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81900000087

第87章 古琴斫制琴话二则

古琴斫制琴话二则

周金国

一、琴腹的斫制

蜀青先生在《古琴演讲》中分析古琴不发达的原因时曾说:“琴的制造不易,琴腹的斫孔,琴面的削平,灰漆的厚薄,木材的肌理,种种都成问题。”他把琴腹的斫孔,提在“不易”之首,是有一定道理的。考察现存斫琴文献,对斫孔的目的、原理、尺度都没有详细记载,这使我长期困惑。20世纪80年代初,我曾调查过二十多张传世古琴,几乎是一琴一式,很难得出规律性的东西。由于声学知识欠缺,对定弦立调的变迁不甚了解,又忽略了“管口校正”,所以在分析研究中难免有些高扯低拉,穿凿附会之处,而所提出的某些斫制方案,不仅烦琐,且不准确,不足为训。

琴腹的斫孔,是为了共鸣的需要。空气的共振就是共鸣,几乎所有的弦乐器都有共鸣装置,以扩大音量,改善音质,提高各音协和度。如胡琴的琴筒,提琴的琴体,就是共鸣箱。古琴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其他乐器的共鸣箱或共鸣腔较少,一般只有一个或两个,尺度都有定制;而古琴的共鸣腔有三个,目前还没有定制,灵活安排的自由度较大。

古琴整个槽腹是个大共鸣箱,由龙池凤沼分隔为三个共鸣腔:由起空至龙池上沿为胸共鸣腔,由龙池下沿至凤沼上沿为腹共鸣腔,由凤沼下沿至承音为尾共鸣腔。琴腹的斫孔,就是为了合理安排龙池凤沼,形成相互协调的三个共鸣腔,以求得更好的共鸣效果。共鸣的主体是三个共鸣腔,池沼是为了调节共鸣腔的长度。

共鸣的原理和管乐器的发音原理是相同的,都是气柱振动。管振动和弦振动的原理也大体相同,只是管振动的气柱长度略为超出管口,所以须作管口校正(事实上弦振动也有类似的情况,须作“弦头校正”,只是数值极小,一般可以忽略不计,但对很高的音和很短的弦,就不能忽略)。与弦振动一样,气柱振动除全弦振动外,又均分为二段、三段、四段、五段振动,产生二倍音、三倍音、四倍音、五倍音等等,并与基音形成复合音。管的气柱振动,又分为开管和闭管,同样子的管子,开管比闭管音高八度。管口校正数受管长、口径、容积和形状的影响而有所不同,琴腹斫孔的管口校正数没有计算公式,主要靠经验及试音决定,一般约为两厘米,闭管只算一端,开管两端都算。

琴腹的斫孔,即龙池凤沼及胸腹尾三个共鸣腔的安排,应与古琴的定弦立调相适应。20世纪60年代以前,由于地区、流派及琴人习惯的不同,古琴的定弦是不统一的,即所谓“黄钟未定”,但大体也有一个幅度,一弦散音多在bB及D音之间。经北京古琴研究会和上海今虞琴社的倡导,60年代以后,已统一定为C音。根据国际音高标准,A1音的频率为每秒四百四十次,按纯律,中央C和C1音应为340÷264÷4=32.197厘米,取整数为三十二厘米。设胸共鸣腔应于C音,则实际振动的气柱应为三十二厘米,因是闭管,只一端开口,减去一次管口校正数二厘米,管长即胸共鸣腔的长度应为三十厘米。以上只是就基音而言,实际上C音的倍频音如三倍音G音,五倍因E音,九倍音D音等,都得到较好的共振。

考察多数琴曲的调门是正调(F调),其次是蕤宾调(bB调)和慢角调(C调),所以古琴的三个共鸣腔可分别应于C、bB、F音,使各调的基音和倍频音都得到较好的共鸣。如上述,胸共鸣腔应于C音,则腹共鸣腔和尾共鸣腔可分别应于bB和F音。bB比C音低一个大二度,频率减少为九分之八,气柱长度增加为八分之九,即32×9/8=36,因是开管,两端开口,需作两次管口校正,即36-2-2=32。也就是说腹共鸣腔的实际长度应为三十二厘米。尾共鸣腔应于F音,频率比C音高一个八度又四度,气柱长度相当于C音之半的四分之三,因是闭管,只一端开口,须作一次管口校正。尾共鸣腔的实际长度应为32÷2×3/4-2=10厘米。尾共鸣腔亦可定为长十四厘米,仍应于C音,以加强对C音的共鸣,对F音的共鸣,则可由腹共鸣腔B音的三倍音取代。胸共鸣腔、尾共鸣腔的位置,由于受起空、承音的限制,是固定不变的,腹共鸣腔的位置,则可根据款式、形制、工艺的需要,由龙池凤沼伸缩调整。

古琴由于音孔(龙池凤沼)较长,使三个共鸣腔的安排有很大灵活机动的余地,使琴腹的斫孔可以多种多样,其中不乏很好的,有特殊效果的。以上所讨论的两种斫制方案,也算是比较好的,比较通用的,一般普及琴无妨采用。它计算简单,符合现代定弦的音高标准,音准较好,各共鸣腔之间比较协调,突出C音的共鸣,适应各种调性,便于与其他乐器配合,也有利于听觉训练和培养听音能力。所谓音准,主要是指共鸣音准,可用走手音试探,共鸣好的地方音量较大,感觉较为舒畅、安定。如按bB调定弦,在一、三、五、六弦的七六五四等各徽上都有这种感觉,这就是共鸣点。由于可以探测共鸣点,用校音器可以探测出共鸣腔是否准确;同时,不用校音器也可以把弦调准。

过去,由于“黄钟未定”,定弦带有一定的任意性,要求过去的古琴共鸣符合今天的音调标准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合理的。但过去的定弦也是在一定幅度的范围内,这就必然会有少数古琴符合或接近今天的音高标准。如我所藏的明太极琴,基本符合今天的C、bB、C。徐匡华先生的唐鸣玉琴,胸三十厘米,腹二十八点五厘米,尾十二厘米(32∶32.5∶14≈C∶C∶D)。许健先生的元秋声琴,胸二十九点五厘米,腹三十二点五厘米,尾十二厘米(31.5∶35∶12.4≈C∶bB∶D)。杨景涵先生的明崇祯霜钟琴,胸三十厘米,腹三十二厘米,尾十二厘米(32∶36∶14≈C:bB∶D)。曾成伟先生的明琴,胸三十三点五厘米,腹三十一厘米,尾十点零四厘米(35.5∶35∶12.4≈bB∶bB∶F)。这些琴的共鸣,基本符合现代音高标准,误差不大非常宝贵,可以为法。这也说明对传世古琴进行研究,仍是很有必要,很有好处的。对于新琴,因缺乏调查研究,不敢妄言。而我所提出的两种斫制方案,也只是一孔之见,一家之言,缺乏实践经验,望多加批评指教。

二、太极琴剖析

1958年秋,我在重庆购得古琴一张,神农式、朱弦,螺钿徽,红木轸,轸有残缺,后换为黄杨轸。琴底无款识,无琴名,在龙池凤沼的纳音处及其周围,刻有太极八卦图并用生漆填过。故我称之为“太极琴”。此琴造型别致,肩较宽,头尾较短、较窄,很像一把古代的宝剑。

从声音来说,比较圆润松透,散音泛音很好,特别是一、二弦散音,有如古寺洪钟。但六、七弦的中上准按音,音量较小,音色较实,是为美中不足。其原因是板面过厚,槽腹过窄,不能引起充分的共振。

从材质来说,在龙池凤沼处可以看出,面板是桐木,但底板无法确定;从肩部底板漆灰损落处看,亦是桐木,但琴体较重,又不像纯阳琴。此外,紫檀岳尾,角质雁足,也明显可以看出。而龙池凤沼的周边,又镶以紫檀的唇形边界木。

从工艺来说,可算是精工细作,一切合乎法度。琴面极平,没有任何飒之音。岳山龙龈不高不低,弦间距靠岳二厘米,靠龙龈零点六厘米,按弹极为顺手,按音可直达一徽。岳山承露同为一木雕成,冠角龙须造型优美,线条流畅。漆灰为八宝灰,无断纹,灰较厚,约一点五毫米。原漆色为深板栗色,后重漆过两次,现为生漆本色。至于工艺上特殊的地方剖后方知。

关于制作年代。琴弦长一百零八点五厘米大体符合唐制三尺六寸;从“唐圆宋扁”看,太极琴肩宽二十一点六厘米,而厚仅五厘米,比较扁,符合宋制。但后世也可能采用前朝的形制,故不能以形制定年代。从池沼中看,纳音木质呈金黄色,漆色略翻红,没有五百年的历史不会出现这种颜色。所以大体可以推断是明代早期作品,至于确切年代,有赖碳14鉴定。

1996年冬,乃决心解剖太极琴,以修理板面过厚,音量不足之弊。首先由琴尾处发现环雕一圈,雕去漆灰,作为锯路,再用薄锯剖开。解开后才发现,太极琴的制作,确有特色:面板为桐木,厚与琴等;琴首纯为桐木,底板未达琴首。自起空以后至起尾,留桐木边框高约一厘米,前接十二乘以二点八厘米的红木音板,同样置于边框内,直抵岳下。桐木边框与梓木底板及红木音板相互连接的地方,并不直接接触,都留有两毫米宽的缝隙,而从表面用漆灰固定。边框以内的边界木上也钉了一些竹钉,使与底板保持适当距离,不致紧密接触。直至起尾后,边框消失,有约二十厘米长的一段尾部,底面板始按通常合琴的办法胶合,琴尾最后约十一厘米的一段,底板又换成红木,龈托托尾俱雕于其上,至于梓木底板后端,仍以漆灰相连。

这样的结构,实际上是天包地,费工费时,其目的可能是为了使底面板既能互相连接,传递振动扩大共振,但又不致互相纠缠,互相干扰,互相抵消,所以发音比较松透。太极琴没有设天地柱,这在末剖前就从龙池内探知,曾仿照小提琴的办法安装活动音柱,结果声音木讷,又只有撤去,因为板面太厚,又与底板顶紧,就更难振动了。剖修后面板变薄,发音有些空散,从底板上钻孔安装了音柱,不松不紧,恰到好处,音质大大得到改善。

板面厚薄宽窄的问题,是此次剖修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太极琴面板太厚,槽腹太浅太窄,这是音量小的主要原因。剖开后测量:琴肩宽二十一点六厘米,边宽二点四厘米;雁足处宽十五点八厘米,边宽一点六厘米,尾宽十二点三厘米,边宽一点四厘米。槽腹中面板与边界木之间没有斫出棱角而是下垂九十度的弧形。从起肩到雁足,两边各钉一条宽高各一厘米断面为扇形之松木条,使边际垂直于底板,从雁足到尾实,也同样钉相同的木条。这样,槽腹的实际宽度,在肩部为十四点八厘米,在雁足处为十点六厘米,在尾部为七点五厘米,都显得太窄,而槽腹的深度,在肩部为一点八厘米,尾部为一点四厘米,都显得很浅,面板的厚度,肩部中厚二点二厘米,尾部中厚一点七厘米,又显得厚了一些。

槽腹浅而窄,面板过厚,故按音较实,音量较小,但音色却比较圆润。这也许是当时的一种时尚,故本来不宽的槽腹,两边又钉上木条,使槽腹更加窄小,损害了发音的洪亮。

解决的办法只有削薄面板,扩大槽腹。首先取掉四根木条,边界木重新设计,肩处边宽一点八厘米,雁足处一点六厘米,尾部一点四厘米,都按常规斫制。面板在肩部削薄零点四厘米,尾边削薄零点三厘米。修改的结果是:面板靠肩处中厚一点八厘米、边厚一点二厘米,尾部中厚一点四厘米、边厚零点九厘米。槽腹深度,靠肩处中深二点二厘米,靠尾处中深一点七厘米。槽腹宽度,靠肩处十八厘米,雁足处十二点六厘米,靠尾处九点五厘米。槽腹加深,纳音突出,龙池处由零点三厘米加到零点七厘米,凤沼处由零点二厘米加到零点五厘米。看来纳音的高低,对发音影响不大。修制完毕,仍按原样合琴,即起尾前只胶合锯开的琴首及边框的桐木,起尾后则按常规地面板胶合。

这次太极琴的剖修,虽说一、二弦散音略为逊色,没有修前浑厚,但总体说来,却是很成功的:音色基本没有变,音量扩大了许多,弦更柔和,各弦之间、上中下三准之间、散按泛音之间音色音量都比较平衡协调,切于实用。音响特点是古朴松透,音量较大,应该说是一张较好的老琴。

这次剖修,对太极琴的身世,也可窥见一些端倪:琴腹内无年月款识,边界木上所钉松木条已透心腐朽,铁钉全部锈蚀,五百年以上的估计错不了;初看有太极八卦图,会认为可能是道家作品,剖开后方知其不然,在龙池纳音的上方有伏羲文王孔子牌位,左旁稍下有洛河图,右旁稍下有两句琴的颂词,“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都是墨书,字迹拙劣,估计是匠人所书。根据这些情况推测,此琴并非道家之物,也不是官琴,而是十足的“野斫”,是专业琴匠作为商品生产的产品,而且一直流传在民间,否则定会有题词款志。从轸池内弦眼周围的磨损亦可以看出,此琴虽不见经传,但从未绝响,并非装点门面,闲置摆设之物。

制作者确有丰富的经验,从琴腹的斫孔上可以看出。古琴的槽腹是个大共鸣箱,由龙池凤沼分割为胸腹尾三个共鸣腔,太极琴三腔长度的安排是胸共鸣腔三十点五厘米、腹三十一点五厘米、尾十四点七厘米,分别应于C音及bB。我曾作过试音测试及测算,较准确的尺寸应该是胸三十厘米、腹三十二厘米、尾十四厘米。主要应于C音。这也许有些偶然,但要使三腔的共鸣如此协调而误差又如此之小,就不是偶然所能解释。当时缺乏声学知识,没有测试仪器,如果没有几代人的经验积累,没有成百上千的制琴听琴经验,是很难达到这个目的的。古人说:“选材良,用意深,五百年,有正音。”音色主要决定于材质,选材目前还没有很可靠的标准,多凭经验,凭试探。太极琴的材质其实也很一般,但用意却很深,其中可能有得有失。

(周金国,云南昆明人,著名琴学家)

同类推荐
  • 寂静玛尼歌

    寂静玛尼歌

    浪子啊,你虽已死,但你能否说出,在你短暂的一生中,有多少次远足值得铭记?因为有着在戈麦高地上与康巴藏人一同游牧四野的传奇经历,作为一个汉人,柴春芽才敢于书写他对中国西部牧野生活的缅怀。因为漫游了西藏大地并最终皈依了藏传佛教,柴春芽才勇于坦露心迹,探索灵魂的深度与载力。
  • 张大千的绘画艺术

    张大千的绘画艺术

    张大千是20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其画风曾经数度改变。1941年,张大千前往敦煌临摹隋唐人物壁画,所画人物气势恢弘,色彩鲜艳亮丽,盛唐遗风跃然纸上,工笔设色成就卓异。张大千能仿石涛的笔法作画,人称张大千画的仿石涛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张大千周游世界时,汲取西方的一些绘画元素,创造出一种中西结合的泼墨泼彩绘画艺术,为中国画在世界画坛上发扬光大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戏曲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戏曲

    文化,天地万物(包括人)的信息的产生融汇渗透(的过程)。是以精神文明为导向的融汇、渗透。文化,是精神文明的保障和导向。娱乐可被看作是一种通过表现喜怒哀乐或自己和他人的技巧而使与受者喜悦,并带有一定启发性的活动。很显然,这种定义是广泛的,它包含了悲喜剧、各种比赛和游戏、音乐舞蹈表演和欣赏等等。
  • 中国音乐史

    中国音乐史

    本书以国内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音乐史教程为纲要,全面而系统地梳理了自先秦至2000年中国音乐史的发展脉络。本书前有“绪论”,对中国音乐史的学科性质、内容、分期特征、特色以及中国音乐史学史的沿革进行了全面介绍;每一章都列出了复习提示、重点等内容,方便考生从总体上把握具体内容;针对性地编列了一些自测题,并附有参考答案,便于考生自己测验;对考生的复习、答题等方面做了大方向指导,并选登了一些代表性学校的研究生入学试题。本书以中国音乐史实为基础,侧重对相关内容做“贯通性”总结与归纳。
  • 课外雅致生活-漆作一处倾心

    课外雅致生活-漆作一处倾心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热门推荐
  • 王爷勿拽の我是正妃我怕谁

    王爷勿拽の我是正妃我怕谁

    新婚当夜,他未揭喜帕拂袖离去。苦闷之后她愿平平静静的了却残生,可是平静不代表人人都可以坐在她的头上。她冷言生威,不在乎谁是他的心头肉,先打了再说。围场里听闻他受伤,她扬马飞奔只为知道他平安是否。她的一片真心让他微微心动,不忍再折磨她。却开口道,我们可以是朋友。也罢,她接受了。可一次醉酒情迷时,她意外的有了他的孩子,他委声乞求,可否让他好好做一回阿玛。她安然的享受着他万分的宠爱,可是意外发生。她随他血战沙场,回来却发现一夜之间家人竟散。她以为皇后待她如女儿一般,却发现自己沦为棋子。为保他命,她含泪手沾鲜血。他们今生是否还有机会再续前缘?
  • 爆笑宠妻:神棍老公请走开

    爆笑宠妻:神棍老公请走开

    她新世纪的王牌特工,性格火爆,杀伐果断。不幸因为一场梦境直接穿越到凤家嫡长女身上。本打算游走江湖的她,却发现自己现在已经烂名一堆,私奔,偷人已经传遍街头巷尾,气的整个人咬牙切齿.....暗暗说道既然‘你们做初一就休怪我做十五了。’誓要在这个新天地里搅拌个天翻地覆才罢休。他失去记忆被封印在神器中上万年,不停的被转手,以为余生都要这样了却因为她再一次重燃热血……那么余生就赖着你了。
  • 司令千金闯情关:欢喜冤家

    司令千金闯情关:欢喜冤家

    堂堂司令千金,失爱落魄在S城,找不到工作不说,还因无钱交房租被房东扫地出门。更倒霉的事:她莫小雯明明是救了人,却因为一身血衣,被警察抓进了审训室。谁说抓抓抓,警察只能抓坏人,司马奕风抓抓抓,却抓了个司令千金进心窝。只是,豪门总裁,前男友,纷纷上场,争情夺爱,司马奕风要如何才能抓住心中那冤家的心?司令千金闯情关,面对那一群出众又出位的男人们,谁才是莫小雯命里的真命天子?那个纠缠她一生的欢喜冤家呢?敬请关注《司令千金闯情关:欢喜冤家》
  • 男神零距离:贴心小助理

    男神零距离:贴心小助理

    一朝工作天降,变成如今炙手可热的巨星男神的私人助理。男神总是很高冷少言,虽然什么也不说,可她总有种被压迫的奴役感,总是莫名其妙做出丢脸的事情。而且最近骄傲高冷的男神总是提出一些无理又害羞的要求怎么办?救命!她的尴尬症和羞耻症又犯了!本书其实说的是:男神腹黑的一百种方法,男神恶整小奴百科全书,男神痴汉一百招。ps:亲妈想努力写的很甜很甜想写出一些激萌的少女心。
  • tfboys之雨季我们相见

    tfboys之雨季我们相见

    羽浵,如果让我再爱你一次,我决不会伤你了,相信我。我易烊千玺一生只爱你一人,若你执意要走,我也无法挽留。但你不是答应我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吗?还算数吗?呵呵,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朋友,亲人,爱人,没有一个爱我的,全背叛我,我活着有什么用?你,还爱我?真是笑话,爱我可以对我无所谓,你不用多说。这世上,我不会相信任何人了。那年,雨季中,相遇是好是坏?
  • 战灵之王

    战灵之王

    神界九属龙王为拯救神界来到了人间,正好赶到星煞大陆最动荡的年代,身为龙王转世的时念凯该如何生存下去?世间混乱,龙王下凡,天火地水,云藤魔暗,看时念凯和他的小伙伴如何乱世逍遥!
  • 复仇公主变身记

    复仇公主变身记

    面对朋友的背叛,面对家族到跨,面对爱人的离去……让她变的更加坚强,伤害过她的人,一个也不能活,终于,她得到了她的目的,她已不再是以前的她了!
  • 那年那月那天,有我爱的人

    那年那月那天,有我爱的人

    “恋商灵,我喜欢你”“那我们就在一起吧”,这场短暂的恋爱时光,会有结果吗?
  • 幻瞳

    幻瞳

    本书是一本个人文集,包括散文、故事、小说多种体裁。是一位青春少女写给千万同龄人的青春体验。包括人物篇、动物篇、感悟篇、幻想篇等几个部分。作者的神妙之笔让人从字里行间里体味文字的魅力,读出属于自己的故事。青年人对生活的真情实感跃然纸上。
  • TFboy之恋爱记

    TFboy之恋爱记

    三位女主在机场遇见了TFboys,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