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43600000015

第15章 论做人 品格自砺,誓做完人(2)

在翰林院,曾国藩已经是一个做了高官的人,许多人到了他这样的地位,早已觉得功成名就,可以放下书本了。可是他却把自己的书房命名为“求阙斋”,并详细地制订了日课。

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故凡仆之所志,其大者盖欲行仁义于天下,使凡物各得其分;其小者则欲寡于身,行道于妻子,立不悖之言以垂教于宗族乡党。其有所成与,以此毕吾生焉,其无所成与,以此毕吾生焉。

——曾国藩

二十岁前的曾国藩,其实胸中并没有远大的志向。只是在道光十年(1830),其父曾竹亭觉得自己的才质不及儿子,自己所知的尽教完了,就把他送到衡阳汪觉庵先生处学习了一年。此后,曾国藩眼界大开,助长了一些锐意进取的精神,特别是又回到本县涟滨书院就读时,得到师长刘元堂先生的欣赏,在刘元堂先生的栽培下,曾国藩痛下决心,毅然将原字伯涵改为涤生,按照他自己的解释,“涤”就是“涤其旧污之染”,“生”即“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意即告别旧我,走向新生之意。

他又给自己定下了一条座右铭:“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只问耕耘。”他相信自己终有一天,会像云中展翅翱翔的凤一样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引起九洲的震动;如同深山中的巨木一样,有朝一日会成为国家的栋梁。

在写给诸弟的信中,曾国藩更是明确地表示了自己的宏图大志,他写道:君子立志,有为大众谋求幸福、内圣外王的事业,然后,不愧对父母亲养育之恩,不愧为天地间一完美无缺的圣人。故而君子的忧虑是什么呢?是以自己不如舜不如周公而忧虑,是因自己的道德没进步,学问没长进而忧虑。如此,他会为顽固不化的小民固执不知改变而忧虑,会为野蛮的夷族扰乱华夏而忧虑,会为小人得志,封闭了有才有德的人上进的道路而忧虑,会为普通百姓得不到自己的关注而忧虑,所谓悲天命而悯人穷,这才是君子所应当忧虑的。至于个人的得失、家人的温饱、世俗的荣辱贵贱、流言蜚语,君子是没有功夫想到这些的。六弟科举不顺,就抱怨命苦,我私下以为,他所忧虑的事情太小了。

在写给好友刘蓉的信中,曾国藩说:“故凡仆之所志,其大者盖欲行仁义于天下,使凡物各得其分;其小者则欲寡于身,行道于妻子,立不悖之言以垂教于宗族乡党。其有所成与,以此毕吾生焉,其无所成与,以此毕吾生焉。”

在民族思想消沉,朝政腐败,吏治贪污,军事废弛的社会之杌陧的时代时,曾国藩作为封建势力的代表,尚敢于立此之宏图大志。

立志是一个人成事之根本。任何欲成就大事业,就必须要先立志。正如曾国藩在《五箴》中的《立志箴》里说:

“煌煌先哲,彼不犹人?藐焉小子,亦父母之身。聪明福禄,予我者厚哉!译天而佚,是及凶灾。积悔累千,其终也已!一息尚活,永矢弗谖!”

曾国藩的志愿,是和他的治学目的论紧密相关的。每个人治学都有自己的目的,或想跻身仕途,或想发家致富,或想陶冶性情,或想消遣自娱,或想著书立说以警后人。正如“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而曾国藩虽然是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官位进而得以升迁的,但他对箝制心智、残害性情的科举制度却贬损有加,他主张治学的目的应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或叫作进德与修业。

在给诸弟的信中曾国藩说:“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汞所生;一者修业之事,操习乎记诵词章之述,以图自卫其身。”

当然,这里的读书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阅读冲动,而是上升为一种理念上的行为控制,是治学意义上的读书了。

一方面,曾氏继承先秦孔子、孟子、墨子的观点,认为读书是为了提高品德情操,增长知识才干,使自己成为“贤士”、“君子”以至“圣人”。一方面秉承宋朝朱熹之学说,主张读书要“明天理”。从孔子到朱熹,都反对为个人消遣和利禄名誉读书。但另一方面,曾氏又不囿于朱熹的“性命”、“道德”空谈,而继宋朝陈亮“经世致用”及北朝颜之推“谋生”之说,认为读书大可报国为民,小可修业谋生,以自卫其身。因此,可以说在为什么读书的问题上,曾氏是在继承古代各种观点的合理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较为客观、切合实际的新的读书观。首先,曾氏明白表示自己读书不是为荣辱得失,而“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卫身谋食是人最起码的生理需要,它与追求功名利禄有着本质的不同。曾氏是反对为一体之屈伸、一家之饥饱而读书的,因此,他认为读书又以报国为民为最终目的:“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皆我分内事也。若读书不能体贴到身上去,谓此三项,与我身毫不相涉,则读书何用?”然而,时至今日,也还不乏读书为混文凭之人,读书为混官做之人,读书为时髦、为装饰之人,总之,是为一体之屈伸。

为一体之屈伸而读书者,虽有所成,但只会小成;为报国为民而读书者,虽路途远,但必将成其大、立其功。由此,我们想到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壮语。周恩来有一心为国、鞠躬尽瘁的美名于世,足以让后人世代瞻仰,因而成为一代伟人。

在大多数今人眼里,曾国藩不是伟人,由于时代的局限,他作为一名封建士大夫,在国与已的选择中更多倾向于后者。他的进德修身的延伸便是既成就自己,也成就别人,其明哲保身的思想依然存在。但是,他能够提出读书的最远目的是报国为民,已实属不易。

曾国藩虽然以成己成物为治学的中心,但是,对为人为己的区别却是很严格的。受《论语?宪问》中“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的影响,从而提出治学有为人与为己两种目的。

在曾国藩所处的那个时代不乏学问广博的人,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可以称得上是鸿儒硕士,但其中为别人做学问的人多,为自己做学问的人少。例如曾国藩在戊午十一月的《日记》里就说:“本朝博学之家,信多鸿儒硕士,而其中为人者多,为己者少。”“学者用力,固宜于幽独中,先察为己为人之界,分别明白,然后审端致力,种桃得桃,种杏得杏。未有根本不正,而枝叶发生能自畅茂者也。”

曾国藩所说的为己,就是抓住道理自己坚守,执着而不存他念,虽然功效不明显,但是在日益长进。所说的为人,就是曲就学问而阿谀世故,追逐大家都好,虽然看似明确,而实际上每天都有损失。因此,有志于治学的人,就不可不先求得自立自达。

关于为己与为人的区别,曾国藩在《送别刘君椒南归序》中说得十分详尽。他说:每个人都是五官俱备、百骸俱全,然而,一旦要埋头治学问,为人而学者,不去实践圣人的做法,而总是追逐大众的喜好,他的疲于奔命的一生只不过是为了一些庸人的毁誉,竟然为此死而不悔,这种人可称得上是最愚蠢和没有灵气的人!

曾国藩的这段论述说得何其激昂畅快,愿世上那些盲从附和的人听听,那些沽名钓誉的人也听听。不然的话,“群数十百人蚁而附之”,“以承奉人之意气”,一旦风气一转变,又去追逐那些大家都附会的东西,失去了真正意义上的自己。

为他人而读书,即使有些心得体会,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为自己而读书,才会更真切地体会到“甘苦寸心知”之含义,一点一滴的收获都是自己用汗水浇灌出来的,才会备加珍惜。为自己而读书的人,考虑更多的是自己的所思所感是否有价值,这种所思所感是否具有独创性,而不会被别人的好恶所左右,不会被流俗的见解所羁绊。其标准或尺度完全在于自己,这就在相当程度上成为一个自由人,而这是一切发明创造最基本的前提。

读书人用功学习,完全是一件为自己的事情,似乎用不着大张旗鼓。那些喜欢热闹的人,喜欢表现的人,喜欢投机的人,根本无视这一本来是微不足道的事实,而不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与别人并没有关系。这种现象在当代学者,当代作家中比比皆是。无非是自吹自擂、哗众取宠而已。为取悦他人而读书,或者为获得他人的尊敬而读书。为符合他人的标准而读书,这难道不既可笑,又荒唐吗?再说读书、治学是一种十分清苦、十分孤独的事情,古人不是说“学海无涯苦作舟”吗?读书治学的人就应该在不为人所知的幽居中默默耕耘,种桃得桃,种杏得杏。

所以,对于有心向学的人,曾国藩会劝你首先得划清为他人而读书,与为自己而读书的界限;然后再下一番苦功夫,实实在在地为自己而读书,抛开一切杂念、花招和世俗的观念,心净气正,无拘无束。

曾国藩曾经一直说读书应当“治大人之学”,他所说的“大人之学”是指什么样的呢?——以周公、孔子为儒家的中坚人物为例,以前的学者称他们为圣人,他们的学说,可以称得上是“大人之学”,然而,他们之所以成为圣人,成为大人,又是因为什么?追根究底,不过是“耳、目、口、鼻、心,知百体皆得职”而已;不过是“行为合乎仁义之则”而已;不过是“尽人性、尽物性”而已。其实,中间并没有什么秘密,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曾国藩所说的“治大人之学”,不过是使得五官百骸都发挥各自的作用而已,也是使行为合乎仁义而已,同时又是尽人性、尽物性而已。由此也可以看出,曾国藩的治学目标,不外乎进德修业,成就自己,也成就外物而已。

成就自己,就是所谓“内圣”;成就外物,就是济民利物,也就是“外王”。“内圣”即学探本源,“外正”即经世文章。曾国藩认为,一个人必须立“内圣外王”之志,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由于学问探到了本源,所以立志不凡;由于立志不凡,所以,他对当时几乎人人用心的科举仕宦,大不以为然。

曾国藩在写给弟弟的信中说:功名富贵,悉由天定,丝毫不能勉强。因而反复劝诫,科名有无迟早,都要坦然处之。他还说:这东西误人终身多矣,自己幸而早得功名,未受其害,不然,陷进去,最终成为无学无用之人。信中叮咛:靠得住的只有进德、修业。认为“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今日进一分德,便算积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业,又算余了一文钱。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

人生的意义决不在于科名仕宦,尤其在社会转型时期,时代需要有真本事的人,如果以科名仕宦之有无来定贤肖的话,那么,李林甫之流也是贤肖之人了。

由于时代的急剧变化打破了既定的资格、资历、门第、出身等种种限制,使有才能的人脱颖而出,因此,像左宗棠等人只是个举人,但出山后官至浙江巡抚,位至二品大员,席未暇暖,又升任闽浙总督,这主要得益于他的能力。有一段时间,左宗棠以自己未中进士心灰意冷,甚至人生都变得消极起来,咸丰皇帝知道后,通过郭嵩泰给左宗棠传旨:“趁此年力尚强,可以一出任事,莫自己糟踏。”当咸丰听郭说四十七岁的左宗棠仍想参加会试,欲取得进士后说:“左宗棠何必以进士为荣!文章报国与建功立业所得孰多?他有如许才,也须一出办事为好。”可见,在咸丰帝心目中,建功立业也是第一位的,为打消左参加会试的念头,咸丰特许左不再参加会试,加封“大学士”头衔,“赐同进士出身”。

从时代发展的高度,曾国藩提出要将科名富贵看透。“若不能看透此层,则虽巍科显宦,终算不得祖父之贤肖,国家之功臣。若能看透此道理,则我钦佩之至”。

曾国藩是一个进取心很强的人,他跟自己的弟弟如此谈科名与人生,并不是阻止他们参加科举,而是让他们了解,科场里面有许多虚幻不实的东西,人生的意义大于科举,应当尽心于进德修业,努力做天地间“内圣外王”的完人,这样才不虚此生,不负社会。

“内圣外王”的理想,贯穿了曾国藩的一生。

立世大智慧

由此可见,曾国藩进德修业的目的,在于自淑和淑世,也可以说是成己成物。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曾国藩认为读书对于国家,对于自身都是有益的。大可以报国为民,所谓“有民胞物兴之理”;小可以修身养性,卫身谋食立足社会。两者相辅相成,并不矛盾。

强烈的进取意识

“浩浩翻江海,争奔且未阑。古来名利客,谁不到长安。”

——曾国藩

现代心理学与成功学非常重视心态的作用,竭力主张保持积极的心态、进取的热情。这种主张是基于一个从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个重要判断:积极的心态是力量之源,是成功的推进器。这种说法是值得深思的。为什么有的人条件看似极好,却与成功总是无缘,而另一些人却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赢得事业的成功呢?考察起来,尽管有许多其他条件,但最后总是发现,成功者总是那些积极的人,即那些抱有梦想并且不安分的人。他们或许没有那些四平八稳者的老成,但也没有他们的怠惰与消沉。事情就是这样,只有狂者能够进取,也只有狂者能够成功。

曾国藩二十一岁在湘乡涟滨书院读书时改号“涤生”,意即涤除旧习,焕然一新。他自青少年时代就“锐意功名,意气自豪”。立志“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为光宗耀祖、报效朝廷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这种志向不能不在其诗作中有所体现,譬如他在诗中写道:“浩浩翻江海,争奔且未阑。古来名利客,谁不到长安。”他踌躇满志,信心十足:“莫言书生终龌龊,万一雉卵变蛟龙。”他二十三岁考取秀才,二十四岁考取湖南乡试举人,然后,远离家乡京师会试。但两次会试都落第了,他并不气馁,反而更加坚定了“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

曾国藩在功名仕途上的进取精神不是一般人所能企及的。他的成功是建立在自尊、自信、自强的意志上的。他写的《小池》就反映出这种思想:屋后一枯池,夜雨生波澜。勿言一勺水,会有蛟龙蟠。物理无定资,须臾变众窍。男儿未盖棺,进取谁能料。

他还坚信“是真龙必有云,是真虎必有风”:“苟有富必能润屋,苟有德必能润身,不必如孔子之温良恭俭,孟子之醉面盎背,而后为符验也。凡盛德之君子,必有非常之仪范,是真龙必有云,是真虎必有风,不必如程门之游、杨、尹、谢,朱门之黄、蔡、陈、李,而后为响应也。凡修业之大,人必有景从之徒党。斯二者,其几甚微,其效甚著,非实有诸己,乌可幸致哉。”也就是说,人能够“呼风唤雨”,表面上看起来是权大势大,众人不得不从,实质上只有品格自立,才能号令天下。

积极的心态和强烈的进取意识,使曾国藩在究心儒家文化,特别是程朱理学的同时,更加倾心于经世致用之学。

曾国藩所谓经世致用之学,包括政治、经济、法律、军事、社会民生。实际上,就是治国平天下之学,与今日的经济学相比范围要大得多。我们由一副常见的对联:“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便可以看出当日经济之学,即是经世之学,亦是曾国藩的救国主义。

要学以致用,就不能读死书、死读书,乃至读书死,而必须把书上的知识同现实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早年在京做官期间,曾国藩便开始究心“实学”了,例如地理知识的学习,常常左图右书,彻底求索。从军以后,更是熟读兵法,并在实践中加以验证。

同类推荐
  • 卡耐基人性的优点全集

    卡耐基人性的优点全集

    你有忧虑的坏习惯吗?如果有,那么你需要对自己的身心健康开一个“保养”计划了。千万不要让忧虑持续下去,因为忧虑是让现代人短命的坏习惯之一!让忧虑到此为止,是你获得健康和快乐的最好方法!既然如此你还等什么,何不拿起这本书,给自己的心灵来一次彻底的“清洗”呢?为了让现代人成功地征服忧虑,为了让广大读者更方便的品读卡耐基的智慧,我们精心编写了这本名为《卡耐基人性的优点全集》一书。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原则下,我们从现代人克服忧虑的角度,重新整理了卡耐基关于成功征服忧虑的方法和技巧。我们相信,本书能够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给你带来一片宁静和永久的快乐!
  • 人生的思考

    人生的思考

    《人生的思考》讲述了作为一位神秘的文人,詹姆斯·爱伦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他每日环顾世界,冥思苦想,终于发现了抚慰世人内心痛苦的疗法、引领众人步入成功的法则。对于那些正在经受心灵创伤、一直期盼成功的人们来说,这些作品犹如一股清泉,流入他们的心扉,滋润他们的心田。令人遗憾的是,直到爱伦去世以后,世人才发现其杰出的思想与文学才华,于是他的作品陆续问世,并且一直流传至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正如作者所言:“我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要写出一些作品,去帮助普天之下的人们,无是男是女,是贫是富,有无渊博的学识,老于世故或涉世未深,在他们自身之内发掘所有成功、所有幸福、所有真理的源泉。
  • 自己对了,世界就对了

    自己对了,世界就对了

    这是一本教人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的暖心励志书。人生不过是一场旅行,你路过我,我路过你。世界太大,生命这样短。要把它过得尽量像自己想要的那个样子,才对。卢思浩说:有人喜欢你,有人讨厌你,但都好过有人妄加定义你。在你年轻的时候,你必须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在别人眼里是好是坏随便他们,你要做的,就是把这种生活方式过成无可取代的样子。我们应该努力让自己无可替代。活着不是为了取悦这个世界,而是为了用自己的生活方式来取悦自己。我们精心策划了这本书,专门写给独自站在人生路口犹豫不前的年轻人。
  • 关于自然和社会的格言

    关于自然和社会的格言

    大自然是一朵易变的云,永远是一样的,而又从来不是一样。它将同一个思想铸成无数形式,正如一个诗人将一个寓意写成二十个寓言。而生活就是一场戏,每个人都演绎着属于自己的那个角色,并为自己的角色谱写着一个个华丽的乐章。看《关于自然和社会的格言》,让我们从名人的警句中领略自然的风光,从自然中品读人生的真理;同时还可从名人的格言里看社会中的万象,让我们从各种形形色色的社会生活中体味出人生的真谛!
  • 带着快乐去工作

    带着快乐去工作

    作为中国职业界健康系列读本之一,《带着快乐去工作》一书以“快乐产生激情,快乐营造健康和智慧,快乐营造迈向成就的职业活力”为主题,讲述了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幸福生活观。全书结合古今中外的快乐工作或生活方式,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郁闷、压力、缺乏原动力等问题,提出了快乐工作就是成功人生的哲理。
热门推荐
  • 转世驱魔者

    转世驱魔者

    他们和平凡人一样,有着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但他们又和平凡的人不一样,因为他们又有着另一种身份——“驱魔者”和“黄泉引路人”一样,他们注定背负着常人不能理解的包袱!
  • 英雄召唤师传说

    英雄召唤师传说

    那些身形庞大的巨龙翻滚在汹涌澎湃的云雾气层之间......银光盔甲的机械兵军队在大势攻占着硝烟四起的城市......丑陋的丧尸在街角路口上扒食享受着血淋淋的鲜肉......描述了一个宅男带领着热血小队,召唤英雄联盟对抗异界强大生物的故事。此书能让你爽的手舞足蹈.
  • 冥界之不朽冥魂

    冥界之不朽冥魂

    玄冥幽幽,混沌濛濛;待到宇内成一统,我自消散烟雨中。笑问天下谁与争锋,凌驾苍穹我为帝皇。
  • 零距离体验

    零距离体验

    长篇都市言情小说零距离体验简介一对博士生恋人作为爸爸和妈咪租进两个家庭,多少个日日夜夜的零距离,会演化多少令人遐想的故事?租赁关系、亲情关系、爱情关系、友情关系,在怎样纠结?怎样演绎?怎样扣人心弦?怎样撩人心扉?怎样考人心智?零距离触发的,是多少个“?”?如果想挑战自己的想象力,闲来点击一下本书,在一个个“?”之间极目骋怀,纵情想象,寻找“零距离感觉”,不亦乐乎?
  • 国学经典导读(中册)(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

    国学经典导读(中册)(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

    方水清等主编的《国学经典导读》是一本关于中国文化经典的综合导读作品,分上、中、下三册,中册精选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唐诗三百首》、《宋词》、《唐五代词》等著作,对每部作品都按“原文”、“译文”、“师说”、“知识卡片”、“故事链接”五部分进行详细解释,以便为读者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经典,提供必要的阅读门径与学习指南。
  • 花凤戏修罗:半路拐个夫

    花凤戏修罗:半路拐个夫

    不以风骚惊天下,就以妩媚动世人。这是她放浪形骸的行事标准,也是她的至理明言。谁让她生来就是尊贵的皇姑婆。受尽万千宠爱,特权一堆。宫内,调戏美貌妃子、待嫁公主、俊俏皇子。人人闻而丧之。宫外,浪荡青楼倚卧美人膝。是众家美女姐妹都爱的风流俊俏公子苏十三少。某一天路上偶遇一美男……惊艳。当下扬州将之掳来做驸马。哪知他人前温文尔雅,好欺负得很。人后却是富可敌国拥有神秘势力的北方修罗。
  • 修罗医仙

    修罗医仙

    身为医圣,却化作修罗,是救人,亦杀人神力,最高十帝阶,九圣级,八神尊,七仙台,六道成,五纯元,四问虚,三造化,二涅槃,一开元前三修身,中三修心、空间,后三修神,最高帝阶。
  • 绝色丹药师:邪王快滚开

    绝色丹药师:邪王快滚开

    她本是21世纪的金牌女杀手,却一朝穿越为纳兰家的废物,强势修炼,她助爷爷修炼飞升,叔叔也强势回归。心狠离去,却没有发现她早已沦陷在了某个男人的怀里。
  • 绝世医女:腹黑大小姐

    绝世医女:腹黑大小姐

    错付感情,涅槃重来,来到与她心性处境都十分相似的人身上。从此大放异彩。一次意外的祭祖让她得到了一只‘灵魂’,帮她生存,教她武功,兮言则要替他寻找一人。是谁?她不知道!怎么找,只有一块玉佩上留存着些残缺的提示。可是在不知不觉中,她和身边的人都陷入了危险之中,自从她出现以后,和平的生活在此被打乱了,一切的一切都将她推入不利之地,她该怎么办?会有人相信她吗?
  • 至尊之赤天

    至尊之赤天

    新书《最强之绝世星主》火热连载中,有兴趣的可以看看。这本书,等星主完结再考虑继续!少年赤天,心怀热血,勇闯天涯。以逆天之毅力,妖孽之天赋,于生死中徘徊,突破自身之极限,登临世界之巅,留不朽传奇,创万世传说。星之大陆,高手不尽,却终难出一至尊,统御天下。眼下虫魔肆虐,至尊路启。万世之人,争相逐鹿,至尊之位,虚位以待。这个世界,武者法师,永是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