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74800000011

第11章 扎营

“咱们是不是赶紧先安顿下来,咱不能一直这样在露天的荒滩野地里,对吧?”赵一方看着大家说:“林队长、郑队长你们对露营有经验,待会儿你们在附近看看哪儿时适合咱们驻扎,咱们恐怕要做好长期居住的准备。你们商量一下,看轻钢板房在哪个位置搭建合适,我带了六套彩钢板房、三十多顶帐篷,单人双人十几人的都有,还有两辆房车。尽快把板房搭建起来大家就不用露天了,还有赶紧把风力发电机装上咱们也就能有电饭锅做饭了,而且咱们修筑营地需要的东西还得用机床加工吧?”

王东林说:“你还带有机床?有电就好办,咱们几乎可以加工制作所有咱们需要的东西的。可……你逃难带那玩意干嘛?”

“一切都没了,万一幸存下来总得想办法活下去吧?虽说是末日也不能从石器开始吧?好在中学时期学工的时候学过机床,前些日子又专门去一家小工厂学了半月,简单的操作还可以。”

“恐怕你学的东西用不上了,王总就是高级技工。”郑之航接着说:“我跟老林大概观察过了,刚才路过的嘉峪关南边五、六公里处的黑水河边就不错,东边河水,南边山坡,只需守备西北两个方向就成;但因为没有水文资料,万一发大水把咱们冲了就麻烦了,所以就放弃了。下来就属那片地方最适合我们扎营了。”郑之航向西北方指了一下“你看,那边背后北边是山崖,西边的山涧是河滩,南边是陡坡,我们处在半山坡上,只需防卫东边一个方向就行了。那个客商和小伙计说这附近有马贼,咱们的营地必须得保证安全才行。”

“嗯,不错,那儿就是原来机场的位置。”

“还有,刚才我们在嘉峪关那小山坡上的时候他们说看到影视城了,但我仔细观察后知道那绝不是影视城……是个兵营!古代的兵营!而且悬壁长城北边也有一处像兵营一样的寨子,我怕大家惊慌没敢告诉大家;而且我可以确定我看到长城了,跟我们昨天刚到这儿时的长城不一样,所以我认为我们目前的处境很危险。西边是归义军兵营,南边是嘉峪镇兵营,东边不远就是酒泉,这时候好像叫肃州,肯定也有重兵驻扎,就目前这道路情况咱们这些大车小车根本不可能远途跋涉只能在附近就地扎营,所以咱们眼下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生存。我认为在几个军营的眼皮底下扎营不是什么好主意。”林岩指着笔记本上的地图分析说:“我想带几个人去这边看看,如果车辆能过去的话咱们应该躲开这个地方,远离军营远离村庄。但找一远离人群适合咱们长期居住又能让车辆能到的地方不容易。咱们现在只能先在这儿临时住下,等这几天找到合适的地方再说。我的意见是先就地扎营,很简单的,挖沟筑墙就可以了。”

赵一方看着林岩手指的地方说:“不妥,根据资料记载那地方虽然荒僻却是辽军袭扰丝路的必经之路,在那儿扎营可能会更糟。”

“要不先在这儿”郑之航指着北边的山梁:“从山梁下向南二百多米,开挖一道宽两、三米宽,深一米五左右的壕沟,用挖壕沟的土砌一个一米左右的土墙,这样,墙内不影响视野,墙外有至少有两三米的高度,不宜攀爬。从西边三四百米开始,再向西延伸一百米左右,同样挖沟筑墙。大概也就几十个工日的工程量,凭咱们这些人两三天就能完成。在东西两个墙角处各修筑一个瞭望塔,大家排班轮流值哨。你们看怎么样?”

“还是离山梁远点儿吧,万一有人在山梁上向我们射箭怎么办?如果有人顺绳而下我们也没办法控制的!离开那道山梁怎么样?”

“如果没有附近的军营这儿确实是扎营的好地方。可以离开悬崖百十米,然后向前延伸,就是之航说的围一道土墙和壕沟,圈地二三百米见方足够咱们用的。但前提是能不能通过那个长安商客跟这儿的地方官联系上,否则这儿绝对不能呆的。”

“如果按二三百米的话就是五六万平方了,约百十亩了,工程量太大了吧?那得多长时间才能修起来?”

“大点儿没关系,咱们可以种菜种粮食,这样我们就可以吃到真正的绿色蔬菜了,我带的有种子,也有种植资料,估计以后咱们得自力更生了。周围几公里外都有村庄,问一下小伙计看能不能替我们找些民工帮我们修建围墙。”

“民工应该没问题,首要问题是跟着那个小伙计去拜访一下杂货店的掌柜,看能不能与军营的军官搭上关系?如果可能的话就是我刚才说的”林岩向北边指了一下:“远离那道小山梁……就是咱们现在这个地方向西五百米,从泉水那儿开始,筑一个三四百米见方的土城,或者直径三四百米的圆形城堡,先把基础弄出来,等以后能找来民工的时候再加宽、挖深壕沟,加高土墙,这样的话饮用水浇地灌溉用水都能解决。”

“大家看行不行,如果可行,咱们就抓紧时间先在预定地点搭建板房。”

“咱们现在的位置好像就是机场跑道的东边,我看行。老赵,你说呢?”

“嗯,可以,不过这儿可不是纯泥土地,这附近大概都是泥土混杂戈壁沙石吧?”

“这样筑墙更好,就是施工难度可能要大了点儿。”

林岩接着说:“按四百米见方计算,开挖一条两米宽、一米五深的的壕沟要挖出近四千八百立方的沙石泥土。每人每天十小时可以完成十立方,需要四百八十个工日,现在戈壁沙石施工难度大了点,大约需要五百多个工日。加深加宽壕沟,加高土墙至少需要六百个工日。先按一米高两米宽筑平台,一圈就是三千二百立方,然后在外沿筑一米宽一米五高土墙,最下边的平台可以就地解决了挖壕沟挖出来的土方,最后多余的土石堆放到壕沟对面,也算半个土墙吧。”

王东林问:“留西门吗?”

钟锐说:“最好不留,就在这边开一个东门就行,这样有利于防守。那道山泉从东门引入,泉眼离东门不远,便于咱们看护。”

赵一方说:“预留一个吧,西边山坡咱们还有用的。西门现在用不着可以先封闭起来。”

郑之航说:“嗯,也成。圆形城堡怎么样?这样挖沟砌墙的工程量最小。四百米直径的城堡土方只有三千八百立方,比方形的工程量少了近三分之一。”

林岩说:“可以,这个方案不错。四周围墙底部预不需预留排水沟以提高效率。营内雨水及污水由东西两门排水沟排出。”

钟锐说:“工程量太大了,就凭我们这些人半年也修不好的。还是先修个小点的吧,眼下的安全最重要。”

郑之航说:“刚才的计划是如果我们能找到民工帮忙制定的,也算是咱们的设想吧。现在咱们先这样……我们先在咱划定的地方扎营,所有车辆横着排开挡在东面,万一有危险也算一道简易屏障,我们都有弓箭、弩机,可以应付一般的危险,实在不行就开车撞他们;围墙我们慢慢修,能找到民工最好。”

“可以让那个小伙计在附近帮我们找些民工,现在正是农闲季节,劳力应该不难找的。”

林岩叫过来小伙计:“能不能在附近村庄找一些民工?能不能见一下你的掌柜?你们掌柜跟这儿的地方官熟不熟?”

连说带比划了半天,小伙计终于明白了:“嘉峪镇的仆固浑将军是个读书人,很好说话的,而且在我们店买东西从来不赊账的。要找人干活得给工钱的,每天至少得斤二两杂粮。”

林岩郑之航愣住了,斤二两杂粮?这儿的劳动力也太不值钱了吧?

赵一方接上说:“我们给两斤白面,你能不能给我们多找些人过来?”

“两斤白面?”小伙计吃惊的说:“那还不是要多少有多少?我这就去找。”小伙计说完便离开了。

“看来联络地方老大和劳力是没问题了,我们大家分头行动吧。”

林岩问:“赵总,你带的口粮能支持多长时间?能坚持到收获季节吗?咱们现在连可耕地都还没有。”

“没问题。”赵一方指了一下那几辆货车说:“我带了大米和面粉各二十吨,如果能找来一百民工的话一个月三吨面粉就够支付工钱了,而且在工程完工以前这些拿着工具的民工也算是一支不小的力量,足以应付一般的马贼了。”

林岩吃惊的问:“你带了四十吨粮食?你为逃难准备了四十吨粮食?”

“是,还有十吨食盐、十吨的食用油、十吨白糖和几百箱方便面。”

林岩伸出大拇指说:“赵总你真高!就这些东西够咱们四十个人吃七八年了!”

“这本来是为二百人预备的,原想如果能找到二百个幸存者的话差不多够一年半到两年的口粮,我想一两年应该能看到自己种的庄稼的。可是现在咱们人太少,为安全起见付几吨面粉做工钱还是值得的,何况以后咱们还可以种庄稼的。”

李军问:“这附近可以打猎吗?咱们有弩机打个兔子应该不难吧?”

张朋说:“就是,能打到一些野味也不错。我看到那俩特警有微冲,打猎的话应该很过瘾的。”

郑之航摇摇头说:“恐怕不行,万一遇到马贼或者官兵会很惨,非常的惨!这一时期他们很少要俘虏的。”

林岩说:“之航说的对,现在西南两边有两个军营,马贼又都在暗处,咱们处境不妙,安全起见咱们还是不要远离营地为好,在跟这儿的老大搭上关系之前绝对不能单独行动的。”

林岩见到方毅后问:“伤员情况怎么样?”

“手术早就完成了!腹部创伤,严重感染。幸好他对青霉素不过敏。赵总带的青霉素都是大剂量的,我只用了半支挂上盐水不到二十分钟就退烧了,清创完毕缝合的时候他已经喊疼了!而且嚷嚷着要吃东西。手术完成六小时内他不能吃东西的。待会再给他续一瓶10%糖水就OK了。现在那个董掌柜和小伙计在照看他。”

初步商议结果出来后他们就开始各自忙碌。

林岩说:“呵呵,歪打正着,赵总你带的东西看真够齐全的……”

“末日嘛,什么都没了,自己带的东西能顶多久?住房必须有,必要的工具必须有,但我只能带这么多。眼下我们赶紧先把营地和住房确定下来,下一步怎么办我们再商量。我们随后这几天应该好好打算一下近期的计划。”

薄薄的那层残雪已经消融,林岩、郑之航、李军、张朋、张康杰他们在空旷的戈壁上测量着,他们开动一辆越野车用里程表测量大概距离,接着开着车在地上绕了一个直径约四五百米的大圈。用铁锨在沙石地上划出需要开挖壕沟的位置。

紧接着他们就开始在规划好的地方搭建彩钢板房,女生们也过来整理蔬菜、帮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赵一方、钟锐、林岩、郑之航等一边干活一边商量着。

同类推荐
  • 雾起红夜

    雾起红夜

    来自末世的他错手带来了世界与时空的陨落,回归最初的他着手寻找往昔的失落之谜与紊乱之流,光天使与血魔哪个才是真正的自我,而自我又是什么?诸神的纷争,权力的斗争,势力的战争,追求自由,权力或是复仇而不可得之后,一切或许只是诸神的一局棋。
  • 死而生

    死而生

    一次意外,将一个历史系的学生,带到了另一个时空,变成一个古代诸侯国中的小农,他由死而生,凭着自己的机灵小狡猾,遇山过山,遇水踩水,遇人就骗,大话连天,却从没有人能揭穿他的谎言。在那个世界里,他亦步亦前。
  • 军师万岁

    军师万岁

    李茂穿越到中唐,他很幸运,遇到了继李世民、李隆基之后唐朝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李纯。这是被后世称作“元和中兴”的时代,大唐正从安史之乱中慢慢复苏,虽难称盛世,却充满了勃勃生机和无限的可能。这又是一个充满危机与挑战的时代。在中枢,宦官势力开始崛起并架空皇权;在地方,藩镇割据对抗中央。国力疲弱,大唐的自信已受到质疑;四夷凶张,大唐的边疆从此多事。向前一步或是盛世,退后一步绝对是深渊。助大唐重开盛世,这是李茂最大的心愿,因为他最大的理想就是在太平盛世做个太平官。
  • 武圣关云长

    武圣关云长

    中国五千年,被尊为圣人立庙祭祀的武将仅一人,他,便是关羽!从古至今,被广为推崇的忠义楷模也仅一人,他,仍是关羽!不为金钱所动、不为美色所惑,神威奋武、义薄云天。生能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 伐

    黑暗时代,人命如草;礼崩乐坏,大道不存。见习医生石青抛弃手术刀,拿起战刀;以大仁大慈之心,行杀伐屠戮之事。因为,这是以刀为尊的年代。
热门推荐
  • 终与始:末世新纪元

    终与始:末世新纪元

    一个时代的终结,是另一个时代的开始。我只是个平凡的人——你要的无敌,我没有;你要的金手指,我也没有。我只顺应着所有生灵进化的脚步,努力的跑在前面。在这污秽不堪的末世,用汗水编写属于自己情与义的篇章。
  • 嘘!今夜哪里有鬼!

    嘘!今夜哪里有鬼!

    何弼学的灵异版雷达体质果真厉害,这回他就连看个电影,都能从中看出个鬼影来,无头女鬼大开杀戒,剪接师魂断电视台。恶鬼伤人,殷坚与何弼学这对搭档再度出马追“凶”,却意外地发现,原来无头女鬼的背后牵扯了另一宗凶案……殷家几代前的长辈殷司,修炼了一种邪术“夺舍”(灵魂侵入夺取别人身体),并因此而长生不老。活了好几百年的殷司,在清朝爱上了固伦和静格格,并在现世千方百计要让她复活。而集齐四大玉器能“再世为人”的传说,促使殷司积极夺取何弼学的玉葫芦。殷坚与上百年前的同宗前辈,一场惊心动魄的对决就此展开……
  • 执手青泉处

    执手青泉处

    神女重生,却为魔体。一路修仙,最终成仙成魔?千年寻卿,可负相思?是亲手虐杀,亦或是相忘于九天?只愿几度经年,执手青泉……
  • 中国政情报告(2013-2014)

    中国政情报告(2013-2014)

    本书以深度剖析、专题研究等方式,梳理和回顾2013年以来中国政坛动态,为读者提供透视中国政治动向、社会发展脉络的独特视角。特别是围绕各级政府、决策者比较关心的典型问题,对当下中国政治生活中出现的新动向、新趋势进行深入透视和解析,并辅之以鲜活的典型案例,为各界把握中央新精神、了解各地新动态提供资政借鉴。
  • 琴摩剑仙归田园

    琴摩剑仙归田园

    人们总是从周围的环境中吸收养分!然后营建每一个人内在的心灵家园!环境对人的滋养至关重要。这个环境包含了原生家庭、社会生态、山水田园、以及天空气象和宇宙八荒……司空清风——一个出生于乡野山村的小人物,生来自带与众不同的静定之功,记忆力非凡、酷爱武术的她,在一系列的奇遇和踏实练功中,收获了一个精彩的无憾人生!
  • 不列颠上空的鹰

    不列颠上空的鹰

    1940年8月13日,德国实施“鹰袭”计划,1500多架德军轰炸机在战斗机的掩护下,呼啸着向英国飞去,不列颠空战开始了。
  • 烈日下的年轮

    烈日下的年轮

    在写这本书之前,我想有必要先跟大家澄清一下。或许我根本写不出华丽的语言,道不出完整的故事,但是他或许仅是一段经历,一场人生亦或者。不同环境造就下的人生。当然,或许我的经历也是那么一如既往的平淡无奇,但是我会很努力,很努力去写出。大家内心深处,过去的回忆里,唤醒最为根深蒂固的那段冰封的记忆。(本书或名《曝晒》,对于更新方面,由于我知道自己挨千刀的性格,因此不能保证什么,但是会一直写下去,一直到完结。在此,先向大家表示歉意)
  • 盛夏唯一的你

    盛夏唯一的你

    那个盛夏,他和她相遇了,他们有浪漫的校园爱情故事。主角宋昀轩是个家室背景很好的人,但他却偏偏喜欢上一个家里并不富裕的女孩安雨熙。尽管刚开始遭到双方家里人的反对,但在他们一起的努力下,最终在一起订婚了....
  • 开启智慧之门的寓言故事

    开启智慧之门的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 农村走出的少年

    农村走出的少年

    张开是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由于几乎年年留级,光小学就上了八年,经常受到别人的调侃,而且还被冠以“校长”的称号,无心上学的张开就辍学在家。正赶农忙。父亲为了使张开体会到务农的艰辛,就带领张开展开了一场与农业与土地的战斗,父亲希望张开在这场战斗中能败下阵来,主动返回校园。但事情的发展有时并不如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