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天,杨柳依依,桃花灼灼,正是一年最好的时节,百姓脱下繁重的冬装,换上了春衫,喜气洋洋,吆喝买卖,呼朋唤友,好不热闹。官道上一列豪华的车队,五凤盘旋,竟是郡主规制,引得路旁的众人驻足观望,纷纷猜测是哪位贵人,好大的阵仗。
自然有那精通时事的人为众人解答疑惑:“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这应该是京城兴国郡主回京的车队,旁边守卫车队的应该是京城的禁卫军。兴国郡主可是皇上亲口夸赞的福星转世呢,此次回京,皇上让负责守卫京城的禁卫军来保护也不是什么匪夷所思的事了,更何况皇上的元后还有如今的皇后娘娘都是这兴国郡主的亲姑母呢!”
整个大雍王朝的人都知道兴国郡主出生时的事。
七年前,兴国郡主出生前的几个月,大雍王朝爆发了一场百年难得一遇的旱灾,那时的文帝才刚刚登基,性子还有些冲动,祈雨了不知多少次也没有用处,脑子一发热,竟然对天发誓,一天不下雨,他就一天不吃饭。
文帝自然是自作孽不可活了,一连饿了三天,天上仍然是晴空万里,连片云的影子都看不到。皇帝绝食祈雨,文武百官又有哪个敢吃饭?只好都跟着文帝一起,饿的两眼发花。
到了第三天傍晚,被皇后留在坤宁宫小住的齐国公夫人顾氏不知为何肚子一阵剧痛,本来应该在三个月之后出生的兴国郡主,发动了!就在顾氏发动的时候,远处刮来一阵风,不出片刻就变成了漫天的乌云;到了兴国郡主出生的时候,瓢泼大雨倾泻而下,一直下到兴国郡主洗三的那天,解了这一场旱灾。
文帝当即夸赞这女婴是天降福星,并且册封她为正二品的郡主,赐尊号“兴国”,又为其赐名为“忆慈”,“忆慈颜心伤五内,扶遗物泪流双行”,思念母亲,思念仁爱,当真是个贴切的名字,毕竟齐国公夫人难产身亡。
不只是文帝,连文武百官,都觉得这位兴国郡主简直就是福星临世,要不是她带来了雨,百官中间,说不定真的会饿死一两个大臣了。齐国公夫人难产身亡,文帝也追封她为超一品的贞仁夫人。
三年后,齐国公又续娶了正二品工部尚书的嫡长女狄氏为妻,狄氏的家世比之身为宣国公嫡长女的顾氏的也低不了多少,文帝和皇后害怕这个继母对兴国郡主不好,每隔个三五天就派人将兴国郡主接到宫里。
狄氏进门后过了三年才怀有身孕,文帝便让齐国公前往西北抗击胡人,而将原本在西北的林家二老爷调回了京城,齐国公知道文帝的小心思,将原配所出的一双儿女都带去了西北,而将怀孕的妻子留在京城。大概文帝也没有想到,这才刚刚一年,齐国公就上书请求文帝派人来西北将兴国郡主接回京城。
至于原因是什么,路旁那群兴致高涨的吃瓜群众当然是不知道的了。
坐在马车内的兴国郡主林忆慈却是一清二楚的,男扮女装偷偷溜上战场是她不对,但她不是也没受伤吗?好吧,不就是不小心被胡人砍了一刀吗?那伤口又不深,连文帝派到她身边的林太医都说了不会留疤,再说她不是也砍死了两个胡人吗?多划算的事儿,偏偏她爹爹就觉得是天塌下来了一样,非得让人将她接回京城。
“郡主可还记得京中的亲人?”洛嬷嬷问道。这洛嬷嬷来头不小,年轻的时候是文帝身边的大宫女,一辈子都没有出嫁,年长了些之后便跟在文帝身边当个嬷嬷,伺候文帝的饮食起居。后来林忆慈出身,文帝对这个天降福星甚为感激,便将从小跟在自己身边的洛嬷嬷赐给林忆慈做教养嬷嬷,毕竟郡主按律都有女官伺候。
不过郡主身边的女官照例只有一个,但皇后也心疼这个从小体弱多病的侄女,将自己当初的陪嫁嬷嬷齐嬷嬷也给了林忆慈,让林忆慈比照公主的规制。
林忆慈离开京城不过一年左右的功夫,但到底年幼,想来是记不到什么的。果然,洛嬷嬷听到了林忆慈心不在焉的回答:“见到了许是可以想起来。”
“忘了不要紧,老奴慢慢和郡主说。您已故的祖父共有三子二女,国公爷是嫡长子,郡主的两个姑母皆是国公爷的同胞姐姐,至于您的两个叔叔则是庶出。不过您二叔倒是由老夫人抚养长大的,二婶是宣国公的庶出女儿,也就是您母亲的庶出妹妹,也是和您母亲一起长大的,膝下有一双儿女。”
洛嬷嬷说的其实林忆慈都是知道的,她虽然年纪小,但是几乎是过目不忘的,所以在京城的大部分事她都记得到。她还知道,现在的宣国公世子顾锦洛,其实是她的同胞兄长,原名林诏,不过在齐国公世子林谦出生后就过继到了宣国公府,今年已经十二岁了。
荣德堂是整个齐国公府的中心,经过林家三代人百余年的打理,里面的一草一木皆是富丽堂皇,处处透露着一种世家大族的气蕴。更何况林家在前朝也不是籍籍无名之辈,称得上一句簪缨世族,只是到了本朝才真正的走入顶级世家之列。
如今的林家更是烈火烹油:林家大姑奶奶是文帝的元后,太子的生母;文帝在元后去世过后又迎娶了林家二姑奶奶,两人又育有三公主和六皇子。更何况林家又是世袭罔替四大国公府之一的齐国公府,世代镇守西北,使胡人不敢越境,自然是深得历代皇帝的信任。
齐国公府的当家老夫人黄氏坐在首位上,因是休沐日,府中两个老爷、三个儿媳和一众孙子孙女难得的齐聚一堂,三三两两的各自低声说笑,不过明显众人都有些心不在焉不住的往门口张望。
黄氏转头问二夫人小顾氏:“郡主府里可是准备妥当了?这在马车上睡了一个多月,肯定是乏了,若是回府还不能好生歇着,那如何是好?”黄氏深知大儿媳狄氏对前头顾氏的一双儿女并无善意,所以便让林忆慈的婶娘兼姨母小顾氏来负责打理郡主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