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128100000187

第187章 能人所不能

能者,能人所不能。我们一般将人才定义为能者,国家用人才,就能昌盛,用庸人,则会退步,那和所谓人才呢?

身边所接触的大多是正常人,并没有什么特别,然而不断的接触中,会发现一些人做事富有条理,对自己要求也比较严格,同样的工作,对方做的就相对周详,能够得到认可。

人才,一种归结于天赋,由于天赋异禀,故而从事某项工作能够取得出色的成绩。

《暗算》里,第一篇故事就是瞎子阿炳。阿炳双目失明,但耳朵极好,甚至能够通过辨别小狗的叫声认出小狗的母亲。工作人员将阿炳领到了711所中从事监听工作,阿炳找到了几乎所有的间谍信号,由此一举成名,以至于单位人出去开会,人家介绍他们所时往往会说,这是阿炳所的,可见一般。

后来要为阿炳找老婆,所长说如果自己有女儿,就会让女儿为了革命事业嫁给阿炳。

而阿炳性格固执,他对奉献并没有很热衷的想法,可是因为这项技能,而受到最高礼遇。很多人平常人,愿意为事业付出生命,但没有这项技能,也享受不到所长的那种愿意把女儿嫁过去的待遇。

物依稀为贵,稀有而有不可替代的用处,那更可贵。

忽然间想起一句话,课堂上老师曾说,周杰伦这样的如果生活在农村,可能连媳妇都娶不上,可见机遇对一个人是很重要的。

战国时代,国家众多,卿大夫也很多,这些人在民间也不断收拢奇人异士,为自己所用。

人才,另一种归结于后天培养。

王安石《伤仲永》里,小孩小时候就可以指物为诗,文理皆有可观,因而被当作奇才。父亲带着孩子四处表演,获得报酬,而没让孩子好好学习,渐渐地孩子便泯然众人矣。

后天是培养人的重要过程。人的性格是由经历的事决定的,有的人百折不挠,有的人浅尝辄止,天赋再好的人,不愿意去努力,也将会和普通人一样。

自傲于自己的天赋好,可要知道,生活中是很难将自身的优势转化为财富的。梵高在死前,他的杰作很少有人愿意收藏,靠着自己弟弟的接济,而无法通过画画养活自己,孤老终生至于离世。

梵高并非不出色,可是他无法拿着自己的画找到合适的人买走,看上他画的人也可能只愿意出些面包钱买走,因为你的都没人要,没有价值,我干嘛还要花高价买呢,买了也不能增值。

梵高死后,弟弟为了纪念哥哥,将梵高的遗作收集起来开了一场画展。既然作品可以在画展上出现,那么就是有价值的。参与画展的人,对某些画作感兴趣,于是愿意付出合适的价格买走,拿过去欣赏和收藏。

这时候梵高的画并非天价,依旧是合理地价格。

然后,买了许多梵高画的人,他将梵高的故事广为传播,对此进行了包装和宣传,宣传的理念就是梵高的画有升值空间。

然后,拍卖会上有一副梵高画被拍卖了天价,买家是负有盛名的收藏家,随即梵高画受到了追捧,而市面上的梵高画作一下子变得稀少,更让富有的人趋之若鹜。

集邮画册上的稀有邮票,别人会兴致勃勃的告诉你,上面一张邮票值多少钱,顺便讲一个故事,孙女在爷爷的书信中找到了某张绝版的邮票,于是卖了几百万英镑。

你看着邮票照片,也没发现邮票如何特殊,但眼光却是炙热的,对集邮有了兴趣,也能理解为何那么多人执着的收集邮票。

《黑金》中,梁家辉带夫人参加一场慈善晚会,以绝对高价买了一个古董瓶子,获得全场掌声。而这不过是交纳政治献金的一种手段而已,梁家辉要竞选议员,需要花钱让上面人安排,于是通过买古董的方式,给上面人钱。

古董是很难估价的,有人愿意高价买,你问他为何以远高于市场价的价格买一个古董瓶,对方会告诉你,他是在做慈善,理由正当,也无法用行贿罪的名义起诉他。

我想,和拍卖行合作的人一定不少。

我不懂画作,最有感觉怕就是《呐喊》了。在我眼中,梵高并非杰出的不可替代的画家,当然有才华,但并非惊才绝艳。梵高将自己投身画作,过的灰头土脸,也许自己都悔恨从事了这个倒霉的事业,无法用努力去换取面包。

当时,富有前途的职业是什么,律师、工程师,或者教师、技术工人,都能够养家糊口。要当律师,就要考证书,要当工程师,就要在大学深造后去工厂学习技能,这些人在社会中有自己的位置,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故而被人们认可。

而国家重视的也是这些人,提拔那些热心学习、努力工作的人,让他们不断的放大自己的价值。一个人种地,勤奋努力不过是将每亩地的产量提高上百斤,而当他去操纵金融的时候,努力和勤奋,掌握了某种规律,凭借着手中上亿的资产,收益是极其可观的。

努力,在不同位置是有放大效应的。

墨子认为,如果掌权的都是贤人,那么国家就会昌盛。因为他们勤于政务,并且制定合适的国策,让百姓获利。周朝因为有了姜子牙相助,得以取商而代之,历来不外如是。

遍观春秋战国,能够昌盛的国家都是任用贤人,也就是贵族和平民中的佼佼者。佼佼者们打仗能打赢,国土面积增加,国策制定的好,国家安定,因而国力不断增加。

商鞅在魏国待过,知道变法的制度,于是就成了秦国需要的人才。吴起会打仗,在哪里都是上宾。

可是春秋战国也是等级森严的地方,卿大夫的儿子还是卿大夫,都需要在朝政中占有一席之地。高官身处高位,就要为亲属们谋取职务,给他们安排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好工作,并且为他们的晋升铺平道路。

听朋友说,他老板只跟他聊天,说起以前在国企工作,之所以离开,是因为忽然来了一个领导的儿子,各种评比优待。老板心知,只要这家国企运转的正常,那么自己是没有机会的,于是果断辞职,出来单干。

当一切运转正常的时候,都不会觉得有问题,于是任人唯亲,反正都一样,我们的产品供不应求,买家都要排队找关系送礼才行,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感慨着。

技术标兵提出技术改革,说能够提高质量,但是需要引进一套工艺设备。厂长就说,我们的技术已经是国内最先进的了,够用就好,干什么还要花钱提高质量,引进设备要花外汇,要找人批准,很麻烦的。

如果引进设备,技术标兵则能够脱颖而出,用自己的技术改革为自己的晋升打通道路。可是随着厂长的否决,技术标兵花费时间,甚至花费自己钱研究的技术被废弃,只需要正常维护就好,晋升渠道变窄了,自然心灰意冷。

这时,其它公司听说了此事,于是将技术标兵挖走,根据他的建议,提升了公司的产品质量,产品一下子供不应求,效益逐年递增。技术人员也被提升为技术总监,实现了自身价值。

随着技术改革,其他厂家纷纷效仿。原公司发现订单少了,寻求原因才发现技术已经落后,这才去购买设备,已经产生了时间差,不能够维持自己技术领先的优势,从第一排到了第三,懊恼不已。

如今的思维,更多的在于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同一项制度,时间长了,总会出现很多问题。战国的改革,最主要的也都是人事改革,将那些世代勋贵从位置上拉下来,规定没有贡献或是素质不达标,不得继承爵位当官。

这种改革最开始往往是很较真的,可是二十年后,慢慢的僵化,因为人们慢慢有据可循了。

清朝最初是不补办官凭印信的,丢了就别当官了。听起来挺不人道的,不过官员爱惜官职,轻易不会丢弃。如果丢了,那就最好找有关部分再开一份,不过是一张纸写点字再加个印,不过需要额外补交办事费用,当然是私底下的,碰上较真的不给你办,你也没法。

康熙的时候,一个官员在永定河里丢了印信,没有悄悄补手续,可能办事人员收费太高,而是上书给康熙请罪。康熙念在功名不易的份上,口谕让有关部门给补办。

有了先例后,官员丢了印信,就说是在永定河里丢的。官员都是同僚,犯不着这事上为难人家,象征的收点钱就给补办了。

这种例子屡见不鲜。

线团在最开始,是很有条理的,但是用得多了,慢慢的复杂起来。这时候就需要重新花时间,将整个线团理清楚。

国家用人才,说得多了,就变成人才无所不能,用之则昌,才之不用,国乃灭亡。

从这种角度上说,秦始皇应该属于人才。

秦始皇非常的自律,严格的规范自己的行为。这种人有充沛的精力去做事,也能做成很多事,意志力很强,所以看待事物很理性化。

统一天下后,秦始皇的事务很多,毕竟增加了那么多土地,需要派遣人员管理,他也做得很好,因为有许多可以依仗的人才,比如李斯。

李斯从楚国小吏做到了秦国丞相,要比他师父荀子强的多。荀子著书立说,很有名气,对很多问题也看得很透,可是不得重用,而李斯能混出名堂,大概是李斯目的很明确的缘故,因为明确,所以能够一直去追求,对于老师的教导也是有选择的学,所以最后他参与杀了韩非。

天下归一后,秦国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李斯混的比诸侯王威风多了,楚王都比不上自己的地位尊贵。不过,楚国是楚王的,他能够传给子孙,可秦国丞相不是李斯家的。

李斯很清楚,自己的一切都是秦始皇给的,面对秦始皇的时候,他很谦逊,出了事就将所有的过错揽在身上,有了成绩就说是秦始皇领导的好。

孙叔敖在楚国当令尹的时说,我地位越高,为人越谦逊,是以能够免除祸患。李斯是楚国人,对前辈的教诲铭记在心,不过他的谦逊只在秦始皇面前,因为那个人决定了自己的一切。

一次,秦始皇在高台上,看见下面的李斯前簇后拥,随从很多,心中不喜,流于表面。

此事过去没多久,秦始皇忽然发现李斯身边的随从少了,心中大怒,立刻觉察到是身边的人将此事说了出去。

秦始皇那天在自己身边的侍卫、宦官、近臣全都抓起来处死,却没有责备李斯分毫。

秦始皇还是当年的嬴政,非常的多疑和猜忌,以前怕被刺杀,如今也没有变。权臣结交近侍,那么近侍就有机会下手,也可以通报信息,自己的行踪被人掌握,那还得了。

小说中说,为了防止刺杀,君王往往临时更换住所。王宫这么大,刺客要找也要找好长一段时间,增加了行刺的难度。但是你要是皇宫里有个轻车熟路的带路党,还是你身边的人,可以把你的行踪泄露出去,那么遇刺的风险就会增加很多。

所以秦始皇下手,其实是一种谨慎,换做其他君王,可能将这批人杀了,也可能赶走。

秦始皇对李斯,既是倚重,也有猜忌,可能没有什么人能够得到秦始皇的全部信任。

李斯确实才华出众,当丞相以来,诸事处理的很好,用起来也很顺手,也不是恃功自傲,所以秦始皇不打算动他。

对于秦始皇的猜忌,李斯确实也知道,毕竟身处高位,要是连这点觉悟也没有,也不用混了。

一次丞相府里宴饮,来往的宾客如云,相府门前车如流水马如龙,宴饮也极其奢华。

李斯是当家人,碰见秦王的叔叔或者地位相等的人,需要出门迎接。李斯在门外,看到了相府的繁华,不由得感概一句:

荀师常说,盈满则亏。如今我李斯做官做到这种地步,已经位极人臣,君王也没有什么能够给我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失去了。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李斯和秦始皇其实都是同一类人,都很谨慎,也都能预料到事情发展规律,所以能够从昌盛中看到衰败,从富贵中看到贫困,从而为自己谋划。

李斯将自己的儿子安排在了军中,自己则伴君如伴虎的侍奉秦始皇,不再想着得到什么,只想着能够安然而退。

而李斯为什么不能干脆退隐呢?

首先,李斯舍不得。毕竟多年辛苦打拼,才混到如今的份上,还没有风光几年,就要走,怎么能够走呢。

其次,富贵,李斯已经有了,如今李斯做事,求的是名,起码让李家能够成为秦朝的望族。自己跟随秦始皇统一六国,将来史书上一定会有自己一笔,说李斯离开楚国到了秦国,秦始皇重用,然后得以统一天下,可比先贤。

可是姜子牙帮助周朝夺取天下后,还继续辅佐周武王,等老了才回到封国齐国,将国政托付给周公旦的。

李斯也想善始善终,和秦始皇将来传下美名,这也是秦始皇不动他的主要原因,都是为了求名,毕竟周武王杀了姜子牙,传出去也不好听,还是善始善终好啊。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李斯退无可退。

秦始皇用得着自己,自己还能帮他做很多事,所以秦始皇不允许自己退。一旦拿自己退了,自己有了范蠡一样功成身退的美名,那么秦始皇就成了勾践一样兔死狗烹的人了,秦始皇自然不肯。

而且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范蠡不想跟勾践了,可以离开越国去齐国,自己还能去哪呢?

种种顾忌,让李斯决定陪秦始皇走到最后,而秦始皇也决定,将李斯用到最后,既然用,那么就要厚待,就要礼遇,所以秦始皇一向待李斯不薄。

打下江山之后,秦始皇和李斯都将留名作为了第一要务,而要留名,则要做很多事,碰巧两人都是很有意志力的人,也都精力充沛,于是为天下规划了种种大事。

以驰道为例。

秦始皇为了便于传递信息,建立了驿站相似的机构,而后通过修建官路来提高信息传递速度。

古代传递信息最快的方式是什么?

我想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千里马、信鸽、烽火等等,也都有自己的理由。

但是,其实速度最快的是急脚递。

宋朝驿站传递信息分三等:步递、马递和急脚递。

所谓急脚递,大致就是神行太保戴宗一类的人物,每日里可步行200公里,要知道马拉松也才43公里。我曾今算过,一天不行的跑,速度要达到2.9m/s,是步行的两倍,可见一般。

这种急脚递也贵,只在作战的时候才采用,平日里还是马递。

不过不管什么方法,都是指的官道上的传递,路面结实,道路笔直,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可是你想想,如今修筑铁道,那需要多少人力,多少投入,这还是有机械的情况下。在那时候,全靠民夫劳役,开展这么大的活动,需要多少百姓为此劳累。

西门豹为后世计,让百姓挖渠,引来怨声载道。西门豹坚持这是对百姓好,最后渠挖成了,百姓享受到便利了,纷纷夸赞西门豹贤明。

可是很多事,往往撑不到百姓受益的哪一天。

白起要求继续攻打赵国,说赵国就剩下一口气了,马上就能攻下了。

秦王说,秦国也剩下一口气了,民众支撑不了了,于是允和撤兵。

总结说,秦王白白错过大好时机,以至于后期怎么努力都攻不破邯郸。

如今人说,百姓们苦于劳役,不能支撑了。

秦始皇说,百姓怠惰,要监督他们做事才行,还可以。

于是,一夫作难而七庙隳(hui),为天下笑。

同类推荐
  • 听黄仁宇讲中国历史

    听黄仁宇讲中国历史

    黄仁宇先生以“大历史观”为其思想核心的作品,让大众愿意去接受,使得了解历史不再被视为畏途,不再是几个历史学家书斋中“玩物”。黄仁宇先生对于中国“国民历史性格”的发展是功不可没的,他是一个真正的“平民学者”。
  • 浴血冥帝

    浴血冥帝

    意外穿越的任天,穿越到了一个奇怪的世界,这里的人都像玄幻小说那样,可开天卡劈地,任天是冥城之主,当今朝政腐败地方即将攻破龙城,进攻冥城,任天的内心已经坚定,既然我来了和不拼一把,当他坐上王位被人叫做冥王的时候。才发现这一切都是恶作剧,宇宙里的人的恶作剧,任天愤怒后,最终选择带兵破天,杀出这个新球,杀到环宇。
  • 强国梦

    强国梦

    一场地震使主人公穿越到了1928年的东北磐石,伴随他穿越的还有大量的书籍。那些书籍在后世不过是只有收藏爱好者才会关注的故纸堆,但在民国初年却成为强国梦的依托。主人公苦心孤诣,依靠划时代的技术、文化优势,开工厂、办企业,暗中发展军事实力,九一八事变日本法西斯发动过了侵略战争,主人公率领部下积极投身轰轰烈烈的抗日战场。
  • 外八门之小六爷

    外八门之小六爷

    三百六十行之外,外八门:盗门、蛊门、机关门、千门、兰花一门、神调门、红手绢、索命门、从古至今,利字当头,看险恶江湖,品人生百味。
  • 套路古人的方法

    套路古人的方法

    作为一个大学宿舍之子,穿越后想的不是怎么去搞事情,而是打算去旅游看看隋唐时期的风景,看看没有被开发的自然风光,去去有水的罗布泊,最好能去欧洲走一趟,北极熊也瞧瞧。然后看看行军打仗,唐朝的陌刀到底是个什么样,门神秦琼到底能打几个体育老师。最后当然要看看这个时代的妹子到底怎么个漂亮法儿。尽量亲身体验体验。总之是一肚子的疑问和想法。但是手下不乐意领导天天游戏人生,于是他们开始利诱上司好好上班!这怎么行!我还打算去澳洲抓点考拉去非洲看看动物世界!
热门推荐
  • 小窍门改变大生活(二)

    小窍门改变大生活(二)

    《小窍门改变大生活》全面介绍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小窍门,力求囊括必备的常识和技能、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简单易行的窍门点拨,可以作为家庭日常生活枕边书。生活中充满了各式各样的小窍门,运用这些窍门就能为您节省不少时间和精力。
  • 太子在上:妖女在下

    太子在上:妖女在下

    一朝穿越,她竟化身为一只九尾狐妖。一次被初恋太子送给别国太子和亲,竟然引出惊天的秘密...一场大火中,她居然被他霸道的压在身下英勇推进,无耻宣赢!一世为魔,天地为之浩劫;再世为魔,定要这天地为之浩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逆道问仙

    逆道问仙

    一代君王转世者项天笑,持无邪神剑,带四皇神戒,踏上为君报仇之路,世俗界,只是他前往更高境界的一块踏板。“我要让这天,再遮不住我,我要让这地,再拘不住我,我要让这诸仙,再掌不住我。”于是,一个有着四大宗师教导的“天才”少年出来了。
  • 冷傲少爷的真命天女

    冷傲少爷的真命天女

    他以为她死了,以为那场车祸夺去了她的生命。失去她的他,活着,虽生犹死。六年后……在警局一次执行任务受伤之后,他竟然又在医院见到了她,她摇身一变,成为白衣天使……而她竟然不认得他了,还成为了他最好朋友的未婚妻。这让他情何以堪……明明是她,她却不肯与他相认,而那神态、那举止言谈、那美丽的容颜、她的一切,他都是如此熟悉,怎么可能会错呢!
  • CEO的危情女人

    CEO的危情女人

    一场禁锢,情仇交织,恶魔与天使的斗争华丽展开……10岁,她父母双亡沦为孤儿。在那片城堡似的庄园中,他双眸幽深如墨,勾起的唇角却凛冽无情:“记着,从今天起,你只是一个被捡来的脏东西……”她是天使,却沦陷在恶魔暗黑的羽翼中,被无情地肆虐。20岁,她强大孤傲,却终究反抗不了他。夜下的大桥,被他亲手推下,冰冷的河水中,脑中只回荡着那一句无情战栗的话语:“去死吧。”短短三个字,令她的世界分崩离析……一纸化验单,天使怀了恶魔的孩子,恶魔却亲手将其碾碎。她绝望离开,一别数年,与他却是枪口下重逢,他笑得邪魅如旧,“邵安乔,我的女人,你还想往哪逃?”她是他的秘书兼保镖,亦是他的女人!
  • 武吞山河

    武吞山河

    为突破武道秘境,大清一代枪王身死圆明园,机缘之下获道家瑰宝,重生于封疆大陆……——————————————————————————————————枪定乾坤,武吞山河!
  • 天道之漏

    天道之漏

    古往今来,法则变换,有生有灭,谁去?谁留?不问是非,只因天意!看不走的人如何求得生,如何做这漏网之鱼!三魂七魄承载新的法则,修行之路点燃旧的希望。杀戮不止杀戮,对决不止对决,情义不止情义,端看如何诠释!
  • 三十八岁时的爱情

    三十八岁时的爱情

    性情才女以中年的眼睛看人世冷暖,宇宙星辰,特别阐释、思索中年的情与爱,乐与愁,三十八岁的爱情多一份深沉和凝重,多了一份淡定和恬淡,且看她细细道来。
  • 瞬陌

    瞬陌

    繁花似锦,春来秋去也是一瞬之间,青春悸动,岁月流连也是一瞬之间。年轻随性的我们总是生活理想的童话之中,奋不顾身的追逐感性里的那一丝感动,消逝了那活力的生命力,磨平了那稚嫩的心灵,梦醒了,才发觉不过一瞬之间,留下了的殇足够自己去默默承受。
  • 小王子等我找到你的

    小王子等我找到你的

    呆萌小清新一路遇上男神……真令人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