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64400000025

第25章 黄金国都的神秘(4)

印加玉米农业文化以梯田为主要特征。印加人在小山岗和山坡上建成层层梯田,扩大生产面积,付出了艰巨的劳动。他们先用石块在山坡上砌成几堵围墙,然后分别将泥土铲平和填满。第一块梯田建成后,再建第二块,第三块……这样就在整个山坡上建成层层平平展展的梯田,使全部土地都得到利用,成为能够灌溉的可耕地。对于多岩石的坡地,他们先搬掉石头,然后从其他地方运来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泥土修筑梯田。一般看来,第一块梯田面积较大,第二块梯田面积较小些。直到最后一块梯田只能种两三行玉米。这些梯田既能防止水土流失,又能扩大耕种面积,这不能不说是印加文明在世界农业史上的杰作。

印加玉米农业文化有良好的灌溉系统。印加人懂得,要想在贫瘠的旱地上获得良好的收成,就需要人工修建灌溉系统。因而,印加人根据需要灌溉的土地面积的多少,建造相应的水渠。水渠是用石板砌成的。通过水渠把水从山溪引入梯田。印加人建成的最长水渠达100多公里。水渠建成后,人们把土地平整为水平方形梯田,以利灌溉,灌溉系统保证了农作物的收成。

印加玉米农业文化建立在一种低水平的生产技术基础之上。印加人没有耕畜,用人工翻地。主要的工具是一种叫做“塔克利亚”的木橛,至今,在秘鲁一些极为闭塞的山区仍在使用它。这种工具是在一根长约18米的木棍上装上一个青铜金属或硬木弯曲的尖头,在尖头以上约30厘米处,与木棍成直角装一横突作为踏脚装置。翻地时用脚踩着它,将尖头插入地里,旋转一下拔出来,就可以深翻耕地,这是印加人一大发明。

妇女使用名叫“马卡纳”的锤子和“拉乌卡纳”的锄头。马卡纳就是在粗木棍上装上平滑的石头,用来打碎土地。拉乌卡纳是在一个像凿子或切削刀形状的青铜宽锄板上面安装一根硬木的短把。与其说它像现在的锄,毋宁说更像手斧。它用于掘孔、培土等等工作。此外,他们还使用青铜齿镰和链枷。

这个装饰精美的盒子是从乌尔16个华丽坟墓中的一个发现的,是乌尔的象征。盒子较长的两面描绘了苏美尔人作战以及取胜的情况。

印加玉米农业文化有独特的施肥技术。在库斯科谷地和附近高地,印加村民将人粪施到玉米地里。印加人平时十分注意堆积人粪,并把它晒干打成粉末,在播种季节将肥下到地里作底肥。在其他地区,印加人还用骆马和羊驼的粪便作底肥。在南美洲沿海地带,印加人以鸟粪作肥料,如在秘鲁、智利的沿海地带有一些无人居住的小岛,岛上由于有鸟栖息和繁殖,积下了大量的粪便,从远处望去,岛上长年积累的鸟粪堆,酷似一座座小山峰。那些鸟粪是一种肥力很强的自然有机肥料,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如氮、磷、钾等,为此,印加人十分注意保护鸟粪。在海鸟繁殖的季节,禁止人们到岛上去,以防海鸟受惊而飞走,违者要受到惩处。无论何时,在岛上或其他地方,杀死海鸟者要被处死。按照印加国王的命令,将每个岛上鸟粪划给指定的地区使用。如果一个岛很大,就由几个地区分享。每个地区在划定的区域竖立标记,禁止他人盗肥。地区内对鸟粪再作更细的分配,鸟粪的份额由村社按每个村民的需要,来进行分配。如果某一村民侵占了别人的一份,就等于犯了偷窃罪行,会遭杀身之祸。不过,一般印加人都会自觉遵守有关规定。

印加玉米农业文化的繁荣,靠独特有效的土地使用管理制度作保障。印加帝国的土地在名义上都属于国王所有,而实际上是由各个村社支配。每个村社把可灌溉耕地划分为三部分:太阳田、印加田和村社田。太阳田属于最高大祭司、祭司、庙宇管理人,印加田属于印加国王和王室所有,村社田属于村社所有,并在村民中进行再分配。关于村社田再分配的情况是这样的,村社酋长“库拉卡”负责每年分配土地工作,每对村社夫妇享有一份土地,大约1图普,约合4000平方米。如果这对夫妇家增添一个男孩,就给这家增加1图普;如果这对夫妇家增添一个女孩,就给这家增加半图普。村社田的使用都是暂时的,每年必须重新分配。

印加帝国土地耕作生产者主要是村社男性社员。他们年,龄为25岁到50岁,被称为“普里克斯”。他们必须在规定的日子里,首先耕种太阳田,接着耕种印加田,最后耕种村社田。太阳田上的收获归祭司所有,印加田的收获归王室有,以作贡赋,村社田的收获一小部分作为全村的公共储备,保障村社的各种需要,并用以救济困难的村民,大部分用以村社社员各家的家庭生活。

如果说玉米文化是印加村社社员的创造,那么以手工业工艺技术为主的科学技术便是奴隶、奴仆、杂工和手工业者的创造。印加帝国的世袭奴隶叫“雅纳科纳”。据传说,雅纳科纳起源于印加王对某一个地区反叛部落的惩罚。有一次,数千名反抗印加统治的起义者及其同情者在起义失败后,被强制性地赶到雅纳科纳城准备处死。后来,由于印加王后的讲情而改为服劳役和做杂工,这些人就以该城名字而得名为雅纳科纳,成为终身奴隶,他们为主人所有,完全受主人支配,没有任何自由。印加奴隶和手工艺人不仅继承了古代安第斯山地区人民的农艺、冶金、建筑、纺织及制陶方面的生产传统,而且在手工艺技术上有新的发展与创新,并在医药学、天文学和历法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每年夏天,印加统治者驱使大批“雅纳科纳”开采矿石,主要有铜、锡、银、铅等矿石,但是,他们还不知道炼铁的工艺。

印加人的冶金工艺技术有长足的发展,他们一方面受安第斯山地区人民金属加工技艺的影响,进行黄金加工;另一方面同时受到被征服地区,特别是北部沿海奇穆工艺的影响,主要进行青铜合金工艺加工。据历史文献记载,印加国王曾把奇穆的冶金工匠迁到首都库斯科来发展冶金业。

印加人冶金技术的发展直接刺激了装饰艺术的发展。他们用金银制成男女人像和骆马塑像。库斯科太阳神庙的太阳神金像和金银装饰品,更显示了印加人在装饰艺术方面的突出成就,其技巧已接近欧洲的“文艺复兴时代”的制品。金属装饰艺术也体现在贵族们的生活之中,根据考古发展的材料,在一个贵族的坟墓中,往往藏有几十镑到几百镑用金、银制成的各种装饰品。

印加人的创造才能还集中表现在纺织技艺上,他们的某些织物至今仍没有人可与之相媲美。与此前相比,印加帝国时期织出的布更加精细。如1000年前留下来的一幅地毡,每英寸含纱线达500根,而欧洲中世纪的地毡每英寸只有100根。在今天秘鲁南部沿海皮斯科附近出土的木乃伊套服,被称做是“世界纺织品奇迹之一”。

印加人纺织物分毛织品和棉织品两大类,其织物品种之多,足以使现代的观赏者惊叹不已,陶醉其中。在印加人的织品中,既有简单结实的单层布,也有精致美观的双层布和多层布。布面上的花边色彩多要和谐,主要颜色有红、黄、橙黄、深褐、蓝、紫红、绿、白和黑色,每种基本颜色又有深浅不同的区别。这样,印加人可以染出90种色调不同的线。

纺织技术的发展刺激了装饰画的发展。印加人喜欢在衣服、毛毡、布匹等织物上面绘制装饰画,题材主要取之于自然界,除了植物和动物外,还有人类的活动和几何图形。几何图形呈方形、圆形和三角形。几何图像也很讲究对称性。在这些装饰图案中,印加人还夹杂使用金光闪闪的金线和色彩鲜艳的羽毛,这使印加纺织品更具有独特的美学意义。

印加时期有原始的竖式织布工具和横式织布工具,这两种工具都有两根平行的横档。用这种工具织布时,上面一横档固定在树干上,下面一根用一条长带子系在织工的腰带亡,织工坐着或跪着工作。

同纺织业相比,印加帝国时期的制陶业进步不大,但也有一定的发展。陶器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引人注目的磨光技术,雅致的装饰、优美的几何图案和绮丽的色彩都令人赞叹不已。陶器的几何图案精美小巧,具有平衡和对称的特征。与纺织品一样,陶器上饰有菱形,还经常绘有印加国家的自然景色、历史情况以及花鸟等画面。这些既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也表现了印加入的审美意识。

印加陶器制品以瓦罐和钵头最为闻名,瓦罐大小不一,它的外形是肚大而圆,上部有两个竖提手,罐口边成喇叭口形,有的还有两个较小的提手。有些瓦罐特别富于表现力,形似人体,在器皿的颈部雕出眼睛、嘴巴和鼻子。在这种瓦罐艺术品的正面,罐体与上部的衔接处雕出一个动物的小头,它不仅作为装饰,而且可以用来穿绳,把器皿背在背上。圆锥形的底部便于装水,也便于保持平衡,避免用力时倒翻,大瓦罐是一种很实用的器皿。

印加人的建筑用料主要是玄武石、中长石、闪绿石,有些石料重达几十吨至百吨。石块经过加工,方方正正,有的石块因形就势,位居其所。各种石墙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石块和石块的接合处,非常严实,甚至连最薄的刀片也插不进去。有的专家据此推测,印加人已经会应用模型或以建筑平面图进行工作。印加人建筑所使用的工具是石制工具和少量金属工具,石块和石块之间不用任何黏合物,而又结合得那么坚实,天衣无缝,真是天下一绝。

印加人的建筑主要是宗教建筑、军事建筑和世俗建筑,它们结构简单,朴实无华。

首先强调人工建筑和大自然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世俗建筑由于空间、时间不同,有不同的风格,但却着重同自然协调,沿海地区以砖坯结构为主,山区以石料结构为主,森林地区以木质结构为主:大型的军事建筑也注意建筑结构同自然环境的协调。印加人常把人工凿成的建筑石料移植在巨大的天然岩石上,使得建筑物与地形浑然一体。印加人更喜欢用石块建成水渠使断断续续的泉水连接起来,形成一条兼有小瀑布和水池的小溪。信仰太阳神的印加人

宗教在印加帝国各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印加人崇拜祖先,崇拜自然力,更崇拜太阳神。印加帝国的统治者把印加部落的主神——太阳神强加给安第斯山地区的各族人民,要他们信仰和崇拜,同时又允许保留和继承各部落与村社或者家族的各种宗教信仰。

同类推荐
  • 行动代号

    行动代号

    这是一场战争,一场世纪战争,我们终将坚持到最后,获得最后的胜利,此战我共和国必胜!共和国万岁!11.19于封陵林左行动代号,书友群,335432571,欢迎大家来给些建议
  • 锦衣护国

    锦衣护国

    大明正德年间、君臣博弈、文武相轻、阉党弄权、厂卫相争。有一个就业路上,屡被蹂躏的古汉语专业研究生,回到了明朝,进入了山村一家幼童身体后的故事。木讷父亲泼辣娘,一水的极品亲戚,农家小院是非不少。好在,咱有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四书五经八股文,专业也对口。谁言寒门再难出贵子!身为穿越一小民,是随波逐流浑噩一世?抑或是力图奋进彪炳春秋?做一个最强锦衣卫,坚决守护富饶江山!波橘云诡,风云变幻,权柄美人,敌国之富,尽在《锦衣护国》!
  • 烽火之虎贲传奇

    烽火之虎贲传奇

    “武王伐纣时,有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虎贲”,从此成为历代军队的最高荣誉。
  • 东方殖民者

    东方殖民者

    本想依靠穿越者的先知先觉干出一番事业的赵璋却忽然发现:整个世界线都不对了!中国没统一?大航海?排队枪毙?从日本到澳洲,从吕宋到交趾,齐国的舰队纵横四海,齐国的国势如日中天。奢华壮丽的静泉宫、雍容华贵的贵妇人、衣冠楚楚的士族们,齐王的荣光如同太阳般璀璨耀眼。但在这一切之下,暗潮涌动。新兴的力量正躲在角落里,偷偷地窥视着他们曾经遥不可及的王座。“跌落在泥泞里的九旒冕可以被重新拾起,但我们已经不可能再回到过去了”——田华
  • 跃马大唐

    跃马大唐

    天宝四年,盛世大唐。安禄山正在崛起,杨国忠将权倾朝野,歌舞升平中孕育刀光剑影,太平盛世里暗藏血雨腥风。一名小小坊丁,崛起于市井之间,他是诗坛翘楚,他是天下枭雄。绝代佳人,为谁舞霓裳羽衣!大唐天下,谁将主社稷沉浮!
热门推荐
  • 九龙魂尊

    九龙魂尊

    刃,划破的脖颈,流下的血液,是恶。剑,刺穿的喉咙,横飞的头颅,是罪。那一日,被冠上弑师之名,从此,他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 覆雨凌霄

    覆雨凌霄

    静水湖畔,一只刚刚修炼成人的小鱼妖遇到了一个古怪的人,看上去似乎得了什么大病……小鱼妖一路偷偷尾随着他才发现原来他们的家族似乎是收到了什么诅咒,而唯一能解开他的诅咒的就是鱼妖的真身,这就意味着她要牺牲……鱼妖是否愿意为了她而牺牲呢?一路上又会发生什么事情?
  • 我们的关系很奇怪

    我们的关系很奇怪

    《我们的关系很奇怪》是一部讲述了漫漫夏日中,两人在温暖的夏季里相遇相识到相知,再到相爱的爱情故事。一段懵懂的爱恋物语就此展开。(温馨系暖心之作)(短篇小说)
  • 染指青春之缘来很浅

    染指青春之缘来很浅

    寻常的周末,不同寻常的擦肩而过,文弱呆萌男生爱上痞子暴力女生,搞笑台词,萌翻全场。颇有气质的文艺男,火辣爆笑的小娇妹,他们的爱情如胶似漆,无法比拟的爱恋……可是,第三者从天而降时,他们的生活就此打破,他们的幸福可否长久下去,始终是个未知数。
  • 为了

    为了

    暗武·无忆一生大起打落,这几个字足以表达了他凄凉的一生。本是人族太阳,先被谋害,后遭恩人神域公主杀害,坠入地狱,出来后又被冰之神女封印,送往神域,被故人魔域公主所救·········本人暗武·无忆。我本星期开始写小说《为何》说了暗武·无忆(不是本人)大起大落的一生,如果我透剧情太多就没人看了,所以原谅一下。每周日更新一次(本人是学生,所以大家明白的·······),在这期间我偶尔多发几张,偶尔!!!也会发一些自己写的小诗和文言文短文。注意!!!想转发小说或小诗和文言文的人要加上我的QQ2486054517帮我宣传一下。在此献上文言文短文一首《月老》。祝大家开学愉快。
  • 转身笙歌擦肩过

    转身笙歌擦肩过

    “你为什么总吼我!你对别人明明都是那么好!”“废话我讲了多少遍了这道题你还不会!”他们青梅竹马互相暗恋却转身错过多年以后偶然相见是会再次擦肩而过还是紧握对方的手?
  • 小南方

    小南方

    故乡,上海,深圳,这南方的土壤,养育了流浪的灵魂。若可以,他们也想找到内心的归宿与根。回不去的故乡,离不开的城市。家庭?爱情?人生?乡愁?他们在漫长的人生中寻找通往幸福快乐生活的答案。
  • 大道神仙

    大道神仙

    大道三千,各有不同。昔日鸿钧道祖讲道紫霄,玄门大兴,五千年过去,道法不显,玄门式微,且看新一代道祖一柄如意,一柄拂尘杀妖猎魔,镇压佛儒两教,重现道教辉煌!!!
  • 文学的出路:关注民生

    文学的出路:关注民生

    思考、关于现实主义创作现状的思考、文学的出路:关注民生、审视当下乡村小说创作、小说家的家园、“新生代”作家锐气何在?走出小说创作的尴尬、呼唤文学大师、不能不尴尬的文学批评、自由撰稿人何时能成气候、世纪之初的城市文学、判断、研究、影视等。
  • 印象西部——青海

    印象西部——青海

    本书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令人神往的青海。第一部分“全景青海”,主要介绍了青海的历史、文化、民族、行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去青海旅游的精品路线。第二部分“风景青海”,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青海湖、长江源、黄河源、祁连风光等自然景观和人文聚观。每个景点除有景点介绍和图片外,还附有位置、交通、门票等情况。作为一本旅游工具书,总结了资深旅行家的经验,具有详实准确的目的地资讯,帮助读者在青海吃得开心,住得放心,玩得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