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10800000036

第36章 外篇(下)(1)

刻意

本篇延续了“养生主”的思想,进一步宣讲养生哲学,认为养生之道,要在去情寡欲,体悟纯素,做到不喜不怒,莫哀莫乐,完全与世无争,一切任其自然,而凡事刻意为亢、为修、为治、为闲、为寿的人,只能成为丧真失性的人。庄子高度肯定了养神在养生中的关键作用,并明确指出过分追求外物的危害性。

文中列出山林隐士、教诲至人、达官显贵、闲居安适、修炼气功的人这些五等俗人,以衬托出生人,接着连用六个“故曰”来盛赞圣人之德——恬淡、寂寞、虚静、无为,而以“此养神之道也”总结收圣德之美,提示全篇宗旨。为了突出宗旨,又复引养剑、野语加重申诉。末尾结以“真人”,意在示人以大道至虚至真之境。

【原文】

刻意尚行,离世异俗,高论怨诽,为亢而已矣;此山谷之士,非世之人,枯搞赴渊者之所好也。语仁义忠信,恭俭推让,为修而已矣;此平世之士,教诲之人,游居学者之所好也。语大功,立大名,礼君臣,正上下,为治而已矣;此朝廷之士,尊主强国之人,致功并兼者之所好也。就薮泽①,处闲旷,钓鱼闲处,无为而已矣;此江湖之士,避世之人,闲暇者之所好也。吹呴呼吸②,吐故纳新,熊经鸟申③,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若夫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不道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澹然无极④,而众美从之。此天地之道,圣人之德也。

【注释】

①就:去,走向。薮泽:指湖边草滩的地方。②吹呴(xǔ):用力呼气称为吹,慢慢出气叫呴。③熊经鸟申:像熊一样攀到树上,像鸟一样空中飞翔。④澹然:寂爽淡然。

【译文】

磨砺心志祟尚品行,超脱世俗,高谈阔论,抱怨怀才不遇而讥评世事无道,为了表现自己清高罢了,这是避居山谷的隐士,毁议世事的人,正是那些洁身自好、宁可以身殉志的人所一心追求的。讲说仁义忠信,恭敬节俭,推辞礼让,为了修身而已,这是与世道相安并处之人,专门从事教育者,有时到处游说,有时定居讲学之人所喜好的。宣扬大功,树立大名,用礼仪来划分君臣的秩序,并以此端正和维护上下各级的地位,算是投身治理天下罢了,这样做乃是身居朝廷的人,尊祟国君强大国家的人,正是那些醉心于建立功业开拓疆土的人所一心追求的。隐逸在湖泽草野之间,居住在静谧荒草之间,天天钓鱼消磨时间,算是无为自在罢了,这样做乃是闲游江湖的人,是逃避世事的人,正是那些闲暇无事的人所一心追求的。调息呼吸,吐故纳新,模仿熊倒挂在树上,像鸟一样展翅飞翔,为了长寿而已。这是从事导气引体的人,修身养性的人,像彭祖那样追求高寿的人所喜好的。

如果不磨砺心志就能高尚,不倡导仁义就能修身,不追求功名而天下自然得到治理,不隐居江湖而得到闲暇,不导气引体而能长寿,没有什么不忘于身外,一切都会自然而然得到。淡漠无心之极而一切美好的东西必从之而来。这是天地之大道,圣人的高尚品德。

【品读庄子】

平常心是道

清人刘凤苞说:“《刻意》篇,摹写圣人之德。开手撰出五个样子,衬托圣人,闲闲布置,体密气疏。转入圣人,将五者一齐压倒。层层脱卸,有回风舞雪之姿。”

励行清高,宣讲仁义,追求声名,注重政绩,保养身体,对于人来说,各有不同的志向,但是这些都不可避免地偏滞一隅,丧失真性。要真正做到“天地之道,圣人之德”,“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不道引而寿”就是最好的方法。

对人生刻意的追求,反而会有诸多的失意和挫败。面对任何事,都应该以平常心来看待。

心里有鬼

古代有个比丘学习入定,可是每次都会有一只大蜘蛛来捣乱,他十分无奈,便请教一名高僧。高僧对他说:“下次入定时,如果大蜘蛛再来捣乱,你就用笔在它的肚皮上画个圈。”

比丘遵从高僧的话准备了一只笔,当大蜘蛛再度出现时,他毫不迟疑地在它的肚皮上画了一个圈,谁知刚一画完,大蜘蛛便消失了。

等到比丘入定完毕,他惊奇地发现,那只圆圈竟然就画在自己的肚脐之上。于是他明白了,真正的干扰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来源于自己的内心。

无论做什么事,心猿意马都是最要不得的。很多人把自己的不专心归咎于外界的干扰,其实不知,有时,那只讨厌的蜘蛛正是从自己的心里爬出来的。

摆脱心魔的纠缠,只能从“心”做起,只要心里平静了,外物的刺激就再也难以产生作用。

【原文】

故曰,夫恬淡寂漠,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

故曰,圣人休休焉则平易矣,平易则恬淡矣。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

故曰,圣人之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不为福先,不为祸始,感而后应,追而后动,不得已而后起。去知与故,循天之理。故无天灾,无物累,无人非,无鬼责。其生若浮,其死苦休。不思虑,不豫谋。光矣而不燿,信矣而不期。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神纯粹①,其魂不罢。虚无恬淡,乃合天德。

故曰,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德之失。故心不忧乐,德之至也;一而不变,静之至也;无所于忤,虚之至也:不与物交,惔之至也。无所于逆,粹之至也。

故曰,形劳而不休则弊②,精用而不已则劳,劳则竭。水之性,不杂则清,莫动则平,郁闭而不流③,亦不能清,天德之象也。

故曰,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惔而无为,动而以天行,此养神之道也。

【注释】

①纯粹:纯净不掺杂。②弊:疲惫,困乏。③郁闭:滞留,郁积。

【译文】

所以说,恬淡寂漠、虚空无为,这是天地的准则和道德的根本。

所以说,圣人息心于恬淡虚无的境界,遇到艰难险阻能够化险为夷,然后就能心境恬淡。安稳恬淡,那么忧患不能进入内心,邪气不能侵袭肌体,因而他们的德行完整而内心世界不受亏损。

所以说,圣人在世时能够顺应天理行事,死去了就像万物蜕然变化一样而无挂念;平静时跟阴气一样宁寂,运动时又跟阳气一道波动。不做幸福的先导,也不为祸患的起始,受到外界感动而后才有应和,受到压力而后采取行动,迫不得已而后兴起。抛弃智巧与事故,遵循自然的常规。因而没有自然的灾害,没有外物的牵累,没有旁人的非议,没有鬼神的责难。生时如同漂浮的泡沫,死后看做疲劳后的休息。不假思索、考虑,也不预先谋划。明亮而不耀眼,守信而不要求必定兑现。睡觉时不做梦,醒来时没有忧愁,其精神纯净不参杂,故不疲劳。虚无恬淡,就与自然之德性相合。

所以说,悲哀和欢乐,都是违背纯真本性的邪恶表现;喜悦和愤怒,都是大道的罪过,喜好和憎恶乃是忘却真性的过失。因此内心不忧不乐,是德行的最高境界;持守专一而没有变化,是寂静的最高境界;不与任何外物相抵触,是虚豁的最高境界;不跟外物交往,是保持恬淡的最高境界;不与任何事物相违逆,是精粹的最高境界。

所以说,形体劳累而不休息那么就会疲乏不堪,精力运用而不停歇就会使元气劳损,元气劳损就会精力枯蝎。水的本性,不混杂就会清澈,不搅动就会平静,停滞不流动也就不会清澈,这是自然本质的现象。

所以说,纯净精粹而不混杂,虚静专一而不随物改变,恬淡而又无为,顺应天理而运行,这就是养神的道理。

【品读庄子】

心不忧乐德之至也

在庄子看来,没有快乐忧愁的境界是人最原本的德性。这种思想便是“心不忧乐,德之至也”。

人之所以有快乐和忧愁,与个人的得失有着密切的关系。自己有所得,就快乐;有所失,就忧愁。在人的心境与大道融为一体的时候,心中就没有了任何东西,心中没有了任何东西,也就没有了自己和自己的得失。既然没有自己和自己的得失,那也就没有了快乐和忧愁。而与大道融为一体,也就是人的本性回归于道。

人的本性回归于道便是人本性最纯洁的时候,庄子将本性称之为德,心中既不忧愁也不快乐,这就是德性最为完美的时候。

老板不是拿来喜欢的

她去应聘一个秘书的工作,对方问:“你喜欢怎样的老板?”她顺口答:“老板不是被喜欢的。他是付你工资、你得替他工作的那个人。所以,喜欢怎样的人,与老板无关。”

很多年前,她碰到的第一个老板是位老先生。他非常体恤下属,他会自己坐出租车去参加会议,而让他的司机开车去机场接出差回来的同事。就冲这一点,她无怨无悔地在那个老板那儿工作了许多年。直到要买房子,认真地把老板付的工资折算成可以购买到的平方米数,发现前景不容乐观,才痛下决心跳了槽。

第二个老板是个德国人,第一次见面她就同他起了争执,没想到,从此引起了老板的注意,大会小会都要叫上她,要是哪次会上她不提问题、没点儿争论,老板竟会觉得那个会没开透。

在不断的争论中,她发现自己的思维越来越清晰,英语口才越来越好,胆子越来越大。可是有一次老板在会上又一次习惯性地大发雷霆、口不择言时,她忍无可忍,当着许多人的面一拍桌子站起来:“你喊什么喊!”愤然离席、辞职。不过平心而论,在这位老板的高压政策下,她发现自己学到很多东西,也进步、成熟很多。所以,虽然“不喜欢”那个老板,她却感激他。

第三个老板年轻、英俊、聪明、礼貌,事业成功,更有无量前途,几乎所有的人都喜欢这个老板,包括她。可是当她开始有点儿迷惑自己更多地是在欣赏一个好的老板,还是在欣赏一个优秀的男人的时候,当她越来越经常地以老板为参照物去苛求自己的男友的时候,她知道自己该换工作了,因为老板不是被喜欢的。

【原文】

夫有干越之剑者,柙而藏之①,不敢用也,宝之至也。精神四达并流,无所不极,上际于天,下蟠于地②,化育万物,不可为象,其名为同帝③。纯素之道,惟神是守;守而勿失,与神为一;一之精通,合于天伦。野语有之曰:“众人重利,廉土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故素也者,谓其无所与杂也;纯也者,谓其不亏其神也。能体纯素,谓之真人。

【注释】

①柙:通“匣”,放在匣子里面。②蟠:遮布,遮及。③同帝:如同天帝。

【译文】

今有吴越地方出产的宝剑,用匣子秘藏起来,不敢轻易使用,因为是最为珍贵的。精神可以通达四方,没有什么地方不可到达,上接近苍天,下遍及大地,化育万物,却又不可能捕捉到它的踪迹,它的名字就叫做同于天帝。纯粹素朴的道,就是持守精神,持守精神而不失却本真,跟精神融合为一,浑一就使精智畅通无碍,也就合于自然之理。俗语有这样的说法:“普通人看重私利,廉洁的人看重名声,贤能的人崇尚志向,圣哲的人重视素朴的精神。”所以,素就是说没有什么与它混杂,纯就是说自然赋予的东西没有亏损。能够体察纯和素,就可叫他“真人”。

【品读庄子】

做“真人”

本节中提到的最宝贵的东西,收藏起来,舍不得轻易使用或浪费,这是人之常情。那么,什么东西是人生最宝贵的呢?

庄子说:是精神。因为人的精神可以通达四方,没有什么地方不可到达,上接近苍天,下遍及大地,化育万物,却又不可能捕捉到它的踪迹,庄子劝我们,必须好好珍藏,好好保守,好好使用,绝对不要亏损精神。

之后,谈到“真人”,说“真人”精粹不混杂,不亏损精神,能够轻易地体察纯和素。如何才能做一个能体察纯和素的真人呢?庄子告诉我们:形体劳累而不休息那么就会疲乏不堪,精力使用过度而不止歇那么就会元气劳损,元气劳损就会精力枯竭。他用“水”来做比喻。水的本性,不混杂就会清澈,不搅动就会平静,但是闭塞不流动也不会纯清,这是自然本质的现象。一方面既要流通;另一方面又必须平静。在实际的操作上,身体必须与精神融合为一,合一就能使精神智慧在身体内畅通无碍,也就合于自然之理了。

同时要做个“真人”,庄子提醒我们要好好自我反省,弄明白什么是真,什么是假的伪装。

伪装也许很容易,但是人生已经很辛苦,又何必再为了一点蝇头小利,一点蜗角虚名勉强自己?

蜘蛛技穷

一个农夫正在菜园里松土,突然从土堆后面跳出一只很大的毒蜘蛛,农夫吓得惊叫一声,跳到一边去。“谁敢动动我,我就咬死谁!”毒蜘蛛舞动着长脚威胁农夫,还发出咝咝的怪叫。它张开大嘴恶狠狠地对农夫说:“蠢农夫,你给我听明白了,只要被我咬一口,你就会死得很惨。你会在痛苦中抽搐,然后再慢慢地咽气!”农夫心里清楚,这只毒蜘蛛只是在装腔作势,他向后退了一步,运足力气,光着脚丫子狠命向蜘蛛踩去,一边说:“你嘴上讲得那么厉害,我这个泥巴腿倒要领教领教,看你能不能咬死我!”毒蜘蛛不声不响地被踩死了,它用最后一口气狠命地在农夫的大脚掌上咬了一口。但是农夫的脚掌长满了厚厚的老茧,他除了感到轻轻一蜇之外,没有任何别的感觉。

虚张声势永远都是吓不倒别人的。也许别人会被你的装模作样蒙骗一时,但是,久而久之,你的真实分量终有一天会暴露出来,那时候,再多花哨言辞也将无济于事。

缮性

本篇以义名篇,取开篇“缮性”两字为题,揭示全篇修养性情的宗旨。

北宋王雾说:“夫矫削僻异之行非出于人之天真,而生于世俗之伪心。伪心用,则正性所以失。正性失而不悟其自失,复欲以伪而完治矣。庄子因而作《缮性》篇。”

明代程以宁说:“此篇为性命而发。俗学俗思性命交丧,惟深根宁极,性反而神完,乐全而志得,与倒置之民异矣。”

明代陆西星总评本篇时说:“此篇亦是一片文字递递说下,‘以恬养知’是其主意。说以世道交丧,圣人之德隐,遂将‘隐’字生下许多意思,与孟子‘所性分定,大行不加,穷居不损’意同,议论极醇无疵。”“极醇无疵”一语,在此篇是中肯的评价,在古人亦是最高境界的赞语。

【原文】

缮性于俗学①,以求复其初;滑欲于俗思,以求致其明:谓之蔽蒙之民②。

古之治道者,以恬养知;知生而无以知为也,谓之以知养恬。知与恬交相养,而和理出其性。夫德,和也;道,道也。德无不容,仁也;道无不理,义也;义明而物亲,忠也;中纯实而反乎情,乐也;信行容体而顺乎文,礼也。礼乐偏行,则天下乱矣。彼正而蒙己德,德则不冒③,冒则物必失其性也。

古之人,在混芒之中④,与一世而得澹漠焉。当是时也,阴阳和静,鬼神不扰,四时得节,万物不伤,群生不夭,人虽有知,无所用之,此之谓至一。当是时也,莫之为而常自然。逮德下衰⑤,及燧人、伏羲始为天下,是故顺而不一。德又下衰,及神农、黄帝始为天下,是故安而不顺。德又下衰,及唐、虞始为天下,兴治化之流,枭淳散朴,离道以善,险德以行,然后去性而从于心。心与心识知,而不足以定天下,然后附之以文,益之以博。文灭质,博溺心⑥,然后民始惑乱,无以反其性情而复其初。

由是观之,世丧道矣,道丧世矣。世与道交相丧也,道之人何由兴乎世,世亦何由兴乎道哉!道无以兴乎世,世无以兴乎道,虽圣人不在山林之中,其德隐矣。隐,故不自隐。

【注释】

①缮性:修身养性。②蔽蒙之民:迂腐愚昧之人。③冒:覆盖。这里指强行给予。④混芒:天地形成初期的混沌样子。⑤逮:待到,以及。⑥溺:淹没。

【译文】

同类推荐
  • 中华家训(第九卷)

    中华家训(第九卷)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齐家”文化源远流长。“家训”、“家诫”一类著作,起源于东汉而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是当时世族社会教育制度的产物。
  • 老子与道家学派

    老子与道家学派

    本书对道家思想进行了概说,并介绍了道家哲学的代表人物和道家思想的精髓及历史上的显现。
  • 纵横家与合纵连横

    纵横家与合纵连横

    这本金开诚主编、陈长文编著《纵横家与“合纵连横”》,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推背图之谜(上)

    推背图之谜(上)

    《推背图中的历史(图文版)》由唐太宗时期的司天监李淳风和袁天罡合著,推算大唐以后中国两千多年的国运盛衰,《推背图》因其预言的准确性,在古代历史上,一直被历代统治者视为禁书,同时却被平民百姓奉为经典,以各种手抄本形式广为流传,承载着人们对未来世界的思考和预知一切的希望。《推背图中的历史(图文版)》以明末清初大才子金圣叹评注本为底本,对《推背图》的六十象一一进行解读,揭开了《推背图》背后的玄机。令人不可思议地预测出了从武则天称帝到清朝灭亡一千多年的历史大事,并预言了核战争爆发、外星人入侵等未来事件。其的预言完全符合历史发展的顺序,而历史更是不可思议地按照《推背图》一一演进。
  • 不疯魔,不哲学:最最欢乐版西方哲学

    不疯魔,不哲学:最最欢乐版西方哲学

    这位清华大学哲学女博士本是无心插柳,没想到一夜蹿红。她以清新健雅的笔法写了历史上最著名的二十余位哲学家的生平传记和代表哲学思想,把一个个遥远生疏的面孔拉到读者面前,鲜活,生动,触手可及。本书写法独特,戏谑,解构,颠覆,又充满了情怀,令普通读者和哲学爱好者们或大呼过瘾,酣畅淋漓;或莞尔一笑,点头称是。绝对是哲学爱好者必读,茶余饭后谈资必备之良品!
热门推荐
  • 孤凰

    孤凰

    “你想吃饱饭吗”“想”“你想穿新衣服吗”“想”“你想读书认字吗”“想”“那我给你一个烧饼,你给我走吧”他是一个在市井的孤儿,每天以讨饭生活,再一次跟别人抢窝窝头的时候,他碰到了一个白胡子老道,
  • 公主的爱情宝典

    公主的爱情宝典

    这个小女孩是个美若天仙的人,不但有世界上最美丽的容貌还有家境优越。男主角的家境不比女主角低,他十分迷人。唱歌又有一定的成就。他们会发生什么事呢,请看
  • 葬天特警

    葬天特警

    在执行一次特殊任务,我加入了“第六处”从此踏上了一条诡异莫测之路。直到后来,我才渐渐的发现,这一切的一切,竟然是一个天大的阴谋!
  • 凤凌天下之红颜如画

    凤凌天下之红颜如画

    她是云州城的落魄家族的嫡女,一天沿街乞讨被人欺辱而死,天现异象,已死之人竟睁眼复活。五年后,云州城门下经过一支军队,带头的马背上坐着一位丑颜将女。她正是当初那个被欺辱而死的落魄嫡女!欺她者死,辱她者生不如死,红颜将女‘冷血无情’传遍了整个云州城,正当她报复一切时,一道赐婚的圣旨突然而来……
  • 医色撩人:郡王,轻一点

    医色撩人:郡王,轻一点

    神农银针凭妙医,白衣素手掌生死。一卷圣旨风云变,名动天下显芳华。****谢桥是现代医学天才,淡漠张狂,医术无双。一朝穿越,沦为皇权博弈弃子。她命如草芥,谁人可欺。她是继母肉中刺,父亲心中耻辱,祖母眼中野种。“野种就是野种,掉在凤凰窝也改变不了你杂毛野鸡的身份!”“你是我这辈子的污点,若不是你娘下贱勾引,哪里会有你这孽障?”“你娘是个娼妇,你是个小娼妇,休想踏入辅国公府门槛!”风云瞬变,圣旨一出——“皇上有旨,凡有神农后裔下落者,赏银千两!”离京十五年的谢桥摇身一变,成为人人掷万金求一药的神农后裔。一朝功成名就,声名远扬——阴狠小人,难缠恶鬼齐涌而来,到处都是重重阴谋算计。谢桥森然冷笑,既然避无可避,那就踩出一条血路。开医馆,种药田,立医宗,医界以她为尊。通海商,除倭寇,建势力,海上以她为霸。斜倚在美人榻上,冷眼看着跪在地上的魍魉魑魅。勾唇冷笑——大鬼小鬼们,现在跪求?晚了!
  • 九天逆:血色魔妃太张狂

    九天逆:血色魔妃太张狂

    她是九天玄女,聪慧伶俐、身姿姣好,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转眼之间却被压上诛仙台,无情的面孔、嘲讽的目光,她永世难忘!天界无情,那我又何须手下留情!辱我者,我必百倍奉还!天地不仁,我必废之!再次重生,她变得嗜血无比!从此踏上漫漫屠仙路!遇到妩媚妖娆的蛇精不说,还有一只天然呆的九尾狐当宠物,身边渐渐出现各种性格怪异的伙伴。他乃堂堂龙宫太子,自小恃宠而骄、桀骜不驯,为她竟放弃一切,自甘沦为魔界之主。征服天下,只盼她一人回首。是天命如此,还是逆转风云?是自甘堕落,还是不服天规?徒手斩杀三千世界,一心只待伊人归来!逆转九天又如何!三世红尘,繁华世间,宠你便是我的天命!风华天下,随你采撷!嫁你为妃,不若做万妖之王!
  • 英雄联盟之艰难上分

    英雄联盟之艰难上分

    本人自己的经历,决对属实,从青铜的渣渣上到钻石大师,历经岁月
  • 乾坤秘境

    乾坤秘境

    一年一次的鬼节就要到了,秘境的人们开始忙活起来。自从离开龙城,也只有这几天,是他们最开心的日子。道夜站在村子后面的土坡上,抬眼望着空中那扇腐朽的铜门,握紧了拳头,暗暗发誓:“姐姐,我知道你还活着,很快我就会去找你的,这一次我一定要带你回来。”道云森捂着伤眼,不自然地绕过来。他看到道夜目光里的决绝,叹道:“小夜,你还是节哀吧。”“为什么?”道夜瞪着道云森,这个他曾经视作大哥的男人,如今在他眼里只是个贪生怕死的胆小鬼。道云森摇摇头,说:“鬼道乐兮。”
  • 混乱时

    混乱时

    失去的记忆力到底隐藏着什么,记忆的碎片能否找回过去。
  • 封石冢

    封石冢

    买了一辆有问题的车,从此各种诡异玄奇的事出现在我身边;二舅死在车轮底下,女鬼上了我父亲的床,我自己也被盯上。为求解救之法,我不得不拜一个道士为师,背井离乡,却卷入了更大的旋窝,一个叫封石冢的地方,成为我挥之不去的梦魇。