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前,北京的一个文化馆需要扩建,北京市政府为此拨款1400万元。需要迁走的居民将近100户,按照当时的商品房售价,一套住房要16到18万元,总计共需2000万元。市政府只拨了1400万,尚差600万之多。后来有个人给他们出了个主意:可在北京郊区为搬迁的居民买100套住房;同时,再买100辆天津“大发”汽车分送给各个搬迁户。当时郊区一套住房只要3万多元,一辆“大发”汽车只要4万5千元,二者加起来也不过8万元左右。这样,搬迁100户居民,总共只需800万元。市政府的1400万元拨款,不仅已可以满足需要,还能节余下600万元。筹委会经过研究,采纳了这个建议,终于绕过了筹措600万元资金这么一个大困难、大障碍,用“迂回绕道”的办法解决了问题。
有一位白手起家的成功人士曾这样谈过自己的体会:“我小时候常拉小货车搬运东西,那时,我学会了一个诀窍,一口气不能上去的坡路,只要用Z字型的走法就能上去。利用Z字型爬坡,在换方向前,松一口气,等力气恢复后再斜向前进,然后再松一口气……反复这样做,再不容易上的坡路,也能上去。”
事物发展的道路有直也有曲,既不是都直,也不是都曲。总的来看,事物的发展呈现为波浪式、螺旋式。而一段一段地看,事物的发展又可能是直线式。因而“迂回绕道”也同其他创新思考方法一样,并非在任何问题、任何场合中都适用,它只是适合于某些问题、某些场合。
迂回绕道作为一种拐个弯想的创新思考方法是指。当所思考的问题遇到了难以克服的障碍时。为了另辟新径,或降低难度,或减少代价,可以考虑不设法直接去消除障碍。而有意识地走一条曲折的道路,以求避开或越过障碍解决问题。
四、怎样拐个弯想之二:“间接中的”
——从“区分大苹果和小苹果”谈起
有一天早上,一位老农吩咐他的一个做事一向粗枝大叶的儿子,把一大堆苹果分别装进两个箩筐里,一个箩筐装大的,一个箩筐装小的。傍晚时分,老农回家一看,儿子已经把苹果全部都按大小分别装进了两个箩筐;同时把烂苹果都拣出来放到了一边。老农非常满意,一再夸儿子于得认真、干得好,然后老农取出一个大口袋来,把两个箩筐里装的苹果一起倒进了口袋里。这样一来,大苹果和小苹果又混在一起了。这可把儿子气坏了,不禁大叫起来:“这不是白白浪费我的劳动吗!”
老农叫他的儿子把大、小苹果分别装进两个箩筐,后来他又把它们混装在一起。从中可以看出,他的用意并不在于要把大苹果和小苹果分开,而是要把被鸟啄虫蛀了的烂苹果全都拣出来。他为什么要那样吩咐他的儿子呢?因为他深知他的这个儿子做事一向粗枝大叶。如果只是说要认真拣出烂苹果,他的儿子是不会做得很仔细的。而要区分苹果的大小,非一个个地认真察看不可。这样,烂苹果自然也就不会被漏掉了。老农在这件事上采取的思路是,以区分苹果的大小为手段,来间接地达到一个不漏地拣出烂苹果的目的。
上面说的是一个故事性的事例。“间接中的”这一思考方法在各个方面的实际工作中都能运用,而且常常都需要运用。
我国改革开放后,国外的一些彩色胶卷和相纸,很快便占领了我国的彩色摄影市场。我国的胶片工业自然不甘落后,决心与之竞争。化工部所属第一胶片厂经过一番努力,1985年推出了乐凯牌彩色胶卷和相纸。但当时人们普遍对国产胶卷抱不信任态度,问津“乐凯”的顾客很少。许多城市的彩扩门市甚至公开挂牌声明:“国产胶卷,恕不冲印。”面对这样的严峻形势,如何打开局面?工厂的职工们想了不少办法,收效都不显著。后来他们“拐个弯想”,想出了一个间接中的办法:投资举办“摄影比赛”。1986年全国乐凯摄影大奖赛出台。参赛作品一律要求使用乐凯牌的胶卷、相纸和冲洗药水。通过大造舆论、广泛宣传,全国有一千多位专业和业余摄影家参加,参赛作品达一万多幅。人们在欣赏到一大批优秀摄影作品的同时,也看出了乐凯牌彩色胶卷和相纸的质量的确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从此,乐凯牌彩色胶卷在全国名声大振,终于为广大消费者逐渐接受。由于乐凯彩色胶卷的销量逐年大幅度上升,迫使国外彩卷在中国市场上只得压低价格出售,从而使中国消费者从中获益不小。在这场与国外名牌抗衡以振兴民族工业的竞争中,乐凯牌胶卷功不可没。
一种新型袖珍电脑的问世,其设计过程也采用了间接中的思路。
被称为英国发明大王的当代英国发明家辛克莱,在他打算研制一种袖珍式的微型电脑时,原来的思路一直都只是考虑如何设法大大缩小电脑的各个零部件。但先后想了许多办法,都由于材料、工艺、成本等多种原因行不通。后来他在实验中发现,把电源切断约5秒钟后,电脑仍然能正常工作。这说明硅片的电路有5秒钟的“记忆力”。于是他决定不再走缩小电脑零部件的老路,而利用硅片电路有5秒钟记忆力这一特点,让电脑不断地中止耗电,这样便能使用一种极微小的电池。他以解决这个问题为手段,来达到研制出微型电脑的目的。辛克莱遵循这样的间接中的的思路,终于研制出了当时的一种耗电量只有一般电脑1/10的新型袖珍电脑。
间接中的作为一种拐个弯想的创新思考方法是指,面临复杂困难的有待创新的问题。有时可以不急于采取措施去直接、正面地解决问题。而考虑能否以解决某个相关的问题为手段,以求或者代价更小。或者效率更高地达到解决原有问题的目的。
五、怎样拐个弯想之三:“以退为进”
——从“范邰断案”谈起
我国历史上有个叫范邰的人,在他担任浚仪县县令期间,有两个人在市场上争夺一匹绢。二人都说绢是自己的,对方是抢夺者。到了县衙,二人依然互不相让,争执不休。范邰审问时,在公堂上表现出难以决断,只得向绢的抢夺者表示让步:吩咐将绢剪断,二人各得一半,以了结此案。二个离开县衙后,范邰派人暗中跟踪观察,发现其中一人喜形于色,另一人则怒气冲冲。范邰听了衙卒的汇报后,断定那个兴高采烈的人必定不是绢的所有者。
范邰是这么推断的:自己好端端的一匹绢被剪成两半,而且被人拿去了一半,正直的人都会怒不可遏。而诬赖他人、轻易地就得到了半匹绢的偷抢之徒,自然会欣喜异常。于是范邰下令将那个兴高采烈者拘捕归案。此人后来终于招认了自己是抢劫者。范邰最初的“退”——命令将绢剪断,二人各得一半,目的是为了后来的“进”——弄清案件的真相,作出公正的判决。
上面说的是我国古时的事。下面再谈两个现代的采用这一思路但在内容和性质上却大不相同的事例。
1957年夏天,当时的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赫鲁晓夫访美。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即CBS)特邀赫鲁晓夫到该公司的星期日“面向全国”特别节目中发表演讲。没料到赫鲁晓夫的演讲却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为此大发雷霆,总统艾森豪威尔也生气了。
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赫鲁晓夫在广播讲话中,讲出了一段关于共产主义问题使奉行反共政策的美国政府十分为难的话。电波一下子把这些话传播到了美国各地,几乎弄得家喻户晓。一时间,美国舆论大哗,杜勒斯和艾森豪威尔怎能不动怒呢?
这可急坏了哥伦比亚公司的头头们,他们感到事情很严重,也很棘手。因为赫鲁晓夫是在他们的广播电台发表这一演讲的,而且是他们主动特邀的。他们害怕因此被吊销公司的营业执照,甚至还担心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怎么办?公司的头头们一起商讨对策,开了一天一夜的会也没有想出一个好办法来。
没辙了,头头们只好请来了公司的顾问。这位顾问首先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和公司的处境。50年代末,在美国等国家对共产主义的恐惧是一种流行病。公司顾问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不能采取向全国公众公开承认错误的办法。如果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在这一问题上承认自己的错误,那肯定很难得到谅解,不但不能平息这一风波,反而会蒙受重大损失,甚至会因此而完全垮台。恰恰相反,要充分肯定公司举办这个“面向全国”特别节目的积极作用,要大肆宣传这个节目近期为沟通美苏两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公司的头头们采纳了顾问的这个建议。他们除了充分运用本公司所拥有的各种宣传工具外,还在各大报纸上连续刊登整版广告,发动了强大的宣传攻势。没过多久,社会舆论便逐渐转向哥伦比亚公司方面,公众后来普遍肯定了该公司举办的星期日特别节目所起的积极作用。哥伦比亚公司不仅转危为安,而且从此声誉大增,成了美国广播公司中的佼佼者。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那位顾问提出的建议,其思路是,不能“被动地退”、“单纯地退”——公开承认错误,公开向公众道歉;而要“主动地退”、“进攻地退”——扭转社会舆论,改变公众的看法。事态的发展表明,公司顾问按照这种“以进为退”的思路所设想的做法是恰当的。
前些年,国际体育比赛中曾出现过这样一件事:在一次保加利亚队和捷克斯洛伐克队的篮球比赛中,还剩下8秒钟的时候,保队仅领先一个球。按照规定,保队在这一场球赛中,必须至少赢3个球才能不被淘汰。这时,保队的一个队员突然向本方的篮内投入一个球。双方的队员和场外的观众一下子都愣了,不知这是怎么回事。过了好一会大家才明白过来,并报以热烈的掌声。
这位保队队员为什么要向本方的球篮投进一个球?他是怎么想的呢?
他的思考过程大致说来是这样:保队要不被淘汰,必须再赢两个球;要有可能再赢两个球,就得延长比赛时间;要延长比赛时间,就要在终场时把比分拉平;要在终场时把比分拉平,那就只有现在向本方篮内投进一个球。
贯穿这位保队队员以上思考过程的思路也是“以退为进”。即先“后退一步”——主动输一个球,然后“前进一步”——把比分拉平,延长比赛时间,以争取最终实现不致被淘汰的目的。
“以退为进”是一句成语,它的表达形式同“以攻为守”相似。以攻为守是说用进攻作为防御的手段;以退为进是说以后退作为前进的手段。以进为退中的“进”和“退”,它们的含义是广泛的。不仅仅是指军事行动上的“前进”与“后退”,“进攻”与“退却”;“进”与“退”也指做事情的“复杂”与“简单”,“困难”与“容易”等等。“以退为进”也可以说就是“以退求进”或“欲进先退”。它们都是说,当条件或力量还不具备时,可先暂时采取某种保守、后退的姿态与作法,在保守、后退中创造条件、积蓄力量,待条件和力量具备、时机成熟时,再“发起进攻”。就好像一个人先将拳头向后缩回,是为了更有力地挥拳出击那样。
在科技研究中,有时面临一个复杂困难的课题,短时间难以找到解决它的办法和途径,这时不妨考虑能否先“后退”一下:将遇到的这个问题,或者分解为几个较小的问题;或者转换为另一个相近似的较简单、自己较熟悉的问题,以降低问题的复杂程度和难度。在这样的“后退”过程中,获得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后,再将它运用于原来的复杂课题上,使之最终得到解决。这也是以退为进思考方法的一种应用。
以退为进作为一种拐个弯想的创新思考方法是指,在对问题的解决暂时还不能有所“前进”的情况下。思考怎样先采取某种与自己愿望或利益相抵触的做法。即有所“后退”或“退让”。从而积蓄力量,创造条件。时机成熟时再向前推进,以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