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128100000100

第100章 儒者患不知兵

异语6

二战末期,正在和斯大林、杜鲁门讨论世界秩序的丘吉尔得知,自己的党派在国内选举中失利,自己马上不再是英国首相了,请交接交接工作给下一任首相。

丘吉尔说了一句,英国人真是忘恩负义,而后交接工作回国。

议会为了表彰丘吉尔在战争中的贡献,决定为他在公园里建一座雕像。

丘吉尔拒绝道,我怕鸟儿在我头上拉屎。

还记得看过一个段子,有人对一个作家说,有粉丝要花50万英镑在公园为你建个雕像。

作家说,把钱给我吧,我愿意天天站在公园里。

——————————————————————————————————————————————二战

不管怎么说,年方二十岁的秦武公志得意满,其实按年龄来算,应该是大二的学生,但是已经取得这么大的功绩,春秋战国以来,可以说第一人。

虽然行事幼稚了点,脸皮还不够厚,但是还年轻,再磨砺个几年就好。

如今秦国如狼似虎,兼有魏国为虎作伥(chang),可谓如虎添翼,无人敢樱其锋锐。

韩国见楚国占了便宜就走了,长叹一声,派遣公孙侈(chi)出使秦国求和。

公孙侈一向是和秦派的,苏洵说六国以地事秦,犹抱薪以救火,薪不尽,火不灭也,其实也不然。古今以来,割地都是很耻辱的事,不到万不得已,或是深谋远虑,哪个君王愿意做。

比如公元前317年,公孙衍主导的第一次合纵攻秦失败,秦国反扫荡成功后恨得牙痒痒,于是派樗(chu)里疾发兵攻打韩国。樗里疾大败韩军,俘虏韩军主将申差。

公孙侈于是劝说韩宣惠王,盟军不靠谱,不如割城交秦。楚国是合纵的主谋,秦王恨之入骨,我们推波助澜就好,秦楚必有一战,到时候就中取事。

其实也是效仿智伯的故事。晋国智伯一家压住韩赵魏三家,韩国就十分配合满足他的无理要求,惯着他,让他得意之余对其他人如法炮制,如此以来得罪的人变多了,终究会碰见扎手的点子,那时候反戈一击,可谓以小博大。

如同常说的,对付人最好的办法就是附和他,让他总以为自己是对的,终究有人会替你教他做人的。

公孙侈的想法很好,韩宣惠王想想,老祖宗留下的智慧如同圣主遗训,子孙当然听从,一面派遣使臣去各国求援,暗地里派人联络秦王想要求和。

可惜行事不密,楚怀王知道了,愁容不展。

陈珍(zhen)此时由于对义渠国判断失误,由秦国跑到了楚国,算是客卿身份。

楚怀王于是问他,你说如何是好。

陈珍笑道,此事容易,君王立刻整顿兵马,发兵救韩。

楚怀王面露尴尬,之前当了出头鸟,成为合纵盟主,楚国上蹿下跳出力甚多,却一把全赔了,意识到了中原的事不好混,不想出力,只好说,秦军方胜,锐气正盛,我军新败,士无战心,正要养精蓄锐,如何能兴师动众去救韩呢!

陈珍腹黑的说,我说发兵,可是没说什么时候到啊!

楚怀王与陈珍相视一笑,于是派人对韩国说,楚国将发兵救韩,合纵大军就到,韩国要顶住。

合纵各国也纷纷表示,也将发兵,只等楚军一到,四处出击,让秦军首尾不能兼顾,必定望风而逃,兄弟你要顶住啊!

于是主战的臣子跳出来了,一食一饭尚思来之不易,何况先祖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韩宣惠王被刺激到了,是啊,如此一来孤王有何面目见先君与九泉之下,算是宁折不弯,于是召回谈判使臣。

公孙侈大惊,说主公中楚国离间之计也。秦韩相约攻楚,楚虚张声势,我料其兵定然不至,如此一来,韩国危矣。

韩宣惠王苦涩一笑,和秦之后,倘若楚军真来,那时又该如何应对呢!何况秦国强大,觊(ji)觎(yu)我国,我方才加入合纵,结群自保。若弃了合纵,那时人为刀俎(zu),事秦如事虎,虎饱时,可安稳一时,虎饥便须割肉事饥虎。

公孙侈叹道,如此一来,必定激怒秦王。

韩宣惠王说,和秦则背盟,楚军那时南来,魏、赵东来,倘若秦军不救,如之奈何?方今楚军将至不至,必为秦军所患,我料秦军不能持久,举国一战,未必便输。

韩宣惠王未必不知道楚国的阴谋,可是明知是坑也得跳,于是背水一战,被斩首七万人,国力大损,而援兵不至,只好和秦国签订条约,送太子韩仓到秦国为人质,敲定合约,也因此对楚国心怀怨恨,觉得这人太不地道了。

后来秦魏韩协约国与楚齐宋同盟国作战,楚国二次战役一度打到秦国境内,秦国让韩魏发兵攻打楚国,围楚救秦,楚国也派使臣去韩国、魏国,让他们倒戈相向。

仿若智伯一般,若是韩魏来这么一手,楚国没有后患,倾国之兵可能真的能打到咸阳,联军再遥相呼应,攻打函谷关,秦国轻则伤筋动骨,重则分崩离析。

秦国也急了,连忙开条件给韩魏。按理说,韩魏应该学祖辈一样的,韩国若是抢先呼应,魏国必定响应,大局定矣。

不知道是楚国条件不够优惠还是韩国记仇,韩宣惠王依旧选择按盟约办事,韩魏出力大败齐宋,又攻击楚国,楚军只好回军,功亏一篑,割地赔款后对韩国恨之入骨。

按理说秦国应该感激韩国吧,可是智伯灭了赵国,接下来就是韩国魏国了。秦武王于是发兵攻打韩宣惠王,韩宣惠王大惊,往事不堪回首月明中,去楚国求救。楚国自然一口答应,颇有些渡劫劫波兄弟在,依旧是晚点来,捞够了再走。

秦军攻取宜阳,斩首韩国六万。

从某种意义上讲,韩宣惠王之前的推断都很对,秦国不是说你对他好他就投桃报李的,他想要的你不给他,他就越想要,不给就打你。可是楚国又是好相与的吗,楚怀王看似傻子一样被玩的团团转,不依旧刷着自己团团转吗,都不是易与之辈。

韩国于是决定了终极策略:秦来从秦,楚来从楚,合纵来了跟合纵,合纵没了就贿赂秦国。

当初这是郑国的国策,可谓小国多次含羞受辱后的教训,小国就不要讲面子。可是时代不同了,晋国、楚国的时候,郑国听从就好,很少说要割地的,顶多送点钱,资助点军粮,再认个大哥就好。

而秦国从商鞅开始,不好务虚名,你来我这拜码头就得给好处,而且时不时的勒索,不从就打你。按理说这样的老大肯定没人愿意跟,可是秦国厉害啊,没有小弟照样能过,只是困难点罢了。

依靠着这种战术,秦国国土不断的扩张,所谓先立于不败之地,而后可追求胜利。

公孙侈来秦国谈合作,当初就是他死守宜阳的,想来也是感慨颇多。秦武王大手一挥,泱泱大国以诚信为本,为表诚意,武遂城给你们吧。

韩国于是再次回归秦国怀抱。

秦武王自然喜不自胜,有人便劝诫他说,《诗经》里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当年智伯也是如此得势,而后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差降伏越国,又打败齐国,最后却被勾践所灭。这些人开端都不错,可惜后面狂傲自大,不得善终,君王年方二十,却威加海内,后面的日子还很长,难道不害怕吗?

秦武王听后很惶恐,后来一次跟中期争论,没吵过人家,生气的拂袖而去。

有人便劝道,“中期这种性格的人,也就是遇见明君才安然无恙,要是桀纣肯定杀了他。”

秦武王听后想想也对,杀了他自己就成桀纣了,那就真是鲜克有终了,于是没有拿中期治罪。

如今可以分析秦武王的性格了,首先性子比较直,弯弯绕绕的玩的不多,比较念旧,性子有些软,能分清好坏,脸皮薄,但是容易冲动,很执拗。对于他信任的人,很推心置腹,但是一旦讨厌你,也很不讲情面。

直白点,性格和智商上就是一普通人,所以他经常被人劝说,也往往采纳,属于比较好混的君王。

这对秦国真是一件好事,他父亲给他准备了一套班底,安排好了方向,所以上任之后,秦武王便把政事托付给了信得过的人,而且始终信任。

甘茂得到信任,做事事半功倍,一个听话的君王,一个能臣,秦国就是靠着这种组合发家的,包括很聪明的秦惠文王。

而且秦武王还有个好处,力气大,比较尚武,故而对武人很厚待,齐国的勇士孟贲听说后都来秦国碰碰运气,被封了官。武人虽说打仗行,但是只能用军功来和文臣分庭抗礼,但是依旧被压制。

历来君主好武的,武将地位都比较高。

宋太祖的时候,杯酒释兵权无非是武将权势太重,毕竟是开国之初,明太祖的时候也是,封侯封爵的武将很多,一品、超品,你文官才几品,只得乖乖的请安问好。

李善长是文臣之首,还是以军功才封侯,这才压得住那群当兵的。刘伯温说的厉害,什么定天下之类,其实地位差李善长太远。

朱棣造反起家,知道当兵的厉害,所以厚待武将。再之后,海晏河清,当兵的守住险隘挡住蒙古人就好了,文臣玩弄权谋,武将怎能抵挡,一品武将见了地方大员都得客客气气,请人家先落座。

以后每逢战时,文臣们搞不定,才找会打仗的武将去出力,而后给点功劳,如杜月笙比之如夜壶,其实话糙理不糙。

到了明武宗朱厚照的时候,喜欢打仗,动不动就喜欢往边境上跑,给自己封了一个军衔,对手下的武将也挺厚待的。

武将仗着皇帝宠信,可是依旧没闹出多大乱子,皇帝一死也就一江春水了,梦醒之后,心碎无痕。

秦国是耕战国家,战争是国之大事,武将地位也蛮高,不至于被文官集体碾压,毕竟战事不断,而且重要将领都是君主的叔叔弟弟伯父之类,但是却总有一个外来的权臣压着。

樗里疾战功再卓著,也只能乖乖靠边站,不然想谋反啊!

商鞅帅军攻打魏国,我倒不觉得他多会打仗,只是有手下人去打,自己统领而已,张仪比之商鞅尚且不行,但从军出征也能有军功,所以人家能文能武,怎么着都压着你一头,武将不能不服。

甘茂也是,当初单独领军配合魏章大败楚军,魏章和张仪都是魏国人,一同跑到了魏国,甘茂则相当于占据了魏章的功劳,聊起天来也是想当年魏章如何如何,多亏了我领军,临危不乱这才大败楚军,有这个资本。

但他多会打仗,其实也不然,独自领军攻打宜阳就是明证。

朱元璋攻打张士诚首都苏州,二十万大军围城,下属请示他,我们的主攻方向在哪?

朱元璋大怒,二十万人攻城,还要分什么主攻方向吗?

这大致是文人所理解的战争。

得势的时候一拥而上,多死几个士兵算什么,向往着羽扇纶巾,谈笑用兵,以为只要尽封赏,便可以坐观局势,看宵小望风而逃。

所以文人写,金兵两万破辽军七十万,所以联合金兵攻打辽国,想要往弄权术。文人见到宋军一败涂地,然后骂道,我十万宋军,却被辽人一万人所败,主帅可杀,全部可杀,全是无能之辈,却从没想过自己操刀去搏一把。

童贯当时是宋朝第一武将,本身却是阉人,能在宋朝混到如此低位,想来是真厉害,之前平定各方起义的义军(陛下,陈胜吴广起义了)功劳不小,比宋江声势浩大数倍的方腊就是被他平定的。

可是童贯领军攻打辽国,才发现手下在边境和辽军想安多年,平常也就打点草谷场,抓抓辽国的百姓快活。文官们吃喝玩乐快活,将军们也吃空额,搞双边贸易,收保护费添补家用,说是十万兵,多半十去九空,召集军队去打仗,军中要不是归来头白还戍边的,要不是经营小买卖没当过一天兵的,运气好说不定还能遇见几个花木兰。

兵械粮草不是每年都给你拨吗,不好意思,多多益善,那么点还不够分呢!

军中有多少战马,一看数量不少,上阵一看,什么猪不叼狗不啃的都有,估计是临时凑来的吧!刀剑盾牌可以以次充好,弓箭强弩也可以李代桃僵。

反正大家一起贪,也就谈不上贪了。

童贯久在军中,自然一清二楚,自己也是里中好手,可是不能跟皇帝和大臣说啊。

大臣们也未必不知,只是总觉得打仗吗,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有什么难的啊?

所以大臣以为军队不敢战士怕死,只要威胁就好,要是迁延时日老夫杀你全家,要是立功,老夫保你升官发财,一句话,我是文官,我能做的都做了,剩下的就看你了,出问题也一定是你的事。

就这队伍,你跺你也麻啊!

被威胁杀全家的主帅只好擦干眼泪,事到如今战败而死还能追认个名分,要是不打,那就只能全家死绝了,于是风萧萧兮易水寒。

人家一万,那是骑兵,当初宋太宗赵匡胤带着手下一帮骄兵悍将,刚刚灭了北汉的十万大军,尚且被辽军九千骑兵暴打,赢得仓皇北顾。宋太宗受伤坐着驴车跑回来,大臣都以为他死定了,筹备登基大典,就等着三让三辞了,顿时傻眼。

虽说辽军和宋军都安逸了下来,可是人家最近跟金人打仗,水平又上来了,好比一帮菜鸟不认识地形,一人一把AK,一拥而上,结果被扔了闪光弹后一顿狠K,剩下的跑回来挂着彩。

问你敌人只有两个,你们二十个,怎么输的?

你说不知道,进去之后感觉整个屏幕就变白了,然后枪声炮声乱枪,只能胡乱开枪而后撤了。

战争讲究形式,我看《狼图腾》的时候对一个情节印象很深:

狼群冬天围猎草原上的黄羊,等到清晨的时候发动进攻。黄羊也很警惕,老远就看见狼群起身就跑,它们的速度要比狼还快。可是昨天晚上酒足饭饱,睡觉时好不容易捂热了被窝,除非迫不得已,自然不愿意起,黄羊憋了一夜的尿,跑起来下身打颤,等到膀胱破裂就摔倒等死了。

而活下来的也不好过,狼群围三缺一,逼着羊群往山谷中跑,哪里是个凹地,雪堆厚,陷里面就出不来了,而后被冻死,雪堆又是天然的冰箱,饿的时候就来啃几口。

蒙古老人说,当年成吉思汗打金国,大金国的骑兵也很厉害的。成吉思汗的小儿子拖雷就用着狼群的办法把数千金兵围困在山谷里,第二年春天的时候在山谷里捡了很多铁器。

一拥而上那不叫会打仗,朱元璋也许会点,还是韩信说的好,不善于将兵而善于将将,故能成其霸业。

甘茂也差不多,安排了多次进攻,全都灰头土脸。士兵们私底下埋怨甘茂不会打仗,只会让我们冲,都不肯出力。

亲信将领劝道,打仗要用兵法,不能乱来。

直白点就是,你不会打仗就把事情交给我们处理就好,到时候头功是你的,给我们分点就好。

甘茂没办法,把自己的私房钱拿出来奖励大家,而后说现在大家都在一条船上了,明天再不赢回去都没好果子吃。

文人心想,武官不就爱财吗,我给你,还给你们封官许愿,大家同生死共患难,明天不赢,我是不打算活了,你们也别想好过。

将领们也只好回去,秦王都尊敬人家,也没办法,只好拼一把,回去鼓励士兵,给点赏金,吹吹牛。

然后一战而下宜阳。

甘茂想,果不其然,将军们和士兵们则心想,要不是你瞎指挥我们少死多少人。

儒者患不知兵。

同类推荐
  • 天下之逐鹿中原

    天下之逐鹿中原

    十载磨砺,剑锋所指,血流汪洋。逐鹿天下,纵横捭阖,所向披靡。这是一个虚拟的时代空间,你可以把它当作是一个乱世争霸的游戏,一个孤儿从一无所有开始,走上了他逐鹿天下的旅程,直到有一天,他发现了自己的真实身世,却是令得举世皆惊,原来他是……
  • 虎啸绘术

    虎啸绘术

    一声虎啸山河震!两声虎啸天地旋!三声虎啸乾坤颤!四声虎啸无物存!
  • 南明副榜举人

    南明副榜举人

    明末四川,人类历史最黑暗最残暴的时代,中国人口第一大省在经历张献忠之乱,蛮清大杀戮之后,死伤殆尽,千百不存一二。风云突变,斗转星移,杨轩深陷其中。面对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他奋发图强,以只手之力阻挡鞑子强盗强加在民众身上的枷锁,改变崖山之后再无中国,煤山之后再无华夏的历史,开创中华第三次复兴之大门。这就是《南明副榜举人》,正本清源,带你回到明末四川大杀戮的现场,演绎那场在这个世界已经被遗忘的历史。欢迎加入书友群:207902080
  • 剑霸春秋

    剑霸春秋

    这是一个真正属于剑的时代。纯钧湛卢,折冲伐敌;干将莫邪,惊天动地;巨阙鱼肠,勇士无惧;龙渊太阿,水击鹄雁。君主佩剑,以彰其威严。士子佩剑,以明其意志。将军佩剑,以展其宏愿。刺客佩剑,以成其道义。美人佩剑,以为郎君舞。宝剑争相出世,虽不是江湖,胜似江湖,名将更以万军作剑,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以贤良士为脊,以忠圣士为镡,以豪杰士为夹,养一国以为势。此剑一用,如雷霆之震也,四封之内,无不宾服,则九州定矣!!
  • 中国历代宫廷之谜

    中国历代宫廷之谜

    本书意在为历史爱好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史料知识以及作者的一些见解。宫廷史是中国历史的组成部分,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帝王将相、后妃们的宫廷活动,而这些活动又经常和当时国家、社会发生的重要事件有关。
热门推荐
  • 我家的梅子

    我家的梅子

    主人公梅子,这个名字也许有千千万万,但作品中的她却绝对不一样
  • 命运之使

    命运之使

    传说,有一本书,记录着人在世界上所有的事情,让人看守着,谁都未曾找到……而这一切,又有着怎么样的骗局,怎么样的目的……
  • 快穿:进击的攻略

    快穿:进击的攻略

    宁玥其人,有点小傲娇,有点小心机,有点小腹黑,有点小二,有点小作一个集黑心肝,白莲花于一身的坏女人,被攻略系统捕捉…系统:叮,捕捉到野生宁玥一只于是,开启了愉快(kubi)轻松(leichenggou)的攻略历程#问宿主黑化严重怎么办?在线等,急#作者:总感觉简介好苏怎么办…原谅半夏是个新人,简介无能…
  • 还你十年情殇

    还你十年情殇

    年少轻狂时如秋风扫落叶一般,让洛林狼狈逃开,一场风波平息了方言的怒火,可是带来的后遗症却让洛林用了十年的时间来平息,十年里麻木的生活着以为伤口已经愈合,可是当初时的人儿再出现时,洛林方才发现,原来的伤口又开始撕裂,腐烂,如果说年少的任性是要用一辈子来偿还的话,那么洛林多么希望自己的人生里不要出现那个叫做方言的人!
  • 黑道风云20年前传:黑道悲情1

    黑道风云20年前传:黑道悲情1

    在1982年那个特殊的年代,刘海柱和东霸天等在江湖中迅速崛起,品尝着道义和爱情带给他们的酸甜苦辣。一手遮天的东霸天含恨离世后,各路草莽蠢蠢欲动。不得不从荒山上走回人间的刘海柱面对公安局的追捕、与周萌的感情纠葛该做何选择?丧兄之痛,使这世界上再也没有了稚嫩且懦弱的冯朦胧,却多了一个心黑手毒的冯二子。猛农过江的西霸天李灿然,又将在江湖中掀起什么波澜?
  • 69号日记

    69号日记

    十八岁以下务看,有心脏病者务看。胆小误入,极度烧脑。
  • 墨华仙道

    墨华仙道

    令牌者,自当手中之剑所指,除尽万道妖邪!血瞳者,定当君子如风而立,定以千古而序。(本文纯属虚构,如有同名之人,敬请原谅)
  • 腹黑竹马虐妹狂:站住,别跑!

    腹黑竹马虐妹狂:站住,别跑!

    她本是万人之上的千金小姐,他本是冷漠无情高家长孙,却因为一段因缘,让两人开始了新的世界。(?ˇ?ˇ?)
  • 穿越后化七为零

    穿越后化七为零

    她如同受伤的野兽,跌跌撞撞闯进他的世界。她能打,因为她努力,她擅谋,不过求生而已,她会的一切都是一血一泪努力而得。他能打,因为他天才,他擅谋,不过天赋异禀,他会的一切可谓天授而得。可他们同样的孤独,同样的茫然,他觉得生活无趣便掠取这天下,她不知而活所以看他打下这天下。他宠她,不过一时兴起,他要她,只为打下天下,可为何心脏不听话,她呆在他身边不过无处可去,她帮他不过无事可做,可为何心不是这么说。
  • 仙道魔枭

    仙道魔枭

    青春易逝,往昔不再,当记忆化作流沙,你什么也不能捞起---这是天魔宗一代魔中之魔上官婉儿说过的话。一身烟雨红颜泪,一指流沙未了情。一指流沙,是青春如逝的水,也是芳华化作的沙,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功法,伴随着那一指的点下,一切都化成了沙。玉龙,上官婉儿之子,天魔宗少主,却背负着母亲的给予的使命和盈盈期望踏入了正派仙门之中。我若为仙---天下绝仙;我若为魔---天下无魔。以魔的心性,修行仙道。不论仙道还是魔道,他终是一代枭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