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43100000011

第11章 中国与西方(3)

布鲁姆(Harold Bloom)讨论过“强力诗人”(Strong Poets),和“弱力诗人”(Weak Poets),他谈的是对付“影响焦虑”(Anxiety of Influence)的两种不同态度。我的定义与布鲁姆不同,在后期现代的移民文化中,“如何逃出大师的影子”的困惑让位给“如何获得文学场的接受”的焦虑。而西方的文学场(批评界、读书界、学院)在一个中国作家那里的阅读期待域,既特殊又窄小。面对这种我称为“接受焦虑”(Anxiety of Reception)的情结,也有两种不同态度:强势作家,努力避开接受定势,追求出乎意料的新颖题材;弱势作家,有意无意迎合文学场的期待域。这样说,奈保尔与拉什迪也算不上强势作家,所以华人作家落入题材陷阱,也不全是他们本人对写作没有信心。

期待定势的形成,一方面固然是西方读者的偏见,另一方面又是作家们有意的自我培养。例如,西方人老是认为中国女人裹小脚,中国作家就写小脚,让西方人更拿起中国书就想到小脚。我这是夸张的说法,但是看一眼华人英文小说,小脚之多吓人一跳:包珀漪《春月》花了不少篇幅说主人公春月被缠足之苦,以后如何与残败的身体和定式身份进行抗争。张邦梅写其姑母的书,中文名《志摩与幼仪》,英文名却是《小脚与西服》:中国人关心的是徐志摩,西方人关心的是小脚!旧金山曾有一个华人女权主义女诗人派别,称为“六个不裹小脚的女人”。刘心武曾有文写道,《鸿》的作者张戎在讲演会上,常取出绣花小脚鞋让读者传观。闵安琪《变成毛夫人》中的李云鹤,在全书开场幸运地逃脱了被裹小脚的命运,才变成江青。一直到哈金,最近获得美国三项主要小说奖的《等待》(Waiting),其中的主人公花了17年才离成婚的前妻,是个小脚女人。

我同意,小脚是女性自我意识被困束的象征。问题是:在中国本土文学中,这个象征意义已经消失,在西方还是有很强的冲击力。《古船》《白鹿原》重写历史,几乎没有提到小脚。莫言《红高粱》中的奶奶挑担子给前线送饭,被日寇射杀。但是小脚能否挑担?这不是一个应该对中国本土小说提出的问题。

当然,文化中国本身就是非常多元,没有“本真”的中国。既然如此,也得承认,女性意识裹在小脚里的华人文学,其中国性在海外可能更真实。小脚是否“现实”,与海外小说无关,与国内小说一样无关:两者都只是象征方式问题。

但是“弱势作家群”的接受焦虑,也由此昭然。

七、第三环圈:自审

“身份认同”,是弱势少数民族特有的情结。可以说,在任何文化上感到孤立的少数民族文学中,这几乎是无法避免的现象。甚至在中国的少数民族作家中,一样可以看到这种情况。一旦在文化上变得强势,这种情况会自动消失。例如美国的犹太作家,辛格几乎一部不放开犹太题材,索尔·贝娄的主人公大部分还是犹太人,但是他们的犹太特征已经不明显。费力普·罗思小说的主人公,仍然在思想冲突上翻天覆地挣扎,但是他完全可以不必读成美国犹太人的身份认同,而是人性本身的苦恼。

我们可以以近年来风头最健的华裔女作家任璧莲(Gish Jen)的小说作为分析例子。

任璧莲是90年代开始出版著作的新起华裔作家代表人物。她的第一本小说《典型的美国佬》(Typical American)主人公像她父母一样来自上海,1947年到纽约,试图在美国找到自己的梦想。结果还不差:进入富裕的郊区,自己也变成典型的美国佬——意思是自私自利,过于讲究实惠的人物。

“成为美国人,意味着你想以什么身份出现都可以。”她的这一部小说中许多人物,在她的第二部小说中又冒了出来。《蒙娜在福地》(Mona in the Promised Land,1997),讲第二代华裔,在70年代美国中产阶级的郊区成长的华裔女孩的经历。

“我是谁?”主人公蒙娜的心里,一直有找到自我身份的强烈渴望。她和她的父母,尤其是与母亲之间的距离没法靠近。她的许多想法做法,得不到母亲的理解和支持,反而遭到阻挠。母亲是中国式想法:女儿当然得听话。蒙娜可以顺从母亲做中国人,或是模仿语言冒充犹太人,她也可以离开家,当美国人。最后母亲作出妥协,蒙娜寻找自己身份的目的达到,成为美国人。看起来,在美国“身份”好像可以变来变去,很自由,但实际上是按照模式变化:有个黑人姑娘讲解“如何做个中国人”,实际上是讲如何“扮演美国社会中的中国人”。

八、题材自限的原因

我们可以做一种普适性的解释:任何作家的经验世界,不等于他的生活世界。文学中的“经验世界”(海德格尔称为“生活世界”),是主观的,不是作家或许有过的“经历世界”。作家有权利,也有必要,选择他的意图投射对象世界。

这个说法,不能解释本文描述的情况:我们面对的作家,似乎没有意向的个人性主体。集体性的意图投射,就会有集体性的原因。

可能对每个作家来说,他自己感到他是个人的意识的绝对主人,他为他的艺术独立负责。他的艺术充分自足,并且独立于任何外部世界的压力。我绝对不否认这一点。我只想指出:意识的历史,并非历史的意识。我作为文学现象的观察者,看到了作家自己没有能自觉的因素。

文化中国的其他部分,无论是核心社区,还是边缘社区,都没有像离散社区那样,直接面对居住国的强势文化——中国人离散的区域,主要是西方欧美。所有我上文描写的情况,都是弱势文化直接面对强势文化时的自发“内省”反应。

在中国文化圈内可以恣肆张扬的想象力,到直接面对强势文化的华人文学中,就自动紧缩,内卷。三个圈反应方式不同,但是其文化动力机制是一致的:心理被欺辱后的自恋,精神被冤屈后的自辩,自我怀疑过多后的自赞。

一个自然而然的问题就是:三种作家,都是内省身份,为什么题材自限表现如此不同?

一个可能的回答是:这三部分人,虽然都是“华人”,但是华人本来就很不相同,尤其不相同的是成长背景。一旦自省,必然是回到不同的自我。但是这很难解释新移居作家,用西语与用中文写作的,居然有如此相反的题材选择。

另一个容易的解释,就是这些作家不得不迎合市场需要。这个说法的荒谬之处,是假定作家都既贪又笨,只知道挤顺风车,一味抄袭。这个解释低估了艺术家创新的动力,超越前人的自尊心。至少在优秀作家身上,语必惊人是一种本能。而本文检查的题材自限,许多是创造力优异的作者。

那么,唯一可能的解释,就是华人作家看到的自我,本来就是自我的诸多幻影。自我的本在,在我们的意识把握能力之外;自我的此在,也只有在意识解脱一切束缚之时,才有可能显现。在绝大部分情况下,我们能看到自我,只是我们面对的他者观察的视线。也就是说,他者的注视,照亮了自我的某个部分,某个想象面。

也就是说,华人作家内省的,不是主体,而是他者眼中的主体。对这种几乎咄咄逼人的注视,华人作家既需要吸引,又本能地抗拒。“我是什么人?” 只是“他们怎么看我?”的内化。

本文描述的三种题材自限,是三种不同的“自我内化”方式,三种把自我与他者区分开来的路线:

第一环圈的华人作家,用中文写作,有语言这个强大的鸿沟与宿主社会分开。因此他们可以热衷于探究华人在西方社会的“遭遇”,大部分力图在说:“你们为什么不明白我与你们不同?”

第二环圈的华人作家,用西文写作,他们的中国故事,就成了试图确立自我独特性的最佳方案。要与西方如此不同,当然不是当前急速全球化的中国,而是1976年前的中国——这的确就是所有这批作家的选择。

第三环圈的华人作家,要找到与西方社会的不同,首先就是肤色,身份其实也就是表皮那么浅。这就是为什么这批作家,觉得与其他亚裔(日本、韩国、越南)作家,更为亲近。他们故事中的中国,多半来自母亲的家乡传说,以及肤色与身份的苦恼。

我们应当觉得奇怪:1957年,夏志清就在纽约提出,中国现代文学一直受制于“中国执念”(Obsession with China),而难以探究人性的深度。

他的话声刚落,以台湾作家为主的“留学生文学”,本文说的三个环圈中的第一圈就出现了,中国执念变本加厉,造成的题材自限至今未消肿。至今所谓“新移民文学”,欢乐地走上台湾作家多少年前的老路。此后,随着美国少数民族权利运动,华裔英语文学出现了,讲述在唐人街的成长经历;当新移居者的西语文学大规模出现时,竟然又是一个题材大包干。

这三个环圈,在前后半个世纪不同时间兴起,却掀起了一轮又一轮“中国性执念”(Obsession with Chineseness)。看来批评家的真知洞见,苦心劝说,能起的作用很有限。

九、冲破自限的牺牲者

最后,我要提一下敢于冲破题材自限的个别勇者。

刘玉珍(Carolyn Lau)出身于夏威夷客家世代,她用夏威夷化名字Carolyn LeiLanilau 发表小说《奥诺奥诺女郎之呼啦圈舞》(Ono Ono Girls Hula)。小说依稀的叙述线索,消失在复杂语体之中:英语中混合了许多语言:普通话、广东话、客家话、夏威夷土语、客家洋泾浜、中学生法语。大写小写拼法印式,满篇出格,可以说,是华人文学的《菲尼根守灵》。身份、血统和语言一样混乱。此时,身份主体复杂的惶惑,反客为主,成为炫耀的资本。

此书大胆突破藩篱,狂欢不拘,获得“哥伦布前奖”,但是没有得到华人文学批评界的重视,不知道如何读,也就不知道如何评论。

加拿大“另类”女作家伊芙琳·刘(Evelyn Lau),她的自传小说《逃跑者》(Runaway, 1989),写她17岁离家出走做应召妓女的生活。后来的作品有《肉体少女》(Flesh Girls, 1993),《另类女人》(Other Women, 1995)。她的写作特别的地方是直接写西方“客人”对中国女人的注视。虽然也是“华人身份困境”,但是同一主题,变奏奇特:不只是华裔女人对自己的身份感到困惑,更是西方人面对一个“跳出身份”的华裔女子,感到难解莫测。

英国作家毛翔青(Timothy Mo),曾经三度入围布克奖。他的例子我在另一篇文字中已经讨论,此处从略。毛翔青的路子,显然不是“华裔作家”套路写法。原先他在一个拳击杂志工作,也不是一个经常看到黄面孔的地方。他似乎很有反体制的冲动,最后与出版社闹翻,抗议“受剥削”,自己成立出版社,出自己的书。他本应当知道,出书容易销行难,发行网是比出版社更无情的体制。无奈收摊之后,他“回到”远东,不知所终。

这几个出格者,遇到的是失败,是雄心受挫半途而废。他们不在于功力不够,而是他们跨出期待域,动作太大。我们遇到的问题,似乎不是华人作家自愿穿紧身衣,而是接受者——西方的,中国的读者与批评界——不能忍受如此的叛逆。

但是他们代表了一种希望,一个必然的前行方向。虽然步态可能趔趄,虽然敢于跟上的人不会很多,虽然愿意付出失败代价的人不会多,但是华人文学不会永远停留在这三层自限之茧内。

同类推荐
  • 少男少女文摘修订——思恋小语

    少男少女文摘修订——思恋小语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岁月书签

    岁月书签

    春节前,故乡散文女作家孔瑞平来家,请我为她将出的散文集作序。我非散文家,却不自量力,愿为之效劳,全在故乡情结。浏览全书“总目”,已逾百篇之巨,作者从全部文稿中选出二十余篇,复印成三宋大字,供我这老年人作序文时参阅。
  • 西滢闲话

    西滢闲话

    《西滢闲话》是陈源通伯先生在五四时期的主要作品结集。身为北京大学外文系教授,他的这些随笔本来确为"闲话",但他忍不住要对时事发表议论的作法,使这些文章成为与大是大非相关的论题,绝非一个"闲"字可以了得。文集中的部分篇什确为无关"大局"的"闲话"
  • 我心有猛虎,在细嗅蔷薇——徐志摩诗传

    我心有猛虎,在细嗅蔷薇——徐志摩诗传

    《我心有猛虎,在细嗅蔷薇:徐志摩诗传》以徐志摩平生经历为经,以徐志摩的诗文为纬,带领笔下最纯净的自由、爱和美。作者用细腻优美的笔触,剖开诗人矛盾杂糅、繁复瑰丽的内心世界,触碰那个在理想与现实、飞扬与坠落中冒险的灵魂,感受他在如火的激情和如水的温柔交织中颠簸挣扎着的心灵。
  • 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热门推荐
  • 天殇,人类危机

    天殇,人类危机

    大地震期间,外星人劫持了20名高三学生做为新物种的试验品。同学们为了逃脱令人恐惧的环境,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狮身人面兽”的帮助下,不但了解了人类物种的起源、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神话传说中的“龙”“熊人”、“牛头人”等那些“神兽”等等至今仍困扰人类的许多未解之谜,而且学习和掌握了许多高科技知识,学会了“宇宙飞船”的驾驶技术,历经一番血雨腥风,主人公龙宇、轩辕潇睿、东方梦薇终于踏上了返回地球的归途。
  • 捉鬼狱警

    捉鬼狱警

    在人们生活的空间,叫做人间,还有一种更加强大的空间,狱间,人间有人间的警司,狱间也有狱间的警司哦...
  • 那年的玩笑

    那年的玩笑

    两个同父母,同年级却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亲兄弟,撩妹高手许愿和高冷王子许亦在大学三年级时阴差阳错认识了奇葩转学生丁磊和中央空调单智凯发生了一系列有趣的事,以及四人的感情生活
  • 金牌召唤师

    金牌召唤师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身为召唤之道创始家族之后人却天生是个召唤废柴!没关系,我是穿越者啊!我还有全球直播系统!在线观看我的观众老爷们也不会眼睁睁的看着我在异世界受辱不是,所以打赏开宝箱都是分分钟的事情!我是召唤师,不是那么正统的召唤师,请叫我金牌召唤师!
  • 邪王独宠:修罗小狂妃

    邪王独宠:修罗小狂妃

    她是25世纪的异能特工,带着异能穿越而来,一纸天书引发惊天内幕。人前,她是聪慧、狡黠的商家嫡女,过目不忘,算无遗漏;人后,她是狠辣、无情的“修罗鬼手”,手掌天书,无所不能。他是不受待见的妖孽王爷,邪魅无情,却手握重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一纸诏书,姐妹易嫁,新婚之夜,她的新郎却成了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EXO禁忌

    EXO禁忌

    Thefurthestdistanceintheworld.Isnotbeingapartwhilebeinginlove.Butwhenplainlycannotresisttheyearning.Yetpretendingyouhaveneverbeeninmyheart.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而是明明不能停止思念,却装作对方从未走进自己心间。“边伯贤,我不喜欢你的对不对?”“吴世勋,我们还来得及的对吗?”——朴瑞希喜欢就收藏着吧~
  • 一切因为轮回

    一切因为轮回

    风云,一名没有名气的·学校的一名小教师,年龄只有17岁,薪水少得可怜,一个神秘的仙人的到来改变了他的生活,轮回开始了.......
  • 二十几岁女孩必须读懂的7种情感色彩

    二十几岁女孩必须读懂的7种情感色彩

    本书介绍了7种情感色彩,并分别介绍绿色信号、橙色信号、红色信号、灰色信号、黑色信号、蓝色信号、紫色信号在爱情中代表的情感。
  • 冥伐

    冥伐

    一个传承自远古的神秘种族,他们所拥有的能力是什么?为何每一次的现身,换来的都是无尽的恐慌?他们出现又是在象征着什么?下一次的现身又是何处?他们的身份何人知晓?是身不由己?还是如世人所说,他们是……
  • 火与刀

    火与刀

    金木水火土风雷,七系杂灵根修士紫七,六岁起被封印记忆,送入灭神火堂接受惨无人道的训练,学习杀人技法、修真之术、控火之术、炼丹之法……十六岁出徒后,成为灭神宗的一名杀将。为恢复记忆,为解救妹妹红一,紫七艰苦修炼,凭借独有的火蓝冰焰,以及一路不知级别的斩仙决刀法,披荆斩棘,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