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60500000001

第1章 古兰州城池遗迹考

赵世英

隋文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置兰州总管府,府治子城,(今兰州市城关区鼓楼巷一带),兰州之名,始于此时。其名由来,据《元和县图志》载:“取皋兰山为名”,所以称兰州。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改子城县为五泉县。并在皋兰山北麓开始筑城。当时新筑城址约在今五泉山公园以北的鼓楼巷、三爱堂之间。这座城东西长600余步(一步为5市尺),南北宽300余步。因系唐代所筑,故名“唐城”,俗称“唐堡”。至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安史之乱”之后,兰州被吐蕃占领长达86年之久,直至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十月,沙州(今敦煌市)人张议潮始收复兰州。

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改五泉县为兰泉县,治所未变,但对“唐城”城池进行重修。宋朝时因兰州黄河故道逐渐北移,北宋王朝为了凭借黄河天险,防御西夏南犯,于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三月,朝廷下令在兰州“展筑北城”。北城旧址约在今中山铁桥南端偏西一带,因“河畔有石如龟”,又呈红色,且伏城垣下,故名“石龟城”。据《元隆一统志》也载:“石龟城在兰州城北河畔”,都说明兰州此时有了两个城址,新城按方位称“北城”,按地形特征称“石龟城”。

1949年8月26日,解放时的兰州城(关)墙的遗址,为明代所筑。明太祖洪武十年(1377年),“指挥同知王得,增筑城墙”,这便是最早所筑建的兰州内城(也称子城),此城呈东西略长、南北略狭的长方形。东西长1里280步(1步为5市尺),南北宽1里82步,周长6里200步。城墙高3.5丈,宽2.6丈(一说2.5丈)。四面城墙的大致走向为:东城墙基本上沿今静宁路延伸,经过了张掖路东口、武都路东口;南城墙紧靠今庆阳路、中山路北侧而行,穿过了曹家巷、酒泉路、永昌路等街巷;西城墙沿中山路西段而行,经过了张掖路西口、武都路西口等地;北城墙基本上沿滨河南路延伸,经过了永昌路北口、市委、山字石等地。为了当时防务需要,兰州和全国多数古城一样,城外都有护城河。兰州城北以千里黄河为屏障,在城东、南、西三面各开挖了宽3丈、深1.5丈护城河。并在各城门出入处的河上,架设吊桥。遇有军情发生,进出城门的人员必须被验明证件,方可放吊桥进出。这座兰州古城,共开四个城门,东为承恩门(后改称来煦门),故址在今张掖路与秦安路交汇处;西为永宁门(后改称镇远门),故址在今张掖路西口与西关什字交汇处;南为崇武门(后改称皋兰门),故址在今酒泉路与金塔巷东口交汇处;北为广源门(后改称水北门),故址在今永昌路北口与滨河南路交汇处。四个城门各建有层楼,俗称“城门楼”,平时派兵把守,瞭望军情,战时城门启闭森严,盘查出入行人。另外,城墙上还建有“敌楼”10个,睥睨(即垛口)1927个,用以防御敌人攻城之用。

明宣宗宣德年间(1426—1435年),由于城市发展的需要,佥事卜谦、指挥戴旺增筑周长18里123步的外城(郭城),呈不规则形分布在城东、南、西面,亦称“关城”。新建的关城有九个门,即:东为迎恩门(俗称东稍门),在今东方红广场西口与庆阳路东端交汇处;东北为广武门(俗称新关门)。在今秦安路东端、甘肃省畜牧厅门前稍西处;再往东北为天堑门(俗称下水门,又名小水门,后改称庆安门),在今静宁路北端与滨河南路交汇处;正北为天水门(俗称桥门),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陕甘总督杨遇春改称通济门;正西为袖川门(俗称西稍门,1942年,改称定西门,1945年又改称宗棠门),故址在今解放门处;再往西南为靖安门(俗称下沟门,后又改称静安门),故址在今临夏南路东段路南通向上、下沟兰州市食品厂门口处;西南为永康门(俗称窑巷口门,后改称安定门),故址在今万顺楼与胜利宾馆门前马路处;正南为拱兰门(俗称南稍门),故址在今酒泉路兰州卷烟厂右侧处;东南为通远门(俗称小稍门),故址在今宣家巷与畅家巷西口交汇处。

明孝宗弘治十年(1497年),都指挥梁瑄修筑东关外墙,“凡三百六十丈有奇”,俗称下东关。“为游击兵营戍守”之用。至此,兰州城(郭)建筑基本固定,直到1949年兰州解放。

明世宗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兵备副使朱,对兰州城墙进行修葺,并将“护城河”加宽加深。明神宗万历八年(1580年),兵备副使李尧德修葺北城墙,将原来的“砖石城堞、俱易为砖”。

清康熙六年(1667年),甘肃巡抚刘斗补修城墙,重建城门楼。

二十四年(1685年),巡抚叶穆济再次修葺兰州城(郭)。这样,经明、清两代多次扩建维修,除北面靠河拓展困难外,兰州东、西、南三面皆展筑三、四里不等的“关”。因此,旧兰州城有东、南、西三“关”,而独无北关。“西关”、“南关”地名至今还在用。

清乾隆三年(1738年),甘肃巡抚元展成奏准清廷,将甘肃政治中心——临洮府由狄道(今临洮县)迁至兰州,改为兰州府,并始置皋兰县,以为府治。元展成再次对兰州城(郭)“募民修葺”。这是清代对兰州城(郭)修葺规模最大的一次。当时适逢连年大旱,大量灾民奔集兰州度荒。元展成利用“以工代赈”的办法组织饥民修葺。

当时“灾民应征(赈)者十五万余口”。工程于当年三月开工,六月告成。参加修葺的砖瓦、木、石、泥工52230人,民伕121232人,全部工程共用砖3808830块,瓦82000片,石条13128丈,以及其他大量建筑材料。这样修葺,将东、南、西三面城(郭)墙内外甃以砖。即在原筑土城(郭)墙内外用砖包砌,俗称“砖包城”。唯北城墙濒临黄河,为防潮湿腐蚀,乃用巨石衬砌。

清同治元年(1862年),护理陕甘总督恩麟在内城城门之外增筑瓮城,其形状如人之右臂平举,向胸腔弯曲的大半圆形,将城门从正面遮护。这样,人们从正面看不见城门,须绕到瓮城弯曲处才能进城。夜幕将临时,城门都用小枕头大的铁锁锁上。除京城传递重要政令的人以外,任何人夜间不得出入。城门的两扇木质大门扇,用2—3厘米厚的生铁皮层层压钉,即防捣毁又防火焚,在军事技术落后的时代还算管用。

同治二年(1863年),对护城河再一次进行疏浚,挖出沉淀的泥沙,补修两岸。六年(1867年),又进行了一次疏浚。今兰州城关区东、西、南城壕的命名的由来,就是根据清朝开壕注水而产生并延续下来的。

清光绪三年(1877年)陕甘总督左宗棠、十四年(1888年)陕甘总督谭锺麟、十六年(1890年)陕甘总督杨昌浚均对城郭、内城作过修葺。在内城修敌楼10个,睥睨1929个。在外郭建敌楼6个,睥睨3920个。在每个睥睨(俗称垛口)上修有向外开枪的口眼。

抗日战争时期,日寇敌机不断轰炸兰州,为便于市民防空疏散,甘肃省政府主席朱绍良于1939年下令在下东关(今广场西口)南侧外郭城墙上增开一门,叫“东南门”,在庆安门西侧的山字石北口增开一门,叫“东北门”;在今中山路与永昌路南端交汇处增开一门,叫“西南门”。西南门修建时为两个城门洞,俗称为“双城门”,并沿用至今。1941年,又在水北门东侧(今通渭路北口)增开一门。

除增开城门外,并将南稍门、西稍门、桥门三座外郭城门及西城门、东城门两内城城门楼拆除。这样出入更方便了。第二年又用青砖将拆除城门楼的五处城(郭)门进行重新修建,办法是:用砖砌成一道墙,马路中间开两个门洞,左右人行道再开两个小门,共开四门。

另外,内城的四处州门都拆除了,都成了缺口,城郭之间交通也方便了,防空疏散及时了。

尽管兰州人民做了最大防备,1941年,日寇敌机狂轰烂炸造成的破坏依然十分严重,市区多处被炸成一片断垣残壁,瓦砾废墟。

甘肃省政府主席谷正伦,兰州市长蔡孟坚,为了防空疏散,进一步将原市区中心的六条主要街道由原仅容单行车辆的狭窄(用大石块铺面或纯土路面)马路,拓建宽为25—30米、并用碎石拌石灰灌浆铺筑的马路。两旁修有宽3米,用青砖砌铺的人行道,并栽植行道树等。在抗战情况下,市容有所改观。

这次扩建马路时,一律将旧式临街出檐古建筑铺面,统一改建为砖木(土)结构的二层楼房,以示整齐划一。对不少古建筑造成损坏,令人惋惜。1949年兰州解放时,酒泉路、张掖路、庆阳路、中山路(胜利宾馆以东至南关什字南端)、秦安路、武都路、静宁路、临夏南路、通渭路等一些主要路段,基本是那次改造的格局。

当时在扩建马路时,除增建左右人行道,栽植行道树外,还令每家商店门前置一口水缸,并灌满水备用。警察在一日中午、下午两次喝令商店洒湿路面。商店老板为了免受警察故生枝节敲诈勒索或借故枉生是非加重处罚,总是按时令相公(即店员)洒湿各自门前马路和培植好行道树木。自此,兰州旧城街道(马路)两旁始有行道树栽植和左右人行道。

附:旧兰州的城郭门楼和鼓楼城门楼:原兰州旧城内城、外郭(关)门上均建有城(郭)门楼,其中以北城门楼建修年代最早,在其城门内墙上嵌有“玉关锁钥”四字石匣一通。东、西两城门建修稍迟。以上3座城楼均高三层,纯木结构,雕梁画栋,飞檐兽脊,很是壮观。但又以南门楼最为雄伟,其建筑为三层,每层为五大开间,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旧址在今酒泉路与金塔巷东口交汇处马路中心。此地处明肃王府(今甘肃省人民政府院)正南,所以建筑上较其他城门楼皆肃穆壮观。上有“万里金汤”4个大字,浑实厚重,1947年旧兰州市政府文化馆曾设此楼上,并曾举办过张大千、于右任、张治中等名家书画展。

外郭(即稍门)城楼,均略小于内城四大城门楼。唯以桥门(即通济门),因地处通往河西走廊、新疆、青海等地要冲,故建筑雄伟。其余稍门再不一一叙述。

鼓楼:兰州旧城原建有一座鼓楼(俗称“钟鼓楼”)。旧址在今兰州第一工人俱乐部(即城隍庙)前,临近张掖路。始建于明代,其规模因以建于县城(当时兰州为县)之故,远不及西安省城、甘肃陇西、酒泉、张掖(府城)鼓楼的高大雄伟。兰州鼓楼四面各开有门,门不大,行人可穿行,车辆需绕道。1954年,随着城市的发展,它因阻碍交通被拆除。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兰州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古城的踪迹很难寻找了。创业艰辛,回忆兰州遗址,应保护好有价值的文化遗产,使新兰州更加壮美。

(《甘肃文史》2006年第1期)

同类推荐
  • 用破一生心

    用破一生心

    一提起智慧,一谈到哲学,人们往往津津乐道于柏拉图与弟子们散步其中的古希腊阳光下的花园。可是,洛阳宫长生殿的镇殿金狮子,似乎却被很多人漠视。
  • 西方文化概论

    西方文化概论

    本书介绍西方国家的地理环境与自然资源概论、西方社会发展的注意历史阶段、主要文化成就以及社会政治经济特点
  • 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妙手回春术

    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妙手回春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联系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
  • 古代天文历法

    古代天文历法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和合”文化下的崛起与发展

    “和合”文化下的崛起与发展

    本书有关材料及数据均出自国家正规报刊和权威媒体网站。引用数据和相关论述如有错误之处,均以我国官方发布材料和国家权威报刊为准。敬请读者批评并指正。
热门推荐
  • 通天不朽

    通天不朽

    众生苦苦挣扎,只为那通天仙道,只求不朽不灭,他似魔似神,不羡永恒,诛灭仙佛,脚踏幽冥,他一怒血染青天,一吼道灭天尽,再无一人可以阻挡他的脚步,只为囚住那不朽,嘲笑那永恒,破灭忤逆他的存在。身为仙门普通弟子的萧宇,偶得奇缘,从此逆道九天,在逆境中崛起,只手掌控永恒不朽。
  • 爱的远方是幸福

    爱的远方是幸福

    当肖美告诉叶紫“丁可心已经结婚了,而新郎却不是于谨轩时”,叶紫还是沉默了好一会儿才给肖美回了个“嗯”字。好不容易才听肖美爆完八卦,放下电话,百无聊赖的一个人在城市的角落里瞎逛,心情,忽然变得有些沉重。丁可心,肖美以及自己,在最美的青春年华里都曾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深深的迷恋过那个人,真情也好,暧昧也罢,如今都已各自天涯。曾经有一瞬间,为自己那么的懂你而动容,后来却发现,原来懂你的人不止我一个。爱情路上,多少人抵死纠缠,多少人擦肩而过,假如不曾哎到远方,谁又会知道,谁才是谁的归属,,,
  • 霸道总裁萌公主

    霸道总裁萌公主

    他是冷面总裁,唯独对她倾心,她却在某一天伤害他之后突然消失,他发誓,要将这个女人找回来,三年后,寻找无果,一个小包子突然出现,拍着他的肩膀:“爹地,妈咪说她照顾不了我了,以后,你要好好照顾啊!!”
  • 问丹行记

    问丹行记

    我本六丁火焰生,窍开造化出乾坤。铅龙起火离宫转,汞虎相合坎里分。妙法发在八景处,神通得于老仙人。七返九还采芙蓉,玄都紫府献道尊。
  • 龙焰魔幻传说

    龙焰魔幻传说

    在交错与混乱的时空下,轩辕拓无意间碰触了交错之门,从此让他成为一个半数生活在现实、半数生活在魔幻世界中的奇异生活,在两地时空与混乱交错中,他生命线走进了交叉领域,开启了一个完全不同生活,从此纵笑人生路。
  • 重生之握住幸福

    重生之握住幸福

    “我做的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有个曾经很爱很爱我的人站在我的面前我没有好好的把握住而是把他推开了,我也没有想过他默默的为了我做了那么多的事情,而我不知道,还做过伤害他的事,如果,上天能够给我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紧紧的握住他,在也不会放手了”。上面这么长的一段文字是我们的女主角林雪所想的啦。喜欢的这篇小说的人请进,请多多支持,不喜欢的请勿喷
  • 陈刚中诗集

    陈刚中诗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爱上骗局

    爱上骗局

    她是个平凡的女孩,她想平凡的过一生。飞来横祸竟然会找上这么平凡的自己?!她自认不是倒霉蛋,可为什么这种稀奇古怪的,关于骗局的事会发生在她身上呢?谁会相信帅帅的他会爱上一个笨女人?这个该死的老处女到底是怎么走进了他的心?谁的阴谋、谁的骗局,到最后又是谁的胜利……
  • 佛说救疾经一卷

    佛说救疾经一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睡觉,校草大人!

    睡觉,校草大人!

    C大校草,沈氏未来接班人,,,,,一系列名誉,他的未来是暗无天日的,可在别人眼里,他的前途是光明的,殊不知,沈氏的权利是无人可以撼动的,沈家公子,自小是在重重危机下长大的,没有美好的童年,,,背负着艰巨的使命,,,,直到她的出现,他的生活从此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