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59600000023

第23章 十字(2)

薛奕站起身来,又躬身笑道:“山长叫学生世显便是。”

石越上下打量着薛奕,见他较上次相见更加神采奕奕,一边让他坐了,一边笑问:“世显来杭州有几日了?我今日方回府,想来不会这么凑巧的。”

“也是昨日才到。”薛奕欠了欠身,答道,“前几日在船上之时,已听到山长的德政,昨日到杭州后来府上拜问,因山长不在,便先去了市舶司。蔡元长果然好本事,十艘大船半年即成,水手也招募齐全,训练亦颇得法,以前在白水潭,听山长说起南海诸国,大洋之外诸洲种种故事,或许不久便可亲往异域。”

石越回首与陈良对望一眼,不自禁苦笑一声,不过这种事情,却也不便在薛奕面前表露,只是勉励道:“他日世显便是我大宋的博望侯。”

“若得如此,亦全是山长之功。现今的确是大丈夫建功立业之良机,此次朝廷决意对交趾用兵,学生此来,也是想和恩师讨教一下方略。”薛奕说起这话时,目光中飞快地闪过兴奋之色。

石越愕然道:“世显说朝廷决意对交趾用兵了?”

“山长不知吗?”

“之前只接到京师的消息,说王元泽举荐萧注,萧注上书言事,请皇上对交趾用兵,说交趾旦夕可平,这是约一个月前才到的消息。”石越当时接到潘照临的书信,还不以为意,想来自己切切叮嘱王安石,又再三向皇帝谏言,应当不会有事。

薛奕却兴奋地说道:“原来如此,毕竟京师与杭州隔得远了,讯息迟滞。那萧注其实却不足道,虽然当年狄将军时也是颇有勇略之人,现在却是老了。他上书言交趾可击,可是皇上召他问方略,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最后倒是度支判官沈起主动请缨,现在皇上任命沈起做了桂州知州,眼见明年就要大举用兵。”

“那么世显要问我方略又是何事?”石越已隐约猜出何事。

薛奕环视厅内,见只有陈良在侧,其他家人都站得远远的,他知道陈良是石越心腹之人,便不忌讳,压低了声音说道:“若沈起在桂州进攻交趾,学生再以水师自交趾海岸登陆,突袭其国,神兵天降,交趾不足平!如此便是奇功一件。这里有学生搜罗到的交趾地图,原以为派不上用场,但是不料蔡元长如此能干……”

石越知道王韶平定熙河之后,赵顼亲往紫辰殿受贺,王安石受皇帝亲赐身上玉带,王韶进端明殿学士、左谏议大夫不提,从军中的长子,到家里几岁的小儿子,都受世职之封。又追封祖宗三代,真的是天下为之侧目,多少人想立军功想红了眼。薛奕年纪轻轻,有些想法亦是正常。只不过这只船队,他是用来挣钱的,却不是用来打仗的,至少暂时不是用来打仗的。

他装做沉吟良久,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果然薛奕紧张的问道:“山长,有何不妥吗?”

“此事有三不可。”

“三不可?”薛奕反问道。

“李乾德一向修朝贡,事我朝甚恭,兴无名之师,诛无罪之人,纵是得利,李乾德只须退兵防守,遣一使臣至汴京,向皇上哭诉,只道沈起擅兴边事,到时候只恐满朝大臣,都要无言以对。那时也只好罢沈起以为搪塞之言。我料定沈起此人,不懂得栽脏嫁祸,寻找开战的借口,我天朝是礼义之邦,能架得住对方责以大义?若是蛮不讲理,以后不免为众藩国所轻,此其不可者一。”

“昔日太祖皇帝时,南唐乞缓兵,太祖皇帝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遂平江南。这不是理由吗?”

“交趾非卧榻之侧,而是南方偏远之邦。”

薛奕默然不语。石越知他心中不服,又继续说道:“便不论这些,只说一旦与南交征战,若用土人为兵,则决难取胜,最多破城掠夺,想全其国,决不可能。若用中原禁军,则不免转运千里,难以持久,加之中国之人,不习水土,南蛮瘴疠之地,未及交兵,十之二三,已死于疾病。因此攻伐交趾,仓促之间,难竞其功,非唐宗汉武,国力极盛之时,中原对彼处,只能鞭长莫及。此其不可者二。”

薛奕沉思良久,点头叹道:“山长所说有理,可叹满朝大臣,智不及此。”

“那倒未必,似吕吉甫,心中必是知道的,不过别有怀抱;蔡确蔡中丞,也是知道的,不过又不敢说,冯参政、吴枢密,也未必不知。”石越冷笑道,“尚有不可三,便是船队刚刚组建,未占天时地利人和,不宜轻启战端,便是作战,也要尽量海战,避免步战。否则不免全军覆没,画虎不成反类犬。”

薛奕连连点头,叹道:“若非来问山长,几乎坏了大事。”

石越笑道:“年轻人心怀壮志,不是坏事。只是行事当谨慎,需知世间无后悔药。明春出海,往来南洋诸国,一面贸易牟利,一面留心各地地理、风土、人情、物产,将来未必没有从海上进攻的一天。早有谋画,积累经验,日后便事半功倍。”

薛奕听石越口气,不禁大喜,连忙点头答应:“学生理会得。”

“不过,”石越又沉着脸,肃然道,“这一两年之内,世显若是不听忠言,擅兴战端,便是有陈汤斩郅支之功,你上岸之日,我亦要斩你之首,以明国法!”

薛奕站起身来,抱拳为礼,朗声答道:“学生断不敢擅动干戈!”

熙宁七年,春暖花开时节。

杭州刚入春天,就已经下过几场雨了,各地的官员大都松了一口气,他们“亲民宴”上的伙食,也终于慢慢变好了。这几天大家谈论的话题,变成了即将扬帆出海的船队。

这是大宋历史规模最大的一次海上航行。市舶司所属战船十五艘,其中三艘被称为“神舟”的超级大船,十二艘“福船”,水手便多达两千余名;另外还有随船队同行的各个商行的船只八十余艘。所有船只上,装满了瓷器、丝绸、蜀锦、棉布、座钟等等中国的特产,只不过他们首航的目的地,并不是南洋,而是高丽与倭国。

表面上看来,这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只不过因为第一次进行这样大规模的航行,便是船队的补给,也会成为沿岸巨大的麻烦,因此决定选一条航线较短的商路进行首航。但实际上,却有更深层的原因,当然这些原因,也不过石越和他的幕僚们知道罢了。

曹友闻站在自家“福船”的甲板上,暗暗感叹自己的理想以这样的方式开始。他远远望着隔了几艘大船的旗舰,身着轻铠,肩披黑色披风,腰间别着大理宝刀的薛奕站在船首甲板上,威威非凡;而让他意外的是,站在薛奕身边,负责官船贸易事务的,竟然是自己结识的那个胖子甫富贵!

当薛奕挥出手臂,指向前方的大海之后,所有的船只都同时打出了“出发”的旗语。曹友闻不禁喃喃自语道:“这是第一步!”

此时站在港口送行的石越,也轻轻说道:“这是第一步!”

同一天,大宋的船队在杭州起航;同一天,回到汴京不过几个月的王韶,又骑上了战马,只不过这次同行的,多了一个李宪。

果然不出石越、吕惠卿所料,王韶回到京师不久,玛尔戬就死灰复燃,扰攻河州,河州知州景思立轻兵出击,在踏白城被玛尔戬部将青宜结、果庄伏击,兵败自杀,玛尔戬复围河州,为防岷州总管高遵裕相救,玛尔戬又佯攻岷州,高遵裕遣包顺击攻,玛尔戬一触即撤,高遵裕却也不敢追击,坐视河州之围而不敢相救,只是把报急文书象雪片一样的发到汴京。

王韶心里不住的苦笑,他想起皇帝连夜召见自己时,一个劲跌脚后悔:“悔不听石越、吕惠卿之言,悔不听石越、吕惠卿之言……”其实他来之前,他儿子、军中将领都劝过自己,让他请表留下,剿平玛尔戬再回京不迟,但是可能吗?别说被人诬成谋反,便是“跋扈”二字,他便已担当不起。高遵裕做岷州总管,是做什么用的?那是监视自己的!临走之前,千叮万嘱,要景思立不要出战,善修守备,不料还是战败身死!

“卿此次去河州,不彻底剿灭玛尔戬,决不班师!”尽管皇帝如此信誓旦旦,但是王韶吃一堑长一智,为了避免皇帝终于还是不放心,他主动要求李宪跟自己同行,李宪是皇帝信得过的宦官,又真会打仗,比起什么也不懂乱指挥的监军要好得多,这样也好让皇帝少一点疑心。

熙河不可丢!有了熙河,不仅断掉西夏一臂,宋军也可与效忠宋朝青唐吐蕃连成一体,互相呼应,直接威胁兰州乃至凉州、灵州。而且每年还可从熙河地区得战马二万匹!这都是将来恢复河西的资本。可惜自己年纪已越来越大,不知道还能征战多少年,不知道能不能亲眼看到平定西夏的那一天?

“王大人,你又何苦非得把我拉上呢?”李宪苦笑着打断了王韶的思索,“你就不能让我在汴京享几天清福?”

“有了李中尉,活捉玛尔戬不难。”王韶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回道。

“罢!明人面前不说暗话,平定熙河,最重要的就是得吐蕃部落之心,王大人能孤身冒险,武艺超绝,兼之胆色过人,吐蕃各部落又敬又畏,所以往往愿听驱使,玛尔戬既失人和,便绝不是王大人敌手。我去又有何用?不过守守城罢了。”

王韶语带双关地笑道:“有中尉坐阵,在下方无后顾之忧。”

李宪听出话中之意,不由得哈哈大笑,旋又忧形于色,说道:“不知河州现在如何了?”

“回京前我生怕河州有失,把军器监送的震天雷、霹雳投弹一半都留在了河州城,贼子想攻破河州城,也不是那么容易的!”王韶咬着牙冷笑道。

李宪也不由略觉宽心:“你把震天雷留在河州了?这就好,这就好。不知河州现是何人守城?”

“河州尉倒也罢了,倒是大相国主持智圆大师也在河州,大师颇有谋略,河州至今不失,我料定是他的功劳。”李宪也知道这个智圆和尚,是佛门中了不起的人物,与王安石、王韶交好,王韶平熙河,便是智圆以讲佛法为名,在前面探路,带着金银,贿赂各部落首领,因此王韶才能入熙河如入无人之境。这时听说有他在河州主持大局,倒也放心得下。

又听王韶冷笑道:“中尉也不必过于担心,玛尔戬敢围河州,无非是自恃有西夏为外援罢了,此次去救河州,可从熙州调守兵二万,往定羌城,攻破西蕃、结河川族,断了玛尔戬与夏国的通路,再进临宁河,遣偏将入南山,断他回老家的后路,玛尔戬那狗贼,别说围河州,我让他有来无回。”

“果然是妙计!”李宪不由感叹万分,心中暗道:“王韶真名将也!”

然而,当王韶、李宪一路急驰熙州,调齐熙州全部二万守军,正欲依计行事,兵发定羌城之际,京师的使者就持着使节后脚赶到,口称敕令:“诫王韶持重用兵!”

顿时诸将面面相觑,王韶冷着脸,沉吟半晌,寒声说道:“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诸将依令行事!”

使者尚欲多言,王韶按剑怒视,冷笑道:“军中自有军法,使者勿乱我军心,否则休怪本帅用使者来试军法!”

使者吓得面如土色,望着李宪,嚅嚅说道:“中尉……”

“军中自有军法,细柳营的事情,你不曾听说吗?且回去吧,不必多言,皇上不会怪罪的。”李宪温声说道,把使者赶出了军营。

不料大军刚到定羌城,竟又有使者持节赶到,依然是一模一样的敕令:“诫王韶持重用兵!”

气得王韶钢牙一咬,怒目睁圆,沉着脸怒道:“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使者请回,但听捷报便可!”不由分说便着人把使者哄出军营。

数日之内,使者两至,李宪忧形于色,道:“王大人,京师必然有事,否则皇上不会万里之外,遥下诫令。两位使者全是金字牌急脚递,日行五百里加急,大宋输不起这场战争了!”

王韶冷笑道:“中尉,正是因为知道京师必然有事,大宋输不起这场战争,我才要按计行事!若是兵败,我王韶决不生出熙河!”

几乎仅仅在一夜之间,大宋就变得输不起一场战争了!

不久之前,赵顼与王安石还沉浸在开拓熙河的喜讯之中,好消息一个个传来,梓夔察访司熊本以民兵讨平泸夷,去掉大宋西南地区百年之患;章惇完成对南江蛮的最后一击,克日便可回朝;石越奏两浙路元气渐复,杭州市舶司船队首航,这更是可比之张骞通西域的大事!

志得意满的赵顼整日在御案之间,探讨形势,布置方略,只待沈起攻破交趾,收复此汉唐古郡,然后挟四面告捷之余威,大力推行方田均税之法,彻底改革唐德宗两税法以来几百年间积累的税法沉弊,为大宋奠下万世之基。如此将养数年,一面使百姓休养生息,一面积蓄国家财力,勤修将兵、保甲之法,修缮战备,只待夏国有可趁之机,便数路大出,恢复河西;西夏平定,挟得胜之势,再攻燕州……赵顼几乎已经可看到自己将来在历史上的评价,会比唐太宗还要伟大!每次想起这些,他苍白的脸上,便不自禁的泛上一丝红晕,呼吸也变得微微急促起来。“若真能如此,朕一切辛苦费心,皆是不枉!”这是赵顼每次看到内库的封椿钱、挂在寝宫的天下郡县图时,都会不由自主泛出来的想法。

然而自从河州被围,玛尔戬死灰复燃的消息传来之后,当真祸不单行,更大的噩耗从北面传来——

王安石这日自起床之后,右眼皮就跳个不停,一大早刚刚走进禁中政事堂的院子,冯京就焦急地迎了出来,道:“介甫,河北西路诸州公文,道该路各州自去年秋天以来,滴雨未降,不料又有蝗虫成灾,常平仓无粮可济,道路上已经开始出现流民!”

王安石脸色立时惨白,他阴着脸看了冯京一眼,冯京已是手足无措,而政事堂的官员,无论大小,一时都变得异常的沉默。

旱灾不算什么,几个月来,无论是汴京的天气,还是各地的报告,都在说明旱灾很可能会发生——问题是石越!托梦竟然是真的?所有的人心里都不由自主的泛起这个念头,但是没有人敢说出来。而更让人心惊胆颤的,是蝗虫!一般人会认为,蝗虫是上天对朝廷不修德政的惩诫!几个检正官心里已经在嘀咕:“老天爷真不给人好日子过,没省心几天,又送来了攻击新法的借口。”按惯例,拗相公要请求辞职以应天象。

王安石还没来得及说话,又有人拿着文书闯进院子,禀道:“河东路蝗灾!”

冯京身子不由一颤,虽然他和王安石政见不合,灾情严重的确是攻击王安石很好的机会,但是这种延及数路的大灾,万一处理不当,激起民变,是可以动摇大宋国本的!河北流民要逃灾,一路南下,自然而然是汇集开封,而开封也好几个月没有下雨了。如果流民要在京师闹起事来……冯京想到这个后果,就不寒而栗。

河北诸路,绝无赈灾的能力!

然而事实无比的残酷,接连半个月内,黄河以北地区,报告灾情的文书如雪片一样飞入汴京,每份文书上,都无比清楚的告诉政事堂的大臣们,本州已经有百姓开始逃灾,流民们的目的地,十之八九,都是汴京!

政事堂取消了轮值的制度,所有的宰相,每天都必须到齐。而赵顼现在接到的文书,甚至不需要贴黄(贴黄:用黄纸贴在奏章上的提要,以方便皇帝阅读奏折。),凡是黄河以北来的奏章,几乎毫无例外的是报告灾情的严重性。官员们的语气诚惶诚恐,但是却也无比清晰地告诉赵顼与王安石:“我们无力赈灾,也无力阻止流民的出现!”

“丞相,如今要如何处置方是?”赵顼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心情去后悔了,他并不是昏君,深知此时的情况,只要处理不当,必然动摇国本。因此他才断然拒绝了王安石的辞呈。

“方今之计,只有仰赖东南漕运和开封的积蓄了。”王安石也没有什么良方,“还有一个月,东南种两季稻的地区,早稻可熟,加上各州的存粮,应当可以度过这个难关。”

“陛下,臣有一言!”知制诰苏颂略有迟疑的望了王安石一眼,咬咬牙,终于出列说道。

“苏卿有何建议?”赵顼用期望的眼神望着苏颂,似乎是希望他嘴里能崩出一个奇迹来。

同类推荐
  • 明史演义(上)

    明史演义(上)

    《明史演义》是蔡东藩著作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系列书之一。全书共有一百回,讲述了从平民皇帝朱元璋开国、筑长城,郑和下西洋扬国威到明思宗殉国这一段历经276年的历史。此书“语皆有本”,力求其主要情节均有历史记载作为根据,而故事又不乏生动,既是一部历史巨著,也是一部文学巨著,读者可以在其中如同欣赏传奇故事一样领略中国的一段恢弘的历史,两全其美般地汲取知识和熏陶思想。
  • 我是猫

    我是猫

    主人公以一只猫的身份,俯视着日本当时的社会,俯视着二十世纪所谓现代文明的大潮,同时发出种种嘲弄和讽刺。作品通过主人公苦沙弥的生活,以诙谐的语言、细腻的笔调和犀利的笔锋,描绘了一批惯于谈天说地、道古论今的文人学士和势利小人,淋漓尽致地揭露和嘲讽了资本家、统治者,批判了金钱万能的社会和盲目崇拜西方生活方式的社会风气,塑造出一群自命清高、愤世嫉俗的知识分子形象。
  • 丛林战争(经典珍藏版)

    丛林战争(经典珍藏版)

    这是一部题材新颖、角度独特、富有时代特色,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全新的、神秘的生活领域的长篇小说。小说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展现了这场残酷的“丛林战争”;通过美军的安德森、克里斯,为寻找“胡志明小道”之谜而深入丛林历尽磨难的遭遇;通过越方的黎东辉、黎文英、黎氏娟一家人的不同命运,反映了“全民皆兵”的“民众战争”;通过我援越支队长孙洪林、干事乔文亚起伏的经历,展现了我方的无私援助。而这一切,全都通过“它不仅再现了越南战场上残酷的、惊心动魄的场面,而且借助这段历史,寻找历史、人类与战争的灵魂,把过去、现在和未来联系了起来,把文学、历史和哲理融成了一体。
  • 十九层上仙

    十九层上仙

    修炼千年,她终于成为百花仙子中的一员。可是刚登上这个职位没多久,她就不小心……撞破了天后与魔君的奸情。年幼无知的她向天帝打了小报告。最后赏赐了她九九八十一道天雷后,踢出仙界。背负诅咒,在凡间轮回。两百年后的一天,偶遇地狱十九层的提命阎君。他为她重塑仙身,带回地狱十九层,从此她成为了地狱十九层里唯一一位女的命轮使者。为了守护命轮,她必须去往三界,将命轮中出现名字的那个人找到,杀死。
  • 续镜花缘

    续镜花缘

    《续镜花缘》,清宣统二年(1910)上海人华琴珊著。作者从李汝珍《镜花缘》一书末尾入手,着力写女儿国中几个才女理民治国的武功和文治。对一干才女不让须眉的各种才能极力做铺排描写,为几千年遭受歧视和压迫的女性吐气争光,对李汝珍《镜花缘》所写的妇女问题有所继承和发展。
热门推荐
  • 印记:滴泪痣

    印记:滴泪痣

    被虐待?被遗弃?抱着心痛与愧疚自杀的唐笑,没想到阴差阳错的来到了古代,一心想死的她,却一次次被眼前的这个男人所救。她恨,他也恨,这女人怎么那么不爱惜自己的生命?……为何每次只要看到她眼角下的滴泪痣,他的心既然会莫名的心痛?
  • 无花道果

    无花道果

    非人非妖,亦神亦魔。正耶邪耶,自在我心。
  • 写给女人的哈佛情商课

    写给女人的哈佛情商课

    对于女人而言,智商可以让女人成功,而情商不仅能让女人成功,更能让女人幸福。一个幸福的女人不但要有高智商,更要有高情商。本书以哈佛大学情商课的观念为核心,将女人在工作、生活和社会中的所需要的智慧娓娓道来。结合生动实用的例子,教女人开发自我潜能、拓宽思维方式、掌控不良情绪,巧对人际关系、学会处世的智慧。
  • 玉结秦汉缘

    玉结秦汉缘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里,没有人能够评价别人的对错是非,别人的评论丝毫不能影响你对他的爱,也无法影响他是你心中的英雄,更不能阻止你为他付出一切。
  • 宫阙离

    宫阙离

    因为你们,我父母死了!因为你们,我师傅也死了!因为你们那所谓的邪魔不两立,我什么都没有了.我何曾付过这个苍生,何曾负了你们任何人.是你们一而再再二三的的逼我是你们一而再再二三的要杀我更是夺走一切我爱的人,爱我的人你们不是说我是邪吗?不是说我会危害苍生吗?从今以后我会让你们所担心的都一一发生.要让你们知道,你们的苍生变成现在的样子,这一切都是因为你们.谁敢阻拦我,我遇神杀神,遇魔杀魔.
  • 乱世的剑

    乱世的剑

    当乱世来临,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握紧手中的剑!
  • 君若有情

    君若有情

    囚牢里走出来的一瞬间,温情脉脉的阳光似夹着锋利的刀割着她的每一寸肌肤。她、杜纤云,是被尘世遗弃的孤女,用最冷漠的心去面对人世间的爱恨嗔痴。无处可去的她被迫入了宫,宫中,杜纤云先后遇到冷酷的帝王白楚和温柔王爷白澈,漆黑的夜里救下了满腹心机的民间皇子卓溪,一场爱情故事拉开帷幕。她和他们本是两个世界的人,命运的红绳却将他们紧紧系在了一起,男人间的争权夺利中,她又办演着什么样的角色?酣畅淋漓的爱情长歌中,她最终的选择又将如何?心痛如厮的悲泣中,她又将何去何从?
  • 铁公鸡相公:娇妻嫁到

    铁公鸡相公:娇妻嫁到

    别人穿越做美女,她却成了“如花”,还从小就被“父母”卖给别人当了冲喜新娘!自愿请休,离开她那爱美女如痴的相公。坚强的她日子越活越精彩,遇到美男多多,却爱上了一铁公鸡。她无语,自己这啥眼光啊!
  • 回归众生

    回归众生

    名留历史千余年,众生平等万民先。如若为害欺良善,敢拉天帝坠凡间。
  • 攫雷电于九天富兰克林的故事

    攫雷电于九天富兰克林的故事

    本书从青少年阅读的角度、记述富兰克林——这位奠基近代电学的美国科学家、成就并举于文学、政治领域的“美国科学和文学之父”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