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62400000015

第15章 理性选择接班人

正式规则的“害处”

朱允炆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朱标太子的第二个儿子。虽然朱允炆的父亲朱标很早就被朱元璋立为了皇位继承人。但是在接班人朱标的儿子当中朱允炆却并不是长子,朱允炆前面原来还有个哥哥叫朱雄英。幸好这个朱雄英没能成为帝国的朱英雄,不然也就没朱允炆什么戏了。

按照皇位继承的游戏规则来说,如果不发生什么意外,长子朱标顺利地从朱元璋继承皇位,而朱雄英又从朱标那里接过权柄。这样的话,作为朱老二的朱允炆到最后能混个藩王,也就算不错了。

但是历史往往并不是按照正常的规则在出牌,规则有时会被那些意外的变局打碎。这时候朱元璋的皇族生育体系出现一种“长房不旺偏房旺”的现象。怎么解释这个现象呢?也就是朱元璋长房子孙的后人越是小辈越是比他的那些父辈们死得要早,白发人送黑发人。先是朱标的长子朱雄英生下来没折腾几年,英雄没当成,却死在了自己的父亲朱标的前头,成了一个早夭的孩子。接着朱标又急急忙忙地死在了朱元璋的前头。这种人算不如天算的变局让精于算计的朱元璋也徒唤无奈,也使得文弱书生朱允炆一下子从历史的后台走向了前台。如果没有这样的变局,作为一名普通皇子的朱允炆也许会过得更加快乐一些。

朱允炆生于洪武十年(1376)十月,他的母亲是太子朱标的嫔妃。朱标的太子妃是常遇春的女儿常氏,这个常氏就是朱标的长子、朱元璋的长孙朱雄英的母亲。而朱允炆的母亲吕氏是太常寺卿吕本的女儿。由于其在宫中的地位并不高,所以朱允炆刚出生并没有受到重视,在生下来一年多以后才有名字。也就是在洪武十一年十一月太子妃常氏去世后,朱允炆的母亲吕氏才依次升格为太子妃。也就是这时候,朱元璋才想起皇太子朱标的膝下还有一个皇孙,于是赐名为朱允炆。朱允炆6岁时,他的同父异母的哥哥朱雄英就死了,16岁时他的父亲朱标也离他而去。

朱允炆就这样身不由己地被裹挟进历史的洪流。朱允炆的起点并不算高,除了自己的母亲地位低以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个人的外在形象离帝王的要求还有所欠缺。朱允炆刚生下来的时候,头顶骨歪得很厉害,整个头型看上去像个弯弯的月亮。朱元璋看到孙子这番模样就很不喜欢,曾经一边轻轻地抚摸着朱允炆的头,一边叫朱允炆“半边月亮”。朱元璋十分迷信,总担心这个少了半拉子脑袋的孙子将来不得善终。

那为什么强势皇帝、铁腕雄主朱元璋会找了这么一个文弱的书生朱允炆来继承皇位?难道仅仅是因为朱允炆性格上的讨巧吗?

朱元璋是个有着深谋远虑的人,他在开国之时就已经在考虑自己百年之后的事情了。他吸取历史上皇位继承的诸多经验教训,在大明开国之时就宣布朱标为未来皇位的继承人。

在朱元璋看来,选好接班人是国之根本,他之所以早早选定太子,就是为了巩固帝国之根本。为了让自己的接班人能够胜任将来的工作。在太子的教育问题上朱元璋也是下足了本钱。他在南京皇宫里建了一个大本堂,专门收集天下古今图书典籍,同时又延聘了宋濂、刘基、李希濂等儒学名士当太子朱标的老师,并挑选德才兼备之士给朱标做伴读。洪武六年(1373年),也就在朱标23岁那年,朱元璋让朱标尝试参与国政。

同年八月,朱元璋又命朱标巡抚陕西,考察未来都城迁移的事宜。朱标不负父皇之厚望,出色地完成了使命,临回来时向父皇朱元璋进献了陕西地图。所有这些都明确显示,朱元璋完全将朱标当作了永保大明基业的接班人,而朱标尽管与父亲朱元璋在个性方面的差异很大,治政也有着很多的意见分歧,但不可否认的是他还是朱元璋心目中理想的皇位继承者。

但上天却在此时与朱元璋开了个天大的玩笑,就在朱标从陕西一路风尘仆仆赶回南京之际,本来身子骨就单薄的他偶感风寒,竟然病倒了。而且这一病就再也没有能够站起来。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四月,39岁的太子朱标带着朱元璋的无限的期望,撇下朱允炆等五六个尚未成年的儿女,也撇下了他即将接手的皇权,撒手西去。太子的突然薨世,使皇宫陷入空前的死寂。这对一心欲使大明帝国稳如磐石和长治久安的朱元璋来说无疑是致命的一击,打乱了他的所有构想。朱元璋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也就短短的几天时间他的头发、胡须全都花白了。朱元璋悲痛的不仅仅是自己老年丧子,而且还隐含了他对大明江山社稷未来的担忧。

太子死了,朱元璋耗尽心智经营了二十五年的大明“国本”也随之破碎。朱元璋面临着重新选择皇位继承人的难题,大明帝国的皇位继承问题又恢复到二十五年前的起点上。可对于此时的朱元璋来说,他已经没有刚治国时,那种意气风发的精气神了,他已经不愿再做过多的折腾。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舜让尧的儿子丹朱为帝和禹让舜的儿子商为帝的过程。如果说中国历史最初的立储标准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那么到后期则变为纯粹的父子相传的固定模式。皇位继承制度一直是统治者最关心的问题,也同样是让他们最头痛的问题。这是因为,各朝各代最高统治者的共同心愿就是如何把至高无上权力的皇帝宝座顺利地传给自己的子孙,并且让自己的子孙万世千秋地传下去。

到了隋唐时期,储君制度发展得更加成熟,一般都是立嫡长子为太子。

例如唐朝,就专门建立了东宫,并配有东宫官属,太子贵为储君。但是龙生九子,各不相同,往往嫡长子的智慧、才干、功绩还不如他的兄弟,这就会引起他的兄弟觊觎他的皇储地位。隋唐相继发生了隋炀帝逼父夺位、唐太宗杀兄夺储然后有逼父让位的事情。这些都表明了嫡长子继位的制度并不能保证皇权的稳定过渡。这就好比兄弟两个分家产,都是老子的儿子,都为创下家业流过血汗,如果家里盖了两层楼,老大、老二各一层。但分家,和分天下,还是有质的不同。虽然说“家天下”,可家好分,天下只能有一个皇帝。如果都想当这个户主,那就会捅娄子。

太子作为君权的法定继承人,照理说应该是最有希望实现君权平稳过渡的人,怎么最后却成为干扰皇位平稳过渡的主要因素呢?但事实就是这样,“立储困局”几乎陪伴君主制终身。

太子死后,朱元璋面临着重新选拔接班人的难题。对于这个难题,可供朱元璋做参考的历史样板只有三种。

首先,兄终弟及法。中国历史上的夏商两代很多时候实行的就是这种王位继承法。这种继承法的优点是长君主政,从表象上来看似乎可以避免幼主继位所带来的权臣弄政和外戚干政的祸乱,但实际上这种继承法的麻烦也不少。当了皇帝以后的兄长一般都不大愿意将自己的皇位再传给自己的兄弟,总是想方设法地传给自己的儿子,往往会引发皇位继承的争夺战。朱标的突然薨世,对朱元璋的打击毋庸置疑。在这期间,一生勤政的朱元璋居然有六七天不理朝政。大臣们提出让朱元璋的二子朱樉或三子朱棡继位,都被朱元璋一一否定。

其次,立爱立贤法。顺便在这里交代一下何为“立贤”?“贤”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以皇帝的价值标准来加以评判。这种方法值得商榷,因为历史上有着理性的思想光泽的皇帝实在是少得可怜。在这种情形下,所谓的“立贤”就成为一个听上去美妙的借口。到了今天,就完全成为“说你行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不服不行”的硬性标准。这样一来,“立贤”实际上就等同于“立爱”,立皇帝心头之所爱。

朱标死后,悲痛欲绝的朱元璋在大臣们的劝解之下,稍稍整理了一下情绪,就开始重新考虑皇位继承人的问题。根据明成祖朱棣钦定的《明太祖实录》记载:就在太子朱标死后的第三天,朱元璋在明皇宫的东角门召集朝中重臣,讨论未来皇位继承人的问题。

朱元璋说:“朕年事已高,太子朱标又不幸夭折,我大明遭此厄运,都是命中注定的。有句古话说得好:‘一个国家要是有年长的皇位继承人的话,那是天下苍生的福分啊。’朕的第四子燕王朱棣贤明仁厚,英勇威猛,雄才大略。他在某些方面和朕很像,朕想立他为太子,诸位爱卿认为怎样?”

朱元璋话音刚落,翰林学士刘三吾马上应对说:“陛下所言极是,但是陛下要是立了燕王为太子,那么将燕王前面的两个哥哥秦王朱樉和晋王朱棡放在什么位置了?”

朱元璋无法回答老臣刘三吾所提的问题,兀自伤心痛哭起来,重立太子之事也就此打住。

我们从朱元璋与刘三吾君臣的这段对话中来看,刘三吾的潜台词是在说,皇帝您要是跳过老二、老三,立老四为太子,这么做只会为自己的帝国带来无穷尽的麻烦与危险。

朱元璋是何等聪明之人,当然能够听得出刘三吾这番话的弦外之音。他最终放弃了“立爱”的念头,而采用最为稳当的君位继承法——嫡长子继承制。

当然上面的事例是记录在朱棣钦定的《明太祖实录》中,其真实性是值得商榷的。因为朱棣在起兵夺了自己侄子朱允炆的江山后,为了证明自己夺位的合法性,在官修的史书上曾经做过大量的手脚。如果这个说法成立,那么朱棣无疑将他的老子朱元璋当作了一个“政治白痴”。

要知道在朱标死的时候,朱棣前面的两位皇兄朱樉和朱棡还是活蹦乱跳的,而且这两个皇子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即使朱元璋立朱棣为帝位继承人,他们兄弟俩也绝对不会善罢甘休的。如果朱元璋立了朱棣为皇太子,那么在其百年以后,朱棣的那两个也有资格入継大统的兄长肯定会兵戈相向。其他的诸子藩王暂且不说,就此“三王”已经先乱了。一旦这种局面出现,就有可能会演变为西晋末年“八王之乱”似的大劫难、大祸害,朱元璋苦心经营的大明江山就会变得岌岌可危,这是朱元璋最不愿意看见的一幕。

如果真是到了这种地步,朱元璋倒不如遵循最为安全的历代通用的“嫡长子继承制”,立太子之子为未来的帝国一把手,这样也就名正言顺,至少没有为其他皇子藩王起兵作乱留下借口。这是朱元璋明智而又无奈的一种选择。

第三,嫡长子继承制:古代皇帝拥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生出的龙子龙孙可能多得连皇帝自己都记不住名字。要想在这些子孙中寻找未来的皇位继承者,不能随便抓阄,必须得有规则,否则的话就有可能诱发皇子们之间骨肉相残。鉴于此,前任们设计出了在立嫡无望的情况下立庶长子的规则,在所有的孩子中立年龄最长的那个为太子。这种皇位继承法则的优点在于继承者的既定性,谁有好运气最早来到这个世界上,谁将来就当这个家。因此相对于皇位继承法,嫡长子继承制可以杜绝皇位继承所引发的祸端和危机,所以符合中国古代传统社会的权力诉求。但这并不意味着每朝每代都能很好地照此执行,恰恰相反,真正做好这种皇位继承制的皇帝与朝代并不是太多,但在家国一体化的传统社会里,暂时还找不到比这更好的皇位继承法。所以说,在诸多皇位继承法中,最为安全的方法应该是这种“嫡长子继承制”。在这一点上,朱元璋有着更为清醒的认识。

为了确保皇权的和平过渡,朱元璋并不愿意冒险,他还是作出了最为理性的选择。

洪武二十五年(1392)九月,朱元璋正式册立了朱标太子的儿子朱允炆为未来的皇位继承人。对于选择嫡长子储君法,朱元璋给出的解释是:现在我开创的大明帝国及其一切章法都是要传之后世的,如果我不遵守自定的祖制,将来子孙后代就会仿效,这就与确保大明长治久安的根本精神背道而驰,子孙后代的乱与治不仅与我立的祖制有关,而且与我是否率先执行也有着很大的关系。(自我创天下而以天下传之庶孳,万世而下有庶夺孳抗宗者,我开其乱也。乱传而万世之传,足虑焉。)

同类推荐
  •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党的群众工作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党的群众工作

    《党建工作实务:党的群众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回顾我国走过的六十年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党的建设工作始终是同我党和我们国家的命运前途息息相关的。无论是普通的群众,还是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对党和国家政治经济等各个系统的体制、制度等知识有所了解,对党的工作和建设知识有所熟悉,才能把握国情,理解相关国家政策,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政治素养和工作服务水平,为党政工作的开展和新农村的建设和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 从一大到十八大:中国共产党历届党代会典藏

    从一大到十八大:中国共产党历届党代会典藏

    本书回顾中国共产党93年的光荣之路,梳理从一大到十八大许多难得一见的珍贵史料,还原了党史众多扑朔迷离的深度问题,再现了中共众多重大决策过程的争议、观点和转折。但对不少历史故事的表述又体现出趣味性的一面,寓活泼于严肃,相得益彰,给人全然不同的读史感观。历史波澜壮阔,从不枯燥,党史也是如此。本书深入浅出,以史鉴今,担当未来,记录历史风云变幻的瞬间。常读党史,重读党史,是一门重要的必修课。
  • 非公企业党建新起点

    非公企业党建新起点

    《非公企业党建新起点》是对“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的会议精神与成果的反映和总结,内含中央文件、领导讲话、专题辅导、典型案例、工作交流、企业实践等部分。《非公企业党建新起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图文并茂、活泼生动,融指导性、实用性、可读性于一体,既可作为各级党组织研究指导非公企业党建的工具书,又可作为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和党员的学习培训教材,还可作为党建理论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 党旗在召唤

    党旗在召唤

    《党旗在召唤》包括党的基础理论、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实践史、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的基本精神、十七大新党章等有关内容,结合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的特点,在全面阐述党的历史、性质、指导思想、纲领、宗旨、作风、组织制度和纪律的基础上,对新时期党员的条件、新时期大学生的党性修养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科学阐述。
  • 中华腾飞的一百道难题

    中华腾飞的一百道难题

    翻阅全书,我认为这本书较为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和宣传了邓小平理论。从党的十四大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以来,有关学习、研究和宣传邓小平理论的著述不胜格举。该书在大量吸收学术界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又有新的推进。其最引人注意之处就是把邓小平理论放在马克思主义近150多年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特别是放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近20年跌宕起伏、空前错综复杂的大背景下,紧密结合我国近20年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宏伟实践
热门推荐
  • 陌十七

    陌十七

    她,是魔界的统治者,因魔性太强用记忆做交换封印自己,却因他一次又一次的伤害,深爱的同时恨意也越来越强,终于,封印除,魔神现世!因为情动承受九重情劫、被七七四十九根蚀骨魂钉夺去不死之身、身上的九道伤疤永远无法消除、被囚禁在弑魔塔的五百年、她魔君的一条命,她还要多久才能忘记这变本加厉的伤害?还要多久才能忘记这般痛心切骨的感情?
  • 我在古代的丫鬟生活:霸爱

    我在古代的丫鬟生活:霸爱

    穿越成为郡主身边最得宠的小丫环,结果得到了王府继承人的垂青,什么?皇上对我也感兴趣?这就算了,原来我的身世也是一个惊天大秘密?看我如何玩转古代的帅哥美男!(内容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骑士的世界

    骑士的世界

    他们在外表上像修士僧侣,但其实质却是军人,他们脑子里装的不是《圣经》,也不是祈祷词,而是战斗!他们身穿半修士式的外衣,而外衣下面仍旧穿着骑士的甲胄。他们的武器不是说教、而是利剑和长矛!骑士很强,可一旦遭遇现代化的军事兵器,比如机关枪,火箭弹,武装直升机……卫星射线,那么,他们的命运又会是怎样一个样子呢?
  • 俏皮王妃:冷魅王爷来袭

    俏皮王妃:冷魅王爷来袭

    一天夜里,乌漆墨黑的街上亮着红色的光芒,“王爷,王妃娘娘把内务府给烧了”“由她去”“王爷,王妃娘娘把荣乐郡主最宝贵的金簪拿去卖个高利贷了”“由她去”“王爷,王妃娘娘说有玉夫人就没有她”“来人!把玉翠燕扔出去!”
  • 女配重生之只为成仙

    女配重生之只为成仙

    书穿世界要逆天!狗血小说作者凌琳书穿自己未完本小说,成为文中最大的炮灰。凌琳摩拳擦掌要逆袭,却惨死于庶姐和爱人的阴谋。含恨重生,她发誓要报仇雪恨,却不想言情小说玩崩,变成一本热血沸腾的修仙文!金手指还是随心所欲作家系统!捡美男,拎神器,杀仇敌……凌琳表示,一个都不能少!她的目标是,成仙!握爪!*************************已有完结作品《庶女要逆袭》,坑品保证,放心跳坑~
  • 神匠师

    神匠师

    所谓“神匠师”是利用普通的或者有魔力的材料制作道具的人。优秀的神匠师有着和魔法师不相上下的能力。但他们不是魔法师,他们的力量源泉不是异于常人的神秘潜能,而是知识和技术。一心想成为神匠师的少女孤身来到全大陆最好的雷特尔神匠学院,殊不知这背后隐藏着一环又一环的阴谋,命运的车轮就此转动……
  • 心态比能力更重要

    心态比能力更重要

    生活中眼高手低的人常有,这种人自命不凡,老想着干大事,小事不屑于做。即使做了,感情上老大不情愿,心理上也觉得不舒服、受委屈,对结果也是马马虎虎。有这样心态的人小事肯定也是干不好的,如果连小事都干不好的人,又怎能成就大事业呢?
  • 四书近指

    四书近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黄袍老怪

    黄袍老怪

    我乃黄袍怪,天上奎木狼。身负血海仇,偷生十万年。一朝冲冠怒,血洒玉阶前。待得有缘人,重建天外天。
  • 娘子请叫我相公

    娘子请叫我相公

    书逸:娘子,我固执的爱着你云宁:书逸,我固执的希望你不爱我书逸:娘子,请叫我相公云宁:台上吧书逸:就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