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128100000153

第153章 不可胜在己

不可胜在己

如今秦赵之间如此大战,秦军兴师动众,想要求战却求战不了,想要退,跟平原君的谈判却又僵持着,一退则前功尽弃,以后再难以立足了,心中忧虑。

秦王问范雎,如之奈何?

范雎说,不如且去赵国行反间计,将廉颇换人就好了。

秦王问,能做到吗?

范雎说,做到做不到,都要做后才知道。

话虽如此,但范雎毕竟是一国丞相,拿主意的人,怎么会做不靠谱的事呢,于是他玩了一把大的——示弱。

刘备率七十万大军攻打东吴,陆逊临危受命,坚守不战,诸将均笑他胆怯。一日吴将见蜀军疲弱不堪,军容懈怠,纷纷请命要攻打这股蜀军出出气。

陆逊说,此乃刘备计也,后面必有伏兵,不可轻动。

吴将忿忿而去。

等到了第三天,陆逊指着山谷说,杀气起矣,刘备定然按耐不住了。

吴将看到蜀军簇拥着刘备而去,军容鼎盛,各个胆寒,这才对陆逊佩服不已,不敢有怨言。

这是很明显的,有的人自称打过很多仗,其实只是在帐下听令,主帅怎么说自己怎么做,仗着勇猛的了点功绩,其实并不是知道打仗。

刘邦就说,打猎的时候,猎人发出号令,然后让猎狗去追逐猎物,如此得到猎物。萧何功人也,诸将功狗也,所以萧何是第一功。

常说三军之灾,狐疑最大,指的就是主帅,也就是功人的那位。同是下棋,大家旗鼓相当,兵力无差,但是后面多有胜负之别,差的无非是人的棋艺,战场上就是主帅的指挥艺术。

当然,王朝中后期军队战斗力下降是不争的事实,凡是有一番作为的大多是编练新军。这也是战争和棋盘的差距,战争中你的棋子可能跳反,也可能不听你指挥,而且双方的布置也不是棋盘上那么一目了然。

秦国示弱,首先是白起。

此时的白起在咸阳抱病,一方面也被疏远,秦王和白起有了隔阂,白起也心生抱怨,反正是闭门不出,偶尔见客。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白起的威名实在太重了。我统计了下,从公元前294年白起出征以来,斩首兵士45万人,攻下城池白百座(实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更可怕的是,白起打的都是歼灭战,往往俘虏对方的大将,而且更可怕的是虐俘,比如赵军俘虏两万,被沉到了河中,可谓心狠手辣。

各国听说白起领兵,心就胆寒,听闻白起被猜忌自然大喜,派遣使臣说客想着办法能够把白起说服,到自己这一边。

秦国示弱第二点,秦军疲惫。

秦军外松内紧,反正你不敢出战,那就表现得懒散不已,表示有本事打我啊。

然而廉颇不上当。

那么只有第三点了,佯装撤军。

假作真来真亦假,慢吞吞的收拾行装打算后撤,并且安排好后卫之类,反正多呆无益,如果对方真的不上当,那就只好撤了。

廉颇确实不上当。

但是赵王上当了。

范雎自然不会忽略赵王,廉颇不好骗的话,那么就骗好骗的人,等别人都上当了,然后下令出兵,那时廉颇只好听从。

可是赵国军中,廉颇有绝对威望,只有赵王能够在身份上压得住廉颇。可是想要赵王用身份压廉颇,绝非那么容易,毕竟赵王刚上位,而且国中还有那么多智谋之士,廉颇又功高盖主,怎么会听呢?

其实宣传廉颇要造反,这种肤浅的反间计,赵王绝不会上当的,但要是恃功自傲,不把赵王看在眼中,那就很有问题了。

范雎搜集廉颇的一些言论,加工之后开始在邯郸散播,自然是好的坏的都有,信息庞大杂乱,也好浑水摸鱼。

最不靠谱的是,廉颇拥兵二十万在秦赵边境,是为了要造反,信得人不多,但终究有市场的。

而后是,廉颇爵位已经到顶了,战胜了也没什么可以封赏的,战败了可就有罪,于是就坚守不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接着是,廉颇从来看不起赵王,言语傲慢,对于赵王的命令视若无睹,常说先王在的时候如何如何,常常以此反驳赵王,私底下有怨言。

最后是,无论赵王怎么催逼廉颇出兵,廉颇都不会出兵的,因为不符合他自身利益。

袁崇焕如今算是诺大的名声,可是昔日被凌迟的时候,北京城的百姓可是奔走相告的,恨不得饮其血食其肉,跟魏忠贤下台后的待遇有一拼。

谣言是不会止于智者的,邯郸沸沸扬扬,赵王又不是什么言路闭塞的人,左右会跟他说外边的事情,朝内大臣也会借此上书。当初乐羊领兵攻打中山国,魏文侯收到一箱子指责乐羊的文书,甘茂出兵前专门跟秦武王起盟,就这秦武王还差点反悔。

要知道乐羊是魏文侯提拔的亲信,甘茂是秦武王太子时的朋友,他们这才能抗住,何况一朝天子一朝臣,赵王初立,还没有时间用亲信取代前朝老臣,或是收复前朝老臣的心,自然心生疑窦。

于是赵王也犯了一个错,干预,将能而君不驭者胜,他也失了一筹。

赵王信任的亲信,正是一战成名天下知的赵括。

还是从赵括的父亲谈起吧。

赵括的父亲名赵奢,也是赵氏族人,只是亲属关系远了,在赵国任职,负责收田租,并非什么大官。

收田租最难对付的两种人,一种是无赖,要抓就抓,要打就打,反正没钱,抓了我你还得放我。明朝的时候,苏州哪里的乡民不愿意交租,有些买通乞丐无赖替自己挨板子,可谓手段多多。

第二种人豪门大户,我家的租子也是你收的起的嘛,我理都不理,有本事来府上,看看我们怎么对付你。

强项令董宣就是,长公主府上奴才杀了人,身为县令却不能去人家府上抓人,只能趁着长公主出巡而后抓了人,立刻抓了就杀。

长公主向弟弟光武帝刘秀哭诉,刘秀命董宣向公主赔礼。董宣不干,刘秀命人按着他脖子去赔礼,只好以头撞柱,这才让刘秀作罢。

赵奢收田租收到了平原君府上,下面办事的自然不肯给。赵奢也够狠,直接杀了九个管事的,表示抵抗到底只有死路一条。

对于这种当众打脸的事,平原君很恼火,认定了赵奢是跟自己过不去,当即表示要干掉赵奢,否则以后何以服众,门客还怎么会来投奔自己。

赵奢于是主动找上门,表示要杀我可以,先听我把话说完。

平原君这点涵养还是有的,你说吧。

赵奢说,天下人之所以敬仰你,是因为你是赵王的弟弟,而我奉命收租,是为赵国好。你府上不交税,那就是法令不明,法令不明赵国就弱小,赵国弱小其他国家就会攻打赵国,那时候赵国都不保,你怎么办呢?为君之计,若是府上依法交租,赵国田赋自然增加,那么国力就强盛,你的地位也就越尊贵,若是觉得我说的不对,那就杀我好了。

平原君听后点了点头,道理谁都懂,可能轮到自己能不能做到就很重要,有了这番言辞,自己可以对下面人有个交代了,传扬出去,也是自己明事理,不会损害自己的名声。

而平原君更进一步,向赵王哥哥推荐了赵奢,说了故事后表示他是个人才。

赵王于是任命赵奢为大夫,管理田赋,至此无人敢抗捐,至此赵国国库丰盈,值得古今效法。

其实中原王朝建立初期都是金字塔型的:

第一阶层:皇帝一家子自然是顶尖,其次是皇帝的老婆孩子,哥哥弟弟姐姐妹妹们,最后就是沾亲带故的王爷郡主之类。

第二阶层:首先是传承起来的大家族,孔家之类,世代为官的家族,其次是高官,当了宰相之类,通过个人奋斗将家族势力提升到这个程度,但是比起那些传承良久的大家族还是差点的,不过高官们相互姻亲,也结成根蒂盘固的关系网,再次是普通官员,算是沾点权利阶层的关系,包括举人、员外。

第三节阶层:首先是耕读世家,秀才举人之类,有点名望,又或者大商贾,乡间官吏,不用交税,其次是中等人家,有田地,一家温饱无虞,再次是佃户,地是别人的,只能做长工短工。

王朝的秩序,其实也是井水不犯河水,不仅官不与民争利,而且皇族也不会跟第二阶层争利,否则权利的架构就会不稳。

随着朝代的发展,三个阶层水乳交融起来,第一阶层和第二阶层会迅速庞大,后期之所以出现考中了进士还要交银子才能当官,主要就是备选官位没那么多,第二阶层太过庞大的关系。

按照生物学的观点,人们的碘含量摄入不够,甲状腺激素不足,甲状腺就会扩大,称作大脖子病。

而权力阶层的扩大,那么需要的职位和俸禄也就多了,故而机构的臃肿也是必然,财政支出也多用于养兵和官员俸禄,以宋朝财政之多,大多也用于此。

而第一阶层和第二阶层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义务也在减少,比如交税。秀才可以免一人的赋税,举人可就多了,慢慢百姓就把田产寄托在举人名下,而国家的田地增加却是有限的,故而赋税是先逐步增加,到了中期之后便不再增加,甚至逐步下降。

以盐税为例,明初朱元璋时有上千万两税收,到了嘉靖的时候,只有一百多万两,是逐渐递减的。老朱的时候无人敢贪污,可是官员处处要用钱,于是后面皇帝也多能体恤,官员便一点点减少赋税。也不是全是自己花,总督阅兵之后奖励表现出色的将士,得自己掏钱,钱从那里来,只能从这地方来。

国用不足,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士兵欠饷,官员欠奉。京官看起来威风,其实大多数底层官员都是靠借贷过日的,外地官员来京拜访老乡,走的时候要留下十几两银子给人家贴补。一户十几两,走的多了,那就上千两了,这笔钱靠官员俸禄是不行的,于是就通过账面转化到了公账上。曾国藩能够出任浙江考官,心中大喜,按惯例能够得到上千两银子,足以把京城的债给还了,算是当时默认的程序。

海瑞从浙江淳安县去趟京城述职,只花了五十五两,按照汇率算,一两银子上千文,一文钱相当于5毛钱,大致是27500元(不考虑通货膨胀),在当时算是绝无仅有。虽然海瑞兄很清廉,但是去拜见同乡绝没留下点银子,或许只带点水果去,京城的老乡绝不开心。

海瑞如此清廉,自然肥了国家富了百姓,当地的下属生活水平直线下降,海瑞自己都过得苦巴巴,自然不能接济亲友,所以为官做到这种程度,上面人欣赏,可也知道刚不可久。

其实官民是有一定比例的,比如一百个人里有几个官员,其实是有比例的,多了养不起,算是红线了,可是到了中后期,红线屡屡报警。

所以王安石也好,张居正也罢,为政总少不了精兵简政,增加国库收入,减少国库支出,一来一去,肯定要损害第一阶层、第二阶层的利益,而国家的发言权就在他们手上,所以抗力很大。

而皇帝是第一阶层顶端,目的是维稳,自然会支持改革,改革的目的就是重塑金字塔,将多余的削去,增加第三阶层人数,自然引起的怨恨最大,所以执行的时候总是很多冲突。

明朝首辅杨廷和,当政的时候下岗分流了一批人,把人得罪死了。后来杨廷和卸任,儿子杨慎被免官发放,于是就有人收买杀手要杀了杨慎报仇,自然是报复了。

战国时魏国改革,第一件事就是肃清官员队伍,给有功的人腾出位置,而后魏国开始蒸蒸日上;楚国更是将穷亲戚撵出外面开荒,把官职和贡献挂钩,短短数年就强大起来;秦国规定,要继承爵位必须有军功,这才使得军队强大;韩国也是从选贤任能开始。

其实春秋战国,便是任用贤人国家昌盛,否则只能走下坡路,其实就是对统治结构的一种调整,国库收入多了,支出少了,有本事的人上去,自然厉害了。

赵奢能够担任大夫,主管田赋,又有平原君支持,便是赵国调整国家结构的重要一步。赵奢在位,连平原君府上的人都敢杀,自然无人敢惹,国家赋税多了,那君王就有足够的钱养兵,厚待士人,算是走上了良性循环。

而赵奢呢,自然赢得公正执法的威名,也惹来许多仇恨,但是赵王很乐意啊,有人甘愿为我去做这种得罪人的事,寡人何乐而不为,于是厚待赵奢,并且暗中保护他。

赵奢于是成功上位。

当然,之前也说过,赵奢其实就是上林苑的鹿,他的命运决定在厨师手上罢了,所幸的是平原君是个好厨师。

要是换个人,赵奢危矣!

我一时很难举出例子,因为敢于执法的很多,大多却被闲置,下场也很凄惨,自然没有什么名声留下来,但是反过来想,公正执法的人历史上有几个,包拯算一个,赵奢算一个,然后呢,总是有数的。

所以也无怪乎大家都是世家公子,平原君却能脱颖而出,公认的贤能。之前提过,平原君为了保魏齐被秦王扣下,为的是义气,而后为了留下士人,甚至连爱妾都杀了,可见是狠得下心做的了事的。

他要杀赵奢,很容易,派个刺客暗杀就好,施加压力,也无人会为赵奢强出头。

汉景帝时,袁盎反对汉景帝的弟弟梁武王继承王位,梁武王暗恨,派刺客杀了袁盎。汉景帝派官员调查梁武王,官员找到了证据后,知道汉景帝的意思,归来途中将证据付之一炬,说梁武帝的属下所为,已经服毒自尽。梁武王终究没有事。

可是平原君此举,那么于其他世家公子有什么区别?

平原君放弃了报仇,反而很欣赏赵奢,并且举荐了他,说明平原君心中,赵国始终是第一位的,这是他比孟尝君强的地方。

道理很多人都懂,但是在面子和利益跟前,却少有人选对。

《宰相刘罗锅》里,和珅的小舅子强抢民女姐妹,人家来告状,府尹叹口气,给了来人十两银子,表示我一个小官何敢跟和大人过不去。和珅听说后,说了句,死了死了,一了百了。下面的人会意,将进京告状的人抓走了。

刘墉为此抱不平,先是奏请杀府尹,乾隆同意,和珅也没有意见。而后刘墉说,要杀和珅小舅子,乾隆却不同意。

乾隆自己去逛妓院,和无赖起了冲突,将人打死。无赖却是巡抚的小舅子,于是将乾隆抓上公堂。

在公堂之上乾隆却能说出,我打死无赖,有何不可。

也难怪朱元璋对官员不信任,他在全国设置怨鼓,有人敲打即刻送到京城,他亲自过问冤情。

为什么不信任官员,因为经历元朝末年之后,深刻的了解官员集团将来会发展成什么样子,民怨一旦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起兵,城门失火,也会殃及自己这个池鱼。

朱元璋曾感叹,读圣贤书的儒生,为什么会贪污呢?

他想得到的无非是赵奢一样的人。

同类推荐
  • 穿到明朝拍电影

    穿到明朝拍电影

    二次元风格的个人英雄主义历史小说。身在官场,却是流氓做派,江湖性情。热血与搞笑穿插,高冷与逗~并存。(~请自行脑补)
  • 尸祸乱明

    尸祸乱明

    读者老爷们,大事不好了!!!!大明朝突然遭到丧尸袭击,一年之间江南半壁山河皆尽覆没。身为穿越者的猪脚王争,现在什么缺,缺点击、缺推荐、缺收藏、缺月票……汉家的血脉与江山能否延续,全看各位读者老爷们的支持。天佑华夏!!!!
  • 宛若一梦

    宛若一梦

    风流不羁的天下第一镖局的少局主郭旭,无意中从自己所在的明朝穿越到了北宋,又无意中被误认为御前侍卫展昭,并由此卷入了一场江湖与宦海的血雨腥风中。年轻莫测的帝王、正直清明的知府、温文尔雅的侍卫、心思慎密的门主……这本该属于史书和传记的传奇,如今却以如此清晰的形态呈现眼前。他该何去何从?而他。又会在这史书中留下怎样的一笔?
  • 丝绸之路在宁夏

    丝绸之路在宁夏

    《宁夏历史文化地理丛书:丝绸之路在宁夏》为《宁夏历史文化地理》丛书中的一部。宁夏社会科学院组织编写了《宁夏历史文化地理》丛书,丝绸之路,也称大丝道。宁夏就是这条大丝道上的一大驿站。丝绸之路将中原与西域、中原与草原连在一起,有利地促进了中西方商品、文化、宗教思想交流。这几大板块的文化给宁夏境内留下了大量的中亚文化遗存,还在宁夏境内生成了各种宗教文化。翻开《宁夏历史文化地理丛书:丝绸之路在宁夏》,您将看到悠远的丝绸古道上,往来的各国使者、商人、冒险家、传教士的身影,物种起源的流传等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重大事件。
  • 豪杰演义

    豪杰演义

    田和一梦回到数千年前。灵士、羽士、大妖!远古神话的神秘面纱在田和这个混蛋的面前被粗暴撕开。征伐杀戮、国国兼并!名不聊生的惨况怎会如此真实?百家争鸣豪杰并生的乱世吗?“看我凭依《夺天奇册》的威能,悟彻六大神通的秉性,潇洒纵横人世间!”田和躺在脂粉堆中,单手撑头大言不惭。嗯,是该搞点事出来的时候了。
热门推荐
  • 美男团:“王子殿下”驾到

    美男团:“王子殿下”驾到

    斯特兰西贵族男子学院,里面都是美男,维希斯为了帮父母报仇,乔装打扮进入男子学院,结识了学生会的美男们,成了基友,同外国留学生成了明星组合,认识了英国王子,成了cp,结果身份揭穿的时候,各个屁颠屁颠跑来向她表白。维希斯无语的撇过头。仇还没报,就先开始谈恋爱了?全文免费,求推荐求打赏。但作者是初二狗,没法定期发文,可能会隔一段时间更,望书友谅解。书群:460604623
  • 异界仙

    异界仙

    浩瀚无边,亿万星辰,充满着神秘的宇宙真的有位面吗?真的有另一颗生命星体吗?真的能穿越时空吗?人类为了发掘宇宙的奥秘,竭尽所能,却只能认识冰山一角,科学世界不能办到,不代表修仙世界不能,修仙世界充满了神奇色彩,,,,两个盲头小子盗花盗草盗入旷古烁今空前绝后的阵法大师华天鸿的墓穴里,结果被传送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为了寻找回去的路,经历千辛万苦,,,,,,
  • 最初知暖

    最初知暖

    他是她苦心追赶的太阳,明亮耀眼温暖,可却太遥远了,触碰不到。她是他执着纠结的题目,明明觉得自己没错,可却解不出答案。美好和幸福总如烟花一般绽放,在迫不及待地腾空点缀了满天的绚丽之后灰飞烟灭。空荡荡的黑夜里,只有回忆奏起了哀伤的曲调,一点点浸透了外衣、渗入了皮肤,蚀人心骨……
  • 雄震天下

    雄震天下

    一个从山坳里出来的人;一个从默默无闻到名动天下的人;一个两世为人的人;一个从小立志成为顶天立地英雄的人;是什么让他一往无前,是什么让他吃尽困难,挫折,却改变不了他的初衷;又是什么让他成为天地真正的巨擎;是友情,亲情?是坚韧不拔的坚持?是冥冥之中的注定?还是。。。。。。。。?
  • 网游三国之大汉雄风

    网游三国之大汉雄风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刀头血!谁共我,燕然赏月!群号:257106391新书“苍劫”已发布,请支持。
  • 元配复仇记

    元配复仇记

    清代康熙年间背景。隆科多是佟国维之子,四爷养母孝懿皇后之弟。最奇葩的渣男渣妾,造就最悲惨的元配。身为元配的佛尔果春惨死后重生,报仇雪恨!
  • 捡个仙君来压寨

    捡个仙君来压寨

    她容颜绝色,惹来桃花无数。奈何算尽天机,却终无法逃出他的手掌心。前世她视他为仇敌,今世他费尽心思成为她的伴侣。一个对感情一无所知,一个断了情根,他所做的一切,会得到原谅吗?罢了罢了,她只是一只孤独的小狐狸,有如此芳华夫君在身边,还纠结个什么过往呢?这委实麻烦,左右她都不记得了!
  • 守护甜心之天心梦语

    守护甜心之天心梦语

    日奈森亚梦本来是十分天真的。一个轉學生的来臨,唯梦还能持续下去吗?
  • 摇天纪

    摇天纪

    小镇少年,出身富贵,无忧无虑,父亲英武,兄长大才,大树底下好乘凉,本该游街戏马,哪料世事无常,顷刻间大厦崩塌。少年出山,道途争渡,逆九天而上,却见古来天骄皆埋骨,红粉骷髅一抔土。千古疑谜,神道薨、帝路断、长生死......三道冠绝,欲问苍天,路在何方?苟且还是毁灭?一念之间,且看他翻云覆雨,扶摇登天......
  • 永冬亡语

    永冬亡语

    失忆的主角,忘记了属于自己的过去。我是谁,又为何在此?命运?使命?身份?全已忘记。当两个灵魂发生碰撞,融合的产物是两者中的哪一个?又或者,是一个全新的存在。身处命运洪流之中的可怜虫,妄图改变一切的反抗者。(超慢节奏的小说=-=爱看不看)——————————————————————————————————————————兴趣使然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