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128100000116

第116章 南柯一孟

异语18

孟子和杨朱坐地铁,见一个背着婴儿的妇人乞讨,听她身边的少了一条腿的丈夫唱歌,唱人人都奉献一点爱,世界将成为美好的明天。

孟子:你听,歌词多好。

杨朱:他们唱这首歌,自然明白其中道理。那为何不是他们给我献出一点爱,而是我献给他们呢?

孟子:你没看到男人没了右腿,妇人还带着孩子。

杨朱:我看到了,我也知道三年前妇人就背着婴儿了,三年之后还是婴儿,莫非又生了,既然养不起,为何还要生呢?

孟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怎么能因为贫穷就不生养呢,那样世上还有孩子吗?

杨朱:说的不错,可是为啥要我出钱帮他养活老婆孩子呢?他的腿没了,可是双手还在啊,一样可以工作,说不定做的更好,却不去工作,只说让别人奉献,自己坐享其成,只说不做对吗?

孟子:老有所养,壮有所用。人皆有恻隐之心,他行动不便,难道是他的罪过,要是换你失去右腿呢,找工作,谁愿意收一个残疾人呢?

杨朱:要是那样,我也宁愿失去一条腿。

孟子:像他们一样低声下气,吃嗟来之食,君子不为,先生这话不像是君子所为。

杨朱:你都说君子不为,为什么自己不想做的,却赞同别人做呢。

孟子:君子不入厨房,可是总的吃饭,不去做棺材,可是总得有人要做,这是常理。世上又不是人人是君子,我们恪守自己的准则,正所谓,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而已。

杨朱:这就是我们的区别,我如何,我也希望世上的人如何,而你,只要求部分人跟你一样。

孟子:世人生下来才智品学不同,虽说有教无类,但有的着实是能力不行,怎么能人人一样。何况世上三百六十行,怎么都要求一样呢,儒家教授的治人的学说,就是当君王做大夫的学问。一国有数十万人,却只有一个君王,数十个大夫,君子哪有那么多呢,都以君子的要求去做,又怎么顾得过来呢。

杨朱:那假如你是君王大夫,你会怎么做呢?

孟子:不允许人给他们钱,违者罚款。把那些乞讨的人登记好,安排合适的工作,每个人自食其力去做事。

杨朱:何以先生之前说同情,而后又说要他们工作呢?

孟子:因为我不得志,不能帮他们更多,只能给钱,而今我有了权势,能做的多了,自然要帮的彻底,国家怎么能够养闲人呢在!

杨朱哈哈一笑:难怪说儒家说一套做一套,我才得知真义。

孟子:先生言重了,不过是在其位谋其政罢了。

————————————————————————————————————————《百家记趣》

孔子死后是孔门的第一个高峰,弟子子贡、曾参等人编撰了《论语》后纷纷独立门户。子贡为老师守孝六年,而后继续周游列国,经商赚钱,顺便当当官。而曾参比较孝顺,留在鲁国曲阜(fu)侍奉母亲,传闻比较愚钝,没有其他才能,只好学老师一样开馆授徒。

所谓人死为大,鲁穆公对孔子倍为推崇,对孔子儿子孔鲤也非常礼遇。孔子的弟子四处宣扬孔子生前的先进事迹,鲁国民众很佩服,早就听闻孔子很博学,各国君主都敬佩,原来这么厉害啊。

孔子的学生们回国后也宣扬自己的师父,挂上古今第一完人的称谓,表示我曾经学到点皮毛,愿意用来教授弟子、辅佐君王。怎么说呢,孔子受业门人太多,有的只是点头之交问了老师吃饭没,孔子说还没,对他们而言也算是圣祖遗训,鱼龙混杂,不一定真学到几分本领,反正大家死的死散的散,就说学过艺也不一定能揭穿。

孔夫子自己都碰的头破血流,大多数学生还是比较识时务的,子贡一样,把孔子的学说降低标准侍奉君王,别说八佾(yi)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了,你称王都行。

大浪淘沙,一大批儒家因为学艺不精而被淘汰,本想蒲公英一样四处开花散叶的,却水土不服。于是君王想,橘生淮北则为枳(zhi),看来还是我这里不适合儒家啊,慢慢的也就不待见了。

而儒家留存下来的也不是没有,比如颜回一样居于陋室的,研究学问,学的也多,但是不合时宜,只能教教学生,收几串肉干,影响力十分有限。比如段干木,孔门弟子,很有见识,却怕官,听闻魏文侯来了翻墙头跑了,让魏文侯哭笑不得。

一来二去,等子贡等人去世后,儒家影响力一落千丈,唯有发源地鲁国还算知名度较高。

曾参生于公元前505年,小孔子五十岁,算是老法师带小徒弟,也不一定是自己带,曾子的父亲就是曾点。

曾点说我的梦想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i),风乎舞雩(yu),咏而归。

连孔子都赞叹的说,我与点也。

不懂得问父亲就好,父亲也不懂再来找我。

孔子死后曾参26岁,还很年轻,可是孔子的学生们纷纷要拜他当老师,国不可一日无君,我们不可一日无师,让他继承孔子的衣钵。

倒不是这位曾参是武学奇才,扫地神僧,而是他长得像孔子,睹之如见孔子。容颜天定,不过是福是祸就难说了。

曾参自然拒绝,不过他开馆授课后,很得师兄弟们照顾,也帮他拉拉生源,宣传宣传,一来二去,曾参就成了鲁国之内儒家的number,one,而且曾参为人也不错。

他自己说,吾日三思,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夫子的教导没有温习乎?

有此三点,自然秉承着吃亏是福,十分的与人为善,何况他至孝。孔子就十分推崇孝道,儒家的要义就是,礼法、君臣、孝悌。

传闻他出去砍柴,家中来了客人拜访,可能是远道而来,曾母不好意思让人久等,又没法通知儿子,心中一急,就咬了手指一口。而后曾参回家,问母亲说,我忽然心中一痛,急忙回家,母亲没事吧。

这算是心灵感应了,如电视上所演,女子在家刺绣,忽然刺中手指,此刻在外打仗的夫君已然被困,处在弥留之际思念她罢了。

曾子也算是言传身教,鲁国之内父母都愿意让儿子去向曾参学习,鲁国上下也喜欢用曾参的弟子当官,连孔子的孙子孔伋(ji)都遵从父命向曾参学习。

曾参的小故事也蛮出名的,有一则是妻子不想带孩子出门,骗儿子说回家杀猪吃肉,回家后看见曾参磨刀霍霍,说自己不过是开个玩笑,何必当真呢?曾参说,人无信不立,于是杀猪给儿子吃。

做人这么较真,虽然迂腐,人们也愿意和他交往,得千金不如得其一诺,君王也想得到这样的臣子。

比如曾参兄死前,发现垫的席子是大夫才能垫的,自己一生没当过什么官,那里配呢,于是让人抽走。

这种人会弑君?

顶多小杖则受,大杖则走而已。

吴起当年为求文凭,便来到鲁国求学,师从曾参,按说以他的资质怎么也是名列前茅,可惜得知母亲去世,碍于誓言不肯回去,而是抓起书本继续读了起来。

可是至亲的消息,如何不触动吴起,吴起哀容不减,旁人自然要问,得知情由后一传十,十传百,传到了曾子的耳中。

曾子大怒,他所做的《大学》开篇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善”,吴起犯了儒家的大忌,如同高手传授武功,首重对方心术,心术不正之徒天资再好也不能传授上层武功,否则必定为祸武林。

曾子于是叫来吴起,让他卷铺盖走人,吴起可谓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人倒霉起来真是没有最惨,只有更惨,虽然离去不过倒是蛮尊师重道的,穿儒服见魏文侯,以儒者自居。

不过世人不以他为儒家人,而是兵家的代表,比如我。

按照国家的发展逻辑,第一代牛人死完后,后面的继承人一代不如一代,除非出现个中兴之主,否则一般要完。家族也是,晋国的家族,跟随晋文公流亡的那批人,无论哪个都曾经历大祸,有的挺过来,中兴,比如赵家、魏家,有的没挺过去,如先家、智家、中行氏、荀家、士家……

孔门的影响力也是,墨家墨子、道家庄子、名家惠施、杨家杨朱纷纷兴盛,都是俊杰,收的弟子也多,影响力扩张到了鲁国。

庄子劝谏鲁王说,如今国都很多人穿儒服,其实只是人云亦云,想要借此博取功名罢了,君王如果下令,再有穿儒服者论罪,第二天街上就不会有人穿儒服了。

鲁王自然不会这么做,但也表明各种学说也在鲁国造成了冲击,等齐国建立稷下学宫后,各派学说盛行,鲁国自然也不例外,受到冲击很大,儒家的主流地位受到挑战。

而这时,儒家出现了承前启后的人物,辩才无碍,撑起了岌岌可危的儒家道统,使得儒家低谷之后开始爬坡,被儒家学子推崇不已,孔子是至圣先师,那你就是亚圣公。

电视里,文征明常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说的就是亚圣公孟子。

孔子太祖,他就是太宗,成为儒学的主流,追溯起来,曾参被称为宗圣,孔庙里按照影响力排,那就是孔子、曾子、孟子、颜回,子贡兄、子路兄如此人才都没排进去,谁让没有弟子传承呢!

孟子,名柯,生年不详,据我推测(为把故事编的圆一些想的),大致是在公元前380年,距离孔子之死已经一百年,他是学的孔伋一派学术,按照年龄很可能没见过孔伋,是孔伋徒弟的徒弟,简称中山靖王之后。

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yi),从鲁国迁到了邹国,家中虽然没落还算丰裕。

孟母对孟子关怀备至,为了他的教育问题三次迁家,孟子得以学习儒家经典,渐渐地出乎其类,拔乎其萃。

常言出名要趁早,对孟子却不是那么一回事。那时候还没有纸笔,都是刻字在竹简上,孔门的《论语》绝非人手一套,也只有老师才有,学生们只能靠记忆力背了。

而且就算是《论语》,抄写的时候难免写错字,到底以那个版本为准,时间一长谁也闹不准了。

《宰相刘罗锅》里有一段,刘墉问乾隆法律问题,乾隆说,有律法在你自己查啊。刘墉于是宣旨让太监将律法文书搬过来。太监们到了藏律法文书的地方,将积灰的书籍搬了过来。

这些法律书籍是律法的原文,平常是不允许看的,只有当各地的律法出现差异时,才准许查阅,勘正谬误。

《论语》被传抄了这么多遍,有些儒家学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其中不合理或理解不了的地方进行删改,一来二去版本就不同了,都说自己是正确的,可到底谁对呢?

当然是辩论了,双方在一起,摆资历表示我当年跟孔子如何如何,这句话就是他对我说,我能记错?

另一个说,我和谁谁就在旁边听着,是你记错了,旁边人也表示,我作证,是你记错了。

既然摆资历不相上下,那就谈经文的原意吧,一个说大学就是“新民”,给民众以新教化,一个说就是“亲民”,要深入群众。

孟子学了老师的理论,有了自己的体会,于是出山去踢馆,仗着对经文的理解较深,将鲁国之内儒家的各大学馆踢了个遍。

姑且用鲍国安《三国演义》里一个情节谈谈这种辩论:

曹操问曹丕和曹植军政时务:孤受圣明,获准剑履上殿,然而有臣子说,孤进宗庙的时候应该解履,试问孤去宗庙应该解履还是着履?

曹丕不知如何应对,曹植笑道:应着履。

曹操笑问:为何?

曹植:若解履,则是尊先王而违王命,敬父祖而慢君王。孔子说,虽违众,吾从下,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曹操大喜。

像这种问题,其实多得数不可胜数,曹操若是找不到正当理由就当解履,可是解履意味着自己落了下风,自然不爽,那就只能引经据典找借口,说的对方哑口无言,那自己就赢了。

就算是孔子碰到这种问题,也无非是如此,找到那种情况合理,然后去做,不过按照他的逻辑,估计是解履了。

可是曹操不愿意啊,反正你死了,那我就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反正经文是死的,怎么解释还是自己说了算。

孟子大约如是,跟其他门派对这些问题各抒己见,想着说服对方。

有道是真理越辩越明,孟子绝非一味的固执己见,对对方好的见解也加以吸收,渐渐地成了自己的一套系统,谓之大成,成了鲁国之内最有名的儒家学者,备受推崇,也招收了不少弟子。

等孟子统一了儒家之后,出门一看,嚯,天下之言,不是墨子之言,就是杨朱之言,人家是少林武当,儒家自阳顶天一死就成了魔教,自己身负盖世武功——辩才,在外面被戏称为魔教小魔头,着实不甘心。

天下从师学艺的,大多数都拜墨子杨朱为师,就算跳槽也是从墨家跳到杨朱,从杨朱跳到墨家。

墨家是兼爱非攻,讲究博爱,杨朱讲求爱自己,这中间着实让儒家难插一脚,而且儒家的许多理论墨家都有涉及。

孟子跟别人聊了半天,人家大有所悟的说,果然是盛名之下无虚士,墨家言论竟然如此博大,请先生收我为徒,哎,先生你脸色怎么这么怪,哎,先生你别走啊,我是真心想学你们墨家的经典。

《寻龙诀》里刘晓庆演了无上尊师应彩虹,天生眼珠一黄一黑,被视为不详之人,被一个日本富商收养,据称在喜马拉雅山得道,专收门名富豪的子弟为徒。

应彩虹女士说,众生愚昧,我是要解救终生的。

应女士其实是为了找到彼岸花救自己的命,在环境中看到了已死的弟子,弟子哭着求尊师救他。应女士崩溃的说,我根本不会什么道法,只会用迷魂药罢了,我得了重病就要死了。

我曾经好奇的问同事,为何电影里有这一段。

同事说,就是要故意揭露宗教的本质罢了。

宗教是虚幻的,但儒家对孟子则不然,他是想以之救世人的。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顿了顿孟子又说,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孟子说自己四十不动心,其实我想来,就是舍弃了无关的物欲。人年轻的时候总是有着上封侯拜相之心,可是到了四十,孔子说四十不惑,自己依旧没当过什么官,只不过徒有些虚名尔,难不成自己错了,难不成自己就这样了此一生。

四十岁,孟子有些看破红尘,以前虽说高尚,骨子里还是喜欢金钱美女的,享受生活谁不愿意?

昔日刘备一生颠沛流离,孙权的臣子就说,刘备没享过什么福,在东吴过上富足生活后,就渐渐失去进取心了,当初晋文公在齐国就是如此,何况刘备呢!

备哥哥也确实差点忘了荆州,最后被赵云点醒这才痛下决心,甚至对孙妹妹说要自己单独回去,可见大丈夫本色。而晋文公则是被属下趁醉带走,酒醒后勃然大怒,可见备哥哥比晋文公还是出色的。

我记得看《暗算》小说,安在天看见了黄依依,被这个打扮洋气的女人惊艳,黄依依也非常喜欢他,主动示爱。安在天很把持得住,对她说,我四十了,结了婚,孩子都有了,女人对我没什么秘密了。你确实漂亮,我也确实喜欢,但是我心中记挂的是工作,而不是男女私情。

《一步之遥》里,母亲对女儿说,我是老师,你父亲是没什么文化的军阀,但是我嫁给他后过得很幸福,你看你和你弟弟都是人上人,我过的也很滋润。至于爱情,不过就是那十几秒荷尔蒙的荡漾吗,所以结婚要看男人的前途,而不是单纯的喜欢。

而《宰相刘罗锅》里,乾隆在外游走,听一女子弹唱,问太监,她是谁?

太监说,昔日陛下出巡的时候巡幸过她。

乾隆恍然,对了那年她十八,还是朕把她带进京的,如今二十八了,风情犹在,徐娘半老啊。

太监说,要不要去见见?

乾隆拒绝说,算了,回宫吧!

算到孟子身上最恰当不过,漂亮的女人不过是红粉骷髅,十八俏年华,可是终究会老,所以有人说要及时行乐,自己已经不再是当初捧着春宫图的小年轻了,而是为人师表,就算仕途不顺,也要成为孔子一样的贤人。

孟子想着,儒家不能困守一地,自己应当出山,与各国的君主交流一下,毕竟孔子成名后也是这么做的,如果能够成就功名最好,就算不能,也能扩展一下知名度,告知世人什么才是真正的学说。

比如杨朱,最有名的就是贵己。

孟子门人于是找到杨朱的门人,问他拔一毛而救天下,何不为也?

杨朱的门人哈哈一笑,又是这种大言不惭的人,说,天下固非拔一毛所救。

说得很实在,总是说人人献出一点爱,世上的事真那么简单就好了,魏蜀吴就不用斗了,还天下安宁,把权利给了汉献帝不就是了。

孟子门人很较真,要是让你拔一根就能救呢?

杨朱门人也烦了,今日拔一根,明日拔一根,如同募捐一样,昨日长毛捐,今日海防捐,明日陆防捐,后日赔款捐,你自己为国不以正途,非得取之于民,让别人献爱心,岂有此理,于是回道,一毛不拔,而且奉劝别人也别拔,否则世道永无宁日。

以前地铁口放音乐,不知什么时候起,开始不住的循环播放一句话,“请注意,有不法分子编造谎言,欺骗游客,请不予理睬,如有过激行为,请及时报警”。

地铁里也常有人乞讨,挨个求钱,我刚见得时候常常给个一块钱,然后我同事说,“人家可是月薪过万的啊,比你有钱多了,你真的要给”,他说自己从来不给。

我也听一位老人指着一个一言不发要钱的女孩说,我在这里坐了三年地铁,都能看见她,问她也不说话。

渐渐地,我也学会避开他们,低头看手机,只是觉得,如果有一天没有人给钱了,他们就会消失。可是上海的人那么多,很多刚来这里的人还是愿意给的,毕竟出门在外求个善缘,我有事祈求上天的时候,也会给。

老子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杨朱的言论大抵如此,你拔一毛养活的是那些不劳而获的人,反而不利于太平盛世。如果都自食其力,自己顾自己,也就没有不劳而获的人了,世界会好很多。

于是我想到了,小说中万年不变的赈灾情节,想到了因为灾荒而卖儿卖女流离失所的百姓,想到了主人公感慨扬州城里冬天只冻死几十人,那就算太平盛世了,想了很多。

同类推荐
  • 书生为帝

    书生为帝

    他是太子,奈何前朝他拥兵数万,奈何好书他,只想看书写字。他的父亲,一人一剑一酒,身穿皇袍,冲入万马中。他说,吾儿,为父想看你身穿这金色龙袍,将这天下血洗的干干净净。他的母亲,身披凤冠,说,吾儿,你当杀人。......
  • 三国之铁戟温侯

    三国之铁戟温侯

    虎牢关下神威赫赫,横戟立马唯我吕奉先!梦回长安,醒来后发现不过是南柯一梦!一切都将重新回到起点!是历史的继续轮回,还是宿命中新的安排?一切尽在三国之铁戟温侯!
  • 梨花雨

    梨花雨

    本书以姓氏笔画为序,介绍了部分泰兴知名人士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创造的不凡业绩,展示了他们为事业而奋斗的博大胸怀。
  • 穿梭时空爱上你

    穿梭时空爱上你

    我做了个梦,于是我不愿醒来。每个人都有他的命,今生就该我还给你。
  • 历史的刀锋

    历史的刀锋

    是英雄创造历史?还是人民创造历史?这一似乎已成定论的问题现在又摆到了读者面前。“千古兴亡多少事”。作者用现代人的全新意识,笔走偏锋,从独特的视角解析历史,并告诉我们:历史是喜欢同人们开玩笑的。消除“历史的距离感”是我们时下反思历史的最佳方式。解析“历史的真实”,把历史个人重新置放于漫长历史长河与广阔历史空间的舞台,又是观照历史中鲜活人性的独特还原过程。
热门推荐
  • 水清涟漪

    水清涟漪

    似水流年再遇她尘封记忆上心头眉间心上,不悲亦不喜夕阳还如当初往事不要再提虽然,可能,我还爱你……就让它随风去
  • 赚大钱的165个小主意

    赚大钱的165个小主意

    看着别人成功,瞧着别人发财,心里痒痒的。是什么原因使你不能捕捉财运呢?是什么原因使财富只光顾别人家呢?答案可以有很多,但谁也不敢说他的就一定是标准答案。可是你总可以找到一个最接近自己情况的答案。尽管人们对拜金主义一向持批判态度,但金钱依然是人们追逐的对象。在这无休止的战争中,人们往往忘记了赚大钱的小主意。天赋是上天注定的,或曰不可更改的,但有效的方法却是可以通过后天补救的……
  • 萌徒当道:霸爱冷情师尊

    萌徒当道:霸爱冷情师尊

    他,为杀她而生,为救她而死!天道不可违?他偏要试试,什么叫天道不可违!回头是岸?回头没有她,回头又如何?
  • 帝王画眉繁华一梦

    帝王画眉繁华一梦

    帝王者,弹指间,山河破碎。画眉者,百啭千声,洗尽俗尘,绝美归来。帝王画眉,如梦如幻,如痴如醉,似真似假,在阴谋丛生的宫廷中,那小小的爱情如何守护?九重宫阙,登高而望,三千佳丽,熠熠争辉,太守之女,如何登临高位。三国合一,帝王之位,自古能者居之,怎容一个小小女子指手画脚?关雎宫中,恨意难平,千年之后只剩白骨。“你是的我的妻,我愿用尽一生守护。”可比不上那皇位“好姐姐,帝君是爱你的,你莫要怪他,也请你放过我们的孩子。”可在后位面前什么都是假的。“画眉,请你给我一的机会,让我证明自己,爱你胜过爱天下。”她该信吗?(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异能区域

    异能区域

    拥有异能,便会成为被这个世间所例外的人,是被诅咒的人,异能者们在“地球”这个星球发生着、、、、、、是道具?!却各自为自己的理由奋斗;是工具?!却向往着同一片蓝色的天空下理想的自由;是先驱者?!打破这世界缓慢的进度,却是疯狂改变的现存的一切、、、、、、
  • 我从长安来

    我从长安来

    抽疯版文案:竹马归,青梅熟,君未娶女未嫁,问一声,如果我嫁,你可愿娶?不抽疯版文案:其实就是一个大龄女青年重逢自己少时的暗恋对象,然后把自己嫁出去的故事。本文是土豪VS土豪阵容,男主周长安巨帅多金,腹黑专一的总裁级别大神一枚,女主冷星光是性格偏冷却可爱的名门千金一枚。好男人的标准么?应该是当得了总裁,谈得了恋爱,哄得了女友,搞得定阻碍。二十六岁VS二十九岁,正是当婚好时节,百转千回后,她的爱情终于和他的爱情相遇重逢。(PS:求各种支持啦!望经过的筒子看过之后,评论一个?收藏一个?谢谢啦!)
  • 凰惊天下:邪王盛宠狂妄妃

    凰惊天下:邪王盛宠狂妄妃

    ——新书《鬼帝倾世宠:毒手医妃》现代冷血杀手穿越致以灵力为尊者的迦墨大陆,没有灵力却得千万宠爱,唯独两个妹妹处心积虑想将她送入阎罗殿。想得到嫡系小姐的位置。放蛇咬她?不用太客气送你一堆极品王蛇,想下药害她?不好意思,自作自受。太子退婚?你以为我很稀罕你?测试会上大放异彩,黎猫惊世!另有邪王挡道相助,破基筑,三系全修,五系皆有天赋,亮瞎你们的狗眼!谁说她苏黎月是废物?拜天下第一药王为师,囚得修罗神兽,妖孽邪王相伴,纵横天上人间,谁人敢挡?![寻殿粉丝群:103220007]欢迎吐槽勾搭~
  • 台湾资料清文宗实录选辑

    台湾资料清文宗实录选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合租奇缘

    合租奇缘

    陈世豪一个山村出来的纯朴少年,因为某种机缘巧合之下,合租进了一套除了他之外,居然是风情各异的5个美女,而在他人强势下会习惯性退缩的陈世豪,和5个大小不一的美女同处一个屋檐下后,将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
  • 闪婚厚爱:老婆大人有点冷

    闪婚厚爱:老婆大人有点冷

    接到了刺杀的通知,本以为只是一次普通的任务。不想,一时失策惹上了A市最有权势的人,最终这次由她主动的刺杀却变成了她沦为奴隶的开始。“澹台彦旭!放了我吧!我求你了!”她的骄傲在他的面前毫无反击的能力,不堪的一次次出逃被他抓住后,她无奈的一次次的哀求,求他放过了她。“除非我死!”死!让他死还不如让她自己了断了自己!本以为流产失去了孩子的她,却意外的听到了他和别人的对话。她的孩子根本就没有流产,他却一直在骗她。“凝儿!我们不要这个孩子了好不好?”明明知道这个孩子对她来说意味着什么,他却还能说出这样的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