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69600000044

第44章 发动内战,国军溃千里(4)

杜聿明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仍觉心有余悸。他说:“我将蒋介石的口头命令下达后,大家一言不发!廖、刘皆不愿进攻锦州,但也无顶回蒋介石命令的表示。我当时站在个人的立场上是这样想的:蒋介石的命令我虽然不同意,但我不能不下达,希望卫、廖、刘能顶回去,那么我就可以向蒋介石回报说各将领不能执行命令,蒋介石要办就办大家,由大家负责。卫也可能有这样的想法,可是,卫不敢说顶回去,我不敢说顶回去,廖、刘也不敢说顶回蒋介石的命令。那就是说,大家皆认为蒋介石是失策,可是谁也不愿意承担起挽回东北蒋军覆没的责任,只是背后埋怨慨叹。这就是当时将领的一般心态。”

这样,几个人谈到深夜,廖、刘二人去执行蒋介石的命令。卫立煌仍然不能安枕休息,就与杜聿明讨论蒋的决策。杜聿明说:“廖耀湘要是行动迅速,打得机动,将黑山、大虎山敌人牵住,还可能从营口撤退,否则有全军覆没的危险。”杜接着又说:“最好请总座准备一下,等营口立住足,再向老头子建议将部队撤至营口,目前我们还不能提出这个意见,因为他判断敌人要退,万一敌人真如他所料退了的话,我们不仅要碰钉子,而且成了放弃沈阳的罪人。”卫立煌肯定地说:“敌人不会退,你看着吧!”杜聿明则说:“敌人攻锦州轻而易得,伤亡不大,我看也不会退。不过,老头子一定要这样做,也许他有什么神机妙算。”

蒋介石并没有什么神机妙算。但蒋介石有难言之隐:不反攻锦州,打几个胜仗,怎能挽回面子,以正国际视听?这样,蒋介石就不从客观的敌情、地形、敌我兵力对比以及士气等有形无形的战斗因素来制定战略战术,不能听前线将领的逆耳忠言,一意孤行,拿鸡蛋碰石头,走向了自己覆灭的命运。几日之内,东北国民党军除由营口逃出1000余人外,全部覆灭。

当沈阳被人民解放军解放,杜聿明等在葫芦岛商量驻岛部队如何撤退的时候,蒋介石已在南京要国防部拟了一份《徐蚌会战计划》,派国防部第三厅的副厅长许胡轩将此计划送给杜聿明看,并附上一封亲笔信。蒋在信上说:“目前徐蚌战役关系国家存亡,许副厅长带来的计划如弟同意的话,请到蚌埠指挥。”11月9日,杜聿明到了南京,第二天就带着“赴刑场之心情”到徐州前线指挥,徐州“剿总”的部队已集结了七十五万人,其中正规军有六十五万以上。徐州“剿总”总司令是刘峙,号称“福将”,惟一的能耐是经得起蒋介石的辱骂,许多国民党将领说:“徐州是南京的大门,应派一员虎将把守,不派虎,也应派一只狗看守,今派一只猪,眼看大门会守不住。”

1948年11月6日,人民解放军先围歼徐州以东新安镇碾庄地区的黄伯韬兵团。黄不是蒋介石的嫡系,但在当时是蒋在华东战场上的主力之一。黄也自知不是黄埔嫡系,更无别的靠山,所以战则争先,退也守法。在华东战场上,无论卖命上或在战斗成果上,黄伯韬都是首屈一指的打手,博得了蒋介石的欢心,亲授予“青天白日勋章”。当时黄伯韬曾向刘峙建议,“我军分布于陇海沿线,战线辽阔,且四面八方均有敌情,备左则右寡,备前则后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惟有效仿拿破仑的团式集中法,集结各兵团于徐州四周,然后掌握战机,趁陈刘大军尚未会合之前,而各个击破之。”后来又向刘峙建议采用“以徐州为中心,集结各兵团对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备战,进行深沟高垒,各兵团互相衔接”的乌龟战术,刘峙据此向蒋介石请示,蒋在深夜批准了这一建议。于是,黄伯韬的第七兵团放弃海州,撤退徐州。但已经晚了,在碾庄遭人民解放军围困。黄伯韬说:“国防部作战计划一再变更,处处被动,正是将帅无才,累死三军。这次会战如垮,什么都输光了。”就在人民解放军发起攻击的6日这一天,黄伯韬对蒋介石派到淮海前线的“钦差”(名义上是总统特派战场巡视官)说:“共军先打他这个兵团是肯定的,而且陈毅的主力达四十万,集中来打他这个十五万人的兵团,本兵团是必败的。这次是主力决战,关系存亡,谁也走不了,我受总统知遇之隆,生死早置之度外,绝不辜负总统期望。”黄又十分感叹地对李说:“国民党是斗不过共产党的,人家对上级指示奉行到底,我们则阳奉阴违。”从7日至22日,黄伯韬兵团被围困在碾庄,四面应战。徐州派去的解围部队,在人民解放军钳制打援的战略布置下,离碾庄三十里外就不能越雷池一步。蒋介石曾三次写亲笔信用飞机投给黄伯韬,多方鼓励。结果,黄伯韬兵团被人民解放军全歼,仅逃出散兵不足三千人,黄也自杀。

由于以前对黄伯韬的吹擂太大,黄部的毁灭愈益引起震惊。徐州“剿总”失去了有力的打手,战斗力削弱,各兵团提起解放军,已谈虎色变。南京惊慌失措,官员纷纷搬家南徙,有逃奔香港和国外的,大有朝不保夕、土崩瓦解之势。

当黄伯韬兵团被我军围困时,蒋介石就调黄维兵团(属华中白崇禧集团的第十二兵团),由河南信阳出发,取道阜阳、蒙城,向宿县前进,准备到徐州作为战略预备,结果在11月23日到达宿县西南之南平附近的双堆集时,被人民解放军包围。蒋介石见此状,一面严令黄维死守待援,不得轻动,黄维兵团意识到这种“死守”就是“守死”;一面要华中“剿总”的宋希濂兵团赶快北上增援,但白崇禧不干,还是杜聿明带了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三个兵团由徐州南下。结果,杜聿明的三个兵团在永城东北的陈官庄,被人民解放军重重包围,陷于黄维兵团的同样命运。黄维采用了“四面开弓,全线反扑,觅缝钻隙,冲出重围”的碰运气突围法,全部被解放军歼灭,黄被活捉。

1948年11月28日,蒋介石在南京召开军事会议,决定放弃徐州,刘峙在29日飞离徐州,留下一付烂摊子由杜聿明收拾。12月2日,蒋介石电勉杜聿明“决心急进不可避战迂回”,电文说:“吾弟应速决心于两日内迅速解决濉溪口、马庄一带匪部,为各个击破之惟一良机”,“此时应决心速觅匪之主力而歼灭之,为惟一急务也。”又说:“匪对弟部又将形成四面合围之势,无任系念。务望严督各军,限两日内分路击退当面之匪,严令其达成所赋予之任务,若时日延长,则二十万以上兵员之粮秣医药,决难空投接济,惟有上下决心,共同以死中求生之觉悟,冲破几条血路,反匪包围,予以歼灭若干纵队,乃可解决战局。”3日,蒋介石又空投一封亲笔信给杜聿明。信上说:“濉溪口匪敌大部向永城流窜,弟部本日仍向永城前进,如此行动,坐视黄兵团消灭,我们将要亡国灭种,望弟迅速令各兵团停止向永城前进,转向濉溪口攻击前进,协同由蚌埠北进之李延年兵团南北夹击,以解黄维兵团之围。”6日,蒋介石又致电杜聿明,要他全力冲破重围。杜聿明慑于蒋介石的淫威,采用三面掩护、一面攻击、逐次跃进的战法,能攻则攻,不能攻则守。同时给蒋介石复电说:“奉到钧座手谕,当时遵照改变部署,向濉溪口之匪攻击前进。”杜聿明的三个兵团在永城东北的青龙集、陈官庄被人民解放军包围了三十三天,蒋介石最担心他的心腹将领和嫡系部队投降,叮嘱侍从,杜聿明的来电随时送阅,空投粮食情况要逐日送阅。当1949年1月10日杜聿明被人民解放军围歼失去联络时,蒋介石说:“杜等历尽危难,战至最后不降敌”,表示悲喜交集。

淮海战役中,蒋介石的华东刘峙集团五十五万部队被人民解放军全部解决。

当辽沈战役结束、淮海战役还在进行的时候,人民解放军发起了平津战役。华北主帅傅作义不是蒋介石的嫡系,蒋开始是用陈继承(蒋的亲信,华北“剿总”副司令兼北平警备司令)去牵制傅作义,蒋给华北嫡系部队的口谕是:“军令听傅的,政治听陈的。”后来蒋介石将陈继承调走,逐渐将华北的军政财权全部交给傅作义。当时蒋介石为了保存力量,重建江南防线,想将华北兵力全部由上海南撤,万不得已就从陆路南撤。而傅作义是三条路,到底走那一条兴棋不定:一条是南撤。察绥部队不是蒋的嫡系,海运宁沪有困难,陆运要通过辽阔的解放区,希望极少;一条是西窜,顾虑蒋的嫡系部队带不走;一条是固守平津。那时,蒋介石判断人民解放军东北部队在辽沈战役之后,还会有一个时期的休整,不会很快入关;华北傅作义集团也想抓紧获得美援装备,补充兵员,然后再作决定也不晚。

不料,人民解放军东北部队迅速入关,会合解放军华北部队,在东起滦县西至张家口的长达一千二百余里的战线上以疾风骤雨之势,展开了大规模的战役行动。从1948年12月22日至24日,在新保安歼灭了傅作义的第三十五军军部和两个师,在张家口歼灭了第十一兵团所属的一个军部、五个师、两个骑兵旅。1949年1月3日,蒋介石致电傅作义等,勉以团结一心保卫平津华北,胡吹什么“就华北言,匪众虽多,其装备补给则不如我,其素质训练,又远不如我”,要“抱定有匪无我,有我无匪之决心,激励所部,鼓起灭此朝食之勇气,造成高度坚强力量,发扬我革命军人冒险犯难,以一敌十之精神,抢占机先,稳扎猛打,奋斗到底,坚持最后五分钟,为勘乱高潮创造辉煌战史之一页,深信克敌制胜,完成勘乱建国之功,端在此战也”。蒋的电文等于废纸一张,起不了救命符的作用。13日至15日,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天津,歼灭了傅的第八十五军、第六十二军和第九十二军的一个师。守塘沽的第十七兵团所属第八十七军和独立第九十五师南逃。这两仗一打,傅作义的南撤、西窜都无望了。蒋介石曾给平津部队军长以上的军官投过一封亲笔信,要他们“固守待援,不成功,便成仁,以完成革命大业”。剩下的北平在人民解放军七个纵队的包围下,傅作义迫不得已,接受了和平改编的条件。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

平津战役中,蒋介石的华北傅作义集团(除塘沽的五万人由海上逃跑外)的五十二万部队全部被人民解放军解决。

这三大战役一打,蒋介石的五大军事集团被人民解放军摘掉了三个,一百五十四万精锐部队丧失殆尽。李宗仁回忆说:“国军精锐,至此几乎全部消灭,剿共战事,遂不可收拾了。”

第三次下野

1949年1月上旬,蒋介石于淮海战役又遭一次惨败,五十余万精锐之师,完全被歼;其嫡系的少壮名将杜聿明也被生俘。这个情况,最后决定了蒋介石的下台,蒋并乘此机会,转而经营台湾,决定放弃大陆和破坏桂系,促桂系完全失败。

但在这之前,美国政府早已有换掉蒋介石的意思。1947年夏,美国总统特使魏德迈来华“调查”,经过一个月时间,离华返美。在他离华前夕,蒋介石于8月24日在南京黄埔路官邸设茶会欢送,魏即在茶会上宣读了一篇访华声明。这篇声明当然代表美国总统杜鲁门的想法,而不是魏的个人意见。此声明中特别强调了南京政府的腐败和官员们“麻木不仁”、“贪污无能”;同时令人吃惊地透露了使蒋介石深感难堪的一句话:“中国的复兴,有待于富有感召力的领袖”。这意思虽未明言,但已经在明显地暗示,蒋介石已经没有感召力了,应当另择新的“领袖”,来“复兴”中国。

美国务卿马歇尔于9月8日把魏德迈的访华报告转交与驻中国大使司徒雷登,征询司徒雷登的意见。司徒即密电回答马歇尔:“象征国民党统治的蒋介石,其资望已日趋式微,甚至被目为过去的人物。……李宗仁的资望日高。”此时,司徒已在建议以李宗仁取代蒋介石了。

蒋闻知美国白宫在策划换马,非常恼怒,但又无可如何,便转而希望美国杜威当选为新总统,以取代杜鲁门,并为杜威竞选资助款项,妄图依靠杜威的支持,仍坐他那南京宝座。但是命有不济,1948年11月,杜威落选,杜鲁门又蝉联总统,继续当政。蒋的希望破灭了,不得不强打精神,于11月9日给杜鲁门写信,要求杜只发一个坚决支持国民政府的宣言,以“维持军队的士气与人民的信心,因而加强中国政府的地位,以从事于正在北方与华中展开的大战”。但是,就连这个只是精神上的支持,杜鲁门也不答应,于三天后写信予以拒绝了。

前此在11月4日和5日对张治中谈话时,蒋仍是坚决主战,他怕一和就要下野。8日,于总理纪念周上更痛斥主和派,表示“奋斗到底”。

这时,蒋介石既败局已定,又失去杜鲁门的支持,自然心慌意乱,知其宝座已经倾倒在即,深感大祸将临,于是脾气也更大了,致使他的侍卫人员,无不战战兢兢,惟恐祸事临头。

蒋的“文胆”陈布雷,也因与蒋意见不合,受蒋斥责。陈从来为蒋所优礼,未受过此种难堪,因而接受不了,又深感自己已无用文之地。而且自己又是蒋的心腹和刀笔,尤觉大罪难逃,便于11月13日自杀身亡。这一天晚上,蒋介石自然深受刺激,难于入眠,在房中踱来踱去,在悼念陈布雷,也在为自己的前途苦思良策。

但当晚,他终于想出来一个妙策,激动得一抬手把水杯都推到了地上。这时,他双目紧紧地盯住了宋美龄,坚定而冷冷地对宋说:“你到美国走一趟”,“去向他们陈情”。11月22日(1948年),黄伯韬兵团被歼。

当宋接受了“哭秦庭”的任务后,即于1948年11月24日打电话给美国国务卿马歇尔,表示她要到美国访问。但马歇尔却要她以私人资格访问,这又是一瓢冷水。28日,宋美龄启程飞美。12月3日晤见马歇尔。12月8日,蒋见淮海决战已失败在即,便对奉命组阁的孙科说:“如果大家一定要和平的话,我也可以考虑的。”10日宋美龄又见杜鲁门总统。她向美国提出了一个援华计划:

(一)美国发表支持南京政府和反共宣言。

(二)派遣一个高级军事代表团赴华主持反共战争和供应工作。

(三)核准对华军援三年计划,每年提供十亿美元。

但对她的如意算盘,不管是总统杜鲁门,还是国务卿马歇尔,均未与理睬,并指出:“就现在局势恶化之程度,除实际调用美国军队外,任何大量之军事援助,均于事无补。”宋美龄空走了一趟,于事毫无补益,便暂住美国,作长期努力。而国内舆论,也趋向于和谈。蒋看到大势已去,终于认识到干不下去了,就考虑下野问题。

下野之前,他自然要如此这般地部署一番。12月4日晚,他在得知宋美龄在美国的不妙情况后,就召见亲信吴忠信,要他担任总统府秘书长,由他“辅助”李宗仁当总统,并说:“观察最近内外形势,我干不下去了。我走开后,势必由李德邻来维持。你就帮德邻上轿吧!等他上了轿,去留由你自己决定。”

12月16日,蒋介石派张群、张治中、吴忠信到傅厚岗李宗仁住处与李商洽下野之事。经过两次会谈,蒋提出如下方案:

(一)蒋总统便于政策的转变,主动下野;

(二)李副总统代行总统职权,宣布和平主张;

(三)和谈由行政院主持;

(四)和谈的准备:

甲、组织举国一致的内阁,其人选另行研究;

乙、运用外交,特别加强对美、英、苏的关系,以期有利于和平的实现;

同类推荐
  • 海明威从军人到作家的故事

    海明威从军人到作家的故事

    名人有成功的契机,但他们决不仅是幸运和机会。机遇只给有所准备的人,这是永远的真理。因此,我们不要抱怨没有幸运和机遇,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做好思想准备,开始人生的真正行动,这样,才会获得人生的灵感和成功的契机。
  •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思想家下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思想家下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漫长的世界历史画卷上写满了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悲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在历史的长河中悄然隐去。然而,仍有许许多多曾创造了不朽业绩的杰出人物名彪史册,业传千秋。拭去历史的风尘,人们依稀看见那些改写人类历史的政治家、军事家;人们仍旧忆起那些拯救人类危机的谋略家、外交家;人们还会记得那些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人们至今难忘那些为人类生产精神盛宴的文学家、艺术家;人们深深感谢那些创造人类物质财富的企业家、经济学家
  • 开膛手杰克

    开膛手杰克

    近期发现的这本回忆录是20世纪20年代左右,一位自称是开膛手杰克的人书写的。他就是JamesWilloughbyCarnac,这本手记是他过世前不久对自己人生的一次总结。其中,1888年的一些记述正是对后世称为“开膛手杰克”事件的描述。给1888年在白教堂地区最臭名昭著的杀人事件提供了一条全新线索。跟以往那些摘自报纸或其他出版物的描述不同,这本书对那个时代白教堂地区的地理环境与实际情形完全吻合。这足以证明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开膛手杰克,同时为这个悬案画上了句号。读完这本书,大部分读者都会相信他就是开膛手杰克本人。如果你认为它是本小说,也是离那个事件时间最接近的一个猜想。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詹天佑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詹天佑

    调车场里,一台机车推着几节车厢,向停在钢轨上的另几节车厢缓缓驶去,“咣当”一声,两节车厢结合处的钢铁钩子,轻轻一撞,就像两只坚实的大手,自动紧紧握在一起。哪怕列车是风驰电掣,还是负重爬坡,这双“钢手”始终紧握在一起。可是当人们想摘掉所挂的车厢时,又可以不费劲地很快卸掉。在这以前,火车上连接车厢使用的挂钩是很不安全的,经常发生脱钩、折断,造成交通事故,而且挂上之后拆卸麻烦。现在这种在全世界铁路上通用了近百年的安全自动挂钩,被称为“詹天佑钩”。它的发明者,就是我国近代科学技术界的先驱——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先生。
  • 张灵甫之谜

    张灵甫之谜

    全书记述了张灵甫的4次家庭婚姻生活和大半生的戎马生涯,多方位描写了国民党74师将士们的命运和归宿。通篇风生水起,波澜叠加,故事情节令人荡气回肠。十年磨得一剑,本书以独特A9N作手法,在国内外首次公开了大量珍贵的有关张灵甫军旅和家庭生活的照片。这些历史资料如大海捞针般获得,弥足珍贵。本书图文并茂,文笔生动,相信多年的努力将使此书卓尔不群,从而打动众多的读者。
热门推荐
  • 仙师

    仙师

    奇宝乾坤图的上一代主人竟然是穿越之人。而这样一个奇宝落在了仙师石毅之手,竟然会发生什么样奇妙的事情呢。平静的修真界随着一个个上古法宝的觉醒,而变得热闹非凡,同时也暗藏杀机。顶级法宝,绝世神功,倾城之姿,一个也别跑!
  • 被诅咒的猎人

    被诅咒的猎人

    圣经时代传承下来的家族,被上帝与撒旦同时诅咒的人类。永生,有时候也是一种痛苦。谁能想到永生的背后是瞬间的死亡。一桩桩,一幕幕的血腥惨案,到底是正义还是伪善。(圣经与艾泽拉斯的结合体,不喜勿喷。)
  • 三扑瑾少:跋扈娇妻要逃婚

    三扑瑾少:跋扈娇妻要逃婚

    国外某岛,她意外将他扑倒,“女人,把你猪一样的躯体从我身上移走。”总统套房,她醉酒将他扑倒,“女人,扑都扑了,打个商量呗,顺便再多扑几次吧,万分感激!”私人别墅,她被诱将他扑倒,“女人,做人不能太禽兽,不领证就不给扑!”
  • 谁说大象不会思考

    谁说大象不会思考

    《谁说大象不会思考》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从当代世界成功企业的案例中,总结出了12种对企业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谋略——企业的战略经营、企业之间的联盟、企业的控股经营、企业的高科技创新、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企业的金融资本运营、企业的品牌战略和企业的双赢营销。
  • 六道圣仙

    六道圣仙

    一个少年,曾为废物,在一次奇遇中,获得了凌驾于世界之上的武魂和体魄,在娘的留物的促进和爹的保护下,成长为凌驾于世界之上的强者,也在成长过程中明白了友情,亲情。。
  • 武战仙途

    武战仙途

    一名普通大学生莫名其妙的穿越到一个陌生的世界,在这里他见到传说中出现的事物,比如会飞的人,比山大的鸟,会说话的狗...好吧!凌宇知道这不是梦,最后不得不接受现实,适应新的生活,可是许多烦恼自动找上他,美女纠缠不放,奇遇不断,神秘人追杀,这些都需要他自己去解决...
  • 倾城绝恋2

    倾城绝恋2

    “签了它,你就是相太太。过去难为过你的,背叛过你的人以后都得看你的脸色。”他把契约书放到她的面前。她签了合约,伤了自己,丢了身心。“相逸臣,我可先告诉你了,如果你背叛我,我会让你一辈子都不得安宁。”她笑着说出只有她知道,那是认真无比的誓言。最终誓言化成鲜血,背叛的刀子刺入她的身体——“契约结束,咱们好聚好散。”他将离婚协议甩给她,让她带着破碎的身心离开……再见面时,他已不再万人敬仰,她俯看他如视尘泥。他抓着她的手,“伊恩,嫁给我吧!”她嫌恶地甩开他,偎进未婚夫的怀抱,“你早已失去了资格。”。
  • 桃花错

    桃花错

    这是一个大家小姐邂逅良人却又遭抛弃的故事。都说美丽的女子——多命薄都说娇艳的女子——多惹祸诉一段动人的凄美,寄一瞬间心疼的割舍,风不忍吹,雨不忍落,想像中的春花秋月,却成了他人的匆匆过客!春已去,桃花落,青山不改,情已错!错!错!
  • 夏天的哪些年

    夏天的哪些年

    人的一生就是一本故事,一部舞台剧,一套历史书。有时我会想在自己人生旅途中我是谁的过客,是谁的风景线?谁又将是我的过客,我的风景线?是你进入了我的生活离开,还是我进入你的生活离开。。。
  • 家族往事

    家族往事

    这是一个家族的故事,这是一个百年家族悲凉的故事,这个家族的人在社会上是很有脸面的,但却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他们是一群特殊的人,一群特殊矛盾的结合体,他们有着富人的贪婪,也有着善者的慈悲,更有穷人的懦弱和智者的思想,他们是这样的一群人,一群挣扎在天使人魔鬼三者之间的一种特殊结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