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自习上林千易正用手按摩着自己的太阳穴,旁边已经丢掉了好几张稿子,那些都是他不满意的,他总觉得前面写的东西不太理想。
他很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进步,除了这一个月废寝忘食的学习之外,重生后那有点变态的记忆力,才是他进步的根本。
但是这个秘密显然是不可能分享出来的,那么这次就不能单纯的从学习经验上去分享。
苦想许久后,他突然觉得自己好像想岔了,学校领导安排这次学习经验分享的目的似乎不是那么简单,校领导们应该也不是在乎那所谓的学习经验,他自己是被学校领导树立成一个榜样了。
以发生在林千易身上的奇迹来为考生们增强信心,他这次分享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给考生们“战前打气”,明白了学校领导潜在意图的林千易顿时就有了想法。
信心对高三的学生们来说是很重要的东西,前世的陈勇国就是因为高考前信心不足,过重的压力导致他考前的夜晚睡不着觉,本来和林千易成绩差不多的陈勇国高考时发挥失常,最后连本科线都没能上。
想到这里林千易更觉得他需要好好的准备一下这次的分享,不能只是为了完成学校领导交办的任务。
高三最后的时间是过的很快的,对没日没夜复习的准考生们来说,虽然已经尽量在压缩休息时间来学习了,可时间总还是流逝的很快,并不会因为他们的期待而发生一点点的停留。
周二,明媚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此刻四中全校的师生都汇聚在学校的大操场上,人过千人便是人山人海,林千易也是这片“人海”中的一员。
此时他站在高三四班队列的最前面,而四班又站在整个“人海”的最前面,面前不远处就是国旗和旗台,旗台旁边是一个不大的圆形舞台。
这个舞台只有在升旗仪式,以及学校举行重大活动时才会使用,等一会林千易就会在这个舞台上进行他的分享。
“下面有请高三四班的林千易同学为大家进行学习经验分享,可能大部分同学对林千易不是很熟悉,那么今天过后我希望在场的六千多人都能认识他,因为他是一个奇迹的创造者,仅用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一次成绩的飞速提升,此次三测考试他整整上升了500多个名次,名列高三年级第二十四名。”
高三年纪主任肖永金威严的声音在舞台上响起。
“这,厉害,牛人呀。”随着讲台上的肖永金说完这句话,舞台下的人群瞬间就发出了各种讨论的声音。
林千易此次的进步大部分高三的学生是知道,但是高一高二年纪的就不清楚了,此时他们听见林千易获得的进步感觉很不可思议,顿时就向周围的人讨论了起来。
大部分人在听见前面那句“上升500多个名次”后,都以为林千易之前应该是在年纪倒数几名,本次考试考到了年纪中游。
“只是一个突然开窍的笨学生而已”。这是大多数人心中之前的想法,可听完后面那句“名列全年级第二十四名”后,所有人发现好像低估了这位叫林千易的猛人。
“安静,请林千易同学上台分享。”舞台上的肖永金又叫了林千易一次。
此刻肖永金的心情还是不错的,作为高三的年纪主任,林千易此次的进步,也给他的资历添上了漂亮的一笔。
站在人群中的林千易刚刚还有点出神,本以为重生后应该不会出现什么怯场的行为,可显然之前他还是有点高估自己了,直到又听见肖永金声音,他才强压住紧张朝舞台上走去。
林千易在全校学生的注视下走向舞台,从肖永金的手中接过话筒,并没有因为紧张做出什么出丑的事情来,这让心中暗暗祈祷的李科十分失望。
站在舞台上的林千易看着下面密密麻麻的人群,那种站的更高看的更远的感觉,让他反而没有那么紧张了。
人群中的李科心头满是嫉妒,多次蝉联全级第一名的他都没有获得过这种殊荣,而他眼中的“笨蛋”林千易却得到了,这使得李科心头更加的不平衡。
林千易拿起话筒,深吸了一口气,他用目光扫视着面前的人群,许雪在对上他的目光后冲他微微一笑,还给林千易做了一个加油的手势。
一直就紧紧注视着林千易的李科也目睹了这一切,本来还有点犹豫他此刻突然下定了决心。
“再有一年我们就要进入高考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了。”林千易的声音经过音响加强后显得十分清脆。
“人生一世有几道坎要过,高考就是一道坎,高考,近在咫尺,每天复习、考试,周而复始,很苦很累。这是个无花无雨的季节,信心、爱心、决心、希望、挫折伴随我们同行。”
“但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该义无反顾,风雨兼程。如果说,从出生的那一天起我们就在透支着母亲的生命,那么从进入高中的那一天起,我们就应该就把握着自己的命运。”
舞台下的六千多人安静的听着林千易的演讲,没有发出一点的杂音,一旁的肖永金也不住的点头,林千易的这番话说得很有水平,他越看林千易越觉得顺眼。
“三年,我们走过风雨,踏过坎坷,大学者王国维对人生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他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此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
我的理解是第一境界是说人生要有大志,要耐得住寂寞,要苦苦追寻人生梦想;第二境界是说人生要勇于付出,要坚守,要矢志不渝。第三种境界是说只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成功就会悄然而至。”
“此刻我们正处在人生之旅的第一境界和第二境界,只要我们脚踏实地,精益求精,不满足于“尽力而为”,而做到“全力以赴”,那么当我们蓦然回首时,那“灯火阑珊处”将不期而至。”
“最后,我送给大家一首小诗,不光是送给在此各位高三的“战友”,我更希望高一高二的学弟学妹能一起共勉,因为你们的时间和未来要比我们更加宽广。”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我曾经努力,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谢谢大家。”随着林千易的话语落下,操场上顿时响起一片经久不衰的掌声,雷鸣般的掌声掩盖住了其它的声音,此时在场的所有人都只能听见掌声。
站在老师人群里的闫杰,听完这首诗也陷入了感慨之中,他不是第一次看见这首诗,之前他就已经看过林千易的演讲稿。
当他第一次看见这篇演讲稿时,他就知道眼前林千易确实非常的优秀,只是不知道之前他为何表现的那么平凡,或许是为了“一鸣惊人”吧,闫杰自动脑补了这样一个有点牵强的理由。
身旁高三一班的班主任赵春朝闫杰说道:“老闫,这演讲稿你给润色了不少吧,我可不相信一个18岁的少年能写出那么有感觉的一首诗。”
赵春和闫杰是同一年进入四中教书的,他们两人私下的交情也是十分的要好。
“这演讲稿真是林千易自己写的,我一个字都没有修改过,全是他自己的原稿。”不光是对学生如此,哪怕和自己十多年的朋友说话闫杰也是一副生人勿近的样子。
赵春作为闫杰十多年的朋友,他很清楚闫杰的性格,既然闫杰说稿子是林千易自己写的,他没有一个字的修改,那么事实就一定是这样,而不是闫杰的谦虚和托词。
只是他也是一名语文老师,所以很清楚这篇演讲稿确实写的很好,尤其是最后的那一首诗,更是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思想,没有一定得文学功底是写不出来的。
“那后面这首诗也是他写的?”虽然赵春很相信闫杰的为人,可出于惊讶他还是又问了这首诗的来历。
“确实,我自认为阅读面还算广,之前我是从来没有看见过这首诗的,昨晚我还特意上网查了一下,结果哪怕相似的诗句都没有。”
2004年是家庭计算机普及的黄金时代,作为高学历的教师人群,闫杰家自然也有电脑。
“这,我现在对你真是服气了,之前我一直觉得不论是教学还是育人,我都不输于你,可是现在。。。”赵春有点意兴阑珊的说了这样一番话。
闫杰有点惊讶的看着赵春,作为十多年的老朋友,赵春很了解闫杰,同样闫杰也十分清楚赵春的性格。
赵春是一个很少服输的人,虽然两人是同事关系而且私交不错,可是在教书育人这一块赵春是从来不服输,赵春一直都不认为他比闫杰差多少,没想到今天会突然说出这样一番话。
闫杰对着有点低沉的赵春说道:“之前我一直都没有怎么关注林千易这孩子,他能有这番成绩其实和我没有多大的关系。”当然闫杰也认为事实本来就是这样,这并不是他为了安慰赵春而杜撰的。
“当年你追到欣怡的时候也是这个样子,或许正如诗里说的那样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赵春说完便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