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69600000042

第42章 发动内战,国军溃千里(2)

蒋介石深知斯大林对美国在华的行动特别敏感,斯大林就对宋子文直截了当地说过,“要么你和我们站在一起,要么站在美国一边反对我们。”因此,蒋介石在日益尖锐化的美苏对立中,意识到他是战后美国对付苏联,防止共产主义蔓延的主要帮手。美国显然需要蒋介石,美国对华政策没有更多的选择余地,美国也不会轻易抛弃他,美国支持和援助的对象只能是蒋介石。蒋介石也从美国最初的对华政策中尝到了甜头。抗战胜利以后,以赫尔利使华为标志,就明确了美国扶蒋反共的政策。战后,美国又积极帮蒋抢夺胜利果实,运兵各地,恢复对全国的控制。这就坚定了蒋介石借助美国力量解决国内冲突的想法。于是,外交上就采取亲美的“一边倒”策略。

美国是按照美国的利益来解决国共纷争,试图在中国避免大规模的内战,他们设想促进国共成立联合政府,即由美方调停,国民党让出部分权利给中共,同时着手民主改革,以换取中共交出军队,把共产党联合统一到以蒋介石为首的政府中去。而蒋介石认定,国共矛盾不可调和,只有武力才能根本解决。蒋介石凭军事的绝对优势,一有机会便大打起来。所以,掌握决定美国政府各部门能否对华援助大权的马歇尔,对蒋介石执意内战表示不满。特别是蒋介石阳奉阴违,更令人生气。

为了加强同马歇尔打交道的地位,谋求更多的美援,就必须把美国拉在一边,抱成一团。于是,蒋介石在外交上玩起了苏联牌。首先,蒋介石拼命说苏共和中共完全是一回事,夸大苏联对中共的影响,以刺激要挟美国。蒋介石多次要马歇尔相信,中共的壮大,并进入东北是苏共一手造成的,要马歇尔“以客观态度认识俄共乃绝无诚意者”,在听到马歇尔要停止运送国民党军队时,蒋介石力陈“殊不知此时对共党妥协,实无异对俄国屈服”。1946年3月9日,蒋介石告诉马歇尔,“如果万一中俄发生军事冲突,或俄对中、美作战时,共军必效忠苏俄,听从俄共之命而向我攻击。”

为了表示蒋介石不受苏联的拉拢,蒋介石不惜疏远同苏联的关系,采取明显倒向美国一边的政策。1946年2月,斯大林邀请蒋介石访苏,斯大林摆出友好的姿态,要加强同国民党的合作关系,实际上具有防备美国、抵御美国对中国影响的目的。蒋介石认为这是斯大林离间中美关系的计谋,而蒋依赖美国援助颇多,访苏必将引起美国的疑虑。于是,蒋介石便拒绝访苏。时隔两月,斯大林又发出邀请,再次遭到蒋介石的拒绝。蒋介石此举意在向美国表示坚定的反苏立场,使美国看到蒋是真正铁心跟着美国走的。实际上是蒋企图借重美国的力量来限制、抗衡苏联,并诱使美国加强国民党中国在美苏对抗中的战略地位,加强对蒋介石的倚重和支持。蒋介石在日记中说:“此次婉拒斯大林邀约赴俄会议,为我外交成败之重大关键。若以马歇尔最近对余之态度而言,诚令人失望,然余深知俄国扶助中共赤化中国之一贯政策,决不能因余之赴约而有所转移,且徒增马歇尔之疑忌,是适中斯大林离间中美之阴谋耳。故对美、对俄之外交政策,决不能以马歇尔个人一时之好恶而变更我基本国策。”所谓“基本国策”就是对美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蒋介石实行“一边倒“的政策,必定增加苏联的疑忌。因为斯大林是不愿看到中国,特别是东北成为美国反苏的阵地的。所以,苏联在撤军问题上坚决予以拒绝,同时阻止国民党军队正常地进入东北进行接受工作,蒋介石在此可谓失算一着。

蒋介石亲近美国疏远苏联的“一边倒”的政策,也使蒋介石失去了自主的能力。国民党内持异议者不乏其人。张治中就几次要求蒋改变对美“一边倒”的政策,不要怕美国“吃醋”。为了国家利益要实行中苏、中美并重的外交方针。他说,“过去一面倒亲美外交政策,根本丧失了独立自主精神,不符合国家利益。建议向苏联提出派遣特使赴苏,以谋求打开中苏僵局。”对此,蒋介石一度似有所动心,针对美国援助不力,蒋曾负气地提出,中国今后决不再依靠美国,今后必须加强与苏联的联系,并放风邀请苏联调停国共冲突。当美国注意及此时,蒋介石赶忙派私人秘书告诉美方,一面证实苏联曾提出调停,一面又讨好说不想与中共和解,从而加快美国援助的步伐。然而,当美国发现蒋介石是扶不起来的“阿斗”时,也不得不考虑在东亚另寻合作伙伴。

其实,国家外交关系上的美苏并重,并不等于是政治上的并重。只要正确地处理对两方的关系,局势的发展或许是另外一番样子。

兵败内战

蒋委员长迷信自己的武力,认为半年内即能“解决”共产党,未曾想一年缓兵,二年进攻,三年招架,四年惨败,待三大战役逐鹿中原之后,被“解决”的反而是国民党政权,蒋家王朝已经呈现土崩瓦解之势了。

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命令蒋军向中共中原解放区大举进犯,全国性的新内战由此开始。起初,蒋军来势很猛,凶焰嚣张。从7月至10月,蒋介石调集了一百六十多万人的正规军(占全部正规军的80%),向各解放区进犯。武汉行辕的程潜所属二十一万人加十几个保安团,向中原解放区进犯;徐州绥靖公署薛岳、吴奇伟所瞩四十六万人,向苏皖及山东解放区进犯;郑州绥署刘峙及徐州绥署另一部共二十四万人,向冀北豫解放区进犯;河北省主席孙连仲及傅作义所属十六万人,向晋察冀解放区进犯;太原阎锡山所属九万人,向晋绥解放区进犯;西安绥署胡宗南所部十五万人,向陕甘宁边区进犯;另有七万人向广东各游击区及海南岛琼崖解放区进犯。8月2日,蒋介石派飞机轰炸延安。10月,杜聿明所属十六万人向东北解放区发动新的进犯。到了10月11日,占据了张家口,蒋介石的进犯达到了顶点,共占据解放区城市153座。这时,陈诚(参谋总长)大吹特吹,说“三个月至五个月便能解决”同共军作战,说国内交通线“任何一线均可于二周内打通”。

稍后,马歇尔特使和司徒雷登大使发表联合声明,宣布“调处”失败。国共只能在战场上见分晓了,双方都有信心赢得这场战争。

“来者不善”,此时,中共被迫自卫,就不再是什么“以斗争求团结”了。你死我活,誓不两立。关于战争的胜利谁属,毛泽东有一段名言:

军事家不能超过物质条件许可的范围外企图战争的胜利,然而军事家可以而且必须在物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争取战争的胜利。军事家活动的舞台建筑在客观物质条件的上面,然而军事家凭着这个舞台,却可以导演出许多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话剧来。

20世纪40年代末,杰出的军事家毛泽东为“世界上最大的一场内战”导演了好几场“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话剧”。

战争前8个月,蒋施行的是全面进攻:东北、西北和华北,都是你来我往,烽火连天。傅作义的军队比较能打,9月11日得华北重镇察哈尔省城张家口。

巍峨长城,蜿蜒似带。傅登上长城,谁都会想起秦皇汉武,一发思古之幽情;国民党将领们漫步烽火台,北国风光,尽收眼底,不可一世之感油然而生。

蒋认为张垣既得,关内共军得不到关外的补充,便可先肃清关内再肃清关外的了。

此时,陈诚奉蒋介石之命,飞北平召集军事会议,希图打通平汉线。在北平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问:

如果打起来,总长认为要多长时间才能解决?

陈诚不假思索,回答:

三个月。

这时旁边有人以肘触他,陈立即改口:

五至六个月。

11月15日,南京不顾中央、民盟等强烈反对,召开了由国民党一手包办的国民大会。12月25日,制订了《中华民国宪法》。这部《宪法》当时有人评为,是一部人民无权,政府有权,地方无权,中央有权,立法无权,总统有权,“集权力于一人、集思想于一个脑袋”的宪法。

1947年1月8日,木已成舟,马歇尔奉召回国,行前发表了对国共各责五十大板的声明。

1月29日,美国务院宣布放弃国共“调处”工作。

2月,国民党下令撤退中共驻沪、宁、渝三地代表。

至此,第二次国共合作彻底决裂。

从1947年2月起,因为全面进攻耗费兵力过大,“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蒋改全面进攻为重点进攻,或称“钳形攻势”右攻山东,左攻陕北。

初期陕北攻势极猛,3月19日,国军得延安。延安,为中共中央所在,是这次“戡乱”的主要目标。当蒋接到胡宗南从前线发来电报的时候,真是兴奋极了,他立即回电:

宗南老弟:将士用命,一举而攻克延安(其实是中共从容放弃的——引者),功在党国,雪我十余年的积愤,殊堪嘉赏。希即传谕嘉奖,并将此役出力官兵报核,以资奖叙。戡乱救国大业仍极艰巨,望弟勉旃。中正

60余字的电报,“嘉奖”、“嘉赏”、“奖叙”三次出现,的确太高兴了!

“十余年的积愤”?该是从1935年把红军赶到陕北“功亏一篑”算起吧!蒋压根儿不能“容共”,蒋邀毛泽东赴渝“共商”“国家大计”毫无诚意,是蒋居心发动了这场内战。这些在逻辑上都从这封电报得到了证实。

这种泄“积愤”,符合中国古圣先贤的哪一条?我们借来王阳明《大学问》中一段,以资对照:“及其动于欲,蔽于私,而利害相致,忿怒相激,则将戕物杞类,无所不为,其甚至有骨肉相残者,而一体之仁亡矣。”我们的答案是符合“仁忘矣”——蒋介石忘记了”仁爱为接物之本”这一条。李宗仁冷眼旁观,看出了其中门道:

国军于3月间曾一度进占延安,但这是毛泽东有计划的撤退,国军知道中计旋即退出,故对整个战局并无决定性的影响。

胜利带来喜庆。

3月29日,为“实施宪政”(实际上是要求国人承认国民党专制的合法,并不是“还政于民”),南京召开了第一届国民大会,十分顺利地选举蒋为总统,几经周折地选出李宗仁为副总统。李当选为副总统,是凶是吉?白崇禧有一段回忆:“中央虽予于右任、程潜、李宗仁等以竞选机会,但认为在党团支持下,孙科定可当选。不料天下事意外者多,结果却是李宗仁登上副总统宝座。推李虽告胜利,非但于党国不利,于其个人亦无好处,而于其有关者或支持者,更系一大损失,此为始料不及者”。白与李友好共事20余年,最后在台湾又坐了10余年“冷板凳”,写来甚是辛酸!

国民政府从此又称为“中华民国政府”。

蒋介石自从得了延安、雪了“积愤”、当了总统以后,从此,在他的军政生涯中,再也见不到或听不到什么更好的消息了。登泰山,登到了玉皇极顶,就得往下走了。

就在蒋介石效法庐山军官训练团的样子,梦想再出现一个第五次“围剿”革命根据地所造成的好结局的同时,采用“哑铃战术”,在东、西两厢,对中共的陕甘宁边区和山东解放区发动了重点进犯。

在陕甘宁,蒋介石命令胡宗南指挥三十四个旅(二十三万多人)于1947年3月13日向延安进犯,妄图首先解决西北问题,逼迫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出西北,然后调动兵力进攻华北,达到各个击破的目的。胡宗南采用老的一套打法,叫做“蛇蜕皮”,即前卫部队前进占领阵地后,掩护本队前进,本队再区分前卫部队占领阵地,迭次掩护前进,部队行动缓慢。胡宗南的部队进犯延安之前,人民解放军为了诱敌深入,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主动撤出延安,同时实行坚壁清野,使延安成为一座空城。而胡宗南让他的那个“天下第一”的第一军第一师第一旅先抢占延安,当胡宗南一接到第一旅进占延安的电报后,就大吹:“我军经七昼夜的激战,第一旅终于19日占领延安,是役俘敌万余,缴获武器弹药无数,正在清查中。”蒋介石接到战报后,虽半信半疑,但还是很高兴的。在3月31日的日记中,蒋介石写道:“奸党之老巢延安,固世界之所视为赤都者,而竟于其谋叛二十周年(一九二七年三月中山舰事件)之前夕,为我胡宗南部克服,亦云幸矣!当即给胡宗南打下了一个贺电:“宗南老弟,将士用命,一举而攻克延安,功在党国,雪我十余年来积愤,殊堪嘉赏,希即传谕嘉奖,并将此役出力官兵报核,以凭奖叙。勘乱救国大业仍极艰巨,望弟勉旃。”还奖给胡宗南“河图勋章”,并晋级为“陆军上将”。当时胡宗南得意忘形,不可一世,反动气焰达到了顶点。就在这时,他在西安和叶霞翟宣布结婚。实际上,胡宗南的战果全系伪造,当时咸榆道上输送给养弹药的汽车三百多辆回头都是空车,哪里有什么“缴获武器弹药无数”,后来陈诚和白崇禧曾借此攻击过胡宗南。当时,南京、上海一带的中外记者到延安战地采访,胡宗南连忙作了布置,在延安周围二十华里内设立了十个所谓“战俘管理处”,把他的延安城防部队第二十七师挑选了机灵的士兵一千五百人,以从边区抓来的青壮年所编的青训队五百多人为骨干,混合编成几个“俘虏队”,一律穿杂色服装,加以训练,强迫他们按照事先规定的一套“对答”,应付参观的新闻记者。在参观期间,每人每天津贴一块大洋,以示恩惠。同时,又从第二十七师抽调三八式和汉阳造的枪枝。不足的和一些轻重机枪就由延安警备部队中分别抽调,白天将这些枪枝送到所谓“战绩陈列室”,夜里还给部队。此外,还在延安东北延水两岸建造了许多假坟,用木牌分别标明蒋军的阵亡烈士或共军的坟墓。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不仅贻误军机,还闹出了不少笑话,如问共军这些新式武器是从哪里来?如同一名“战俘”在几处“战俘队”都见到过,等等。结果,胡宗南的十几万部队在陕北被“肥的拖瘦,瘦的拖垮”,到1948年4月21日,带着残部撤出延安。

同类推荐
  • 杜甫传

    杜甫传

    这是武侠一代宗师还珠楼主的绝笔之作。全书11回,讲述了“诗圣”杜甫曲折潦倒的一生。由于作者善写武侠,尤其擅长讲故事,而杜甫的生平又与作者自身的身世很有相似的地方,因而这部书写得相当引人入胜和富有感染力。
  • 老子自然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老子自然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开国第一任省委书记

    开国第一任省委书记

    本书在梳理史料的基础上,生动翔实地记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任省(市、自治区)委书记走上岗位的的传奇人生历程,通过这些历史记忆的片段,不仅可以让读者了解到第一任省委书记的革命经历,感受到建国背后的艰辛,还可以激发爱国主义与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 纳训评传

    纳训评传

    《纳训评传》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纳训一生的爱国热情、理想与追求,以及曲折的人生经历、鲜为人知的遭际命运、不寻常的痛苦和欢乐,作了较全面、客观的描述,并对其文学翻译活动和各译本特色,及其在民族教育与中阿文翻译方面所做的贡献作了介绍。纳训,是我国现代译坛上一位卓有成就的阿拉伯文学翻译大家。
  • 读懂辜鸿铭

    读懂辜鸿铭

    怎样了解文化大家?如何读懂文化经典?文化名家浩若繁星,经典著作卷帙浩繁,读者面对这种情况,常常是花费了大量时间,却由于方法上不得当,总是达不到相对全面深入了解之目的。甚而概叹一声“高头文章,面目可憎”,掷之而去。“巧读?快读”名家系列丛书,就是力图解决以上困惑的一种尝试。希望在为读者提供扎实内容的同时,通过融入读书方法的内容编排,让读者用尽量少的时间,就对文化名家有较全面也较深入的了解。
热门推荐
  • 朝赏红日暮赏雪

    朝赏红日暮赏雪

    飓风民主共和国是一个新生国度,它成立的宗旨就是为了解放所有受封建统治残害的普通大众。它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一种必然。谁也无法想象开创这个帝国的英雄会是一个还在小山谷调皮捣蛋的穷苦少年。他是怎样一步步崛起?又是什么力量将他推到了历史漩涡?他将遇到哪些挫折?国家未来何去何从?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 天价怪医

    天价怪医

    天价医生白恩,一个无所不能的医生,一个异常奇怪的医生。没有行医执照,却在业界享有盛名。收取高昂费用,背负各种骂名,却身怀绝世医术。三教九流,黑白两道。国际名人,政坛领导。他的病人,甚至可能有外星人。在他眼里,没有特定的价值标准。癌症,可能免费,也可能是天价,全凭心情而定,他只会按照自己的医学理念行事。他的这种行为遭受到了业界的排斥,但是依然我行我素,潇洒自在。
  • 神秘上司抵债妻

    神秘上司抵债妻

    第一次遇到他,他是带着面具的神秘恶魔,她是为了抵债被迫承欢于他的平民。第二次遇到他,她是普通的公司职员,他是她的的顶头上司!第三次遇到他,她是一个即将结婚的幸福女人,他在婚礼上出现,送来的贺礼居然是一张冰冷的面具!“很好!女人,你居然敢背着我嫁给别的男人!”
  • 九劫妖瞳

    九劫妖瞳

    我是谁?我存在都意义是什么?吾乃劫,世间万物最神秘最恐怖的劫。意义我的存在就是意义。世间逆我者只有死!曾经远古时的劫再次出现,这次他已经发生绝对的改变拥有三种形态的劫,他就九劫妖瞳。
  • 子夏易传

    子夏易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美食山海经

    美食山海经

    山海世界,有这么一家小饭店。以息壤为灶,建木为柴,祝融神火做饭;以瑶池水洗菜,玄武壳为锅,龙骨为铲,凤喙为刀;以龙肉下饭,以凤血为酒……“太2真人,带带师兄,师兄我也要去啊!”玉鼎真人火急火燎道。【山海盟】:561371881,欢迎加入。
  • 校园之超级狂少

    校园之超级狂少

    林飞,一个实力超群,性格坚毅的少年,重归校园之后,面对各种挑战,各种磨难,各种诱惑的时候,他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 梦中的风铃

    梦中的风铃

    童年的梦中有一个漂亮的风铃,那清脆的声音一直响在耳畔……上学的路上有阳光陪伴,偶然的风雨坎坷又算什么?一个刚刚踏入社会的人,心中充满梦想,一个刚刚参加工作的人,心中充满无限的渴望。他叫苗东方,一个平凡的年轻人,心中有火一样的热情,牛一样的斗志。他的故事很小,却撒满走过的路上,那点点滴滴的感动,被他拾起,粘贴在褪色的日记中……
  • 都市之傲视八方

    都市之傲视八方

    人一生只能窝窝囊囊的活着么?人生在世,就要好好的在这世上走一遭。你以为人什么都不会做,什么都不会想么?那你错了,在这世上,还有一种异能。莫一年的一个春天,一位名叫陈善的年轻少年,自幼在少林寺修习武功,被那里的住持心得喜爱。在过半年时间,陈善将完成了十年修习武功的时间,虽有一丝不舍,而心里却是满怀期待,回到家里。自己的美好人生也即将要开始了,心里有着激动。而另一方面,刚行离开之后,少林寺突然来不速之客,把那里的人,一个不剩的杀掉。而有幸,有一名小僧,离开了这里。这一切,刚好是为了陈善所铺的路,必须要自己走完。爱情,友情,亲情,仇恨,恩怨,朋友,魔化人应有尽有。这一切都要自己去经历。
  • 台湾旅游完全指南

    台湾旅游完全指南

    本书系作者多次亲历台湾采写而得。本书对台湾旅游资源有多层次、多方位的介绍,除了精彩的景点,优美的自然风光外,还将台湾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在书中——呈现。与此同时,本书针对大陆游客不同的游览目的,有的放矢,安排相关饮食、购物、休闲等全方位旅游观光和体验内容。还特别就大陆游客与台湾人不同的消费习惯、游览习惯,给出针对性的旅游建议和提示,并且增加了两岸生活俚语、不同用法对比的附录,以利于读者更好了解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