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成功的人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他热爱生活的每一方面,从不为未来忧虑,注重自我独立、适应社会环境,不加抱怨地爱自己、诚实、胸怀宽广……总之,无论何时何地,他都能积极地生活。
心理疲劳是隐形杀手
世界卫生组织一份报告称,工作紧张是许多在职人员健康的危险因素,心理疲劳将会比疾病更广泛地影响人们的学习与工作。医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疲劳是由长期的精神紧张压力反复刺激形成的,恶劣情绪得不到及时宣泄,一旦超越心理警戒防线,各种疾病就会乘虚而入。例如心理障碍、精神恍惚、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偏头痛等。
心理疲劳是潜伏的隐形杀手,在你积累到一定的“疲劳量”时,就会引发疾病。消除心理疲劳的方法,就是学会适时适度地发泄。
接受风雨的洗礼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养蚌人,他想培养一颗世界上最大最美的珍珠。
于是,他去海边沙滩上挑选沙粒,愿不愿意变成珍珠,那些沙粒在听说了变成珍珠的过程后,一颗一颗都摇头说不愿意。养蚌人从清晨问到黄昏,他都快要绝望了。
就在这时,有一颗细小的沙粒答应了他。
旁边的沙粒都嘲笑那颗沙粒,说它太傻,甘心去蚌壳里住,远离亲人朋友,见不到阳光、雨露、明月、清风,甚至还缺少空气,只能与黑暗、潮湿、寒冷、孤寂为伍,不值得。
可那颗沙粒还是无怨无悔地随着养蚌人去了。
斗转星移,几年过去了,那些曾经嘲笑它傻的伙伴们,依然只是一堆沙粒,静静地躺在沙滩上,有的甚至已经风化成土,而那颗沙粒已长成一颗晶莹剔透、价值连城的珍珠,镶嵌在女王的王冠上,熠熠生辉。
没有谁能帮你
邻居的家里养了一只大猫,凶猛壮硕得像头小老虎。常常嘴里叼着东西,一头冲进屋里,躲在床底下,把嘴里的东西咬得喀啦喀啦响。要是一个不小心,吃坏了肚子,它就独自跑到院子里吃草,伸长了脖子呕吐。然后,就仍旧精神愉快地找食和玩乐。
邻居家插满尖玻璃的围墙,对它来说,真是如履平地。偶尔失足踩到了玻璃则自己舔着脚上的伤口,要是想给它绷带,包扎一下,真比杀了它还要难过。
可是有一天,它不知怎么得了病,皮下浮肿,整个变了形。看它实在痛苦不堪,我就向朋友借了个铁笼子,找算带它去看兽医。
我把铁笼放在地上,喊那猫的名字,它缓缓走出来,我指了指笼子:“进去!带你去看病!”
它居然自己走进去,躺了下来。
至今,我还常想起它,不懂为什么这个顽强的小东西,突然变得驯服。
向不如你的人学习
李相是唐代著名的大将军,他最喜欢读《春秋》,无论公务怎样繁忙,他都坚持不懈。但是,他总是把《春秋》中鲁国大夫叔孙绰的“绰”读成“若”。
他手下有个小吏,每当他把绰读成若时,小吏的脸上就有异样表情,次数多了,李相发现这个情况,很奇怪,就问:“为什么每当我读到叔孙绰时,你总表现出不以为然的表情呢?”小吏就委婉地说明正确读音是绰而不是若。
李相听了,顿时脸上发烧,觉得自己身为将军,日读《春秋》,多次读错字而不自知,十分惭愧。于是,他走下座位,把太师椅放在北墙边,请小吏坐。
小吏不敢放肆,“这是将军的宝座,小人岂敢越礼坐!”李相把小吏按在坐椅放上:“不许动,不然我要生气了。”小吏不敢违背,坐也不是,不坐也不是,局促不安。李相站在南面,整了整衣冠,向着小吏躬身下拜。小吏又要离坐,李相喊道:“不许动!”小吏只好坐在椅子上接受他的大礼参拜。
李相诚恳地说:“我身居高位,却常常读错字,实在惭愧,从今以后,你就是我的‘一字师’,我要再读错字,请你一定要给我指出来,千万不要客气啊。”
成功需要代价
1563年的一天,比利时卢万城里满城风雨,人们传说着一件怪事。
“昨天夜里绞刑架上的尸体被盗了!”人们议论纷纷,但确有此事。昨天夜里,有一个人偷偷地摸到绞刑架下,解开一具死尸背起来正要跑,不料城头上的哨兵听见了响动,大声喝问:“谁!”吓得盗尸人赶紧隐藏起来,因为按政府法令,盗尸是要被处以绞刑的。
哨兵远去了,那人又背起尸体,谁知走了一段路,又遇上了骑兵巡逻队,那人怕躲闪不及,就拿出刀来将尸体的头割下逃跑了。
这个盗尸的人叫维萨里,是比利时医生。当警方四处张贴通缉令的时候,他正躲在一个秘密的地窖里专心致志地解剖那个偷来的头颅呢!
以后,维萨里还曾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去偷尸体,背回家进行解剖,仔细研究人体的各部分构造。也不知与尸体打了多少年的交道,他终于成了著名的解剖学家,并撰写了一部巨著——《人体构造》,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正确描绘人体结构的专家。
学会利用危机
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阿拉伯国家为了能在阿以战争中占优势,便以拒绝输出石油来威胁支持以色列的邻邦。
突然之间,全世界的人都恐慌起来,因为石油一旦缺乏供应,任何工业都要停止下来。特别是日本,没有了石油,他们的工业就成了垃圾堆。
但是他们没有想到,这次危机为他们创造出一个空前未有的繁荣局面。在石油危机发生之前,日本已经发明了节油小汽车,准备打入美国市场。他们已经囤积了大约七十万辆小车子在美国西岸等候推销,但因为对市场没有把握,没有人敢提取那些汽车。
如果没有石油危机的出现,日本的汽车工业恐怕就要破产了,但当石油危机出现后,人们懂得小汽车节油的特别性能,开始对它倍加青睐。
于是,几乎在一夜之间,那些小汽车被抢购一空,有人居然愿意付出比定价高出一千美元的黑市价来抢购。在汽车工业的带动下,整个日本的工业开始腾飞了。
独谋的智慧
赤壁之战前夕,曹操派人送给孙权一封信说:“我奉皇帝的命令讨伐有罪的人,想和你一起在江南打猎。”曹操的话虽然半开玩笑,半是威胁,却明显暗含着杀机。
江东一班文武大臣都吓呆了,以张昭为首,大家全部一边倒:投降曹操。只有鲁肃不同,他认定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抵抗曹操,但他并没有与人争论,只是等孙权上厕所时,他悄悄地在屋檐下等候。
孙权正在犹豫不决的当口,看到鲁肃,赶紧问道:“先生想说什么?”
这时鲁肃便从容地向孙权分析利害,鼓励孙权出兵。他说:“我们这些当大臣的如果投降,还会封我们个一官半职,但是主公如果投降了,要曹操再给您个主公做吗?”他还建议孙权召回东吴大将周瑜。
这样,由于鲁肃一个人有远见卓识,并全力进谏,终于使孙权下了联刘抗曹的决心。
只有你能救自己
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一个和尚正撑伞走过。
这人说:“大师,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
和尚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
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该度我了吧?”
和尚说:“我也在雨中,你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度我,你要被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说完便走了。
生命在于自我增值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中的小男孩,常常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的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
院长总笑而不答。
有一天,院长交给男孩一块石头,说:“明天早上,你拿这块石头到市场去卖,但不是‘真卖’,记住,无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拿着石头蹲在市场的角落,意外地发现有不少人好奇地对他的石头感兴趣,而且价钱愈出愈高。
回到孤儿院,男孩兴奋地向院长报告,院长笑笑,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卖。在黄金市场上,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来买这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孩子把石头拿到宝石市场上去展示,结果,石头的身价又涨了十倍,更由于男孩怎么都不卖,竟被传扬为“稀世珍宝”。
男孩兴冲冲地捧着石头回到孤儿院,把这一切告诉给院长,并问为什么会这样。
院长没有笑,望着孩子慢慢说道:
“生命的价值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下就会有不同的意义。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
向自己推销奇迹
在人寿保险行业中,出现了一位奇迹般的人物,他叫班费文。当他投身保险业的时候,被保险公司拒绝了。因为他的身材矮小,没有一般推销人员那样气宇轩昂。而且,他其貌不扬,头发早秃,口齿又不清楚,还带有浓重的乡音。换句话说,在他身上不具备任何一点可以做一名推销员的条件。
但是,他居然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人寿保险推销人士。而他工作的这个小城,数十年来,人口几乎没有增长过。这个方圆四十公里的小城是他生意的全部来源。
有人问他为何做得如此成功,他回答说:“在1983年,我每周的工资是十元。于是我订下了一个目标,要一周赚取三十五元。当我争取到每周三十五元时,我又将目标上移,推到每周四十五元的目标。以此来激励自己不断向更高的目标挑战,就是这样。”
目标——做事的原动力
有一位父亲带着三个孩子,到沙漠去猎杀骆驼。
他们到达了目的地。
父亲问老大:“你看到了什么呢?”
老大回答:“我看到了猎枪、骆驼,还有一望无际的沙漠。”
父亲摇摇头说:“不对。”
父亲以相同的问题问老二。
老二回答:“我看到了爸爸、大哥、弟弟、猎枪、骆驼,还有沙漠。”
父亲又摇摇头说:“不对。”
父亲又以同样的问题问老三。
老三回答:“我只看到了骆驼。”父亲高兴地说:“答对了。”
找到人生的支点
科学家研究表明,人的眼睛其实总在不知疲倦地搜索世界,从一个落点到另一个落点。要是连续搜索而找不到任何一个落点,它就会因紧张而失明。
有个年轻人被判终身监禁,他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在准备结束自己的生命之前,他回想了活在这世上的二十多个年头,家人、亲戚、同学、老师,有谁曾对自己说一句赞许的、鼓励的、温暖的话。
这时他想,只要能搜索到一句,我就不死,我就要为了这一句话而活下去。最后,他终于想起了半句,那是中学里一个美术老师说的。当他将一副恶作剧的涂鸦作品交上去时,老师说:“你画了些什么?色彩倒还漂亮些。”
这半句赞美的话成了年轻人搜索过去世界的一个落点,有了这个落点,他活了下来,并成为一个作家。
宝藏就在你身边
从前在印度有一个叫阿里哈特的人,他是一位富裕的农夫。有一天,一个陌生的老和尚到他家里要求借住一宿,他同意了。当天晚上,老和尚给他讲了钻石的故事。
“如果你拥有一颗拇指大的钻石,你就能把这附近的土地完全买下来。如果你拥有一座金矿的话,你的儿子就有可能当国王。”
听了老和尚的话,阿里哈特开始对自己的生活不满,他决心要找到这神奇的钻石,改变自己的生活。老和尚想尽办法,也无法消除他的念头,只好敷衍他说:“如果你能找到一条在高山内流着白砂的河流,你就能在白砂中找到钻石。”
于是,阿里哈特变卖了所有的田产,开始了他的旅程。但是找啊找,旅费用完了,力气用尽了,也没有找到,失望之余,他投海而死。
后来,一个男子买了阿里哈特的田地,他牵着骆驼到后院的小河喝水,发现在小河的白砂中,有东西在闪烁,他捧回发光的石子,发现这就是钻石。
后来,这名男子又在附近的土地上,挖掘出数不尽的钻石。相传后来献给维多利亚女王的重达一百克拉的钻石,就是这里出产的。
相信自己是一只雄鹰
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捉到了一只幼鹰。
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散步、嬉闹和休息,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
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
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山崖顶上,一把把它扔了出去。
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就这样它居然飞了起来!这时,它终于认识到生命的力量,成为一只真正的鹰。
处惊不乱
和田一夫,是日本最大的零售企业八佰伴国际集团的缔造者。他从零开始,白手起家,以勤劳和智慧,把一个家庭式的水果、蔬菜小店发展成为日本第一大、亚洲第二大的跨国集团。纵然和田一夫的成功有众多的客观原因。但是其中一点是不可忽略的——处惊不乱的心理素质。
还是在和田一夫上小学的时候,他的这种心理素质就已经表现出来了。一天天气预报说有十级大风将要来临,等父亲和母亲从外面赶回家里时一切都已安排妥当,原来在暴风雨来时,一夫立即决定关上所有门窗,关门时由于风太大,一夫人小力弱,费了好大劲仍未关上,于是他和两个弟弟一同用力才将门关上,为了不让两个弟弟害怕,一夫领着他们围坐在桌旁,给他们讲故事听,一夫又把货架上的苹果取下来喂给弟弟吃,最后把两个弟弟哄睡着之后,他才去做功课。
关注你自己的领域
一百多年前,美国费城有几个高中毕业生因为没钱上大学,只好去请求仰慕已久的康惠尔牧师教他们读书。康惠尔牧师答应了他们,但他想到,还有那么多年轻人没钱上大学,要是能为他们办一所大学该多好啊!
于是,他四处奔走,为筹办一所大学向各界人士募捐。当时办一所大学大约需要投资一百五十万美元,而他辛苦奔波了五年,连一千美元也没有筹到。
显然,这个情况使他意识到,大学办不成了,自己的打算不过是异想天开。这一天,他情绪低落地走回教堂,发现路边的草坪上有成片的草枯黄歪倒,很不像样。他便问园丁:“为什么这里的草长得不如别处的草呢?”
园丁回答说:“你看这里的草长得不好,是因为你把这些草和别处的草相比较的缘故。看来,我们常常是看到别人美丽的草地,希望别人的草地就是自己的草地,却很少去整治自己的草地。”
这话使康惠尔恍然大悟,于是他开始到各地去演讲。七年之后,他赚了八百万元,终于建起了一所大学。
举轻若重。又要举重若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