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09800000026

第26章 生态园林(5)

【多元的文化】两千多年来,五泉山古典园林积淀了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儒释道共存的文化内涵丰富多彩,极具特色。首先,其建筑文化集中体现了我国传统建筑的精华。建筑类型有寺庙建筑、景园建筑、民居建筑、交通建筑、娱乐建筑、展览建筑、纪念建筑等俱全。建筑形制从歇山到硬山,从三架梁到七架梁,从起脊到卷棚兼有,建筑规模宏大,布局呼应得体,主次分明,单体建筑与院落、主体建筑与次要建筑都与山水地形巧妙结合,十分完美,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若天成”的意境。其次,园林中所包含的文化思想主题一致但形式多样,是国内其他园林中罕见的。它所弘扬的主题为劝善、励志、报国。而展示、体现这一思想内容的载体却十分多样。有崇奉佛教偶像的寺院多座,如浚源寺、卧佛寺、庄严寺、嘛呢寺、地藏寺、千佛阁等;有奉祀人文始祖伏羲氏的太昊宫,有供奉孔子、周文王、周公等儒家代表人物和周敦颐、程颐、朱熹等理学家的万源阁,有彰显陇上上古至清代圣贤英杰42人的秦子祠、壤驷子祠、石作子祠、乡贤祠,有纪念民族英雄岳飞、杨继盛和左宗棠的清虚府,有奉祀老子及吕洞宾、刘伶等道教人物的老君庵、酒仙祠,有大贤人物诸葛亮的武侯祠,有纪念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中山纪念堂。更独特的是还有倡导三教归一的三教洞,等等。游人通过对这些景点的游览,不知不觉中就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和熏陶,以激励见贤思齐、报效社会之志。融丰富的文化于园林之中,说明了造园者深邃高阔的眼光,也在这一处园林中说明了中华文化极大的包容性。再次,园林中所有建筑物、构筑物中的彩绘、雕塑、书法、刻石等内容丰富,艺术精湛。其中庄严寺尤以塑绝、写绝、画绝而著称,被誉为“三绝庄严寺”,其彩塑生动传神,书法雄浑遒劲,壁画栩栩如生,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特别是遍布园林中对联、匾额有229副之多,在中国园林中独具特色。这些对联、匾额部分由陕甘总督及甘肃著名人物如梁章钜、左宗棠、秦望澜、吴镇、谭继洵、陆洪涛、刘光祖、张广建、马福祥等题写,130多副为五泉山园林的主要缔造者、清翰林刘尔炘所撰题。刘尔炘的楹联,用平白通俗、轻松幽默的语言,或阐述深邃的儒家思想,富有哲理和人生感悟,或描述自然景致,怀古讽今。这些对联,不但开创了楹联创作的新风格,而且构成了极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将整个五泉山园林置于一种空灵、悠远、了悟的氛围中,犹如空山新雨,清雾缭绕。比如,五泉山牌坊联:频年在这个山中与水为缘,偶种成林泉花草;举世入奈何天里及时行乐,都来上烟雨楼台。青云梯牌坊联:高处何如低处好;下来还比上来难。企桥联:想过去么?过去便能通碧落;休下来了,下来难免入红尘。浚源寺联:能邀明月清风,便觉眼前皆净业;愿告善男信女,须从心上觅菩提。万源阁联:正学废兴关世运;斯文绝续在人才。摸子泉联:糊糊涂涂将佛脚抱来求为父母;明明白白将石头拿去说是儿孙。清虚府岳忠武王殿联:若要天下太平,须体贴王言,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这才是英雄豪杰,能扶持世道,入则为孝子,出则为忠臣。

五泉山古典园林总占地26.64万平方米,规模宏丽严整,林木隐天蔽日,在西北地区园林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十分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为我们研究明清至近代中国西北传统景观建筑和造园艺术留下了最好的实例。一是建筑类型多样,几乎包括了西北地区建筑的所有类型,特别是景观方面的建筑更加全面,是研究景观建筑的难得资料。二是造园艺术高超,充分利用自然山水地形,因地就势安排各类建筑和花木,运用借景、障景、隔景、对景、藏景等多种方法布景,注重建筑的造型、体量、尺度、色彩都服从、服务于山水树木,空间关系十分得体。整个园景犹如一幅立体的图画,充分体现了在造园艺术上独特的匠心。所以,明代理学家段坚写诗赞曰:“又向城南觅故踪,嵯峨宫殿耸晴空。水流东涧来西涧,坐倚南峰对北峰。

千尺松杉欺晚雪,一番桃李媚春风。逢僧借问登高处,笑指云山有路通。”

(4)九曲安澜白塔山

白塔山位于兰州市区黄河北岸,海拔1500~1700米,山势起伏,峰峦叠嶂,拱抱金城,为兰州名山之一。

白塔山因山巅之白塔而得名。白塔是明朝正统末景泰初,镇守甘肃内监刘永成修建的。《重修白塔寺记》碑文这样记载:“吾兰之河山北,原有白塔古刹遗址,正统戊辰,太监刘公来兰镇于此,暇览其上,乃形势之地,于是起梵宫建僧居,永为金城之盛景。”在建白塔的同时,还在塔院东北建福禄寿三星殿、文昌宫、魁星阁。万历二十年(1592年),对塔院进行了重修,并在塔院北建地藏寺,在山麓建玉皇阁。白塔山西南山麓、金城关东,原有佛舍三楹,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复凿山岩建金山寺,在地藏寺西建观音洞。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甘肃巡抚绰奇在塔院西侧增建佛殿若干,改白塔寺为慈恩寺,但百姓仍称白塔寺。康熙时,还在白塔寺西南凤岭建三官殿,嘉庆时增建了药王殿、财神殿。乾隆至道光年间,从山脚玉皇阁到山顶塔院之间起伏的山峦上,建起了十座庙宇,分别供十殿阎罗,俗称十王殿。

在塔院东增建三教道统祠(云月寺),东南建罗汉殿。

白塔山的白塔为密檐式实心砖塔,因通身垩饰如雪,故名白塔。该塔八面七级,高十白塔山七米,有正方形塔基、正八角形复式须弥座、覆钵式和阁楼相结合塔身、宝瓶状塔刹组成。楼阁塔身七层,均为叠涩砖挑檐,四面开小佛龛,龛内塑佛像。塔檐八角的砖雕翘首龙头上,均悬铸铁风铃。宝瓶状塔刹为绿色琉璃所制,上嵌琉璃花,青龙缠绕。整座塔造型别致,轮廓优美,集藏传佛塔与中原佛塔特征于一体,揭示出兰州地区宗教文化与多民族文化融合的深厚底蕴。白塔寺围绕白塔而建,俗名“塔儿院”。塔儿院南部是二层悬岩阁楼,北面是准提菩萨殿,东西两面各有配殿数间,周围为环廊。整座寺院为紧凑的四合院布局,居高临下,气象不凡。明代诗人李文有诗赞曰:“金城关外寺,殿宇枕岩阿。地辟飞沙少,山高怪石多。钟声闻紫塞,塔影浸黄河。最爱谈禅处,何妨载酒过。”

白塔山景观在清代康乾时期就闻名遐迩了。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陈如稷撰《重订兰州志》就将白塔层峦列为兰州十景予以记载。乾隆时所绘的白塔山图,有各类建筑近三十处,树木藏沟壑,殿宇遍山峦,已是兰州的一大名胜之地。可到了清末,由于战事纷纭,加之自然灾害,遍山殿宇倾败,树木干涸而死,只有山巅孤零零的白塔、山脊上凋零的殿堂和满山的白刺、骆驼蓬,昔日的胜景已成人们的回忆。园林的繁荣和衰败总是和政事有着无法割舍开的联系,翻开园林史,它总能折射出社会的安定或是动荡。

白塔山景观的兴盛在20世纪50年代。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城市发展、百废待兴。1954年兰州城市规划将白塔山作为兰州中心区副轴线、中山路对景来规划实施,在组织人员大力绿化荒山的同时,政府拨专款进行修缮建设。

白塔山规划设计由全国规划大师任震英执牛耳,集中了兰州市200多名各色工匠艺人和大学毕业生来设计建设,特别是一些民间工匠,倾其毕生所学技能,使白塔山建筑锦上添花,成为民间工艺的瑰宝。

最能显示白塔山富丽堂皇气派的,是一进山门之后逐级而上的一、二、三台建筑群。一台建筑中央是坐北朝南、气势宏伟的过厅,过厅上悬挂著名书法家顾子惠先生所题“九曲安澜”巨匾,字体遒劲、入木三分;过厅东西两侧为观景长廊,长廊尽头为重檐交错的四角亭,与亭相连,折向北去的是爬山廊。二台是面阔五楹牌厦和与牌厦相连的观景廊、敞轩,牌厦斗拱七级,高耸过梁之上,造成了建筑的凌空之势。三台建筑中为有前廊的大厅,厅左右为六角形耳房,三台大厅挂落、额枋、飞椽、屋脊、户牖四周都是精美的砖雕,是目前兰州保存最好、最完整的砖雕艺术精品,可谓砖雕艺术博物馆。

白塔山建筑除了从一台大厅至山顶白塔主轴线上与黄河铁桥形成对景的建筑之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依山岩而成的悬楼建筑,如罗汉殿(现法雨寺)、三官殿等,这些建筑在山下观赏,给人岌岌可危的感觉,由不得吸引人一探究竟。

中国传统园林强调画意,要在园林中体现幽深的意境,一座建筑、一株树木、一方顽石、一潭清水,都要安置的恰到好处,给人以无尽的遐想。白塔山造景就体现的这样一种画意感,不论是山上的人看城,还是城里的人看山,都是一幅画。

最令人叫绝的是,根据山峦地形,掩映于林木间的各类亭子,有三角亭、四角亭、五角亭、六角亭、八角亭,这些亭子或单层、或重檐,或雕饰繁复、或洗练简洁,或体量硕大、或小巧玲珑,或藏或露,与自然环境结合的十分得体。根据亭子的方位,其命名也别具诗情画意:有驻春亭、迎旭亭、牡丹亭、望河亭、喜雨亭、百花亭、夕照亭等。试想,在细雨微蒙或秋雁高翔的时候,约上二三知己,登亭赏景,把酒临风,看山下车水马龙、市井熙攘,叹天开地阔、浮生如梦,能不有万千感慨?

今日的白塔山万木葱茏、莺飞燕鸣,一派欣欣向荣。可在民国时期确是濯濯童山,这里的是20世纪50年代背冰上山栽树绿化的结果。当时,黄河在山下流,山上却荒芜无木。因为当时还没有提灌设施,只能望河兴叹。智慧勤劳的兰州人,想出了利用冬季黄河封冻的时机,砸冰成块,背冰上山放于树坑,等春天消融来滋养树苗,从而成活下来。这样做了好几年,每年给白塔山搞绿化背冰几千公斤,才使山峦有了绿色。

1956年,国家投资在白塔山建起了提灌设施,白塔山绿化就有了水的保障。1957年,已成活各类树木32万多株,原来金汤钓山梁的苹果树悄悄挂上了果子,人们欣慰的将其改名为苹果梁,以纪念艰辛的绿化劳动。

1958年9月,全国第三次水土保持会议现场会在白塔山召开,全国各地的水土保持人员和领导登山参观学习,国务院副总理习仲勋莅临指导,并给兰州市颁发了全国水土保持委员会优等奖,给白塔山、仁寿山、狗牙山水土保持工程颁发了奖旗。1959年8月,周恩来总理登临白塔山视察绿化工作,他健步穿行林间,看到郁郁葱葱的林木十分高兴,盛赞荒山绿化的成果,给兰州人民绿化家乡以极大的精神鼓励。

白塔山绿化充分说明了“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坚韧自强的甘肃精神的巨大成果。这种精神在我们甘肃兰州这样自然条件、经济条件都较差的地区,都应当始终不渝地坚持下去。

立体画屏般的白塔山,不但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也同时被许多的文人墨客写进文章、画进画幅。我国著名散文家秦牧在他的散文中这样写道:“像黄河岸上的白塔山公园,它依山而建,既有许多雄伟的亭、台、楼、阁和寺庙,又有相当精美的砖雕,可以说是集雄奇和秀丽于一身。在夏天的‘黄金季节’里,到处鸟语花香,绿树掩映,从山顶鸟瞰黄河雄浑地奔腾,固然饶有兴趣,就是单看那层层葱茏绿阴,也是够令人高兴的。夏天,这里和江南、华南的景色,几乎没有什么差别。这里有如此漂亮的公园,甚至好些号称繁华富庶的地方也望尘莫及。”

(5)黄河湿地公园

兰州人利用黄河改善城市风貌,增加城市景色由来已久。

在唐代,就在黄河边建楼阁以利观景,唐代边塞诗人岑参诗《题金城临河驿楼》、高适诗《金城北楼》就是描写唐代兰州黄河景观的诗篇。到了明代,随着肃王迁兰,沿黄河南岸建起了莲荡池、节园、凝煕园,并在濒临黄河处建拂云楼,观赏黄河景色。这些园林经过不断修缮,一直延续到了民国年间。新中国建立之后的20世纪50年代,就开辟了长达5400余米,配有宽12~18米沿河带状花园的滨河风致路,奠定了建设黄河风情线的基础。之后,1982年、1992年分期完成了滨河中路、滨河西路共计10500余米的道路和路侧绿地。为了开发黄河兰州段丰富的景观价值,挖掘辉煌灿烂的黄河文化,把兰州建设成名副其实的黄河之都,2000年,兰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大规模建设黄河风情线工程,并将此项工程作为兰州城市建设的重大项目来安排,坚持总体统一规划,分段分年度建设,市政工程与园林绿化工程、生态保护与污水治理齐头并进,建成一段,开放使用一段的原则,将黄河风情线建设工程定位为浓缩黄河文化、丝绸之路文化和甘肃民族文化的生态文化景观工程。

在黄河风情线,文化是灵魂,绿地却是生命。今天,西至黄河西沙大桥,东至黄河雁盐大桥,全长近百里的风情线已经建成,并且还在向城东桑园峡延伸。当你驱车或者漫步黄河两岸,大片开阔的绿地,高大的绿化乔木,姹紫嫣红的花卉,千姿百态、寓意深远的城市雕塑以及类型不同的大小开放式公园,如颗颗明珠镶嵌在黄河两岸。这些绿地,毫不夸张地说,是全国城市河岸绿地中是跨度最长、面积最大、使用植物材料品种最多、景观内涵最为丰富现代化人工城市绿地。黄河两岸除了那些大大小小的开放式公园星罗棋布,便是通透开敞的景观绿地和浑然天成的黄河湿地。兰州现已投资设计建成了银滩湿地公园、雁滩湿地公园等多个黄河湿地公园。

兰州黄河银滩湿地公园位于安宁区北滨河路西段黄河银滩大桥北端东西两侧,北倚北滨河路,南临黄河,东西两端自然过渡为河界,长约6公里,呈河套自然风貌。誉为一块镶嵌在黄河边上的绿宝石!路样带状木桥高约1米架于水面滩涂之上,迤逦蜿蜒延伸好长好长,几乎延及公园全境,与两侧的现代都市的时髦建筑交相辉映,融为一体。站在公园外迎宾大道凭栏远眺,湿地公园全景尽收眼底。长长的木栈道在连片的芦苇丛中蜿蜒伸开;只只水鸟点击掠过水面,或在公园上空追逐畅翔;一群群野鸭在交联的水泊中隐没现形,或在游人脚下眼前恣意游乐,无拘无束;一处滩涂里,一只雄赳赳的麻栗色雄鹅伸颈顾盼,一群大白鹅开心的咕嘎咕嘎叫着,游着;微风掠过,排排芦苇叶底翻起,银浪卷过,在绿色的河水涟漪之上,银花绿波涌动,真波虚浪翻飞!和谐景观,自然交融。

同类推荐
  •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茶道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茶道

    本文主要讲述的是茶的起源、采制工具、制造、器皿、烤煮方法、饮用习俗以及产地等。
  • 趣味婚俗

    趣味婚俗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婚俗习惯,凝聚了各个民族各自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俗话说,婚姻是人生的头等大事。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一切都显得是这般的顺理成章,合乎法理,有章可寻,于是,便自然而然孕育出了婚礼仪式,通过一整套的婚仪向社会大众宣告是明媒正娶,如果不遵从礼制便是世俗鄙薄、斥责的私奔,合情、合理、合法,婚礼成为了两个人结合不可逾越的见证。地域的不同,民族的差异,形成了各具风格的婚仪,进而成为地方文化、民族文化中最为特色的婚俗文化。所谓的婚俗文……
  • 老北京那些事儿(3)

    老北京那些事儿(3)

    老北京那些事儿(3)秉承“老北京”系列的京味儿,诗文画三位一体。诙谐、逗乐、风趣、自然,旨在为正在失去的老北京留下鲜活记忆:踩高跷、贴门神,寄托着老北京最生动的生活乐趣;锔匠、染坊、日杂挑子,串起老百姓朴素的岁岁年年;牛头肉、二锅头,蕴含着老北京的老礼儿老习俗;编席子、采野菜、拉冰床,是再也见不到的困苦;穿“的确良”、戴“羊剪绒”,野营拉练、看露天电影,是新时代的新时髦。这里的每一个细节都展示了老北京曾经辉煌的市井文化,再现了老北京难以复原的精神遗产。
  • 明朝晋王府

    明朝晋王府

    明朝晋王府,自洪武三年(1370)朱棡始封晋王计起,至崇祯十七年(1644),开府太原长达274年,几与明朝存亡相始终。
  • 20几岁要知道点国学常识

    20几岁要知道点国学常识

    本书立足于经、史、子、集的各个方面,对国学的整个体系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从中摘取精华、剔除糟粕,将国学的一些基本常识集中呈现出来,为广大读者了解国学打开了一扇便捷之门。
热门推荐
  • 大圣是怎样炼成的

    大圣是怎样炼成的

    齐天大圣被压五指山后,花果山众备受欺凌。他为了花果山而踏入三界,不想却卷入惊天阴谋。
  • 墨色年华

    墨色年华

    她一出生就带着一个沉重的梦,记忆尤为清晰,是一个解不开的迷……说不清这是一份怎样的感慨,留下太多的叹息。人人都道人生绚烂,可我却见白莲染墨。被黑色染指的人生,如若小心地晕染开来,‘期待’能否化为一副风华绝代的水墨画卷?犹记得那年的桃花烂漫,山里的山桃花也美丽芬芳,一路还有金灿灿你油菜花,心情也跟着这花儿一样灿烂。天气明明很好,可谁又知夜里突然就来了一场大春雪落下......摧残了那所有的美丽,凋零了所有的烂漫,凌乱了我的人生,也冰封了这一路的油菜花……
  • 夏姬传

    夏姬传

    历史上,那个三为王后、七为夫人、九为寡妇的夏姬,那个杀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国两卿的夏姬,在那个男尊的社会里,会有多少的无奈和身不由己,此书着重写一个不一样的夏姬……
  • 何亦城

    何亦城

    他出生在繁华都市,家境显赫。他生活在普通县城,平平凡凡。他生活的安安稳稳,直到命运来打破平静,回归。眼前的一切让他目瞪口呆...............他的生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起伏?是拐卖?是父辈的商业纠纷?又或者是..................
  • 女总裁的全能狂少

    女总裁的全能狂少

    重回都市,许原只想做一个安静的帅汉子,挣挣钱把把妹,然而,像他这样的全能男人,一入红尘势必激起千层浪!美女如云,铁拳护卫!江山如画,携美同游!这世界,一草一木,何人何事,来到,见到,征服!
  • 盘古迷踪

    盘古迷踪

    王忠一普通通的农家子弟,因不满父母被混混欺凌愤而出手打伤人命入狱三年,在狱中机缘巧合得一无名心法。出狱后在家乡黑鱼潭误食蛇跌鳖,从而修炼成盘古元胎,开始他不平凡的人生
  • 书神道

    书神道

    这是一个书法家纵横的世界。书气加身,笔能为器,字可诛军,书法动乾坤。古有楷书,分为大小,楷体如兵征战天下。行书横扫,书气灌顶,驰骋苍莽,威震八方群雄。草书纷舞,狂乱潇洒,豪迈自身,不惧天地万法。书法家怒,提笔为字,字诛笔伐,可伏尸百万,踏万里天涯。一个被人坑害的书法家石羽,默默的展现惊世书法,书写神之道。
  • 潺听冉曲

    潺听冉曲

    潺细数夏语,冉倾听乐曲,潺遇冉,共奏那不可能的曲儿;潺护冉,只为完一面之缘的心愿;潺爱冉,共渡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十七岁的他们,停留在幽间的潺、游荡在人间的潺,与冉谱写动听的乐章......
  • 太古神域

    太古神域

    这是个充满神话,波澜壮阔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你会看到巨龙盘踞山林,龙眼开阖间,日月同辉;你会看到海妖隐于深海,呼吸之间,惊涛骇浪;你会看到神禽翱翔天穹,羽翼震动,风起云涌……你会看到夸父追日……你会看到羿射九婴……你会看到女娲补天……你会看到神农尝百草……
  • 启乾

    启乾

    原本是山村中的普通少年陈文,唯一的亲人母亲却在他十二岁时失踪,巧合下得到一丝母亲的消息,靠着村里老先生教给自己的传自冥界的术法,走上了一条不一样的修真道路。朗朗乾坤,悠悠岁月,天道恢弘。爱恨情仇,生死轮回,究竟是天地不仁,还是众生愚昧?一念花开,道启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