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110800000011

第11章  早用心一路请教 肃军纪扬威朝鲜 3

第二天上午,北洋舰队威远、镇东、拱北三艘战舰及日新、泰安两艘运船抵达登州,停泊在离海岸三四里的地方。丁汝昌等七八人乘一只小艇到了岸边,吴长庆亲自相迎。随丁汝昌前来的,包括六舰管带,还有一位是留一把长须、年近五十的朝鲜人――朝鲜国王派到中国的领选使金允植。他是中国通,自幼接受中国的儒学教育,潜心研究中国历代经史子集,汉诗水平很高。张树声派他随丁汝昌一起回朝,便于联络。此处还有两个朝鲜翻译。

枪械子药粮食锅帐等等无一不需要用驳船来运,因此颇费工夫。吴长庆请丁汝昌一行人到蓬莱阁去转转,然后在蓬莱阁下的八仙居吃海鲜。丁汝昌说:“我对海鲜不感兴趣,天天闻海水味,都够了。我还是吃点时鲜青菜最好。”其他管带也差不多。吴长庆知道朝鲜人爱吃狗肉,特意着人去买,因为中国人夏天不吃狗肉,很费了一番周折,总算弄到一条,弄了一大盘。吴长庆问:“金大人觉得味道如何?”

两位翻译如实说:“不及朝鲜做的味道好。”

金允植要来一支笔,写道:“味极鲜美,非人间可品。”

吴长庆哈哈大笑,取笔写道:“夏天燥热,非良食也。”

这就是所谓的笔谈。朝鲜人用中文,意思完全一样,但是读音却不同,因此直接对话没有翻译不行,但只要能写,便可交流。

等吃完饭,副营和右营已经登舰完毕。吴长庆与丁汝昌商议:“丁军门,近3000人要完成登舰,没有一天多根本不可能。我们等不起,不如先走两营,登岸再说。”

丁汝昌说:“我正有此意。”

于是决定旗舰威远和运舰泰安先行,其他各舰等全部人马登船后起行。丁汝昌、吴长庆、张謇及营务处的众人随旗舰行动。袁世凯、金允植等人则登上泰安舰随行。临行前吴长庆对右营管带朱先民和袁世凯说:“朱总兵,上船后你负责约束好所部,不可随意行动;世凯,让你随泰安舰行动,是为了协调海陆关系,有什么问题和困难,你要在朱总兵和泰安舰管带之间随时沟通,这是你这前敌营务处会办的应尽之责,你可要好生侍侯。还有金大人和你们一条舰,是因为威远好一点的舱室不够用,你们要把最好的舱让给他。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你要照顾好他。”

吴长庆不愧是儒将,这番话听似普通,但却很有讲究,在右营管带和泰安舰管带听来,好像是交待袁世凯要好好侍候他们两个,而其实是向两人表明袁世凯会办前敌营务处的身分,两人职级虽高,到时候也要听从袁世凯的招呼。袁世凯读书不太成器,但对官场的巧妙却是洞察入微,领会极准极快。他说:“大帅放心,我一定尽心侍侯,保证水陆各方一团和气,顺利到达朝鲜。”

袁世凯踌躇满志,身后跟着赵国贤和两个稽查兵,在各舱室之间穿行,每到一处都说:“弟兄们出门在外不容易,多体谅,多谦让,有什么难处,和你们什长、哨官说,和我说也行,只要能办得到,我袁某人一定设法。”

但好景不长,轮船因为已经进入深水处,波浪涛天,颠簸得厉害。他这是第二次坐轮船。第一次是从天津到烟台,虽然也摇晃但很轻微,这次遇到大风浪,颠得他肠胃都要吐出来。他被两个稽查兵送回船舱,躺在铺上头晕目眩,两个稽查兵也早就晕得出不了门,三个人此起彼伏,把肚子里的东西吐了个干净。

等袁世凯醒过来,一看西洋钟,已经是晚上七点。风浪已过,船平稳了许多。他扶着舱壁勉强站起来,对两个稽查兵说:“你们两个混帐东西,本来是侍候我的,结果你们比我晕得还厉害。赶起来给我打扫干净,我要请金大人喝酒。”

袁世凯对兵乱的情形以及朝鲜的国情一无所知,上船时他就打算找金允植好好请教一番。没想到自己一晕晕了大半天。到朝鲜的航程听说也就一天多,除去睡觉,便没有多少时间。他亲自去找泰安舰管带,顺手给他五两银子,拜托弄点像样的酒菜。管带看在银子的份上,态度相当诚恳,亲自到厨房去安排,又把他一坛朝鲜酒献出来,对袁世凯说:“袁会办,这是我在烟台的时候一个朝鲜商人赠给我的。朝鲜酒与咱的老烧不一个味道,金大人在天津已经大半年喝不到家乡酒,一看到这坛朝鲜酒我保准他激动得咧嘴哭。”

袁世凯说:“承情之至,你方不方便一起去喝一杯?”

管带连连摇手说:“那可不行,我不能随便离开管驾室。”又想起来说,“朝鲜人五冬六夏吃狗肉,可惜我舰上没有。”

袁世凯笑笑说:“你没有我有。今天中午吃饭,我看朝鲜人见了狗肉就没命,所以到后厨讨了一块,用荷叶包了,吊在舷窗外,不知坏没坏?”

管带说:“袁会办真是有心人。放心吧,坏不了,海上比陆地要低好几度呢。”

等厨房把酒菜送到舱里来,袁世凯亲自去请金允植。金允植一进房间看到一桌酒菜,眼睛一亮,但一闪即失,仍然是一副忧愁的样子。

袁世凯提笔写道:“大人何而面带忧色?”

金允植回道:“家国蒙难,妻子杳无音讯,至为挂念。”

袁世凯安慰说:“吉人自有天相。天兵一到,乱兵必散,不必挂怀。”

金允植回答:“感谢关心,愿如吉言。”

袁世凯又问:“听闻乱源系大院君,生父为何夺子权?”

金允植答复:“政见不同,心有不甘。子要开国,父要闭关。”

袁世凯又问:“大人以为,开国闭关孰优孰劣?”

金允植回答:“开国有风险,闭关则永无振兴之日。”

袁世凯问:“大院君就是国之罪人?”

金允植连连摇头,写道:“大院君柄政十数年,闭关也是为国着想,其心无二,支持者甚众。”

袁世凯又问:“他所部乱军与淮军比,战力如何?”

金允植回答:“大刀长矛较洋枪快炮,远甚,十不及二三。”

袁世凯雄心大振:“予我精兵数百,直捣京师,擒贼擒王,大乱可止。”

金允植自然不信,含笑摇头。袁世凯一本正经的写道:“吾非大言,祖上皆军功出身,叔祖官至漕督,族叔、嗣父皆以武功居官。吾则自幼习武,熟读兵书。”

金允植见袁世凯不是随口大言,而且前敌营务处会办货真价实,不由得肃然起敬,说:“非怀疑会办雄心,能不战而收平乱之效,则举国庆甚。”

袁世凯答道:“擒贼擒王,即此意。”

金允植写道:“如此最好。”

袁世凯又问:“倭兵战力如何?”

金允植回答:“极强,应避免中日冲突。日本野心大,只怕会借乱生事,凌逼我国。”

袁世凯写道:“如早日平乱,日本便无借口。”

金允植回答:“尽早还政于我王,至为关键。”

他抬头望着袁世凯鬓角良久,写道:“会办韶年,何至白发斑驳?”

袁世凯捞起辫梢看看,又甩到身后,写道:“曾随族叔赈灾,数月劳累,呕血数次,得血亏症。”

金允植钦佩的连连点头:“会办忠于所职,感佩莫名。”

然后袁世凯又请教朝鲜官制设置、风俗民情,直至夜深。而狂风又起,惊涛赅浪,甚于昨天。原来是遇到台风,两舰只好回航,到威海避风。

隔天上午,台风已过,大海上风平浪静,威远舰、泰安舰起航,傍晚前到达南阳附近的海边。因为海岸情况不明,两舰都停在离岸五六里的地方。威远打出旗语,请泰安舰管带、右营管带还有袁世凯、金允植到旗舰议事。四个人乘一只小艇到了威远舰,吴长庆、丁汝昌、张謇等人都在。

吴长庆说:“今天召集大家过来,一起商讨一下大军进止。现在朝鲜局势很混乱,而且情况依然不甚明了。但基本宗旨不变,那就是尽快平乱,避免给日本人干涉朝鲜的机会。同时,还要尽量避免与日本人摩擦。”

丁汝昌说:“北洋现在有四条军舰,两条运输舰,共六艘。据此前打探的情况,日军有七条舰船,其中战斗力较强的是装甲舰‘扶桑号’,我超勇舰可与之抗衡。总体上海军方面势均力敌,届时可到济物浦附近聚泊,监督日本海军的行动,不到万不得已,不与之冲突。”

吴长庆说:“日军已经比我们先行一步,为了避免双方擦枪走火,因此我们选择在南阳附近海面登陆。登陆后如何平乱,还要等与马观察见面后再定。但无论如何,肯定是要向汉城进军。这就面临两个危险,一是日本军队向我军挑衅,这种可能性不大,但不能不防,倭寇总是不按常理行事。二是乱军如果听说大军到来,有可能在沿途设伏,如果战事一起,我人地两生,这是我们的劣势。”

袁世凯说:“平乱不一定非要大动干戈。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最好。擒贼擒王,只要擒住大院君平乱就成功一半。”

朱先民说:“不战而屈人之兵,说起来容易。乱军以他马首是瞻,怎么擒贼擒王?”

袁世凯说:“给我数百人马,我直捣汉城,先把大院君抓起来再说。”

朱先民一晒,不屑一辩的神情。

金允植通过翻译说:“袁会办的办法并非不可行,可诱使大院君到上国军营,然后见机行事。”

吴长庆说:“季直和丁军门也有此议,只是如何施行,还要等见了马观察详议。”

袁世凯说:“不管怎么说,大军总要尽快登岸。根据我了解的情况,南阳府一带海岸暗嶕极多,即便是用小船,也必须趁涨潮时才能起运。明天初七,黎明涨潮,近中午时开始落潮。傍晚时涨潮,子夜时落潮。因此明天早晨黎明必须趁涨潮时登陆一批。”

同类推荐
  • 三国之我是刘璋

    三国之我是刘璋

    李文穿越了,无奈的成为了少年时代的刘璋,他能在刘备的手里守住基业么?能在战火连天的三国时代闯出一番名望么?一切的一切还不可知······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刘璋称霸巴蜀,精兵良将不可胜数,世家诚心归附,蛮王俯首,兼有陇右,此亦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为今之计,当连横孙刘,共抗曹操,伺机夺取天下以全将军之志。————诸葛亮《隆中对》
  • 史记(第九卷)

    史记(第九卷)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其不但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同时,书中的文字生动性,叙事的形象性也是成就最高的。鲁迅先生在他的《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本书选取其精彩篇章予以诠释叙述。
  • 毛泽东和“三国”

    毛泽东和“三国”

    毛泽东青少年时代就十分爱读《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他说:"吾人揽史时,恒赞叹战国之时,刘、项相争之时,汉武与匈奴竞争之时,三国竞争之时,事态百变,人才辈出,令人喜读。"毛泽东1906年接触了《三国演义》,1912年在湖南一师期间,接触了《三国志》。从有记载文字佐证,他至少读了70年的《三国演义》。可以说《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伴随了他一生的读书生活。
  • 二十四史-周书

    二十四史-周书

    《周书》,五十三卷,其中本纪八卷,列传四十二卷。唐令孤德主编,参加编写的有岑文本和崔仁师。北魏末年,政治动荡,乱事遍起。出身于北魏北方六镇中武川镇的宇文泰,率领一批以武川镇人为主的鲜卑族军队,联合关陇地区的汉人豪族武装,建立起西魏政权。后宇文泰的第三子宇文觉在公元557年代魏建周,史称北周。西魏、北周这两个前后相续的政权,统治区域大致包括今天陕西、宁夏、甘肃和四川的大部,山西西南部、湖北西部及河南西部。与东边的东魏、北齐和江南的梁、陈成鼎足之势。公元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中国北方。公元581年,杨坚代周,建立隋朝。
  • 混在隋唐

    混在隋唐

    生平刚做了一件好事,就给雷劈了,穿越到大隋末年的混混,不会琴棋书画,不懂诗词歌赋,没有强横的武力,可他的理想,偏偏是拥有无尽的财富,泡遍天下的美女,他要怎么达到这个目标呢?请看一个现代小无赖,凭着运气,在隋末唐初的时空里,尽情演绎的一段发迹史。
热门推荐
  • 极速绝杀

    极速绝杀

    什么样的杀手让人胆寒?来无影去无踪,让人琢磨不透?不是!手段残忍辛辣狠毒?不是!真正让人闻风丧胆的杀手是幻化成你最心爱的人,然后在一点一点的在精神上折磨致死!让猎物自己没有活下去的勇气!就是这样一名杀手无意间闯入异世,又能掀起怎样的腥风血雨呢?
  • 毒王惧内

    毒王惧内

    当一代毒王遇上刁蛮妻,她拿他的鹤顶红熏蚊子,还说:“切,什么毒中之王,还没蚊香好用!”某王很可怜的蹲在角落里画圈圈:“那你还用了我十瓶!”她伸手去扯他的耳朵:“还敢顶嘴!我要休夫。”某王立刻老实了,可怜巴巴的说:“我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不要休我!”
  • 大唐神君李恪

    大唐神君李恪

    某所谓的百年名校的历史系新生在偷窥美女老师时,神不知鬼不觉地穿越回了大唐,成了薄命的李恪。进一步,江山美人,退一步,断头刑场;李恪的名言:哥既然来了,就要带着整个时代私奔!
  • 班环宇

    班环宇

    天才美少女班环宇和她的舍友的传奇经历......
  • 妖怪你长点心

    妖怪你长点心

    沈右说过,一个妖怪要多看点正经书,早日成仙才是正途。沈右还说,一个妖怪贪情嗜爱准没好下场。沈右又说,一个妖怪非要弄懂人心,怕是离倒霉不远了。有完没完!有完没完!竹小小眼冒金星,心肝乱颤,崩溃暴走。沈右望着她纤细的小背影失望叹息,瞧瞧!一个妖怪天分不高耐性还不好!简直没救了!
  • 诸葛圣传

    诸葛圣传

    天下之间,为实力强者王,诸葛明固有雄心大志,也不敌美人之关。聊聊笑笑,心中难忘灭门之痛,风风火火,终敌一剑封喉。
  • 傲武乾坤

    傲武乾坤

    上古时代发生巨变,无数大能陨落,数不胜数的法诀、神通、丹方丢失,历史长河出现断层。被流放支族的秦轩意外唤醒了一个上古时代修士的神魂,凭借着神魂的记忆,秦轩一步一步踏入武道巅峰……傲武乾坤书友交流群133640184
  • 重生千金之子

    重生千金之子

    金国。她的父亲是淮城总督,手握护城军。她的弟弟是战功赫赫的少将军,声名远播。她一心助他夺得皇位,却在大婚当日遭灭门之祸!她逼不得已,饮恨自尽,却阴差阳错的重生在了灵国的七公主身上,然而她所要面临的竟是和亲金国,难道她还要嫁给他?不,她绝不会认命!她一定要为她的家人报仇雪恨!
  • 都市情邂记

    都市情邂记

    江冥在一天夜晚观月,偶然领悟大千道义,传承了来自另一个世界的“神兵魔器”,从此生活超牛逼,踩恶少,收小弟,追校花,泡美眉,敛钱财,斩妖除魔,过着超凡人的生活……
  • 流光星魂

    流光星魂

    “如果复仇的路是那么的坎坷,为何不放下仇恨。亦能成道。”“我放不下这仇恨,如果成魔便能屠尽她满门,那我就算成魔又何妨?”“你到底是放不下对她的思念,还是心有不甘?”“这红尘就像那夕阳,如果它永不落幕。或许我们就这样,相互依靠,白头相老。”踏破这片虚空,只为求得那记忆中的一抹红颜痴情泪。或许答案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