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60700000006

第6章 伪政权(1)

探秘汪伪政权始末

曾经的革命英雄

当年汪精卫给自己取这个“精卫”的笔名,一方面是想激励自己的革命信念,另一方面也怀着舍身成仁的决绝之心。

“慷慨歌燕市,从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这首豪情壮志、直冲霄汉的励志诗一度被人与文天祥的《正气歌》相媲美,在北洋时期传诵甚广,激励着无数热血青年投身救亡图存的革命浪潮中去。这首诗的作者,正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富有争议性的人物——汪精卫。但是,今天的人们已经无法再把二者联系在一起。

汪精卫于1883年5月4日出生在广东三水,本名汪兆铭,字季新,因为常用“精卫”的笔名,因此历史上多以“汪精卫”称呼,本名反而很少被提及。

十三四岁的时候,汪的父母相继离世,他只得前去投奔同父异母的兄长汪兆镛。1904年,他通过考试,获得了广东省公派留学日本的机会。这年他21岁。

在日本学习期间,汪精卫主修法学,从而得知了国家和主权在民的观念。此外,他还认真研读了卢梭的《民约论》、孟德斯鸠的《万法精神》、斯宾塞的《政治进化论》,并被这些西方民主政治思想所折服。也就是这段时间,他坚定了推翻封建专制王朝、建立西式民主共和国的信念。

1905年,汪精卫第一次见到了刚从法国辗转至日本的孙中山,从此成为“三民主义”的服膺者,追随孙中山左右达20年之久。同年孙中山成立同盟会后,已成为孙亲信的汪精卫被推选为评议部部长。

在此后的一段时间,同盟会领导的武装起义遭遇多次失败,革命遭受沉重打击。为凝聚实力厚积薄发,孙中山决定暂时中止不成熟的起义活动。面对革命的低潮和“远距离革命家”的侮辱称号,满腔热忱的汪精卫一度走向极端,试图通过暴力暗杀来改变中国现状,解决纷繁复杂的中国问题。

精卫相传是炎帝的小女儿,在东海中溺水而死,死后化身为鸟,发誓要将东海填平,于是不停地衔来石头和木头投入海中。可见当年汪给自己取这个笔名,一方面是想激励自己的革命信念,另一方面也怀着舍身成仁的决绝之心。

1909年,汪精卫组织了一个针对清朝权贵的暗杀团体,前去行刺前,汪精卫将《致南洋同志书》寄往朋友处,阐述自己的心志:“此行无论事之成败,皆无生还之望。即流血于菜市街头,犹张目以望革命军之入都门也。”

在谋杀清朝摄政大臣载沣失败后,汪精卫被捕入狱,在牢房里写下了《被逮口占》,就是本文开头那首流传很广的诗。

那时,晚清政府经历了预备立宪,已经有了一些开明的态度,开始对革命党人采取怀柔政策。精明老到的庆亲王奕在审问汪精卫时,就曾经这样说过:“你们革命总是有原因的,看我们清朝太坏了。但假如你们成功,我看也不能强过我们清朝。”

多年后当汪精卫忆起庆亲王的这段话,感慨良多:“我们今天成功了,还真不如人家清朝,弄得这么糟糕!”汪精卫不断反思,其思想由此走向温和反暴力的一面。

不久,武昌起义爆发。清政府为展现与革命党人和谈的诚意,决定特赦政治犯,汪精卫也在其列。

走出牢房的汪精卫,发现自己当初日夜期盼的中华民国已经成立,而自己也成了妇孺皆知的大英雄。面对大摆功绩、争权夺利的革命党人,汪精卫大失所望,他明确提出“不做官、不做议员、不嫖、不赌、不纳妾、不吸鸦片”的“六不主义”,谢绝高官厚禄,独自一人漂洋过海,到法国寻求西方民主政治思想。

九一八事变之后,已经回国的汪精卫发电斥责张学良的不抵抗政策,严词要求张引咎辞职:

去岁放弃沈阳,再失锦州,致三千万人民,数千里土地陷于敌手,敌气益骄,延及淞沪。今未闻出一兵,放一矢,却不断向中央索要军款,乃欲藉抵抗之名,以事聚敛……惟有引咎辞职,以谢四万万国人,毋使热河平津,为东北锦州之续。

《重光堂密约》

随着中国频频不利的战事和日军侵华步伐的加快,汪精卫认为抗战前途渺茫,甚至连“抵抗”这两个字眼都绝少提及。他坚持利用非暴力的外交和平手段,不惜通过对日妥协和政治交易来实现所谓的和平。

1932年1月28日,上海爆发了一·二八事变。第十九路军奋起抵抗,全国上下众志成城,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企图。但是国民党高官们却在这次战役中见识了日军的强大,汪精卫就曾表示:“须知数十年来,中国军事经济,在物质上着着落后,固不待言;即组织上亦幼稚不完善。”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大的军事实力,生性怯懦的汪精卫完全被恐日情绪所压倒,却无视中国的地大物博和高涨的抗战热情。随着中国战事愈发紧张和日军侵华步伐的加快,他认为抗战前途极为渺茫,甚至连“抵抗”这两个字眼都绝少提及。汪精卫坚持利用非暴力的外交和平手段,不惜通过对日妥协和政治交易来实现和平的目的。

1938年初,经蒋介石批准,“日本问题研究所”在香港成立。实际上这个研究所从事的是收集日本情报、与日本秘密沟通的工作。负责这个项目的高宗武,后来成为追随汪精卫的投降派。

1938年7月,汪精卫极力主张由蒋介石出面,再次推动中日双方的和平谈判。但此时国内抗战氛围浓烈,身为抗战领袖的蒋介石不能不顾及舆论,更不能置广大抗日军民的民心向背于不顾。汪精卫逐渐意识到,自己关于求和的主张难以通过党内决议的办法实现。

1938年10月,中国军队在抗日战场上屡战屡败,相继失守广州和武汉。在这个中国抗战最为艰苦的时期,日本也陷入了资源短缺的困境之中。为了尽快解决中国问题,将更多兵力投放到东南亚战场,日本对亚洲战略做出重大调整,两次发表“近卫声明”,公开向国民政府抛出和谈建议。汪精卫认为机会来了,在接受国外媒体采访时,多次暗示中日两国应该开展和谈,并声称国民政府从来没有关闭和谈的大门。

蒋介石仍不为所动,撤回了本已派出的和谈代表。日本政府把诱降对象锁定在了汪精卫身上。

不久,位于上海虹口一座无人居住的洋房(即日后的重光堂)里,代表汪精卫的高宗武、梅思平与日方代表今井武夫等人秘密展开了丧权辱国的谈判。

11月20日,汪精卫的两位代表在《日华协议记录》(又称《重光堂密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这份协议包括三个文件,规定要点如下:1.缔结华日防共协定,内蒙划为特殊“防共”地区,日本在此驻兵。2.承认(默认)满洲国。3.日本废除在中国的治外法权,归还日本的在华租界。4.华日经济提携,在开发利用华北资源方面,为日本提供特殊便利。5.补偿因事变而造成的日本在华侨民所受的损失,日本不要求赔偿战费。6.恢复和平后,日本在两年内撤军。

11月27日,汪精卫召集一众追随者进行商讨,一再表示有些条款过于苛刻,难以接受。其实不仅是他如此表示,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各自进行着利益权衡,考虑要不要接受密约脱离重庆,组建新的政府。

12月7日,在外视察的蒋介石突然回到重庆,汪精卫集团以为蒋有所觉察,纷纷乱了阵脚,被迫改变了部分出逃计划。

此时汪精卫虽然担心计划泄露,却还对蒋介石抱有一丝幻想,希望他能接受日方提出的和谈条件。这样一来,他就不必“冒天下之大不韪”,承担“反党叛国”的骂名。

12月16日,汪精卫主动邀请蒋介石单独进行了半小时的密谈,这也是两位国民党领袖的最后一次会面,具体内容谁也不知道。当晚,蒋介石在日记中只留下短短数字:“上午,与汪谈党政问题。”

后人传言汪精卫在这次会面中,清楚地意识到与日媾和的行为将使自己陷入极大的争议中,这从他留给蒋介石的一句话中可以看出来:“君为之易,我为之难。”

1938年12月18日,汪精卫带着曾仲鸣、周佛海等人从重庆秘密逃到越南河内,这位曾经的革命英雄从此走上了背叛人民、出卖国家的可耻道路。之后,他公然发表叛国媚日的“艳电”,并且冠冕堂皇地宣称:中国抗战的目的在于谋求国家的生存独立,如果接受日本的条件,中国可以保全下来,那么抗战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

1939年4月,在日本特务的秘密护送下,汪精卫等人进入上海,开始筹备伪中央政府。一番谋划之后,此前建立的北平、南京两地伪政权一并取消,于1940年3月30日在南京正式成立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必然到来的审判

1948年1月5日,长达两年多的汉奸大审判宣告终结。国民政府司法行政部对外宣布:各省共审判办结汉奸案25 155件,14 932名汉奸被判刑,其中死刑369人、无期徒刑979人、有期徒刑13 570人、处以罚金14人。

汪伪国民政府成立之初,一度遥奉重庆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为“主席”,汪精卫任“行政院院长”兼“代主席”。其他主要官员有:“立法院院长”陈公博、“司法院院长”温宗尧、“监察院院长”梁鸿志、“考试院院长”王揖唐、“外交部部长”褚民谊、“财政部部长”兼“中央政治委员会秘书长”周佛海、“苏浙皖三省绥靖军总司令”任援道等。

日本扶持汪精卫建立伪政权后,立刻向全世界宣布与中国政府达成和议。与此同时,日本开始调整对华政策,准备适应未来长期的世界范围内的持久战。

从1941年开始,之前日本维系其战争的进口战略物资多被中止,特别是意大利、德国、印度、泰国等国宣布全面停止向日本出口物资之后,中国成为维系日军战略物资最为重要的能源基地。

为实现保证战争供给这一战略目的,侵华日军司令部决定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个方面对其占领区加强管理控制。接到命令后,驻守上海的日本军队向汪精卫提出一份“肃清方案”,希望南京汪伪政权配合日军行动,剿灭各地区的抗日势力。这一方案与汪伪政权欲加强统治的愿望不谋而合。

1941年7月1日,日伪开始合作进行所谓三步走的“清乡运动”。

第一步是军事清乡,主要目的在于消灭沦陷区的新四军等抗日力量。

同类推荐
  • 元曲之美

    元曲之美

    本书作者选取了二十位具有代表性的元曲作家,用充满爱和美的笔触,如诉衷肠般通过品评曲人们的作品、思想生平,让我们了解元曲、欣赏元曲,最终爱上元曲,并附有原作欣赏及曲人小传。
  • 有一种爱叫心痛Ⅱ

    有一种爱叫心痛Ⅱ

    本书讲述了那些发生在地震中的真实故事。我们可以从每一个故事中,分享到那些感人的经历。在灾难面前,在生命受到威胁的特殊时刻,他们的选择让我们感动,让我们黯然流泪。
  • 明嘉靖时期诗文思想研究

    明嘉靖时期诗文思想研究

    《明嘉靖时期诗文思想研究》介于宏观研究与个案研究之间,以“嘉靖”时期为研究范围,立足于文献研究和理论解读,描述嘉靖诗文思想的演变过程,梳理其主要问题和认知走向:一是透过史实把握思想发展的历史脉络,描述其中复杂的衍生、转变或发展关系,展开嘉靖时期诗文思想颇为丰富的历史画卷;二是以两种思潮和各种重要流派为中心,对嘉靖诗文思想进行专题性的解读;三是把历史与专题研究建立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之上。
  • 绿的歌:冰心晚作辑萃

    绿的歌:冰心晚作辑萃

    这部《绿的歌》有着举足轻重的价值,它代表着冰心的第二个创作高峰。它里面的《自传》系列、《关于男人》系列,以及论教育的系列杂文,特别是《我请求》、《无士则如何》等,以及像《病榻呓语》、《霞》等散文名篇,都是她晚年的代表作。这里面不但有一位世纪老人的过人的智慧、超人的毅力、非凡的活力,还有一个特殊时代的独特气息。它将中国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局面,掀开了历史的全新的一页。
  • 警察情怀

    警察情怀

    本书是广元市公安局人员的文学作品集,是对公安工作的讴歌和对家乡、人生、自然的热爱。内容健康向上,是公安警营文化的体现。本册为诗集。
热门推荐
  • 霸爱Demon冷公主

    霸爱Demon冷公主

    她原本可以带着父母的关怀健康快乐的成长,但却因为一场鲜血的洗劫,她失去最爱的父母!十年地狱般的训练,让她变成强者,黑白两道的佼佼者。复仇计划终于开始缓缓的实行,却没想到,她从未想过的爱情种子会在心中萌生。当心开始被甜蜜触动,当冰封了的心被一点一点的融化……她的出现只为复仇!
  • 花绅

    花绅

    (一部由叫花子在幕后操纵的旷世传奇,现代版的武状元苏乞儿,一个亦正亦邪带着点痞子气息的人)我这人没啥远大理想,就想看到叫花子也能开宝马,农民也能开大奔,很简单的理想,气死那些肥肠满脑镶着金牙到处炫耀的猥琐男……我这人没啥目标,就想看到那漂亮的跟白萝卜似的女人死心塌地的对我死缠烂打,不嫌我脏,不嫌我丑,还无比风骚的非我莫嫁……还望收藏支持下,谢谢。群(104671952)
  • 纯情小爱妻

    纯情小爱妻

    用自己的小小力量去帮助别人,非议,辱骂,他们能否坚持,经历爱情的得失,又将怎样的走下去...
  • 龙武逆鳞

    龙武逆鳞

    前世,为正。今世,入魔又有何妨。以兄弟的命,换来的重生。我孤下一诺定将前世恩怨算清,为兄弟报仇雪恨。
  • 最强推拿师

    最强推拿师

    我是魏文,我是一名推拿师,帮人舒筋正骨是我的工作。我是一名武者,追求武道巅峰!我是一名杀手,不为钱,只为道。我是边缘之人,存于世中,立于世外!我是守护者,守护家人,守护爱人,甚至守护国家!
  • 中华古代处世精典

    中华古代处世精典

    做人固然不能玩世不恭,游戏人生,但也不能太较真,认死理。“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太认真了,就会对什么都看不惯,连一个朋友都容不下,把自己同社会隔绝开。镜子很平,但在高倍放大镜下,就成凹凸不平的峰峦;肉眼看很干净的东西,拿到显微镜下,满目都是细菌。试想,如果我们“戴”着放火镜、显微镜生活,恐怕连饭都不敢吃了。再用放大镜去看别人的毛病,恐怕那家伙罪不容诛、无可救药了。
  • 深你入骨

    深你入骨

    嫁入许府半年,连自己夫君的面容都不曾见过。许南卿,是个好名字。其实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书友,并无其他。花居,唯一可以倾诉的地方。訾烟。是什么身份?从未有过刻骨铭心的爱也不曾忘那一次的背叛……
  • 夜倾晨

    夜倾晨

    她本是神界万人之上一人之下最孤傲最清冷的上神之尊,却因命运捉弄,本是无心无情无欲无求的她竟无可救药地爱上妖界的王。明知道这份爱太过沉重,太过凄哑,天道不容。却还是那么义无反顾,承受千年酷刑,最终陨落于封神台上。————祁仙晨含笑问韩尘夜:“夜,可否学君子为我解释执子之手?”————韩尘夜低头看着祁仙晨:“韩尘夜愿为仙儿演绎与子偕老。”
  • 飘渺默示录

    飘渺默示录

    我叫冷冽,本想平凡的渡过一生,一次意外却带我走进了一个玄幻世界,处处刀光剑影。本以为被欺骗过后不会再爱了,但面对一次次的表白,我竟又开始涟漪。飘渺情缘,一个飘渺峰下的情缘传奇。
  • 出洋相

    出洋相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