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70800000038

第38章 社会教育(3)

辛亥革命以前,尚处于萌芽阶段的新式教育在甘肃的基本情况是:截至1911年,甘肃共创办2所文高等学堂,2所师范学堂,2所实业学堂,2所军事学堂,13所普通中学堂,992所高等、初等小学堂,总计开办各类学堂1013所(包括宁夏、青海的中小学堂)。当时的初等学堂即初小,初小毕业后再考入高小,高等学堂即高等小学堂。就学制而言,相当于现在的完小,即小学五六年级的水平,高小毕业后才能考入中学堂。

辛亥革命以后,民国初建,万象更新,甘肃近代教育步入起步阶段,开始向比较规范的方向推进。在教育行政方面,行政机构进一步完善。1916年,部令改原府县内的劝学员长为劝学所长。1925年,改各县劝学所为教育局,局设局长一人,所长改为局长,另有若干名督学及事务员。在各县划分若干学区。同时,改学堂为学校,各级学校按其归属分为县立、区立、公立、私立几种类型。学校教育开始明确划分为初等、中等、高等三个阶段。初等教育为小学教育,包括初级小学和高级小学及初等职业学校,民国5年(1916年)改初级小学为国民学校。此时的初级职业学校有皋兰、临洮的乙种工业学校。中等教育包括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以及中等职业学校和师范学校。当时中等职业学校有甘肃公立甲种农业学校,省立第一公立学校等。速成师范、文高等学堂、农矿学堂的性质都介于中等和高等教育之间。

这一时期的初等教育还带有私塾和官学的习气。为了使小学教育规范化,在比较大的府县,创建了示范性的小学校。这些示范性小学,从校舍的建设和教学设施的设置等都带有近代气息,给人们示范,以带动地方,各地都引以为样本。此举还真取得了一些成效,使一些地方的初等学校办得略有模样。

政府对中等教育也相继进行了改组,进行改组后的中学全属省立。1912年,将甘肃文高等学堂改为全省中学校,附设简易师范科。第二年又改为省立第一中学,为四年制普通中学,1936年改为甘肃省立兰州中学。它是今天兰州一中的前身。1911年停办了兰州府的中学堂。其他各府州中学堂的改组情况是,平凉府的陇东中学堂,1913年改为省立第二中学,迁往兰州;固原州中学堂,1913年改为小学校;泾州中学堂,民国元年改为小学校;巩昌府中学堂,民国元年改为南安中学,1918年改为省立第五师范学校;秦州中学堂,1913年改为省立第三中学;凉州府中学堂,1914年改为省立第四中学;宁夏府中学堂改为省立第五中学。三省分治后,归宁夏省管辖。另外还有阶州中学堂、庆阳府中学堂、西宁府中学堂、甘州府中学堂、肃州中学堂等都相继进行了改组。同时把县立学校统改为初级中学。

民国以后,甘肃师范教育也步入比较正规的发展阶段,师范教育有省立和县立两种归属形式。从1913年开始,甘肃在各地先后设立了9所省立师范学校。分别是: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由甘肃初级师范学堂改组),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在武威),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在临洮),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在西宁),省立第五师范学校(在陇西),省立第六师范学校(在天水),省立第七师范学校(在平凉),省立第八师范学校(在宁夏),省立第九师范学校(在酒泉)。这些师范学校以后又经过了不同程度的变动。另外,还有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在皋兰)和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在平凉)。除了省立师范学校,还有规模较小的县立师范学校。

1912年,省教育厅鉴于原来法政学堂的管理、生源、教学等比较混乱的状况,改组法政学堂,筹设法政专门学校。该校初期只有职员3人,教员11名,以后人数逐年增加,教职员工最多时达到38人。1915年,经教育部立案,正式成立了甘肃公立法政专门学校。1927年,省政府计划设立大学,决定将甘肃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改组。1928年春天,成立了兰州中山大学。中山大学成立后,暂设教育学院,文史学院,医学院,农学院和国文、艺术、农业三个专修科,并附设高中、小学部,原来的法政专门学校的教职员工全部转到中山大学任职。1931年正式命名为甘肃省立甘肃学院,设院长一人,下设教务、训育、事务、秘书四处及图书馆、实验室、出版社等馆社,分设文学、法律、教育三系,附设政治、艺术两专科以及高级中学一所。当时,有教师38人,三个系、两个专科和一所中学,共有学生186人。1944年3月,经教育部正式批准,改为国立甘肃学院。从兰州中山大学到国立甘肃学院18年的时间里,教职工人数从40人左右增加到100余人,毕业学生共有442名。1946年8月1日根据政府决议,改国立甘肃学院为国立兰州大学。到1949年7月,有4个学院15个系,学生有690余人,教师176人,职工147人。

这一时期的职业教育也有了初步进展。甘肃近代职业教育与地方近代农工矿业的发展是联系在一起的。清光绪末年有农林学堂、矿物学堂等,当时是文、实分科。进入民国以后,废除了清末的文、实分科制,将实业学校分为甲、乙两种,甲种实业学校与中等学校同等定为四年毕业;乙种实业学校与高等小学同等,定为三年毕业。20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实业学校改为专科学校。1917年,农林学堂改为甲种农业学校,1924年改为省立农业职业学校,以后又经过了省立职业学校农科,省立农科职业学校等名称的变更,最后定名为甘肃省立第一农业学校。1919年省教育会创办了工艺学校,期间又有甲种工业学校,省立工业学校,省立职业学校工科,省立工科职业学校等名称的变更,1928年才改为省立第一工业学校。

在1918年时,省城学校教育的情况是:法政学校、中学、中等师范、甲种农业学校各1所;高等小学8所,初等小学17所,手工传习所1所,回族自办学校1所(省城以外有回族学校7所),留学外省和外国的有百余人,留学日本者29人。到1926年,全省有小学2982所。其中高级小学276所;普通中学16所,高级中学1所;师范学校14所,职业学校4所,高等学校1所。学生人数从民国元年的2.8万人增加到9.8万人。

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甘肃近代教育继续缓慢发展。抗日战争爆发后,大批学校内迁,一些知名学者随之而来,这在客观上促进了甘肃近代教育的发展。1937年,北平师大西迁到陕西城固,命名为西北师范学院。1941年,学校迁往兰州市十里店。国立西北师范学校是当时西北地区唯一一所培养师资的高等师范学校,集聚了大批国内外知名学者,如顾颉刚、焦菊隐、孔宪武等。1937年,在上海的私立伊斯兰师范学校迁到甘肃平凉,定名为国立伊斯兰师范学校,后更名为国立陇东师范,这是甘肃有名的伊斯兰学校。

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的学生纷纷流亡西北。鉴于国家战乱的情形,国民党中央政府在甘肃东部建立了一批国立学校,收容流亡师生。1938年,在天水建立了国立甘肃临时中学,不久改为国立第一中学,最终改为国立第五中学。1939年夏,在清水建立了国立甘肃第二中学,1939年奉部令改为国立第十中学。这两所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大多是从陕西西安收容的山西、山东、河南等省的流亡者。抗日战争结束后,国立第十中学迁往郑州。后因河南省缺乏适当的校址,将学生分散到其他国立学校。其他各学校的情况是:1941年,酒泉的中央政治学校肃州分校改为国立肃州师范学校。1944年由国际友人路易·艾黎创办的培黎工艺学校从陕西迁往甘肃山丹。1944年夏天,兰州西北戏剧学校成立,这是一所由戏剧演员组建的民办学校。到20世纪40年代前后,兰州有7所省立大中学校。

1940年前后,卓尼禅定寺创办了一所喇嘛半日学校,经费由教育部月拨百元,学生有18名,年龄在10岁以下,半日念经,半日读书。1945年,国民党政府教育部为了使拉卜楞寺的喇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掌握一定的生产技能,为藏区服务,特在拉卜楞寺设立了“国立拉卜楞寺喇嘛职业学校”,由嘉木样活佛任校长。

同类推荐
  • 南极有约

    南极有约

    新浪新生活主义“自我绽放”人物张彬彬最新力作。当地球已经被人类践踏得不堪入目的时候,南极这个为冰雪覆盖的、占世界陆地面积1/10的白色大陆,是地球上最后的一块净土。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国籍的地方。这是一本告诉你怎样去地球的最南端--南极的书。去南极,去呼吸很少有人呼吸的纯净空气,去丈量很少有人踏上的冰原,去体验极其宁静、极其晶莹、与世隔绝的生活,不光能看很少有人看到的极地风光,更踏着探险先驱者的足迹,感悟他们的精神境界。
  • 伦敦AB面:首次展示真正的英伦贵族范儿

    伦敦AB面:首次展示真正的英伦贵族范儿

    《伦敦AB面》不仅仅是一部旅游书,它还是一部关于英伦文化的“大观园”。《三联生活周刊》《ELLE世界时装之苑》《南方人物周刊》资深主笔王星、李孟苏、黄景路、王年华娓娓讲述你所不知的英伦故事。全书总体上分为两部分:A面,上流贵族阶层;B面,市井伦敦。内容共四章,分别从贵族和平民两方面讲述故老伦敦的过去、现在还有将来。包括英国皇室的渊源、贵族生活、贵族运动、新旧贵族之间的微妙关系及与普通民众息息相关的市井街区的历史文化和现状等,为读者呈现出与传统认知完全不同的更为亲民的英国皇室、贵族及与之和谐共存的传统却不保守、轻松、自由与日趋繁华的市井生活,并由内而外解读了伦敦所特有的文化内涵,即:上流与市井泾渭分明,有阶层没斗争;对王室真心敬爱,有君主无专制。此外,《伦敦AB面》收入了大量真实、有价值的一手照片,囊括了大量珍贵素材,包括珍贵的白金汉宫全景图、英国王室成员的日常照片以及众多伦敦实景唯美照片,极大地增强了该书的审美和可读性。
  • 二十世纪图书馆与文化名人

    二十世纪图书馆与文化名人

    本书介绍了20世纪中国的文化名人与图书馆的交往以及他们的文化成就与图书馆的关系,本书资料详实,描述通俗,记录了大量的鲜为人知的故事。读者可以利用本书的正文链接和余思,积极参与图书馆的有奖读书活动。
  • 时政谈屑

    时政谈屑

    争取和平环境、集中精力搞现代化建设、市场经济存在的基础、理论界要为宁夏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市场体系、关于新时期干部理论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等内容组成。
  • 简明中外教育制度史

    简明中外教育制度史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研究自古至今中外教育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及内容,总结不同历史阶段教育制度的优缺点,作出科学的评价,探求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
热门推荐
  • 谴梦录

    谴梦录

    铁与鲜血的碰撞前,英雄躲在阴影里。悲哀之风还未呼啸,暴君坐在皇座上。一切皆已注定,宿命之轮缓缓转动。沉睡吧,魔鬼,你的醒来代表着审判。即使这样,犯下的错,也永远不会被原谅。即使是一个极小的过错,也要接受惩罚。可惜悲寂的,沉睡着的,终有醒来的一天。
  • 墨仙至尊

    墨仙至尊

    墨仙临世,天盟争霸,万古格局在三万年后,战争重启!
  • 魅惑之源

    魅惑之源

    本书分为十三章,内容包括:什么是艺术吸引力、艺术吸引力的功能价值、艺术吸引力的发生原因、罕有化艺术吸引力、陌生化艺术吸引力、极端化艺术吸引力、真型艺术吸引力、假型艺术吸引力等。
  • 遇兮遇兮奈若何

    遇兮遇兮奈若何

    谁能知道七年后他们会在飞机上相遇。这一次是她戴着墨镜,利落冷艳,看都没看旁边的人一眼。她埋头于电脑上的一份一份文件,并没有心思去发觉那个刚从奥斯卡上跑掉的何钟寒就坐在她旁边。就像七年前,他戴着墨镜登上巴士后冷冷的坐在她身边,转都没转头瞥若遇惜一眼。若遇惜,我找到你了,你不准逃跑。若遇惜,你还真记仇,你这纯属报复……哼,谁让老天不公平,那个夏天,就是那一眼,你就跌在心路上挡了我整整十四年。你是大明星,而我只停,闭嘴。异面里的两条直线,在一个素洁的雪天,一辆巴士将他们的轨迹撞在一起。不论是谁,大明星,大学生,大商业家,无论是谁,在爱情里,总是走错轨迹。这个轨迹一纠缠,就是好多年。一旦相遇,奈若何兮。如若相遇,望请珍惜。
  • 三国群英谁为王

    三国群英谁为王

    一个隐世家族的天才通过重重考验得以出世,正值三国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看我主角如何在中混得风生水起,如何力挫群雄。如何登上这时代之巅。看我如何拳打曹操,脚踢刘备,横扫孙权。三国群英谁为王,唯我唐函。
  • 花下爱上

    花下爱上

    她们,家族继承者,因家族需要,从小就被送到家族历练的地方,过着非人的生活。一位冷美人,一位傻女孩,她们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一起度过最艰难的时候,成为对方最好的朋友,知己。他们,同是家族继承者,同样的经历。一位在寻找自己的青梅竹马,一位在等待自己的另一半。一位学霸,一位花花公子。当他们遇到她们,是错过,还是幸福美满?
  • 湖海

    湖海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所谓的仙界不过是更大的江湖。
  • 初夏若秋至

    初夏若秋至

    小女孩兴冲冲地跑到男孩面前,将身后自己精心制作的“结婚证”摆在桌子上,不等男孩反应,就迅速将他的拇指沾上红色墨水,在“结婚证”上按下手印。“赫哥哥,从今天起,你就是我的女人了,你要喊我老公,我说东你不能往西,我说什么就是什么,有人欺负你,你就告诉我,我罩着你。还有,你叫赫岁是吗?好!嗯……以后你就叫岁月吧,你不许不同意,不然,呃…我就,我就,就休了你!”男孩忍不住抽了抽嘴角,自己就这样被一个小丫头占了便宜了吗??不过,怎么还有点兴奋呢!!??
  • 邪术学徒

    邪术学徒

    东南亚降头,南洋邪术,甚至云南蛊术,我原本不信,可一次去香港的经历,我不但信了这些东西,还靠着这个发财致富%本书告诉大家,不可惰,不可贪,不可傲,不可坏,是本富有营养的网络小说,一定会在您的内心,留下深深一笔。
  • 那个世界这个村

    那个世界这个村

    呵护仙子千载的红鲤鱼为何违背誓言,他去哪了?前世、今生、轮回……是梦?是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