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春节刚过没几天,在开往省城春江市的列车上,莫臣兴奋的看着窗外向后飞去的景物,甚至连身旁靠窗户坐着的漂亮的亮眼女孩都没去看,不是没看,是偷看了好几眼,只是女孩一直看书没搭理他。
此时莫臣一扫昨天还和老爷子以及左右邻居告别时的不舍,还有二柱子连哭带嚎的跟着刘叔三轮子跑了二里地的伤感,如果不是莫臣答应他等入冬了还回来和他上山打猎,并承认他二柱子才是这十里八村打猎最牛的猎手,他想二柱子可能还会跟着三轮子在追二里地,当然,兄弟感情肯定还是第一位,这哥俩可是一起扛过枪(猎枪),一起下过乡的(在山村)。
莫臣并没有想过会有一天离开棒槌沟,更别说离开爷爷,虽然老爷子对他狠了些,那他也没有离开爷爷的想法,他已经习惯了和爷爷行医看病没事时候上山狩猎的日子,他也知道爷爷不舍他,只是不知道爷爷哪根筋不对,非得让他出去闯闯,说是在这大山里过腻烦了,让他闯出点名堂来好接他出去养老。
而当那天他拖着野猪回到家里,把山上遇到老者和宫字牌子的事情同老爷子说了后,老爷子就变得有些古怪了,当过完年没几天,就被老爷子连哄带骗的赶了出来,让他到省城春江市去找李叔家的大儿子,见见世面的同时也好闯出个模样,总不能一辈子窝在这偏远的小山村里,并说他要是混的好了,老头子也能跟着他出来过好日子,也许就这句话才是莫臣最终答应老爷子的原因吧!
坐在车厢里的莫臣,习惯的抿了一下已经不再是敞着衣襟的黄棉袄,爷爷的古怪决定,让莫臣不仅再次想起年前那次狩猎遇到的古怪事情。
……
十二月末的东北长白山脉,银装素裹,也是一年中最冷的月份之一,吐口痰落地就成了一坨冰,所以东北很多偏远山村大部分人一到这个月份就都猫冬了,猫在家里喝酒侃大山打扑克,但也有一小部分人在这冷冬数九的天气里进林子里转悠的,莫臣无疑就属于这部分人。
“爷,我上山了。”
因为东北历史上有过几次大的移民再加上近代的闯关东,所以各省份的人员都有,风俗习惯也各异,有些地方管自己的祖父“爷爷”就称呼一个“爷”字。
每年的冬天,莫臣都会习惯在两三点钟摸黑起床上山遛套子打猎,平时莫臣和爷爷行医维持生计,到了冬天,莫臣就上山打猎赚些额外的收入,这笔收入倒也不菲,所以爷俩的生活还是很不错了,至少在棒槌沟这个小山村里是非常滋润。
往常也总和李婶家的二柱子一起上山,这几天李婶身体不好,二柱子在家照顾离不开,今天就莫臣自己上山了,自己上山也是常事,只不过跟二柱子最铁,两人在一起也有个照应。
冬天的东北是夜长天短,两三点钟时正是黑的不能再黑的时候,山里有句老话叫“要想过的好,起的无五更早。”显然莫臣起的已经比五更还早了些,在东北山村里家里有打猎的人家都习惯了起早,当然辛苦是免不了的,一般猎人上山打猎也就怀里揣着两个馒头,或者在村里小卖店头天买的面包或者麻花带在身上,但到了山里中午时也都冻得冰牙,甚至都带着冰茬干啃,如果说打猎除了猎枪还带其它什么东西的话,那就是自制的猎刀和火柴或者一元钱一个的气体打火机,再就是一条结实的麻绳系在身上,系在腰上,既暖和又实用。
而莫臣是从不带枪的,身上只带着一把锋利的解骨尖刀,这也是他与众不同的地方,当然敢这样上山狩猎的猎人极少,一旦遇到猛兽,那可就不死也要扒层皮的,其他的东西也都差不多,但是他的的绳子却是用牛皮搓的,韧性十足并且异常结实。
“去吧,去吧,给我老头子多弄些年嚼咕(过春节时吃的美食,东北个别地区人称年嚼咕)!”一个披着黑棉袄的老人坐在炕沿上,看着屋子里麻利的收拾着东西的孙子,浑浊的眼睛看不出什么感情,似乎已经习惯了这一切。
每次莫臣上山莫老头都这样不咸不淡的说一句,但看不出他对什么年嚼咕有多在意,包括孙子上山狩猎是否安全,也许这大山里已经没什么能伤到莫臣了吧,等莫臣走后他就又要回头接着睡他的回笼觉。
这几年狩猎在东北是明令禁制的,但是那也仅仅是明面上的禁令,只在早期时候把猎枪收上去了很多,再加上绝大多数的山村生活水平都有显著的提高,确实很多猎人也就不愿意在顶风打猎,但是在一些非常偏远的山村里,打猎还是很明面的事情,并且还有很完整的销售渠道,派出所的民警也不怎么管这些事情,就算碰到也都因为平日里经常碰面也不好说什么,莫臣生活的棒槌沟这个小村子就是属于极其偏远的村子之一。
“好嘞!”莫臣答应了一声,别看莫臣从小和朋友们在一起是又作又淘,也没少惹祸,但跟爷爷向来都是规规矩矩的,也不是爷爷在这方面管得严,而是莫臣发自内心的就对老爷子有着这份不敢放肆的尊重。
莫臣又紧了紧打着防止往鞋壳里灌雪的绑腿,如果不是因为鞋里进雪妨碍走路,他连绑腿都懒得打,除了下身穿了一条老棉裤外,上身的衣服却是单薄了些,只是一件黄绿色的军用秋衣,在这寒冷的天气里显得可有可无了,倒不是家里穷买不起,也不是莫老头虐待自己的孙子,而是莫臣独特的体质不需要穿,对他来说,穿这些就够用。
也不是老头不心疼自己的孙子,虽然莫老头平时要求他确实也非常的狠,比如莫臣十一岁的那年开始,之后的三年里不管冬夏都让莫臣泡在长白山脚下的深山老林一处不为人知的药泉子里,每天泡都要泡个小半天,一泡就是三年,那也不是一般人能熬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