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18400000010

第10章 法家思想概逑(4)

“术”,即指君主掌握政权、贯彻法令的策略和手段,主要是维护君主专制,预先觉察、防止贵族、大臣篡权夺位、阳奉阴违。韩非继承发展了申不害一派的“术治”说,基于人人“皆挟自为心”的人性论,把君臣之间看成是一种“上下一日百战”的关系;而臣又是君民之间的中间环节,是君主治民的重要工具,其地位和作用都非常重要,所以又主张“明主治吏不治民”。总之,巩固君权、贯彻法令和加强吏治都需要“术”。因此,韩非特别重视“法”与“术”的结合,认为“法”与“术”都是“帝王不可一无之具”,并批评商鞅“无术以知奸”;但韩非始终坚持“以法为本”的原则,同时也反对“徒术而无法”,指出这正是申不害治理不好韩国的主要原因。

韩非提出的必须“以法为本”,使“法”、“势”、“术”相结合的主张,是晋秦法家思想的总结和归宿。其目的在于论证新兴地主阶级要想实现自己的统治(“法治”),

就必须建立起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权。后来的秦王朝就是按照这一模式开创的。

晋秦法家的法律思想,虽然为繁荣古代法律、法学做出了贡献,但其中也有不少糟粕,而且其“法治”是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下的“法治”。尽管法家标榜维护君权的目的是为了实行“法治”,即所谓“君尊则令行”,但君主既然有权立法,也就有权废法,即使随意立法,也不可能受到法律的限制。对此,法家只能晓之以利害,而没有提出任何限制君权的主张。

五法家的立法、司法、刑法论

1.法家的立法论

从总体上看,法家主张,君主掌握国家的立法大权,即所谓“生法者,君也”;但是,君主立法不能随心所欲。必须遵循、反映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必然性,充分考察制定法律所涉及到的各种客观情况,然后才能立法。为此,他们提出了六项具有普遍性的立法原则:顺天道、因民情、随时变、遵事理、量可能、务明易。

(1)顺天道

“天道”即天地、阴阳、四时等自然现象、自然规律。顺天道就是指法律的制定要符合自然规律和自然环境的要求。

法家认为,天地、阴阳、四时等自然界是一个整体,在这个相互制约的统一的整体中,各有各的作用,各有其自身运动的客观规律;人生于天地等自然界之中,必然与天地等自然界形成一种协调适应的和谐关系。因此,当政者顺天道才能成功,否则必将失败。立法上的顺天道主要有两个要求:

一是立法要“立公去私”。法家认为,天道的本性即对万物一视同仁而无私,据此立法要从公而无私。《管子·明法解》:“行天道,出公理。”《版法解》:“法天合德,象地无亲,日月之明无私。”法家从天道中引申出立法尚公,就是要求用法律的形式确定新兴地主阶级的整体利益。

二是立法耍“法四时”。最早由《管子》一书提出。法家认为,立法要遵从自然规律,法律的内容必须适应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要求,以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主要表现在赏罚制度要与“四时”相适应。《禁藏》说:春天万物复生,性质属“仁”,应该实行仁政,如:不准杀生,要账济贫苦、赦罪民等等;夏天万物茂盛,性质属“忠”,应实行鼓励政策,以劝天功;秋天万物肃杀,性质属“急”,与之相应,要行五刑、诛大罪等;冬天万物凋谢,性质属“闭”,要聚集、储藏财物,对民进行教育等。《七臣七主》说:春无杀伐;夏无遏水达名川:秋无赦过、释罪、缓刑:冬无赋税赏禄。《四时》说:四时者,阴阳之大经也;刑德者,四时之合也。(2)因民情民情即人“好利恶害”的本性。因民情指法律的制定要以人对“利”的追求为基础。法家认为,“好利”之性人生而有之,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人的生理需要,如衣食住行;一是人的社会性,如荣辱尊贵。能否把握民情是政治胜败的关键。因此,立法要把握住人性“好利”这个关键,以民之好恶为准。君主的妙术就是利用民之好恶,使之对己有用、有利。

《商君书·错法》说:

人情好爵禄而恶刑罚,人君设二者以御民之志,而立所欲焉。

《管子·形势解》说:

人主之所以令则行、禁则止者,必令于民之所好,而禁于民之所恶也。

可见,法家强调立法因民情的目的并非是“令顺民心”,而是要使君主的“令行禁止”。从表面上看,因民情是要考虑人们的需要与愿望,实际上是要将法律变为统治者所用的有利工具。

(3)随时变

即指立法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实际而不断变化。法家认为,圣君不应把历史传统作为包袱,当历史传统有碍于统治时应进行改革。

《管子·正世》说:圣君之治“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

《商君书·更法》说:“当时而立法。”

《韩非子·心度》说:“法与时移而禁与能变。”

这一原则的提出,反映了法家的历史观:历史是变化的,因此法也应随时而变;同时又与法家的法律起源说有关。法家认为,法不是从来就有的,是圣人为了治乱而制定的。时代变了,圣人因时而立法,因此法也随时而变。

法家主张随时变法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斥责礼义德教已经不适合“当今之世”的现实,一是要求法律的制定必须以富国强兵和奖励耕战为内容。

(4)遵事理

“事理”包括三个内容:事物的规律性;惯例、习惯;事物的轻重关系。遵事理就是指立法必须遵从事理。

审治刑赏,必明经纪;陈义设法,断事以理。虚气平心.乃去怒喜。

居身论道行理,则群臣服教,百吏严断。

以法数治民则安,故事不广于理者,其成若神。

法家认为,统治者包括君主在内应受“理”的制约与节制。君主在立法之前必须要考察事物的内在联系,依“理”立法。

(5)量可能

即指立法要考虑客观可能性。法家认为,法要建立在现实可能性的基础之上,只有这样,法才能切实可行。

《管子·形势解》:

明主度量人力之所能为而后使焉。故令于人所能为则令行,使于人之所能为则事成。乱主不量人力,令于人之所不能为,故其令废;使于人之所不能为,故其事败。

韩非也认为,法律规定的只能是人们可以得到的赏赐和可以避免的刑罚,以促使人们竭力去建立功名而不敢犯罪;同时,由于人们不都是“贤者”,因此,只有“贤者”才能做到的规定不能被制定为法律。

法家认为,民之“所能为”与“所不能为”之间的“度量线”是由生产水平和人的体力决定的;因此,君主立法不能超越一定的度量界线。否则,统治将岌岌可危。这个度量线就是既不要使民富裕,又不要使民穷困致死;使民能维持简单生产的条件就恰到好处。

(6)务明易

即指法律要通俗易懂、简便易行。《商君书·定分》指出:“民愚则易治”,即法律的对象是愚蠢的民众,如果太

“微妙”,连聪明的人都看不懂,怎能让民众遵守?因此,

“圣人为法,必使明白易知”。

韩非则提出了“三易”的标准:“易见”,即容易使人看到;“易知”,即容易使人懂得;“易为”,即容易使人执行、遵守。只要做到了“三易”,就能确立起君主的威信,

使法律得到贯彻执行。

2.法家的司法论

法家非常重视司法。认为,必须使法律成为君主治理国家、官吏尽职守责、判断所有人言行是非、行赏施罚的唯一准则。为此,法家提出:明法、任法、壹法、从法等一系列司法主张。

(1)明法

即要求公布法律,使法律“显”、“明”。

故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是以明主言法,则境内卑贱莫不闻知也。

号令必著明,赏罚必信密,此正民之经也。

明法的目的有两个:

一是使万民能够以法律自戒,知道不能做什么。《商君书·定分》:

故圣人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为置法官,置主法之吏。以为天下师。令万民无陷于险危。

二是防止司法官吏徇私枉法或罪行擅断,同时防止罪犯法外求情。《商君书·定分》说:

吏不敢以非法遇民,民不敢犯法以干法官。

因此,法家对司法官提出了两个要求:

郡县诸侯一受宝来之法令,学问并所谓。吏民知法令者,皆问法官;故天下之吏民无不知法者;

诸官吏及民有问法令之所谓也于主法令之吏,皆各以其故所欲问之法令明告之。

即,基层的法官一接到朝廷的法令,就要立即学习,弄清楚法令的具体规定;其他官吏、百姓要想知道法令,就向司法官吏咨询,这样人们就没有不知道法律的。

为法令置官吏,朴足以知法令之谓者,以为天下正,则奏天子。天子则各主法令之,皆降受命,发官。各主法令之民,敢忘行主法令之所谓名,各以其所忘之法令名罪之。

即,担任司法官的资格就是要熟知法律;司法官必须有问必答,所答必对;如果不能回答,或忘记了法律的规定,则要依照所询问的和已忘记的法律惩罚司法官吏。

(2)任法

即要求有法必依,执法必信。法家认为,“任贤”、“任智”、“任私”是对司法的最大破坏,必须坚决反对。

《商君书·靳令》说: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是破坏法度、削弱政治的六种虱子。

《韩非子·五蠹》则把儒家(“学者”)、纵横家(“言谈者”)、游侠(“带剑者”)、逃避兵役者(“患御者”)、商人工匠(“商工之民”)比作国家法律的五种蛀虫。

“任贤”的结果是损害君主的权威。《慎子》佚文:

立君而尊贤,是贤与君争,其乱甚于无君。故有道之国,法立则私议不行,君立则贤者不尊。民一于君,事断于法。

“任智”则必然要导致“下不听上,不从法”。《韩非子·诡使》说:

道私者乱,道法者治。上无其道,则智者有私词,贤者有私意。上有私惠,下有私欲,圣智成群,造言作辞,以非法措于上。上不禁塞,又从而尊之,是教下不听上、不从法也。

“任私”则会鼓励“奸臣”卖主求利,贪官污吏侵害百姓。《商君书·修权》说:

夫废法度而好私议,则奸臣鬻权以约禄,秩官之吏隐下而渔民。

因此,《管子·任法》得出结论说:

任法而不任智,任数而不任说,任公而不任私,任大道而不任小物。

为了做到“任法”,法家提出两个要求:

一是君主必须牢牢地掌握法律,把法作为察言、观行、考功、任事的标准,凡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都要不听、不说、不做。《慎子·君臣》说:

为人君者不多听,据法倚数,以观得失。无法之言,不听于耳;无法之劳,不图于功;无劳之亲,不任于官。官不私亲,法不遗爱,上下无事,唯法所在。

二是突出“信”字,强调“必”字,要求有法必依,执法必信。

赏莫如厚而信,法莫如刑而必。民信其法则亲。

民信其赏,则事功成;信其刑,则奸无端。

(3)壹法

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统一立法权。法家认为,立法权必须由君主集中行使,这样才能保证“政不二门”,法律统一。

《商君书·修权》说:

国之所以治者三:一日法,二日信,三日权。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信者君臣之所共立也,权者君之所独制也。人主失守则危。《管子·明法解》说: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臣共;法政独制于主,而不从臣出。故明法日:威不两错,政不二门。

二是统一法律的内容。法家坚持,必须保持法律内容的稳定性、协调性。《韩非子·五蠹》:“法莫如一而固。”韩非所谓的“一”,就是法律内容的统一。他在《定法》篇中批评申不害在韩国的变法:

晋之故法未息,而韩之新法又生;先君之令未收,而后君之令又下。申不害不擅其法,不一其宪令,则奸多。

可见,韩非坚决反对两种不同质的法律并存。韩非所谓的“固”,就是法律内容的稳定。他在《解老》篇中说:

凡法令更则利害易,利害易则民务变,……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

可见,韩非坚决反对朝令夕改。

三是统一思想。法家主张,必须用法律统一人们的思想,以便统一规范人们的言行。

禁奸于未萌。

禁奸之法,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事。

以法制行之,如天地无私也。是以官无私论,士无私议,民无私说,皆虚其匈以听于上。

明主之国,令者,言最贵者也;法者,事最适者也。言无二贵,法无两适,故言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

可见,法家要求严惩任何反抗的想法或动机,主张镇压思想犯。

(4)从法

即必须保证法律的权威性,任何人都要依法办事。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君臣共守法。法家认识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因而主张君主要带头守法,才能保证法律的贯彻执行;法律的权威高于君主,自觉遵守法律的君主才是“有道之君”。

明君知民之必以上为心也,故置法以自治,立仪以自正也。故上不行,则民不从彼;民不服法死制,则国必乱矣。是以有道之君,行法修制,先民服也。

二是“刑无等级”。为保证法律的权威性,商鞅第一个提出了“刑无等级”的原则。

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犯上制者,罪死不赦。

韩非在《韩非子·有度》中则强调:

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刑重,则不敢以贵易贱。

“刑无等级”的司法原则表现了法家在适用法律上的平等要求。

总之,法家认为,只要在司法上坚持明法、任法、壹法、从法的原则,就可以实现天下“大治”。《管子·法法》说:

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

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之谓大治。

3.法家的刑罚观及犯罪预防论

中国古代思想家经常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在统治方法上,“德”与“刑”二者哪一个起决定性的作用。对此,儒家和法家提出的观点几乎截然相反。儒家主张“德治”,在“德”、“刑”关系上,相对说来,重视道德感化作用,轻视法律、刑罚及其强制作用。法家则主张“不务德而务法”,认为只能“以力服人”,强调以国家暴力为后盾的刑罚、刑法的作用,把“刑”看作是最有效的甚至是唯一有效的统治方法,轻视甚至完全否定道德教化的作用。具体说来,前期法家并不完全否定道德的作用,后期法家则完全否定;相对而言,齐法家承认道德教化的作用,晋法家则从根本上否认道德的作用。:

法家的刑罚观,首先由商鞅提出。其主要内容是:

(1)“刑无等级”的“壹刑”说

商鞅认为,赏赐与刑罚相比,刑罚的作用更显著、更有效;治国家的关键不在于使人们都变成“良民”,而在于使人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恪守法律“不敢为非”。赏赐之所以有效,是因为有刑罚作强有力的后盾。因此,商鞅把不奖励的行为划入刑罚的范畴。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壹刑”说。

商鞅的“壹刑”说大致有两层含义:第一,刑罚的对象是统一的,即完全是针对阻碍、破坏耕战政策,违反法律的“奸民”;第二,无论是谁,只要违反了法律,都一律依法严惩不贷。这一思想集中表现在《商君书·赏刑》的一段话中:

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有善于前,有过于后,不为亏法。忠臣孝子有过,必以其数断。守法守职之吏有不行王法者,罪死不赦,刑及三族。周官之人,知而讦之上者,自免于罪。无贵贱,尸袭其官长之官爵田禄。

在商鞅看来,君主的命令和国家的法律是至高无上的,无论何人,是卿相将军、大夫庶人,还是功臣孝子、守法之吏,只要违反了君令国法,都毫不例外地予以惩处。

“刑无等级”是一个反传统的口号,其主要矛头是指向贵族势力的。商鞅变法时,守旧贵族曾竭力反攻。商鞅称之为“乱化之民”,并“尽迁之于边城”。不久,贵族们又唆使太子犯法,于是,商鞅“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从而保证了变法的进行。西周以后,贵族享有不受某些肉刑的特权,甚至死罪也不公开执行。因此,《礼记·曲礼》说“刑不上大夫”。如果商鞅的“宗室非有军功不得为属籍”是“法上贵族”的话,那么迁“乱化之民”、肉刑太子师傅则可以说是“刑上大夫”了。

同类推荐
  • 通往智慧之路

    通往智慧之路

    本书以“问题”为线索理解当代哲学的学术规定,以“热点”关注连贯哲学与生活,力图深入浅出地讲授当代哲学热点问题的流变。全书共12讲,包括“如何理解当代哲学热点问题”、“什么是当代哲学的终极问题”、“正义为何显得如此重要”、“如何在认生哲学中理解幸福”等。
  • 孟子一百句

    孟子一百句

    本书内容包括:人性原本是善的;人为什么会有不善?;说“心”;人与动物的差别就那么一点点;把放出去的“心”收回来;是做不到还是不想做等。
  • 孟子说处世

    孟子说处世

    孟子,被后人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书是《孔子说为人》的姊妹篇,作者通过对孟子思想的潜心修炼,联系现实,采撷了一些对人生具有指导意义和警惕句进行哲理性阐述,富含诸多的自我修炼的法门和为人处世的智慧。本书作者在阐述先哲慧语时,谨慎而又随性所致文中哲理性语言读之如醍醐灌顶,古今中外故事巧妙穿插,让你读来恍若与密友窃窃私语,与挚友亲切交谈,于随意中获益匪浅。
  • 韩非与法家思想

    韩非与法家思想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随便问吧:关于孔子和《论语》的108个趣味问题

    随便问吧:关于孔子和《论语》的108个趣味问题

    孔子不是神,而是人,是一个有血有肉,感情丰富的人;一个好古敏求,诲人不僖,传递古代文化的人;一个满腹经纶,针砭时弊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为民请命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治国安邦的人;身为中国人,您对影响中国历史文化深远的儒家和孔子本人了解多少呢?赶快翻开本书吧,丰富而有趣的内容,通俗而生动的语言,问答加链接的特殊形式,将让您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看到一个鲜活的孔子,同时增长您的国学知识,丰富您的文化内涵。
热门推荐
  • 一个村庄的记忆

    一个村庄的记忆

    本书稿记录了山西省山阴县北周庄镇安岸庄村的历史,这个村和世上所有的村庄一样,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人,也承载了一段又一段厚重的人文历史。从古至今这个村庄的人们以务农为生,兼以养畜。他们有自己的节日、节令和风俗习惯,有自己的饮食特色和建造风格。这既是一部村史,更像一幅生动的民俗画。
  • 宠你入骨:早安总统少爷

    宠你入骨:早安总统少爷

    【宠文,殿下倒贴文】他是A皇太子殿下,她是A国最大财阀云氏集团的二小姐,因为一次事件,她最爱的姐姐污蔑她使她逼不得已离开A国,而他的冷漠与不信任使她心灰意冷,再见面,他霸道的对她宣布道:“然然,我们结婚吧!”结婚?谁要和你结啊!我偏不,她逃,他追……不想他居然在国民面前宣布她为太子妃,什么情况!他以为这样她就会乖乖就范吗:”顾少宸,娶了我,你就不怕你的国家天下大乱吗?““不怕!”“那你说我嫁给你有什么好处?”他魅惑一笑,将她拉入怀中:”A国是我的,我是你的,所以怎么看都是你赚啊……“
  • 萌妃你别跑

    萌妃你别跑

    萌萌哒王妃宛倾曦pk48k纯腹黑王爷,到底花落谁家。笑一笑,十年少。泪落痕迹,离开、却又重逢。王爷,谁叫你上辈子虐我的,一朝穿越,我不虐死你才怪。
  • 无论你选择什么样的人生,我都为你加油

    无论你选择什么样的人生,我都为你加油

    韩国第一畅销书作家孔枝泳,写给读高三的女儿蔚宁的24封信,感动韩国千万年轻人,成为他们夜深人静时阅读的枕边书。这24封信中写满妈妈对女儿的期许和理解,无限关爱,浸透信纸。既让迷茫中的年轻人受到启示,鼓起勇气重新出发,又让无数颗孤独的心灵得到有人在一旁加油的安慰。信中,孔枝泳以散文诗般的语言,对女儿说着发自肺腑的话,文字亲切而贴心,字字可见一个母亲的深情。无条件支持,无止境付出,无限度理解,这是妈妈给予我们的最宝贵的礼物,珍惜这份此生不再的宠爱吧!本书自出版以来,再版多次,屡创畅销奇迹,被誉为韩国版的《傅雷家书》。
  • 征劫

    征劫

    一道劲气,一场背叛,曾经纯洁天真的少年走上一条颠覆天地法则的道路
  • 灵修途中多美男

    灵修途中多美男

    她——决意闯荡整个米亚大陆。神兽、仙器、灵丹,尤其是美男,那叫是必不可少。一心一意的萌狐狸美男,有没有勾起你的御姐心?潇洒风流的天殇岛少主,有没有在你心中投下层层涟漪呢?还有腹黑温柔的他....无一不对他捧心摘月,倾情以待。且看洛大小姐如何将美男尽收“袋”中,建立庞大的美男后宫团。修炼途中,不妨谈谈情,说说爱,升升级!乐事一连串的修炼途中,等你一同与她领着万千美男,站在世界之巅,俯瞰锦绣山河!
  • 嗨,初恋你好吗

    嗨,初恋你好吗

    一场梦引发······我们的青春年华,想起学生时代的“四人帮”。王小丫,莫陌,柳岩,魏新磊四个人一起走过的青葱岁月。魏新磊的两封情书,分别给了王小丫和莫陌,造成了他们四人之间的重重误会,以至于让他们错过了20多年的美好时光。时间······生活······你们都好吗?
  • 自然世界冰尘

    自然世界冰尘

    星空破灭,冰座崩摧,王道颠覆。暗流涌动之际,少年挺身而出,以一己之力,相抗于上族,斩神灵,断星门。历经无尽艰险,终成冰尘之心,守护这小小世间。
  • 染指流年情未逝

    染指流年情未逝

    有人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换来今生一次的擦肩而过.或许,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无数次的相遇,无数次的相逢,却又是无数次的错过.我相信这世界上,有些人有些事有些爱,在见到的第一次,就注定要羁绊一生,就注定像一棵树一样,生长在心里,生生世世。
  • 小白猫的我与轮椅上的你

    小白猫的我与轮椅上的你

    这是一个落魄少年慢慢发奋图强的故事这是一个千金小姐背叛自己未婚夫的故事这是一个猫咪爱上人的故事你问为什么有三个故事?管那么多干嘛,看下去不就知道了(本书原名:这几年我两一起走过的路,由于很久以前吧账号忘了所以一直没有更新,现在重新更新,会有些许改动,希望大家可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