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69600000013

第13章 二次东征,兴师北伐(3)

28日,蒋自羊高进抵岩前。命第十一师、第三师、第一师会合华阳,击退敌人万余人(林虎部),敌向梅林、安流溃逃。复又于河婆歼敌五千余人(洪兆麟部),使洪兆麟失去战斗力。东征军遂长驱直入。此役使蒋之东征转危为安,意义重大。蒋也自言“幸仗总理在天之灵,出奇制胜,转危为安”。即日令拆去惠州城墙。

自此役之后,蒋对陈赓深表谢意,也十分亲切,并送给他礼物;又一度调陈为侍从参谋,可以随时出入蒋的居处,可说是“恩宠备至”。

29日,又于华阳行营(设于宝林圩)指挥各军夜袭洪部敌军,又缴械五千余人,敌向双头溃逃。10月30日,大败林虎于罗经坝,敌四千余人投降;林虎部李易标、黄大伟、黄任寰、黄业兴不辞而别。林率残部,仅黎生、张化如,向汤坑逃去。31日克兴宁。11月6日,肃清东江,收复汕头。蒋于汕头通电告捷。7日克饶平,东江底定,开庆祝大会。

同日,电告国民政府大捷,并“誓于最短期间廓清窜匿边境之余孽”。

蒋于此次作战中,因第三师失利而得教训二:

(一)兵力需以万人为一路,集团使用。

(二)注意敌败退时最后防线。从此以后,蒋指挥作战时,均利用集团军集于一点。以后又发展为大兵团的阵地战,至逃出大陆而未改。

自攻克汕头后,总指挥部移驻畸庐,蒋住一楼,陈和周恩来住二楼。有一天陈在蒋的桌子上看见了一本名册,看见每个共产党员的名字上都有一个红圈。在陈赓名字下,则注目:“此人是共产党员,不可让他带兵。”第二天,陈经请示周恩来后,便托词母亲病重,请假回家。蒋不信,就问道:“不是吧?你看了我的什么东西了吧?”过了一夜,蒋就写了一个委任状,委陈赓为黄埔军校中校队长。陈于是回广州。1933年3月24日,陈赓于上海的北京大戏院看戏出场后,因叛徒出卖被捕。旋送南京关押。4月,蒋令人将陈带到南昌与他见面,当面劝陈归降,并答应叫他当个师长。陈当面拒绝,又被送回南京关押。蒋经一个月时间考虑后,决定陈赓在卫兵“陪伴”下可以自由出外活动。陈乘此机会逃走(约为5月末)。陈救了蒋的命,蒋对救命之恩的报答,先是不许陈再带兵,后则是不杀纵逃。1925年第二次东征时,蒋已暗中限制中共党员在黄埔军校和党军中的权限。不过是只在他的职权范围内。在其他领域,他尚无此法力。

此时蒋竟于潮州关岳庙读起《泰戈尔传》来,真有乱中求静,武中习文之概。

11月8日,又于汕头召开军事会议,决定派何应钦、程潜、许崇智部三路入闽,讨伐陈逆残部。10日,对来潮州的工、农和学生讲话。当日晚,读列宁丛书第五种,内容为劳农会,赤卫军的组织和牺牲价值、帝国主义的破产原因等,他认为分析得甚为细密。

蒋第二次东征后,威名大震,一下子成了国民政府关键人物。国府主席汪精卫以及其他要人于同日电贺蒋的战功:“……我兄以10月6日自广州启节,至11月6日而临驾汕头,屈指行师,恰盈一月。群贼就歼,东江悉平,破惠州之天险,覆逆敌之巢穴,及在罗经坝出奇制胜,使群贼敛手就擒,无能漏网,尤为此战事中最有特色之事。我兄建此伟功,成总理未竞之志,定广东统一之局,树国民革命军之声威,凡属同志,莫不钦感。东征成功,省中大计,诸待商榷,……汪兆铭、谭延闿、邓泽如、伍朝枢、古应芬、宋子文。蒸。”

这一贺电之后,蒋的声望更高,成了新闻人物,为众人刮目相看。广州第一公园大门口,也有人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精卫填海”;下联是:“介石补天”。不过蒋这时因仍然无大权在手,仍未挤入中央,还是很谨慎和假装谦虚的,为了表现其严于自责的“品性”,便上陈东征军的缺点和存在问题。大体有如下几个方面:

兵士背枪不一律,饭碗乱扔;行军行列不齐整;休息时,新兵抓白薯,擅入民房,长官不查哨;打前站士兵威吓人民,强占民房;新兵多闯入民家任意取用油盐柴米;大小便乱解。官兵有时脱节,各下级官长缺乏作战联络;排长责打士兵多不当;官兵渐骄惰;等等。

12日,消灭陈炯明逆军,统一广东,使之成为巩固的根据地。

蒋一面向上面自责,同时向周恩来第一师施加压力,批评第一师。11月21日,蒋介石给第一师党代表写了一封信,批评第一师下级军官存在许多问题,要第一师党代表周恩来“对于队内党务须特别注意”。并要求将他的批评信刊于报端,“使各长官知党之重要而不敢轻忽小组会议也”。这当然是对中共党人的一种眼色和对中共发动进攻的一个信号。第一师的工作,党代表有责任,而何应钦师长就没有责任了吗?将一切推到党代表一人身上也欠公平。且第一师系蒋之黄埔军,周亦无实权可言。

此时北方正是国民军和奉军矛盾激化之时:张学良入关,欲与国民军作战;郭松龄也正酝酿反奉;孙传芳建立五省联军于江浙等省;吴佩孚再起于武汉;孙与张宗昌军激战徐州以北地区。张宗昌军前敌总指挥施从滨被孙传芳活捉后处决。总之正在酝酿新的混战。

加强地位巩固,广东政治新星

第二次东征告捷之后,蒋介石的声威,可以说如日中天,国民政府各要员,均依为干城。这一切,均为蒋介石进入中央领导岗位铺平了道路。而其言论上的亲苏联共,又使苏联顾问和中共中央无法阻止(见前面第一章)。蒋以军功、军权为根基,以言论左倾为掩护,积极活动,迅速地向国民党中央领导层进军。这是蒋为统治全中国而发生的一次跃进(此次战役,东征军阵亡共五百九十七人)。

战后,蒋为轻松一下,便于11月12日上午往游韩山和湘子桥。下午,续读《泰戈尔传》,认为泰戈尔以无限与不朽为人生观的基点,又以爱与快乐为宇宙运动的真义。至于列宁,他认为,是以权力与斗争为世界革命的手段。他说:“一唯心,一唯物,以哲学言,则吾重精神也。”他自己的选择,是唯心主义,是泰戈尔,不是列宁。

当时,在中国思想界或知识分子中,流行着一股反苏思潮。中国青年党党员,燕京大学教授(历史系)常燕生,就于同一天(11月12日),发表了一篇反苏文章《我反对苏俄的一个最大理由》,刊登在《晨报》副刊上。他说他相信德国社会民主党,不相信苏联的马克思派,不相信列宁。他认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是指工业发达国家的事。他说:“马克思明明主张工业越发达之国家距社会主义之实现越近;而俄之过激派是乃专门传布其主义于工业落后之国家,即此一点,已可证其非马克思之嫡系了”。

常氏进一步指责苏俄的政治是专制主义的政治,与孙中山的民治主义绝对不合。他说:“现今苏俄之政治,不但非出于全体国民之公意,抑且非出于全体劳农阶级之同意,不过少数共产党专断之政治耳。即此点而论,姑无论其政治领袖之人格如何,政策之是非如何,已为吾侪笃信民治主义之人所绝对不能承认。苏俄共产主义者假共产之名,行专制之实,如中古教皇假宗教之名,行专制之实,其为害相同,人之迷信,不以为非者相同。罗素谓,马克思派为新兴之宗教;诚然。……吾侪渴望自由之人,对于此种宗教式之主义,非反对不可。”

这种思想,在当时知识界颇有市场,玄学家张君劢也与常有同感;蔡元培也如此,他甚至于1927年4月,支持蒋介石组建南京政府。这就是蒋介石反共的社会基础之一。常燕生,只是此种思潮的代表者之一。

蒋介石此时仍然在伪装左派,高唱第三国际的赞歌,比常氏还“进步”。他以后反共,就借用了这种思潮,作为支柱之一。但他掌权后,又实行专制独裁,镇压民主主义者,比北洋军阀还要更甚一层。这就是中国历史大悲剧的主调。

(14日,蒋电请军委会任命程潜为第六军军长。至此,国民革命第六军始组建完成。)

当蒋取得东征胜利之后,军权在握,名声显赫,便开始为最后取得中央主宰地位而筹谋了。首先是舆论方面的准备。主要是抬高自己的身价,宣传自己的功绩;向军校学生和军人灌输他的《大学》之道的封建思想;提出自己的战略理论和策略;继续伪装拥护第三国际,自称左派附和汪精卫的“高调”言论。于是于1925年12月以后,蒋将工作重点置于黄埔学校的训练和教育。

为此,他也阅读《社会进化史》,找点什么资料。12月4日晚上宴请第一、三师长官,即席发表讲话,强调革命军不可沿历来军队的演变旧例,要有发展和改变。次日,又为第三期同学录写序文。强调革命同志的相爱与相亲的《大学》之道:“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革命之道,仁爱之道,亦亲亲之道也。《大学》之道在于明德亲民而止于至善,革命之学始于格致诚正,而终于修齐治平。大矣哉!革命之学也。革命之学大学也,革命之道《大学》之道也。不止于至善,不能穷革命之学;不明德亲民,不能明革命之道。”

这一段《大学》之道的宣传,真是把黄埔军校的文科课程变成四书之道的课程了。完全是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一套。这是在加强忠君爱国的封建礼教的灌输,以便黄埔学生为其所用。下面蒋又进而指出,应以学校为家庭,以同志为手足。这是以军校为家庭而行《大学》之道,以后则可以以国家为家庭而行《大学》之道于全国。他蒋氏就是大封建家长了。这实是以《大学》之道代替三民主义之道。是从思想上为其未来的封建政治作准备工作。至于什么共产主义、三民主义、国共合作,不过作为政治口号,大喊一通,为护身符而已;惟有这大学之道,才是他对弟子们的真传。其目的在建立忠于他个人的军事集团,进而排挤国民党元老和中共势力。

其中也又一次提到“五卅惨案之仇未报也,不平等条约之耻未雪也”。也还高喊国共合作,共同奋斗之词(见前面第一章之末),甚至强调国共间精诚团结,以诚相待。

到12月8日,蒋又提出校内共产党员活动均应公开和以诚相待;如有国民党员愿入共产党者应向校党部声明和请准。这实际上是以联合为幌子,暗中已开始限制共产党员的活动。

此外又在军事上为其经济独立和不受制于政府而筹谋。遂于12月15日,提出军政改革意见:军长职衔应予撤销。平时以师为单位,只有在战时设军长之职。其理由是为避免尾大不掉和军事割据局面的形成。赶快确定本省军额。广东省应当以十分之七财经为军费,可养兵十万人,约为十五个师或十八个师。并与常备军外,另编自卫军。常备军为以上之数。自卫军约为十四个师。仿世界各国军制,军需独立,以便军队运用自如。统一军事教育。主要指各军不得自行设立军校,所有现在的军校由中央统一名称和主持。并准备成立高等军事学校。扩建兵工厂。改编军队时,对于反革命军队应彻底解决;革命军人自身应一改旧军队的恶习。并要求于翌年(1926年)1月1日实行。

建议书最后,又再次重申其1912年至1913年间的军事意见,即“军人不得干涉财政、民政。凡财政民政及司法机关人员,概需听候中央政府或省政府委派,各军队不得过问,尤属军人应守之天经地义。苟有违背此旨者,均会应立予以最严厉之制裁,固无需中正渎陈也。”但他自己,却将一切财政都统统抓在手中,牢牢不放,言行相反。这也是中国政治的一大悲剧。

同时指出,广东省过去军旗均“大书统兵人员姓氏,尤为私人军队之表征,亦即予革新”。这是去掉此种封建王朝时的统军军旗,是一大进步。但他是废他人之私有军队制,而将军队尽归于己,以暴易暴而已。

同时也重视军队的教训和训练以及演习,以提高其部队战斗力。为此,于本月(12月)在湖羊山讲评第一师演习课时,又指出作战应立自动地位;战前确立作战方针,以便相机作战,不至跟着敌人转。下午宴请第一师各官长和见习生,并讲话,要求当军官者应爱护和了解士兵,灌输给士兵们知识;以身作则,早起晚睡。指挥作战时,要注意侦探、搜索和联络,以及报告的完备性,否则就如失去耳目一样,陷入盲目的被动之中i军队前进时,也不能采取密集纵队,直线前进,应利用地形,分散隐蔽前进,尽力减少伤亡。打枪时,更要瞄准,以免浪费子弹。

18日自潮州回汕头。晚读《项羽本纪》,久久掩卷不语,似深有感悟。25日,批判西山会议派,又言过其实地说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即是共产主义。又说:“必能容纳共产党始为真正之国民党也……精卫同志在痛悼廖先生之时,谓革命的,反帝国主义的,向左去;不革命的,不反帝国主义的,向右去。此为极沉痛,极明澈之词,所以誓勉同志,共努力于革命。”仍继续伪装联俄容共。

蒋这时对汪精卫也表示绝对拥护。蒋一面极表亲苏容共,一面也在为其限制中共准备有利条件。一旦发动政变,也使人认为他是被动的应战而非主谋,为什么呢?君不见蒋氏是极力拥护联俄容共的啊!他怎么会反共呢?

27日,为回广州向汕头各将士告诫:

(一)疑忌为亡身之道。

(二)骄奢为败德之本。

(三)官长以身作则,爱护士兵,严格要求士兵。

(四)学问为事业之本。

(五)越级为军队之大戒。军队必重阶级,不可越过本级上官言事。

28日到澄海,宴请第三师官长,并训诫二事:凡内部大小文告,如无命令,一概不准公开。本军印刷品也不准寄与外人。不论何时,军人均应保持肃静态度,严禁士兵嘈杂。如不行以上两事,就是乌合之众。同日下令:士兵晋升官长,应有三个月代理时间。晚8时回汕头,接汪精卫电告:孙文主义学会将于29日游行支持西山会议派。蒋严电禁止。29日,接见孙传芳代表王季文,联络和孙传芳的谈判事宜开始考虑北伐之事。于29日下午11时启程回广州。30日,轮次续看《史记》。31日上午11时抵黄埔军校,全体官生列队校门外迎接。下午休息,见季山嘉、罗茄夫等苏联顾问。晚7时学校开欢迎会,蒋讲东征经过和对西山会议派的反对态度。这时全校党员赠给蒋一枚金质勋章。蒋自然非常高兴。

自9月中旬起,蒋针对自身问题,又以沉、润、淡、浑四字自勉。早晨或清夜中,也常常反躬自问,是否有愧怍、欺妄之处?蒋常常因遇事激愤而迁怒于部属,又于是事后反省自责,甚至自记大过,表示悔改决心。但老实说,蒋的这种作法,作用并不大。

1926年1月1日,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蒋以浙江省代表身份参加大会。大会召开之前,有“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审查委员为邓泽如、林祖涵、毛泽东、谭平山、林森五人。此五人中林森在北京,邓泽如则不出席,因此审查事宜全由中共党人主持,全体代表256名,中共党人占三分之一以上,约90席位。这次大会,自然由国民党左派和中共代表占统治地位。

这次大会主要处分“西山会议派”。大会秘书长为吴玉章。1月16日,正式通过《弹劾西山会议决议案》。决定:

(一)永远开除邹鲁、谢持二人国民党党籍。林森、张继、居正、邵元冲、戴季陶、覃振、石青阳、叶楚伧、石瑛等十一人,给予大会书面警告,责其悔过,限期两个月,否则开除党籍。

同类推荐
  • 陈果夫全传

    陈果夫全传

    《陈果夫全传》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陈果夫和陈立夫的生平痕迹。内容包括:祖上余萌、自强和奋斗、为蒋氏出力、在权力的巅峰上、在得意和不得意之间等。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容闳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容闳

    在美国哈德福特城西郊的杉山公墓,长眠着一位中国老人。他叫容闳,是第一个毕业于美国大学的留学生,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学习的先驱。他一生热爱自己的祖国,一生想为自己的祖国做事。然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里,他处处失败、处处碰壁。即使这样,他也没有改变自己的决心。不幸的是他却不得不死在异国的土地上,这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中国历史的悲剧。他以不屈不挠的精神打开了一条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和先进的技术之路,铺通了一条中美友谊之路。
  • 林散之

    林散之

    本书包括:奋发的青壮年时代、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七年流浪、高潮和衰退、灿烂晚年等篇章,介绍了林散之的一生。
  • 名人的磨难

    名人的磨难

    全书选取了古今中外众多名人的生平事迹,着力刻画了他们面对人生种种不幸依然奋斗不已的生命历程。作者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再现了名人与命运抗争的无限勇气和超越苦难的伟大精神。一个个曲折动人的故事,组成了一阕激越昂扬的命运交响乐,让读者领略名人风采的同时,感受精神的陶冶与洗礼。
  • 海明威

    海明威

    海明威的许多作品、许多主人公都给人以迷惑、怅然若失的印象,即使在那些现实性和倾向性很强的作品里,也涂上了浓重的迷惘色彩。在海明威的作品里,最富有魅力和打动人心的,是他塑造的众多在迷惘中顽强拼搏的“硬汉子”形象。海明威的文体风格具有简洁性、含蓄性等特点,最受人称道。他的“冰山”理论精通现代叙事艺术,海明威以此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一起来翻阅《海明威》吧!
热门推荐
  • 惹事招妃:追妻之路乐漫漫

    惹事招妃:追妻之路乐漫漫

    简介:咳咳!虽然今年流行穿越,可是,某女只不过是整了一下渣爹,这特么的居然也能穿!老天爷,你绝逼是老眼昏花了!要不要她买副老花镜当寿礼啊!不过那个邪皇啊,你特么是不是思念春天了啊雾草!她可是个平胸啊,恋童癖吧啊?!敢不敢要点脸!某邪皇眨眼卖萌:可是…可是…人家就好这一口啊~某女:……【三木新人报道!?(??3`?)?】
  • 印痕传说

    印痕传说

    这单纯的一个故事,没有狗血的情节、逆天的运气、开挂的主角、霸气的光环、无聊的等级,甚至没有主角,或者说所有人都是主角。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幻影魔城2

    幻影魔城2

    下婴国太子被杀后灵气误入魔窟,经得千难万苦终于修炼有成,眼看能够重回人间复仇,却又突生变故进入鬼域。跌宕起伏,看人性变迁,感平淡无求。
  • 最强融合系统

    最强融合系统

    穿越之后,寒辰获得融合系统,可以通过“吸星大法”吸走灵气、功法,并复制其技能,化为己用。并且可以融合万物,还可以兑换一切神兵、丹药、功法……你修为高深,看我吸星大法。敢与我为敌,看我吸走你修为,你还怎么嚣张!
  • 炽火冥天

    炽火冥天

    孤儿和杀手决斗时误入星岚大陆,在这个神奇的世界里闯出一片辉煌。
  • 芥子六合界

    芥子六合界

    神和作品的区别是什么?凌驾于天下万物的又是什么?“我不是棋子!我要用手中的刀!斩开世界!斩开虚无!”到底是什么在控制天下万物!该死还是失败!“重来!”“重来!”“重来!”……平凡学生、诡异的系统、七只凶兽、一场漩涡!“我终于明白了,或许重来就没有结局吧……你我都不过是作茧自缚,一切都没有退路……既然如此!那和不战个痛快!即使身死道消!我也让这诸天大地为我陪葬!”……虚无中再一次飘出声响“这一次能成功吗……?”
  • 星狱杀神

    星狱杀神

    浩瀚星海,无数星域正在衰亡。亿万种族,为了生存互相厮杀。地球是异星?诞生了宇宙诞生至今的第二粒时之沙!疯狂!为了族群!杀戮不止!为了挚爱!战伐不息!这宇宙本就是地狱!唯有杀神永生!
  • 在天堂生活的日子

    在天堂生活的日子

    我叫张强玉树临风品学兼优乐于助人可惜我这样完美的人就这样死了。
  • 传奇之星图

    传奇之星图

    一个前世孤女,今生却一步步站在权利和顶峰,一切唾手可得时,却觉从所未有的孤寂,觉得名利不过过往云烟。可笑她可谓权倾一时,上世是孤女,今生却是权利争斗的牺牲品!所以当她意外死亡时感到的却是前所未有的畅快和解脱。命运之神从另一方面是亲睐她的,当她变成一个婴儿再次重活时,也不得不感慨自己简直就是个怪物,要么就是一个灵魂无所归依的可怜人。星图大陆,秉承着适者生存强者为尊的优胜劣汰和弱肉强食的一贯传统。六岁检测时却发现体内一丝星图之力也无,这对于一个传奇辈出,武力强大的家族门阀来说是可耻的,却没想到母亲一如既往的宠爱,父亲一如既往的表现平淡。本想一辈子做个‘地痞、流氓、纨绔’。却没想到命运一步步的紧逼,让她不得不站出来。谱写一篇属于她的‘星图传奇’。
  • 残爱

    残爱

    她步步为营,将他身边的女人一个一个的击退,或是让她们主动退出,或是用笔钱打发了,可偏偏有打发不走的。他问你不是恨我吗?你不是说盼着我死吗?她说:是的我恨你,我恨你让我这么爱你,我恨我舍不得让你死,所以,我就先死,折磨你,让你活着慢慢的受折磨!他说“我愿照顾你一生。”而她坚定的摇摇头“不,我们今生缘分已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