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清世界,荡荡乾坤,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醒言
约莫2200年前开始,神鬼相争,纷扰不止。天、地、冥三界爆发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冲突——后界称之为神魔之乱。
仙人魔君们不知为了何事大打出手,他们兀自在自己的地界打的兴起,却苦了人间界的生灵们。一时之间,风狂雨暴,地动山摇,而身处人间界的凡夫俗子们如何能与这满天神佛之神力相抗衡?面对着这天地异变,无力改变现状的芸芸众生们只能无助地每日每夜念叨着自己心中所信奉着的神灵,除了乞求得到他们那根本不存在于现世的庇护外,别无它法。
就这样,不知过去了多少年,也许是上天真的开眼了,听到了下界凄惨的祈祷,又或是神佛邪魔之间打乏了,累了,达成了永久的停战协议——总之,肆虐人间界的玄天厉雷、幽冥域火、凛冽罡风,算是彻底消失了。剩下的,就只有被战乱影响得千疮百孔的世界,和数万年如一日崭新明媚的太阳。
“福之祸所依,祸之福所伏”,虽然神魔之乱给世间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和痛苦,但无数的神器、法宝、秘术和典籍却似乎因为战乱的缘故散落人间。不久之后,便有人不断地在山间、溪底或荒原之上发现它们的踪迹。虽然所得宝物类型各异,所含能量各有高低,但对于人间界的凡人们来说,却都有着神鬼不测之力。那些偶然拾得者通过不断摸索、探究、总结,慢慢地从中摸索到了修行的方法和控制的法门,经过不断地修炼,他们慢慢地出现了与一般人类体格与精神力量上的悬殊——后世将这种人统称为“特异者”。
逐步地,随着第一批特异者能力的不断提升,加上各地珍稀异宝的相继面世,人间界出现了第一股建门立派之风。大量凭着先天好运捡到奇珍者纷纷自立门户,招收弟子,以壮大自己的声势,希望在世间有自己一席之地。然而由于修行路数及方法皆属不明,门派建立者自身实力又参差不齐,加上无法对招收的学员弟子们挨个测定其是否具有特异者的修行体质、又或者修行天赋是否合格——总之,林林总总的问题导致各个地方帮派林立,门户遍地。虽然感觉上是一股正面的风潮,但实质上却完全阻碍了修行的正确发展。
然而“真金不怕火炼”,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不断的争斗、吞并,那些没有真正实力和本事门派也逐步开始退出舞台。真正屹立于不倒的,其门派宗主无不是在当时具有极高的修为,或身怀威力无比的绝世异宝。然而各门各派招收弟子素质参差不齐的弊端,却始终未能得到彻底的解决——直到一百八十年后,这个问题才从根本上得到了处理。因为一百八十年后,也就是距今七百一十年以前,人间界出现了一位集天下修为之大成者,后世称之为“五行天尊”。
相传五行天尊本姓张,原本只是个老老实实的本分读书人,因屡次落第,对于尘世间功名逐渐看淡,最后于二十八岁那年机缘巧合,拜至其家乡一家在当地颇有名望的门派,做了一名外门记名弟子。
虽然考取功名失意连连,但没想到对于修行各种奇异法门,张书生倒是显得非常有天赋,不到两年时间,便把本门派所授之心法“离亓决”练至最高水准,令众人大吃一惊。最后被其门主破格收为内门弟子。
如果张书生只是在这个门派中勤勤恳恳修炼,老老实实做人,说不定十多年后也是在当地吃得开的一代宗师,但那也就成为不了后世所谓的五行天尊。命运偏偏造化弄人,在他加入内门后第三年的某日,突然之间从外传来消息,距其门派不足百里的山中发现了几部上古残卷。于是乎,方圆数百里的修道门派竭尽派出精锐,势在必得。
那一夜,厮杀声、轰鸣声不绝于耳。当地人们只闻得山中杀声震天,各类功法秘术所带来的七色光芒将黑夜印成了白昼。各路人马为了争夺秘典杀红了眼,现场死伤无数,血流漂杵,争乱一直持续到那一晚3更过后才渐渐平息下来。但待第二日凌晨后续门派增援赶到时,却只见满地尸首,而上古残卷却已不见踪影。
争夺物件已失,各门派顾不得再行厮杀,分别清点起自家人员损失。到最后,所有人员皆能对上号,却只有张书生不见尸首,生死未明。各大派纷纷派出人手对其进行通缉,甚至对方圆百里山脉进行了地毯式搜索,但仍不见踪迹,时间一长,只得作罢。
时光荏苒,就当人们已将此事完全淡忘之时,60年后,张书生突然间又再次出现在了世间,并且面目与60年前未曾有一丝改变,若不是其门派中还有当初认识他的人活到了现在,恐怕早已被世人所完全忘记。
样貌虽未有丝毫改变,但其一身修行确已到了人神皆骇的地步。数日之内,张书生遍访大陆之上数大门派掌教之人然而却无一人能与其对之超过十招,纵使神兵在手也无法取胜。至此之后,人们纷纷揣测,60年前的上古残卷,便是张书生通天道行的灵钥。
至此以后,张书生创建了自己的教派,名曰“翃门”。一时间,各地信徒及崇拜者纷至沓来,乞求能加入翃门,奢望自己有朝一日习得盖世神功,成就一番霸业。
然而让人始料未及的是,张书生并未将所有人如同往常的门派收人那样,将一干人等竭尽纳入麾下,而是先做出了一个重大的甄选。其方法,便是他为后世所带来深远影响的其中之一:“先天之缘”。
张书生首先提出,世间所有人皆可修行,但为何有人天资聪颖,一日千里;而有人如同驽马驾车,止步不前。究其根本,是源于我们体内所控制修为的力量,他将其称之为“气”。
他认为,气好比人力量的存在,人人皆有,但先天的出生及后天的历练决定了气值的高低,而气值的高低也限制的人修行的发展。有些人天资较好,从一开始气的存储量就较高,所以修行也较为顺利,各种功法也能很快上手;而有人天资较为愚钝,气值较低,这时便不应该同天资卓越者一般同步学习功法,而是该从后天锻炼,先扩大自己的气域,待其达到某一功法修行条件时,再进行也不迟。同时他也提出了一套初期气值锻炼的心法,名为“初气决”,这对当时的人间修行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气值论的提出,大大解惑了当时功法修炼进度不一的问题,大部分的天资不足者皆放弃了早入门派修行功法的念头,而是在家苦修“初气决”,待自己气值符合当下要求后,再请求入派修行。
张书生对气值概念的详尽化,将当时门派招收弟子素质这一令人头痛不已的问题大为改善。就在人们对其气值理论称赞不已的的时候,张书生又再次挑战了人们的认知。这一次,他将气分为了金木水火土五种属性,简称五行气性。他指出,天下功法,皆逃不出此5类属性修行,如有其余,则是旁门左道:不足为信。同时,他也分别将此5种属性的初中阶修炼功法一一总结归纳,并集天下修行法门之精华,以他自己独到的修行经验予以指导,著成了名动天下的5部修行巨典,分别为“乾金决”、“桖木决”、“湮水决”、“离火决”和“珏土决”。也正是由于这5部气性修行巨作的诞生,导致其被后人称作“五行天尊”。
如果只是提出了气性的修炼,那根本是百利而无一弊。然而就在五行天尊提出此五类修行法门后,他便开始大肆在大陆各地收缴五行之外气性的修炼典籍,同时对于五行之外的帮派教会,则限期解散,否则杀无赦。
直到现在,人们也不能解释当时为何五行天尊对其它属性的气抱有如此大的偏见——有人说他提出的五行学说正好是他体内所对应的所有气性,为了满足以后全天下气性皆出他自己的自我陶醉,因此才会出现此等极端状况。
姑且不论缘由,虽然当时出现了不少的抵触,但在五行天尊的强大力量面前,任何抵抗都是徒劳的更何况似乎冥冥中自有天意,当世之人居然80%都是以五行气性说中的某种气属性为主,这也从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偏门属性的灭绝。
属性论提出10年后,天下偏属性教派具以全灭,而其修行法门也被五行天尊尽数搜罗而去。就当人们以为就此完结之时,更大的变动再次袭来这一次,五行天尊将目光转向了世间所有的神兵玄器和秘术异典。
众人皆知,自门派创立以来,其立教的根本之所在,便是其教派是否具有高深的法典供教徒们参阅修行,抑或是门派创建人的修为功底是否深厚,是否持有世间罕有之神器,是否能够带领信徒们在偌大的派系纷争中站稳自己的脚跟。而五行天尊却要求在限定时间内,所有门派将各自所持有的神器、异宝及修行秘术典籍一一上缴,这种完全不符民意的要求,自然没有任何门派做出响应。
地狱来临了,在最后期限到来的那一晚,可以称之为人间创教以来最大的惨剧——中原大陆之上5大最强实力的帮派在一夜之间悉数遭到血洗,所有秘宝被洗劫一空,无人生还。
这世上,能做到此的,除了五行天尊,还有谁?一时间人们愤怒了,大陆上一片征讨之声,剩余帮派之间纷纷联合,誓要除掉五行天尊,为死去的人报仇。当然,大家都知道这只是一个幌子,报仇是假,保命是真。五行天尊再有能耐,总不可能与天下人为敌吧。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在接近于神的力量面前,任何反抗都是徒劳。反抗者们惊恐的发现,五行天尊不仅具有神才能具备的毁天灭地之能外,还有着一颗恶魔般冷酷嗜杀之心。
就这样,在收缴与抵抗之间,人们纷纷对五行天尊表示出了表面上的顺从,不少人仍然冒死藏匿了不少的法宝及典籍——毕竟力量再强,也无法将世间所有情况一一兼顾。
时间悄无声息的又过去了40年,此时天下异宝大半已落入五行天尊之手,但其却完全没有任何想要利用的意思——就连自己教派中的心腹弟子,也没能从中获得任何好处。
就在人们揣测纷纷的时候,变动又来了。五行天尊将数十年间所收集的各种奇珍异宝、功法秘术分成四份,分别将其放置到了中原大陆的东南西北四角,随后在未带任何弟子和心腹的情况下,只身一人东渡出海,从此以后音讯全无。
一开始,人们还搞不清出了什么状况,直到翃门内部为了争权夺位闹得教派四分五裂后,人们才明白五行天尊已彻底从人间界消失。于是,他置放异宝的四个地方便成了所有人心中的宝库,修行之人无一不想从中获得绝世神兵,从此称霸江湖。
然而,当人们赶到目的地时才绝望的发现,藏宝地点无一不是法阵林立,禁制横行,无数的傀儡守卫和变异奇兽牢牢地阻挡住了每一个探宝者的脚步。
绝世珍宝就在眼前,岂能拱手让人?无数眼红的修行者们前仆后继,虽无一不是陨落于诡异无比的藏宝之地中,但他们的死却将各地禁制机关的信息反馈给了后人,于是推演最佳探宝时间便成了当时的头等大事。
············
时间又不知过去了几百年,距今约莫300年左右,人间界正邪教派间的第一次大规模冲突爆发。
有正即有反,有阴则有阳。世间万事万物皆有两面性,教派也是如此。邪教的具体诞生时间,现已无处考证。因其残忍不堪的处世态度和诡秘无比的修行方法一直为正道人士所不齿,但由于势之所趋,双方皆处于一种微妙的相对平衡之中,虽局部争执不断,但从未真正意义上发生过冲突。而第一次正邪大战的导火索,正是来自于五行天尊留下的四处藏宝之地。
随着不断的探索和发现,在用无数人用尸体和鲜血换来的情报下,人们已大致推算出四处地方的最佳探宝时机,剩下的,就是在合适的时间,派出适合的人选。
由于藏宝之地内情况险恶复杂,加上各种结界的限制,各门派纷纷立下不成文的规定,进入者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不管里面如何争斗,但只要走出藏宝之地,无论其获得了多么神奇的异宝,在其回到自己门派之前,任何人皆不得在此期间对其下毒手。
一开始,这条规定还能起到一定的约束力。但当邪教开始介入藏宝之地时,规矩便被打破了。没人愿意去理会这可笑的规定,在法宝秘典的诱惑下,无数侥幸从宝地活着出来的修道者们遭到了半路的截杀——毕竟,抢劫可比进入禁地去探宝的危险性小多了。
一次次的打劫之后,正道人士忍无可忍,于是由当时的正道三大门派发出对抗邪教的结盟号召,各路帮派人马纷纷响应,正道盟正式宣告成立,联盟名为“诛邪”。
令人惊讶的是,虽然邪教也相对应的成立了所谓的“联合战线”,但却完全不是正道方的对手——也许是准备不足,也许是他们那尔虞我诈各自心怀鬼胎的想法根本不会存在“同盟”这一说。不管怎样,在诛邪盟摧枯拉朽般的攻势面前,邪教人马死伤无数,节节败退。不得已,只好向正道盟求和。
如果仅仅是这样,那也没有什么好评论述说的,但就是由于邪教的求和政策,将正道内部积压了数百年的矛盾彻底的挑拨了出来。
原来自从五行天尊消失之后,人们才能够按各自喜好来进行修炼。但不料的是由于五行天尊将功法秘籍全据为己有,而他所创的五行修行之术又只能针对前中期修炼,当人们遇到瓶颈时,便完全失去了指导的方法。特别是到了后期,由于功法的大进,修炼者不论身体素质还是精神之力都远超常人,再继续修炼也不能像刚开始那样一日千里。那么,究竟是该继续以追求力量和法力的极致呢,还是转以提升自己的身体及精神之力为主?在缺少正确指导的方向标时,人们只能朝着自己所认为对的目标前行。但正是因为没了统一的修行目的,各教派中的修行者们逐渐分为两派:一派为追求纯粹的元素之力,只向着更强的伤害和更高的控制力而行;另一派则转而追求提升自身的精神之力,妄图通过修行来获得更长久的生命。
两派虽各自修行追求不同,但碍于处在同一屋檐下,并没有真正为修行之事红过脸,不过各派之间相同修行目的者之间还是暗中有着往来——也就是说,撇开正邪派别不说,单是修行目的上,正道中就已经出现了分歧。追求精神力的一方称之为“原教”,而向往破坏力的一方则称之为“新教”。
反观邪教一方,则没了那么多的麻烦事。天天生活在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之中,弱肉强食是他们唯一遵循的原则——在这里,绝对的实力才是说话的资本,长生?得了吧,能寿终正寝都是奢望,哪来的那些无聊的精神修炼。
正邪之战,魔教大败,求和的声音刚传至诛邪盟内,便出现了不和之声。原教认为该乘此机会将邪教彻底消灭,一劳永逸;而新教则贪图其修行中诡秘强悍的异术法门,于是坚决要求议和。联盟本就是各个门派拼凑而成,形形色色的修行者各执一词,互不相让,自然无法做到意见统一。但令人始料未及的是,原教的数名领头者为了自己今后不被尘世所扰,安静地悟道修行,以求长生,竟然暗地里组织起了所有信奉原教之徒,在新教徒完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开始了门户清剿。
当新教之人回过神来之时,其教众早已死伤过半,纵然他们以追求力量为目标,但在绝对的人数碾压之下,想要防抗已是徒劳。愤怒的新教徒们走到了一起,他们立下毒誓,如果能够活下去的话,若干年后,他们的后人必将回来,将原教之徒清洗干净。之后,所有新教徒们集体出走,一道穿越西南边那绵延数千公里的死亡棘林,从此杳无音讯。
新教一走,从此之后正道中便正式进入原教者的天下,但由于内部斗争及分裂,正道实力大减,自然也无法再对邪教进行清剿。而邪教也因正邪大战而导致元气大伤,双方又暂时回到了一个短暂的和平时期。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300年过去了,不论正教还是邪教,其元气俱已回复;而五行天尊所留的四处藏宝福地也逐渐的被探寻之人所认知,各种属性各异、威力无穷的异宝、典籍正一点点地被人们所发掘出来;极北霜寒之地,西北煌炎沙漠,西南死亡棘林,大陆各处无不充满了未知的神秘,而更加不为人知的东南面,咆哮的汪洋和极端的天气阻断了人们好奇的探索之心。中原大地之上,一片欣欣向荣之声,似乎一切都朝着美好的一面行驶着。然而当黑暗到来之时,是否有人,能够在令人绝望的无尽长夜,身背长剑,手执明灯,带领众人驱妖斩魔,向着真正的光明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