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91800000063

第63章 让孩子懂得什么是幸福(2)

最后,我们输给了别人。由于我们本来可以拿到第一的,所以维尼芙雷特很难过,一直不断埋怨自己,甚至到吃晚饭时还不停口。她不停地嘀咕着“是我的错,都是我的错”,根本就无心吃饭。

这时候,维尼芙雷特的父亲给我使了个眼色,暗示我应该关心下女儿。

我对女儿说:“虽然是因为你的失误,我们输掉了比赛,但我觉得你已经尽力了,我们都不怪你。摔跤那是意外事故。何况,你的对手又比你大。虽然我们没赢,但很多孩子都不敢第三个跑,而你敢,所以大家都夸你很勇敢。”

不过,女儿还是很沮丧:“不管怎么说,我还是输了。”

“不是的,你不能这样想。虽然输了,但你不能因此丧失信心。你不会永远失败,这只是暂时的。有了这次经验,你就会在下次比赛时做得更好。我觉得,下次你肯定能赢回来。”

听了我的话,女儿终于想开了,还仔细分析了今天失败的原因,认识到自己不应该那么紧张,如果当时能放松一些,可能就不会摔跤了,那样的话,赢得比赛的,就是我们了。

人活一世,总会不断体验成功与失败。父母应该想一想,自己到底对孩子有多高期望,又给孩子施加了多少压力。事实上,父母恰恰是多数孩子在面对竞争时失败的根由。这是因为,如果父母给孩子定的要求和目标过高,还经常批评孩子,就会伤害到孩子的自信心,从而导致孩子走下坡路。这时候,孩子就会不断体验失败,直至他们的自信心完全崩溃。如果是这样,那么孩子一生就根本不会体验到幸福。

一个人,如果要靠别人的怜悯生活,那么他是绝对得不到幸福的,他只能成为一个懦夫。从女儿小时候开始,我就教育她只有勇者才有真正的快乐,所以一定要坚强,不能随便接受别人的怜悯与同情,要从小学会独立解决问题,还要培养自己的勇气和能力。

女儿有个叫米西尔的好朋友。有一次,他在玩耍时不小心扭伤了脚。平时在游戏中,米西尔常常是赢家,但现在却因为受伤了,所以在很长时间里不能和伙伴们一起玩耍,这让他很难过。米西尔的母亲也很着急,她常常一边伤心地落泪,一边对儿子说:“你心情不好,我很理解,也同样感到很难过。真希望你的脚马上好起来。这太不公平了,为什么受伤的偏偏是你。”

在我看来,米西尔母亲完全做错了。孩子对母亲的反应非常敏感,时间长了,就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米西尔会觉得自己很委屈,长此以往,在遇到更大的意外后,他就会一筹莫展,只能自怨自艾。

米西尔母亲的做法说明,她认为儿子太弱小,没有承受这种打击的能力,无法勇敢地面对现实。其实,这恰恰体现了她对儿子的不尊重。因为脚受伤了,所以不能和小伙伴们玩游戏,米西尔难免会感到失望,这是很正常的。不过,他的脚伤会很快好起来的。只要保持冷静,母亲就能够帮儿子正视现实,但如果连母亲都很沮丧,那么她就不可能帮到儿子。

在一次车祸中,一个名叫米娜的七岁女孩失去了一条腿。因此,在出院后,她只能拄着拐杖走路。

米娜在医院用了很长时间学习怎么照顾自己,怎么借助拐杖行走。出院前,医生还特意叮嘱她的母亲,不要替米娜做太多事情,一定要鼓励她自己照顾自己。不过,这位母亲却包揽了自己能为女儿做的一切事情:洗澡、换衣服、洗衣服,把饭端进她的房间里,有时候甚至还为她梳头。这是因为,女儿受的伤让母亲感到很伤心,为了安慰自己,她总想替女儿做些什么,以便从感情上补偿女儿。

然而,母亲的大包大揽,却让米娜无所事事。做的事情越少,米娜就对自己越没有信心。渐渐地,米娜什么事情都不想做了,只想一个人待在房间里。

就这样,一个勇敢爱笑、善于照顾自己的孩子,变得性格乖张、垂头丧气。一天,米娜向我诉说了她的苦恼,说自己就像是个没用的废人。在了解了她的情况后,我找到了米娜的母亲,对她说:“你像对待废人一样对待自己的女儿,这是不对的。你要让她自己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或许会对她更好。”

接受了我的建议后,米娜的母亲为女儿安排了些她能够做的事情,还常常鼓励她,米娜终于重新有了自信。

后来,我再次去看望米娜,发现她又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姑娘,还学会了一些新技能:在那段日子里,因为不方便出门,米娜开始练习小提琴,而且进步神速。我去看望她的时候,她已经拉得很好了。记得看望她的那天,我还没有进门就听到了动听的琴声。

后来,米娜成了小提琴手,并参加了纽约音乐节,还获得了优秀奖。

事实上,孩子天生就具备与困难拼搏的能力和勇气,只是,他们还需通过用奋斗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若一味给孩子怜悯和帮助,孩子就会因此丧失斗志,止步不前,而这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与那些在父母包容宠溺下长大的孩子相比,那些虽然有身体缺陷,但却不觉得自己可怜,有着坚强的意志,健康的心态,和战胜困难的决心与毅力的孩子,有着更高的能力,而且也要幸福得多。父母对孩子的爱,也才更有意义。

是的,我觉得,关怀与帮助,而不是包揽一切,才是正确对待孩子的态度。鼓励孩子,让孩子尽快适应正常生活,而不是大包大揽,孩子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真爱是用心写就的诗篇

在女儿成长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意识到,父母的鼓励与理解、充满爱的关心与指导,以及和父母共度的欢乐时光,才是孩子最需要的东西。在我看来,用真正的爱心对待孩子,才是培养他们的最佳方法。只有这样做,孩子才能够快乐健康地成长。

我的同事温斯特博士曾给我讲述过他的童年时光。尽管他认为自己的童年应该算是幸福的,但仍有一些遗憾让他至今无法释怀。

“在我还小的时候,我们家既幸福又富有。爸爸很爱我,每次回来都会给我带喜欢的玩具,给我买平时妈妈不让买的东西,带我去有趣的地方玩。

“不过,爸爸是个外交官,工作异常忙碌,大部分时间都留在国外,很少待在家里,所以我见他的机会屈指可数。

“因为从小就跟妈妈生活的关系,我和她非常亲近,而对很少回家的爸爸却觉得陌生。每次爸爸回家后,我都会和他形影不离,跟着他四处跑。然而,等我们刚刚变得熟悉时,他又要动身出发了。时间一长,我们又一次变得陌生起来。

“有一次,爸爸回来后,妈妈让我去和他聊聊天,可我却让她去和爸爸聊,我说不知道该和他聊什么。妈妈问‘你不爱爸爸吗?’我回答说‘虽然爱,但却依旧觉得他很陌生。’那时候,我想说的是‘我又不了解他。’

“时隔多年之后,我才明白,当时的爸爸有多么悲伤。他爱这个家,更爱我这个儿子,但是因为工作的关系,无法时常与我们团聚。妈妈当然能够理解他,但当时年纪太小的我却根本无法理解。

“妈妈常常向我解释爸爸无法待在家里的原因,告诉我正是爸爸在外面辛劳的工作,才让我们过上了现在的生活。不过,对于年幼的我来说,我无法理解妈妈过于抽象的话,我需要用更直白的方式感受爸爸的爱。我需要他拉着我的手,跟我解释各种我提出来的问题;我需要趴在爸爸的肩膀上,看着路旁的树木和房子向后面跑去;我还需要他和我一起玩男孩子的游戏,然后毫无顾忌地滚打玩乐……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慢慢地明白了爸爸为这个家庭所付出的一切。爸爸的敬业精神打动了我,我很尊敬他。

“不过,我们依旧很难建立那种亲密无间的父子关系。这一点让我至今都痛心不已。”

听完温斯特的故事,我感慨万千。当然,他父亲属于特殊情况,多数父母还是有机会陪伴孩子的。不过,确实不少父母工作非常忙碌,就算有了闲暇,也只会在孩子面前摆出一副育儿专家的样子,而不是真心和孩子交流感情。这样做既不利孩子的心理健康,也让父母丧失了建立真正亲子关系的机会。

记得有一位母亲曾经这样告诉我:“我把所有心血都倾注到了孩子身上,每天都为她的衣、食、住、学业以及课外爱好等一切事情操碎了心。可是,等她长大后问她更爱谁时,她毫不犹豫地说更爱爸爸。”

尽管这话确实令人伤心,但我首先想到的是,在日常生活中,这位母亲很可能只是位尽职尽责的保姆,而不是位慈爱的妈妈。我们周围就存在很多这样的例子:孩子长大成人后,父母会理所应当地要求他们感恩戴德。在我看来,这只是愚蠢父母的愚笨做法,这是因为施恩图报的想法,已经脱离了亲子真爱的本质。

我的观点是,孩子应当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但若父母以恩人自居,就有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引发对立的危险。相互尊重,才是父母与儿女之间爱的基础,即便孩子还小,父母也应该尊重他们。很多父母都愿意花费大量时间应酬陌生人,以便给他们带来事业上的收益,但在孩子身上,这些父母却不愿意多下工夫,总是随便对待自己和孩子之间的约定。这样做既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也不利于父母与儿女之间建立深厚感情。

在女儿小的时候,我和丈夫一直都很重视了解她的心理感觉,虽然我们都有自己的工作,但是却从未忽视对女儿的关心与照顾。我所说的并不只是日常生活中的关心,我们还要走进女儿的内心,同她一起分享美好时光。

有一次,女儿外出归来,她一进家门就告诉我:“妈妈,今天卡特被他妈妈打了一顿。”

“为什么?平时他不是都很听话的吗?”

“是呀,我也这么认为的,”女儿看着我回答道,“可是他今天却惹他妈妈生气了。”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发生了什么事吗?”

“今天,卡特的妈妈问他长大后想当什么。他回答说想当海军,去非常远的群岛打仗。然后,他妈妈就问他,‘等你长大后,难道就不要妈妈了吗?’卡特说他得去打坏人,‘妈妈就交给妹妹照顾好了。’结果,卡特的妈妈就生气了,还说白养了他这个儿子。后来,两个人就吵了起来……”

讲完卡特的事后,女儿向我问道:“妈妈,我想问你个事儿,你是不是也不想让我长大后离开你?”

同类推荐
  • 青春期女孩和父母对着干怎么办

    青春期女孩和父母对着干怎么办

    本书从女孩的心理特征入手,涉及亲子沟通、学习技能、内心成长、生活习性、情绪状态、为人处世、生理困惑等七个方面,全面揭示了青春期女孩内心的那些秘密--她们最为迫切的心理需要以及无数的青春期困惑与烦恼,从而指导父母拨开女孩心灵的迷雾,看到她们真实的内心世界,并最终帮助她们打造绚丽多彩的“人生花季”。
  • 康熙教子

    康熙教子

    本书将康熙皇帝教子理念的精华,与古今中外成功人士的家教案例结合起来,分为五篇,其内容包括:治学态度、读书方法、道德修养、完善性格、待人处世等篇。
  • 科学胎教艺术读本

    科学胎教艺术读本

    文章讲述的是:解说胎教,胎教与优生,养胎与胎,胎教方略,十月胎教教等内容。
  • 名门家训

    名门家训

    陶清澈编著的《名门家训》精心挑选了古今二十四篇名门家训,既有诸如孔子、孟子等先贤圣人的家训,又有当代诸如傅雷、唐英年等名家的家训,从古及今,一脉相承。作者又从中去粗取精,抽离出其中的经典家训名言,进行了独到而细致的分析,得出了新颖而富有实效的家训心得,《名门家训》义理深邃,解读浅显,相信能帮助家长培育出全面发展、才能出众的孩子。
  • 让孩子有个好性格

    让孩子有个好性格

    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好的性格都能帮助孩子坦然积极地面对生活,并且不懈努力,最终取得成功;不良的性格则会让孩子走弯路,受尽挫折,在关键时刻甚至能毁掉孩子的一生,酿成悲剧。
热门推荐
  • 通天剑皇

    通天剑皇

    陆典,天生不能人事,妻子与别人通奸,因此得到杀身之祸,他不但没有死,反而得到一把断剑,一张残图!
  • 我在灰烬里等你

    我在灰烬里等你

    我是个孤儿,初中毕业就到大城市打拼,却被带入外围圈儿…………
  • 乾道武世

    乾道武世

    乾坤道为法,乱世武之极。心中日月转,手中乾坤旋。
  • 澡堂老板

    澡堂老板

    无论再体面的男人,在我的地盘都要放下面子。无论再贞节的烈女,在我这里也要让她们脱的一丝不挂……别问我为什么。开澡堂的,就是这么任性…………没错,这就是一个澡堂老板玩网游的故事。
  • 心理医生在吗

    心理医生在吗

    一个四十五岁的中国女人,操着蹩脚英语,向一名美国心理医生娓娓倾诉自己的过往。她对父亲的朋友“贺叔叔”长达三十九年的爱恋、父亲与贺叔叔在大饥荒和文革前后的恩怨情仇、自己远渡美国后与教授间的情爱纠葛……最终,治疗无果而终,女人继续远走他乡。本书(原名《人寰》)是严歌苓的代表作,曾在20世纪90年代末获得华语地区令人瞩目的台湾时报百万大奖,成为继朱天文之后女性作家获此殊荣的第二人,轰动一时,使作者在十多年前,一跃成为华语地区备受关注的女作家。本书结构在当时看来是大胆的,其题材在今天看来仍旧是时髦的。这就是经典文艺作品的共性--永不过时。
  • 韶华倾负终离殇

    韶华倾负终离殇

    那一年,悠悠夏日,她坐在树荫下戴着耳机,惬意地听音乐,他凑了过去,神秘一笑,“我手机里有一首歌很好听,要不要试试?”她说好。他笨拙地第一次为别人塞上耳机。“清尘,我想我是喜欢上你了…我知道你心里有人,但是我想,人生那么长,等你几年又何妨。”那一年,寥寥夜空,他和她说了再见,他说,清尘,你要照顾好自己,我走之后,你要记得上课不要睡懒觉,记得不要因为赶时间就不吃早饭……那一年,辗转几年,她褪去了青春的懵懂,已成为国内知名律师,而他,是最具有商业敏感性的总裁,一次官司,他与她,多年以后意外碰面。那一年,蒙蒙细雨,他轻抚着石碑,不思量,自难忘,十年生死两茫茫。你走了,又何苦让我一人浑浑噩噩地留下。
  • 作义要诀

    作义要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呆萌小妻:套牢贪欢大亨

    呆萌小妻:套牢贪欢大亨

    一场交易,他逼着她成为自己的人。从此,他要她的人,她依仗他的权势。璀璨夺目的酒会上,他将她从一群男人暗送的秋波中抓了出来,“谁准你对他们笑的!”女人美眸流转,对男人的愤怒视若无睹,“滕先生忘记我们的婚姻协议了?第一条,互、不、干、涉!”
  • 初夏的悲伤

    初夏的悲伤

    真烂漫的花季少女,遇到帅气自卑的农村男孩,爱恨纠葛,分分合合,她的忍让,付出与成长,依然没有换回他的怜悯与呵护,初恋的甜蜜如同包裹着糖衣的苦药丸,随着时间的吞噬,苦进心底,失去了一切的她,如何面对自己的未来,如何走完她的人生……
  • 恶狼皇帝来倒贴:独宠罪妃

    恶狼皇帝来倒贴:独宠罪妃

    “女人,你以为,你能逃得掉吗?”“如果你死了,我不就能逃得掉了?”她手中匕首慢慢抵上他的胸膛……他,是迷迭国亿万人之上的皇帝,却因为她的背叛,憎恨她,他将她囚禁深宫,只为折磨她。她,是江湖上人人敬畏的武林盟主,是羽国伸手最强的公主,她是父亲安排在皇上身边的女人,她接近他,只为杀了他,却不料爱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