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51100000011

第11章 读本与读物(2)

里比多、自我、本我、梦与性欲的对应关系……这些在今天被许多人熟视无睹的名词和原理,对于1980年代的知识分子而言,既是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学识,也是他们试图打破身边社会道德清教主义禁忌的绝好借口。《弗洛伊德理论20年前进中国被当作庸俗的性读物》——这是2006年6月6日《北京青年报》一篇专稿的标题,它很形象地表明了后来人是如何看待当年“弗氏热”中的某些怪诞成分的。但需要矫正的是——虽然1980年代读弗洛伊德的人中,有不少把它们当成性读物,但很少人将这些书视为“庸俗”。

“庸俗”大多出自没读过弗洛伊德的人之口。

弗洛伊德热的全盛时期应为1980年代的中后期。到了1989年,热度在北京已呈退潮之势(其他地区可能时间会稍微推后)。

这一点大约能从在人头攒动的北京特价书市上,弗氏著述的出现不再导致顾客的疯抢,得到细节上的验证。同样,从这时起,直到1990年代初,如果谁还在一篇文学论文里大肆利用弗氏理论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那实在是一件让听众觉得很落伍和尴尬的事。我大学时的一位老师堪称是这方面改良的“先知”,他老人家把他混用弗洛伊德学说中有关性欲的部分,和新批评某些原理重新分析现代文学经典的做法,偷梁换柱地命名为“解构”。此人也曾是我的朋友朱枫、伊沙、桑克等一度欣赏的一位教师。记得当我的不少同学在其选修课上为其十足中国特色的“解构”听得如醉如痴时,我没忍心告诉我的朋友们,我的心情却简直坏透了:那讲台上站的是一个骗子!原来知名学者竟也是可以靠这种十三不靠的低层次障眼法当成的!也许潜意识里,我对“知识分子”品行的最初怀疑的起点中,也包括了那一天。

回到弗洛伊德本身。弗洛伊德热的出现,在内地构成了两个积极后果:第一大概是学术界、医学界的接续和补缺,这种弥补固然比世界落伍了半个世纪,但影响是深远的,构成了一个意识追赶上的起点。第二是对文艺创作的松绑。梦境、性与欲、潜意识…一艺术家们终于可以不必再冒着被进行道德审判的危险,稍许自如地进入到自己的创造中去了。同样,诸如劳伦斯这样一度被视为“有色情嫌疑”的作家,也开始以进两步退一步的速度,渐渐得以被译介。劳伦斯之后,大约又是亨利·米勒、阿·米克勒…一再以后,又是作为导演的贝托鲁奇、帕索里尼…一所有世界的门都是这样被打开的,它起源于一条缝,一个针尖大的窟窿。

弗洛伊德,是人们捅开窟窿的最初的那些个借口之。

《麦Itl里的守望者》1980年12月8日晚,马克·大卫·查普曼走近纽约曼哈顿达科他大厦,用盖在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下面的手枪,向刚刚给过他签名的约翰·列侬打了五枪,四枪中的。开枪后,查普曼在不远的街边坐下,边继续看他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边等警察到来。事后他多次声称,他做这一切的答案,有不少在这本书中。

三个多月后,一个叫小约翰·辛克利的年轻人为了向自己崇拜的女星朱迪·福斯特示爱,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希尔顿饭店外向美国总统里根开枪。辛克利被捕后,警察从他的口袋里发现了一本被翻旧的《麦田里的守望者》。

1989年7月18日晚,二十一岁的美国肥皂剧演员丽贝卡·沙伊弗尔在自己家门前,被一患精神病的崇拜者罗伯特·约翰·巴多射杀。当夜,警察在现场找到凶手沾血的衬衫和一本《麦田里的守望者》。’

整个1980年代,三起全美带有轰动效应的枪击案都跟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有关,这至少说明了这本在当时已问世三十多年的小说,在普通读者中是多么的普及。

《麦田里的守望者》在内地最早推出的公开译本是漓江出版社1983年的版本,译者是著名翻译家施咸荣。据施先生自己的文章追述,他这个译本其实早在1960年代就出过(当时是作为“内部参考书”出的),所以也可以说,直到《麦田里的守望者》漓江版问世之前,它已然在对中国大陆的一部分读者产生了影响,这其中,就有朦胧诗那一拨作者,也有像刘索拉、徐星这茬先锋小说家中的某些人,而这些人的作品又给了更年轻的读者以养分。如果这样追究的话,说《麦田里的守望者》在完整的十年中,曾给过中国文学界与读书界以持久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恐怕都算少说了。

《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什么了不起?今天站在理论的高度我们可以说,是因为它的创作本身带有着某种“身体性”。如果用当年人们习惯的说法,则可以表述为,这本小说对于成长期少年的心理描写,具有惊人的切入现实的力度。霍尔顿这样的少年世界各地都有,各国的作家或多或少,也都拿过这样的人物原型写过小说,但只有塞林格笔下的主人公最具天然,无论是其躁动、苦恼还是忧伤。如果再以塞林格稍后于本书两年后出版的短篇小说集《九故事》作比,技巧更成熟的《九故事》,显然在“作者感知与所塑造人物的合一”方面,更具有雕琢感。对于创作态度严谨的作家来说,作品精致的雕琢感相对容易达到,使人物浑然天成却是看似简单、实则太难的一个大工作。想想比塞林格更著名的海明威笔下,除了尼克·亚当斯以外,不靠硬较劲塑造出来的主人公有多少?再往远里想想,比塞林格境界更好几档的托尔斯泰和契诃夫笔下的人物,你就会明白《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出名以及塞林格后来越来越不愿意发表新作,道理都既不神秘也不偶然。

但《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什么在它诞生二三十年后,在中国内地受到这么多人的喜爱?原因却并不简单。还记得刘心武在《班主任》写的差学生宋宝琦吗?有太长的时间,在中国当代小说里,连出现宋宝琦这类“受害者”性质的人物形象都会引起争议,更不要说把霍尔顿这类“开始学坏”的少年作为小说主人公,来展示他的内心了!其实,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都曾经做过几天不同程度的“霍尔顿”的,而我们的文学视野里却没有,或者禁止产生“霍尔顿”——这才是《麦田里的守望者》在中国获得共鸣的一个大前提。

“霍尔顿”的问题,直到进入2000年以后,中国文学在普遍性的观念与意识上,也依然没有解决。

《情爱论》

性与爱,在任何时代都是公众关心的话题,何况是清教色彩日渐退去的1980年代。这一时期,内地这方面最著名的两本读物都是三联书店出的:保加利亚学者瓦西列夫的《情爱论》(陈行慧译);英国学者霭里士的《性心理学》(潘光旦译)。两书中,后者的专业性更强,社会辐射面略小;前者则因为引用了大量文学名著和哲人的论述,显得颇具文学性,也因之风行社会,总印数竟达百万之巨!

本质上说,《情爱论》很像一部是在写法上文艺化了、有时显得有些过于东拉西扯的“爱情心理学”。全书共分为六章:“‘肉体’

获得了灵性”讨论了柏拉图式的爱情、肉体与精神的结合、动物是否有爱情等内容;“男人和女人”重点探讨男女两性各自的价值与优劣;“疯狂和理智”论述了性爱的结构、性本能、情绪、性爱的种类等;“关系的审美化”涉及爱与美、文学艺术跟爱的关系、心灵的解放等方面;“对象的选择”和“爱情和一个人的命运”两章,顾名思义,对标题下的一些具体话题进行了宏观的讨论。

《情爱论》大受欢迎,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两个前提:一、该书公开出版的1984年,正处于全社会年轻人由“慎谈爱情”到“热谈爱情”的转折关口;二、信息量颇大——作者具有深厚的欧洲文化和艺术素养,并触及到了一些国内作者不敢谈也谈不好的情感话题,即便不是为了通过本书去学习“情与爱”的人,也可以把它看作一本与爱情主题有关的艺术鉴赏和名人格言集。

当然,此书也有不足:一是出自于东欧学者之手,说教味道在所难免。二是根据俄译本转译,语言传递上隔了一层。三是鉴于当时的出版氛围,推出的是删节本。当时的三联出版社负责人沈昌文回忆说,作为当时的出‘版者,他“既重视作者强调肉欲的论点但又不得不删去论证这论点的不少论据”,因为如果不这样做,饭碗就砸了。一旦砸了饭碗,书便随之丧失了抵达读者视野的可能。

从事文化启蒙的人有时生活得像战争中的地下工作者,这不是中国文化的专利,全世界皆然。中国文化的尴尬在于,出现在世人眼中的“新思潮”(严格说,《情爱论》离这个其实还很远),往往是打了折扣的,有时甚至会一折再折。这些,都将导致日后本土文化复兴时,众多领域出现程度不同的“缺钙”。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三联学术文库“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是以出版经典学术和辞书类书籍著称的商务印书馆的招牌性丛书品牌。该丛书创牌于1950年代,从1981年到1991年,商务印书馆先后分六辑,重印并新推出了学术名著近260种,是整个1980年代,对学术界整体贡献最大的一套经典丛书。

该丛书中最具普泛影响的著述有:柏拉图的《理想国》,奥古斯丁的《忏悔录》,康德的《判断力批判》(上下),黑格尔的《美学》(三卷四册)、《哲学史讲演录》(四卷),布克哈特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上下),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笛卡儿《第一哲学沉思集》,鲍桑葵《美学史》,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的核心选题范围,多倾向于从古代到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大学术经典,这些书在各领域学者的书架上,有着不亚于工具书的重要分量。但是,由于对“名著”二字有着过于严谨和更倾向传统意义的理解,该丛书对从“二战”前后开始的众多蜚声世界的当代学术名著,包容性不强。这个问题,由于三联书店“现代西方学术文库”和上海译文出版社“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的问世,得到了及时的弥补。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现代西方学术文库”,常被读者简称为“三联学术文库”,其所涉及学科范围之广,与“汉译世界学术文库”近似,但所收录书目多是20世纪以来的经典学术著作。

脍炙人口的有: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本雅明《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卡西尔《语言与神话》、萨特《存在与虚无》、罗兰·巴特《符号学原理》、尼采《悲剧的诞生》、舍斯托夫《在约伯的天平上》、布鲁姆《影响的焦虑》等。

“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与三联学术文库一样,也是1980年代中期推出,持续时间则不像后者那么漫长,选题范围也更单一和集中化,个别书目还与三联的重复,但著述者的量级犹有过之,比如卡西尔的《人论》、胡塞尔的《现象学的概念》、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波普尔《猜想与反驳》、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艾耶尔《二十世纪哲学》、雅斯贝尔斯《时代的精神状况》等。

整个1980年代的学术经典类丛书繁多,尚有以下几种具有一定影响:

1.“美学译文丛书”

李泽厚主编,较早的一套西方美学丛书,发行量很大。中国社科出版社1980年开始推出,代表书目有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乔治·罗宾·科林伍德《艺术原理》、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霍埃的《批评的循环》等。

2.新知文库三联书店与“现代西方学术文库”几乎同时推出的一套国际32开本学术文库,影响巨大。代表书目有加缪《西西弗的神话》、马丁·布伯《我与你》、今道友信《关于爱》、约翰·希克《宗教哲学》、霍尔特胡森《里尔克》等。

3.外国著名思想家译丛新中国第一套系统介绍外国著名思想家、科学家、作家的大型丛书,32开本。曾计划推出百种以上。由工人出版社、中国社科出版社先后推出。实际推出六十余种。代表书目有乔治·勃兰兑斯《尼采》、克洛德·莫里亚克《普鲁斯特》、汉弗雷·卡本特《耶稣》、安东尼·肯尼《阿奎那》、H.P里克曼《狄尔泰》等。

4.猫头鹰文库上海三联书店1980年代后期推出,32开本社科名家类文丛。

代表书目有《汤因比论汤因比》《艺术与生活——莫洛亚箴言与对话集》《苏格拉底最后的日子——柏拉图对话集》《存在与超越——雅斯贝尔斯文集》《文明的生态史观——梅掉忠夫文集》等。

此外,尚有山东文艺出版社的“文化哲学丛书”、上海人民出版社的“西方学术译丛”、湖南人民出版社“西方著名学人丛书”、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的“现代社会与文化丛书”、浙江人民出版社“比较文化丛书”等。

汤因比阿诺德·汤因比,英国人,几乎是1980年代唯一带给内地读书界巨大影响的西方史学家。,其所著《历史研究》,一度广为人知,而他另一本出自上海三联书店的小册子——《汤因比论汤因比》(1989年),则以对话体的形式通俗阐述了其学说的核心部分。汤因比的著述,内地后来还译介过他与日本佛学家池田大作探讨国际问题和人类文明走向为主的对话录《展望二十一世纪》,对时弊颇多针砭,但严格说来已不是史学的范畴了。

汤因比对中国文化界以及学界的启发,是方法论上的。他极具天才地提出了一个从“共时”而非“历时”视角,来看待全世界不同类型文明的理论。在汤因比之前,无论是欧美史学界,还是中国的史学界,千百年来大都延续了一种对历史的“历时性”研究,即把主要精力用来讨论王国的兴衰,朝代的沿革,不同生产方式、生产关系所推动的社会制度的更替以及其间必然要发生的革命……这样一种依托于进化论的线性思维,使得人们在看待过去那些辉煌过的文明形态,尤其是辉煌过但业已消失了的文明时,只把它们置于我们今天文明来源的过程中予以审视。而汤因比认为:无论是对业已消失的文明形态,还是现在仍处于发展中的文明形态,研究者在研究时不妨平等视之,这样更便于看清既往文明中合理的一面,发现现有文明的弊端。

“共时”地去审视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文明,既符合一种多元的看待文明的态度,也是史学研究回归到了“为今天所用”的思路上。尤其是对于中国史学,司马迁的《史记》之后,很难说哪一部历史名著的作者,写作时的潜意识里没有渗入“为当时政治服务”的意愿(这一点到乏味之极的《资治通鉴》达到了巅峰)。汤因比理论给人的冲击,最根本的一条在于它为史学研究的目的正本清源:研究历史,是为了服务于人类生存,而不是政治的生存。

在学说的具体内容上,汤因比的创见同样可观:他把强力型统一国家的出现,视为一种文明类型解体的象征,这是前无古人,来者也未必有多少的高论;在关于中国课题上,他认为中国历史可分为三个文明时段:商代文明,古代中国文明(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5世纪),远东文明主体部分(公元5世纪至20世纪,远东文明还有日本一朝鲜分支),有其合理且以往被本土学者忽视的一面。

同类推荐
  • 祝酒辞与红白喜事致辞金典

    祝酒辞与红白喜事致辞金典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祝酒辞。通过从酒的起源到祝酒辞的兴起、发展、演变,乃至最后成型,对祝酒辞进行了全方位阐述,希望读者了解祝酒辞的“前世今生”,并对酒文化有一个重新的认识。此外,还遴选出数百例题材丰富的祝酒实例。下篇为红白喜事致辞。书中对红白喜事的礼俗和红白喜事致辞的特色进行了详尽的讲解,同样选取了诸如婚礼、生日、节日、会议、商务庆典、送行、就职、升迁、升学、乔迁等多种不同场景的案例供参考。本书具有很强的阅读性和实用性。“一杯美酒,笑迎五湖四海宾客;一本奇书,恭奉千秋万代读者。”
  •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概说(修订本)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概说(修订本)

    本书分上篇和下篇两大部分。上篇为民族文化理论篇。该篇由7章23节构成。该篇主要从理论视角论述了中国民族理论是怎样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指导下建立、发展、完善的;同时也论述了中国少数民族在历史发展长河中是怎样产生、发展、演进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发展情况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建立、发展是本篇的核心部分。下篇为民族文化现象篇。由8章28节构成。该篇从民族文化现象角度阐述了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学艺术、民族节庆、传统体育、传统医学等文化现象。本篇展示了中华民族文化是灿烂多彩的,历史悠久的。
  • 湖北人的性情剖析

    湖北人的性情剖析

    湖北人既豪爽又谨慎,既热情又小心,既善于经营世俗人生,又崇尚精神生活。他们可以披肝沥胆,无私助人,也可以小处计较,谨慎处世;他们可以争强好胜,兼济天下,也可以超然物外,独善其身。本书是第一本诠释湖北人性情的精华本,是洞悉湖北人行为特性的全面攻略。本书着重描写了湖北的地理特点、文化和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本书中,编者突出表现湖北人在经济、教育、社会、性格、人文况味、语言等领域所呈现出的性情特征。其中,尤其对“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这句俗语,做了细致的解释。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韩国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韩国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的素材、语言的积累、习作的技巧唯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取。主题阅读为学生进行习作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因为主题阅读与随意读、泛泛而读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主题的阅读首先是主体的提炼与确立,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丰富了情感体验,并从中习得方法,是解决学生作文时不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有效途径。
  • 西安半坡博物馆

    西安半坡博物馆

    古老而奔腾不息的黄河水像母亲的乳汁一样,浸润着宽广而深厚的黄土高原,三秦大地留下了中华民族先祖光辉灿烂的足变迹。沧海桑田,遥远的历史早已被漫漫黄土所尘封,昔日的熙熙攘攘也被无尽的岁月所淹没。
热门推荐
  • 涅古

    涅古

    一条龙,双目不同,一只金黄,一只血红,却站在大陆最顶尖,如今再次归来,誓要将曾经的辉煌再现。
  • 摩西的书

    摩西的书

    摩西的书,为犹太人解决面临的所有问题提供了指导方法。无数的犹太商人通过研读“摩西的书”获得赚取财富的灵感,成为世界的超级富豪;无数的犹太学者通过研读“摩西的书”获得智慧的真知,成为世界著名的学者;无数的犹太父母通过研读“摩西的书”获得培训孩子的诀窍,成为教育孩子成才的高手;无数的犹太人通过研读“摩西的书”,解决生活面临的所有问题。
  • 一念痴情,总裁情深不悔

    一念痴情,总裁情深不悔

    ——或许当年的我们都没有错,错的只是爱情啊。她从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为了他穿上婚纱,洁白的白纱,本是圣洁的象征,却有人为它点缀上了几许殷红……***他是京都闻家三少爷,人们口中的“有钱任性”。女人对他趋之若鹜,男人对他羡慕不已。在外人看来,他高贵、冷漠还难搞,可偏偏这样一个人人追捧的‘钻石王老三’却败在一个女人手里。她是演艺圈有名的金牌经纪人,更是云家失而复得的掌上明珠。前有公司少东家对她暗送秋波,后有当红小生穷追不舍,然而她却只对他一人芳心暗许。***“闻总,我们还没有熟到你可以在我家里过夜吧?”某女气急败坏的盯着正躺在自己床上的男人。“为了避免你在给我勾三搭四,我准备尽快让你成为我的闻太太。”某男狠不要脸的一边掀开被子一角招呼她上床‘睡觉’。***曾有人和她说:阿初,倘若今生我负了你,那你就用这把枪杀了我吧……可若当漆黑的枪口对准了他的心脏,她终究是不舍得扣动那扳机。倘若你遇上一个人,他让你从此坠入地狱不再明媚,他告诉你他爱你,却还拥他人入怀,他以爱的名义绑住你,又以爱的名义推开你……这个样子的爱情,你还要吗?**很多年前的云初爱过一个男人,很多年后的云初依然爱着那个男人,只是爱情的保质期已经过去,再多的爱都被消磨殆尽,剩下的只是……
  • 缤纷之菁绿(缤纷系列)

    缤纷之菁绿(缤纷系列)

    [花雨授权]她和他从来都只是冤家,可离开三年后再回来,爱就要勇敢地说出来,可他竟然用那种残忍的手段拒绝她?现在又是怎样?他对她说他爱她、她是他的惟一?
  • 森夏梦音

    森夏梦音

    她是见不得光活在黑暗里的双生子一场突如其来的阴谋她的命运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悍妻“傻”夫

    悍妻“傻”夫

    在她决定金盆洗手远离杀手这个工作时,结果她的BOSS大人因为各种原因决定要杀了她,于是她杀了BOSS,并且决定接受死亡,结果一睁眼一切的一切都变了,木板的硬床,漏雨的房子,湿漉漉的被子,还有一个正躺在床上等治病的娘,以及忽然从天而降的身中数箭的美少年,而且这是一个神奇的家庭:家中女子不得出嫁,并且要在十六岁时找到入赘的夫婿,否则,沉塘伺候。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红妆17号

    红妆17号

    世皆有语,高堂孟家,废物孟三。世人皆云,神秘17号,才赋双全。17号,20世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黑暗之中的无冕之王。孟三小姐,玄泉大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名头正响的“第一废物”。当她成为她,一朝风云涌变,异星突起,属于她的传奇之路,才真正——开启!废材?百年难得一遇的幻师体质能是废材?如果这都是?那你算是什么?花痴?看她分分钟美男全包。非亲生?不是更好,反正我有个更好的家世,分分钟秒杀你们。然而,世事难料,美男也不是白让你包的。“我跟你打赌,你输了嫁给我,我输了嫁给你。”
  • 借一首歌的时间说爱你

    借一首歌的时间说爱你

    欧阳依然暗恋一个叫林篪的男生;讨厌一个叫宫明的男生,他是林篪的好兄弟,她从来没有遇到过如此自以为聪明、自以为体贴、自以为风趣的人。但正是他,让她明白了爱和暗恋是不一样的,暗恋是只有自己上演的一场寂寞的戏,而爱是一座连接着彼此和未来的桥……
  • 血色的浮屠

    血色的浮屠

    永恒大陆,强者为尊,浮屠至上。。。。。。。。。
  • 精灵的月光

    精灵的月光

    紫月大陆一直流传着圣精灵的传说,她们是众神的宠儿,天地世间的气运都会随她们的意愿而改变,她们是实体存在于世间的女神,谁能得到她们的亲睐,那么就是得到了神的祝福。紫月大陆如今已经是风起云涌,三大强国,五大佣兵团,无数林立的小国,形成了暗流涌动、箭在弦上的紧张态势。这个时候,谁拥有了圣精灵的帮助,谁就几大可能稳定天下。本来圣精灵只是个传说,但是当一个天才盗贼因为命运而揭开了紫月大陆的一连串的秘密后,圣精灵,就不再是传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