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62400000012

第12章 有准备才能打破游戏规则

走不出的灰色地带

忽必烈说过中书省是朕的左手 枢密院是朕的右手,御史台是医治朕的两只手。要是皇帝的脑子生病了怎么办?就是要靠丞相和给事中及其谏议大夫来医治。

而朱元璋废除相权,一再打破皇权的灰色界限,引发了一系列风波和动荡。他虽然是权力之主,但也要遵守权力上层的灰色地带。如果没有灰色地带的制约,制度越突破和创新,就会对国家造成越大的伤害。

洪武十三年(1380)正月的某天,大明王朝的独相胡惟庸称他家的旧宅井里突然涌出了甘泉,于是散布天降祥瑞的消息。为了显示自己不敢独享祥瑞的端正态度,胡惟庸邀请自己的皇帝朱元璋前去观赏此等稀罕事。这事有点蹊跷,不过既然是上天降下的祥瑞,作为皇帝的朱元璋又焉有不去之理?

天下之大,只要我们稍加留心的话就会发现,全国各地每天都会有稀奇古怪的事情发生。而在那时,无法解释的事都会与天王老子扯上关系。皇帝是天子,上天捣鼓出来的玩意,天子又怎能不去捧捧场。就在朱元璋走到西华门时,突然有个太监闯到他的车马前,紧紧拉住了缰绳。太监像个天外来客,瞪着无辜的大眼睛直愣愣地看着朱元璋的銮驾,半天没说出一句话,却急得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淌。询问之下,才知这名太监名唤云奇。

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小小的太监胆敢冲撞当今皇帝的圣驾。缓过神来的卫士们立即扑了过去,将云奇按倒在地就是一通乱棒,差点没把他活活打死。可无论怎么打,云奇一直用手指着丞相胡惟庸府邸的方向。这引起了朱元璋的高度警觉,他感觉事情来得太过突然,其中必有隐情。他当即让车队返回,自己亲自登上宫城向丞相府邸方向望去。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他看见了什么呢?,按照史书记载,朱元璋发现了胡惟庸家墙道里都藏着士兵,刀枪林立。在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皇帝的眼神比我们普通人不知道要犀利多少倍,居然可以穿透厚厚的墙看见藏匿其中的刀兵,比红外线还要厉害。朱元璋当即下令将胡惟庸逮捕,并于当天将其处死。

这里有一个天大的疑问,那就是云奇身为内使,居西华门,离胡惟庸的府邸非常近,既然他事先已经知道胡惟庸想要谋逆,可为什么不提前告发。非要等到事发前一秒,才冒着杀头的风险拦驾阻止?况且如果胡惟庸真要谋反,也是秘密设下埋伏,怎么会堂而皇之地将刀枪亮在光天化日之下,让朱元璋登上城墙就可以一览无余。丞相谋反这么大的案件,当天就被下狱,当天就被处死,处置得如此匆忙,不得不让人心生疑虑。据《明太祖实录》记载,也就在事发四天前,正月甲午,中丞涂节已经告发胡惟庸谋反,以朱元璋猜忌多疑的性格,怎么还会冒冒失失地去胡惟庸家看子虚乌有的祥瑞?可见,云奇告变是不可信的。

但无论过程怎样,胡惟庸谋反案却成了板上钉钉之事。这件事前前后后长达十余年,诛杀了三万余人,成为洪武年的第一大案。事后朱元璋亲自颁布《昭示奸党录》,告诫帝国的文武官员们,做臣子莫学胡惟庸,不会有好下场。

这是一场早有预谋的布局,还是丞相胡惟庸真就有了谋反之意?

开国之初,朱元璋对自己的权力系统还没有完全腾出手来认真梳理,只是在自己的王朝体制建立上照搬元朝时期的那一套,在中央仍然设立中书省作为辅佐帮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机构。中书省的权力结构设置是左、右丞相(后改名丞相),秩正一品,左、右丞,秩正二品,参知政事从二品,其属官有左、右司郎中,员外郎等官员。

在当时看来,中书省的权力极大,可以说是总领百官,工作事务涉及方方面面,就连帝国的一切命令及章奏也需要中书省呈转颁发,不然就视为违法和无效。除了人事任免权、决策权、行政权、监察权、财政权等大小不等的权力,中书省还同时掌管军权、军务。也就是说,靠着中书省一个权力机构的运转,皇帝就可以不用上朝了。

在这种权力背景下,皇帝坐在那里,不像是一个人,倒像是一个震慑人的牌位。丞相的权力也极大,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就连后来盛极一时的六部长官也下辖于中书省,成为其属吏。自洪武元年起,中书右丞相徐达就还是军中的最高指挥官,可谓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直到十七年后他死在北京城。

从秦朝创立丞相制度起,排除一些历史时期出现的波折,丞相的权力时大时小。丞相制度天生就有个缺点:那就是皇帝和丞相的权力分配问题难以平衡。别小看这个问题,因为在王朝的制度中皇帝是至高无上的独裁统治,官家集团只有一个老板,那就是皇帝,所有的人(包括丞相),都是给皇帝打工的。丞相的特殊性质就在于,他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如果与皇帝的关系处理得不好就会引发许多麻烦甚至危及江山社稷。如果皇帝太强势了,丞相就会经常换人,而且有可能是换一个杀一个;皇帝太软弱了,皇权就可能为相权所架空。

一旦这种局面形成的话,朱元璋所能做的就只有根据丞相的建议发发圣旨就可以了,自己根本不用操什么心。时人可以不知道他朱元璋是谁,但一定会知道当今的丞相是谁,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朱元璋出身于草根阶层,但是在当了皇帝以后,他还是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底子薄,知识结构非常不合理。他在学习前朝明君圣主们治国的经验的同时,也以一个草根阶层的立场来观察自己的帝国和臣子。比如说这时候他就会想起宋朝的王安石、司马光、秦桧这些实权派大臣,这些人在掌权时都是说一不二,风头有时候甚至盖过皇帝。他还会想到,丞相因为权力过大就有可能干预到皇帝的意愿,甚至威胁到皇帝本人的权力和地位,搞到最后自己的地盘自己也做不了主。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就是一个前车之鉴吗?

这应该是朱元璋内心深处最大的忧虑,这种忧虑促使着他将会对本朝的权力结构做出重大的改革与调整。

新朝刚立,朱元璋就任命了两位丞相,分别是左丞相李善长,右丞相徐达。

作为新皇,左右丞相无异于早期明教中的左右护法,一文一武。当朱元璋还是吴王的时候,李善长便出任了右相国。在相国这个位置上,李善长干得还是很有起色的,也充分展现了他裁决如流的相才,是大明开国的首功之臣。李善长是安徽定远人,和胡惟庸是小同乡,和朱元璋算是大同乡。而徐达和朱元璋是小同乡,都是安徽凤阳人。

在年龄上,李善长比朱元璋整整大了二十一岁,不应该算是同辈中人。李善长并非草根阶层出身,史料记载“少读书有智计,习法家言,策事多中”。由此可见,他是一个读过书,修习过法家思想,深谋远略的底层知识分子。但李善长又与通常意义上的儒生有着很大的不同,爱"习法家言"的人往往是封建世道里的实用主义者。他们认为儒家信奉的“为政以德”那一套过于柔和,不足以为政治国。从某种意义上说,李善长与朱元璋在性格上有相似之处,朱元璋登基后在自己的权力系统推行的铁血政策与法家 “以暴抗暴”的统治理念如出一辙,让权力成为嗜血的猛兽。

李善长这样的实用主义者,身逢乱世,他们活着的全部意义就是为了能够找到博取权贵的机会。读书是为了破解生存的密码,在他们眼中,普世的家国情怀只是一场自欺欺人的游戏。而他所使用的计谋和手腕,也是为功名利禄服务的。儒家推崇的导君于正、匡扶社稷的人文理想,在其头脑中所占的比重是极少的,也是不切实际的。

洪武初年,明朝权力系统的实权派人物大多是朱元璋的同乡,也就是所谓的“淮西勋贵”。他们和朱元璋同饮淮水,操着同一方言,有的甚至是他儿时一起放牛的伙伴。在十余载栉风沐雨的征战途中,他们形成了一个以朱元璋为核心的坚强集体。而淮西官僚集团的核心人物就是李善长。

也正是因为这种地方势力的抱团,才帮助朱元璋从民间社会的最底层一步一步走向了权力的巅峰。这种权力结构中的“地缘效应”在打天下的过程中,起到了黏合剂的作用。可以说“淮西集团”个体之间结成了以同乡、师生、亲友为纽带的庞而杂的人际网络,这个网络在明朝初年的官场上也表现出了惊人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

中国的熟人社会讲究差序格局,打个比方说就好像我们把一块石子丢在水面上,水面会形成一圈圈向外放射的波纹。而每一个人都是自己圈子的中心。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向外辐射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累积和增加,而社会范围也正是由一根根私人联系发展起来的网络。

一个时代的权力系统扯出来的私人网络越多,也就是分离出来的子系统越多,那么这个时代的权力私有化成分也就会越重。盘根错节的网络关系就等于把权力结构进行一系列的重组和再分配,它的目的指向性就一个,那就是把正式权力资源当做自己的私有财产来使用。这也是为什么在封建政治制度中,官与民在对权力的认识上会产生激烈地冲突的根本原因所在。

地方势力带来的是权力资源的私有化,这种私有化又将孕育出主宰官家权力的富豪权贵阶层。当士族权贵们利用自身所掌握的权力、暴力、财富、势力等完成权力资源的世袭制传递,也就意味着,作为终极资源和最高资源的官家权力,也正在进行着潜移默化的重新分配。“淮西集团”的产生,主要是源于制度性的权力管道渗透进古代中国的传统乡土观念,并使得这种“地缘性”的观念也转化为官场基因的一部分。

李善长作为“淮西势力”的领军人物,在他最初投奔朱元璋的时候。朱元璋就曾经问过他,如今乱世当道,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平定天下。

李善长的回答是:你应该向秦末大乱中起家的汉高祖刘邦学习,刘邦同样是一介草民,但是他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乱杀人,也就只用了五年时间,便成就了帝业。您是濠(今安徽凤阳)人,距汉高祖的老家沛县(今江苏沛县)不远。山川王气,将会在您身上得到应验。只要您效仿刘邦,将来的天下就一定是您的。

朱元璋对李善长这种既有马屁效应,又具有前瞻性的回答很是满意。于是李善长也就长期留在朱元璋的身边做了一名谋士,同时负责军队的后勤补给工作(为参谋,预机画,主馈饷,甚见亲信)。如果我们能够知道汉代萧何就是靠为刘邦转运粮饷而摘得头功,并进而荣升丞相,也就能够明白此时的李善长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地位有何等重要。

朱元璋自称吴王后,就封其为右相国。因为元朝是以右为大,所以说这时候的李善长已经是帝国的大管家。他并没有辜负朱元璋的信任,不光接手军机檄文之类文案工作。更主要的功绩是保障了军队的后勤供给,使得前线将士能够安心作战。同时他还以元朝制度为基础,取利弃弊,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如经营盐,立茶法,立钱法,开矿冶炼,定鱼税等等。

在李善长的高效运作之下,朱元璋的统治区域呈现出一派兵强马壮,生产繁荣的景象。吴国元年,朱元璋论功行赏,封李善长为宣国公。后来改革官制,不再如元朝那样以右为尊,改以左为大,李善长也就理所当然被拜为左相国。

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大封功臣,李善长虽然没有在战场上刺刀见红获取卓著的军功,但并不妨碍朱元璋对他高看一眼。褒奖他的理由是:后勤保障工作做得好(给军食,功甚大)。于是授太师、中书左丞相,封韩国公,岁禄四千石,子孙世袭。

除了上面这些优厚的待遇,朱元璋赐给李善长铁券,“免二死,子免一死”。也就是说凭此铁券,李善长本人可以赦免两次死罪,其子可以赦免一次。在朱元璋封公的六个人中,李善长名列第一。在颁发的嘉奖令上,李善长被比做汉代的萧何,其风光程度在洪武功臣中绝对是独一无二的。

这时候的右丞相徐达常年领兵在外东征西讨,朝中实权基本上是掌握在李善长一个人的手中。以他为首的淮西集团在帝国的权力系统中炙手可热,这种权力上的垄断地位也为其他地区的政治势力所不满,所觊觎。但是在朱元璋的保驾护航之下,就算其他权力集团有什么非分之想,也只能将羡慕嫉妒恨暗藏于心。

淮西集团的权力勋贵们把持了洪武初年的帝国权力要塞,由他们释放出的熏天势焰让其他派系根本无法近身,更谈不上掣肘。当权力集团内部各个派系之间的欲望无法得到遏制的时候,那么帝国的权力纷争也就愈演愈烈,一发而不可收拾。

在朱元璋的一手扶持之下,淮西勋贵的权势被推至最高点。而淮西集团与其他派系之间的矛盾也由最初的暗流涌动,开始浮出水面。为了能够巩固自己的既得利益,攫取更大的权力空间。淮西勋贵又既能容下其他势力集团与自己利益分肥,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来打击压制其他势力团体。从前期的李善长到后来的胡惟庸,前后十七年的时间,淮西权力集团竭力挤压非准人的权力生存空间,根本不给非淮人包揽大权的机会。正如明史专家吴晗所说:“对不是自己系统中的人排挤,从乡里观念出发而演成的政治斗争,是洪武初年政治上的一个特征。”

随着淮西集团势力的日益膨胀,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了皇权。李善长位居左丞相,地位仅次于朱元璋这个帝国一把手。加上他又是皇帝的同乡,权势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不光其个人权势到达巅峰,就连亲友的势力也遍布朝堂内外,人事关系盘根错节。

对于这样的功臣,历代开国皇帝既用之又忌之。用是因为确实好用,忌是因为功高震主。有一次,朱元璋斋戒过后,与李善长有过一次语重心长的谈话:“人之一心,极艰检点,心为身之主,若一事不合理,则百事皆废,所以常自检点,凡事必求至当。今每遇斋戒,必思齐整心志,对越神明。”这句话就是说,作为一个臣子要时时检点自己,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凡事都要讲究一个度;如果一件事情做得不合理,那么就可能会前功尽弃。

聪明如李善长,又怎会听不出朱元璋这句话的弦外之音?这是皇帝在向自己敲响警钟,让他做人要低调,不要过于张扬。在这次谈话后不久,李善长就以“患病”为由向朱元璋递交了辞职报告。

朱元璋没有与他多绕弯子,就顺势批准了他的请求,然后将其打发回老家安徽定远。虽然中央朝廷赏赐给李善长土地若干顷,并赏给150户人家为他守冢,佃户1500家,仪仗卫士20户。可物质上的丰足远远比不了权力带给一个人的精神满足,虽然是荣归故里,可李善长觉得这是一件丢人的事。五十八岁就被提前退休,回家颐养天年,远离了权力的核心地带。

在李善长回乡的第二年,无官可守的清冷岁月让曾经执迷于权力的他寂寞难耐。他偶尔会站在淮水岸边,遥望着南京的方向,徒留一声叹息。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权力真是一个好东西,它带来的不仅仅是财富与显赫,更多是来自于精神层面的强大。不甘就此谢幕的李善长连着向朱元璋发了几道奏疏,汇报说自己病早就好了,希望能够继续为帝国服务,发挥一个老同志的余热。

朱元璋看着奏疏苦笑连连,这个老伙计想要重新回归权力中枢的想法显然是过于天真。朱元璋担心他再次进京,就在凤阳当地给他安排了一个活干。委托他在凤阳主修宫殿,接着又将江南14万户富裕人家迁到凤阳,在家乡再造一座皇城。朱元璋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将李善长像钉子一样锲在中央权力核心之外。

洪武九年(1376年),朱元璋将女儿临安公主嫁给李善长的长子李琪,并封李琪为驸马都尉。在准备操办喜事时,他通知李善长可以进京。

当年的丞相,如今又成为皇帝的亲家翁,此等荣耀绝非一般人能够享有的。他进京以后,虽然被朱元璋委任了一些职务,但是想要东山再起亦是枉然。这时候的他只能面对昨日的荣耀空叹,因为他已经没有能力再次染指帝国权杖上那颗最耀眼的宝石。

同类推荐
  • 手腕:中国历史上的权力游戏

    手腕:中国历史上的权力游戏

    本书撷取若干历史上的权力斗争故事,全方位地展现权力斗争过程中斗智斗勇的手段,来突出这些历史人物的政治斗争策略以及权力争夺过程。
  • 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情:夫妻情笃

    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情:夫妻情笃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也是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出了绚丽多彩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被大家代代传承。
  • 当代世界民族冲突问题研究

    当代世界民族冲突问题研究

    本书共六章,内容包括国家建构中的民族冲突、当代民族冲突及其理论分析框架、北爱尔兰民族冲突的历史缘起和发展、北爱尔兰两元的民族认同和冲突等。
  • 影子里的中国:即将到来的社会危机

    影子里的中国:即将到来的社会危机

    谈经济离不开政治,谈中国离不开世界。本书是一本经济学家、政治学家、国际学者把脉政治时局和经济轨迹、预测未来危机的著作。本书澄清了当下中国的改革理路,从“中国轨迹”到“危险的邻居”,从“即将到来的危机”到“未来中国的陷阱”,围绕中国经济发展轨迹、发展陷阱、金融革命、社会核心价值观与新秩序展开思考,评判中国改革成败,并预言未来中国的新危机与未来世界的新格局。焦点话题均为约稿专文论述,作者在各个领域的影响力巨大,为新一届政府提供了发展的参考。
  • 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坚:坚韧顽强

    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坚:坚韧顽强

    或许你知道唐朝玄奘是怎么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而取得真经的,可是你知道当今世界上单腿独臂骑自行车行程最远的人吗?或许你很佩服勾践的大臣范蠡靠自己的双手发家致富,可是你知道香港首富李嘉诚的事迹吗?你也许没有听说过给沙漠穿绿衣的地球保姆,也不知道奥运健儿们成功背后的辛酸!但是,我们应该知道,他们都是坚韧顽强的人,都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有着坚定的意志。在困难面前奋斗不已、不屈不挠。
热门推荐
  • 灵器神

    灵器神

    万物有灵,诞生于器。灵器师是世上最高贵的职业,他们把器材炼成器,以灵阵图附其中,成为灵器。少年轩辕涛,追求灵器师,得九天器圣之传承,一路成器神,闻名四方。
  • On Generation and Corruption

    On Generation and Corrupti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诱拐痴心王爷

    诱拐痴心王爷

    苏媚儿脚底抹油溜进大唐!却做了京城第一名妓苏雅烟的替身!倾国倾城的绝代佳人却要嫁个一代有名的恶霸做小小小小‘老婆’!逃婚成功的她,在山穷水尽的时候不得不骗吃骗喝,吃起了霸王餐!!还成为了很不高明的‘偷马贼’!偷马不成我偷人心!可是平白无故的挨一闷箭!我好冤啊!我招谁惹谁了!
  • 溪人不羁求找虐

    溪人不羁求找虐

    吴映冰经历重生……找回前世所爱宫至深……失忆……被文森宠……再次动情……最终恢复记忆的她到底要和谁在一起?一个是上一世满心护着自己直至死亡的男人,一个又是有着痴情种对自己各种攻宠的大宠物文森,到底是要选择哪个?
  • 刘宇生活

    刘宇生活

    本作品第一次出,不好望见量。更新不定期。
  • 疯狂成神

    疯狂成神

    秦风重生了,不是成人而成龙。作为一个有意识有抱负有理想有社会责任感的三有青年,自然不会成为他人的坐骑,屈居于人下!逃亡时闯入灵山,里面宝物应有尽有……结果,自然是秦风身怀各类宝物。另类的西游不一样的看点,不一样的感受。秦风满不在乎的说:“那个谁……谁,对就是你!,快把你手中的九转金丹给我尝尝……”太上老君满般无奈“小子,做人还是收敛点好啊!”秦风瞥了太上老君一眼“老头,要不是看在你的零食,俺这暴脾气,你就挂了。”神帝,魔帝,仙帝对他只能干瞪眼。神魔仙界,界临人眼。
  • 我的狐仙老婆

    我的狐仙老婆

    只想找个普通女友安稳过一生的杨明,一夜之间成为女妖们争相诱惑的香饽饽。妖族少女、血族真祖、凡间仙神一个个来到他的身边,只为了跟他行那苟且之事。为了保卫自己的贞操,他需要一点点找回被盗的圣龙宝鉴,一次次打败暗中袭来的阴谋诡计。
  • 萌主当道:抢个皇上来压寨

    萌主当道:抢个皇上来压寨

    老爷子想抱外孙成疾怎么办?成亲生子。中意的男人要娶别的女人怎么办?抢人圆房。霸气龙爷为寻真爱,强抢良家美男,不料被牵扯进一连串的阴谋和麻烦之中。八方英雄常找茬?“放马过来,爷打得你断子绝孙”。各路小三来争食?“爷的人,谁敢动”。四面桃花朵朵来?“对不住,爷已立贞洁牌坊”。什么?抢错了人!冒犯了圣颜……。女汉子永追真爱,捍卫幸福的英勇事迹。集爆笑,独宠,虐爱一体,结局完美,朋友们快到碗里来。
  • 瑞兽为妃

    瑞兽为妃

    第一世。她是上古神兽赤血麒麟,纵横天下,无人能敌,在妖界,更是被称为王者,哪怕神界都有她的一席之地,她却收了一名弟子。仇人陷害,引弟子背叛,她无奈陷入轮回。第二世。她坠入时空,记忆全无。来到另一世界,组织的魔鬼修炼,逃离时的痛下杀手,白泽的舍命相救,她最终逃脱,却与他同归于尽。第三世。友人相助,白泽归来,记忆尽归,却因杀戮太重,被迫留在下界……
  • 龙族之屠龙使

    龙族之屠龙使

    一个宅男莫名其妙穿越成龙族中不存在的人物—影翼。(ps:得有个系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