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81900000069

第69章 清代琴人群体的社会构成与划分(2)

(二)古代的琴人划分

足见,用文人作为一些琴人的“类”特征来划分是不妥当的。导师秦序曾言及视所有文人为同一阶层是不准确的,因为文人当中既有位高禄厚的官僚士大夫,也有广大的普通士人和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他们的社会政治、经济地位可以有天壤之别,实际分属于不同的社会阶级和阶层。比如有相当一部分出身贫寒,终生未能为官为宦,一生或为幕僚或入馆为师,处于社会底层,把他们与统治阶级、官宦巨绅划为统一阶级则忽略了他们实际存在的巨大的阶级差别。这一观点同样适用于琴人群体分析。

的确,用现代人的思维视角看待古代琴人群体,无论你怎么分,都会发现有些古代琴人并不那么听话的呆在你所划分的种类圈中。那么,古代有无关于琴人划分的讨论呢?有,并且方式也很多样。

1.以地域划分

华夏音乐自古就有四方之乐、南北之风的文化差别,古琴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风格多样,以地域划分琴人为古代最常见的划分方式,甚至当代很多学者就以地域来归纳和命名琴派,从而出现类似“浙派”、“江西派”、“蜀派”、“闽派”或是更细的地域划分“绍兴派”、“金陵派”、“虞山派”、“广陵派”等等名词,古代记录的有关地域琴风的史料也层出不穷,列举几条:

吴声清婉,若长江广流,绵延徐逝,有国士之风;蜀声躁急,若急流奔雷,亦一时之俊。(宋朱长文《琴史》)

京师过于刚劲,江西失于轻浮,唯两浙质而不野,文而不史。(宋成玉磵《琴论》)

琴操传于世者,有江操、闽操、浙操之不一。(明袁均哲《太音大全集·琴操辨议》)

近世所习有三:曰江、曰浙、曰闽。习闽操者百无一二,习江操者十或三四,习浙操者十或六七。据二操观之,浙操为上,盖江操声多烦琐,浙操声多疏畅,比江操更觉清越也。

五方风气异宜,故俗尚不一,而操缦者之取音亦因之以互异,此派别流传,有曰中州、曰吴、曰浙、曰闽。吴又分为金陵、为虞山,皆各立门户。(清王坦《琴旨·支派辨异》

逮后有所谓中州、白下、江浙、八闽之分,至今或灭或微。世所传习,多宗吴派,虽今蜀人,亦宗吴派。吴派后分为二,曰虞山、曰广陵。(清蒋文勋《琴学粹言·论派》)

然而,以地域划分有其局限性,容易忽视地域琴人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从而使琴人群体成为一个个割裂的板块。尤其是明清两代,随着经济的繁荣发展,地域交通之间的便利和畅达,琴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从而使地域性越来越模糊。而且,地域与风格二者并不等同,民间所谓“十里三音”即指出了同一地域范围中的语言复杂性、音乐变通性。中国传统艺术同时具有稳定性和变化性双重特点,这一点从传统音乐系统中同地不同音、异地同音的现象中可以得到证明。

2.以风格划分

清代就有琴人察觉了以地域划分琴派的不合理性。上文所引中,《二香琴谱》谱主蒋文勋即言“虽今蜀人,亦宗吴派”。《邻鹤斋琴谱》谱主陈幼慈很不赞成动称宗常熟派、金陵派、松江派、中州派,或以闽派、浙派为俗,以常熟派为雅,以中州派为正的绝对化说法,他主张去门户之见,无偏执某派之议。

因此,又有琴家提出了风格划分方式:

弹琴要辨派,而后不误于所从。夫所谓派者,非吴派、浙派之谓也。高人逸士,自有性情,则其琴古淡而近于拙,疏脱不拘,不随时好,此山林派也;江湖游客,以音动人,则其琴纤靡而合于俗,以至粥奇谬古,转以自喜,此江湖派也;若夫文人学士,适志弦歌,用律严而取音正,则其琴和平肆好,得风雅之遗,虽一室鼓琴,可以备庙廊之用,此儒派也。辨别既明,不可不从其善者。( 戴兰崖《春草堂琴谱·鼓琴八则》)

显而易见,所谓“山林派”、“江湖派”、“儒派”正是以琴乐风格而非以地域为标准来划分的。音乐有着自身的个性特点,包括美学主张、艺术理念、专门技法,这些可以通约性概括为“风格”。古琴首先是一种音乐,因此,“琴乐风格”理所当然是其本质属性之一。现代学者也有部分注重从音乐风格来概括和划分音乐家群体和进行历史分期。但是,早有西方学者提出以风格为标准来进行研究的弊端,即风格本身具有不变性与变动性特征。当风格作为人文艺术研究时,并不存在一种既可被定性,又可被定量的指标,因而风格常常导致史学家在分类上陷入困境。瑞士艺术史学家海因里希·沃尔夫林曾从技术、理性和情感三方面,把文化史、心理学和形式分析融为一体,将古典风格和巴洛克风格置于一个二元对立的体系中加以比较,试图回答古典艺术与巴洛克艺术之间的主要区别,却发现存在一些无法被分类的既不是文艺复兴的又不是巴洛克的风格的作品。因此,将“风格”作为唯一判断标准时仍然无法完全分类清晰。

3.以师承划分

琴人最讲究师门传承,动辄即问“师出何门”,即使在今天情况亦是如此。不同流派师承体系是有着严格的曲目、指法、风格、韵味等独特之处的,并且对古琴音乐的创作、审美、传播、传承等都起着各自的影响和作用。以杰出的琴家为体系核心而形成的流派师承体系,在古代史海中亦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唐氏琴工,复各以声名家,曰马氏、沈氏、祝氏,又有裴、宋、翟、柳、胡、冯诸家声。师既各异门,学亦随判,至今曲同而声异者多矣。(宋朱长文《琴史·论音》)

迄今上自廊庙,下逮山林,递相教学,无不宗之。琴家者流,一或相晤,问其所习何谱,莫不曰“徐门”。(明刘珠《丝桐内外篇》)

此谱徐门高弟张公助先生亲授。(明黄献《梧冈琴谱·后序》)

(张助)而上之业自雪江、秋山、晓山,爰及仲和、惟谦、惟震一派,流衍以迄于今,观其师友渊源所自,盖徐门正传也。(《梧冈琴谱·陈经序》)

远而林壑,微而闾阖,尊而廊庙,所致诸曲,动曰“徐门”。(明萧鸾《杏庄太音补遗·徐门正传》)

当然,能以个人独开门户、单立一派的琴人并不多见,徐门乃是经过徐氏七代人均以琴为业,并多服务于宫廷,如四世徐诜洪武间受太宗潜邸诏遣、五世徐惟谦、徐守真父子封右顺门待诏、七世徐梦旸以琴直南薰殿封为锦衣卫指挥使等等,这才能在琴坛建立了如此深远的影响和霸主地位。放眼望去,似乎琴乐史上这样的人为数不多,如此一来,这种分类容易造成许多未从名师或师承不明的琴人无法入类,可见以师承划分仍有不妥之处。

4.以身份地位划分

古人并没有关于从职业角度划分琴人群体的言论和著述,但是从古代文人诗作与文集中对于琴人的称呼差异中仍然能感受到这种“身份地位”的划分视角。明代蒋克谦《琴书大全·诗》所集古代琴诗二卷,对于琴人从身份地位角度的称呼其他则还有琴客、琴生、琴僧、弹琴道士等等。有三种,曰:琴士、琴师、琴工。所集诗名称有:《送金华王琴士》《赠琴士汪水云》《赠钱塘琴士》《送李琴士椐梧》《赠琴师徐秋山》《送琴师毛敏仲北征》《听叶琴师指叶兰坡。观光操有序》《琴工靳复亨以卷气诗》。

士与今天所言“知识分子”类同,但所指有异。士之源远流长,含意复杂,此文不兼论及。一般而言,士包括已经出仕的官僚士大夫,也包括未出仕的、或低级功名的、以文为业的普通士子,其狭义则专指普通士子,与士大夫分立。如明代李开先就云:“无位而文曰士。”琴师是不以治文为业,专以治琴为业的人。如徐秋山、毛敏仲是宋代历史上重要而著名的琴家, 他们创作了大量的琴曲,是琴派传承链中做出重要传承和发展贡献的人,他们以琴为业,但同时他们也是擅长吟诗作对的文人。琴工则是指琴技水平较低,以低层次演奏、斫琴售卖等为业之人。

通过梳理和分析可知,对庞大琴人群体的分类显然不是一个维度、一个视角所能囊括的,也因此,根据各个研究者的需要能产生出多种不同的划分方式。一般而言,在资料详细的情况下,可以也应该对所涉及的对象进行精细的分类,使得划分更科学更具体。然而,划分不是目的,是手段,是服从于研究主旨的。客观地说,这种精细划分显然不适合清代琴人群体,原因有二:其一,历史上,大多数琴人的记载往往是草草几笔,史料的缺失会导致很多无法入类的独立对象;其二,划分越细,标准越单一,对于个性纷繁、共性缺乏的琴人群体来说不适合。

同类推荐
  • 有趣的书法家故事

    有趣的书法家故事

    书法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艺术,是我国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之一。它萌芽于三千七百多年前的殷商时代,与甲骨文同龄。
  • 最经典的艺术常识

    最经典的艺术常识

    本书是艺术基本常识类读本,内容涉及绘画、书法、雕塑、建筑、工篆刻、舞蹈、戏剧等各个艺术门类,从基本常识、历史沿革,到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及作品等,包罗万象,精彩纷呈。便于读者在有限的时间内轻松获取知识,提高欣赏、分析各种艺术作品的能力。
  • 课外雅致生活-达芬奇生平与作品鉴赏

    课外雅致生活-达芬奇生平与作品鉴赏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课外雅致生活-中国舞蹈

    课外雅致生活-中国舞蹈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文心藏趣丛书·海外寻奇

    文心藏趣丛书·海外寻奇

    本书记述了作者收藏的经历,包括“贵人童先生和天球瓶”、“在纽约找个古董店”、“一个祭蓝碗引出一段收藏故事”、“走进佳士得”等文章。
热门推荐
  • 海稻

    海稻

    我一直担心我们生的孩子到底是什么样子。凤凰?稻谷?桃子?我最怕的是鸟头树身,以后孩子拉着我的袖子哭,我该怎么办哦!--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异界之雄霸天下

    异界之雄霸天下

    幽深之火,释放间,万火焚烧苍穹。黑暗之剑,挥舞间,斩破日月星辰。幽冥冰宫,犀利风骚间,虏获美女。武天学院,战各方天才,战威无敌。西域之漠,战百战之皇,震慑苍穹。北荒之丘,战万墓之主,破灭万物。禁域之地,战禁域帝天,雄霸天下。一介书生,在玩英雄联盟时,一不小心踩到了,电源插头,灵魂不灭,穿越异界。当他来到异界后,发现自己身上的佩戴的戒子,竟然是宝贝...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 玩转幽默英语

    玩转幽默英语

    搜集西方流传的九类笑话:女人与男人、童真童趣、雇主与雇员、律师与警察等,结合实用情景,逐一指点,保证读者活学活用,幽默中玩转英语。
  • 首席监护人

    首席监护人

    他是商界的神话,拥有着无限的尊贵与权力,一次意外,她走进他冰冷的世界,命运把两个不同世界的人牵扯在一起,爱的四周布满机关,是谁在导演这场用爱与生命来交替的游戏,是爱终结游戏,还是生命终结游戏。
  • 唯罪

    唯罪

    平静的生活中,似乎隐藏着一些诡异的事件,只等,你的翻开......
  • 较量:中国历史上36场以弱胜强的战争

    较量:中国历史上36场以弱胜强的战争

    本书介绍了中国历史上1840年前那些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以战争为切入点,以以弱胜强为主线,展现了自西周至清代数千年间,发生在中国大地上那些惊心动魄的战争故事。
  • 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来源于古希腊民间,是古希腊人留给后人的一笔精神遗产。它文字凝练,故事生动,想象丰富,饱含哲理,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它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伟大的寓言集,被誉为西方寓言的始祖,它的出现奠定了寓言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基石,对后世寓言大师诸如法国的拉·封丹、德国的莱辛、俄国的克雷洛夫等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所展示的是一个活生生的古希腊世界,故事涉及到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等方方面面。篇幅短小,寓意深刻,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 日月

    日月

    苏胜勇先生的长篇小说《日月》,以新中国成立前后直至改革开放初期晋南某地城乡生活为背景,以复转军人石永成一家及其所在皂荚树底下村为中心,交织了家、村、县各色人等政治、经济、情感生活错综复杂的矛盾纠葛,演绎了中国二十世纪中后期社会进程中一出人间悲欢离合的曲折而悲怆的悲喜剧。
  • 瞳焰

    瞳焰

    漆黑的眸中,盛放着整个世纪的长夜;炽热的眸中,燃燎着整个世纪的信仰。昂热的血液,沸腾着世纪前祖辈的誓言;冷漠的瞳眸,凝结着世纪前强大的宿命。激情的年华,肩负着世纪前黎明的晨曦。千年消失的传承,如今应劫而出,点灯人的千年倾诉!人类中坚陆续的觉醒,面对无言的宿命,他们只有信仰与誓言;燃着钻石刺目耀眼的光芒,与世纪前先辈们的昂扬热血,交织成永恒的胜利!
  • 渡鬼道人

    渡鬼道人

    他是体弱多病的帅府少爷。她是来历不明的云游道士。在他大梦初醒的第一眼起,她便深深烙刻在了他的心里。衢州府道士的接连惨死,替各种冤魂的渡鬼转世。他们相知,相与。他不知?为何她总是那样落寞,似乎有着数不尽的心事。随着道士惨死事件,层层迷雾的剥开。一切源头都纷纷指向一个人,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