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128100000133

第133章 以战养战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这是小说中的惯常用法,天下之大,在孟尝君大彻大悟的过程中,天下间的大事接踵而来,让人应接不暇。

先说西方秦国。

公元前300年,樗(chu)里疾去世。这位大哥辅佐哥哥秦惠文王抵御住了东方五国的合纵进攻,斩杀七万人,名扬史册,奠定了秦国武运长久的神话,可以说跟张仪一文一武是秦国的柱石。

然而为何如此人杰没能排进春秋战国四大名将之列,不是他无能,而是别人太过强大。一两场战役的获胜有其偶然因素,樗里疾确实厉害,可以说从无败绩,但还是不能拔乎其萃,只能落选。

我们可以看下时间表,赵武灵王恐怕最担心就是樗里疾了,樗里疾身死是他人生的最后一步,却是赵国灭秦事业的一大步。

不过江山代有才人出,樗里疾之后秦国权利难得出现了一边倒的局面。秦昭襄王赢稷靠着母亲芈(mi)月和舅舅穰(rang)侯魏冉上位,自然将国家大事托付给母亲和舅舅。

芈月和魏冉虽然是同父异母,但是都在秦国,感情很好。芈月终究是女人家,家里事自己拿主意,可是还得有人在外奔走,自然让弟弟出马。

魏冉大权在握,而赢稷又没有信得过的客卿担任左丞相,自然是魏冉怎么说怎么做。

魏冉的知交好友就是白起,他很欣赏这个年轻一辈的俊才,认定他绝对有出息。之前我说,白起是楚国白公胜的子孙,后来再一查,也有说是百里奚的后人,还列了表:百里奚——孟明视——白乙丙……

这里我依旧坚持自己的看法。

白起就别说了,当时的人只能觉得他有本事,对我们而言,不要太有本事。

此时的秦国还没有后期那么威风,秦昭襄王耍了孟尝君之后,孟尝君回国之后组织联军攻秦。孟子的学生匡章担任齐国将领,和魏国主将公孙喜一同攻打函谷关,胜了一场。

我记得冉有曾经率领鲁军打败齐军,季孙氏问,你的兵法在哪里学的。冉有说,我师父(孔子)教我的啊!

看来孔孟虽然书里不谈兵,但是还有几把刷子。

常说国难思良将,又说朝廷有人好做官,公元前294年,白起担任左庶长,要知道昔日樗里疾领兵对抗五国联军的时候,职务就是左庶长,可见白起已经是秦国军界挑大梁的第一人了。

左庶长在二十等爵位中只处于中间,这就是秦国聪明的地方了,让人有进步空间。将军们爵位到顶了,又无望归朝入相,自然秉持着无过便是功,毕竟有功也无赏了,有错那就晚节不保,何必呢!

其实蛮有意思的,赵武灵王是在白起受重用的前一年死去的,不然还能相互间交交手,想必也很有意思。

第二年,韩魏联军攻打秦国,赵国自然在搞定内部,也没到跟秦国撕破脸的地步,自然不理。

韩魏联军24万之众,军中主将是公孙喜,又名犀武,听名字说不定是犀首(公孙衍)的儿子。

白起临危受命,带秦兵出战,据说采用大纵深包围作战的方式,绕到韩魏联军背后,包围了联军的主力,俘虏了公孙喜,同时又攻占韩国大量土地,将战事推进到韩国国都安邑附近。

这种大胜将樗里疾的战胜称号一下子掩盖过去,白起功劳太大,一跃而成大良造,比肩商鞅,又夺取魏国城池六十一座。魏国一共一百四十个县的面积,城池六十一座,大大小小的算起来,起码有十个到十五个县之间,可谓大伤元气。

此站后白起再接再厉,还和秦国老将司马错合作出兵,甚至攻下了赵国的光狼城,风头正劲。

东方各国的噩梦终于拉开了帷幕。

而在公元前295年,赵武灵王沙丘被饿死之后,赵国政坛进行了大规模的洗牌。

主父在时的格局是,军方势力地位超然,跟着主父包打天下,而文臣则跟随赵王,治理百姓,收取赋税,算是二元政治结构。但是明眼人都知道,主父才是国家的主人,甚至有权废了赵王。

美国是总统负责制,总统是三军统帅,也是国家元首,政治头目,算是万千宠爱于一身;德国是总理内阁制,总统是国家元首,但总理则掌控着军队和政治;英国是君主立宪制,女王是国家元首,总理则掌控着军队和政治。

回到民国,袁世凯就任大总统后,自然想要国家政体成为美国那种,总统包揽一切的。而宋教仁则主张内阁制,认为袁世凯做好名义上的第一人就好了,这样你无限期连任我们也不管,但是军政大权一定要在内阁手里,而内阁要掌握在总理手里,而后再由议院选举总理,总理组织内阁。

民国初年政治的焦点,就是权力最终会落在谁手上罢了。

坦白说主父的本意很好,首先让儿子为国家元首,掌控政治,自己则掌控军队,这样做到军队不干政,政治上的斗争也牵扯不到军队上,保持军队的战斗力。

宋朝的时候,政治挂帅,为防止军队夺权,下了很多苦工夫,所以童贯以宦官的身份能够统帅三军,因为你都如此了,历来也没有宦官当皇帝的,比如赵高,都指鹿为马了群臣都不同意他当皇帝。

赵匡胤和宰相赵普总结了一下,军人向政界靠拢,这是导致唐末乱世,五代十国各种弑君的缘由,连自己都是黄袍加身起家的,可见其中危害。

主父这套系统初期玩的很溜,他生命的最后五年也是赵国迅速崛起的时候,但是他忽略了一个问题,很重要的问题。

那就是这套结构的稳定性!

主父的初衷是为了让公子何提前上手,名分已定,这样权利的顺利交接,故而发展了这套体系,可谓用心良苦,其实也是走一步看一步,没有长远的政治规划。

主父死后,赵王自然又重新接管了军政两界相当于又从内阁制跳到了总统制。我们今天都说,政治体制的改革是决定整个改革成败的关键,是因为事情有其惯性。

如同我们开车,四平八稳自然很舒服,可要是忽快忽慢,那估计就晕车了。赵国也是,一会儿权利归主父,一会儿又归赵王,你们开心就好吗?

可以说,主父这套体系是应急用的,他并没有想那么远,想着以后赵国就这么玩,自己死后赵王再禅位给自己儿子,赵王继承主父的名号,让儿子继续担任赵王。

这样做更大的问题在于,赵王本身擅长政事而对军事不熟,隔行如隔山,但是要把国家的军权全部交到别人手上,除了你爸能甘心把位置给你,其他人有了军权不造反才怪。

赵国军队最强盛的时候,也只是在主父还活着的时候,将来军队势必将归于赵王手中。

我想,在事情发展到最后,主父也感受到了这种交接的影响,可不可以说,他想稳定这种格局,于是找到了公子章。整个赵国都是我的,我一个儿子管军队,一个儿子管政治,这样赵国不断地扩大,当然名义上公子章依旧是服从公子何指挥的。

比如秦国,秦惠文王当君主,弟弟樗里疾带兵,这种合作方式就很不错,樗里疾也不会想着造哥哥的反,后来侄子赢稷上位,樗里疾劳苦功高,可是依旧只是当右丞相。

如果赵国能够固化下来,未尝不是一种好的政体。

可是世人苦不知足,公子章还是造反了,当赵王多威风。

常说多算胜,少算不胜,我觉得公子章的举动出乎主父的意料,以主父在军队中的绝对指挥权,若是早有准备,怎么会被围困在沙丘里饿死呢?

事情一旦卷入政治那就复杂了,父可以杀子,子亦可以弑父。公子成饿死主父后,立刻开始将赵国的军权收拢,派遣赵王一派的人掌控军队大权,那些只知有主父不知有赵王的开始被排挤。

沙丘的事算是国耻了,国外人引以为笑谈,赵国政治上对此冷处理,那就是既不发表看法,也不表示谴责。二元结构的过快崩塌,军政一体结构的收拢,很多人无法适应。

我认为,赵王此举极大的损害了军队的战斗力,想要稳定这种变革,让军队实力恢复,需要五年到十年,而即便是军队实力恢复,这种体制的变革,也将损害军队的指挥中枢。

之前的指挥是,军队自成一套系统,主父任主帅,规划方向,参谋部制定方案,不需要请示谁,而是通知赵王如何处理战后事宜就好,对于战争得来的红利,主父有极大的处置权,遇到事情可以临机决断。

而今后,赵王制定国家发展规划,命令军队如何,常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也只是有所,并不是什么都不接受。而今后,军队请示赵王,赵王再根据政治需要决定军队是打还是不打,怎么打。

现如今的国家军队都是如此,政治决定军事,但是如今可不是战国那个年代,没有那么多战争。

匈奴人或是林胡之类,他们崇尚强者,强者为王,为王就是打仗厉害,打出一个王者后,王者带着军队入侵中原,可以说边境的游牧民族战斗力强主要是推崇军事。

军事强,就可以占有最丰美的草原,打仗掠夺来的牛羊马,也掠夺来人口,不够的就让弱小的部落上缴就好。小部落说,你要这么多,我怎么活下去?

王者说,我管你死活啊,不答应就打,把你们的女人当奴隶,杀光长得比车轮高的。

在此以部落的发展为例:

王者和母亲、两个弟弟们一起生活,因为擅长养马,所以很快家中有了二十多匹马。忽然有一天,有十几个人路过,相中了马,大草原上人又少,见只有王者兄弟三人,就直接下手抢。

两个弟弟小,王者只能孤军奋战,结果母亲和马都被人家抢走,只能骑着马在后面不断地追,比射箭,人家追过来就得离远点,因为寡不敌众。

就这么追了三天,追丢了人,遇到了一个放牧的人,便向他询问。放牧的人听后说,男儿的苦难都是相似的,我家里也曾被这些人抢走过马,我知道他们在哪,我跟你一同去追。

两个人到了对方营寨,发现是有二十多个帐篷的小部落,便趁着晚上潜过去,在他们睡觉的时候杀了部落里所有的男人,夺得了小部落里所有的女人、牲畜。王者也救回了自己的母亲,母亲自然已经被一个人收为奴隶,也凌辱过了。

王者跟朋友结为生死兄弟,要把战利品分他一半。

朋友说,这么多牛羊马和女人,你和我分了自然好,可是我们只有两个人,人家要来抢,我们怎么保得住啊?

王者深有感触,在这样的大草原,一个人连自己的母亲都保不住,于是对朋友说,孤狼不可怕,而狼群就让人畏惧了,我有办法让我们发展壮大。

王者于是带着多半的战利品,把它们献给了附近最强大的部落首领,说这是自己杀了马贼夺来的,愿意献给你,希望你能允许我跟随你的部落一起放牧。

首领平白得来这么多女人和牛羊,自然大喜,见王者神勇不凡,于是认为义子,并且表示愿意保证他的安全。

王者和朋友于是靠近人家的部落放牧,草原上也是欺软怕硬,大的部落身边是不敢有马贼抢东西的,而且大家都是逐水草而居,大部落才能享受最丰美的草地,牛羊繁殖的也多。

但是草原上也不仅有一个大部落,部落间的战争时常进行。王者于是跟随首领出战,作战英勇,分到的战利品也多。而且部落里,勇士们夺得了战利品,回来之后大部分给长老,只有部分是留给自己的。

王者却把得到的东西分给部下,于是渐渐愿意跟随王者的勇士也越来越多,王者的生死朋友也多了,两个弟弟也长大了,能够帮助自己打仗了。于是王者向首领表示,自己已经组建了新部落,人多了不能一直跟在首领的部落附近游牧了,需要有自己的地盘。

首领的儿子也很高兴,见王者这么得人心,生怕他抢了自己的位置,于是首领同意,王者分出去单干了。

王者分出去之后,找到了一块不错的水草,然后帅军打败了当地的小部落,把他们招募到自己的部落里。王者的部落强大,马贼不敢来,而且谁得到战利品就是谁的,也不欺负其他部落里的人。

草原上,很多小部落都要被大部落欺负,每年上缴多少牛羊当保护费,而且人家打仗也要你出人帮忙,过得苦不堪言。

王者因为宽容,得到了很多小部落的认可,于是投奔过来,给王者上缴一些牛羊,期望得到保护。王者的部落逐渐扩大,打算过上自己的小日子。

新部落因为强势崛起,引起很多部落的不满,他们联合起来攻打王者。王者的部落本就是小部落的集合,自然分崩离析,只剩下身边的勇士跟他逃走。

王者只好向义父求援,在义父哪里招募分散的部众,而后带兵杀回去,攻打跟自己有仇的部落,杀光长得比车轮高的男人,终于站稳了脚跟,新部落又再次组建。

王者发现,打仗才是真正扩大部落的关键,否则即便有了自己的部落也会被打散。从此以后,王者就拼命的打仗,派人拉拢各个部落能打仗的,甚至关系好的部落都不放过,依旧派人拉拢。

打仗除了人多,还看什么,看武器啊!可是草原上本来就没什么铁器,只能是打仗的时候抢来武器盔甲,要么只能买了。可是在草原上买铁器,自然要用金银牛羊马来换,把这些东西换了铁器,那么部落的生活水准自然下降,那么自然部落人心就散了。

不让自己部落人心散,又要拉拢勇士,又要买铁器。

这是最让王者头疼的地方,于是思前想后,他终于找到了最好的解决办法——抢。

《花木兰》里有一段,王子问柔然王,我们为什么老是要抢别人的东西?

柔然王:我们柔然人没有铁啊!

王子:那么要铁干嘛?

柔然王:造武器。

王子:造武器干嘛?

柔然王笑道,好抢劫啊!

王者也不愿意杀人,也不愿意抢人,可是生活在草原,有的人有的选,而自己没得选。要么就过得像狗,认人当义父,被打了就去找义父主持公道,可是义父能帮自己几次,义父死了呢?

自己终究还只是小部落,也就仗着能打仗,有义父撑腰才活到今天,之后要么就跟那些小部落一样,给人家交保护费,人家心好让你少交些,心不好就直接吞并了你。

于是王者抛弃了仁慈,与其我当狗,不如拿你当狗,我知道我的心地要比你好得多,何况,这种悲剧在于草原上部落太多了,只要能够把所有的部落都统一在一起,那大家就谁也不会抢谁了。

王者要花钱买铁,对于身边的小部落,再也不宽容了,反正一旦有事他们立刻会离开,也帮不上什么忙,于是向他们要求很多牛羊。

小部落说,给你上缴这么多牛羊,我们怎么活?

王者说,我管你死活。

小部落们纷纷离开,你敢走我就敢抢。于是王者吞并了原先只是寻求庇护的小部落,把他们的勇士们找来,对他们说,你跟着小部落有什么前途,整日里被欺负,打仗别说夺战利品了,也不过是保护你们的东西不被别人抢罢了。

还不如跟我们,我们喜欢抢人,你们抢到的就是你的,在我们部落,只有你抢别人的份,没有别人抢你的份。

王者的部落彻底变成有组织的抢劫集团,马贼几百人就了不起了,他们成千上万,一来二去,勇士们都发了家,惹得别的部落的勇士眼红,你看看人家,抢东西自己拿,谁谁去才半年,如今已经是百夫长,有十个女人,上千头牛羊了,自己如果去比他强多了。

同类推荐
  • 篡改大明

    篡改大明

    一次执行任务时的意外让徐伟回到正德末年,成为饱受族叔排挤的落魄少爷。此时俺答强势崛起,宁王蓄谋造反,白莲教也在蠢蠢欲动,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正德皇帝却又无嗣而亡。江山飘摇,乱象环生,本来只想做个安稳富家翁过过消停日子,但没想到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为了俏皮懂事的小妹妹,为了忠心追随的小丫鬟,为了家族和兄弟,却不得不奋起!征蒙古,驯女真,开海禁,拓疆土,调教萝莉,养成武将;斗权臣,议大礼,灭倭寇,平叛乱,随王伴驾,出将入相。一个被排挤的的落魄少爷,一步步走到朝堂之上,在渐入衰亡的明末翻云覆雨这一次,他能否改写历史,又会将大明带向何方?
  • 神话异界之召唤猛将

    神话异界之召唤猛将

    项羽单戟破苍穹,吕布独骑镇神州。李元霸九天斩敌十三万!李存孝五日破城十九座!武悼天王能力碎天荒山,杀神白起可屠戮风云殿!张良算天机,诸葛篡命运。军神李靖!兵仙韩信!岳武穆含恨而终,周公瑾英年早逝。这些历史都无法挽回,但在另一个神话般的异界,他们有机会再创功业!这是一个聚集华夏历代英雄的乱世……
  • 李承乾

    李承乾

    一个三流大学中文系毕业,没权没势,连工作都连番碰壁的三无屌丝男穿越回了大唐,成为了历史上有名的倒霉皇太子李承乾。且看他如何逆天改命,斗世家,争皇位,灭突厥,平吐蕃,镇伏四夷,安定天下,打造一个远超先古的绝代盛世。
  • 袍哥传之亡清

    袍哥传之亡清

    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群体,他们改写历史,也被历史改写。他们虽然消逝在历史的长河里,但他们曾经证明过的,会成抹不去的记忆,只是不希望现实再把这种记忆复活。
  • 晋末战图

    晋末战图

    特种兵林煦意外穿越了时空,来到了烽火纷飞东晋末年。偶然的机会,他踏上一条王者的霸途,慢慢去成就他的战图!
热门推荐
  • 山西往事

    山西往事

    (本书纯属虚构)本书讲述八路军115师下687团团长王成虎率所部在山西和日伪军、土匪之间的展开斗争的故事。王成虎祖上是屠户,学过拳脚,念过几天私塾,但是王成虎觉得生逢乱世靠舞文弄墨救不了国家,便参加红军。王成虎行二,幼名二狗,生性乖张狡猾、重情重义、意志坚定,但是也不乏幽默风趣,37年,他已经是八路军115师687团团长,抗战全面爆发后,115师奉命从陕甘宁边区奔赴前线…
  • 拾忆年守望流星

    拾忆年守望流星

    郑依楠和韩雪伊是一对青梅竹马,从小一起长大,但中间经过很多波折,考入不同学院,依楠出轨,雪伊为父签署不平等条约,依楠入狱,雪伊意外怀孕等一系列故事,十一年后俩人携手守望流星!
  • 无上元尊

    无上元尊

    十八年前,武帝强者东方不败屹立东方之巅,却不慎陨落广寒宫。十八年后,后天武者东方凌云强势崛起,重走武帝路,誓要打破九天,成就无上尊位!《返老还童》功法第一页:三生三世,不死不灭;九天十地,唯我独尊。
  • 旋风少女之无泪青春

    旋风少女之无泪青春

    我要的很简单,只是能够保护我身边的人,可是,我觉悟得太晚,那个人,是否还在?-戚百草我要的很简单,只是能够守护她,可是,也许这只是一场美梦,永远无法成真-顾若白那一年,那一天,我们相遇了,如果可以,我会告诉你,我从来没有后悔,如果可以,我会告诉你,我,喜,欢,你。
  • 星影传说

    星影传说

    折戟沉沙,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磨砺其身,锻炼其心,凝聚道念,广布火种。
  • 死亡物语

    死亡物语

    (二组内签作品)总有一些人会越来越伟大。所以,我来了……带着不死的执念……以及无限复活的可能……就让死亡在我指尖舞蹈。——陈泥熊……当黑暗笼罩世界,光明才会显得珍贵。当生命变成赞歌,死亡才会存在意义。这注定是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一场盛世的死亡狂欢。……恳请推荐票支持,各位兄弟姐们看完后,就丢上几张呗,俺感激不尽哈。
  • 前夜

    前夜

    主人公叶连娜出身豪门贵族,身边有好几位热心的追求者,都不称心。后来她遇到保加利亚人英沙罗夫,他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积极战斗并准备奋斗终生,十分钦佩和爱慕,并不顾父母反对嫁给了他。与他同赴保加利亚参加反对土耳其奴役的民族解放运动。
  • 九尺锋芒

    九尺锋芒

    他一出生就身患绝症,母亲为救他而死,父亲颠沛流离只为能找到一丝希望。他受尽世人冷眼,无助,孤独的坚持着,只为完成母亲的心愿,只为那不屈的心,还有对她的承诺。。。
  • 世界大发现纪实系列丛书-自然世界的奇迹(下)

    世界大发现纪实系列丛书-自然世界的奇迹(下)

    人类的每一次重大发现,都不知凝聚了多少人的汗水和心血,甚至生命。每一次震惊世界的发现,都给人类带来无价的物质或精神果实,让我们真切地触摸到自然或历史的本来面目。
  • 风雨啸江湖

    风雨啸江湖

    明初年间,元朝皇族后裔逃脱了明兵的追杀,在中原建立了门派,目的是要推翻明朝,重建大元。江湖称之为‘魔教’,从此狼烟四起,八大门派联合‘林家堡’堡主林霸天,‘仁义山庄’庄主苏雄,‘无敌阎罗’秦轩,围剿魔教,魔教教主被逼坠落断头崖,可坠崖时把本教圣物‘女娲石’扔给妻子。女娲石可以打开用来复国的藏宝图,而且女娲石还可以增强内功。二十年后江湖上为了调查魔教之子和女娲石的下落,相互残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