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一的第五近卫营被留在柏林,象征性地守卫着空城。张天一觉得自这个事件发生之时起,就充斥着诸多疑问。法国为什么无缘无故的入侵,而德国参谋部为什么在如此弱小之时选择了决战。这不应该是普鲁士总参谋部应有的水平。
为此,张天一写信给普鲁士腓特烈国王,阐述了此次出征的不利,但是身为下层军官的他没有收到回信。
当普鲁士大军南下十日,在南部展开之时,一条震动普鲁士朝野的消息爆炸性的传开了。由奥地利帝国控制的普鲁士东部五省集结了三万大军越过边境向柏林全速进发。
此时已经无兵可派的腓特烈国王急忙下令大军回援,可是他知道,此时远水解不了近火,东部乱军将于两日内抵达柏林。
怎么办,此时腓特烈国王焦急的询问着手下的官员大臣们。可是都面面相觑的没有了办法。
此时腓特烈最小的弟弟亨利亲王出列说道:“我愿意率领柏林全部的武装力量迎战,直到我普鲁士大军的归来。”
腓特烈当即答应了请求,而想到了张天一曾经的劝告后,补充道:“把近卫第五营留下吧,其余你全部带走。”
亨利亲王表示同意,带着两个近卫骑兵营和预备役三千士兵踏上了征程。
终于想起了史密斯的腓特烈在亨利亲王率军出征后召见了他。张天一毫无迟疑的迅速抵达波兹坦皇宫,直达腓特烈国王的会客厅。
此时已经面显焦急的腓特烈已经有些坐卧不安,参谋本部的消息一张接着一张的向他传递着。当见到张天一前来,腓特烈终于得以喝了那杯早已放凉的咖啡说道:“史密斯,你来了。我这忙的不可开交,前线的局势让我十分担忧啊。”说着将军事简报毫无顾忌的递给了自己这个信赖的弟弟。
张天一接过简报后,越发觉得战局的奇怪后这两线战役的蹊跷联系。两个事件发生得如此天衣无缝,很难让人不联想到是有人蓄谋已久。看过简报后,天一有些忧虑的说道:“陛下,此次的局势确实危急,不过并未无可挽回。”
腓特烈有些期望的说道:“哦,你有什么好建议,块说来听听。”
张天一说道:“此次的危急,表面上虽然普法边境上的主力决战情况艰难,但其实这来自背后的一击才是最致命的。请问现在柏林城中还有什么军事力量?”
腓特烈说道:“能用的都已经上去了,没有了。”
张天一说道:“后备军、预备役、民兵甚至军事学院的学员都压上去了?”
腓特烈似乎经提醒道:“军校炮兵科的学员还没有,由于刚刚入学且行动不便,还留守军校。”
张天一说道:“陛下,我认为此时是动员城中精壮组成民兵担任守城,同时将炮兵学员和我的近卫第五营联合起来构筑亨利亲王身后第二道防线的时候了。”
腓特烈此时完全认可任何可以增添胜算的措施,当即答应了张天一的方案,同时任命其为后备军团指挥官负责柏林城最后的一道防线。
张天一当即接受了任命,但是补充道:“陛下,完成如此庞大的工程,我需要两个人的协助。”
腓特烈说道:“是谁?”
张天一说道:“赫尔穆特•;冯•;毛奇上校和阿尔布雷希特•;冯•;罗恩少将。”
腓特烈说道:“没问题,这两个人刚好还在柏林,军部会下达指令让他们全力配合。”
张天一听此,真是喜出望外,原本此时冯。毛奇将会被威廉亲王提拔为他的副官,而这罗恩也很快被威廉容纳为核心成员,如果不是这次战役,或许这两位普鲁士军事奇才就被威廉亲王揽入帐下,构筑成威廉亲王的铁三角的两边了。
历史似乎也在有意照顾这个本不该存在的张天一,时间在此出现的短暂裂隙让张天一把握住了,就这样,被任命为第三军团司令的张天一拿到了军部的调令,将毛奇和罗恩揽于帐下。
作为普鲁士军人的一贯作风,尽管此时张天一的军阶还没有二人高,但毛奇和罗恩还是毫无迟疑的接受了任命。来到了张天一的麾下报到。
此时张天一已经抵达柏林军事学院的炮兵科。炮兵科教员冯。 洛索姆正接受张天一的询问回答道:“目前炮兵科学员一百二十人,编制二十组,50训练用火炮十门,90火炮十门,训练弹五百发。”
而此时毛奇和罗恩的同时抵达,张天一无缝接入的向罗恩询问道:“罗恩将军,此时装备部还有多少火炮枪支预留?”
罗恩当即作答道:“90新式火炮九十门,炮弹一万发,军工厂开足马力生产,每天还可新增十门,炮弹一千发。”
张天一说道:“很好,洛索姆少校,你将军校全部学员包括教官在内,分解成一百二十组炮兵作战单位,每组配备三名随军民兵随我马上前往贝尔瑙布防,装备的运输河阵地的修筑,罗恩将军你来协调。毛奇上校,你负责柏林城内民兵的构建和训练任务,将主要街道设立关卡,布置城防。”
毛奇和罗恩对这个年轻军官果断而正确的处置,很是钦佩,原本以为任命一个如此未经战事的军官作为军团司令的草率和不周,到此时的些许认可,这个转变在二人心里种下了一颗认同的种子。可是危急依旧在那摆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情况,即便二人满腹雄才大略,而仅由这些童子军和老百姓组成的第三军团还是十分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