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69600000006

第6章 巧攀孙中山,乱世中夺权(1)

献忠心喜得器重

蒋介石因为出色的军事才能逐步受到孙中山器重,而关键的一步在于:当陈炯明发动叛乱之时,蒋介石护送孙中山登上永丰舰,风雨同舟四十余天,从此获得孙中山的信任和重用,成为蒋介石崛起的关键。

袁世凯死后,节外生枝,北洋军阀分为以段祺瑞、冯国璋、张作霖为首的皖、直、奉三系;再加上南方势力较大的滇系、桂系还有山西的阎锡山和徐州的张勋。真可谓军阀林立了。军阀之间,开始争斗厮杀起来,中国人又一次尝到分裂和内战之苦。

开始控制北京政权的为皖系段祺瑞总理。段,安徽合肥人。中国人做官讲究裙带关系,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北京城里到处可以听到合肥方言,拉洋车的闻声不敢索要车钱。随后,黎元洪继任总统,黎是一位老资格将军,民国成立以后,虽贵为副总统,但不掌兵符、“秋风落叶”,站不稳。

这一期间,正在打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大陆硝烟弥漫,英、法、俄、德等国忙于拼杀,无暇东顾。日本、美国,养精蓄锐,且都想乘机控制中国,因此引起了1917年夏季中国政局的急剧动荡:

先是“府院之争”——为“参战”与否,美国所支持的黎总统,罢免了日本所支持的段总理。

继之为“张勋复辟”——张大帅率领几千“辫子兵”从徐州入京,驱赶了黎总统,捧出了11岁的溥仪“重登大宝”。

继之又是“马厂誓师”——段祺瑞自天津起兵,几小时内便直捣北京、张勋逃、溥仪退,段将军再任总理。段任命汪大燮、梁启超、林长民分别为外交、财政、司法总长;段自兼陆军总长。

段政府在日本支持下,于8月14日向德、奥宣战,派10多万劳工赴欧洲抬担架、挖战壕,为协约国提供大量粮食。

段总理又是一位深谙国情、登上了第一把交椅便不肯让座的“公仆”。他以“再造共和”的英雄自居。按照段的语言:辛亥革命推翻了宣统皇帝溥仪,建立了民国,当是“首造共和”;而他却是第二次推翻丁复辟几天的宣统皇帝溥仪,建立了第二个中华民国,所以当称“再造共和”。段总理的逻辑严密,“天衣无缝”,因此他不承认1912年3月由临时参议院制定、并由孙中山明令颁布的《临时约法》,拒绝召开国会,企图恃武力统治中国。

袁世凯死了,但袁的衣钵却传了下来,于是孙中山又领导了一次“护法运动”。“护”什么“法”?护民国元年临时参议院通过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

1917年7月17日,骄阳似火,孙中山偕宋庆龄、廖仲恺、何香凝、朱执信、章太炎和陈炯明等人由上海乘“应瑞”、“海深”两军舰到了广州黄埔,他们本来是想组织武力讨伐溥仪复辟的。及至广州,复辟闹剧已经结束,闻段祺瑞拒绝恢复约法和召集国会,便把矛头指向段,明确提出护法的宗旨是打倒假共和,建立真共和,呼吁各界群起而攻之、首先他通电号召国会议员南下来粤。孙得到了两股军事力量的支持:一是以程璧光为总长的海军,程宣告海军脱离段政权而独立南下(唐绍仪、汪精卫偕行);一是滇系唐继尧和桂系陆荣廷也表示愿共同反段。

8月下旬在广州召开了“非常国会”(因为还有许多议员并未南来——引者),9月建立了护法军政府,举孙中山为大元帅,唐继尧、陆荣廷为元帅。孙任命了各部总长:外交伍廷芳,内务孙洪伊,财政唐绍仪,交通胡汉民,陆军张开儒,海军程璧光;另任命章太炎、许祟智和李烈钧分别为秘书长、参军长和参谋总长。

于是中国正式开始了南北对峙。

孙中山记述这段历史时说:

(民国)六年秋,余率海军舰队南去广州,国会开非常会议,举余为大元帅,余乃以护法号令西南。“部长级的军人,有4名之多,足以说明它是“军”政府,足以说明孙中山决心北上一战,扫除军阀。段获得了日本巨额借款,军备充实,决心武力统一,步袁世凯后尘。他调兵遣将,已作好了南下准备。

又该是武人露头角的时候了。在上海闲居的蒋介石,于9月20日向孙中山提出了一份《对北军作战计划》。

蒋认为“北军(直皖两系——引者)虽众,而为段氏冒死南犯者甚少”,因为冯、段对南方军政府态度不同,一主妥协,一主用兵;同时北方各省的地方势力,对北洋政府也貌合神离。蒋认为“我军”(护法军,即滇、桂、粤军——引者)只在军用器材方面不及敌军,其他如给养力、人马之战斗力,都与之不相上下;另外,在南方作战,地势、气候皆利于我而不利于北军。

蒋的“作战计划”分为二期:第一期,肃清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会师南京;第二期从京汉、津浦和海上分道北进,最后“会师燕京”。

孙中山当然欣赏这位“参谋”的一片忠诚,蒋的献策也正是时候。事后可以看出,蒋明于“知彼”而暗于“知己”——对“北军”的力量估计得不错,而对“我军”,则估计得高了;唐继尧、陆荣廷貌合神离,还不是“北军”的真正对手。

然而段祺瑞已“先发制人”了。

他下了通缉令:一是通缉大元帅孙中山;二是通缉非常国会议长吴景廉。吴,奉天宁远州(今辽宁兴城)人,毕业于京师大学堂,后留学日本,曾任谘议院议员、议长。辛亥后任南京临时参议院议员、北京参议院议员、议长和国民党理事、代理事长。1916年他率部分议员南下上海反袁,1917年又率国民党议员抵广东召开非常会议,任议长。但此时广东军政府内部同床异梦,军阀们并不服从孙中山命令,对北军作战计划不得不再行研讨。

又是蒋介石,于10月1日向孙陈上了一个《滇粤两军对于闽浙单独作战之计划》,建议先以海军为主力,扫除福建、浙江两省北军的势力,而对于进驻有敌军主力的湖南,则采取守势。但这一计划,并未采用;战争的进行,不决定于某一方面的一厢情愿,当时南北交战,主要还是在湖南、四川。

军政府成立不久,滇、桂军阀便开始排挤孙中山。事实上唐、陆一直没有就任元帅职务。就连广东,也是由陆的部队把持着军政大权。(翌年2月,程璧光被陆荣廷、莫荣新派人暗杀了,因为程要求任广东省长,又是一山难容二虎。)

军政府有“府”无“军”,孙中山“命令不能出府门”,几十年革命生涯,孙中山一直重视武力,但“借兵”或“以毒攻毒”,都不是办法,他深感手中无军之苦。于是,他以“援闽”为名,于11月21日从广东省长朱庆澜(朱,浙江绍兴人,早年曾任成都陆军的协统和统制。辛亥后任四川民军副都督、黑龙江民政长、广东省长等职)手里要来了警卫军20营、约8000人,把它改编为直属护法军。

“老年得子”,孙中山非常爱护这支军队,视为最可信赖的武装力量,并委派了重要干部:

陈炯明为总司令。陈,广东海丰人,前清秀才,1909年参加同盟会。民初,两度继胡汉民为广东都督,积极参加了反袁斗争。

邓铿为参谋长兼第一师师长。邓,字仲元,广东梅县人,清军初级军官。他参加了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积极协助过组织中华革命党。

许崇智为支队司令。许,字汝为。广东番禺人,留学日本士官学校,1905年加入同盟会,在福建新军中官至协统。辛亥革命和反袁斗争中,一直是南方武装力量的主要干部,中华革命党的核心人物之一。

这支军队的名称当时叫“援闽粤军”,驻扎在闽粤边境的汕头、潮州和梅县一带,担负着讨伐隶属皖系之福建督军李厚基的任务。

1918年3月5日,蒋已在上海“赋闲”约两年之后,应孙中山电召,由上海来到广州。这两年倒也不是蒋逃避斗争、意志消沉,而是当时革命处于低潮,“英雄无用武之地”。15日孙派蒋到汕头担任援粤军司令部作战科主任,上校衔。

5月9日,援闽粤军开始与北洋军李厚基部在汀江、韩江一带作战。粤军初战告捷,连克武平、下坝、上杭等地。

就在这时,广州政局发生剧变:5月4日,滇、桂军阀以改组军政府名义,取消孙中山大元帅职务。孙极为气愤,这位虔诚的民主革命家发出辞职通电:

……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虽号称护法之省,亦莫肯俯首于法律民意之下,故军政府虽成立,而被举之人多不就职,即对于非常会议犹莫肯明示其尊重之意。

政府应“俯首于法律民意之下”,这该是“民主与法治”的精髓吧!孙中山很早就给我们上了一课。

5月20日,“非常国会”在“武人”压力下,选出了7个总裁,即岑春煊、伍廷芳、陆荣廷、唐继尧、孙中山、唐绍仪和林葆怿。孙中山变成七分之一了。21日下午,“此地不留人”,孙关心着他的军队,5月26日到了三河坝(大埔境)。这里是粤军前线。

蒋在这个韩江之滨的乡镇迎接了孙中山。孟夏之夜,“旧恨春江流不尽,新恨云山千叠”,孙与蒋促膝长谈到谯楼三更,事后,蒋记述了这段往事:回忆当年……世态炎凉,一般党人对革命的轻蔑,对总理之冷淡,真是不忍卒述。

从政的人,最善于及时表扬、宣扬自己;字里行间,表白了只有他才对总理忠贞。革命,也的确有这类情景:高潮来了,旌旗波涛翻滚,泥沙俱下,鱼龙共舞,欢呼声不绝于耳;一旦转入低潮,只剩下潺潺流水,浅水龙被困沙滩,连青蛙也不叫了。若干年之后回首往事,喟然叹曰: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孙中山的得力助手朱执信遇难后,孙中山对蒋介石更加器重。1920年10月29日,粤军攻克广州,孙中山致书军中的蒋介石:“执信忽然殂折,使我如失左右手。计吾党中知兵事,而且能肝胆照人者,今已不可多得。惟兄之勇敢诚笃,与执信比,而知兵则又过之。”同时孙中山对蒋介石的缺点也给予委婉的批评:“兄性刚而嫉俗过甚,故常龃龉难合。然而为党负重大之责任,则勉强牺牲所见而降格以求,所以为党非为个人也。”希望他能以革命大局为重,竭诚为党工作。但此时是蒋介石投身革命最郁郁不得志的时候。一则职微权轻;再则陈炯明及其亲信把粤军视为自己的禁脔,并不欢迎外来户。如蒋介石所抱怨:“粤中自成风气,孰有如孙先生之以诚待人者,而其中内容复杂……如以对我个人言之,则挥之使去,招之使来,此何等事,而谓吾能忍受之耶?”加以蒋介石性情骄躁,与人寡合,因此,他几次辞职离军,返归故里,同革命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

孙中山的革命党向无严格的纪律,又无相应的组织措施,借以维系党员奋斗的诸种因素中,除共同的政治理想之外,领袖个人的感召力起着特殊的作用。孙中山对蒋介石的去留非常关注,着意不使其离开革命队伍。1919年,蒋介石欲筹措资金,游历欧美,孙中山不许,仍要他助理军事。在蒋介石几番离职其间,孙中山电函交驰,命其迅即复职归任。仅在1921年,这种内容的电报就达8封之多。录之如下:

1月7日“援桂克日出师,请兄速来臂助。兄本允赴粤追随,勿再迟延为幸。”

3月9日“西征关系重要,一切须在事前筹划,兄来更速进行,幸即趣装。”

4月5日“介石、静江、季陶、展堂、仲恺诸兄鉴:昨天大会,以外交紧急,不可无政府应付,已决议设立建国政府,并通过克日北伐案。万端待理,务恳诸兄速来商筹大计。”

4月18日“军事紧急,昨已下动员令。汝为病新愈,非兄来计划助理一切不可,接电速来。”

6月23日“竞存、汝为已赴前敌,军事吃紧,墨经从戎。”

8月5日“西寇击破易,收拾难,须多一月,始得凯旋。我军经入邕宁,明后日余当驰往巡察,速来相助。”

11月6日“余拟于15日与汝为往桂林。请节哀,速来臂助一切。”

11月23日“电悉。作战计划昨电略告廖、汪两兄,可询之。一切仍俟兄来商榷,即偕季陶兄启行。”

同日孙中山在祭蒋介石之母王太夫人文中写道:“文与郎君介石游十余年,共历艰险,出入死生,如身之臂,如骖之靳,朝夕未尝离失……其于介石也,慈爱异常,母督责如严师,裁其跅弛,以全其昂昂千里之资,虽夷险不测,成败无定,而守经达变,如江河之自适,山岳之不移。”

急切的催促,高度的评价和重任的相托,反映出这位革命领袖礼贤下士、珍惜人才的一片苦心挚情。

其实,蒋介石也并非真的要绝意离开孙中山。他摆出“合则留,不合则去”的姿态,一方面是想摆脱粤军中的排挤之苦,但也包含有伺机谋取重权要位的意味。这反映了蒋介石追随孙中山带有个人野心的一面。深受曾国藩思想影响的蒋介石不会不牢记“好汉打脱牙和血吞”及“天下事果能坚忍不懈,总可有志竟成”的曾氏处世哲学。因此,在孙中山等人的督责劝导下,蒋介石又一次次归军复职。即使是居乡期间(包括1920年至1922年春,在孙中山支持的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经营生意),也一直同孙中山保持着联系,常以书信形式筹划战略,提供各种参考意见。

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之后,与已逐渐蜕变为封建军阀的陈炯明的矛盾开始激化。

蒋介石与陈炯明共事颇久,渐趋不合,对其为人品性、思想蜕变有所认识,在1921年3月致孙中山的信中曾建议;“先生之于竞存(陈炯明字竞存),只可靠其宗旨相同,不超范围,若望其见危授命,尊党攘敌,则非其人,请先生善诱之而已。”当陈炯明与孙中山的矛盾激化几达决裂时,蒋介石再次因个人受了“某方刺激与嫉视”而离职回乡。走后寄书陈炯明,劝其“服从孙总理,共同北伐”。1922年5月6日,孙中山在韶关誓师北伐。陈炯明指使部下时举率五十余营回到广州。蒋介石闻讯,致电汪精卫、廖仲恺等人,主张先巩固后方,再图北伐。6月1日,又致书许崇智论先定粤局的紧要性。6月2日孙中山电蒋,谓“粤局危急,军事无人负责,无论如何,请兄即来助我。千钧一发,有船即来。”但蒋介石并未立即应召前往。十几天后,陈炯明叛变发生了。6月18日,蒋介石接孙中山再次电召“事紧急,盼速来”,便留书张静江托以后事及他的两个儿子随后洒泪登程,于29日抵达粤海,登上了永丰舰。他不顾险阻、冒死应召的举动,使孙中山感到极大的安慰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永丰舰上50多个日夜的盛暑鏖战,是孙中山一生中最艰难的时刻,身边的蒋介石是他患难中的忠实得力助手。然而,有人得助则有人忧。蒋介石赴难永丰舰的举动引起陈炯明的仇视和不安。汪精卫在7月1日致蒋介石的信中说:“陈闻兄来,面色发青,说他在先生身旁,必定出许多鬼主意,”在叛军以大炮、飞机、水雷百般加害的危难关头,蒋介石始终随侍孙中山左右,出谋划策,助其应付各种复杂局面。事后,孙中山在为蒋介石所著《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一书作的序言中写道:“陈逆之变,介石赴难来粤入舰,日侍余侧,而筹策多中,乐与余及海军将士共生死。”对蒋介石在这次事变中的表现予以高度的评价,此番患难之情,孙中山从未忘怀。事后不久,蒋介石任东路讨贼军参谋长,因军事进展缓慢而要萌退志时,孙中山致书慰留,内称“兄忘却在白鹅潭舟中之时乎?”嘱其“坚忍耐烦、劳怨不避”,“分途奋斗,不可一时或息”。

广州蒙难是孙、蒋关系发展的重大转折点。在此之前,蒋介石只是与孙中山关系较为密切的追随者;此后,蒋介石则上升为孙中山的助手,接近继而直接进入了革命领导核心,开始对中国革命的进程发挥较大的作用和影响。

同类推荐
  • 最美的情郎最美的诗

    最美的情郎最美的诗

    他是西藏活佛,是雪域最大的王,却生性喜好游乐,放荡不羁,他用25岁短暂的一生给高原大地留下了一道永不消褪的彩虹。多年以后,人们忘记了他的达赖身份,因为他的情诗已经在很多人口中交相传诵。他就是藏地诗佛——仓央嘉措。命运让他有了一个特定的身份,让他不能够参与人间情爱,只能远观。可偏偏他又是个多情少年,他只能选择叛逆和逃避。虽然他的爱情最终指向的是幻灭,但他一直在无奈中苦苦挣扎,在世俗的偏见中煎熬并反抗。多少年后,那种饱含着诗人无限深情的歌吟才传遍了四野。
  • 幽兰虽香不禁风:董小宛

    幽兰虽香不禁风:董小宛

    董小宛,“秦淮八艳”之一,即使自幼沦落风尘,沾染世俗之气,却仍于浊世之中保留一份淡雅洒脱。对恶霸,不卑不亢;对朋友,真挚忠诚;对爱人,坚贞不渝。本书将她短暂坎坷却留有余香的一生,以温婉的笔触娓娓道来。她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无惧无畏、义无反顾的勇气;于平淡生活中,别致典雅的点点滴滴;在战乱年代,经受住颠沛流离,甘愿舍命保全爱人的笃定……
  • 告诉你一个达芬奇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达芬奇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达·芬奇的故事》从达·芬奇的儿时生活写起,一直追溯到他成为一名画家、科学家后的生活,以及他在艺术事业、科学事业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再现了达-芬奇充满波折动荡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伟人令人惊异的博学多才,从他身上领略人间艺术中最接近上帝的灵感和智慧,体会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以及他为人类艺术事业、科学事业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 原来努尔哈赤

    原来努尔哈赤

    在今天这样一个飞速前进的时代里更是如此,更多的人希望能了解我们的过去,借以关注我们的未来。历史大讲堂”系列的宗旨便在于此——将过去以简约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将历史纳入读者的理性思考和人文观照之中。由此,历史便不再仅仅意味着过去,它更将使我们注意到将来。努尔哈赤少年为奴,后以十三副盔甲起兵,以“七大恨”起誓征明,一生征战四十余年,用武力和智谋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大金”,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努尔哈赤作为大清帝国的奠基人,他对清代历史的影响,正如一位历史学家所说,努尔哈赤既播怔了‘康乾盛世’的种子,也埋下‘光宣衰世’的基因”。
  • 当代思想史的失踪者:顾准评传

    当代思想史的失踪者:顾准评传

    本书把顾准从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是怎样从革命和战争年代中走过来的,又是怎样在林彪、“四人帮”专制统治下捱度过来的,他的思想又是怎样形成的,把他一生坎坷的经历真实地记录了下来。
热门推荐
  • 丰臣家族

    丰臣家族

    成王败寇、英雄辈出的日本战国时代,在一次次力量与智慧的角逐中,出身社会底层的丰臣秀吉力克群雄,终结了百余年的动乱,统一了日本。秀吉超乎寻常的发迹过程、位极人臣后所获得的富贵荣华,将亲人卷入到戏剧性的命运旋涡中。资质平凡的他们,因血缘关系而境遇陡变,成为秀吉苦心经营丰臣政权的棋子,也决定着丰臣家族的走向。过快的荣升,人品和能力与高位的不相称,预兆了丰臣政权会如朝露降人间般短暂一现。历史小说大师司马辽太郎独具匠心构建九篇故事,以跃动的笔力、冷峻犀利的目光,张弛有度地描写了秀吉之弟、妹、甥、妻、儿等十位人物的人生际遇,勾勒出权力风暴核心钩心斗角的群像图。
  • 到了南半球一切都变了

    到了南半球一切都变了

    南半球的季节和北半球是相反的,我在南半球过完了冬天,回到国内又要继续过冬天,这恐怕是我人生中最长的一个冬天。但不管冬天多长,春天总归是要来的,就像不管旅行得多久,家总归是要回的一样。
  • 充实内心活在当下

    充实内心活在当下

    生活中,我们不仅需要物质财富,还需要精神食粮。物质财富使我们生存,而精神食粮却使我们的生活充实而丰富。有人说:“世界上有两种穷人——富有的穷人和没有钱的穷人。”如果你的内心充实,即使你没有多少物质财富,你也不会贫穷;而如果你内心空虚,纵然你拥有再多的财富,你也是“穷人”。
  • 问道寻仙传

    问道寻仙传

    仙侠者,为侠之大义,仙之后觉。天地有泪,太上无情。人有仙可成,却无梦可缘……书名:《问道仙侠传》
  • 回到汉朝谋天下

    回到汉朝谋天下

    我宁愿做一个无拘无束,快乐的王,也不愿做一个政务缠身,忧愁的皇!一个意外回到汉朝的现代人,刚一开始仗着自己熟悉未来历史,便阴谋造反,但是却被自己身边的贴身侍女所出卖,原本他能够君临天下成就九五至尊之位,但是却为何到最后失败后只有他自己一人,正所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历史不可重演亦不可改变。本故事纯属虚构,里面的历史也并非真正的历史,以及一些人物,民族都是按照作者自己的意愿而来的,请切勿与真正的历史相互比较!
  • 魔方日记

    魔方日记

    一突破修为就睡觉?一睡觉之后就玩失忆?不过请道友你放心,我是正经修士,不玩一夜情。少年王东,面对家父的放弃,族人的记恨,他的将来又会如何?
  • 两生续

    两生续

    当他的龙渊戟刺入她胸口的那一瞬间,她抬起了始终低垂的头。那张丑陋的脸映入他的眼中,那带着诧异和震惊的眼神,不过瞬间,却又归于平静。坠落前,她看他的那一眼,带着快意,也有着怨恨,更是一种释然,有着他不了解的异样的感情。她听到他声嘶力竭的叫喊,却终究没能抓住她的手,眼看她坠入黄泉冥海,消失。此后数千年,他始终念恋不忘那双眼,和那坠落的青碧的身影,成了他说不出的痛楚、遗憾和追悔!前世,他和她,注定不能相守,今生再次相逢,又将会有如何结局?!**********望亲们能收藏关注下安苔的新文《萌宠变身记》啦,万分感谢啦*********
  • 傻子王妃太天真

    傻子王妃太天真

    一界女明星,聪明得不得了。一天回家时摔了一跤,刚好撞在了一块石头上。醒来发现自己穿得破破烂烂的,渐渐地,她发现自己居然一天天变笨了!彻底变成傻子后,遇见了杀手男。他乔装在老百姓当中,为报当年的杀母之仇。不料傻子竟一次次碰巧地把杀手男阻止了。杀手男想杀的人发现自己正被追杀,可一次次地又逃脱。觉得很蹊跷,后发现自己是因为一个女人才逃脱的。杀手男继续追杀他,发现是一个傻子救了他?傻子多次阻拦杀手男杀他。杀手男又要追杀,可这次追杀的不是他。而是傻子!他碰巧看见,把她救了。带回家去像一只狗似的把她一日三餐解决。他俩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我的世勋之她是我的

    我的世勋之她是我的

    主要是写:女主的后妈和后妈的女儿,联合欺负女主把女主赶出家门,可女主的爸爸就是做起事情犹犹豫豫的,想把女主赶出去又懒得管女主的,就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
  • 邪王绝宠:废材狂妃逆九天

    邪王绝宠:废材狂妃逆九天

    第一次见面,扒光了他的衣服。第二次见面,亲了他的嘴。从此被他追打。某王:’你这该死的女人,本王定让你生不如死。‘某女表示很无辜:“不好意思,你认错人了。”从此上穷碧落下至黄泉都被某人缠定。{第一次写小说,写的不好忘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