她脚下的步伐就走地急了点,在土坡上转弯处的一个侧身,她发现了他多情的目光。

“有什么事吗?”瀚海低声地问道。

“没有。”她羞红了脸,他的面前她羞于启口。

“您的行为与您的话可是不相符!”

“是吗?您看出什么来了。”

“您是否想急于到达什么地方?”

她的沉默被认为是默认,她还不具备这种随机应变的能力,更不惯于说假话。

“哪个景点?”

“九马画山。”她像是小女孩似的,藏不住秘密地吐出这句话。

“好景点,值得一看。您最多数出过几匹马?”

“八匹。”

“很不错了。”

紫怡微微笑了。她的心反而静下来。眼前的行程不是那么的急了。俩人没有再说话,约十五分钟后来到了九马画山景点的位置。九马画山的传说带着伟人的影响,撩拨起每一位游客的兴趣来。那位小姑娘,尤其兴奋。

“噢!一匹、两匹、三匹、四匹……”

年纪越大的越含蓄,仔细看后,只与身边的伴侣交流。只见那九马画山的山峰上,烟波缭绕,变幻不定。这边数完那边又看不见,这儿又有新的,那儿又消失了。她抬起头凝视着,千年的岩壁,她清新、隽秀的面容上凝成了一股气。她心里有着一股气,想要数出九匹马来,身边的笑声、喊声不见了,她所有的精力拧到了一根筋上。

最右边的,藏在阴影处的是一匹马吗?马的头与身子连的不是那么的自然,缥缈的轻烟又变幻了一下,是的,是的,是一匹马,这不就是第九匹马吗?紫怡的心鼓点似的敲击着,“我是状元了。”

她想告诉他,她数出了九匹马。她明媚的双眸看向了身边的他。他还在细看,凝神静气,仿佛走向高考的考场。直到他的目光离开了山峰,转向江水。紫怡的眼睛却没有离开瀚海。等到他的眼睛重又看向她时,他的思绪已经从这个景点越向下一个了。

“他为什么不说话呢!”她看着他想道,她还没有自信去问。

肯定是她脸上的表情,暴露了什么?他英俊的脸上有了笑容,仿佛要对她说什么?这时,朱桦在前面招呼开,大伙开始走了。打岔这会儿,她看出,他的思绪又飘向了别处;她遗憾地跟着大伙向前走去,满心的兴趣减少了一半。

瀚海走在她的边上,感到她的情绪忽然低落了。他不知为何,后来他笑了一下。

“数到第九匹马了。”

她心花怒放地点点头,回落一半的心又冲到顶峰。

不用看就知道她在想什么,她那点女孩子的小心眼就写在脸上。她太单纯了,纯净得像白天一样。她以后会遇到什么?那人会带给她幸福吗?唉,太自作多情了。

他看着她,意味深长地笑了。

朱桦从前面绕道来到了瀚海的身边。她单刀直入,进入中心,马不停蹄地向他介绍桂林的土特产。她热心地询问他是否有什么购物的计划。他嘴上回答着朱桦的问话,眼睛留意着紫怡的一举一动。尽管他没有再走到紫怡的身边,可是紫怡的身影一直没出过他的视线。

坐船过了江,来到了兴坪,一天的行程结束了。回宾馆时,紫怡看见瀚海的脸上少去了不少的愁云,脸色开朗了许多。她想,是桂花的清香浸润了他的脾脏吧。

房间里有着淡淡的桂花香,桂树已经成为桂林的标志性的树木。金城十月桂花香,整个桂林市都氤氲在桂花雨的芬芳中。紫怡觉得今天的桂林游中,她的皮肤里都在往外散发着桂花的清香。晚间收拾停当,躺到床上时已经近十点钟。今天,她的思绪是纷乱的、紧张的、兴奋的、不安的。她有着莫名的兴奋与不安,是什么原因呢?她不想知道,只想沉浸于此享受着它带来的美妙的感觉。

与她认识很久的朱桦,看出她眼里抑制不住的火焰。她没有多想,以为是旅游的景致带给紫怡的快乐。她这个人有个特点,想说话时,一定要说出来,从来不憋在心里。

“钟瀚海,你知道吗?”

“知道,怎么,你认识他?”

同类推荐
  • 一对小冤家

    一对小冤家

    一段不痛不痒的情,没人珍惜;一段又疼又痒的爱,没人肯放弃。情,会让你痒,但最终还是会让你疼。
  • 中国十大孤本小说文库

    中国十大孤本小说文库

    什么是孤本小说?凡国内藏书只此一部的,未见各家收藏著录的,一概称为国内孤本,而在国内外现存唯一的完整本,才可称为孤本。所以,确定孤本最重要的是依据,现今收目较多较全的《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小说书坊录》、《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日本大冢秀高的《增补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以及《中华孤本》是我们确定孤本的依据。正是由于孤本具有较高的版本价值、阅读价值、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古吴娥川主人等编著的《中国十大孤本小说文库》在众多孤本中挑选了价值较高的十种编成《中国十大孤本小说文库》,以飨读者。
  • 芥末爱神侦探X

    芥末爱神侦探X

    花音伶月,宛如漫画般的名字,让人堕入唯美的幻想。白马王子、黑马王子、吸血鬼伯爵、超级无敌帅气的勇士……不管什么,总之是帅哥,精灵天使通通都进来这个童话世界吧!当大家对这个名字抱有红心的幻想时,它正式建成了。它,是一所古怪的高校。
  • 倾斜在掌心的城市

    倾斜在掌心的城市

    本书收选有“一线情缘”、“与陌生人打牌”、“昆蛋”等10部中篇小说,展示了中国年轻作家的作品,异常尖锐地呈现了当下中国写作的可能和困难。
  • 色

    平凡小子步青云,名利场中彷徨挣扎,女人堆里半推半就。神秘女人为吴桐看相,说他会有桃花运。妻子、小姨子、女同学,各样的女人带着不同的欲望出现在吴桐的身边,他面临着感情、性爱的问题。欲望堆积在心头,色而不空,吴桐在海滩上写了一个巨大的“愁”字……
热门推荐
  • 独霸三界

    独霸三界

    叶云被未婚妻背叛,打断全身经脉,成为废物,却意外得到吞噬神鼎的帮助,从此鱼跃龙门,踩天才,揽美女,杀天骄,斗神魔,一步步走向武道巅峰……
  • 旧城市小物语

    旧城市小物语

    一些零碎的故事来源于小主角们的记忆与感悟,愿被世界温柔对待的不会是独人而是大家。
  • 本吾

    本吾

    我是我?我为什么是我?我是我,我就是我。
  • 音乐家

    音乐家

    青春如梦,在青春的美好时刻,努力去创造梦,实现梦,为梦而拼搏。一个读法黎亚音译大学的留学生顾子言,因某些原因,不得已回国……创业的她,会发生什么坎坷?读下去吧!ps:这本书没有封面,希望大家不要嫌弃哦。第一次写第一人称小说,希望大家鼓励鼓励。
  • 幸存者surviver

    幸存者surviver

    孙启早晨睁眼醒来,世界就变了,本以为是场事故,但其实....
  • 四大鬼门

    四大鬼门

    举头三尺有神明,千里神州鬼弄影。人们向来供奉神明,扫鬼出门。可有些人不同,他们逆天行事,供奉“招鬼冥器”,自成一派,称为“鬼门”。鬼门又分如沙,流油,烈纸,埋银四大鬼门。自古以来,门下众人称为“鬼使”,他们与鬼合作,各取所需。但鬼门门人发着死人财,多有死于非命,因此,“招鬼冥器”就是一把双刃剑,稍有不慎,就会死得不明不白,一命呜呼哀哉。少年程昊峰被鬼“弄了一下影”之后,稀里糊涂的当上“鬼使”。但他这个“鬼使”当得比较窝囊,没多久就翘辫子了。
  • 仙兽山

    仙兽山

    仙兽山现世,带走无数生灵的天灾将揭开一场壮烈的太古史诗。在仙兽大陆上,无数史前巨兽将卷入这场纷争,光怪陆离的巨兽大战就此展开!
  • 地府建设工

    地府建设工

    为了重铸残破的地府重铸轮回再造生死簿,许病一步步的走上了难以想象的道路
  • 守护甜心之四叶草愿望

    守护甜心之四叶草愿望

    她,日奈森亚梦,本是同学们眼中酷毙火辣的亚梦大人,却在一句绝情的话之下,发生了所有人都想不到的变化;她,伊藤由美,因为一时的嫉妒,被黑暗蒙蔽了双眼。爱情的背叛,友情的决裂,亲情的破碎,亚梦觉得人间的七情六欲都是那么的不堪一击,更让以前那个活泼又倔强的亚梦变成了冷酷难以靠近的冰山。但冰冷的伪装下,心灵却是那么的脆弱,终究还是忘不了曾给予自己温暖的人,可曾经谈笑风生的景色已经物是人非了...
  • 历代赋评注·唐五代卷

    历代赋评注·唐五代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