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09300000007

第7章 沉思录I·卷二(3)

这些事情总得需要我们这样的凡人去做,这也是一种注定的事;如果一个人连这种认知都没有,那么他也无法让无花果树有汁液。但是,千万要记住这一点:在弹指一挥间,你和他同样都会归于死亡;而在不久之后,你们的名字也会被人忘得一干二净。

只要将你的成见与不满抛到一边,那么你就不会再有这样的抱怨:“我被伤害了。”而只要你把这样的抱怨抛诸脑后,你所受到的伤害才能最终烟消云散。

在以前没有使一个人变坏堕落的东西,自然也不会让他的生活变得更糟。其既不会对他的外在肉体躯壳造成伤害,也不会摧残他的内在心灵。

这种本性之所以可以达到通用的地步,也是迫不得已的原因。

不如去树立这样的观点:已经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依照公平原则而发生的。如果你用心去观察的话,你就会发现事实确实如此。我说的不限于系列事物的连贯性,也涉及公平的实质内涵,仿若早已有人为每一事物都分配了特定的价值。

把你已经着手的观察继续下去,把你所做的一切都与其结合起来,并用它来保持善良的本性。在这种意义上,人通常被正确地理解为善良的一辈。记得要在你的所有行为中始终保持这一本色。

对待事物,不能用那种曾经冒犯过你的那些人所持的看法与观点,也不要用他希望你所持有的态度去对待。你要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去看待它们。

一个人心中要时刻谨记如下两条规则:第一,按照统治机构和立法机构的理性制度所建议的,做有利于人们利益实现的事情;第二,如果你身边的人纠正了你的错误,并修正了你的看法,那还是遵照他的意见吧。但是,这一看法的改变与修正,必须要有公平的正义或公共的利益为理由,而不能仅仅是出于一时的快乐或者借此来牟取虚名。

你有理性吗?回答是我有的。那么,为何你不将它用起来呢?因为理性让你走这条路,而你却在追求别的东西吗?

你的存在只是整体中的一个部分而已。所以,你在诞生了你这个个体的整体中几乎是找不到踪迹的。换言之,你也会通过宇宙的嬗变,再次被纳入到生生不息的循环中去。

在同一处祭坛之上摆放着一大堆乳香,有的洒在前面,有的洒在后面。但它们没有任何区别。

只要你愿意重新树立对理性原则的崇敬之心,那么在不到十天的时间之内,那些现在将你视为野兽和猴子的人将把你视若神明。

千万不要在你自己可以活上一万岁的假想之下活着。死亡之神时刻注视着你。所以,在你尚有能力的有生之年,还是去积极行善吧。

不要刻意去打听左邻右舍的所言所为与所想,你只要关心你自己的行为就足够了,因为这样做可以省去多余的烦恼,才符合正义和纯贞的本义;或者,如阿伽松说过的那样,不要费力理会那些道德败坏者们的一言一行,继续你正直的道路前行,就不会有烦恼。

那些对死后英名特别关注的人,根本没有想到的是,即使是能够记住他名字的那些人也将很快驾鹤西归;人的名声恰恰是通过这些盲目崇拜,但最终同样归于消灭的世俗之人来传播的,而即使是这些传播者的后代,同样也要面对死亡。

当然,我们也可以假设能够记住英名之人都是不死之躯,而且对英名的记忆也可亘古不朽,但这对已经入土的你而言又有何意义呢?就算我不提对死者的意义,那么对尚在人世的生者又有何意义呢?对人的夸赞与褒扬如果早已丧失了实际的意义,那么还有什么继续存在的必要呢?你现在的所作所为无异于不可理喻地对自然的恩赐进行了否决,而关心起无关紧要的其他事情上了……

真正的美,源自于自身的内在美。这种美的全部原因皆来自于它本身,而外在的溢美之词并不能成为它美的原因。任何事物既不会因人们的夸赞而变得更好,也不会因为人们的贬低而变得更坏。我敢确信的是,对乡村野夫而言,就算是异常普通的物品甚至是非常粗陋的手工制品也是一种具有美之价值的事物。真正的美,不需要其他事物的陪衬与雕饰,法律、真理、仁爱以及谦逊另当别论。

究竟有什么东西因他人溢美之词而更加美丽或因他人诋毁之言而更加丑陋呢?一块绿宝石,会因为无人称羡而变坏吗?或者如黄金、象牙、紫袍、七弦琴、短匕首、鲜花以及灌木又会如何呢?

假如灵魂在人死后仍然存在于世上的话,那么有限的空气又是怎样将其包容于其中呢?土地又是如何保存那些在异常久远之前被埋葬的无数尸体呢?其中的原理就是,这些尸体在保存一段时间之后就发生腐化的蜕变,不管变成了什么,都会被分解,这样一来就为其他死尸留出足够的空间。所以,进入空气之后的灵魂,在空气中维持一段时间之后便会发生变异,然后消散于空气之中。而且,灵魂会被接纳为宇宙中的慧根,并获得自然中的火性。如此一来,空气就为新的灵魂留出了空间。这就是人们对于灵魂继续存在的假说所能给出的一个解答。

但是,我们不能只注意到被埋葬尸体的数量,我们还需要注意到被我们人类以及肉食动物吃掉的其他动物的数量可谓非常之庞大,它们相当于埋于以其为食之人的身体中!但我们的大地却仍将其容纳其中,因为尸体可以再度被转化为血液、气元素或火元素等。

如何才能通过对这类事物的探索得到其中的真理呢?方法就是把事物的物质和外在因素分解开来。

做事不要毫无头绪,我们的所有言行都要服从正义之道,对所有的表面现象都要具备理解力和领悟力。

啊,宇宙!一切与你和谐的事物,同样与我和谐。任何对你而言不早亦不晚的事物,对我也是符合时宜的。啊,自然!你一年四季所带给我们的物产,都是对于我们的天赐果实。世间万物皆由你衍生而生,由你孕育的万物最终也返还于你。诗人在吟诵着,亲爱的西克洛普之城,而我是否要吟诵,亲爱的宙斯之城?

哲人教诲我们:若要安宁,切莫多事。请参酌一下这样的说法是否更有道理些:在必要的情况之下,我们还是需要去做一些特定的事情,因为人在本性上就是一种社会的动物,而这也是其必然要求的一种本质特征。

这种社会性,不但因为人的善行而带来内心的安宁,而且也带来另一种心灵的平静。实际上,我们言行中的绝大部分都是无益的,所以,假如一个人能摈弃毫无必要的多余作为,那么就可以拥有更多的悠闲之时,同时也少一些内心的不安。因此,一个人应该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先扪心自问:你要做的这件事情是否必要?一个人不但要免去无必要之事,而且要抛弃无必要之思。唯有如此,累赘多余的言行方可止于此。

不如尝试过一下为善之人的生活吧,或许是适合你的。只有对宇宙整体所赐予他的那部分表现得心满意足的人,才会同样满足于自己的正义举动和慈善行为。

你现在看到这些事情了吗?与此同时,也请顺带考察一下其他方面。切莫庸人自扰;凡事要尽量从简。人谁无过呢?所谓的过错只是相对于亲手犯下之人而言的。

在你自己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在宇宙形成之始,降临你身上的每件事情均已通过神灵分配给你,如命运般绑住了你。一句话,生命短促!所以,你必须凭借着理性和正义来造福当下,一有清闲之时,不如自我省思一番。

无论是早有安排的架构抑或是挤在一起的混沌,宇宙仍是宇宙本身。但是,如若宇宙本身是一团乱麻,你是否能够保持内心原来的井然有序呢?当全部事物都保持着相互隔绝、各自为政但和谐相处的时候,你也在这之中。

郁郁寡欢、软弱无能、顽固不化、残忍凶暴、稚气未脱、粗俗野蛮、愚蠢麻木、虚情假意、恶语毁谤、欺世盗名以及专横暴戾,世间有形形色色之人。

不了解宇宙的人,宇宙也不了解他;不了解宇宙玄机之人,同样也是这个道理。这样的人对社会理性所持的是一种逃避的态度;这样的人是一个盲人,将理解之眼合上了。他是真正的穷人,因为他只知依赖别人,而不是从自己身上得到生活所需的一切。他是宇宙中有害无益的毒瘤,只知道对面前的一切乱发牢骚,从我们共通的本性即人类理性中分裂出来。同一个自然世界,不但创造了这些,同样也创造了你。他是一名孤家寡人,因为他与自己所属国家断绝了关系,虽然他在本性上是一个理性动物,但却把自己应有的理性动物之灵魂撕碎。

一位是并不注重穿着的哲学家,另一位则并非是书籍不离身的哲人;这里还有一位衣不遮体的:这个人说,我宁可食无肉,但不可居无竹!我虽然无法从学习中获得自己生活的手段,但我也会坚持自己的理性之路。

对你曾研习过的技艺应该始终热忱不减,而且要做到心无怨言,虽然它本身并不丰富多彩;以那些把自己全部灵魂寄托给神灵的人为榜样,让你的余生就这样安然度过,既不要做一名暴君,也不要做任何人的奴才。

世间万物都会消失

同类推荐
  • 实现人生的价值

    实现人生的价值

    有这样一种人,能够充分开拓和利用自己的天赋、才能、潜力等因素,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总是尽力去完成,使自己不断趋于完美……自我实现是艰苦的工作,它不仅仅只来自内心的渴望,而且还包括来自外部的、日常生活当中对奉献的使命感。
  • 求学集

    求学集

    “求学”,既有作者对不懈追求学问的自励,也有对继续求学医院的表达。收入本书的文稿主要是作者于2008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间的作品。其时,作者在北京联合大学和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任职。本书主要是对作者这段那时间工作和学习的一种记录,或一种既你那,包括论文、调研报告、读书笔记、讲稿等。
  • 子这样曰过

    子这样曰过

    这是一本最通俗易懂的中国思想发展史,历数各朝各代思想的精华:这是一部最生动独特的当代价值观指南,教你如何思考,如何生活。
  • 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书系)

    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书系)

    在很多人的眼里,哲学是一个让人莫测高深的词汇,一提起它,就令人联想到某种至高无上的智慧,还有一张与这种智慧相连的刻满岁月年轮的脸。哲学真的是这样让人望而生畏的吗?这本小书将会回答我们最关心的几个问题:什么是哲学?哲学家们想的都是些什么问题、哲学家都是些什么样的人,读过这本书后你会发现,哲学原来有着这样一张生动有趣的面孔,而你自己也曾经像哲学家一样思考过!
  • 思维创新

    思维创新

    什么是思维?思维与思考、思想是什么关系?思维究竟是由什么决定的?本书提出,思维是由人的品格与习惯决定的,人的深层底蕴决定人会产生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思维创新是一切创新的由来与去向。如何实现思维创新?作者提出养成假设的习惯、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尽最大可能地发散思维、不断地自我否定、培养和磨练直觉、更广泛地使用和开发工具、时刻自问自答、思无定势等八个取径。书中运用大量生动鲜活的案例,对思维创新的八个取径进行了系统论述与具体解析,读来令人感觉别开生面、深刻细腻、妙趣横生、回味无穷。
热门推荐
  • 冥域风云

    冥域风云

    他,冥域至尊,转世重生,也只是想看看这万年后的凡尘俗世。
  • 无限之热血传奇

    无限之热血传奇

    意外事故死后来到众神空间,被送到热血传奇的游戏世界,只有干掉众神才有可能生存下来……和绝色女法师肉搏战,与尤物道士美眉一同练级,倾国倾城的美色只要你有实力,一切都可以实现……
  • 给次机会狠狠爱

    给次机会狠狠爱

    婚姻用心经营不一定会百攻不破,而小三的出现自然会不攻自破。人如果可以活八十岁,那么二十岁结婚剩下的六十年你能不能坚持着和那个人生活下去。厌倦厌烦讨厌一切的贬义词也会随着你们在一起的时间而增加最后你们也许会离婚可是给个机会你们依然可以在一起狠狠的爱幸福的生活下去
  • 明伦汇编皇极典纪元部

    明伦汇编皇极典纪元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的冷漠大小姐

    我的冷漠大小姐

    故事讲述的是魔王与女主的相遇······
  • 天下无双之李师师

    天下无双之李师师

    她穿越来到宋朝,成了天下名妓李师师。你许我万世功名,我还你一代千秋。你随我生死相依,我还你一世情缘。一段千古绝恋,让人心潮澎湃,希望大家给点动力!【铁杆群204301158】
  • 心未凉,手未暖

    心未凉,手未暖

    五岁的顾子月与六岁的韩北熙,在两世交的长辈面前拉上钩,从此五岁的顾子月便是六岁的韩北熙的未婚妻,六岁的韩北熙便是五岁的顾子月的未婚夫。从小两人一起长大,在一起金融危机中,顾家去了美国躲过了金融危机,在美国落地生根,韩家留在了S市,撑过去了,自打顾子月离开了S市,韩北熙像是变了个人,冷酷无情,不亲近人,顾子月在美国只依稀记得一个男孩的身影,过去了十二年,顾子月从美国回来,遇见了熟悉却不熟悉的韩北熙“喂!小子,你知道南城大学在哪吗?”“小子?”韩北熙脸上三条黑线刷下来“小姐,你应该知道你现在很危险”
  • 你我他伊

    你我他伊

    老来写点事儿。也许人生就是到了老的时候,才想去回忆……
  • 永生纪

    永生纪

    天寂灭,地海覆。一语碎星辰,挥手遮天穹!最远的物种,万古不死长生树。小小少年,自坟墓重生,几十万年未现神眸碎星辰,二十四顶级法象,逆天诛仙,血战两界!
  • 超凡代码

    超凡代码

    莫名其妙的穿越,当新的世界映入视野中时,吴铭发现,这个世界似乎更加精彩……外星物种入侵地球?地球人类全民备战?神秘与科技并存——原始与未来的融合——异能、机甲、异兽、妖魔,孰强孰弱?ps①——路人甲:“这是平行世界”小兵乙:“世界很危险”群众丙:“某人脑洞很大”龙套丁:“主角是妹控”ps②——本文整体轻松,爽文,小白文……,欢迎入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